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诚信教育情况

诚信教育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信教育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诚信教育情况范文第1篇

根据建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收费和教育投入情况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校进行认真地自查自纠,现将我校教育收费和教育投入情况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学校严格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收费政策,没有超出范围,超出标准,也没有擅自违规收费。

二、学校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四项工程”,按规定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资金到位及时。教师能及时收到县级统发的工资。学校没有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

三、学校实施“阳光收费”,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通过收费公示栏公布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

四、在收费过程中,学校进行亮证收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实行收费联系卡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精神,不分快慢班、尖子班、特长班、提高班和兴趣班。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进行集体性的加班加点。

六、学校在完成代收服务收费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费,没有搭车收费行为。

                                                     

诚信教育情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心理预设;科学性

高校贫困生包括了“经济贫困”,也包括“心理贫困”[1],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高校贫困生“经济贫困”的现象已受到我国高等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并且已出台了如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绿色通道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给予解决。但目前对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的关注还不足,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尤其是诚信教育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诚信教育是开展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高校对贫困生心理上的关注不足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2],如助学贷款不按期还款或不还、申请助学金的相关材料弄虚作假、对资助的钱进行铺张浪费、所提供的各种资助工作消极应对、对资助的人或组织没有感恩之心等。开展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心理预设基础上,这样才能使所开展的诚信教育达到正向性的效果。

一、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心理预设的两种取向

开展对高校贫困生的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对象,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是随着对其资助的进一步开展而产生的。换句话说,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并不是原生性问题,而是派生性问题。对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的心理预设应该是什么呢?通常个体在行动之前往往会对即将采取的行为有一个主观上的定位和评价,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按照自己的立场对其进行预测,这种预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即为心理预设。[3]因为,在面对问题时,无论个体在选择何种角度看待问题,在选择以何种方式处理问题之前,都会在头脑中预先假定自己的理念是正确的,也是与自身价值观符合。由此可见,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心理预设是指,施教者在对贫困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对象特征,并针对教育对象的特定教育方法等产生隐形影响的潜在心理影响因素。而科学的心理预设是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客观认识,对存在问题的正确看待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心理预设能够使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及其成因客观的反映到施教者的认识中,这有助于在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中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强化诚信教育,并最终增强对贫困生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常见心理预设一般来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主观认为。这主要是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体而言的,即教育主体主观认为高校贫困生在诚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观认为高校贫困生需要诚信教育。这种主观性的观点是否具有客观依据呢?在通常情况下,教育者会以不按时还助学贷款的高校贫困毕业生占整个贷款毕业学生群体的百分比、申请助学金而弄虚作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没有感恩之心的贫困学生所占的比例等统计来进行判断。[4]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有以下几个问题要提出:首先,对于我们教育主体所提出的这些统计数据自身的客观真实性的质疑。这些数据是怎样得出的,这些数据所能代表性是否能够说明我国高校全部贫困生的诚信问题的现状,是局部的还是整体的?如果是通过对局部的地区或一部分高校的贫困生进行调查而得出的数据怎能具有全局性的说服性?其次,是否存在人为地夸大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的问题。高校贫困生出现诚信问题的现象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诚信问题与我们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整体诚信教育活动来说又具有怎样的影响?最后,我们认为个体不会无缘无故地做出一些失信于人的事情,何况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界定诚信缺失时是否真实了解过其诚信缺失背后的真正原因,还是单一地根据其不还款、不按时还款或弄虚作假等表面行为就进行判定呢?如果高校的教育者背弃了前者而选择了后者,那么,作为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的教育主体自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第二,客观判定。即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教育主体认为,高校贫困生需要接受诚信教育。而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客观依据之上的,而这种客观性具体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教育主体对高校贫困生真实的思想品德状况进行客观的考察与了解,而不是通过道听途说。大多数的高校贫困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大多把贫困当成一种财富,通过自我砥砺,不断努力来改变现状;而只有少部分的贫困生中可能存在着自卑、攀比、孤僻等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这种不健康的道德观念如果没有被及时正确引导,就成为滋生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因素之一,这也是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得以开展的前提。二是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主体对贫困生诚信缺失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与了解,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与分类,分析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除其道德观念问题之外还有哪些外界客观因素。三是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主体在对贫困生开展诚信教育之前,调查了解贫困生的教育需求,通过结合贫困生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达到诚信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因为,受教主体发自内心主动地接受并参与到诚信教育相比,与被动接受或持逆反心理参与诚信教育活动的效果要好。[5]综上所述,实施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的心理逻辑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教育者主观人为的。只有符合高校贫困生内心需要,使其接受并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的诚信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和效能,才能更好地使高校贫困生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成长与成才。

