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建施工;深基坑施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深基坑的一般定义为:底面积在27平方米以内(不是20),且底长边小于三倍短边,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反之则为浅基坑)。

1、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特征

深基坑施工对于建筑施工而言非常关键,是整体建筑的基础,深基坑施工非常安全可靠,能够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长远性。

首先,支护结构。通常会在基础建立连续密集的灌注桩、预制桩以及钢板桩挡土,如果因为土质较软、基坑较深而使得变形限制严格时,还要对支护桩建立水平支撑或者拉锚。

其次,止水体系。通常使用连续密排的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构成阻隔地下水朝着坑内流动的隔水帷幕。

深基坑的支护系统具有临时性,较难保障安全。深基坑工程具备了较强的区域性以及针对性,只有通过因地制宜才能够较好的解决。深基坑的施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但关系到结构力学,还关系到水力学,计算过程较为繁琐。深基坑不论是深度方面,还是平面形状以及土体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深基坑工程关系到支护体系设计、土方开挖、检验、监测等具有信息化施工的系统工程。深基坑在开挖时,对周围的建筑物具有较大的影响。

一定要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特别要掌握地下管线的分布,必须掌握现场支护段的界限,而且要对施工基坑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场地的土质状况进行分析。

2、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要求

2.1、施工准备

在建筑项目深基坑工程施工之前,主要是要准备好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等。第一,应该详细调查施工地点的道路分布、土质、周围建筑环境等,进而选择最优的方案设计;第二,基于所选择的设计方案来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

2.2、深基坑开挖

深基坑开挖施工流程主要为整平、修坡、排降水、分层开挖、测量放线等,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开展深基坑开挖施工。通常而言,都是采用从上而下的方式来开展深基坑开挖施工;特殊土质还可以采用边挖边支撑的形式。若已经建有基坑,且分布在深基坑的周围,应该要设置必要的安全距离,若条件有限,无法设置必要的安全距离,那么在深基坑施工之前必须要先行挡墙处理和支撑加固。

2.3、深基坑施工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由于施工环境影响到放边坡施工。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要仔细规划支撑防护方案的设计,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和基坑结构,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适宜的深基坑挖掘方案。具体在进行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方案的时候,需要相应的专家来进行论证。再就是通过基坑围护、信息预案、预降水、结构施工、土方开挖等多方面来控制深基坑施工过程,每一环节结束后都要做好支护建设,然后才能够开展下一环节的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务必要注意监测工程关键点,一旦发现存在着安全隐患,首先要及时疏散人员、停止施工,然后再查明原因,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理工作,只有在排除危险之后才能够开展后面工序的施工。

3、深基坑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3.1、施工现场和施工规划具有一定差距

对于施工现场而言,有的施工人员具有偷工减料的状况,对建筑工程的态度过于马马虎虎,在对待基坑施工时也同样如此。进行深基坑施工时,通常包括对搅拌桩进行施工。可是,有些施工人员却觉得基坑施工处于建筑地下,哪怕偷工减料也较难被发觉,所以,就会发生水泥材料预计量超出使用量"水泥掺入量不够的状况,使得基坑的支护措施强度降低,有的甚至还会发生裂缝的现象,这对建筑的质量都造成了影响。究其根本,是因为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加快工作时间,不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在建筑过程里经常出现消极怠工"指标掌控较松的情况。因为施工单位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从而使得建筑质量从整体上都存在隐患。通常来讲,建筑整体还没有建立空间结构,就要通过平面结构的要求对支护措施进行处理,进而确保建筑物在整体上的施工质量。

3.2、较难控制对边坡的修整

针对深基坑施工而言,施工单位会通过人与机器的结合,让设备先进行大面积的开挖,之后再通过人工对挖开的部分进行细致的挖掘。可是,在现实当中,深基坑挖掘工作时常发生机械设施挖掘深度不够或者挖掘深度过深的状况,还有的设施操作人员因为对操作不熟练而令挖掘的面积过大。并且,由于设备挖掘基坑深度较大,对边坡的修整控制较难保障。可是如果通过人工进行挖掘,就会加大难度系数,也会对安全造成隐患。所以,深基坑挖掘和修整都存在操控困难的现象。

