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建筑工程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质量,同时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本文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本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团队建设及教学资源库建设这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期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
近些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及城市化的发展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体制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好坏,对高职教育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规模较大的专业之一,也是许多学校的特色专业,其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取得显著发展。目前,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鼓励开展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并促进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提高本专业的特色办学。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现状,并根据实例研究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一、实践教学体系
近些年,国内各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和行业特点,不断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行业发展逐渐形成一批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的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对高职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办学之初运用大专教育教学思路进行课程体系的建立,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时间少,不仅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积累上也与大专、本科学生存在差距、实践证明,这种“压缩饼干”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无法突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职业性,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还不完善
首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不足,利用率较低,在没有相应实训项目的学期内校内实训基地处于空闲状态,造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效果不明显。其次,学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技术设备投入不足,实训教学存在仪器设备紧缺、实践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例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中的智能化仪器较少,对于现有仪器的保养工作不到位,造成技术性能落后或老化问题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进度。最后,教材与实践教学改革不相符,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传统学科体系的实训指导书,缺乏企业专家的指导,缺乏当前建筑工程中的新技术指导,同时,在教学中缺乏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引入,不利于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形成真实的工作情景。
(三)缺乏完善的实训指导教师团队
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的实训指导经验不足,多数为毕业后直接从事高职教育,没有在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缺乏建筑专业技术上的实践经验。在开展实训中,教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很难对学生的实训进行深入的指导,影响实践教学和实训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方法
(一)建设并完善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分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例如校内实习工厂、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工业培训中心,校外的实习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核心,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教学的延伸和完善。例如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的校内实训基地约为1000m2,共投资700万元,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设备实训中心、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实训中心、材料检测实训中心、综合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共7个,还包括1个建筑工程项目咨询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采用与实力雄厚的建筑工程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相继在陕建集团、陕西省第一、第三建筑工程有效公司、陕西恒业建设集团、西安万象职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内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2.实训基地的管理
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是实现实训基地有效运用的前提条件。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建筑工程系实训基地的管理上采用“一二二三”的管理模式,将实训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监控体系三位一体,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将实训基地与专业群相结合,将实训项目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建设并完善二类基地;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训室的内外共享与开放,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作用;将实训基地技术设备的建设、管理与使用环节形成紧密联系的三个重要环节。重点是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实现建筑工程系实训基地的合理运用,提高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践学习的服务能力。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1.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前,以及每年招生前期,要对社会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认真分析市场并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开展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综合各项就业信息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联系本区域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例如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总体上来看,西部地区建筑市场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较高,这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教育市场。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工学结合模式,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实现学生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提高。
2.加强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效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要将职业岗位标准作为参考,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要参考当前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并按照建筑企业中具体的职业类型,例如建筑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以企业岗位为导向、企业项目为载体,实现课程改革。其次,要合理运用实践育人经费,增加对实践教学开发研究的费用投入,并运用监督机制提高经费的应用效果。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首先,大力开展建筑工程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对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织其到相关建筑企业进行实践,使所有教师均具备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等,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采用引进企业优秀员工到本校担任实训教师的方法,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其次,制定并实施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教师的管理制度,探索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管理和指导,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系统的分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内容、教学形式,参照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主要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果集合在网络平台上,主要资源包括教学与培训、企业人才需求、行业企业标准、专业新技术等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资源。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创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并不断完善课程开发与运用,还能够辐射与带动学校其他建筑相关专业的建设,提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广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最大的专业就是建筑工程技术,2013年学校为建设特色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首先整合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成果,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联合该地区的建筑企业,设计、建设并开发出具有共享功能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和学习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条件,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首先应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设施设备,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其次,要将建筑工程职业岗位标准作为参考,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三,要加强对实践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建设出一支具有加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最后,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建筑工程技术资源库,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作者:邱丽辉 汪耀武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娟荣,刘婷婷.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80-82.
[2]卢晨怡,熊祖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3(26):139-141.
[3]王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18.
