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制丝车间;设备综合管理;体制;MES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某些制丝车间已经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工艺技术、装备自动化和集中控制水平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如此大的改观下,很多工厂依然沿用旧的设备管理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先进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效率。所以对新管理体制的探索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以某车间的德国虹霓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为例,分析了对其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管理方法和效果。

1 建立健全设备综合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缩小设备的损耗周期,各工厂应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对设备管理更加精益化,从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多方位、全过程地探索。

1.1 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制丝车间各种工艺水平的进步,现代化的设备正逐渐取代老式机器,并呈现出高速、精密、智能等特点。如果在管理环节出现漏洞,将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后果严重。轻则一个程序出现问题,重则引起大范围质量事故。除此之外,先进设备的最终价值要在投入生产后才能体现,所以本身功能的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逐渐进行调整和开发,以求将其效用发挥到最大。

1.2 完善综合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我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制丝车间的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体制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对于设备的管理以事后修理为主。当时车间的设备落后、简陋,通常都是人工操作,浪费了大量劳动力,对机器维修的投入很少,更没有专门的修理工人。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人与维修工人逐渐分离,出现了专业化人才,到八十年代初,维修技术从整体上才发展起来。但此时的修理主要还是集中在事后维修,而且通常是靠经验。第二阶段是预防维修制。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生产开始出现。此时若设备出现问题,往往导致整条流水线瘫痪,影响整体进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设备的维修改为预防维修或者计划维修。第三阶段则是当前大多车间正在使用的管理体制。对于像德国虹霓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这种常见设备,过去的生产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新的阶段要求工厂必须在继承以往旧经验的基础上转变为综合管理,即必须将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结合起来。从技术角度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从经济角度要将设备的功能价值发挥到最大。

2 建立综合管理体制的方法

2.1 设备管理机构的分权

一直以来,制丝车间实行主任领导下的维修班值班长负责制,具体是指车间的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由值班长管理,设备管理人员在业务和技术上指导维修班。虽然这种组织管理方式曾在一定时期内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新技术和设备大量引进的今天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模式。

根据管理学的集权和分权原理,以及管理层次越高,管理幅度越小的原理,我们将以前的集权制转变为分权制。具体是指取消以前的维修班值班长制度,建立“区域负责制”,即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管理员。各级设备管理员的权力包括经济管理权、技术管理权、行政管理权,对下一级的维修人员有分配权和奖金考核权。

2.2 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为了将制丝车间设备的管理日益精益化,对其管理来讲,核心是其内部运行机制,它是综合管理体制是否能够运行完善的关键,所以一定要把设备的综合管理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二者结合,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将过去封闭、落后的管理转变为现代开放、先进的设备管理,树立一切好设备只为生产服务的理念,继承和坚持过去良好的制度,例如管理员检查制度、操作员日常检修制度等。在坚持这些制度的同时实行群众管理和专业性管理双向同时管理制,并计入考核成分。第二:将过去只要求降低设备停止率转变为要求设备完好率、维修完成率、有效整改率等多项要求。仅仅要求降低设备的停止率仍会有进行维修的时候,所以必须在日常的保养和维修中加强排查力度,发现任何隐患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临时突然的故障发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第三:将过去只对维修时间进行考核转变为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同时考核,积极展开提前预知的维修。因为过去只考核维修时间通常会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和维修过剩,加大维修的费用,所以对维修费用的分配必须明确到各个维修小组,继续加强质量维修。

3 加快设备管理信息化

制造执行系统(MES)是一种面向车间层的信息管理系统,是设备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常在底层工业控制和上层计划管理系统之间。

3.1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因为MES是整个控制层和计划层进行信息传输的纽带,必须及时对收集到的数据做出统计和分析,所以MES并不是只单独解决某一个生产环节问题的系统,它可以优化整个生产制造过程,通过连接企业的整个信息流来进行信息集成。它可以利用汇集到的信息指导并调控整个车间的各个环节,利于企业决策。

3.2 设备管理系统在MES中的作用

MES的生产环节包括管理订单和设备、跟踪库存和物料的流动、收集数据等,它可以控制生产质量、维护产品管理、分析性能和管理人力资源。所以,作为MES的数据核心,设备管理系统在以上各方面都以设备管理为中心,它是MES解决方法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

4 建立综合管理体制的效果

4.1 树立了新的设备综合管理理念

在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制丝车间设备管理日益精益化的过程中,过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维修费用大、技术改进难、日常管理琐碎等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各维修人员会提前在设备运行前就进行调试、预生产、预维修等,及时排查问题。另外会在设备运行后进行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进一步规范、完善管理体制。

