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货币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曾经,一个国家以拥有强势货币为荣。并将其视为国家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象征。如今,外汇交易市场好像变成了“软蛋们”的乐巢。
首先。美元出现连续下跌,用于投机套利交易的资金大量流出美国。然后,欧元也因为西班牙和希腊等南欧国家债券出现问题而受挫。最后,英镑也因为投资者担心英国政府财政赤字和可能由5月份大选引起的政策停滞而大幅贬值。
政治家对这些货币的集体走低表现过任何不爽吗?完全没有。
英格兰银行的有些官员似乎还对“软英镑”表示欢迎,因为那会刺激英国的出口。其他―些政治家,比如法国财敢部长也以同样的原因对最近欧元的下跌表示满意。美国也是,既没有提高利率,也没有削减赤字。瑞士政府进行了市场干预使瑞士法郎贬值。日本新任财政大臣已经在倡导弱势的日元政策。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的货币应该升值(理论上,快速增长国家的货币在长期的实际升值对其自身是有利的),但是中国政府顶住了诱惑,干预市场以阻止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
为什么软货币在今天如此受欢迎呢?答案似乎是:在信贷恐慌和全球性衰退的现实背景下,想要刺激增长,出口商的利润是最强劲的动力。同时软货币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引发高通胀。鉴于当下全球经济闲置生产力的总量,还很难想象在接下来几年中持续的通胀将会如何产生。 但是,当一个国家依靠国外投资者来为赤字融资时,他们会发现一个“简单”的贬值货币决定,会在近些年中带来更高的成本。那时候,拥有一个强势的货币将是优势,而不是缺点。
手机安全
缅因州代表博兰不像其他政治家那样在自己的黑莓手机上处理公务,除非有她想接的电话,否则她一直保持关机。
今年3月,缅因州议会将开始讨论她提出的一项法案,要求制造商在每一部出售的手机上贴上警告标签“该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可能导致脑癌”,“手机用户,特别是儿童和孕妇,要保持手机远离头部和身体”。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都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手机会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但一些科学家担心,急于宣布手机安全也是危险的。有研究发现,至少有一些种类的生物对手机辐射是有反应的。
当妻子在期待第一个孩子时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旧金山市市长纽森,正希望他的城市能通过立法,要求制造商在手机包装和使用手册上都印上辐射信息,要求零售商现场显示辐射数据。
有27亿美国人和40亿世界其他各国人民使用手机,手机拨打和接听电话时发出的射频辐射比调频广播信号更强,但无线行业坚持认为,射频辐射无力改变人体的分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胡佛博士也表示。手机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至少在目前看来似乎不足以产生能够引发癌症的遗传损伤”。
但是,研究机构还远远没有定论。1995年,有研究报告显示,暴露于“安全水平”的射频辐射中一两个小时后,接受实验的老鼠的脑细胞中就产生了能够致癌的遗传损伤。
虽然由无线工业资助的研究人员未能复制这项研究结果,但一项由欧盟资助的研究也报告了类似结果。
未来的数字支付
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电脑程序员米歇尔利用eBay控股的贝宝网站拥有的快速汇兑资金系统,与用户的Twitter账号相连接,构成了比信用卡更便捷的汇兑方式,目前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已达1.5万个。
如此用户规模虽并不起眼,但让人领悟到一种全新的资金汇兑方式。
以往由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操控的这项业务,现在普通的电脑工程师也一样能做到。那些由金融大企业垄断的庞大市场。今后可能会被像米歇尔创办的这样的中小企业所瓜分。
Obopay、亚马逊和谷歌也在作出这样的努力,让哪怕是最低端的电子零售商也能以远低于传统收费比率的方式处理信用卡资金汇兑,找到业务批量处理的方式,以躲避信用卡公司等中间商的盘剥。
然而,所有创举中只有贝宝公司考虑到未来长远目标,开发出类似于Twitpay的微支付系统。此举无疑会释放出一波从互联网个人出版以来最有力的创新浪潮。
截至目前,贝宝公司一直在回避以各种革命性词句谈论公司的创举。尽管如此,人们寻找能替代信用卡的收支方式也是显而易见的。
信用卡公司在收紧业务的同时还在提高服务收费。这成为人们选择放弃使用信用卡的理由。贝宝发展战略负责人史蒂芬森认为,贝宝在未来3-5年内无需大规模推介便能让人们作出自己的正确选择。
最大的开发商和行业的领头羊——万科表示,2011年11月份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6%。这是该公司收入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两位数的下降。那么,房价还要下跌多少,对开发商资产负债表又有何影响?恐慌时刻到了吗?
