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滦档案馆保存的历史会计账簿,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中国近代企业由传统的“龙门账”向现代财会制度转折的历史进程,经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对研究我国近代工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与学术价值。2015年,《开滦煤矿档案文献》(其中包括历史会计大账薄部分)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大账簿非常珍贵,它保存的数量之大,系统完整之程度,以及装帧与载体的独特性都堪称一绝。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经历战乱、政治运动、唐山大地震、档案馆搬迁等历史因素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这些珍贵文物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二、开滦历史会计大账簿整理保护的实践
(一)安全第一
开滦档案馆积极研究历史会计大账簿这种珍贵文物档案的抢救与保护方案,征集可行性建议和意见,本着“确保安全,最小干预,保持原貌”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抢救和保护珍品档案,不仅M量保留档案原貌,而且保持外观整齐美观,尽量延长其寿命。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接受过正规档案抢救保护知识和业务培训的人少,我们尽量降低因本馆技术力量薄弱而带来的可能行风险,委托了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公司对珍贵档案进行去污消毒、破损修裱、字迹恢复、仿真复制等。
(二)规范整理
1、专柜专用。开滦档案馆对历史会计大账簿采用“因物制宜”的存放方式。由于这些大账簿的尺寸较大并且大小不一,为此专门定制了超大、超重的铁皮柜进行上锁封装,档案库房有空调、去湿机等简单的保护设备,基本可以达到“八防”要求。
2、分类排号。与此同时也确定了现存大账薄的整理方法,即采取年度与机构分类法,按开滦所属的几个基层及外埠单位分别编制连续号:开平公司、滦矿公司、华南地产公司、开滦总局、唐山矿区、秦皇岛、林西、马家沟、赵各庄、唐家庄、塘沽、沈阳、北京、上海、青岛、山东、香港、马尼拉、日本等。
在年度与机构分类的基础上,按内容与类别进行分类、编目。大账薄的内容主要分为:现金账、银行存款账、转账日记账、新老成本账、分类账等五个方面。大账薄的类别主要有三种:凭证、账簿、报表。在整理过程中核对了件数和件号,编制了目录索引和标签,形成了《分类目录》,并将整理后的目录在企业档案综合管理平台上录入以供利用。
3、鉴定统计。抢救整理与档案鉴定、档案统计工作同步进行。开滦档案馆在抢救保护历史会计大账簿时,着眼全局,全面推进,要求珍贵档案抢救前,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鉴定,将每件的重要程度、破损情况记录在册,每件完成抢救后形成鉴定报告,以便于下一步的统计工作。进行保管状况调查统计时,对载体情况、保存现状、损坏程度、形成时间、信息内容、记录形式等相关方面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形成一份珍贵档案抢救保护基本情况统计表以资查询与参考。
(三)数字化转换
历史会计大账簿经过整理后,将需扫描的案卷进行扫描,全部采用平板扫描方式以保证档案原件不受损坏;接着进行图像处理,确保图像信息与原档案内容完全一致,包括正文内容、页眉页脚、手写注释、印章、印鉴等;然后对案卷基本信息及案卷目录信息进行分别著录,进行图片目录挂接。扫描形成的数字化数据,按照扫描数据管理方案执行,转入开滦档案综合管理平台,完成了数字化转换的系统成型模型。
三、珍贵文物档案抢救保护与开发的主要措施
1、经济保障,加大投入力度。珍贵文物档案的抢救与保护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一系列举措如建立专门的库房或展室;定制保险柜或铁皮柜进行上锁封装,购置空调、去湿机等简单的保护设备,进行数字化扫描等都需要必要的经济保障。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珍贵档案保护与开发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经费预算,为开展珍贵档案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仿真复制,双套制保管。珍贵文物档案中大多数是民国时期的档案,由于年代久远,纸张老化,加之利用频繁,使得个别档案非常脆弱。对此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先对这部分档案做去污消毒、破损修裱、字迹恢复等工作,为制作仿真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本着“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识,对珍贵档案制作仿真件以作备份,并采取双套制保管,原件封存,仿真件代替原件利用,保护档案实体的安全,减少原件的使用频率,避免档案原件因经常翻阅或者外借而产生破损甚至丢失等风险,有效的保护原件的完整。
3、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珍贵档案资料数据库。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珍贵文物档案的数字化也是大势所趋。高性能扫描仪和各种数字化设备的精准度和清晰度已经越来越高,对珍贵文物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将损坏严重的档案进行手工修复后进行扫描,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采用强大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多种备份措施,既实现了档案数据的管理、查询,又确保了档案数据的安全。在今后珍贵档案管理可通过局域网,只要有授权,就可以远程查询数据,查档的时候不用重复去翻阅已经脆弱不堪的原始档案,既方便查询,又很好地保护档案。
4、深入挖掘珍贵档案价值,传承历史文化。珍贵文物档案在历史长河中形成,承载着华夏文明的遗迹,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大保护力度,还要打造编研精品,对珍贵文物档案进行具体研究和借鉴,例如,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编纂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四辑》收录了开滦煤矿档案文献,包括历史会计大账簿、老股票、奏折、矿藏报告等国内企业独一无二的珍贵历史档案及资料。《开滦史鉴撷萃(上下册)》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从新的角度、以新的眼光对珍贵档案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5]鲁宁,周劲思.动态藏品管理工作刍议.中国文物报,2005.
