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道治疗方法

呼吸道治疗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道治疗方法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2例),均采用头孢他啶作为抗菌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速度2.5-3.0mg/min)、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Bid、2g/次)。连续治疗1W后观察两组临床及细菌学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用药量均为4g/d,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结论: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较好,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用药量较少即可获得较好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疗效,对于一些药物半衰期较短(

关键词:头孢他啶 下呼吸道感染 给药方法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48-02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常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头孢他定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稳定。常见的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注、静脉滴注等,依据药物药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不同的药物需要不同的给药方法和途径,本文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64例患者,分组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治疗,获得临床及细菌学疗效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细菌学和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64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55.8岁,其中男96例,女68例。全部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全身衰竭明显者,复杂性感染需几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者,妊娠及哺乳妇女。并同意接受试验治疗者。疾病种类:急性支气管炎1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0例,肺炎72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0例,支气管哮喘伴感染16例。

1.2 方法。

1.2.1 分组。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2例。两组比较症状、体征、实验室、细菌学和胸部X线检查等一般情况无差异。

1.2.2 治疗方法。164例患者均给予头孢他啶(珠海丽珠药业产品,粉针剂,1.0g/瓶)。给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日本泰尔茂微量泵(20ml),头孢他啶4g,加生理盐水至20ml,以2.5-3.0mg/min泵入;对照组Bid,2mg/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同时给予吸氧、祛痰平喘、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1W后观察疗效。

1.2.3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显效、好转、无效3级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痰细菌培养转阴,X线胸片显示病灶大部吸收。好转:病情有好转,X线胸片显示病灶小部分吸收。无效:用药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以显效加好转病例计算总有效率;细菌学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清除、交替、未清除3级评定。清除:治疗后细菌学检查所采集的所有样本培养,不再发现原有病原菌。交替:治疗结束后原有病原菌清除,但分离出新的病原菌,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未清除:治疗后的细菌学样本培养仍见原有的病原菌,需要换药治疗。

1.2.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率表示n(%)。数值变量不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治疗1W后,疗效比较显效、无效、总有效率、细菌清除、未清除有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头孢他啶[1]是第三代头孢类广谱抗生素,其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普通的头孢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与增强,具有抗菌谐广、抗菌作用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本文采用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显示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较好,与国内其他一些文献报道[2]也相仿。

3.2 近几年随着对药代动力学(PK)及药效动力学(PD)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根据PK/PD的特性,可将抗菌药物分为2类,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3]。这种分类方法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间隔时间的改变与疗效。对于半衰期短(1~2h)且无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或PAE较弱的药物(比如头孢他啶),如何给药才能保证有限的血药浓度及持续时间,是临床医师与药剂师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显示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无论在临床疗效或者在细菌学疗效方面均有一定优势。由此是否可以大胆地设想临床使用的任何药物,只要符合半衰期短、无PAE或PAE较弱的药物,都可以尝试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

参考文献

[1] 周云芳,梁铁美,邹晓华,等.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师,2004,7(8):542-543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方案

重症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疾病,临床发病率非常高,其是一种多重细胞导致的慢性呼吸系统炎症疾病,比如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有急性喘息、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通常发病都在夜间出现,严重会导致患者的死亡[1]。本文对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7月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77例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并且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38例。患者的选入标准:患者均患有重症哮喘,得到临床确诊,患者症状表现为哮喘、呼吸困难、肺部有哮鸣音,部分患者伴有出汗症状,排除患者患有上呼吸道阻塞、肺病细菌感染、心源性肺部水肿等疾病。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在21~5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22~5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数据资料不计入统计中,并且P>0.05表示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常,补充液体,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对于出现细菌感染症状的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治疗[2],采用25%的硫酸镁15ml结合多巴胺10mg加入到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西咪替丁0.8g结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注射3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副作用等,并且进行对症处理。

1.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川症状恢复情况和对血气指标的分析进行综合的评价,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反应消失,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症状好转,血气指标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或是恶化,患者的血气指标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数据的研究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从数据的统计上看,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7%,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并且从血气指标上来看,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也好于对照组,见表1和表2。

3 讨论

临床治疗发现,重症哮喘的患者会出现呼吸道内平滑肌增厚的现象,伴有粘膜纤维增生[3]。一般临床上治疗重症哮喘都采用吸氧、激素治疗的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会导致增加患者的呼吸道阻力,使得肺泡过度充气,使得患者出现低血氧症状和呼吸酸中毒等。