3.3、基坑挖掘和边坡支护不一致

对于深基坑施工过程而言,因为一些施工企业不存在相关的资格证书,所以,经常会在施工当中出现操作不当的状况。从而会对施工现场的秩序造成影响,施工技术不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其技术之间就会出现矛盾。假如施工现场在管理方面产生问题,就会对建筑企业的施工进度和房建工程质量形成影响。

4、房屋建筑工程的深基坑处理技术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施工以前,要进行图纸设计工作,在图纸设计完成以后,要对图纸进行会审,在会审的时候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来进行,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同时对图纸的可行性也能进行更好的研究。

(2)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过程

通常而言,我国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过程通常为:施工准备支护桩施工锚杆施工土方开挖。

①支护桩施工。目前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通常使用人工进行孔桩的开挖,护壁则采用赶紧混凝土。比如,用吊桶和电动葫芦运输进行灌注桩土方开挖过程中,灌注、混凝土配制、安放、钢筋笼制作、清孔以及成孔等操作环节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达到施工技术标准要求,以便于保证桩的质量。

②锚杆施工。所谓的锚杆就是一端固定于基岩石中。另一端连接挡土墙桩或者结构物利用锚杆与岩石不能与锚固力承担各种向外倾覆力的原理工作的一种新型的成拉杆件。当建筑基坑开挖深度达到锚杆标准高度后,实施锚杆的施工,进行制作锚头、穿锚索、钻孔、水泥或者泥沙浆注浆,然后安置穿外锚具、钢垫板、钢台座、钢腰板,最后进行锚固的张拉。要注意的是完工后要进行现场锚杆测试,保证锚杆的施工符合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标准要求。

(3)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的量也要进行合理设计,因为如果土方开挖量过小,不利于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如果土方开挖量过大,造成大量尘土不利于环境保护,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所以科学合理的土方开挖方法是一边挖一边运,进行分层开挖,同时设置相关人员进行各种清土作业。土方开挖过程中,要注意检测周围土体变化动态,如果有异常,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然后继续施工。

5、深基坑施工要点分析

5.1、了解基坑周边环境及地质水文特性

深基坑施工时一定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可以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损失。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时,要了解清楚建筑物的类型、年代、地基基础样式、上部的构造情况、地下的市政管道的位置及走向,施工时应该避开重要的管道网线,在明显的地方做上标记。选取场地时要进行实地的采样分析,对施工现场进行场地硬化,了解场地内和四周的水源情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基坑周围设置挡水坡和排水沟,清除场地内的地表水,修建排水管道防止生活用水的下渗。

5.2、降排水方法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和先期的实地考察,在深基坑的开挖前期以明排水为主要排水方式进行集中排放;在深基坑的开挖后期应配合以坑底“轻型井点降水”措施,尽量在坑底基本无水的情况下进行作业。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时,虽然有止水防渗措施,但在所难免会出现坑壁渗水的现象,可采取“堵”和“疏”的方法进行控制。当深基坑坑壁的渗水较小时,可以用干海绵、导流管将渗水排入排水坑。当深基坑坑壁的渗水较大时,应将该处的土体进行暂时保留,再进行压实,然后使用注浆的办法将渗漏部位封住。

5.3、支护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建筑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安全防范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或者是监理人员等都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必须佩戴安全帽,以及持证上岗等;工作人员不可酒后上岗工作;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按照规定检查机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证正常施工等。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开发也日益增多。地下城市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够有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难题,也是城市化的标志。另一方面工程建筑对于基础的稳固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加强建筑基础稳固性的深基坑支护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为了提高各类建筑物的稳固性,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理论知识,并结合建筑工程实践经验总结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完善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体系,提高各类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力伟.关于房建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及其管理的探究[J].江西建材,2014,04:105+108.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筑物;裂损;倾斜;原因;对策

在人为影响中,主要由场地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不当所造成的。

一 建筑物发生裂损,倾斜的原因分析

1、设计工作的失误

设计工作失误:许多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把复杂的地基问题简单化处理。据建设部1993~1996年的重大工程事故统计,由于设计工作失误导致建筑物发生质量事故的约占事故总数40%。

(1)建筑物基础设计时,没有掌握地基土性,缺乏认真方案比选、专家论证,采用的基础形式不当而发生事故

(2)在深厚淤泥软土地基上,错误选用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扩桩等基础形式,经常发生缩颈、离析、断桩和桩长达不到持力层等事故。