根据瑞信最新的研究报告,从2011年年中到2012年年底,中国楼价会从最高点下跌20%。该报告题为《短期获利?长期痛苦?》,其中建议投资者减持中国地产股,并警告说,大幅降价可能还不足以提振销售。“我们认为,只有经济出现显著恶化,才可能引发中国地产调控的松动。”
“下跌20%”听起来已很可怕,但中国一些媒体对楼市下跌幅度的判断则更不留情面。有些报道甚至鼓吹40%-50%的降幅,而不顾这可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当局肯定会放宽货币政策,信贷会继续流向房地产行业。瑞信说,信贷宽松政策将降低破产的风险,但开发商的“现金流压力”会持续存在。当然,房地产市场降温正是中国货币政策一直试图实现的。现在目标实现了,但不是每个人都高兴。上海的购房者对开发商的折扣感到愤怒。面对疲弱的需求,降价势必加速,到时他们会更愤怒。
看多中国的人认为,关于未售住房和鬼城的报道忽略了城市化过程中巨大的压抑已久的住房需求。他们的逻辑是,只要你盖了楼,自然就会有人住。瑞信在住房需求的问题上态度谨慎,售房量预测忽视了二手房市场。不是每个人都会买一个新的公寓或房子,而投资者也急着要把手里的房子转手,所以新房的实际空置率会更高。这对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都不是一个好预兆。基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瑞信估计,现有的土地储备可以建造9900万套新房。在破纪录的2010年,有900万套新房售出。在此基础上,房产商拥有的土地足以满足10年的需求。而这还不包括已经在市场上出售的二手房。这些因素都压低了人们对新房的需求。这实际上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中国目前的住房存量达到1.86亿套,其中的49%是在1995年后建成的。而这中间又有多少被当作二手房卖掉,人们不得而知。
11月18日,南京银行完成了45亿元的次级债发行,以补充附属资本。45亿元,对于银行来说,绝对数字并不大,但对于南京银行188亿元的资本净额来说,占比却达24%,在上市行中最高。
三季报显示,南京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89%,高于监管标准,看起来并不缺钱,为何还要大笔融资?12月14日,南京银行董秘汤哲新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银行发行次级债,主要为了防范风险考虑,去年补充了核心资本,按照规定,今年可以补充附属资本,以使资产结构更加稳健。
不过,由于次级债的发行比例已接近25%的限制,此次发债后,南京银行再用发债融资的方式已不太可能。如果再缺钱,只能通过股权融资了。
好在南京银行此次次级债发行后,资本充足率又有所提高。一家基金公司研究人员表示,现在的资本充足率应该够发展一两年了。
资本充足率明显下降
南京银行去年刚刚完成了49亿元的股权融资。
数据显示,南京银行在去年四季度完成了49亿元配股后,当时的资本充足率为14.63%,核心资本充足率13.75%。截至今年6月末,资本充足率为12.4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63%,较年初下降了2.2%和2.12%。今年9月末,两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到11.67%和10.89%。与去年底相比,下降幅度明显。
此前,南京银行董秘汤哲新曾表示,贷款总量,尤其是个人贷款总量的上升,相应地提升了加权风险资产的需求,这使资本充足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同业资产增加了约200亿,影响资本充足率0.8个百分点。债券资产增加约100亿元,影响资本充足率约0.4个百分点。
恒泰证券研报指出,自2007年上市以来,南京银行信贷和生息资产规模增长的年复合增速都为上市银行中最快,通过每年的利润积累对资本的补充仅为10%~15%,内生性的资本补充满足不了公司快速扩张的需求,故急需通过债市进一步补充资本。
