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心理健康心得

初中生心理健康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心理健康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心理健康心得

初中生心理健康心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区内初中班;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41-02

区内初中班顾名思义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为不断缩小我区边远贫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让广大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同样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资源,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昌吉、哈密、库尔勒和阿克苏8个城市开办的新疆区内初中班(以下简称内初班)。我所在职的学校便是其中之一,这些从全疆各地区招收来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较发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因此,做好这些青少年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认真研究新生,把握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成为内初班心理健康老师和班主任的头等重要工作。

一、适应新环境,尽快摆脱孤独

刚进入初中的区内初中班新生,每个人尽管形式上同属于一个班级,在同一个班级里上课,住在同一个宿舍,但每个同学并没有相互了解,彼此情感联系较少,实际上他们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同学之间不愿将内心的话语轻易向他人倾吐。这种孤独感是同学突然离开小学母校、离开熟悉的小学老师、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人地两不熟造成的。作为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不可轻视这一“孤独期”。因为在一个集体中,如果不能使学生迅速走出这一时期,不仅会使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而且会使部分学生从此把自己封闭起来,各自独行。久而久之,本班同学缺乏交流,每人都大把自己封闭起来,就很有可能产生心理上的疾病。这一时期的长短,我认为很大程度决定于校心理健康辅导和班主任老师工作。为了使学生迅速走出孤独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军训时,我给学生上一节心理游戏课-“大风吹"。游戏很简单,就是让具有共同特征的同学抢椅子,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活跃团体气氛,舒展身体还可以给孩子提供相互结识的好机会,增强了同学之间的进一步了解。

二、建立自信心,勇于面对挫折

区内初中班的新生在小学时受老师的宠爱,来到一个强手如云的环境中,加之学习困难重重,他们往往会由自负滑落入极自卑的消极情绪。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针对这一问题,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当学生因学习挫折而受挫时,心理健康老师及班主任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信若离开了自己所具有的条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变希望为现实。因此,对班级中的成绩较为一般甚至差的学生,我都设法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爱的温暖,从不鄙视他们,每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当然不仅在学习方面),我都要在课上向全班同学进行公开表扬。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是途径之一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但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时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灾难性的,尤其是区内初中班的学生,他们大多勤奋好学、自尊心强、上进心强,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他们的心理非常脆弱。对人、对事都很敏感,任何一次失败对他们的心灵将会产生巨大的创伤。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呢?在讨论这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成功。我给学生讲成功时,特别喜欢用麦当娜当年致敬迈克尔杰克逊演讲当中的一段话:“他是英雄,因为他让你相信你可以自由的飞翔,你可以有自己的梦想,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物,而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成功的人做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让大家有勇气去梦想”。我是这样教育我的学生们的:你们是成功者,你们考上内初班已经影响了你们的同学、老师、甚至全村人。他们都以你们为榜样,所以你们值得去相信自己。其实七年级区内初中班的新生刚入校时,他们大多在以前的学校里的都是佼佼者,到了这里以后却感觉到自己在班里很渺小,心理落差很大,对自己丧失自信心。而这种鼓励对那么小就离开父母的孩子们来说真的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但能让学生给自己积极的定义外,还能让学生知道是学习给他们这种成就感,是学习让他们不断成长,因此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除此之外,我又专门在心理健康课上开展了一次活动,活动的名字是“我有我风采”。课上,我设计了学生到讲台前向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的环节,在活动中,我还鼓励学生进行才艺展示。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同学们不但增强了了解,激发了友谊最重要的是让自信的笑容挂在了每一个同学们的脸上。为了增强学生自信心,我在课上还设计接龙游戏,让每个同学依次站起来大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有信心××”或者说“我能行!我对自己的××有信心”从他们坚定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自己是最棒的。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3、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一个人不可能即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一直以来,关于学习的一个最流行的概念是“学习要刻苦”。“刻苦”或“吃苦”这一类学习态度,我们习惯于欣赏所表达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总是忽略它里面包含的那个令人不快的“苦”的味道。把“学习”这件事和一种令人不舒服的“苦”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它会使孩子一想到学习时,就有微微的不快。有谁会喜欢苦呢?一个人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吃苦”,必须基于他有足够的理性和毅力。这种理性和毅力,连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或事事付得出,用它来要求孩子,就更不合适了。人的天性是避苦求乐,孩子更是如此。感觉“甜”的东西他就喜欢,感觉“苦”的东西他就讨厌。我们指责孩子“不刻苦”是件很容易的事,与之相伴的是批评孩子“不懂事”。似乎孩子不知道用功学习的好处。孩子并非不知道刻苦学习可以换来好成绩,他只是做不到。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懒惰,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他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愿意自己在学习上做的更好,愿意让父母满意,愿意受到大人的夸奖。因为人还有一个天性,就是上进心。如果一些孩子表现出对学习没有上进心,这不是天性中缺少,而是在后台成长中慢慢丢失了。家长和教师应该研究儿童夫人特点,体恤儿童的心理,注意从“学习情感”方面培养孩子的好学精神。“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它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上生长的。从兴趣、方法到勤奋,是个因果关系,前一项不存在,后一项就不能很好的实现。所以,每一种学习活动中,“兴趣”始终重要,呵护好了兴趣,才可能产生方法,有了兴趣和方法,才能生长出勤奋。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首先就一定要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这件事里掺杂进让他感觉不快的因素-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采取了三个办法来帮助他们。一是找了些高考、中考状元以及很多成功人士谈经验的资料,尤其是那些谈刻苦用功的,让她知道凡是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和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不勤快。这表面上看是强化了学习要刻苦,实际上缓解了她们对苦的感受。既然比我们优秀的人都那么用功。那么自己用功也就是正常的了。在这过程中,我注意没有向他们提出一句要求他们吃苦用功的话。

