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施农业行业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行业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施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施农业行业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地方政府举债缓解财政困难

1994年,中央开始推行分税制改革。这一改革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权,而事权的不断加大,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出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和执行国家财政政策的需要,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举借政府债务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胡强说。

2014年9月,为解决多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权责不分、多头管理等问题,江西省政府制定了《江西省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债务管理职责,规范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借、用、管、还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为妥善处理和化解江西省历史存量政府性债务,确保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维护政府信誉,建立了化债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各级政府积极化解存量债务。胡强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自2011年以来先后制定了高校、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垫交农业两税等债务化解方案,积极推进债务化解各项工作。

借新还旧风险防控意识淡薄

记者了解到,按照新出台的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规定,从今年起,各市县政府都不能自行举债,地方筹措建设资金渠道必将迅速缩减,继续通过融资平台举借债务也不再可行,收支矛盾如何化解将是大难题。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在相关调研报告中指出,少数地方和行业存在超越自身财政收支能力,脱离实际公共需要,偏重短期政绩和项目建设,盲目求大、超前,忽视长远发展和债务管理的问题,加上一些地方(含开发区)棚户区改造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等,举借债务较多。

偿债资金依赖土地出让收入

各级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投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报率低,偿债资金来源一般为公共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收入等,但仍未建立完善的偿债长效机制,偿债资金来源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性大。

在调研中,地方普遍反映当前土地流拍现象增多、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发生大幅度波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将减少,就会出现政府性债务无法清偿的严重状况。

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意识。调研报告指出,应按谁举债、谁受益、谁偿还的原则,明确举债主体的责任,疏堵结合,积极妥善化解现有存量债务风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抓紧做好对现有存量债务的甄别。对融资平台现有债务进行清理,经营性融资项目要与政府脱钩,相关债务转为企业债务,促进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提高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对甄别后的存量债务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分门别类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同时,通过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置换符合条件的存量债务,将短期债务逐步置换为长期债务,优化债务结构,进一步降低政府利息负担;切实落实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充分引入资源开发竞争机制,实现国有资产和公共资源收益最大化,拓宽偿债资金来源渠道。此外,还可以探索推广PPP模式(公私合作)融资,从传统的政府包揽式公共服务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转变,激发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融资的活力,减轻政府性债务负担,为有效剥离政府债务寻求出路。

报告建议建立并落实责任制

目前,除地方政府债券以外,政府性债务收支尚未纳入预算管理和监督,加上以往举债主体多样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债务资金借、用、管、还过程中存在一些不严格、不规范行为。

调研发现,部分地方违规通过BT、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违规提供担保、违规将债务资金投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和用于修建楼堂馆所;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违规发行债券等行为时有发生,涉及金额较大。

据介绍,全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科学统一的债务分类、风险预警体系,预警指标是否真正客观准确地反映债务风险状况、主要指标之间如何衔接、各个指标占多大权重没有明确规定,审计和财政对债务分类划分、存量债务底数的理解和统计口径仍不一致。

设施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背景情况:

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位于蕴藻浜沿线的沈杨村通过拆违、违法用地整治等方式,现已腾出较多原为非法使用的农用地。为巩固“五违四必”的成果,积极响应生态文明战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切实调整村级经济的产业机构,沈杨村计划打造一块花卉苗木培育基地。

2、地理位置:

项目东侧紧邻建设中的祁连山路陆翔路蕴藻浜大桥连接顾陈路的下匝口,北至罗店、南至普陀均只有10分钟车程;东距沪太路5分钟车程。南至上海大学、大场祁连社区5分钟车程。北靠外环线,至顾村公园、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刘行社区5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仓储发达,生态环境优越。

3、项目总体规划:

在宝山区农委和顾村镇的大力支持下,获批建设沈杨村花卉苗木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约55亩,建造花卉苗木种植用玻璃大棚约2万平方米。该花卉基地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破土动工,计划于2020年5月左右完成基础建设后进行招商引资,于2020年年末正式开放。花卉苗木基地二期预计在2020年底正式开工,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于2021年8月完工。花卉苗木基地的建设,不仅能通过花卉苗木种植增加周边农户就业机会,而且有效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推动本村地方经济发展。

