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利用规划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地利用规划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范文第1篇

Abstract: China's social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Some areas blindly pursu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gnore the rational planning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Reasonable use of land is an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matter.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land use planning are studied,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Key words: land;use;plan;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316-02

0 引言

土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对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必须履行的职责。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土地受到破坏的面积越来越大,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在土地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1 土地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亦称土地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不仅是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而且能够有效的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另外,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主要有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控制性和权威性五个特点。

2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治理措施薄弱

长期以来,人们只顾从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断地掠夺索取资源发展经济,却忽视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逐步退化,我国现在水土流失严重,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理,导致耕地肥力下降,甚至丧失耕种能力。一些河流因为水土流失导致水质污染,从而影响生态平衡。另外,由于水土流失也导致一些河道,湖泊淤积。以浙江省为例,虽然相对别的省市浙江水土流失现象不太严重,但是省内仍有八条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1至0.2米,内河的航行里程相对60年代也减少了1000公里。虽然,近些年,在水土流失方面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盲目重视工程质量而忽略了生物的维护措施,对过去已经成熟的林地和人工草地,乱垦乱伐的现象没有得到遏制,从而致使水土流失的现象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冲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在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社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及当地的整体状况,为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在一定期限内作出的具体安排和综合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是相互利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是土地规划的一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他们都使为了能够使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两者的规划思路不同,土地规划属于有控制规划,城市规划则属于无控制规划,我国地方政府普遍都热衷于城市总体规划,希望把自己的城市规模做的越来越大,规划部门为了迎合上级政府的旨意,和自己的私利,也总是把城市做成大规划,大规模,从而导致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困难。另外,两种规划参数的统计口径、土地分类体系,法律地位以及政府的行政态度均不一样。

2.3 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我国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的土地预审制度不完善,批后建设监管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另外验收监管欠缺,执行不严,验收制度存在漏洞,对建设用地有些地方没有进行竣工验收,并且擅自改变土地的用途。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为了扩大征地范围,低价征收农民的土地,现如今强拆事件不断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政府征收农民的土地价格过低,造成农民财产的流失,圈地,卖地现象严重,现在各地城市边界都在不断扩张,大造新城现象屡屡不断,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有钱了,开发商富了,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了。政府垄断建设用地供给,导致很多违法用地的事情出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政府大楼壮观豪华,禁而不绝,因为一些建设用地是无偿划拨的,所以导致用地的粗放利用,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

2.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制度不健全

土地规划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我国的《土地管理法》清晰的明确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但是国家并没有针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政策,如何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尚不明确,土地利用活动中的违反规划的现象也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3 对策分析

3.1 做好水土保持,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首先要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其次要进行强化造林治理,针对造林不易成功的陡坡地,要辅以培地埂,挖水平沟,修水平台地等工程强化措施;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做好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土,保护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运转,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2 提高规划质量,注重规划间的协调与衔接 依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将各种规划整合为一个整体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各种规划之间的协调与衔接的工作,尤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协调,这两者之间协调的基础是图件的比例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城市规划可以使用较大的比例尺进行实测,以便保持现状图的真实性,这样地界线和用地范围才能有一个较好的协调。另外要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不同点进行修正,同时,还要注重总归内部的自我协调,做好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当前重点是做好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则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协调。

3.3 深化土地使用管理制度 明晰土地产权,加强对土地产权的管理,在法律上对土地所有权进行明确界定,理清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土地权利中的地位,使土地配置能够真正反映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协调;细化土地权能,建立如空间使用权、地役权、土地发展权等权能,有效的促进城市土地使用管理;建立土地价格机制,规范土地市场行为,加强土地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避免地方政府在土地一级市场乱用权利,对土地价格进行操纵;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理顺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角色和定位;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从根本上打断政府垄断征地特权的局面;对原划拨用地采取灵活的政策,将其纳入合法的运营轨道,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市场有序发展的需要。

3.4 加快规划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土地管理法》进行修编,是保障土地利用规划落实的重要依据,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才能使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耕地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才能对违反规划的现象进行严肃查处,从而维护法规的权威性,也有助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协调。另外,要对公民进行对规划法规的教育学习,提高依法用地的意识。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推动依法行政。完善规划管理领导责任制、规划公示制度、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农用地专用和土地征用审批会审制度、规划审查制度、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制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不断完善各项实施细则,提高各项制度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4 小结

土地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是经济活动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关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关系着人类基本需求的供给保障,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从长远利益及全局出发,对我国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方面做出的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意义重大,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

[2]韩荡.适应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初探[J].城市规划,2002,26(11):46-48.