还有一个就是我经常给他们讲我们学校老师的故事。讲身边的人和事,效果反而比上面还要大。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教学成绩优秀,爱研究教学理论,爱读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优秀老师。同时很多老师工作多年,根本就不需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多优秀,他们认真教书,钻研教学理论是因为他们是对学习或工作建起了兴趣和责任感,把学习、工作当成一辈子的事情,因此他们是快乐的,而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做到学而不累。

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初中生心理健康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78-01

健康不单指人没有疾病、虚弱或伤残,更指一个人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方面。据调查,当今青少年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的性格、情绪和行为极易出现偏异,或孤傲多疑、畏缩消沉,或恃强凌弱、放任自流,或厌倦学习、自暴自弃,他们缺乏自信心,迷失了人生方向,常有心理变态甚至犯罪的现象。这不仅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埋下各种隐患,全社会都要给予关注。

学校是育人之地,自然担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努力方向。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是人类基本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教材中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老师理应担当,成为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的“主治医师”。

一、强化课堂教育,把课堂作为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阵地

传统教学目标大多只关注知识与能力目标,而忽略了心理目标。其实,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很多,我们要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设计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心理疗伤”。比如,教学《背影》、《我的母亲》等我们就可以设计亲情目标,教学《我的老师》、《山中访友》等可设计友情目标,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纪念白求恩》、《皇帝的新装》等可以设计人格品德目标,教学《济南的冬天》、《美丽的西双版纳》等可以设计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目标……只要做到有的放矢,相信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学生心理教育之涓涓细流定能汇成滔滔江河。

当然,要实现心理目标灵活多变的教法是必须的。传统课堂,多是教师一言堂,不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但是,启发教学、因材施教、情境教学、分层教学等教法都是心理教育的良策,我们要面向全体、立足个体、有的放矢、全面提高。比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可以尝试分层教学,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方案,无论课堂问答、交流展示、训练巩固、考核检测等各个层面都要分层次。至于学生应该在哪一层由学生自主决定,这种“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的做法一定能够减轻学生的身心压力,激活他们的学习气氛,调动其学习兴趣,激励其学习斗志。