4.2 提高了设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各种设备在种类增多、技术复杂的环境下对维修人员的要求是有限的,在“区域负责制”实施后,设备管理员可以在自己的区域内开展设备综合管理,将每一项专业活动细化到最小,这样不仅可以在规范化和专业化上提高综合管理的效率,而且还能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感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廖和滨,林天勤,吴永生,等.许可有效降低机械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的方法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10).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外管理,问题,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训,无论是对于国家、社会还是学生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课外活动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课外管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课外生活是学生校园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果善加利用课外时间,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课外管理对于学生、对于社会以及对于学校自身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课外管理概述

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是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具有专业技能地应用型人才,因而它的对学生的总要求就是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应用技能。课外时间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课外管理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这个问题。一是认知层次;二是制度层次;三是文化层次。下面分别来予以介绍。

(一)认知层次上的课外管理。认知层次上的课外管理主要指的是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院校对于课外管理的认知。在认知层次上,国家对于课外管理是非常重视的,国家在这方面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针对课外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规定,足见国家对于课外管理的重视。近些年来,社会上对于课外管理也逐渐重视起来,不少家长和有识之士都开始呼吁实行科学地课外管理。作为课外管理的主体高职院校本身,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了课外管理的重要性。

(二)制度层次上的课外管理。制度层次上的课外管理主要指的是高职院校针对课外管理所制定地各种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实施后的影响。高职院校针对课外管理制定了多项制度,高职院校的课外管理普遍采用的方式是职能部门宏观管理,辅导员微观负责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行的管理模式。由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宏观管理主要是学校各种文娱活动的举办以及各种赛事的设计等多种事项。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以及具体到学生,师生之间关系的协调。这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课外管理主要是通过辅导员的微观地具体执行来实现。加强课外管理重点在于辅导员自身的素质。

(三)文化层次上的课外管理。管理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课外管理是校园文化的体现,是校园文化一部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课外管理的水平。加强课外管理,必须要从校园文化建设上入手。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校园中如果有一种浓厚地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课外生活就会非常丰富,学生综合素质就会得到普遍提高。校园文化中学习氛围不浓厚,则学生的课外生活就会用来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这种氛围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课外生活,对于课外管理也带来很大阻力。

传统的课外管理虽然看到了校园文化对于课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平常管理中却把重点放在了制度建设和规范约束上,忽视了校园文化与课外管理的有机联系,在工作中没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园文化来优化课外管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还是一个薄弱点,是一个我们必须要加强的的地方。

二、高职院校课外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课外管理工作取得了极大进展。随着高职院校课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生活不断得以丰富,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在长期管理过程中也积累和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接下来,笔者就从上文提到的三个角度来详细论述我国高职院校课外管理的现状。

(一)课外管理认知现状。在认知层次上正如上文所述社会各界都对高职院校的课外管理非常重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公众尤其是高职院校在课外管理上的误区。社会各界虽然对课外管理非常重视,但是对于课外管理的基本概念,如何实现管理,校园文化对于课外管理的重要性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存在着认识误区,正是由于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我国高职院校课外管理一直不尽如人意。下面,笔者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公众在这方面的误区。

对课外管理概念的误区。虽然我们意识到了课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公众尤其是高职院校在管理过程中,对课外管理的概念却存在着认知误区。这主要表现在:(1)对课外管理的范围认识不清。广大教务工作者一直认为课外管理的范围就是学生课外时间的管理。我们说的课外管理范围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课外时间的管理,主要还在于学校软硬件的变化,学校学习氛围的营造等方面。这些方面与学生课外时间的安排相比同等重要。(2)如何实现课外管理上的误区。在如何实现学生的课外管理上,高职院校对于制度建设过度重视,认为实现课外管理只需要制定科学的制度就行。

对课外管理中的外界影响因素的误区。学校是一个群体,学校在课外管理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我们就是在对这些外在因素的分析方面存在误区。(1)对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缺少分析。高职院校虽然意识到了学校周边环境对于学生的重大影响,但是在课外管理中对于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却屡屡不起作用。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仔细认真地去分析周边环境对于学生究竟起什么影响。(2)对校园文化同课外管理的关系认识不足。正如上文所述,学校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对于课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仍是一个难题。