[3]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1991.

[4]安萍莉,张凤荣.土地和总体规划的理论体系研究[J].资源科学,2000(3).

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对策

一、引言

在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在区域资源禀赋与现有技术水平下,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尽量减少土地消耗,从而实现土地资源与资本、劳动力的最优配置。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而决定生产力高低的因素有三个: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生产力先进了,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水平提高了,土地资源就可以发挥最大效益。

丹寨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西部。东面与雷山县接壤,西面与都匀市、麻江县相连,北面与凯里市毗邻,南面接三都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南北长39.8公里,东西宽40.5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龙泉镇,距省会贵阳市210km,距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70km,距黔南州首府都匀市50km,321国道经过县城。到2009年全县人口15.1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占85.1%;城镇人口3.24万人,城镇化率达21.24%。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丹寨县GDP达73161万元,人均GDP4837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二、丹寨县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数量较少,人地矛盾突出

2005年丹寨县人口密度达到167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小,平均每人拥有土地资源0.60公顷,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1.39%。全县农民人均拥有耕地量0.084公顷,比全国平均水平0.106公顷少0.022公顷,不到世界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的40%,土地与粮食的生产直接相关,节约用地就更为重要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比重在不断的加大,占用耕地的面积也不断加大,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整体质量下降,人地矛盾会日趋尖锐。

(二)坡地面积大,难利用地多,后备土地资源短缺

2005年丹寨县耕地面积12707.47公顷,但坡耕地比重大。0―2°的平地265.93公顷,仅占耕地的2.09%,2―6°的坝地和微坡地1415.17公顷,仅占耕地面积的11.14%;而25°以上坡耕地则高达4482.7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5.28%,即有35.28%的陡坡耕地不适宜于耕种,因此经常出现水土流失,土质下降问题,这对耕地的开发利用极为不利。并且在各个乡镇的都有分布,具体来看,排调镇比重较大,雅灰乡次之。

2005年全县未利用地3166.7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37%,其中可利用部分主要是荒草地与河流滩涂:荒草地1396.51公顷,占未利用地的44.10%,且荒草地质量差,位置偏僻,开发利用难度大,利用的潜力不大。

(三)用地结构单一,中、低产田面积比重大

2005年丹寨县土地利用率为96.63%,未利用地率为3.37%。在已利用土地中农业用地的比重较大,占已利用地的97.48%,在农用地中用于林地面积大,占农业用地的61.72%;其次为耕地;耕地、园地、牧草地与其他农用地的比例是14.35:1.35:15.07:7.52,农用地中耕地、林地比重过大,牧草地比重低,这不利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在耕地中,高产稳产农田面积只有2146.18公顷,仅占耕地的16.89%,而中低产田面积近达10561.29公顷,占耕地的83.11%。从耕地分布来看,水田分布在海拔1100-1580米之间,旱地则分布在海拔1000-1650米之间,坝田占到30%,70%的耕地分布在沟谷和山坡上,地块破碎,土层浅薄,其间多有基岩。

(四)农、林与建设争地突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由于过去片面强调粮食生产,不少地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丹寨县森林覆盖率曾不断下降,近年呈逐渐恢复趋势。近年来丹寨县耕地不断减少,一方面是由于水土流失以及对不宜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造成的面积减少,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建设用地对耕地尤其是旱地的占用不断增加。建设用地由于城镇化建设加快以及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不断增加,交通建设及扩建占用土地不断增大。同时,由于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而审批量远不能够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建设用地与耕地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三、改革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提高集约利用水平

(一)改变土地资源管理方式,树立节约集约用地观念

当前,许多干部和群众的观念里,仍然认为我国地大物博,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粗放,使得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丹寨县土地资源不是无限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占用土地,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是个长期趋势;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土地管理的力度不会削弱,土地已构成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制约因素的形势不会扭转,必须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努力推进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更好与更快发展的有机统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革土地流转方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重复性投入多;机械化作业受制约;影响从事其他产业。所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内的必然选择。鼓励土地经营走规模化之路,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对于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土地流转有利于把所有权明确给土地所在的集体,作为机动田可以承包给种田大户,实行规模经营;同时可以将土地承包给有资金、有技术、善管理的单位或个人承包开发经营,既可以解放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又可以使土地得到科学、集中、高效管理,从而不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大力推进实行工业集聚,建设工业园区。建立3个工业集聚区结合全县城镇体系规划,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园区集中,共享基础设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形成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本着相对集中、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的原则,以地域产业组合分工为基础。根据丹寨县工业发展格局,规划期形成“一心、一轴”为主体的工业用地布局。一心:规划期重点建设以“黔东南农产品集散区、金钟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工业体系,着力发展食品、药品、旅游产品等轻工产业;一轴:指以321国道线为主轴的工业用地空间布局,规划期间重点建设好“金钟工业园区”,着力发展建材、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仓储等产业。