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不要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束缚,力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既要源于课本更要高于课本,有目的引导,有步骤深入,发挥想象,适当添加教材没有涉及的知识,比如,把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科技等知识充实到教学中,力求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该放手时就放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当然,教师还要善用教学语言,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口语特长,还要恰当地运用好体态语言,二者完美结合,让优美靓丽地教学语言拨动学生心之旋律,营造最佳课堂氛围,收到预期效果。一句亲切真诚的问候,一组风趣幽默的话语,一个慈祥亲和的笑脸,一个温柔期盼的目光,一抹热情诚恳的挥手……都会像甘露滋润学生心田,似春风温暖学生心间。让心与心的碰撞,从而,启迪学生智慧,唤醒学生意识,抚平学生创伤,充分达成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开展课外活动,把活动视为消除学生心理疾病的绿色通道

现代社会呈多元多变多姿的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学会生存、适应和选择,还要学会发展、思考与创造,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实践探究、合作交流中,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展示自己,完善自我,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及和学生自身特点,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各项有益心理健康的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我们要利用一切有益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心态与向善向上的精神。

三、注重社会实践,把社会当做调理学生心理疾病的天然舞台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并要求我们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科又是我们的母语教育课程,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应该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说课堂教育是其重要载体,课外活动又是其有效补充,那么,社会实践就是对其成果的检验、巩固、发展与完善。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跟社会教育经常脱节,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缺乏切身体验,因此,我们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补课。

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针对地把社会实践这门“精神大餐”添加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节假日等,走出学校,深入社区、集镇、企业、甚至是监狱等公共场所,让他们敞开心扉,体验生活,服务社会,通过观察、认知、判断、推理、归纳等手段收集并处理信息,利用日记、调查报告、新闻通讯等形式写出来,鼓励并帮助他们把文章发表到墙报、班报、校刊乃至其他各类刊物,让他们有机会表达心声、公开观点、针砭时弊、畅谈人生。让他们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形成健康心理,接受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入社会。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部。我们要有奉献教育的精神,用心灵的温暖医治学生心灵的伤口,用精神的甘霖荡涤学生灵魂的灰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健康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留守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24-02

Stay middle school mental health analysis of the survey

ZENG Hong1, ZENG Yu2

(1.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China;2.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Nanchang 33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of the left in-hom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Jiangxi and to refe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ay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Methods: Surveying 279 staying students who come from Grade one, Grade two and Grade three of three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Jiangxi. Evaluating it by using mental health diagnostic test(MHT). Results: positive rate of stay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accounts for 72.4 percent.The students who have more seriou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ccount for 1.1 per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roup Grade one, group Grade two and group Grade three in terror tendencies (F = 3.887, 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test (MHT); Stay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留守儿童”是指对那些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经商、学习,把孩子留在家乡,托亲属或他人照管的未成年子女的一种称谓。留守初中生是“留守儿童”处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年龄的学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初中阶段的孩子大多13~15岁正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他们心理和生理都在急剧变化和成长的重要时期,这类学生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如果没在正确有效的监护和引导,很容易出现偏差,迷失方向,都可能引发各种心态和行为。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品德形成、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而且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调查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和特征,为探讨干预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径打下基础,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和为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江西省三所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从各校各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出810人,其中又抽出留守学生定义为被试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使用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量表,评定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测验共有100个项目,含有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该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上述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测试以班为单位,实施团体测试。主试人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申明本次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打消被试的顾虑,然后学生用笔回答,删除无效问卷,共计有效问卷279人 (男生150人,女生129人)。

1.2.2 结合测试,利用谈话法、抽样调查法,向部分学生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2.3 用SPSS for windows 10.0统计软件上机处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

279名留守初中生在8个分量表中有部分量表分数超过正常水平8分及8分以上(即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为202人,占总人数72.4%。若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行为,有的可能表现为攻击和暴力行为等,因而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1]。而279名留守初中生中有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的人数为3人,占总人数1.1%。

2.2 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年级比较

表1 留守学生中三个年级组焦虑总分及显著因子的得分平均数与多重比较结果(分)(x±s)