(二)课外管理制度设计现状。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于课外管理的制度设计是异常重视的,也制定出了许多科学的规章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课外管理制度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校园职能部门宏观管理,辅导员具体负责这一模式。这一模式对于学生的课外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这一模式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下面就来具体分析。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形成有效地协同机制。针对学生的课外管理需要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高效合作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是工作要求,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也是提升自己职能部门能力的重要措施。在现实中高职院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无法形成高效地协调机制。这会使得高职院校的课外管理失效。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太悬殊,给课外管理带来很大难度。通常,在高职院校中一个辅导员要负责管理七十多号人,多的情况甚至是要管理一两百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提高课外管理的水平难度不小。一个辅导员负责一两百多人的具体事务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再要让他们实现课外管理有很大难度。

(三)课外管理的文化现状。课外管理同校园文化的关系上文已经提到多次,我们要提升课外管理的水平,就必须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很大成就,但是问题也不少。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同课外管理有机结合,这是课外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2)、校园文化本身建设上的问题,校园文化本身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自身方向的设定、采用手段上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应该是通过在学校营造浓厚地学习氛围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的方向出现了偏差。高职院校的基本方针是要培养专业型应用性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重点体现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可放弃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实用主义的倾向,只要是有用的都是我们要宣传的内容,这种方法极不科学。对于学生的课外生活会造成影响,同时也会给课外生活带来阻力。

高职院校课外管理的现状,本文从三个层次上予以了详细论述。概括而言就是三点:一是课外管理意识薄弱;二是管理制度有缺点;三是校园文化没有与课外管理有机结合。

三、高职院校课外管理的措施

上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课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提升课外管理的水平就是要仔细以上提到的那些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专门地去想对策。因此,笔者对于高职院校课外管理的对策也是要从认知、制度、文化这三个层次上来探讨。

(一)认知层次上的措施。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加强课外管理的研究,要加强自身的课外管理意识。笔者认为要加强课外管理必须要做到:(1)拓宽课外管理的范围,我们不仅仅要科学地管理好学生的课外时间,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校园软硬件的完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要做到的。(2)课外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它涉及到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在课外管理中要充分重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意识到文化、人员素质对于课外管理的重要性。(3)要定期对广大教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培训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提升教务工作者的自身课外管理素质。所谓提升管理素质,就是要在认知层次上加深课外管理的理解,消除认知上的误区。

(二)制度层次上的措施。上文提到我国高职院校现存的管理制度有两大缺点,我们在课外管理制度上采取的措施就是要针对这两大缺点来采取措施。针对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无法形成有效协调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以在适当时机进行联谊,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另外就是要调整辅导员同学生的比例。加大辅导员的人数,同时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

(三)文化层次上的措施。针对文化层次上的措施。我们主要是把校园文化同课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提升课外管理的水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把握正确地发展方向,要用科学地方法来建设校园文化。

课外管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显示学校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课外管理要从认知、制度、文化这三个层次上来进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中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内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69-01

1.养护内业管理的重要性

1.1养护内业管理是养护工作成果的内在反映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而养护内业管理是养护工作成果的内在反映,这就决定了养护内业管理的细致性和重要性。所谓养护内业管理是相对于养护外业而言的,习惯上把对养护工作劳动力支出、物资消耗及机械台班使用等资料的整理与计算工作称之为内业管理。好的内业管理是对养护工作的真实记录,有利于后续养护工作准确、顺利地开展,并不断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1.2养护内业管理是优化养护工作方法的科学依据

对于以往养护工作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可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寻找出省时省力的优化养护方案(如针对冬季雪情和路况等总结出的撒盐量和防滑料量的优化组合方案等),以便为养护外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更好更快地完成养护工作。

1.3养护内业管理是养护部门文件上传下达的中转站

对养护部门文件的保管与处理是养护内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登记文件并按领导批示上传下达,准确接收相关部门转发的路产维修单及转办单,转交有关人员及时办理,维修后做好验收记录,这都保证了养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2.养护内业管理的现状

2.1对养护内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养护内业管理长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较养护外业而言处于次要地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开通的高速公路里程迅速增长,新就业的养护内业工作人员数量也逐年增加,而这些人员中大多数对于养护内业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且缺乏业务常识,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2.2数据资料整理不及时

目前,大多数养护内业管理人员对于养护资料的统计整理不及时,造成了内业资料整理严重滞后于高速公路养护的局面。对此,内业管理人员只能事后凭借记忆填报信息,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3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

养护内业管理不仅是对养护资料的简单记录,而应进一步统计分析,寻找出更加省时省力的优化养护方案。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养护内业人员的工作还只停留在表层,缺少对以往养护资料数据的分析整理,不能对养护外业工作提出可行l生的建议。