而与此同时,银行仍然处于缺钱状态。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南京银行的拆入资金为67.29亿元,拆出资金为60.47亿元。虽然拆出资金比上年同期大增175%,但是拆入资金仍然大于拆出资金。南京银行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从货币市场看,拆入还是比较多,表明南京银行还是缺钱。
南京银行为什么还缺钱呢?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债券是南京银行的优势业务,很多情况下南京银行是借市场资金进行操作,不过这部分利差不大。今年债券市场走弱,债券是配置年,而非交易年。
再融资为调整资产结构
其实,南京银行发行次级债的成本并不低。其11月18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次级债券人民币45亿元,品种为1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6%,在第10年末附有前提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票面利率远高于活期存款利息。与此同时,在货币市场拆入的资金成本也并不低。
那为什么南京银行还要这么做呢?汤哲新认为,这是资产结构配置的需要,南京银行的资产配置特点是债券占比较高。债券中大多是国家债券,除了保本报息,流动性也较强。
虽然债券的收益在今年上半年不高,但是目前已经逐渐回暖。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南京银行的债券占比较高,在债券市场较有起色的情况下,有望伴随债券市场起舞。
南京银行的债券类投资(包含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划分为应收账款类)根据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达到28.6%;债券类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根据今年中报达到29%。随着债券市场逐步转牛,南京银行从三季度末开始着力配置的长久期类债券产品占比也在逐步提高,预计债券类资产的增速在2012年保持30%的高速增长,债券部分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比重从2011年期望的25%增长到32%,整体债券部分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将回归到历史均值的40%左右。
为什么南京银行没有增加贷款?汤哲新董秘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并不是说贷存比低,银行就有能力贷款,就不用融资,事实上,银行贷款还受制于贷款增速等因素。发行次级债券融资,完全是为了控制风险考虑。南京银行在资产结构中比较强调稳健,其中30%~45%的资产是债券资产。
上述南京银行内部人士也表示,总行出于资产结构调整的考虑,而选择了融资。
汤哲新说,如果政策放开,南京银行也有足够的资产投入到贷款中,从而有更好的收益。从目前看,主要偏向于中小企业贷款。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由于南京银行债券配置在资产中占了较高比重,南京银行的贷存比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相比较贷存比已经接近监管界限的股份制银行,南京银行较低的贷存比和相对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给其留出了相对较大业绩增长空间。冻结了一年的城商行异地扩张政策在2012年一旦放松,将是南京银行业绩表现的催化剂。
资本金可维持到2013年
南京银行在已没有发债融资空间的情况下,会否再进行股权融资?