二、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主观性心理预设的影响

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日常实践活动的观察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的心理预设都具有主观性。具体来说,这种主观性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教育主体的主观性。也就是说,在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施教主体自身缺乏一定的客观性。通常在对高校贫困生实施诚信教育过程中,施教主体自身内在主观性的增强会对诚信教育效果有阻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观性认为高校贫困生这一整体存在缺失的问题,所以需要对这一群体进行整体性的诚信教育。这一主观性认识不仅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而且也存在着对高校贫困生这一群体进行人格上的整体蔑视与不尊重。这往往会导致与高校贫困生的自尊心发生强烈的对立,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反对或不配合教育者所开展的诚信教育。第二,主观性的认为高校贫困生是具有诚信缺失的表现行为,皆是由于其内在思想品德的出现了问题。尽管事情的结果只有一个,但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许多个。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在面对高校贫困生出现的诚信缺失的问题上不要急着下结论,不一定就是贫困生自身的思想品德出了问题,有可能是他们不能控制与处理的外部因素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非常坚定地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诚信教育,就会存在着强人所难的情形。第三,主观性认为高校贫困生存在心理问题,并且这些心理问题进一步导致其思想道德出现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诚信缺失等。在这里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是不是只要被戴上“贫困生”这个帽子的大学生心理就不健全?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事实上,在高校贫困生群体内也存在着大量的志向高远与态度积极乐观向上的学生,他们积极参与校内各种活动,并积极和别人进行交流来展示自己,甚至比一般群体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与阳光。如果我们的教育者在面对这样的“贫困生”的时候,告诉他们我要对你们进行诚信教育,这往往会导致他们的不认同。第四,主观性认为自己是诚信教育的权威,对高校贫困生采取了自上而下的俯视心态。尽管高校贫困生在心理与性格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自身成为学生群体内一优秀份子。因此,在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感受是开展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6]另一方面,在对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载体等方面存在极大的主观性。具体来说,这种主观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教育者在对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过程对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具有主观性。即一种教育方法或方式科学与否、合适与否的判断标准是教育者自身相关的认识水平,而不是受教育者自身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认识水准等,只要是教育者认为一种方式方法合适,这种方法就是对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采用的普遍方法。第二,教育者在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方式方法的使用较为主观。高校贫困生群体是高校学生群体内一种特殊群体,导致该群体所出现问题的原因要比其他群体来说相对复杂得多。因此,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诚信教育相关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经过对客观事实的了解,使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形式与方法更加适合高校贫困生的实际,进而能够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很好地参与到诚信教育过程中来。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心理预设的主观性是阻碍这一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不切合实际的主观想法,以及由这些想法指导的实践活动在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过程中往往会极大地削弱了这一教育活动的效能。因此,如何在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应怎样避免心理预设的主观性,是这一活动开展者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三、建立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心理预设的科学性