3.加强养护内业管理的对策

3.1重视养护内业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

目前高速公路养护内业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多数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缺乏业务常识,工作不熟练。对此,首先应加强对养护内业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加深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爱岗敬业;二是开展对养护内业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经常开设讲座,组织培训学习,相互走访参观,加强交流,到养护现场亲身体验,增强对养护工作的感性认识。

3.2提高养护内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养护内业是一项琐碎而细致的工作,大量的基础资料都来源于对养护外业现场的实地调查。因此,只有提高养护内业人员的综合能力,熟悉养护外业的操作过程,准确提取养护作业中的重要信息并及时记录,才能使内业资料真实地反映养护维修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文字和数字记录。

3.3重视统计分析,服务于养护外业工作

对养护过程全面记录、整理、汇总、分析,可用于检查监督养护计划实施,核实养护投资效果,强化养护管理,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同时也是编制生产计划的有力依据。但目前对以往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还处于初级层面,仅仅是依靠经验对养护外业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并未构建起较为精确的预测模型。应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构建切实可行的关于季节、天气状况、路况和养护方法的养护维修费用成本预测模型,将更加准确有效地服务于养护工作,用最小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统计;管理;重要性

医院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工作内容,能够为医院的领导、管理职能部门等组织计划、指挥、监控、决策等提供科学的依据。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医院统计工作是专门性的学科,统计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统计学知识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工作提供指导,使得医院的管理服务得到提升。医院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为自身的生存发展提供指导,充分发挥统计职能,科学的使用统计信息,并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使得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管理质量全面提升。

1医院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医院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知识,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地使用统计信息对医院管理效果进行检测。管理有效则表现在患者对医院满意度高,并且门诊、住院、出院、手术人次以及医院经济效益等指标逐渐提升。如果管理效果不好则表明管理存在不足。因此需要统计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对于门诊、住院部运营中的问题,需要科学的统计分析,及时反映、反馈医院信息,利用统计手段加强医院管理,为医院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使得管理者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更好地促进医院发展。医院的医疗效率可以通过统计信息反映出来,能够体现在医疗技术和质量上,最为重要的是利用统计信息加强医院管理,统计人员科学分析诊断的全面性、准确性,治疗的及时有效,有没有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损害等统计信息,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判定。

如可以对比住院第一次诊断与出院的最后诊断的信息,从而判断医院对患者的诊断水平,反映出医院的医疗质量,并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医院的医疗水平。使用统计方法对医院的工作效率进行分析,能够充分了解医院人财物的使用情况,使医院管理的有效性得以充分的反映,使医院的管理工作效果得到改进。可以分析医院床位的使用,确定医院人员、设备以及物资管理等,看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分析各项工作量以及比例,看是否能够将医院的人财物以及技术充分发挥出来。工作量大,表明完成的任务多。疑难病治疗的种类多,说明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高。医院是综合体,其功能、结构以及信息含量比较多,对医院的统计标准进行分析,能够对医院的各项情况有全面的认识,并对比医院间、不同工种间内容的综合评价。通过统计指标对医院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这种统计指标分析检查和反馈,能够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这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满足医院改革的实际需要。

2做好医院管理中医院统计工作的有效策略

统计工作中,统计分析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当前统计分析的质量会影响到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想使用经济理论指导统计分析,就需要实现全面综合性的业务分析,进一步优化医院管理、医疗、教育等统计指标体系,及时分析统计数据的成果,使得医院的决策管理层能够全面的将医院的质量、医疗效率与经济社会效益统计相结合。此外,还需要使用卫生经济学理论,科学的分析成本效益,使用多种方法分析成本效益,使会计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形成完善的核算指标体系,实现统计、业务与会计的结合,科学的分析成本,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科学利用医疗资源,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

3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

统计数据最为重要的就是质量和准确性。制度不到位,缺乏统一的统计方法,加之工作中不认真,使医院的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统计结果受到影响,也会对管理层的决策产生影响。所以为了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就需要完善统计制度,特别是登记、报表、统计规范、监督、病历管理、抽样制度等。标准化划分统计,使数据的处理能力得到提升,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使人的行为得以规范。结合统计工作与个人绩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得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全面。科学的监督统计工作,业务部门要加强统计人员的指导,使统计报表更加准确,规范抽样数据,使数据更加准确,科学利用统计数据,使用先进的软件和数据库,全面挖掘数据信息,使提取数据更加准确。

