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物安全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安全管理体系
1.调查方法和对象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选取的方式。
1.2调查方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填写和反馈,实现调查目的。
1.3调查时间
2014年9月1日至9月30日。
1.4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实地调查,在人群密集处随机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请调查对象现场填写和反馈。另一种是利用网络调查平台,和回收调查问卷。两种调查方式相结合,使本次调查达到了覆盖范围较广,形式多样的效果。同时以不记名方式填答,保证了答卷结果的真实性。
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去除无效问卷146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54份,回收率为85.4%。调查问卷回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地统计和汇总,并做出分析。
2.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公众对个人信息及其安全的认识;二是公众对电子商务及其安全的认识;三是公众对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的态度。
2.1公众对个人信息及其安全的认识方面
在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上,“一般关注”所占比例略高于“非常关注”,两者所占比例均达到40%以上,“不关注”所占比例很小。调查情况与“非常关注”比例应高于“一般关注”的理想状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渠道方面,“各种业务的办理”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自愿告知”、“聊天交友”。这说明公众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大多是出于实际需要或个人意愿,“自愿告知”和“聊天交友”所占比例均高于理想状态。这说明调查对象对个人信息安全普遍有较为充分和准确的认识,对待个人信息的基本态度是正确的,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主要表现为大部分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高,还有相当一部分个人信息是主动泄露的。因此,为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认识,有必要借助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的重视程度,增强保护意识,防止因主观原因造成的信息泄漏。
2.2公众对电子商务及其安全的认识方面
与实体交易相比,在对电子商务的信任程度上,调查对象表示“一般信任”的接近80%,“非常信任”和“非常不信任”的比例相当,在10%左右;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的考虑上,大部分调查对象“比较关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表示“一般不会考虑”。以上结果表明,公众对目前的电子商务安全状况还不是十分满意,只是基本接受。有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一般不会考虑”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说明,公众在信息技术方面普遍存在知识欠缺的情况,对电子商务安全性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盲目信赖或跟风。在使用电子商务时会否考虑采取安全措施方面,“经常采取”的所比例最大,接近40%,其次是“一般不会采取”的接近30%,“必须采取”和“没考虑过”的分别占20%和10%左右。这说明,公众有意愿采取安全措施,抵御电子商务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但是,实际采取的比例并不高。这主要受限于公众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意愿采取安全措施,但自己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只能坐以待毙。这组数据表明在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性上:一方面,无论电子商务的安全现状,还是公众对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认知,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另一方面,公众对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性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还比较幼稚,但正在不断成熟、发展,具有一定的改善趋势。
2.3对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的态度方面
针对第三个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超过70%的调查对象表面对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现状“基本满意”,但是,与此同时,认为“大部分已经泄漏,安全感明显降低”和“不是很多,还可以接受”的比例都超过了25%。这表明,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调查对象表示基本满意,并不能说明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现状真的可以满足实际需求,而是因为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善,致使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陷入麻木状态。所以,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小视,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水平亟待提高,而单方面的改善是难以见效的。公众对提高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水平的要求是迫切的,并且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保障电子商务中个人信息的安全,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齐抓共管,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建立一个健康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
2.4改进建议
本次调查最后一题采取了开放式的答题模式,收集到了一部分公众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方面提出的建议。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从业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安全保障技术水平四个方面上。通过本次调查,可以进一步总结出应对各种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并提高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5调查评价
为提高调查的效度[1],本次调查采用了网络调查和实际调查两种调查方式,提高了抽取样本的随机性。网络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经常上网的人群,而实际调查由于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的不同,则具有更大的随机性。
为提高调查的信度[1],本次调查抽取了的足够多的调查样本。大量的调查对象,扩大了调查的人群覆盖面;网络调查方式有效的避免了实地调查的地理局限性,而实地调查克服了网络调查真实度低的问题,二者相互弥补。