二、目标定位:

依托沈杨村村自然资源优势,打造“沈杨村花卉苗木品牌”,借助宝山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形势,全面实现沈杨村村庄景区化,旅游整体化、产业联动化的发展模式,完善饮食、住宿等配套服务。

1、发展定位:针对顾村公园功能不够完善的现状,沈杨村确定立足顾村公园辅助区和延伸区的定位,完善旅游“吃、喝、玩、购物”一体化需求,“ 商贸、文创、体育、教育”相融合发展。同时,针对交通便利优势,着力打造以花卉种植为主、观赏鱼养殖为辅的生态农业产业园。

2、总体思路:以“生态、人居、经济”三个效益统一为原则,通过“一体化”设计,以“一轴两带四圈”为抓手,优化人居环境;推进三产融合;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多方共享共赢机制;实现沈杨村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

3、建设目标:着力打造“三个支柱”产业即沈杨村花卉苗木基地(2万平方米)配套商贸基地(1.5万平方米)、沈杨村花卉苗木基地二期(2.27万平方米)配套水族世界观赏鱼基地(2.2万平方米)和沈杨村青少年农耕体验中心(20多万平方米)。预计一期花卉苗木基地及配套商贸市场年产值预期达到1.5亿左右,利润预期可达3千万左右;预计二期花卉苗木基地及水族市场观赏鱼基地的年产值预期达到2亿左右,利润预期可达3500万左右。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构成

  经了解,一期建设配套有玻璃大棚、喷淋设施、恒温设备、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绿化等相关设施设备,总投资约3000万元,该笔资金全部由沈杨村自筹。二期计划继续投资800万元,建设玻璃温室、培养室并引进更多的花卉苗木品种。

四、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项目一期基本完成建设,以钢筋结构、玻璃大棚为主,内部各项设施配套齐全,主要进行培育观赏苗木、盆栽花卉与盆景制作、多肉植物生产、鲜花种植等,目前主体结构已建设完成。

为让整个项目正规化,同时便于管理,村委聘请第三方专业单位对整个基地进行招商引资,以及保障今后的运作,由沈杨村委负责统一监管,目前已有商户陆续进行洽谈,签约率达到35%,招商引资稳步进行中。

五、提出的建议:

1、提升市场品控质量:建议对上海的花卉苗木市场进行考察,引进些市民比较热衷的花卉苗木,同时可以适当引进部分稀有、高端的绿植,供花卉爱好者进行参观及购买。

2、对商户资质严格把控:建议引进具有相对实力的经销商,提升整个市场的档次,同时对商户内部运营进行管理,根据行业相关要求,需杜绝大棚房内有人居住的现象。

3、加强宣传力度:建议招商单位能加大苗木基地的宣传力度,经周边走访了解,除了行业经销商,本区域乃至较远的市民对沈杨村新建的苗木基地还是比较陌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发动我镇宣传科联合区农委、区宣传等举办相关的宣传活动,向大众广而告之。

设施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和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9.8%,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件并不理想;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工作业绩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发展成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为此,1999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构想,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支柱产业来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当年建设了旅游商贸城,邀请中科院地理所编制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年成立首家旅行社-五指峰旅行社;引进外商开发力源山庄;举办了秋之韵旅游周活动;编制完成五指峰、陡水湖、仙人湖详细控制性规划。2002年成立了陡水湖景区船运公司;引进新余、千岛湖的客商在陡水湖开发民俗风情苑、鬼城等旅游项目。2003、2004年五指峰、陡水湖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2005年引进深圳安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大项目带动整体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综合开发,以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梯度开发。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有带动性的项目建设。2006年县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开业;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三届生态旅游论坛。2007年成功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66强,同时又喜获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大县两项大奖。2008年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石艺之乡,成功举办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节。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成功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县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度假村一期项目建成并开业,陡水湖景区旅游专线建成并通车。骄人的工作业绩昭示着的旅游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利用我县两茶一苗(犹石嶂万亩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挖掘美食资源、民俗资源,并在沿高速出口,县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农博园;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社溪镇沙塅桂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2.乡村旅游点(村)建设措施