[6]庄文静.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中国文物信息网,2004-8-13.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地域文化;哈尔滨
引言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以其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高速化的信息传输能力和高效的分析能力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深受城市规划界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城市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建设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大都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化技术在此研究领域的应用必定使哈尔滨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城市规划三十年,转型与重构二次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将多元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各个领域,并深入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已经成为我们城市规划者值得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以哈尔滨市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将数字化技术与城市地域文化的发展与特征体现相结合,从而促使哈尔滨地域文化发展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长远性,并促进哈尔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更新更快发展和城市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1数字化技术与哈尔滨地域文化
随着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化研究领域愈加广泛。其中,3D Max三维建模、Web虚拟仿真技术、VRML虚拟现实场景漫游、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数码特效(三维虚拟场景、角色动画)等技术在数字化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已经渐渐被城市规划界所接受并得以广泛应用,如现代数字化技术在虚拟城市和博物馆仿真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数字化资源不仅能够对藏品进行忠实的描述和解构,而且还能对藏品相关信息和背景进行还原,为我国城市地域文化的活泼、生动展现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又如,武汉大学开发出数码城市系统,可以实现三维城市模型快速重建和动态实时更新,不但可完成城市景观的虚拟再现,而且可实现多层次场景、动态多层次纹理镶嵌及复杂场景碰撞检测等功能。此外,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开发了虚拟故宫,桌面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等。以上诸多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数字化技术的功能强大性和应用广泛性,并告知我们数字化技术在城市地域文化的展现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城市地域文化,一般指城市的地域文化环境,包括城市建筑文化环境的缔造以及文化事业设施的建设等。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城市文化表现出不同的内容与形式。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其具有多个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会贯通的特点,具有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等特征。在其多元城市文化的成分中,有弥漫欧陆风情的欧陆文化;也有体现齐鲁燕赵精神、蕴含八旗遗风的犹太文化、金源文化等民族文化;更有极具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等。这诸多文化,在哈尔滨城市肇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互相交融、彼此渗透、或消或涨、或扬或抑,形成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脉相和人文精神 。
数字化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时展的必然。虽然城市地域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但从它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要素、社会环境和条件来看,我们可以确定,其真实、生动的体现应该是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的,科技的作用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正如达·芬奇所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城市文化亦然如此。
2数字化技术于哈尔滨地域文化的应用缺失
哈尔滨虽然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但在资源的利用率、商品转化率、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的精致程度方面还不是很高,缺乏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指导与应用,开发和整合方面没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雄厚的文化特色资源没有得到根本的发掘和释放,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2.1文化与技术结合性差