与初二,初三组比较,均*P<0.05

留守学生中除了因子G恐怖倾向三个年级组学生的差异达到显著外(F=3.887,P<0.05),分析这种差异,如表1进行多重比较,初一、初二、初三留守学生在恐怖倾向得分的平均数分别为4.50、3.62、3.40, 初二、初三年级的初中生的恐怖倾向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初一年级组与初二和初三年级组在恐怖倾向存在显著差异,这符合发展心理学的规律。而留守学生中三个年级组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其他7个因子上的差异均不显著。

2.3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性别比较

表2 留守学生的焦虑总分的性别差异比较(x±s)

男女生比较,**P

从表2可看出,进行比较后,除C因子孤独倾向外,男女留守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其他7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显著水平。男生除C因子孤独倾向外,其他都要比女生得分低一些。

3 讨论与对策

3.1 初中留守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问题告急

本调查发现留守初中生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人数占72.4%。说明留守初中生在这个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很不乐观,亟待解决。如果这些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妨碍学生的学习,甚至可能导致人格的形成。

3.2 初中留守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3.2.1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年级特点将留守学生按年级分为三组,初一组、初二组和初三组,结果发现,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存在着显著差异,但恐怖倾向维度上却存在年级效应,初一组与初二组、初一组与初三组的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初一组存在更多地恐怖倾向,初二组位于中间,初三组的恐怖倾向更低。初中一年级是需要去适应新的学校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规律时期;因此,留守学生中初一年级恐怖倾向得分的平均数中等偏高水平,而初二、初三年级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初一年级组与初二和初三年级组在恐怖倾向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对于初一留守学生来说,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容易感到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上都更加能自立,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普遍的提高了,在面对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和交往过程中自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所以初三组、初二组较初一组的恐怖倾向方面要好一些。

3.2.2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性别差异从不同性别心理状况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留守初中女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很不乐观,除孤独倾向外其他都较为突出(P

3.3 对策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关注留守学生,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摆脱父母不在身边的阴影。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和访谈中聆听留守学生的心声,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因素是多种的, 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留守学生”的现状,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①从社会角度看,政府干预、全社会支持、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争取政府支持;引导全民关注;加强专业服务)。②从学校角度看,增进互动技能,尽能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构(师生互动;家访制度与家长学校;心理辅导机构)。③从家庭角度看,转变观念,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互动(父母尽到责任和义务,关注留守儿童情感和心理沟通;监护人担负责任和义务,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及状况)。④从留守儿童角度看,发现自我价值,面对现实。

总之,通过“多元互动”弥补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缺失带来的不足,通过多方面的情感沟通,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发挥个体特长和潜在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

[2]何资桥,曹中平,刘永刚,等.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6, 22(6):421-423.

初中生心理健康心得范文第4篇

文章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即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控制情绪,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做好长期的心理辅导准备。

关键词: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教师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的思想和心理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心理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使得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当前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更应该重视,避免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本文就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一)压力过大,自制力差

初中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并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好,而学生最大的压力就来自于考试。考试带来的压力,不仅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还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初中生只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这时候的学生并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人生的规划也很是模糊,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弱,自我控制力差。这种情绪不加以控制的话,慢慢的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二)与人交往障碍,沉迷于网络游戏、早恋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难免会过度的呵护。这时候的学生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叛逆,不服从管教,同时又缺乏与人交往相处的技巧,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为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就会在网上玩游戏寻找解脱,在网络中寻求刺激,最终沉迷于网络。还有早恋问题,不可否认这个时候的学生处在情窦初开的阶段,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过密的交往就会导致早恋现象的发生,进而影响学业。

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控制情绪

心理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告诉我们:“当你苦恼时,可找你所信任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当你的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感情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忘我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当你遇到较大刺激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1]在日常教育中,作为教师,要做到细心、认真、有耐心。只有这样才会注意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变化,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偏差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及时指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二)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心理研究调查表明,不同家庭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形成。常常指责体罚儿童的父母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比较孤独内向,不善与人相处。而时常表扬鼓励孩子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多数都是心态良好,乐观向上的。由此可见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学生在学校的的时候,周围有教师进行指正引导。但是学生回到家中,就需要家长的关心与关怀。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对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心理安慰。传统的思想使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与家长无关。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在孩子心里健康教育上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三)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中学生活力充沛,积极好动,多鼓励初中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学习过程枯燥、单调。这些客观存在的外在因素,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而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舒缓学生身心,调节学习带来的压力,一举多得。