从本次研究上看,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发生肺炎的情况也明显降低,患者在治疗后有明显的舒适感,血气指标变化改善的好[4]。硫酸镁注射液是治疗重症哮喘的常见药物,在静脉注射或是经肌肉注射后可以防止惊厥,就激活肾上腺受体,使得扩张支气管,从而抑制哮喘的发作。硫酸镁的药效机制是减少钙离子的浓度,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患者的呼吸道痉挛症状。多巴胺是神经传导物质,可以增加血液的排出量,增强心脏饿到收缩能力,并且促进周围血管的收缩,从而明显的增加患者的动脉血压[5]。两种药物综合的使用可以提升药效,延长作用时间,并且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治疗不良反应,说明综合的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重症哮喘呼吸内科的治疗中,可以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进行诊治,并且结合患者的症状等调整治疗办法,从而针对性的治愈患者。采用综合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血气指标恢复,没有治疗副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忠学.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34(5)2:6-8.

[2]罗朝淼.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6):79.

[3]王顺梅.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5(6):183-184.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18-02

老年人群多存在呼吸系统的慢性基础疾病,容易遭到病原体入侵并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可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抗生素进行处理。喹诺酮是治疗呼吸道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并以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基层医院使用最为广泛。在下列研究中,我们比较了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及安全性,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7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年龄60-75岁;(2)因咳嗽咳痰、发热至医院就诊;(3)体格检查发现肺部广泛湿罗音,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4)痰液培养和菌种鉴定提示病原菌存在;(5)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共纳入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观察组和氧氟沙星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62-74岁、平均67.8±8.3岁;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61-74岁、平均67.2±8.0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湖北百科亨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89,100ml:乳酸左氧氟沙星0.5g与氯化钠0.9g)静脉滴注,1次/日。

1.3.2 对照组

给予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确山龙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578,100ml:氧氟沙星0.2g与氯化钠0.9g)静脉滴注,1次/日。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热缓解时间、咳嗽咳痰缓解时间、肺部音减少时间、住院时间、6月内再次就诊次数。

1.3.2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头晕头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皮疹、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结果中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并按P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缓解时间3.74±0.52d、咳嗽咳痰缓解时间4.91±0.68d、肺部音减少时间6.23±0.80d,短于对照组的发热缓解时间5.77±0.71d、咳嗽咳痰缓解时间7.04±0.81d、肺部音减少时间10.44±1.64d。

2.2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发生头晕头痛2例、恶心呕吐1例、腹部不适1例、皮疹1例、肝功能损害0例、肾功能损害0例,少于对照组的头晕头痛6例、恶心呕吐4例、腹部不适5例、皮疹3例、肝功能损害3例、肾功能损害2例。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由于老年人群的各项机体功能退化,且多存在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容易受到病原体的入侵并引发感染症状[1]。该病主要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休克等,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就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抗生素[2]。

氧氟沙星是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中使用广泛,但是概要通过肾脏代谢、半衰期较长,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特别对于机体功能本就较差的老年患者,会影响整体治疗效果[3]。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属于新一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口服或静脉注射后在体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的时间短、血药浓度高、抗菌能力强,且更加容易代谢,是治疗呼吸道感染更为理想的药物[4]。

在本研究中,我们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对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首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咳嗽、咳痰、肺部音的缓解情况可知,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热缓解时间、咳嗽咳痰缓解时间、肺部音减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左氧氟沙星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缩短缓解时间。进一步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发生头晕头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皮疹、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左氧氟沙星的安全性更为理想。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左氧氟沙星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发热、咳嗽、咳痰的临床症状,且治疗不良反应较少,是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沙梅菊,梁小坤. 左氧氟沙星与丁胺卡那霉素联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3(12):62.