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哈尔滨许多珍贵稀有文物景观建筑已处于濒危或消亡境地。同时,现今的数字化技术在哈尔滨历史文化内容的展现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更没有与传统文物景观建筑保护工作相结合,对文物景观建筑的保存、重现和修复工作没有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效率与效果。除此之外,哈尔滨地域文化与数字化科学技术结合性不强的表现,又如,哈尔滨桦树皮工艺、鱼皮工艺、皮影画、剪纸、黑陶、木雕、麦饭石雕等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在扩大销售渠道和经营规模方面,借助数字信息化手段进行保护、整合、传播、开发的力度明显不够;倡导与宣传主题性创作、传统艺术创作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性不强;鼓励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走数字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优惠措施不明显等等。
2.2科技与品牌效应滞后
哈尔滨目前在对WEB技术、虚拟仿真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较为滞后,不能与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同步,与时俱进。一方面表现为,当前冰雪文化市场的原有垄断地位正伴随着吉林、长春等省市逐渐推出的冰雪旅游有所动摇。另一方面表现为,哈尔滨丰富的民俗文化、边疆文化、欧陆文化等文化资源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优势产品或强势产业,影响范围仅仅局限于本省或周边临近地区,致使哈尔滨的地域文化特征展现不足,文化传播受到很大强度的限制,文化资源市场仍有待深度挖掘和资源整合。哈尔滨为实现将地域文化推广至全国,乃至国际的目标,必须加强数字化的研究与应用,并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传统博物馆;冲击;分析
2015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又提出了实施智慧博物馆项目。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已经被正式列入“十三五”时期重大项目。政策的利好无疑为“互联网+博物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博物馆工作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用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将传统做法与新兴技术和新型理念有机结合,科技将更多的融入博物馆领域。
近年来,全国不少省(市、区)和城市都相继成立了数字博物馆平台,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宣传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承担部分社会教育功能,为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2015年文化遗产日当天,笔者所在的衢州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衢州市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有馆藏文物35000余件,部分藏品曾被故宫博物院、博物院等借展,另有部分文物精品分别被收录《中国美术全集》及《中华文物精品鉴赏》等书籍。这么多的历史文物要全部在现实场地公开展出是不切实际的,单一的线下展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衢州数字博物馆”的上线解决了实体博物馆的不足之处,打破场地、安保的限制,运用丰富多样的展现手段在互联网上全面的展示衢州博物馆――一座真实的、数字化的博物馆,与实景博物馆形成资源互补,本着“传承衢州历史,弘扬儒家文化”的宗旨,以“文物根本,观众核心”为服务理念,把衢州博物馆打造成真正的“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传统文化”重要窗口。
尽管数字博物馆在我国只有一二十年的探索发展历程,但在强大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它却对传统博物馆产生了较大影响和冲击。传统博物馆将如何面对数字博物馆带来的强大冲击,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想法。
一、传统博物馆的现实状况
传统的博物馆主要在于历代久远,其具体的设施状况还要受制于当今时代是数字化的信息发展,信息数字化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疑也会对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在进行科学化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传统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方向性,因为具体的方向感也会造成对于传统博物馆的不断冲击,从而加速传统博物馆更新换代。这是一种应允时展的只需要,也是迎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理论性研究课题。从而为推动整个新资讯时代数字博物对传统博物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博物馆的概况分析
数字时代带动了新媒体的出现,作为新兴载体,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新的方式,带来了区别于传统展厅实物展示的文化展示平台虚拟展示DD数字博物馆。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奇越博士的定义,数字博物馆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构造出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超越时空限制,为文物提供永久的数字化保护,以及各种修复、管理和展示手段。数字博物馆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欧洲国家陆续开始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推广工作。比较突出的有以色列戴维森展览中心重现古耶路撒冷项目,东京博物馆的唐招提寺项目,大英博物馆古埃及项目,以及中国的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数字博物馆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博物馆所必须的建筑、陈列、参观时间等条件的束缚,消除了时空限制,同时可以扩大服务对象的数量,提高文物展出率,改善展示效果,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所需的藏品信息。它使传统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和信息查询更加方便合理,更是有效摆脱实物博物馆馆藏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等局限。如下图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方法:
三、数字博物馆对传统博物馆的冲击分析
(一)加快了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更新
传统博物馆的展陈基本是通过“通柜+实物+说明书”的展陈手段,难以全方位的展示展品的内涵。在新资讯时代数字博物馆的冲击下,传统博物馆不得不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并且进一步完善好各方面的陈列状况。在一定的时期研究过程中,不得不紧紧抓好对博物馆的优化设计和服务方式上下功夫,这也是对于我国的传统博物馆进行革新思维观念的突出问题所在,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将一些有利于传统博物馆建设的方式方法给予充分的利用,这才是解决传统博物馆陈列问题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博物馆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的谋求发展。数字博物馆是解决传统博物馆一些具体的管理和参观流程的借鉴,同时该种博物馆的建设不能够脱离现实,一定要从强化落实陈列更新的方法和步骤。
(二)传统博物馆的建筑迫于更新
传统博物馆的建设相对于数字化的博物馆而言还处在于一些缺点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创新的发展思路是根本。建筑方面比较落后,设施不够齐全,从而缺乏创新的动力,所以要从最基本的传统博物馆发展思路上下功夫。要做好这些传统博物馆的更新换代是相当的不容易,更是进一步做好日常博物馆建筑建设的关键性研究课题。当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化,这就形成了新旧的对比,从而使得传统博物馆不得不要革新建筑设施,这是一种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传统博物馆被迫接受新资讯时代数字化
传统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人们对于新资讯时代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将会有效的推动整个传统博物馆接受时代数字化的运用。因为在具体的实际规划中,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传统博物馆被迫接受新资讯时代数字化发展实际时,就得从严整治好传统博物馆的陈旧管理办法,往往一些陈旧的管理方法还处于一种被人们高度重视的状态。而在这种新资讯时代数字化推进的过程中,让我们真正接受改变传统博物馆发展现实的重要性。改变理念,创新思维,这将成为推动整个传统博物馆被迫接受新资讯时代数字化博物馆的关键。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几个先进大馆,在数字化研发和实践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基层且数量巨大的中小型博物馆来说,由于受到技术、人才、经费等多项因素的制约,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并不是很成熟。为了有效的促进数字博物馆的快速发展,通常情况下,主要给予我国的传统博物馆发展的最佳宝贵时间,让其逐步开展市场调查。具体的传统博物馆建设离不开数字化的冲击。因为数字化的建设发展都是依据传统博物馆建设发展提供的各项发展路径,为了不至于走弯路,逐步建立健全传统博物馆的科学化管理发展模式。通过详细的深入分析讨论后,我们发现要改变该种实践发展对传统博物馆建的影响和冲击,我们目前要做的事在于追求市场发展的平衡方向,这才是真理。我们应以先进的博物馆的经验为借鉴,在建设数字博物馆时,应有一个整体、长远、符合本馆实际的发展规划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不断的探索传统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的有效结合,不断创新文物展示的途径与手段,实现文物数字化、可视化,对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立平,韦凯.数字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新模式研究[J].艺术与设计.2009-12.
[2]刘学荣.基于数字博物馆的文物元数据研究[J].软件导刊.2009-04.
[3]罗葆森.从传统博物馆到数字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N].中国文物报.2002-02.
祁县民俗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堡村。馆址是著名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为清代民居建筑,为清代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计有6个大院,包含20个小院,313间房屋,占地面积为8724.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970平方米。宅第建筑本身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曾被一些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1965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祁县民俗博物馆于1986年11月1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民俗博物馆在筹建和开放后,注重对相关文物的收集和保护,累计收集文物4000余件。笔者就这些文物的分类进行探讨。
一、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基本情况
文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把文物的同与异集合成类的过程。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分类法、来源分类法等。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其他分类法,比如收藏方式分类法、存在形式分类法、历史事件分类法、地域国别分类法、人物分类法、组织阶级(层)分类法、形状分类法、制作技术分类法等。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既要遵循博物馆普遍意义上的科学分类原则方法,也要符合民俗活动的特点和民俗文化的内在规律性,准确反映民俗文物的特殊性。