3.构建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有必要构建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以实现全面保障电子商务中信息的安全为目标,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和监督机制,配置精良设备,掌握核心技术,增加安全投入,强化培训和准入,配备精干力量,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等各种措施配合与协调,构建全方位高层次的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该体系可大体分为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3.1技术方面
3.1.1反病毒和安全扫描技术
通过病毒查杀和实时防御,可以及时清除已存在的病毒并防止新病毒植入,防止病毒对数据的破坏和窃取。安全扫描可以发现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和“后门”程序,通过添加补丁,防止漏洞和“后门”程序被恶意利用,危及信息安全。
3.1.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体,能根据安全策略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行为及其流向实行控制,并保留日志,进行审计。入侵检测技术实时监控数据传输状况,并对数据访问请求进行甄别,能够及时拒绝、中断、抵御可疑的访问和传输行为。
3.1.3身份识别技术
密码作为使用最方便也最普遍的身份识别技术得到极为广泛地使用。为了加强身份识别技术的可靠性,密码常与生物技术、物理令牌等识别方式联合使用。[2]
3.1.4访问控制技术
主要用于控制用户、进程、计算机等对主体对系统资源或个人信息的访问。访问控制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和合法用户的非法行为,有效防止信息被非法访问、窃取或篡改。
3.1.5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在安全工程领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达到对明文进行伪装处理,输出密文的作用。这样即使数据被窃取,非法入侵者得到的也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无用信息。数据加密技术在使用中应以适用、高效为原则,选择功能适当、操作简便的,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加密技术,也可以多种技术结合使用。
3.1.6设备及数据备份技术
设备备份为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关键设备配备冗余和备份,数据备份为重要数据提供备份,并具有恢复重要数据的功能。
3.1.7日志和审计
日志用于实时记录系统的主要运转情况,审计是在事后对日志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日志和审计报告,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异常状况,甄别可疑事件和可疑行为,并作出警报或采取必要的抵御措施。[3]
3.1.8推广使用国产软硬件
一是安全可控。国产产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果,制造维护过程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安全标准,消除了“后门”程序、植入代码的危险。二是国产产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更适应我国电力供应状况及技术人员操作习惯,后期维护和保障水平高等。
3.2管理方面
3.2.1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通过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提高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健全监督机制,发展社会监督,才能促进信息安全工作的进步。也可借鉴他国经验,引入第三方评测机构,对收集和保有个人信息的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测评,为政府执法提供可靠依据,规范企业的信息保护行为。
3.2.2增加安全投入
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支出要占到总支出的8%以上才能达到设备齐全,人员充足,制度规范的管理状态。大中型网站有必要配备专职安全工程师和隐私工程师,人员数量由网站的规模和访问流量决定。 [4]小型网站则可以将安全工作外包,由专业安全企业对网站的安全事务进行管理。
3.2.3强化培训和准入
对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借鉴网络工程师及软件工程师的认证方式。同时,由于安全管理不同于其他技术工作,其对专业要求的强制性更高,标准更严,因此有必要借鉴会计从业的相关规定,采取准入制度,并打破职业资格终身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和资格考核。
3.2.4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方面,政府和电子商务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使公众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公众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能力。一是指导公众掌握辨别不安全网站的基本方法,识别和抵御网络钓鱼、身份伪装、恶意传播病毒等不法行为;二是帮助公众掌握必要的安全保障手段,如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漏洞、维护计算机系统等,以保护信息存储和运行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Floyd J.Fowler.Improving Survey Questions:Design And Evaluation[M].USA: Sage Publications,Inc,1995:5.
[2]Ross Anderson.SecurityEngineering:A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Second Edition[M].UK:John Wiley & Sons,Inc,2012:23.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文广局的领导下,我所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现将我所今年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文物保护工作作为抓手加大《文物法》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市民文物保护意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我所设立了《文物法》宣传点,印发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宣传《文物法》基本知识,散发有关资料1000余份。
(二)、积极组织实施灾后重建工作
1、完成了领报修院滑坡体防治及地基处理与基础加固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文物本体修复。北楼、南楼、西楼一层柱、梁钢筋绑扎完成、砼浇筑完成;小教堂主体砌筑完成,屋架、瓦椽制安完成;主楼地下室地梁钢筋绑扎和柱心钻孔工程完成;大教堂牌坊缺损部分补砌完工。多功能房地下室施工完毕,地上部分钢筋绑扎完成,模板支设完成;土方回填完毕。
2、彭州佛塔:镇国寺塔、云居院塔文物本体修缮已完工,正觉寺塔塔内楼梯间、地面清理积土完成,塔内楼地面拆除,第六、七层后砌筑塔身、塔檐拆除,砖墙裂缝加固完成,东南角塌落处恢复,第5至第9层塔檐全面恢复,塔内中心穹顶恢复(1-4层),塔内2、3层楼地面恢复。
3、正在进行馆藏受损陶瓷器和银器的修复。
(三)、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对文物的消防安全等实行每月一小查,每季度一大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同时,我所不断完善安全保卫制度、值班守护制度,坚持利用每周半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和传达文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及文博安全动态,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使文物安全警钟长鸣。对文物库房、展厅的报警摄像系统、消防器材坚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节假日领导实行带班制度。库房、展厅实行二十四小时间值班制度,做到交接班有记录,确保文物安全。