提高对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心理预设的科学性,是促进诚信教育活动开展的根本性途径。怎样才能使对高校贫困生的诚信教育中心理预设具有科学性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第一,科学的开展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认知分析,这是对高校贫困生实施诚信教育心理预设科学性确立的重要条件。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对“高校贫困生”这一群体名称科学的心理认识。“高校贫困生”是高校学生群体内一具有特殊性的群体而已,贫困生也应该是高校学生中平等享有大学生活权利的一类人。而“贫困生”这一称号是否能使这一群体从正常的学生队伍中分离出来,成为有问题的学生群体呢?这一特殊的称谓是否存在对这一群体的歧视等。其次,需要考虑“高校贫困生”与问题学生的关系。不能把“贫困生”视为就是问题学生,因为,“贫困学生”是由于经济所致,而不是其他的什么问题。但使人遗憾的是,现阶段在高校环境中只要一提“贫困生”就与部分贫困生出现的问题泛化为整个贫困生群体的问题。在大学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被称为所谓的“贫困生”乐观、自信、自强,有理想,有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奋斗不息。这些积极向上的“贫困生”也是我们所说的高校贫困生群体内的一部分。这部分贫困生不但不会成为问题学生,而更应该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与行为示范者。第二,建立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主观意识与行动。这是我们在高校开展贫困生诚信教育心理预设达到科学性的关键性因素,这也是教育者在对高校贫困生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科学态度。具体来说,就是教育者在开展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都要通过对受教育者即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深入的考察与了解,清楚知道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处于什么状态,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发现其易于接受与乐于接受的方法与方式。[7]通过客观调查对贫困生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基础上,才能使教育者把主观见之于客观,也才能提高对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的效用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艳芳.试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脱贫策略[J].中国高校研究,2007(8):68.

[2]岳华.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1):124.

[3]石岭.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作用及其心理预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2(7):14-15.

[4]姜旭萍,姚娟.高校经济贫困生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70.

[5]许韶平.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4):91.

[6]孟蕴华.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解困[J].教育探索,2009(9):122.

诚信教育情况范文第3篇

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说明了我国早就对诚信问题极为关注。如今,诚信的理念已经根植到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目中,成为我国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人们对这个问题日益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专门的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诚信教育的作用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1、诚信诚信就是人们常说诚实和守信。虽然从字面上来看,诚实和守信是两种个人品质,但在现实中,一个人只有诚实才能守信,借助一个人是否守信才能评判一个人是否诚实。可以说,诚实和守信是一对连体兄弟。一般来说,人们评判一个人的诚信通常通过以下的品质决定,诸如真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重承诺、讲信誉等。2、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即围绕诚实守信核心内容展开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是通过高校这个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实践活动。从实际来看,大学生诚信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与大学生文化教育不同,诚信教育更注重的是大学生行为教育。也就是说,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达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诚信教育的作用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坚守诚信道德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从现实生活来看,由于各个领域诚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拆迁政策下的“强拆”政治欺诈,各种高科技手段掩盖下的“毒物(如瘦肉精、添加剂等)”,充斥高校的学术造假等种种不诚信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亟待建立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就不仅仅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具有诚信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识别社会中的种种不诚信行为,自觉抵制这些不诚信行为,在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发展,为我国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建立高效、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我国培养四有新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从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比较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诚信现象。诸如考试作弊、代人替考、毕业论文抄袭、就业悔约、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以上行为轻则影响学生个人,重则导致高校的声誉受损,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对大学生、高校和社会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究其原因不外乎有社会、家庭和高校三方面的因素。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不难看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诚信教育缺乏严格的规划诚信教育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但从实际来看,高校诚信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是被高校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内容。高校在安排诚信教育相关内容教学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划,没有明确诚信教育的目标,没有明显界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没有制定诚信教育的相关结果评价。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凸显出来,诚信教育也很难发挥相应的实效。2、诚信教育的教育方式不当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范畴,相关的诚信道德规范的实践性较强。但高校的诚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缺乏借助有效的实践加以论证。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通常只是告诉大学生哪些行为是不诚信的,不可取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诚信教学课堂上所罗列的行为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相关不诚信行为长期以来给大学生的示范是被姑息乃至不被发现,仅凭理论上的讲述很难使大学生认识到不诚信带来的严重危害,造成高校诚信教育缺乏足够的说服力。3、教育者的诚信素质缺失高校教师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普通群体,饱受着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部分高校教师在利益面前失去抵抗力,丧失道德底线,在学生面前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威信。有的高校教师私下接受学生的礼物将考试试题泄漏给学生,或者在评优评先中暗箱操作,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等。高校教师的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坏了教师在大学生面前的形象,也使大学生对师道尊严和诚信教育产生怀疑。高校的诚信教育难以收到预期的成效。