[2]周兴菊,郭正丽,陆益民. 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 2009,4(1):38-39.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属于有机杂环类。具有较强的毒性,且中毒致死剂量很小,可引起人体器官功能衰竭,临床上没有特效解毒剂,死亡率极高[1]。当前,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百草枯中毒,在以往的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中主要采用大量激素,心得安,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抢救措施,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根据最近报告,血液灌流治疗方法对百草枯中毒有一定效果,本文通过临床采用血液灌流法联合加强临床护理的方法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提高了成功率。得到一定量得的临床数据,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1例口服百草枯中毒病患,男女比例接近相同。分为观察组15例(2013年1月-2014年15月)与对照组16例(2011年6月-2012年12月)共两组,两组同时进行常规急救治疗,此外,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急救治疗基础之上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方法进行抢救处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服毒量、来院时间以及入院时病情危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常规急救治疗方法。且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救治疗方法基础上接受血液灌流和加强护理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救治。

1.2.1 对照组

百草枯中毒患者急诊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急救措施,包括:去除污染衣物,清洗皮肤和洗胃,口服活性炭和甘露醇导泻,使用大量激素,心得安,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抢救措施

1.2.2 观察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救治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方法[2]。1.选择灌流器。HA-230型树脂血液灌流器。2.对灌流器、管道进行肝素清洗使之抗凝化。3.开始血液灌流,是患者全身体内肝素化。

1.2.3 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液灌流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的变化。2.掌握血液灌流的流速:流速应从慢过度到适合患者的速度。流速过快会影响治疗的效果,而流速过慢易发生凝血的危险。3.保证引血持续通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改变,保证引血持续通畅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4.灌流时间的控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患者的治疗时间。5.氧气的提供:为降低患者肺部损害,治疗过程中患者禁止吸氧。6.应对出血状况:百草枯中毒后,易造成患者内脏的损伤,可能会有出血状况发生,做好应对准备。

1.3 疗效判断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身体机能回复正常。有效: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其他身体机能逐渐恢复。无效:患者死亡。

1.4 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思想教育。1.加强呼吸道护理:为防止呕吐物吸入,对清醒患者让其咳嗽,吐痰等。对于昏迷患者,及时帮助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加强口腔护理:百草枯对粘膜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口服中毒患者的口腔极易受到损伤,所以加强口腔护理。3.思想教育:服毒患者的思想、情绪都有一定的不稳定,应针对患者进行生命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热爱生命,配合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记录的数据统一由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率和均数 平均数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且分别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当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治疗结果

3 讨论

迄今为止,百草枯的毒理作用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百草枯是一种脂溶性大分子,采用的血液灌流器中的树脂能与血浆蛋白竞争并吸附毒物,树脂血液灌流器对毒物可以产生非常高的吸附力。从而快速清除毒物,从而减轻毒物对各个组织脏器的毒性作用,由此可以降低并发症的产生[3]。

呼吸道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黄芪颗粒;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以1―4岁多见,发病率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症状易反复或加重,病程迁延日久,影响患儿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生长发育。我科自2007年1月30日―2009年12月30日对就诊的172例RRI患儿给予黄芪颗粒口服治疗,除其中12例因各种原因失去联系外,余160患儿顺利完成,疗效肯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7年1月30日―2009年12月30日门诊就诊的160例患儿,全部符合1987年成都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RRI诊断标准:0―2岁,上呼吸道感染每年7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3次;3―5岁,上呼吸道感染每年6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2次;6―12岁,上呼吸道感染每年5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2次。说明:①2次呼吸道感染之间的间隔至少应7天以上,方能诊断2次呼吸道感染;②如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未达到诊断标准,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1】。将1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7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案 发病期:以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对症治疗。未发病期间:对照组嘱加强护理,减少感冒次数。治疗组加口服黄芪颗粒。用法:6个月―2岁7、5g/次,3―5岁10g/次,6―12岁15g/次,每日2次,连服3周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隔一周,连用3个疗程。患儿每月来诊1次,均观察3―6个月。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疗程结束后3个月未发病。有效:半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或病程缩短,症状减轻。无效:治疗期和疗程结束后呼吸道感染次数、疗程及症状均无明显改变。

2.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23,P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RRI属中医“虚证”范围,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卫外功能差,对疾病抵抗力不强,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这与小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功能不够完善密切相关,其中IgA亚类缺陷为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溶菌酶、乳铁蛋白、补体、干扰素等含量较低,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虽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黄芪作为补气固表良药在《神农本草》中早有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含数种氨基酸、糖类、胆碱酮菜碱、叶酸、亚油酸等,具有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镇静、兴奋呼吸、强心作用,同时有调节免疫功能,退黄降酶作用【2】。黄芪益卫补气,改变患儿暂时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从而减少RRI的发作,减少RRI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本组结果证实,黄芪颗粒在RRI的治疗作用显著,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故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