(一)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四)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五)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政府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

(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农家乐经营业主、金融机构优先安排三户联保惠农贷款,贷款主要用于相关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环境美化、果园开发等乡村旅游点开发。每年整合上级相关贴息资金安排50万元,用于扶持个体业主或外来客商从事乡村旅游资金开发的贷款需要。

(七)强化乡村旅游规划管理

县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由县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策划,规划策划经费由县财政安排。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经营乡村旅游项目须执行规划策划的相关内容,县旅游局负责规划策划内容监督落实。

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我县已经确立的发展方针,可以说,这十二字方针精确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三个纬度。要真正实现旅游兴县,只有将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打造,才能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旅游兴县的目标。崭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旅游业定将取得更好的业绩!衷心希望全县30万儿女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在我县领导的带领下,向即将到来的2016交出一份满意的新年答卷!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1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结语

设施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和把握全省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后烟草发展方向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点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并在工作中有效践行。省局(公司)党组牢牢把握这个重点,把调查研究作为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按照省委统一的安排和部署,认真研究和部署专题调研工作,确定了省局(公司)党组总体调研题目是:“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省局(公司)党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重点围绕如何走具有烟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如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扎实推进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强化烟草专卖职能以及全面推进ISO9000贯标等专题进行了调研,并分别撰写了有事例、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调研,客观分析,确立了我省行业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通过全面开展正规化建设,全面落实“十七个不可”的工作规制,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烟草特色行业的科学发展之路。力争利用三年左右时间,使行业积累累计达到亿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行业;成为具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烟叶商品量稳定在担左右,惠及全省广大烟农增收致富的行业;成为卷烟销量保持万箱以上,卷烟营销结构不断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需求,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行业;成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落实高效便民、诚实守信的行业;成为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职工生活富足、共享和谐的行业。

2.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用解放思想的成果推动烟草更好更快发展

“围绕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学习实践活动方案的要求,我们认真组织了全体党员围绕自身和部门工作“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有破有立的讨论方式,使党员摒除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和观念,统一了“要想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的认识,提高了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利用半天时间,交流了各支部解放思想讨论的具体成果。

讨论中大家认为,对烟草而言,解放思想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解放思想讨论,达成了四点共识。第一,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就失去了动力。烟草几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是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条件,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没有思想的继续解放,就没有思想认识上的统一,也就不能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第二,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就不能扫除。在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思想的制约是最主要的制约,观念的束缚是最大的束缚。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同“在发展中赢得观念的权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果不解放思想,坚决破除自己与自己比,不与同等省份比的消极观念;破除那种等待问题出现后方知报告、方知采取措施的被动工作方式;破除那种不算账、不跟趟、不珍惜有限市场资源的进货行为;破除对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创新的理解领会不深、落实不够的问题和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更好更快发展就难以实现。第三,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就不能有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三年多来,省局党组把烟草整体融入中国烟草改革发展潮流之中,紧密结合烟草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省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从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绩。第四,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就推不出科学发展的新举措。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出什么样的发展举措。如果不大力推进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就不可能对全国烟草行业和我省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就不可能对新情况新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把握,也就不可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策措施,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因此,继续解放思想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没有思想的继续解放,实现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只有坚持不懈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推动科学发展。

3.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为保证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召开效果,省局专门制定了《省局(公司)领

导班子和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实施方案》,确立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主题。在利用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在机关和在哈所属单位深入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反馈;党组成员之间、党组成员同分管部门负责人之间充分开展了谈心活动后,于月日召开省局党组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由省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主持,会上,省局党组五名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的主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五查五看”。客观地总结了各自分管工作,实事求是地查找和分析了班子和个人在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合实际地提出了努力方向。班子成员之间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诚恳地开展了相互批评。

民主生活会上,省局党组班子达成了如下共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改革发展,用科学发展的标准来衡量行业改革发展成果,是做好行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振兴烟草经济,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理性下的实事求是,行为下的努力拼搏,目标下的齐心协力,战略下的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认真安排部署各支部、总支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并派专人参加到会指导。