(四)、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抓好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同时,按照国务院统一布署,全面推进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现在已完成田野调查、数据录入、数据库建设、名录和总结报告编撰工作。经省、市和国家文物局三普办检查验收合格。
(五)、切实加强地下文物保护工作
在我市灾后重建和生产建设中,时有墓葬、遗址出土。为确保地下文物的安全,做到举报到位率100%,配合国家重点建设成都第二绕城彭州段发掘商周遗址6处 ,面积20__平方米;配合我市基本建设进行的地下文物勘探发掘工作,勘探面积达38万平方米
(六)、加强财务工作的管理
1、完成单位各项财务核算工作,及时提供有关财务信息。
2、加强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
3、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4、“5.12”地震发生后,为积极落实中央及省、市文物灾后抢险维修资金,编制完成了各项经费预算,上报各类灾后资金分配、使用数据,如实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反映了我市文物灾后重建进度。同时,对已到位灾后资金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财政、文化部门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使用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
按照中央、省、成都市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有关文件精神,我所在彭州电视台进行免费开放的宣传,中央电视台10频道《失忆的珍宝》对彭州馆藏珍品做了报道。坚持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增加博物馆软件设施的投入,今年投入近5万余元增设电子显示屏、文物展板、展厅标识指示牌和馆内环境整治等。今年接待游客30000余人。
(八)积极开展学术研讨。
在今年彭州博物馆和成都古都学会共同承办了《上书院白鹿镇灾后重建的思考: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
二、20__年工作计划
1、广泛深入宣传《文物保护法》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方针、政策,增强全市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文物巡查和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境内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状况,指导、督促文物所在地相关部门和收藏文物责任单位切实做好自主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
2、按照文化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继续积极组织与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相应的文物施工单位对我市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进行施工。
[关键词]县级文物保护管理所;文物保护;藏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89-02
县级文物保护管理所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珍藏着大批的文物藏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的剥蚀、人为的损伤,文物变质、破损,日常管理中的拿取、移动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如何保护和管理好这些文化遗产,是基层文物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
一、县级文物藏品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藏品保护硬件条件差
文物需要通风、干燥、清洁的保存环境,而大部分县级文管所的藏品保护管理条件都比较差。一方面,长期以来没有像样的库房,虽然大部分库房是砖混结构,但离标准库房还差得很远;还有的利用旧房改造成库房,库房建设或改造时未考虑文物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干、防光和防尘等方面的因素。藏品就地存放,远远达不到保护的要求。另一方面,设备、设施老化,有的甚至缺乏一些基本的保护设施。没有藏品专柜,文物堆在一起,更谈不上使用囊匣保护;字画也是随意堆放在柜子里,平时投放几粒樟脑丸了事,未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一、二级文物也无保险柜存放。在防火、防盗方面缺乏必要的考虑。近几年来,由于防火、防盗设施不完善造成的文物损坏现象屡见不鲜。
(二)藏品保护资金严重缺乏
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文物保护和阻碍文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的地方并未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五纳入”的原则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地方财政不向文物事业倾斜,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问题尚无法解决,也就谈不上投入更多资金到文物征集工作中。
(三)藏品保护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馆藏文物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严重,而县级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有限,加上现代化保护技术水平差,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停留在死看硬守、防虫防潮的工作层面;对馆藏文物管理中遇到的特殊问题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文物修复和复制中遇到的种种棘手问题没有设备和技术来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另外,对文物保管员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文物保管员专业技术能力差。
(四)藏品保护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一些县区的文物保护部门单位领导分工不明确,有的甚至连文管所都没有,与文化馆合属办公。领导缺乏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意识,认识不到文物的价值所在,过分关注其经济价值,而不关心文物本身的价值,导致人为损坏现象严重。有些地方主管文物的领导担心因文物损坏受到处罚,影响仕途,隐瞒不报。平日对负责文物安全的工作人员缺乏关心,对文物保护漠然置之,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对藏品的保护更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看好库房就可以了,不能正确认识藏品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五)藏品保护缺乏科学管理
藏品保护管理制度是藏品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则,但是县级文物部门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对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科学管理制度,藏品登记分类混乱、入库排架无序、编目统计不清、建档内容不齐等现象严重。加之保管员素质参次不齐,不熟悉基本操作规程,导致人为损坏严重。