民俗博物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业博物馆,主要通过文物藏品展示一定区域内民间习俗的演变发展。这些博物馆的文物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对其进行的分类更具复杂性。首先是分散性,民俗文物往往产生于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比如婚丧嫁娶、工农业生产、商业活动等活动,因此文物多集中于社会个人手中。其次是稳定性,民俗文物是记录和反应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民俗文化在具有历史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一定历史时期文物的外形、质地变化并不明显。再次多样性,民俗文物同其他类型的文物一样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由不同的质料构成,甚至同一大类质料中也可以细分出不同的小类。再次是功用性,民俗文物的产生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在于满足特定民间活动和民间习俗的需要,各自都有明确的功用。此外,民俗文物还蕴含这不同的价值观、社会等级等因素。这些都可以作为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复杂性。
二.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基本思路
根据民俗文物的特点,笔者确立对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的基本思路:
(一)便于文物的保护。文物的分类直接影响着文物的保护工作,因此在开展分类之前,首先要对文物藏品的质地、来源、时代、功用、所属地域、相关人物、历史事件、形状、体量、分布等相关信息进行摸底,全面准确掌握文物的基本情况。从祁县民俗博物馆来看,博物馆藏品包括字画、书籍、金石、青铜器、陶器、瓷器、碑刻等,其中木器家具和字画这两类藏品最具特色。木器家具种类多、工艺精湛,质地方面有黄花梨、红木,从制作年代来看主要是明清两代。字画主要有明代尚统山水人物册页,明末清初陈洪绶的山水画轴,清代傅山、刘墉、王铎、黄慎等名家的书法珍品。这两类文物经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多为二级以上文物藏品,其中包含国内仅存的乌木九龙灯、铁梨木犀牛望月镜等。因此,在制定分类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馆藏文物的特色,基本确立以质地作为重要的分类标准,将质地相同的藏品集中聚类,便于集中保存不同质地的文物藏品,并根据文物的质地采取有针对的保护管理措施。此外,从馆藏文物数量来看,现有文物4019件,其中珍贵文物179件,采用同质文物集中管理的方法适合小规模的博物馆高效保护文物。
(二)便于文物的展示。文物的展示是文物提供利用,满足公众对文物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制定文物分类方案必须考虑到博物馆展示需求。祁县民俗博物馆自1986年起,设立了农事习俗、岁时节令、生活习俗、人生仪节、商业习俗、乔家珍品、民间工艺、乔家历史等系列,60余个展厅,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晋中地区汉族的民俗风情。各部分展示内容虽然有所调整,但是基本的框架没有变动,因此在制定分类方案,可以考虑将文物的功用作为分类标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出文物所反映的民俗活动,准确把握文物之间的关系,并与展示内容相吻合,便于布展时提取、轮换文物展品,使展示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三)便于文物的管理。从传统的文物分类来看,主要针对的是可移动文物,从祁县民俗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将不可移动文物也纳入到文物的分类中,从而更好地对民俗博物馆实施管理。民俗博物馆所在的乔家大院本身就是民居艺术的典型代表。从形制上看,整个大院三面临街,用砖墙封闭,墙上部有女墙式垛口,屋顶建有更楼、眺阁,犹如城堡整体布局呈“喜喜“,是晋中一带“大院“的典型代表。从建筑工艺来看,院内斗棋飞檐,含有丰富的砖、木、石雕、彩绘等。特别是砖雕图案丰富,多以花鸟鱼虫、富贵长寿、多子多福、马上挂印、琴棋书画、葡萄百籽等吉祥图案为主,以“百寿图“、“省分箴“、“福德祠“等精品为代表。总之,大院古建筑承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建筑艺术水平,具有历史、科技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应当将不可移动文物也纳入到分类对象中
三.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分类方案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对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的分类方案为:
第一,分类标准的确定。从祁县民俗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采用的分类方法是,存在形态,即区分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质地,即文物的制成材料,不可移动文物中的木、砖等,可移动文物的纸张、木、青铜、陶、磁、玻璃等;功用,即考察文物在民俗活动中的用途,是婚丧嫁娶、工农生产等等。
第二,分类的等级。由于祁县民俗博物馆文物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在分类层级上不宜过多。根据分类标准,确立为四级。第一层级,根据存在形态划分为不可移动和可移动两大类。第二层级,根据质地划分亚类。可移动文物有青铜、玉器、陶器、瓷器、木器、织物、纸张、碑刻、玻璃、泥制、蜡制品等亚类,不可移动文物有砖、石、木等亚类。第三层级,根据功用分为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业习俗、农事习俗、民间工艺等小类。第四层级,是对第三层级功能的细化。
第三,编号法则。采用四级五段字母数字组合形式编号(层级少的类别用零补位),比如某藏品的编号是Y06.06.05(03)。Y代表可移动文物,06代表织物,06代表民间工艺,05代表剪纸,03代表顺序号。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