4.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进行多层面评议

按照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局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在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吕忠信同志亲自主持下进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工作。在起草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委要求,实事求是总结成绩,认认真真查找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交出一份满意的符合省烟草专卖局领导班子实情的分析检查报告,为下一步深入整改打下良好基础。在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形成后,采取书面评议、召开座谈会评议、支部讨论会评议等形式,对分析检查报告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问题查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评议。12月19日,省局向全省行业17家全资子公司发出《关于对省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的通知》。12月22日,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在召开座谈会,在卷烟和烟叶4家单位进行评议。12月23日上午,省局召开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12月23日下午,省局机关各党支部全体党员讨论评议分析检查报告。

同时,大家在评议中,从关心行业科学发展的角度,从自身分管工作实际,对分析检查报告提出了政策性、技术性和文字表述等三个方面的13条意见和建议。局长亲自主持党组会议,对评议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其中8条意见和建议的被采纳并充实进分析检查报告中。:

5.认真制定省局《整改落实方案》并集中整改

按照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省委指导检查组“学习提高是基础,查找问题是关键,整改落实是根本”的要求,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在省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基础上,制定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位的整改落实方案。方案体现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解决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等工作,做到了“四明确一承诺”。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两次召开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专门就《整改方案》的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各整改项目的牵头部门,认真分解整改任务,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使能够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对于影响和制约行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需要长时间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都落实了整改部门、整改责任、整改时限。2月20日召开的《整改落实》情况通报会上,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职工代表对省局整改落实情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家一致表示,省局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很细致、很深入、很务实。整改落实方案充分运用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影响和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准确,整改方案符合实际,整改措施具体可行,整改责任落实到位,整改目标清晰明确,整改时限科学准确,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设施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肉牛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濉溪

中图分类号 S82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312-02

为全面了解当前濉溪县肉牛生产形势,客观、准确地掌握濉溪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找准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研究切合实际的发展对策,进一步加快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按照濉溪县皖牧牧函[2012]89号《安徽省畜牧兽医局关于组织开展肉牛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濉溪县立即成立了肉牛产业发展调研小组,于2012年12月10—15日通过召开座谈研讨会、电话调查、入企、入村、入户等多种形式深入调研,了解肉牛发展基本情况、技术推广状况。养殖模式和效益。以促进该县肉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 濉溪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肉牛养殖生产情况

通过调查,2011年,全县牛饲养量2.57万头,出栏肉牛1.36万头。据调查,全县1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牛大户(场)达125个,其中,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育肥)场8个,50头以上的25个,20头以上的34个,10头以上的58个,初步奠定了肉牛养殖产业化发展基础。自2011年以来肉牛养殖效益一路攀升,每头肉牛效益在2 000元左右。饲养周期在3~6个月。目前,该县缺少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专业协会或合作社。

1.2 肉牛技术推广状况

濉溪县肉牛主要是中小规模场,采取异地育肥方式进行饲养,自繁自养数量较少。小牛或架子牛主要来源于山东、内蒙、东北等地区。饲养管理水平相对比较粗放,牛舍较为简陋,机械化程度低。饲料饲草主要是植物秸秆、酒糟、混合精料,部分场采用了青贮、氨化。疫病防控主要是以治疗为主,缺少日常保健。特别是由于肉牛经过长途运输,应激过大(包括环境改变、饲料改变、管理方式改变等),导致肉牛发病死亡,造成较大损失;没有先进的饲料加工机械且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相对较少,只作简单加工,部分场采用了青贮、氨化;母牛存栏少,改良站点少,配种员队伍素质较低,改良选用品种主要是政府发放冻精来源、配种收费为每头牛50元;由于牛舍简陋,缺少必备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节能减排量小,污染防治难度大。

1.3 生产模式和效益

肉牛生产以中小规模为主,没有形成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组织。存栏能繁母牛651头;能繁母牛年可获利4 000元左右,架子牛利润在1 500元左右,育肥牛利润在2 000元左右,总体效益良好。