二、对县级文物藏品保护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库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保护水平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藏品应有固定的专用库房,应有专人管理,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特别是一些新的文物库房要严格按照防震、防雷、防虫、防潮、防光、防尘、防火、防盗等要求进行设计,增加保护设施,购置恒温、恒湿设备,尽可能创造一个适宜和稳定、恒定的保存环境。购置移动密集藏品柜及囊匣,增强文物安全系数,以质地等级分库、分柜保管。对一些经济价值较大的文物必须用保险柜存放。加强库内藏品的安全保护,必须认真记录库务日志,减少藏品自然损坏。同时,藏品保管人员要绝对实行安全操作,杜绝藏品的人为损伤。
(二)多方争取,缓解资金压力
首先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文物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文物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多向县领导沟通、汇报,通过媒体宣传等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增强领导对文物工作的认识、认可和重视,保证经费逐年增加。其次,要把专项经费全部用于文物保护。目前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未专款专用的现象很多,由于其他方面经费不足,挪用专款现象屡见不鲜。第三,借助各方力量,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为此,国家要制定优惠的政策争取社会各界对文物事业的扶持,如收取资源税,适当减免相关税种等。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藏品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县级文物保护工作者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展开技术性保护,以不断完善的实践来促进技术的提高。具体要做到:提高保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组织现有岗位人员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尽可能创造条件,留住一些热爱文物工作,致力于博物馆事业的从业人员;考虑从省、市聘请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借他人之学,为我所用。
(四)明确责任,强化保护意识
县级文保部门的领导要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法定代表人要对馆藏文物的安全负责,明确到自身担负的历史责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文物保护工作。同时,要积极检查、督促藏品保护保管工作,县级文管所不可能像博物馆那样设立保管部,但也必须有适应规范管理的保管组织。要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负责藏品库房的安全,保管员负责库房管理。要求文物保管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刻苦业务,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懂得保管工作的特殊意义掌握保管工作程序、方法和保护技术,遵守制度和有关法规,完成藏品保护的年度责任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发生变化,各种观念和思潮纷至沓来,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近年来,文物走私猖獗,馆藏文物失窃案件也时有发生。如承德外八庙和景德镇某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就是其中极具典型的案件。所以,在建立、健全现有藏品管理制度的同时,提高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情操显得更为重要。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热爱文物藏品保管工作,充分认识保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五)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强化
引言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是博物馆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宝贵的文物能够流传于世,势必要有一个良好的存放环境,势必需要有科学的存放方法,所以说强化文物保护的力度,是传承我国精神文化遗产的要求,也是国家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目前博物馆文化保护工作不足之处
1.轻人防,保安队伍建设薄弱。博物馆中会保存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它们也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被文物的经济价值所诱惑,进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偷盗文物。为了能够确保文物的完整和安全,博物馆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保安队伍,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在保安队伍的建设方面不够重视,实际上一套完整的保安体系包括物防、人防以及技防三个部分,物防与技防是人防的物质基础,如果博物馆过渡关注技术防卫,在监控体系与安放设施上比较完善,但是保安力量却不够,这就会大大削弱整个保安系统的工作效力。即便是一部分博物馆建立了保安队伍,但是保安人员的素质低,流动性大,没有完善的编制,缺少工作责任心,无法满足现代现博物馆的保安工作要求。
2.轻微观,过失行为事件处理不当。博物馆现阶段的安全防御在微观控制上力度不够,监控系统、安放设施、行政部门属于常规检查,这些检查都是采用宏观手段,针对破坏、防火等方面展开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细节上有所忽视。从多年来博物馆破损案例分析发现,很多文物破损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在平时工作中不经意间损坏的。因此强化文物保护过程中,必须要对过失事件等微观管理加大力度。
3.轻制度,相关领域规章制度缺失。制度是人们行为得以规范的保障,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要具有严格的规范制度规范工作者的行为,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目前很多博物馆缺乏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不足,因此而导致的工作失职,文物损毁问题很多,并且一旦出现问题,责任落实很难,程序复杂。
4.轻解决,很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博物馆文物保护内容很复杂,很多博物馆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在日常问题上,管理者以及领导对工资问题、制度问题、信息交流等方面不够重视,因此一旦遇到实际问题,解决起来非常麻烦,最终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
二、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策略
1.规范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强化文物保护,首先要强化文物藏品的管理规范,博物馆文物大部分是收藏的,文物与一般的自然物体不同,它们本身承载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精神价值。它们一旦被损坏,是不能再生的,因此必须要针对文物藏品的管理与保存工作进行细化,规范每一道保存收藏工序。引入完善的文物收藏硬件设施,文物需要在一个宽敞、干净、安全的环境中保存。因此博物馆必须要专门的文物保存场所。然后,基础细节不容忽视,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中藏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文物调取、归仓会更加频繁,这个过程中,入库登记、统计等环节都要做好。要为每个藏品建立自己的档案,同时整个博物馆所有藏品也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档案。