今年24%次级债占比已接近上限,如果再缺钱,南京银行只能通过股权融资了。
东方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王鸣飞表示,由于资本是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银行愿意先融资。从南京银行的情况看,主要还是储备考虑。
在欧美等国银行业依旧被流动性紧缩的阴霾所笼罩时,中国上演了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信贷的罕有历史:自去年11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半年时间里大陆共新增贷款超过6万亿元――这一数字是去年全年的1.2倍。
市场担忧,曾经困扰中国多年的银行坏账危机或将在五六年后卷土重来。
三大评级机构预警
日前,在国人沉浸于风景这边独好的时候,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却不约而同地预警中国银行业,认为信贷激增的背后是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急聚,若不及时扭转前景堪忧。 上海陆家嘴,银行与商业机构在中国最集中的地区。中国经济下行仍未见底,申万证券预言,盲目跟随政府和国企项目发放贷款坏账增加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穆迪将中国银行业展望调为“负面”,认为在2009年或将面临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增加与利润大幅减少的局面。
标普认为,2009年实体经济下行引起的信用风险增加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上升。而且,如果中国政府过多干预银行的信贷流程和管理标准,会进一步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如果企业可以容易地获得贷款,并继续扩大财务杠杆,产能过剩问题会更加突出,导致企业和银行坏账累积。
惠誉国际评级公司驻北京高级董事朱夏莲(Charlence Chu)对《凤凰周刊》记者说,中国银行体系正发出初步的警示信号。
目前,银行部门引以自豪的一组数据是,一季度上市银行呈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有小幅下降,不良率在1.74%左右,较年初下降约30个基点,拨备覆盖率较年初继续提升,达到140%左右。
但朱夏莲质疑现在公布的不良贷款率和准备金率“失真”。在短期至中期内,贷款快速增长促使不良贷款比率的分母扩张很厉害,而作为分子的不良贷款,由于借新还旧和展期等因素,导致关注类贷款、不良类贷款还在正常类贷款范围内,不良贷款率被低估,这两方面因素导致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另外关于准备金覆盖率,分子是损失准备金额,分母是不良贷款额,由于不良贷款率低估,导致现在拨备率似乎偏高。
惠誉对每家银行的权益和贷款损失准备金进行监测并与其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组合进行比较对照,发现至2008年末,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数量实际均超过贷款损失准备金数量,尽管很多银行的股票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惠誉统计的16家商业银行中只有2家银行的核心资本比率高于8%。一般情况下,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在92%以下是一个正常的水平。
“由于银监会鼓励银行采取灵活措施处理已到期的贷款,结果不良贷款确认时间被推迟,中资银行资产质量数据可能掩藏到五六年后出现恶化迹象。”朱夏莲说。
“我觉得中国货币政策要赶快收紧了,因为中国其实通胀的苗头已经有了,放那么多钱的话,一个是会引起通胀,第二个会引起银行的坏账。”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可疑的总量和流向
中国贷款的风险体现在其总量和流向上。
过去五个季度,为实现预定盈利目标,各银行竞相加大了放贷数量。 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预警中国银行业。图为穆迪总裁Raymond McDaniel(左)与惠誉总裁Stephen Joynt。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一家分行人士介绍,上级年初给其分行下达的年度盈利目标是3500万元人民币,当时平均贷款收益率为3.5%,实现该目标他们需要贷出10亿元人民币。但最近几个月以来,随着信贷配额放开和经济环境的恶化,中资银行的定价权遭到大幅侵蚀,放贷利率收益急剧下降,平均收益降至2%,这使他们需要放贷17.5亿元才能实现相同的目标。
但在很多机构看来,“以量补价”的做法形同主动破产。
今年一季末,14家上市银行总体资产规模达到393840亿元,资产增加额幅度相当于去年全年增加额的50%,可用“井喷”来形容。与此同时,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10%。申银万国分析,一季度绝大部分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是负增长。
根据季报,14家上市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5%,考虑到各银行为平滑业绩而减少了对营业成本的计提,申银万国测算认为,实际的净利润下滑幅度应该大于报表披露的-8.5%,而达-1.5%,几乎翻了一倍。
商业银行在短时间内放出这么多贷款,要么降低了贷款标准,要么放松了项目评估与审核,或者两者兼有。
目前,货币增长速度已经是25%以上。