[4]赵艳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39-41.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56-02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对相关建工人才的需求愈甚。中职建工专业担负着我国建工人才培养的大任。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建工技术专业的教学状况不甚理想。不少任职教师反应,目前建工专业课程教授难度较大,学生对于教授的知识技能接受程度低,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的也不顺利。目前,我校的建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都是直接在相关施工单位从事一线操作工作。从目前我国建工市场的需求来看,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较为苛刻,它们要求毕业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快速上岗操作,实际解决工程问题。显然,目前我国中职建工专业的毕业生中鲜有能达到这样要求的学生。
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生产技术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工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中职学校必须要考虑对中职建工教学进行改革以跟上社会需求。
一、改革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急剧膨胀,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使得我国的建工市场就业压力不断攀升。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率低下,收入不高成为目前的普遍现象。在此情况下,中职学校必须要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改革,强化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建工技术和建工市场的适应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建工人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专业技能是指建工技术人员合理运用其相关理论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完成建工任务的能力。一方面,专业技能是通过长期的工作经验不断积累的;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专业技能基础的保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当前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切实提高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和效果。当前,中职学校建工技术专业的相关教学课程较为分散。而建工企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分散的教学内容明显与目前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脱节。所以,学习可以将分散的教学内容按照专业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形成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例如,学生在一年级学习完《建筑制图》掌握基本建筑制图技能之后,在学习《建筑构造》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习的建筑制图知识,选择难度较小熟悉度较高的二层住宅楼进行平面设计,制定平面设计方案。让学生结合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身份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专业技能,而不是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学生枯燥的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造成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的现状。在学习完《建筑力学与结构》后,再运用此课程知识完善结构施工图。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持着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从市场需求出发,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在对建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的科学预测下及时更新和优化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二、改变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弊病,就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同社会需求不同步。目前,大部分的中职教师依旧保持着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中都由教师一人在台上单方面的将知识点通过书写板书或者ppt的方式灌输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既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又没有及时的教学反馈。到最后,学生能够上交相关作业和通过结业考试,教师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方式和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教师目前这样应付了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较低,教学质量难以达标。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尽量运用现代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将抽象难懂的课堂知识转变为实际观察和亲手实践。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实践的能力。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目前若干的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特点的市场需求进行科学整合,分为基础专业理论、技能认知、技能操作和技能坚定等模块化的课程,结合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对症下药”开展教学活动。
三、优化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对于建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活动来说,一定要克服“一言堂”和“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弊端,强调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得到专业技能提升的教学活动。建工技术专业是一门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要求较高的专业。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粉笔、黑板、PPT对学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显然不能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实际运用到模拟的项目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自身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自身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案例教学法
在《防水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等课程,专业性、理论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在实际应用时,施工难度大,施工隐患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或项目教学法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进行模拟项目操作之前,教师先给出实际建筑工程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材料中分析工程的难点和隐患。之后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后,教师协助学生找出问题关键点并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在学生对此类工程的难点和隐患有具体了解之后,教师再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设计相关的模拟项目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实际演练和操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被真正的放到了学习主体的地位当中,科学的教学设计迫使他们主动思考的分析问题,既提升了教学趣味,又提升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四、考评制度多样化
(一)考评形式多样化
目前,中职学校建工技术专业的主要考评形式依旧是一成不变的闭卷考试模式。这样的考试模式在全面考核学生实际专业能力上存在天生的弊端和不足。仅仅是考察了学生对课堂专业知识的机械记忆熟练程度,至于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闭卷考试模式都无法考察。所以学校应该丰富该专业的考评形式,结合笔试、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综合实践等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考评内容多元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分析;策略研究
在高职院校中,顶岗实习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多安排在第六学期第一周至学生毕业之前,如:我院该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就已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设计,这样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较长时间的实习角色中去,也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特点,使学生能够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将岗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从事的岗位,包括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造价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等,实习企业多为施工企业和建筑企业,由于受到建筑施工项目流动性的影响,学生顶岗实习地点分布较为分散,在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内,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会因为可预计因素、不可预计因素发生变动,主要影响岗位变动的因素包括岗位适应水平、工程进展情况和就业意愿等。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顶岗实习之前就接受了实践训练,但是在顶岗实习初期,很多学生对工作内容不了解,工作职责较为模糊,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岗位工作。此外,施工企业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强度,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和奉献精神,会多次调动岗位,不仅无法深入掌握知识,还会影响实习质量。
笔者这几年通过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提交的施工日志以及结束后提交的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被实习企业录用比例等情况,对顶岗实习结果进行考察,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施工日志填写不属实,实习报告填写不完整,甚至出现了抄袭和雷同等现象,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职业素养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建议
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习企业、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加,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技术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1.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发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针对企业需求和企业特点,输送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吻合的人才,解决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同时,企业可以参与到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分享学校资源,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服务专业和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转变以往依靠教师关系联系企业进行实习的情况,让学校和企业成为良性合作伙伴,从而使顶岗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2.提高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力度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依赖于学生的工作态度、学习热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具体来说,学生在顶岗实习前期,应该有一个逐步适应、逐步学习的过程,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对岗位工作的适应速度,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工作岗位。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很难针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进入建筑企业进行锻炼,使教师了解行业动态,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技术能力和工作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总之,学校应该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的监控,成立工作小组,组织并实施学生的顶岗实习等相关工作。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全面了解企业的信息,考察是否具有相关资质、施工安全性是否得到保证,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考核,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玲,王心怡.浅谈高职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的实施[J].中国高校管理,2012,6(09):118.