2.重视文物保护人员的培养。与其他单位相比,博物馆是比较特殊的单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博物馆知识以及各种先进的保护手段等等,对于人才的要求很高,因此提升文物保护力度,确保管理效果,必须要建立一直高素质的博物馆人力资源队伍,重视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博物馆工作也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博物馆在人才培养上也应该创新形式,多渠道地引进人才资源,广泛吸纳和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的运行机制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可以有计划地调入一些有一定专业技能、知识丰富的技术管理人才,鼓励专业对口的院校生进馆工作,这样既可以引进人才,又可以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还可以让现有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聘请专家、专业人员帮助指导、研究工作,通过政策指导和业务指导,提高本馆管理人员的技能和水平。
3.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宣传文物保护知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博物馆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文化魅力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明历史的重任,因此强化公众保护意识,为博物馆未来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根基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提升文物讲解员的专业技能,只有讲解员对博物馆文化价值了解透彻,才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博物馆的发展中,切实承担起对文化传播的责任。大力加强讲解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利用工作空闲时间进行业务培训,如通过开班前会,举行培训,由老讲解员示范讲解,提高博物馆讲解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还可在淡季采取专家授课、专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讲演比赛,调动大家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结束语博物馆事业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浪潮中,所面临的机遇更多,同时也势必会迎来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博物馆必须要从基础性工作开始落实,夯实博物观的根基——文物保护工作,只有文物得以安全、完整的保存下来,博物馆其他工作的开展才具有意义,强化文物保护力度,才能够突出文化特色,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斌.文物藏品保护的思考[J].艺术品鉴,2015(11).
[2]李彬彬.浅谈青铜器的科学保护[J].黑龙江史志,2015(07).
[关键词]博物馆库房管理;方法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38
[中图分类号]G26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069-02
博物馆库房工作由许多方面构成,其中文物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博物馆库房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对博物馆库房工作者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博物馆库房工作者只有不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博物馆的库房工作适应时代的挑战,日臻完善,为保护文物这个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载体的精神符号象征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内容
博物馆库房作为博物馆内的重地,可以说是整个博物馆的心脏部分。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的严谨与否以及管理深度直接决定了文物在博物馆得到保护和看守的力度。
在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中,包括众多的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2个方面,外在及博物馆库房的安全系数,包括库房钥匙的归属,库房内应设立登记制度,闲杂人等非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库房内,也包括制订库房人员应当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必要的库房内安全检查制度,还包括整个库房的整洁程度,这些是比较外在的方面,而内在的方面主要就是博物馆库房内档案的管理制度,重点是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如果说前述的外在方面是硬件,那么博物馆库房管理的档案工作就是软件。
2 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博物馆库房面积普遍较小,文物藏品柜架不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博物馆业务范围的扩大,博物馆中存放的文物数量越来越多,而文物的保护不是零零碎碎的随意摆放即可,文物的放置是一项科学和系统的工作,它对博物馆的面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博物馆必须保证每件文物都有特定的存放地点,尤其是易碎和易破的文物种类,否则不利于文物的保护,但是现在的事实是大部分博物馆的面积有限,大部分偏小,文物被堆放在博物馆内,物理和化学的变化都非常明显,因而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解决文物被损坏的可能性和对博物馆面积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2.2 博物馆库房管理的设施,尤其是基础设施有限
由于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它需要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进行博物馆库房管理。同时对文物保管场所的环境和基础设施都有一定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缺乏,缺少管理,尤其是库房的防虫害、防尘、防潮、防火、防盗,库房的温湿度等问题,博物馆库房工作包括方方面面。
2.3 博物馆库房的硬件设施有限
在影视剧中,博物馆的库房通常都是作为机密重地出现的,出入要有指纹认证,甚至还有人脸扫描,但是在现实的博物馆库房,尤其是文物档案室,硬件条件却和影视剧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在实践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局限和科技的有限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博物馆库房条件并不能达到标准,整体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很不够。
3 关于提高和改进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前述的几点在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经过思考后,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3.1 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只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保护意识,他们才能按照博物馆库房管理的要求来行为,并且在发现安全隐患以后积极采取弥补措施,而不是听之任之,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也将更加仔细,而不是大而化之,粗而放之。