(二)高校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对诚信教育不够重视高校之所以对诚信教育缺乏规划,一方面,高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涉及的诚信教育内容并不多,诚信教育的随意性较强,也就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不用说形成诚信教育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严重缺失,使得高校对诚信教育产生消极态度,认为依靠教育并不能改变社会的不诚信行为,产生不愿意重视诚信教育的不作为。2、教育的功利性由于教育的功利性,使得高校更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将较多的功夫用在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片面认为学生考到好成绩、找到好工作才能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由于诚信教育的结果很难在短期出成效,且不容易借助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查,导致学校疏于对诚信教育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大学生只能接受几乎与小学等同的教育方式,教育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3、利益机制的驱使实际上,高校教师的示范行为并不一定就能完全影响学生。由于大学生本身也受一定利益机制的驱使,使大学生面临两难选择。以大学生毕业论文中数据编造的问题为例。一个体育系的毕业生为了证明其某种特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时间限制,难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成绩因此而有明显的差异。而一旦根据其采集的数据进行检验的话,他得出的结果对论文写作是极为不利的,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学生就可能面临着不能毕业。为了证明自身结果的正确性,大学生就会在利益驱使下,选择不诚信行为。

三、解决高校诚信教育问题的途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作用,对诚信教育进行阶段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引导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经具备成熟的理论素材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了开展诚信教育不可替代的壁垒。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诚信教育进行阶段规划。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分析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面临的诚信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制定各阶段的诚信教育计划。例如,对于刚入校的新生,高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助学金申请的诚信教育、考试诚信教育等,通过各种行为的列举,伴以相应的处罚行为、严重后果告知大学生,让学生学会自觉抵制不诚信行为;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将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论文编写、毕业资料提供、及时偿还助学贷款、信守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等的诚信教育。这样,诚信教育就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面临的核心诚信问题,增加诚信教育的实效,使诚信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诚信教育情况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扩大诚信教育对象、完善诚信教育阵地、优化诚信教育资源、强化诚信约束机制、净化诚信教育环境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近年来,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日益严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计诚信教育便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会计诚信教育绝不仅仅是会计从业人员的事,要真正使会计诚信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全面地、完整地、多层面地构建立体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一、扩大诚信教育对象

谈及会计诚信教育,人们往往简单地理解为对会计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殊不知,在会计人员的背后,还有单位负责人、会计监督机构人员、政府相关人员在领导、监督、指导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所以,仅将会计人员列为诚信教育对象显然是不够的。

单位负责人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客观地评价,绝大多数会计失信行为的主谋都是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往往是为求生存,不得不按领导意志行事。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人员,如财务主管、审计、纪检等人员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他们和会计人员一样,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为了迎合领导意图,他们也很可能会对一些会计违规行为视而不见,从而使整个单位内部形成“默契”。

政府的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担负着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职责,若他们对会计诚信认识不够、要求不严,不仅会纵容会计失信行为,更重要的是会有损政府形象。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会计法》明确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若注册会计师不诚信或诚信意识不强,就会使得报告不实,裁决不公,严重影响经济秩序[1]。

二、完善诚信教育阵地

1、高校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基础阵地

高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意识形态的定型时期,故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至关重要。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课程建设和师德建设是当务之急。高校应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身的品德感染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会计诚信理念。

2、财政部门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关键阵地

政府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职能部门,也是会计诚信教育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监督者。财政部门开展会计诚信教育,首先是要做到自我诚信,公正廉明,依法办事;其次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消除制度上的漏洞;再次是严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放、注册登记和年检关,将不诚信的会计从业人员拒之行业之外;最后是要切实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明确会计诚信教育为继续教育必选的重要内容,严格审核培训机构资质,严格检查继续教育教学情况。

3、学会和协会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内部阵地

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会计人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自律性组织,其会员都是业界的领军人物,在业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各级会计学会和协会应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使命,在召开行业会议时,要大力宣传模范遵守会计准则、讲诚信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出版会刊时,要开设会计诚信的专栏,吸引会计从业人员参与研究与讨论。