关键词:建筑 评估 模式 设计
当前,建筑行业的前景方兴未艾,建筑类办学机构的发展也是呈现出一派日新月异的景象,通过这几年我国有关建筑工程专业招生的统计数据可以表示。
但是,土建类专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如土建类专业结构失衡;建筑工程类专业办学条件仍不平衡;专业教学改革总体滞后;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等。所有这些不足,有待于国家通过一种示范形式设置办学能力最底线。以下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模式分析,提出对当前正要进行的对建筑类专业进行办学资格评估的理解和应用方式。
一、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工科教学模式的认识
1、对常用的学科课程教学体系的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常采用课程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分析,具有以下优点:如逻辑关联性强,有利于学生最有效地掌握已为人类所获得的知识;知识系统性强,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继承和接受人类的文化遗产;教学成本较低,学科课程多以传授知识为基础,较易于学校组织教学和进行课程评价。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从教学安排看:理论学习与实训相分离;从教学内容看: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从教学顺序看:理论先行,实训在后;从教学方法看:教师为主角,学生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从教学评价看:重记忆、轻理解,远离工作经验;从教学效果看:其提供的职业学习机会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近年来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已逐渐被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所替代。
2、对实践教学模式的体会
在国外,德国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双元式”;英国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三明治”和“现代学徒”;新加坡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学工厂等,都是一种实践教学的模式。
在我国,实践教学方面已提出了“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等各种教学模式。其实,在我国最早的实践教学是企业办学,各大企业自主创办了自己的技工学校等形式,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许多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车间进行的。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两种形式,一是政府办学,一是民办学校。都是一种独立于企业的办学形式,由于这种办学形式与企业联系少,所以,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学生到企业去项岗锻炼有一定的困难,但实践教学又必须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国家推行的教学资格评价正是适应了这种建筑类专业发展快,教学实践要求高,办学能力必须达到相应要求的情景。所以,进行建筑类专业教学评估是势在必行。
二、对建筑类各专业教学资格评估后教学模式的认识
以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是要求办学机构依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合开设专业的教学形式,相当于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进行探索。现在,国家建设和教育两个行政主管部门推动的对建筑类各专业教学资格评估,相当于为建筑类各专业的教学模式选择提供了一个示范文本,将极大地推动相应专业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基本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规定: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教育内容及标准;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学习深造建议等。
(二)教学实训导则 从以下几方面达到:教学实训导则是以具体专业规定,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方面,导则以正文表达校内实训内容,以附录形式表达校外实训内容。
校内实训师方面,根据校内实训职能要求,要求设立专职和兼职实训教师,每个实训项目不宜少于2人。专兼职任教师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行业论证 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评价要素包括条件、过程、结果三方面,以结果为主。评价指标体系由A资源条件、B教育过程、C社会评价、D就业状况、E职业发展、F社会服务等六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组成。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办学能力上应体现的特色
即将进行的教学资格评估,必将对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如同对建筑类专业教育机构重新洗牌的效果。作为建筑类办学机构,应非常重视这项举措,及早准备。
按照以上国家两部委推行的教学评估要求,建筑工程专业专业应尽快调整教学模式,与国家推行的教学模式统一起来。首先,建立满足教学资格评估的研究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和推动这项工作;
1、按评估要求,建设相应软件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要求,建设和完善11个以上实验实训室,并达到校内学生实训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建设和补充建筑构造、建筑制图模型室;建设本业专业各种教材、定额等图书室等硬件设施。
2、按评估要求,建设相应软件条件。配备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要求;研究编制教学计划文件,满足评估教学“基本要求”和“建筑工程现场职业标准”要求;完善各种教学制度如学分制度、考试考核制度、教师考评制度、学生参与建筑技能竞赛制度等,使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制度的框架内进行。
3、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探索建筑工程技术技术教学特色。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员所需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专业技能为依据,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特点;多数的教学环节在实验实训室内完成;按照导则中校内实训教学要求,形成真实情景,把必须在校内完成的基本项目在校内完成,把宜在校内完成的选择性项目尽量在校内完成,拓展项目应设计好,使其能达到与将来的岗位工作无间隙对接。以下是几项关键做法: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理论与实践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点状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的是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能够实现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开发之后,重在形成有实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3)建立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学分考核制度。教学的过程是以实践为主导的模式,与其相对应的成绩考核也应以实践方式为主。考核中,形成与工程类同的情景,以原理为基础,重点是工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工程管理相对应的方案编制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提高,对建筑行业的工作要求更加的严格,如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建设,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就需要我们的建筑工程施工方,在现场施工的管理上做足功夫。作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重要环节,关于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工作,更是要放在突出位置。并通过对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现场,要科学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并把施工技术在施工现场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创造效益。从而有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周期缩短、保证了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稳定。
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1、通过使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科学高效的操作管理,达到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规律符合目的,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工作的正常运转。