4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性

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就是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如有必要还可以进行建议、咨询,利用技术检测医院管理中的问题,并做好预警工作。为了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就需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科学的储存信息,使利用更加便利,为医院管理层的数据统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对网络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使用信息化的方法进行管理,采集、储存并加工数据,使统计信息更加及时准确。此外还需要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医院动态化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的敏感,强化分析能力。

5借助网络技术开展统计工作

当前信息技术在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有助于建立数字化的医院。医院管理过程中,统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有助于实现管理的定量,保证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医院管理中,信息网络被广泛的应用,手工统计逐渐变化为信息化。新时期医院管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化管理。信息化统计工作中,要对医疗活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采集数据,储存处理、传送数据,使医院运行更加全面,实现自动化的管理效果。

6强化医护人员的素质能力

医院管理其实就是人的管理,也就是医护人员的管理,医护人员的医疗素质水平将对医院的医疗水平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医院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建设机制,科学的选拔医护人员,选择学历和质量都比较高的人才,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养,开展知识讲座,分享医务案例,使医护人员的医务水平得到提升,医护人员更加积极,强化凝聚力。

7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管理中医院统计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统计工作的质量将对管理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科学的开展统计工作,并保证医院管理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当前医院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使得医院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需要明确管理理念,采取有效地方法和策略加强统计分析工作开展,使其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强化管理水平,保证医院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小兰.医院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及管理改善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149,151.

[2]杨爱华.医院统计工作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8):145-146.

[3]李春蕾.医院统计工作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90.

综合管理部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院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载体档案,是医院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随着医院服务模式的转变,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必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已势在必行,现就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化 重要性 措施

1 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现状

医院档案涵盖了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文书、人事、病历、财务、基建等很多重要档案。但由于医院对档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医院档案管理还处在比较落后的手工管理阶段,存在着设备技术落后、存储空间有限、资料容易遗漏、检索困难、查找麻烦的诸多不足,使档案开发利用率低,发挥的作用不大,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已跟不上医院日趋发展的需求。加之,在医院人才培养中,一直以来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没有把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工作队伍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等问题。许多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这些情况已严重阻碍了医院档案事业的发展。

2 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档案信息化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必然要求。档案信息化可以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HIS、PACS、LIS、OA等系统已渗透在医院各个领域,电子病历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使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已迫在眉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业已成为医院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工作重点,它的发展与成熟也势必对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2)档案信息化是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医院各种门类的档案资料不仅能为广大医务人员的医、教、研、学提供丰富、翔实的信息资源,而且也能为医院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完整、可靠的原始数据,而档案信息化在充分发挥档案的这些功能方面有着独特优势。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显得更为重要。对于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医疗卫生任务的综合医院而言,实现档案信息化是适应医疗业务工作需要和时展的必然要求。

(3)档案信息化可为医疗业务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实现档案信息化,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改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服务。

(4)档案信息化可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大大增加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存储密度比纸质档案高出许多倍。纸质载体的文件一般只能记录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信息。这样利用很小的空间就可以保存大量的信息,而且开发利用速度快,具有直观性、选择性、易操作性。

3 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1)医院档案管理纳入医院发展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紧密联系医院的发展战略,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医院多年积累的档案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医院领导足够重视和支持,把医院档案管理纳入发展规划,才能把医院综合档案管信息化落到实处。

(2)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软件配套工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是档案工作向信息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与医院的网络建设同步进行,实现资源互补。我院信息中心已在筹划档案网络与医院网络的设密权限,尝试以档案室为中心将院内相关计算机进行内部联网。将信息建立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方便使用者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查看相关资料,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体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医院正在逐步完善档案信息网络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一体化的构想。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设备。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首先需要配置稳定、可靠、安全和较高性能的信息化硬件设施,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档案资源的采集、管理、利用等基本需求。根据实际条件,配置扫描仪、刻录机、音视频数字化采集和转换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存储设备等现代化设备。并在医院内部构建一个档案网络平台。把数字档案存储在专门的数据服务器上,档案检索工作站通过网络访问,为用户提供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等服务。促使档案管理逐步从传统的手工、经验管理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迈进。

(4)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要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医院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素养,还要具备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医院要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才能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5)信息化档案安全防范。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风险防范意识,联合医院信息中心部门,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防止电脑黑客的资取、篡改档案信息和破坏档案信息系统。同时,要给档案系统安装防病毒软件,防止电脑病毒入侵。同时,作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总之,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确保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医院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熟练运用现代设备和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医院的档案事业蓬勃发展。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