(3)在填土、软土或湿陷性黄土等厚薄不均地基上,采用条形或筏板等基础方案,导致建筑物倾斜。

(4)采用强夯处理地基时。由于夯击能量不足,影响深度达不到加固深度的要求,没有消除填土或黄土的湿陷性,如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地基浸水,必然造成建筑物下沉、倾斜或裂损。

(5)对于欠固结的填土、淤泥等软土地基,地面大量回填堆载,采用桩基方案时,如忽视负摩擦力的作用与计算,常发生布桩数量不足,导致桩基过量沉降、断桩等严重事故,使建筑物开裂或倾斜。

(6)同一栋建筑物上选用两种以上基础形式或将基础置于刚度不同的地基土层上,易发生严重事故。

(7)对于软土地基或建筑物形体复杂、高度变化较大时,必须按照变形与强度双控条件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均匀沉降。如只做强度验算,将会使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或过量沉降。

(8)设计人员不熟悉或没有认真学习、掌握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等等。

2、施工方面的失误

(1)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低劣:施工部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随便减少配筋,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劣质钢材乃至缩小基础尺寸,减少基础埋深,基础施工放线不准确等。

(2)地基处理方面的原因:目前地基处理手段多,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如桩端未进到设计持力层;桩径未满足设计要求;强夯未达到有效的影响深度;振冲碎石桩未达到振密效果;检测手段不合理或未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等等。

(3)地下开挖引起地面建筑物的裂损:城市由于修建地铁、地下街等地下建筑物,或者矿区开挖采矿、采煤巷道引发地面沉降,造成地面建筑物的下沉、开裂、倾斜等损害。

(4)相邻深基坑施工引起建筑物的损坏: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深基坑的开挖、支护、降水、止水、监测等技术措施不当,造成支护结构倒塌或过大变形,基坑大量漏水、涌土失稳,基坑周边地面塌陷,以及相邻建筑物基础工程的施工相互影响,都会对已建成或正在建造的相邻建筑物造成威胁与损坏,引发严重的事故。

3、工程勘察方面的失误

(1)如若勘测点布置过少,或只借鉴相邻建筑物的地质资料,对建筑场地没有进行认真勘察评价,提出的地质勘察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场地条件,如岩溶土洞、墓穴等没有被发现,甚至旧的人防地下道也被忽视,使新建的建筑物发生严重下陷、倾斜或开裂。

(2)勘察资料不准确,结论不正确、建议不合理,给结构设计人员造成误导。

二 裂损,倾斜建筑物治理方案的制定

1、制定建筑物正式纠倾扶正和加固方案时,应当充分掌握并具备以下各项条件:业主的要求和建筑物重要程度;实际倾斜和开裂情况;建筑物纠倾时是否有人居住,周围环境条件;地基土质和新补充的勘探资料;基础的损坏情况;原建筑物发生倾斜原因的分析结论;原建筑物检验鉴定结果及纠倾可行性的报告;经现场试验验证的纠倾技术的可行性;与纠倾工程有关各方的协议书等。

2、制定纠倾扶正和防复倾加固技术方案,要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进行反复分析比选。承担纠倾工程的技术主管应当充分熟悉各种纠倾方法,并对其适用条件有正确判断。对于重要建筑物已确定的纠倾工程技术方案还应通过专家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充实完善,尽可能避免疏忽漏洞。

3、在制定纠倾时,应按照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高度条件,分别依据相关规范对其纠倾后允许残留值作出规定,以便确定纠倾工程

的实施标准与计算工程量值,同时也是纠倾工程验收的技术标准。

三 建筑物纠倾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纠倾工程设计方案应编制施工计划,并要注意以下内容:

1、对整体刚度较差的建筑物,纠倾施工前先进行破损部位或建筑物整体的加固施工,防止建筑物在施工时发生倒塌。

2、要考虑建筑物地基在纠倾施工时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并估计纠倾后建筑物地基可能持续的变形(即滞后的回倾量),在纠倾施工时及施工后要加强现场观测,并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3、施工前要对相邻建筑物及地下设施进行一次检查或测量,要与对方协商或签订协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对于纠倾后的复倾可能性,应根据防复倾加固设计,在纠倾施工前或施工后进行加固处理。