4、社会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前沿阵地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对会计诚信教育的影响极大。脱离社会谈会计诚信的教育是狭隘的,如果社会上弄虚作假行为盛行,那么无论何种形式的会计诚信教育都是枉然。传媒要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大力褒扬诚信行为,严厉批评失信行为,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会计诚信教育氛围[2]。

三、优化诚信教育资源

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会计诚信教育的首要环节,实践是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

高校应侧重于对会计学在校学生进行理论灌输。一是要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公共课程、会计职业道德专业课程、会计诚信专题讲座三级会计诚信教育体系;二是要将会计诚信教育贯穿于税法、审计、经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整个会计学教学过程。

政府财政部门等社会机构应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以现实案例为主,选取现实工作中的会计行为,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教育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学在校大学生树立“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的理念。

从教学形式来讲,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会计从业人员应尽量多地采取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

此外,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会计诚信教育,能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诚信观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强化诚信约束机制

1、加强会计诚信法制建设

会计讲诚信,立法须先行。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针对会计诚信制定专门的法律;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有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会计中介、单位负责人、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以减弱失信动机。

2、加大会计诚信执法力度

我国会计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重检查、轻处罚;重单位处罚、轻个人处罚;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的现象。根据现行相关法律,对出现会计造假、信息失真的单位和责任人,其最高经济处罚分别仅为10万元和5万元,涉及刑事犯罪的,最高刑罚不超过三年。针对会计失信行为,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大幅提升造假者的成本。此外,政府部门还可鼓励“揭丑”,利用舆论的力量打击造假者,引领诚信风尚[3]。

五、净化诚信教育环境

开展会计诚信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诚信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首先应当加强全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全体公民的道德建设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使会计从业人员置身于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化。其次应加强对《会计法》及会计准则、规范的宣传,从正面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再次是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毫不留情地曝光会计失信行为,从反面警示会计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最后要建立会计人员信用评价监测制度,将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情况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会计人员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永成.防止会计诚信教育对象的偏离[J].中华会计学习,2004,(1).

诚信教育情况范文第5篇

2、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确有实效。

3、宣传社会,扩大影响,带动身边的人。

三、活动设计(一)活动准备

(二)活动形式

1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存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术交流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的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诣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5)、言行一致辞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6)、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完善的意识。

2、各班利用晨会、午会和班会时间组织班上学生进行诚信活动的大讨论。

3、学生征文活动。学生围绕诚实守信,正确对待学习、生活,诚实对待考试、升学等内容

写作,可以是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习、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等。

四、活动总结。【范例】一、 诚信教育活动的主题塑造诚信大学生,构建诚信校园

二、诚信教育活动的目的引导学生明了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自觉地做一个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号召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觉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把学生培养成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诚信大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三、诚信教育活动的时间5月 8日(星期五)至 5月 25日(星期一)

四、诚信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1、全系动员宣传。

制作一条以“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创诚信校园”的横额,加强舆论引导,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由系团总支宣传部负责。

2、诚信格言征集比赛。

组织各班团总支开展诚信格言征集活动。征集要求:诚信格言要以“诚信”为主题,提炼对诚信的认识、看法与领悟,要求精练、深刻,对他人能够起到启迪、教育作用,字数不超过 30 字。系部将从中推选3-4条报院团委参评。

一、活动目的:本次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广大干部职工“诚信”的优良品质,要求干部职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成员,在单位做一个诚信的好职工,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促进良好行风的形成。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也使中葛根水库建管处德育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让道德环境有全面性发展。

二、活动主题:做诚信职工,建诚信科室,创诚信单位。

三、参加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四、领导小组组 长:鲁新平

副组长:张德兵 芦志强

组 员:赵 勇 侯彦姣 唐鲜鲜

五、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职工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职工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单位纪律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活动时间:4月1日—5月31日第一阶段:4月1日—4月15日 启动宣传阶段