从贷款投向看,5月27日,央行公布的《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新增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等这些带有政府隐性担保的振兴规划领域。
根据以往经验,国有银行股改前形成的不良贷款中,由于计划与行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约占30%,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调整造成的约占10%,地方干预(包括司法、执法方面对债权人保护不利)造成的约占20%。
对于长期受困于政企不分的中国银行业而言,经过前期改革,国有银行在总行层面的利益取向已逐渐趋于规范化和市场化。但由于层级过多,在这轮由政府推动的经济刺激运动中,大量分支机构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承诺为代价,形成与热衷争夺金融资源的地方政府的合谋。
相比国有银行,近期中小银行流向政府项目的资金占比更大。中小银行的产权结构和市场地位决定了其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更为紧密,因而也更易为后者控制。
此外,最近工信部和发改委连连发文,显示大量信贷涌入制造行业也在积累着重复建设的后果。从历史上看,信贷激增与企业重复建设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信贷激增往往会带来重复建设,而重复建设意味着项目回报率低,又往往会进一步引发不良贷款率的飙升
中国经济下行未见底,国有企业的盈利仍在恶化,财政税收的增长速度在过去几个月间也一路下降。申万证券预言,盲目跟随政府和国企项目发放贷款,坏账增加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票据空转风险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激增,还在于一部分信贷投向了非实体经济。证监会的一份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以来,票据融资大幅增长,今年3月末增速更达到182%,而同期企业生产、批发、零售、进出口增幅都呈大幅回落态势,充分暴露出票据融资并未全部进入实体经济,票据业务存在一定程度的空转风险,对此,5月18日,审计署公布的第3号审计公告称: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这不仅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虚增了银行存贷规模,也加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
目前6个月票据贴现年利率约为1.8%,大幅低于同期基准贷款年利率4.86%这样,一些企业开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支付货款,而是为了贴现,拿到银行资金。”这对于缺少订单的企业来说,把信贷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绝对是一笔安全且不菲的收入。“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据申万证券的研究报告分析,今年1月,高达6600亿元的人民币信贷资金已经被企业转投定期存款或用于购买股票,占当月1.62万亿元新增贷款的40%。
而1到4月大陆票据融资增加1.6万亿元,占银行新增信贷的30%,是往年份额的6倍;同时今年一季度企业存款激增2.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居然多增了2万多亿元。
票据融资剧增的背后,带来了信贷行为与信贷结构的改变。即银行信贷规模增加的同时,证券投资占生息资产的比重上升,开始了泡沫经济的第一步。
除了存在银行账户上吃息以外,一小部分资金流向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信贷飙升与股市行情以及房地产市场所谓的“小阳春”,在时间节点上是重合的。
“短则两到三年,长则三到五年,曾经困扰多年的银行坏账将卷土重来。”申万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言称。
国有银行乐观
但对中国银行业表忧心重重的仅是一部分人,相当多的银行主管却表达了乐观。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近日在北大演讲时用各个数据充分展示了对中国银行业的满意。
他称,2008年,中国银行业大规模地增加了拨备,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回报率仍然高达17.1%,比前两年都继续提升,银行业去年的税后净利润比上一年增长30.6%。
资产质量方面,去年一年,中国的主要银行不良贷款额减少了150亿元。“这就决定了中国的银行业在目前有能力,或者说有勇气可以继续支持中国实体经济的运行。”
拨备覆盖率方面,从2002年一直到2008年持续明显增加,去年达到了115.3%。杨凯生还提醒,不良资产是有价值的,最终不会损失得一分钱没有,100亿元不良贷款,可能会收回30亿、40亿元甚至更多,准备60亿、70亿元以上也就够了,但是现在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拨备覆盖率是115%,这一点表明了抗风险的能力,甚至表明了抵御未来不可预期风险的能力。
而针对银行贷款资金流入了股票市场的社会忧虑,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直接驳称,“我不这样看。中行也做过一些调查,一季度信贷总体而言,不存在钱都流到股市去,我们的调研不是这样说的。”