5、纠倾扶正施工前要进行现场试验性施工。以便选定施工参数,验证纠倾扶正的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调整与补充,使其更臻完善。

6、应当具体安排现场监测方式,监测点,监测内容和手段,布设回倾率的控制装置,以便通过监测,控制回倾速率,调整施工进度与施工方法,掌握纠倾复位结束的时机,预留滞后回倾量。密切观测建筑物裂缝变化情况,根据裂缝变化规律,调整纠倾速率或采用相应的辅助措施。

四 防复倾加固技术

为了防止纠倾后建筑物再度倾斜,应在纠倾施工前或施工后,进行防复倾的加固。防复倾加固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抬墙梁法:采用预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穿过原房屋基础下,置于基础两侧预先做好的钢筋混凝土桩上或支护墩上。

2、锚杆静压桩法:利用房屋自重,在原房屋基础两侧,凿压桩孔,埋入锚杆,借锚杆反力,通过千斤顶进行压入预制桩加固地基,该法适用于有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的建筑物加固。尤其对地下水位较高不便于开挖加固的地基更有效。如原为砖基时,应首先对砖基础进行外包钢筋混凝土套加固,为压桩创造条件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使其成为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仅靠原有的施工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管理形势的需要。现代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因此,本人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总结了一些心得,在此,和道之人共同探讨、学习。

1.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1.1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建筑的基础工程主要包括两部分:桩基础和深基坑。下面对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1.1.1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地基的形式已经基本形成了多桩型系列,成桩技术与以往相比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混凝土预制桩由于其成桩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对土体扰动严重,因此目前已经很少使用混凝土预制桩。而混凝土灌注桩的使用范围却越来越广泛,发展的速度也越业越快,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灌注桩存在着以下几方面优点:①混凝土灌注桩在任何土体和岩层都可以使用;②桩径和桩长可以随意控制;③可以满足不同承载力的要求。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当中,颈缩和桩头虚土等现象可能会影响到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为此,在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灌注桩的整体质量。

1.1.2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基坑支护是整个建筑基础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在基坑支护方面的技术研究较外国起步得要晚一些,目前,施工中的各个重要环节都处于发展阶段,如:设计和计算以及监测等方面。深基坑支护属于信息化施工、土方挖掘、监测、支护以及防水等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施工过程比较系统而且复杂,因此对支护方案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的基坑支护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原本只有在发达国家才使用支护形式,当前在我国也已经得到应用,如:钢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支护形式。而我国自主开发的基坑支护体系有两种:逆做拱墙和土钉墙,这两种体系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其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目前,我国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如下:①以往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以强度为中心,而目前的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目标逐步由强度过渡为耐久性,具体的体现在于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等,混凝土的外加剂敢由原本单存的减水剂逐步发展为防冻、缓凝、微膨胀、抗渗等,混凝土性能改善卓有成效。预拌混凝土的应用对混凝土的性能和整体强度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②混凝土模板,对凝土新工艺的开发关键是要改变支模方法,通过对我国多年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发发出一系列比较先进的支模技术,如:水平及竖向模板和全钢模板等,其中每一种模板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全钢模板的优点就是成型质量好、刚度高、承载力强等。

1.3钢筋和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钢筋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中开始越来越多高强度和低松弛的钢绞线。钢筋连接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如:电渣压力焊和气压焊等。预应力钢筋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近几年,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被广泛地应用于一些跨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以及一些高层建筑。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钢结构形式有:球节点平板网架和多层变截面网壳及网架等,这些形式的钢结构的施工技术都已发展至国际先进水平。

2.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2.1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 、职、责。组织 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 、评定 和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 、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 ,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通过技术管理 ,探索 、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2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③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⑤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2.3采取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工作