3.2 注意博物馆库房的安全性
博物馆库房作为馆内的安全重地,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加大文物保管的安全意识。库房内外不得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及其他有碍文物安全的物品。库房钥匙分别交由两名保管人员,并妥善保管,库房钥匙不得随意转交他人。库房工作人员进入库房须有2人以上;非库房工作人员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擅自入内,经许可者,须由库房工作人员陪同。进出库房人员一律不许带包,严禁在库房内吸烟。创立库房出入登记制度,非本馆人员入库须在保卫科认真填写《入库人员登记表》,并由馆领导或保管部负责人签字。库房人员须遵守文物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周到。库房工作人员须遵守文物安全出库手续,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擅自提取文物。创立《库房工作日记》,由专人记录进出人员、时间、工作内容等情况,同时妥善保管好账册档案,严守库房机密。创立按时的安全检查制度,由保卫科迎宾保管部对库房安全按时检查,如防火、防盗等,如发现情况,须保护好现场,立即向馆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保持库房的整齐清洁,注意防潮、防尘、防虫、防光等。工作人员离开库房应做到柜门上锁、门窗关严、拉闸断电。
3.3 加强博物馆库房基础设施建设
鉴于现在博物馆的面积普遍偏小的问题,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博物馆的面积,至少不能让文物杂乱无章地摆放在一个地方,而要在其固定的有一定面积的位置有序存放,以免发生文物之间相互影响或者不慎被摔坏等意外。
3.4 加强博物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3.4.1 博物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针对当前博物馆库房管理硬件基础设施落后,软件基础设施不足,尤其是科技水平较低的情况,在博物馆库房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的方法有必要性。信息化不等于数字化,它能够为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工作环境、工作模式,博物馆库房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构建一个世界一流的文物存放环境,克服博物馆存在的设施落后、对文物保护不力等问题。
3.4.2 采用数据处理能力强、效率高的网络传输设备
在博物馆的建设当中,除了实在的文物保护环境以外,博物馆的网站建设和虚拟展示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要保证图片以及视频的高清性和数据传输流利性的要求,必须采用数据处理能力强、传输效率高的网络传输设备。有条件的博物馆最好能够采用千兆骨干或者万兆骨干的桌面。
3.4.3 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相结合,实现博物馆全馆网络覆盖
从博物馆内大大小小的会议到对博物馆内存放文物的调档和库房资料的查询和核对,都离不开网络,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智能手机和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在博物馆的建设中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信息点的分布也必须保证网络的宽而广,要全面覆盖,否则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会间接导致人力或者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有线网络管道的安装可能会导致博物馆库房的美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库房存放文物一定程度的不便利。
3.4.4 建立博物馆专业的中心机房
博物馆库房中的设备占了很大一部分资金,资金的不足是导致博物馆库房设施落后的主要原因,而中心机房的建设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节省博物馆库房购买设备的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博物馆库房后期设备的维护,对设备维护成本的减少也大有裨益。专业中心机房的建设可以保证博物馆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其中要注意博物馆的空调系统要采用专用的机房空调,最好能安装2台,互为备份,切忌用家用空调代替专用空调;机房要配备自动灭火和自动报警系统,预防博物馆文物失窃以及在失窃以后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挽救。
3.4.5 建立和完善和博物馆库房管理及文物档案管理有关的国家文博信息专网
在信息时代,网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利用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快速的传达。在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和文物档案管理中建立一个构架文博信息专用网可以使博物馆的库房管理工作人员和档案的保管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信息,如此一来,工作人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文物档案被损坏的一般规律,便于及时作出正确和适当的反应,也方便未雨绸缪。
4 总 结
总之,博物馆的库房管理工作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加强文化建设已成为政府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地方财政给予了文化产业大量的支持,成为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载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建设近年来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的期,一大批原有省级以上博物馆大多完成或正在进行改扩建或新建,并且在其中运用了新型的信息化和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博物馆库房的管理,但是在实践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我国当前博物馆库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粗陋的意见。在我国现今博物馆库房面积偏小,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管理工作秩序较为混乱的状态下,如何改善博物馆库房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如何依托高度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如何通过建立一个完整和高效的信息网络,提高管理的主体——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文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我国文物的保护力度和安全系数,最终目的是要全力推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力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竹. 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 文物世界,2011(5).
[2] 张举亮. 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管理工作[J]. 大众文艺,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