对于1~4月份的贷款增速出现波动,肖钢觉得也是比较正常,“因为一季度贷款比较多,很多企业都没有用完,到4月份的时候就不需要那么多贷款了,要慢慢用,这个还是比较正常的”。
或许受银行主管的乐观感染,中信证券认为,中国银行资产普遍健康,且经济预测明朗,风险完全可控。目前不需要像美国一样,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
央行“走一步看一步”
主管货币政策的央行高层,没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悲观,也没有国有银行主管的乐观。尚未复苏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宽裕的流动性并存,使得需要综合平衡的央行对货币政策取向感到进退维谷。
5月中旬,央行、银监会在京联合召开了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以寻求政策方向的共识。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信贷政策走势,会议的风向是不调整既有信贷政策,走一步看一步。必要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短期内不会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
对于今后货币政策,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公开说法是“微调”。对于“微调”这个极其含糊的词语,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的解释是,在经济数据没有根本性好转之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应该保持,但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上升,货币政策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在接受采访中分析,从短期来看,央行高层主要的注意力还是要防止通货紧缩压力提升。因为1~4月份的CPI还是负的一点几,PPI是负的六点几。现在还没到政策出来以后就马上担心通胀的程度。
“从通胀情况看,投机资金也并没对国内其他商品的价格造成明显冲击。”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认为,央行10月1日前不会收紧货币政策。
相反。信贷政策还存在向积极面调整的可能。中金的一份策略报告指出,根据历史经验,中国的货币政策有“易放难收”的特征。政府近日降低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显示政府进一步稳固复苏势头的决心,使得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得以持续。
贾康判断,到6月中旬至下旬,上半年基本数据,特别是龙头指标的大致模样已经可以估测出来,如果情况不妙,可能还会启动扩张预案。
2月8日,2011年春节假期结束前一天,央行宣布提高银行存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消息一出,国际黄金价格全面大涨,纽约黄金期货(美国时间8日)盘中最高价格达到1368.7美元/盎司,创年内新高。
随之而来的是国内金价的联动。2月9日,上海金交所所有交易品种均以大涨报收,其中主力交易品种Au9995收于290.20元/克,上涨5元/克。
这是1月以来金价的首次反弹。自2010年12月7日达1430美元/盎司历史最高点后,金价随即急跌入1300美元/盎司下行通道,期金价格一度在1月31日下探至1308.3美元/盎司,此后一直在该区间艰难徘徊。
“春节后黄金价格‘咸鱼翻身’,价格再度上扬,一旦金价成功站稳1380美元/盎司,未来创出历史新高并不是什么难事,上半年就有望攀上1500美元/盎司的高点。”2月14日,金瑞期货黄金分析师侯心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金价再飞
种种迹象表示,随着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由宽松走向稳健,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出台,原有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资金正急寻出路。金市,正是这些资金瞄准的下一个出口。
2011年春节后,各地黄金交易量急速攀升,在北京、大连等地,豪客掷百万购买黄金的消息层出不穷。“现在卖得最好的就是金条,20克、30克重的小金条一天卖出十几根没有问题,就连100克重的金条,每天都能卖出3、4根,”北京菜百金饰店的一位销售人员这样对记者描述,“简直像在卖白菜一样。”
这是投资者们对“黄金保值”观念的又一次追捧,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目前横扫全球的通胀忧虑。
“2008 年全球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注入的天量货币迟早要发酵,黄金作为贵重金属的抗通胀保值属性将由此得以发挥,”中投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金融博士李云洁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李云洁指出,近期中国央行的加息举措、埃及局势不稳,进一步扩大了投资者对全球通胀的忧虑。出于政治与经济的双重考虑,全世界对持有美元的意愿正在下降,美元在中长期将呈熊市,这将支撑黄金牛市的延续。
“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况下,黄金将是重要的保值工具。”世界黄金委员会(World Gold Council)在最新研究报告《黄金:对冲尾部风险》中开宗明义。