建筑施工从设计到施工、竣工,周期较长,为了工程工序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每一道工序实施跟踪检查,落实具体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这些质量保证措施包括:一是要加强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坚决不允许抢进度或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领导必须亲自抓妤这项工作。二是要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工程质量,从工程开始到竣工,有始有终。三是要有具体可行的质量措施。检查是目的,而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 此只有具体措施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2.4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 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3)实施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4)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些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他们业务知识水平,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处于黄金阶段,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已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在近几年来,某些项目的施工技术甚至超过国外的先进水平。但我们依然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的工程经验和吸取教训,努力地吸取国外的优秀建筑施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实际工程当中不断地应用、不断地完善和不断地进步,创造出更多优质工程,让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徐峰.对当前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0,(0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评估,评估方法,初步设计,安全,风险,地铁。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广州地铁9号线,以飞鹅岭为起点,到达既有线路3号线北延线高增站平行换乘。线路全长约20.119km。9号线全部为地下线,共设1个出入线、9座地下车站、9个区间。车站主要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区间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附属工程则主要采用矿山法(局部明挖法)施工。

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且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是发展速度快。1965年始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上海、广州开始加快建设步伐。截至2011年8月,国内36城市,在建线路1370多公里,总投资约1.2万亿。仅用20年时间,我国的上海、北京和广州市的运营里程已全部跃升世界前十位。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为例,高峰期7条线路、200多个工点同期建设,其中深、大基坑数达90多个,施工范围遍布广州十大区域。这也势必突出了安全的重要性。初步设计安全风险评估作为降低工程建设风险的安全管控手段之一也体现出了其本身的必要性。

国外少数发达国家开展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多,并已在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规章、制度和标准比较完善,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基本理念和方法。但由于国情、风险特点不同,其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

2004年11月27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以及2005年6月主办的全国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将会推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

广州市在国内率先开展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工作,各条新线建设均委托专业咨询单位开展了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或施工准备期及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号线北延段、五号线、六号线)、采用“四新”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委托专业咨询单位进行安全管理体系评估工作。

目前,已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西安等城市,正在实施的有合肥、南宁等城市。

国内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城市针对初步设计风险评估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国内不同城市的建设管理模式及风险特点不同、风险认识不一致、做法不统一,尚未形成统一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标准,初步设计风险评估有待进一步规范或加强。

2、评估方法及流程

广州地铁9号线风险评估方法主要采用了专家调查法、风险调查法、检查表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等。其中选择在国内多年从事地铁及地下工程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的专家。共发放专家调研表50份。

通过这次风险评估试点应用研究,制定了适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评估流程。应遵循如下流程:

(1)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与研读;

(2)选择合适的方法划分风险评估单元;

(3)选择适合的风险源辨识方法,对风险源进行辨识;

(4)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对辨识出的风险源进行风险估计;

(5)结合当地工程地质、周边环境及施工工法特点,制定合理的风险分级标准;

(6)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置对策。

广州地铁9号线风险评估,在成立了组织架构后与多方合作与沟通。除收集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外,还收集了该线路共18个工点的岩土工程初步勘查报告、初步设计图纸及总说明等工程技术资料。风险评估小组分别于2011年6月初、10月底先后组织了3次广州地铁9号线全线的现场踏勘,将实际情形与书面资料进行对照和确认,从而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直观认知并辨识建设项目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关规划的协调性。通过现有资料对辨识出的风险源进行风险估计划分出四个等级。

工程风险等级根据常见的施工方法,综合考虑初步设计方案(工法)的可靠性、不良地质作用、工程周边环境的易损性、工程及其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等因素综合确定。将初步设计工程风险等级由大到小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一般(四级)四级。

3、评估应用与分析

这次评估针对广州地铁9号线的地质环境情况经过风险单元划分、风险源辨识、分级标准、风险评估方法等进行专题评估,得到具体工点的风险等级见下表:

表1 广州地铁9号线工点评估风险等级统计表

经评估后得到,一级风险工点2个,二级风险工点1个,三级风险工点7个,四级风险工点5个。选择一个特别重大工点的其中一个风险点为例说明评估的分析及结论建议过程,如下:

(1)特别重大风险(一):广州北站~花城路站区间下穿武广客运专线、京广铁路,对路基沉降要求很高,盾构如何安全通过该段而不对铁路正常运营产生影响,成为了本区间一个难点。

分析:区间基本垂直下穿武广客专4条股道及两侧站台,对武广客专有影响的里程范围为DK2169+655.263~DK2169+710.263,下穿京广铁路6条股道及站台端头处雨棚。其中武广客运专线为时速350km的高速铁路,轨道全部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现已开通试运营;京广铁路为时速160km的干线铁路,采用碎石道床、普通砼轨枕。区间下穿武广客专、京广铁路段长度约100m,下穿铁路段区间隧道顶距离地面8~9m,区间隧道主要穿越中粗砂层、隧底基本位于基岩面附近。武广客专及京广铁路均为国家I级干线铁路,考虑武广客专为高速铁路,同时区间隧道距离铁路股道距离较近,需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及区间隧道施工安全。设计风险极大。