(四)教师做好长期的心理辅导准备

多数人常将心理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者相差还是很悬殊的。道德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学生的素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关心的却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进行的教育措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心理会经过很多波折。教师需要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做好长期坚持下去的准备。在学生心理辅导教育中,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道理的讲解,心理的安慰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从真实的案例中学到正确的心理舒解方法,帮助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进而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有这样一句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健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挫折。有的人在挫折中强大,有的人却在挫折中堕落。日后学生在社会中能否承受巨大的压力,与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压力,舒缓压力。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健康心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 健康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变化巨大的时期。近年来,青少年由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甚至呈暴发态势。这就决定了,我国已进入一个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一、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自我意识膨胀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急剧发展的时期,是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时期,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很不成熟;自我体验方面表现为:成人感、自尊心的需要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机制还没有形成、稳定。因此初中学生常常会感到虽然自己长大了,但却生活在矛盾与困惑,苦闷与挫折中。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鼓励引导,以帮助他们渡过心理上的“断乳期”和“危险期”。

2.逆反心理严重

自我意识的高涨,独立意识的逐渐形成,他们希望获得成人的尊重。而当他们的独立意识受到阻碍,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控制,个性伸展受到妨碍,或成人强迫他们接受某种观点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的表现又各不相同,有时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有时又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有时也会把逆反的态度迁移到其它方面。

3.情绪焦虑不稳

初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受亲子关系、同学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影响,稍感不适,就可能造成心情压抑,产生焦虑情绪。受这种情绪困扰,他们会常常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常常感到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处于这种焦虑中,就会有一些担心,担心学业失败,担心没有朋友,担心被老师批评,担心被同学嘲笑等。

4.厌学比较普遍

初中学生在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的现实中,面对父母的过高期望,自身往往具有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精神负担。有的学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在父母“知识无用论”、“经商能致富”等思想的影响下,无心学习。有的学生由于原来基础较差,没有目标,缺少前进动力,失去学习信心,出现应付学习的思想。部分学生把精力转向网吧,出现了患上网瘾的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自尊心受挫,对学校、对老师怀有看法,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促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1.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具有较高的权威。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因此,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坦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善于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能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处理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纳学生的言行,给学生热情的正面支持;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以真诚的爱赢得学生的接纳和认同,让学生对其产生无条件地依赖感和信任感,使自己的言行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

2.开展积极健康的班级活动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加强沟通交流,消除思想障碍,提高自我认识,促进健康成长。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辩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没有班级活动,仅靠说教管理的班级,必如一潭死水,缺少生机与活力,没有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3.做好个别心理辅导,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谈心,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可设立“悄悄话”信箱,鼓励学生与自己进行心灵对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班级学生心理档案,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重点关心,跟踪教育。也可介绍给心理教师,取得家长的支持,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舒解学生的心理烦忧。

4.提高家长的辅导水平,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许多学生的问题,往往来自家庭,来自家长教育方法的缺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配合。班主任要采取各种渠道,提高家长的辅导水平,让家长成为自己工作的得力助手。一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改变家长会班主任讲,家长听的模式,以体验式为主,选取一些典型的教育案例,让家长充当各种角色,参与其中,亲自感受,从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发现自己教育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交流,创设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二是对一些问题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对孩子充满信心,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帮助孩子取得进步。三是让一部分具有成功教育经验的家长,向大家介绍经验,这些来自身边的案例,对家长来说,往往更具有教育意义。

5.注重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往往就喜欢这门学科,反之亦然。因此,学科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情感教学为切入点,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会唤起学生的进取心,激发学生自身无穷的潜能。任课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要采取各种激励手段,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

6.把握学科魅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