第二阶段:4月16日—5月26日 活动开展阶段

第三阶段:5月27日—5月31日 活动总结阶段

七、具体活动安排:(一)启动宣传阶段1.利用例会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2.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诚信思想,营造诚信氛围。

3.召开全体干部职工的动员会。

4.各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加入诚信内容,渗透诚信思想。

(二)活动开展阶段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六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活动。(4月15日前)

(2)出版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4月15日前)

(3)提出一句自己的诚信口号并由同事监督实施。(4月22日前)

(4)个人制定一份“个人诚信公约”,并组织职工签名活动(4月25日前)

(5)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4月25日)

(6)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5月10日交稿)

2.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党支部组织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

(1)评选优秀征文等。

(2)检查 “诚信公约”及签名活动、个人诚信口号的落实情况。

(3)组织开展“我身边的诚信故事”演讲比赛。(5月9日)

(4)组织观看纪录片《道德的力量》。(5月23日)

(三)活动总结阶段1.各科室写出本科室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并上交部分资料。

2.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树立诚信典型。

3.展示诚信教育活动成果。

八、活动要求:1.全体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层层负责,力求实效。

2.可针对各自特点,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加强对职工的诚信教育,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文明诚信的氛围,创造人人诚信的精神家园。

一、活动主题 争做诚实守信好少年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三、令页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四、活动时间 10月9日—31日五、活动内容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端正考风考纪,作业和^考查求真实,不抄袭、不^做蔽。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公正、文明等良好习惯。

六、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启动宣传阶段(10月9日——11日)

(一)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10月10日7:30)

(二)教学楼前面悬挂诚信教育的宣传横幅

(10月9日)

(三)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放关于诚信的故事(伟人诚信的故事)或名言。

(10月10日—28日)

(四)出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栏。

(10月11日前,责任人:王玉森)

(五)新都小学诚信主题教育签名活动。

(10月17日前,全体师生)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

(10月13日—28日)

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各班组织开展诚信教育“五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10月13日,责任人:班主任) 各班组织好一次“我们与诚信同行”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要坚持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2)每位学生收集一句诚信的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班主任把它张贴到学习园地,每天早上要带领学生读。(10月15日前)

(3)班级制作一个“诚信之星”评价表。(10月15日前) 班主任自行设计,然后把电子表格交到年级组长,由年级组长统一转交德育室统一打印,张贴到班级。

(4)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0月24日,责任人:年级组长) 班主任协同语文老师组织学生通过书籍、报刊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以激励自己,向榜样学习。

先在班级进行初选比赛(10月22日);

各班选派一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评分要求如下:

①主题鲜明、内容连贯、语言符合年龄特点。(30分)

②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精神饱满、感情处理恰当(50分)

③参赛选手的仪表大方、自然、得体。(10分)

④选手比赛时间控制在3—4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10分)

(5)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10月27日前,责任人:美术教师) 三~六年级学生制作诚信手抄报,参加校手抄报设计评比活动。同年级分别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用3K纸大小,班别、作者姓名书写在作品背面右上角。

设计要求如下:

①版面设计新颖独特,插图美观,标题醒目、大方;

(40分)

②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美观规范;

(10分)

③文稿紧扣主题,内容精炼充实、可读性强;

(20分)

④版面布局合理,整体效果好;

(20分)

⑤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图文一律为学生手笔。(10分)

2.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学校将组织开展如下工作:

(1)评选优秀班会记录、优秀手抄报等。

(2)检查各班的“诚信之星”评选过程、个人诚信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的收集张贴及学生读的情况和演讲比赛的落实情况。

(3)加强值周检查工作力度,以值周检查为评选诚信班级的依据。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阶段(10月29日—31日)

1.各班班主任写出本班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并上交。

2. 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各班评选“诚信之星” 填写申报表,报大队部;

学校评选“诚信班级”。

3.德育室对本次活动做好总结,利用学校博客展示诚信教育活动成果。

七、活动要求1.要强化组织^令页导。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组织^令页导,德育副校长要亲自抓,要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妥善安排,力求实效。

2.要制定实施细则。结合我校实际,做到活动有内容、有检查、有考评、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