建议:区间下穿武广客运专线、京广铁路时,沉降控制要求高,设计施工风险极大。建议在初步设计单位预审查的基础上,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参建单位与行业专家,对下穿武广客运专线、京广铁路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并优化完善,同时,所形成的下穿方案需与武广客运专线的权属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以确保下穿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重大风险(二)

(3)较大风险(三)

(4)一般风险(四)

4、风险评估的效果及意义:

①通过风险评估与分析、自查、预审查等手段,有效辨识与分析了工点初步设计风险,提高了对工点初步设计风险的认识。②通过针对工程重难点所开展的专题、专项研究工作,提出了应对措施,为施工图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或参考。③评估结果将优化或补充设计,提高设计安全水平,从源头上规避、减少和控制了初步设计阶段在认识上的不足而引起的风险。④初步设计文件将影响到工程施工招标,充分考虑风险防范措施的招标图纸将会给工程施工费用带来一定的保证,从而避免了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因风险防范措施考虑不足而给工程施工带来的安全措施费用不足的隐患。

此外,通过初步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也将普遍提高了工程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控能力。在我国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行业,技术管理层的人员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极富创造性的特点,这一阶层对于工程的整体安全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各层参建者的安全风险评估知识的普及,对于工程建设行业的整体安全形势极为有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5、结论

⑴初步设计评估在地铁9号线的应用中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措施与建议,提高了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设计安全水平,为规避、减少和控制由于初步设计阶段在认识上存在一定不足而引起的工程自身及工程环境风险提供工作参考,有利于领导决策和安全生产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

⑵初步设计评估结果使得各参建单位都将更直观明确的把握到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中能够重视风险并对风险点有准对性的规避。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2003)

(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

(4)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8)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软土地;高层建筑;桩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224-01

建筑行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同样带动了建筑行业。在高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住房、商业等需求,越来越多的高层开始兴建,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倍受重视,基础工程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当遇到地质条件或施工条件制约时,则须投入较多资金进行地基处理,因此基础工程造价更高。合理的基础选型设计,既能在技术上合理,又能在安全上有保证,同时在经济上也可取得良好的效益。本文将以软土地基作为对象,阐述如何设计工程建筑的桩基。

一、工程概况

某绿地中心项目地块用地性质为商业金融用地,规划示意范围图内用地面积约4.76公顷,其中商业金融用地面积约3.68公顷,规划道路用地约1.08公顷。平面整体近似倒“L”形,中间以规划道路为界,将总地块分为1#~4#四个地块,地面以上主要建筑物为80m高主楼(1#地块)、150m高主楼(2#和3#地块)、240m高主楼(4#地块)以及3~7F裙房,全场地设置地下3层地下室。

本次详勘对象为位于场地东北角的3#地块,地面以上主要建筑物为13F办公楼(矩形,长约40m,宽约30m,高80m),拟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埋深约为16.0m,拟采用桩基础;29F办公楼(多边形,长约45m,宽约35m,高150m),拟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埋深约为17.0m,拟采用桩基础;以及4~6F商业裙房(高27.05m),拟采用框架结构,基础埋深约为16.0m,拟采用桩基础。设计+0.00标高为3.40m,变形设计除满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临近地铁变形设计要求。地下整体设置3层地下室,埋深约为16.0m;地下室基本呈不规则多边形,长约140m,宽约110m。

本工程场地位于老城区内,地貌类型属于滨海淤积平原。场地地形整体较平坦开阔,周边分布大量现状建筑和道路,周边环境复杂,场地现状标高一般在2.53~3.76m。

本工程设地下室3层,基坑开挖深度约16.0m。按浙江省《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33/T1008-2000,确定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二、地质情况

工程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该地区下存在着九十米左右的第四世纪沉淀物,在地面的二十米左右为软土层,因此在施工之前工作人员对于工程地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三、桩基的选型与设计