2 濉溪县肉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集约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

广大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局限于当前的生产现状,加之资金短缺,导致基础设施投入低,难以形成大的规模,缺乏标准化、规范化运作,制约了肉牛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2.2 养殖户融资困难

由于资金的缺乏,各养殖户只能采取小步慢跑的发展方式。发展规模养殖,需要较多资金,但养殖户筹资困难,农村信用社多户联保最多只能借贷5万元的小额贷款,对发展规模养殖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1-2]。

2.3 牛源短缺

濉溪县一些规模肉牛育肥场的架子牛70%以上都是从吉林、内蒙、河南等地购进。从各地养牛实际状况来看,随着近几年规模肉牛产业养殖的快速发展,犊牛紧缺的状况日益加剧。

2.4 养殖母牛缺少积极性

由于养殖母牛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养殖效益低,大部分群众不愿养殖母牛。

2.5 外购架子牛应激反应严重

由于外购架子牛需要长途运输,运回来后牛应激反应很严重,有些架子牛生病后很难治愈。

2.6 农民外出务工影响肉牛发展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青壮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导致养殖肉牛的劳动力严重缺乏,从而影响肉牛产业的发展。

2.7 养殖用地难以解决

养殖肉牛费时、费力、费地,特别是肉牛养殖场占地面积大,养殖用地难以解决,阻碍肉牛产业的发展。

3 濉溪县肉牛产业发展对策

3.1 规范和完善用地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由县、镇政府统一协调,指导资源优势突出,农民积极性高的村庄从集体所有制土地中规划预留专用畜牧业用地,并视为农业用地。对肉牛育肥场或小区建设,提供优惠政策,降低承包费标准,镇、村为场(区)建设提供水、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3.2 加大对肉牛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投入

对高档优质肉牛标准化育肥示范场建设分别采取特别的政策,实行奖励性补助,对新建肉牛育肥场200、500、1 000头以上的分别给予5万、10万、15万元奖励。对肉牛规模养殖、良种推广、牛肉加工、秸秆开发利用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

3.3 出台鼓励发展母牛养殖的政策

要加快肉牛业发展,必须调动广大群众养殖母牛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牛源短缺问题。制定扶持母牛养殖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为调动群众养殖母牛的积极性,政府可对养殖能繁母牛的农户,给予每年每头500~1 000元的财政补贴。②为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可开展能繁母牛保险业务,动员养殖户积极对能繁母牛进行投保,如因动物疫病、自然灾害、难产等其他原因造成能繁母牛死亡的,由保险公司给予赔偿。③为了能在解决养殖污染居住环境问题的同时,防止偷盗母牛现象的发生,应加大对建设母牛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对兴建母牛养殖小区的给予以奖代补,引导养殖户进养殖小区养殖。④由于养殖少量母牛效益低,规模养殖又需要较多资金,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户养殖母牛的贷款给予贴息,减轻养殖户的资金压力[3-4]。

3.4 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

大力发展专业养殖户、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在用地、规划、技术、信息和销售等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推广普及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制定并实施统一科学的生产标准。

3.5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促使产业升级

积极采取“政策引导,实体牵头、法人经营,大户带动”的运作模式,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引进国内外资金势力雄厚的企业或财团,依托专业市场,通过多种形式,组建大型牛羊肉加工联合集团,提高产品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经营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畅通销路,提升价格,提高产品的比较效益,促使产业持续发展和升级[5]。

3.6 规范生产管理,优化产业发展的条件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的作用,规范产业运营方式,建立紧密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保护生产主体的利益。

3.7 加强服务领导

发展优势区域的各级政府应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协调落实资金和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对养殖用地、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努力把产业做大做强。

4 参考文献

[1] 梅花·托哈依,杨宝忠.少数民族特需品产业集群化发展探析——以宁夏西吉县单家集清真牛羊肉加工产业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1(12):124-128.

[2] 葛飞.刘小庄的“牛经”还能念多久[N].农民日报,2008-5-8(8).

[3] 田晓梅.盐池县滩羊产业发展探析[J].中国牧业通讯,2009(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