1.2、建筑工程施工方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现场施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通过对这些新技术、设备的合理使用,使现场施工基于施工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3、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不断挖掘现场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使用潜力,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减少建筑施工的建造成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使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率得到提升,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
1.4、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技术自身的作用,要通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来得到最好的发挥,在不断使用和总结、创新中,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问题,借助现场施工技术解决问题,消除建筑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法在我国众多施工单位里的市场竞争力。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工作的高效开展。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方式上,对科学管理方法加以运用,并在现场施工技术的实际操作上,要依据有关施工技术指标、法规、政策。将这两方面进行结合,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各项施工技术操作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在施工技术方面的规范性,从而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施工技术秩序,使整个建筑工程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方业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作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负责人,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科学技术管理,以确保施工现场正常运行,现场施工技术可以在不断使用中得到进步,然后再反作用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中,从而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继续得到提升,施工成本也减少,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方的竞争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2.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有助于将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和工程的具体特点联系在一起,通过两者的结合,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运用施工方法和工艺,将施工技术转换为现场施工的推进动力,从建筑工程的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
2.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能很好的达到工程预期的质量要求、工期交付、建筑功能使用要求的目标。
2.4、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资源的管理有着辅助作用,可以促进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现场施工的计划方案,调高现场施工的工作效率,缩短现场施工的工作时间,降低现场施工所需成本,通过这些方面来实现对建筑工程单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措施
在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索科学有效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需要着重将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管理人员素养提升、现场进度管理等方面纳入其中,并一一细化管理措施,争取将施工现场的每一管理环节都落实到位。
3.1、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安全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强化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需要着重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以为现场施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1.1、强化现场安全意识与责任
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应该从观念到执行全面贯彻现场安全管理理念。首先,现场的安全意识培养需要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在现场管理人员内部开展安全教育,特别要针对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的管理或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观念培养,引导现场管理与施工人员树立施工安全意识,以使管理与施工人员时刻将安全贯彻到现场管理工作中,担负起安全责任。引导现场管理与施工人员树立安全责任意识,还可以通过在工程建设中定时组织开展安全主题讲座,并讲解一些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与方法,借助定时的安全教育与讲解,来提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3.1.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
现阶段,众多的建筑施工单位不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致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参考,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这种管理现状,施工单位应该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在现场管理工作中着重就一些违规施工进行管理,并基于奖惩责任制对违规管理与施工人员进行处罚。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定与制度,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权威性与有效性。
3.2、提升现场人员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全面提升现场人员的管理水平,现场人员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借助培训教育工作,树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通过自我约束来提高管理素养,推进现场管理工作的进展。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还可以细化管理工作,就原材料管理、技术施工应用管理、文件管理等全面细化分工,雇佣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以较高水平的人员聘用来间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现场人员管理水平要全面就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技能水平、管理素养、施工管理经验、组织逻辑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综合开发应用,施工单位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培训或深造机会,以培养专业人才。
3.3、强化现场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加强现场进度管理。一般而言,建筑工程在施工前会结合工期进行必要的规划,但是规划的落实监督与管理环节却存在缺失,强化现场进度管理能够深化工程工期规划,利于形成工程施工各环节的有序化局面,对于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意义突出。强化现场进度管理应该结合工程施工与管理规划,制定完善的现场进度管理方案,再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将现场管理理念贯穿到施工各环节中,并辅以有效的监管机制,推进现场进度管理方案的落实。
4、结语
实施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具体方法,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保证了现场施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节省了施工开支,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方的经济效益。在今后我国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上,对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边成钢.论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03:45.
[2]郦剑.探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1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