1、预应力管桩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设计预应力管桩时可以使用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并且可以使用离心技术,用高压蒸养的方式进行施工。所以可以总结出预应力管桩的管道厚度为6-7cm。外径为φ40cm-φ60cm。每根管桩的长度不超过十二米,竖立方向能够承受的力度为900-1700kN。预应力管桩有很多的优点,第一、质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可靠性比较高,而且在强度和刚度上面同样很符合要求,而且在冲击力方面和穿透力上面同样有很好的的效果。第二、在管桩的建造时间很短,这样可以减少施工周期,进而为且增加收益,所以说一般场地条件下是用的比较好的桩型。但是预应力管桩自身抗剪能力相对来说不是特别的好,挤土情况很常见,所以在打桩过程中,因为土体的水平方向出现推挤情况,桩身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断裂的情况,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淤泥本身的性质,所以会出现流动情况,还会受到挖土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影响造成淤泥向开挖方向移动的情况,这样就会让桩顶的施工方向发生改变。第三、管桩的打桩设备的质量很大,但是地表土地承受能力比较弱,打桩机在沉桩工作进行的时候,容易出现下陷的情况,所以在打桩工作进行之前,一定要在施工场地的相关位置上面做加固的处理。所以预应力管桩这种方法在较厚淤泥的场地使用使要格外的注意。

2、沉管灌注桩

根据本工程的相关地质问题,在使用沉管灌注桩的时候需要选择φ38cm-φ43cm之间的沉管灌注桩,而且还要使用到六根φ12mm的纵筋,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0-40cm,圆箍φ6mm,主筋长度应以入土三分之一为最好,。所以主筋的长度不能小于五米,φ43cm桩的长度不能大于三十米,,φ38cm的长度不能大于二十七米,所以说,沉管灌注桩更加经济,尤其在建设屋顶表面起伏很大的高层建筑上面用使用沉管灌注桩技术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还可以依照持力层深度的变化程度,去挑选不同长度的桩,这种情况使预制桩技术不能做的事情。沉管灌注桩一般比较厚,因此在含水量较高、灵敏度比较好的淤泥软土层使用的时候,在预防缩颈和断桩概率比较高过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拔管速度以及方法上来实现对桩身质量的控制。

3、降控制复合桩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沉降控制复合桩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微型桩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25cm×2.5cm或者20cm×20cm,而且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桩距应该不小于五倍桩身截面边长,桩端持力层选择第一持力层,单个桩最小的承受能力为200kN,最大的城后能力为500kN,桩的长度为17m-20m之间。桩和承台下地基同祈祷荷载的能力,桩的数量要按照沉降要求和实际施工情况来确认,这样才可以减少桩数量的浪费,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加快速的发展。

使用广泛的夯扩桩,由于桩头夯扩成型,在桩端处形成扩大头,桩端面积增大60%~240%,同时桩端地基土得到夯实挤密,而且深层地基土也得到一定的挤密效果,因此单桩承载力提高。在灌注桩身混凝土时,由于借助内夯管和重锤的重量加压成型,提高了桩身灌注质量,减少了桩身缩颈的弊端,且施工工期短、成本低。这种桩型在上海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得到推广。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施工工艺、技术标准,这种桩型应该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4、水泥土搅拌桩

水泥土搅拌桩一般作为多层地基加固措施,加固深度在12m左右,在地基持力层或软弱下卧层强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此种桩型的优点是经济,并在桩端持力层埋置深度较深,或局部有明、暗浜需进行地基加固的情况下有一定的优势。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主要是确定置换率、桩长、选择水泥掺入比。水泥的掺入比一般为被加固湿土重的10%~15%,可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具有早强、缓凝、减水等性能的添加材料。桩长的控制应使土对桩的支撑力与桩身强度所确定的承载力接近,后者略大为宜。

水泥土搅拌桩的缺点是施工质量不易保证,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重复喷浆搅拌,当浆液达到出浆口后,应喷浆座底30s,使浆液完全到达桩端;在开挖基坑时,基底标高以上0.3m,宜采用人工开挖,以保证桩头质量。

5、钻孔灌注桩

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

四、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高层建筑桩基选型设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基而言,桩基选型设计面临的难度更高,笔者在此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高层建筑桩基在软土地基中的选型与设计,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马多J,王赛赛.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2]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杨长勤.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6).

[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王水清,陈建城.建材与装饰.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