国家新推手
国家增持黄金对冲美元的意愿,同样成为金价飞涨的主力推手。
2010年至今,印度、俄罗斯等国央行都在增加黄金储备比例,借以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以抵消大量持有美元资产的风险。
俄罗斯正在国际市场上马不停蹄寻找黄金。该国2010年黄金储备比上年增长23.9个百分点,达到790吨,黄金储量一跃升至世界第八。2011年1月24日,俄罗斯央行副行长Georgy Luntovsky 更公开宣布,该行计划每年从国内银行购入100吨黄金,以充实该国黄金储备。
作为另一个黄金消费大国,黄金在印度婚姻中至关重要,相比其他国家是更为坚挺的“刚需”,2009年黄金饰品消费高达406吨。另一方面,印度实际利率自2008年已是负值,通胀水平高企不下,2010年达到13%,更是令投资者对黄金保值趋之若鹜。2010年,随着印度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印度央行也不断地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购置黄金,其持有量达到557.7吨。
另外,中国也正超越日本、泰国等成为黄金消费的大国。“2010年国内关于金饰、工业用金以及投资型黄金的消费已超过了510吨,2009年这个数字还在300吨左右。”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云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中国自2009年4月宣布将黄金储备量由此前的600吨提高至1050吨后,中国央行实际已逐渐以净买家的身份进入黄金市场。
咨询机构莫尼塔的金融工程分析师赵延鸿博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亚洲央行的黄金储备和欧美比较明显偏低,比如中国的外汇储备是2.3万亿美元,但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不到2%,有很大空间来进一步增持黄金,而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也表现出增加黄金储备的意愿。“这种政府对黄金的潜在需求,对黄金现货市场将是一种长期的支持,将在中长期推高金价。”
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黄金储备为8133.5吨,居世界首位,占该国外汇比例为75.2%,而中国仅为1.8%,印度为8.5%,俄罗斯为7.2%。
赵延鸿认为,黄金的矿产量基本稳定在每年2500吨左右,远低于市场的需求,这个缺口主要靠回收黄金首饰制品和各国央行出售一些黄金储备来弥补。黄金矿产量难以提高,而投资需求在不断加大,未来供需缺口可能进一步变宽。
“终极泡沫”为时尚早?
金价强势飞涨,看多者大有人在。2010年12月高盛发表报告指出,2011年金价有望攀升至1650美元关口。里昂证券则预测,金价将有望在2011年达到2000美元/盎司,在此之前黄金没有泡沫。诸如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等机构也纷纷表示对黄金看多。
投资大亨罗杰斯、索罗斯等则预言,未来黄金价格将超过2000美元盎司。
看多者的理由是,纵观十年经济数据,黄金的收益率远比股票、债券等其他投资品种赢面要高。
假定1999年黄金熊市(黄金20年最低价256.4美元/盎司,不计通货膨胀影响)开始,用1万美元投资金条,那么以2010年黄金均价1280美元/盎司,就增值为49921美元,增加399.21%。而同样的钱投到股票上,比如追踪标普500指数,那么将盈利1600美元,也就是盈利16%。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隆布拉•雷蒙德测算,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投资金条收益为100.2%,而股票为31.1%。
看空者们则认为,低利率为资产泡沫产生创造了条件,黄金现在成为了“最后的资产泡沫”――索罗斯称其为“终极泡沫”,由此引发了黄金价格可能即将下跌的恐慌。
“如果黄金泡沫如期而至,那么最终会出现的将是现行国际货币支付体系的瓦解,货币制度将重新定义,”暨南大学金融系教授王聪说。
不过他认为,黄金作为贵金属,天然有着对抗信用风险的保值性,不像其他大宗商品会随经济周期的变动而产生大幅度波动。
王聪指出,目前各种黄金ETF所持有的资产只相当于货币市场资金总资产规模的1.5%,公众和整个共同基金行业在黄金投资上的参与度依然非常低,即使有推手将金价虚高待沽,其可操纵的资本规模亦相对有限。“黄金价格离泡沫尚有时日,”王聪说。
新金本位主义与SDR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当下,黄金有可能重新回归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加拿大知名资产管理公司Sprott Asset Management LP 首席投资策划师约翰•安布里2月14日在回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电子邮件时这样表示。
安布里认为,作为国际支付重要手段的强势美元已随美国经济衰落而逐步走向疲软,而当美元信用崩溃时,黄金就很可能重新货币化。
无独有偶,2010年11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表示,应建立一个“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及走向国际化继而开放资本账户的人民币”在内的新货币体系,最重要的是“该体系还应考虑把黄金作为通胀、通缩和未来货币价值之市场预期的全球参考点。”
在他的观点里,纸币体系的“地基”都是不稳定的,未来在建立超储备货币(SDR)时,需要黄金这样的真正硬通货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