2.加强农村空心村治理,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当前大部分农村居民点内部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混乱,内部结构松散,部分迁往城市居住的人,在农村还保留有宅基地,空心村现象普遍存在。加强农村空心村的治理主要从迁村并点,拆旧建新,退宅还耕几个方面综合治理。随着自然村落的搬迁与合并,对农村土地也要大力进行整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实现退宅还田,消除农村工业的污染源,填平不必要的河湾沟壑,拉直田间道路,以增加农用地比重,扩大农田地块面积,适应农业机械作业要求,并逐步建成优美的田园环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优化土地补充方式,加强开发整治土地

1.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土地资源减少的是个长期趋势,占用土地必须采用有效办法补充。但是,后备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要积极通过其它方式补充耕地,适度开发后备资源,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据分析,丹寨县土地综合整治耕地规模303.26公顷。

2.积极改造中低产田。首先,不断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即改造中低产田,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良土壤,增强土地肥力。其次,积极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五)改革土地利用评价方式,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

1.完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机制。以“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为原则,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机制,通过将城镇增量建设用地指标与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相挂钩,实现建设用地的总量控制。

2.鼓励和支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有关政策机制,加大对提高存量用地利用效率的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力度。在规划许可前提下,鼓励用地单位通过整合挖潜,通过翻建多层厂房等方式,适当提高容积率。鼓励新企业租用或购买闲置厂房,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探索利用存量用地二次开发,加快淘汰劣势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地价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挂钩的调节机制。完善土地市场运行的基本制度、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推进统一、透明、规范的土地有形市场建设。按照国家要求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研究更新基准地价。在不低于各类土地基准地价的前提下,对土地利用低效的适当提高供地价格,对土地利用效率高的适当给予优惠。

4.完善农用地转用价格评估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设立征地补偿项目,参照农用地转用市场价格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提高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增强市场主体成本意识,提高全县珍惜土地、节约高效利用土地的自觉性。严格控制划拨用地的范围,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要逐步实行有偿使用。不得以低于国家和省里规定的最低价标准协议出让土地,不得随意减免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

参考文献:

[1]郑新奇.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丹寨县统计局.丹寨统计年鉴2004[M].2005.

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对策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安邦立国之基。中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匮乏。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与日益增长的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近年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作为协调各行业、各部门经济活动综合平台的土地规划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保障土地规划的作用充分发挥。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国民经济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土地利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总体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基础。亦即以区域内全部的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等方面所做的统筹安排[1]。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问题

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不高

土地规划是政府进行土地宏观管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应有尊重。从规划的实施情况来看,各地规划指标被提前突破、先用地后规划、违反规划和随意修改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认为规划就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2]。这与一些地方领导规划意识薄弱,依法行政观念不强,轻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忽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法律的严肃性有一定关系。

2.2 公众参与意识薄弱

在土地规划中,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3]。究其原因,其一是政府没有像其他发达国家政府一样为公众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和条件,其二是公众对自身知识或者专业理念持有怀疑态度,从而导致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气氛不高涨。其三是公众误认为土地规划是国家或者政府层面上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干,因而持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和心理,从而降低参与的积极性。

2.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不清,协调不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身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实际的操作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跟随城市规划走的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往往都是编制了城市规划之后,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布局再来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致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理不顺、理不清。与此同时,各地都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势必会导致农用地的转换,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将屈从于地方政府的局部利益。致使建设与粮食难以保持平衡。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抓紧出台《土地规划法》,并将其作为一部与《民法》、《刑法》等具有相同威慑力的法律固定下来。及时研究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从而使整个土地规划法律制度体系完整、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5]。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违法现象毫不姑息,提高违法成本,进而形成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完整的反馈机制。目的在于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约束、引导、影响地方的土地利用及规划管理。

3.2 提高公众参与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只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大决策,它的执行也与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完全效仿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公众参与制度也不大现实[6]。但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公平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民主的科学的进行土地利用,在制定、修改、实施土地规划的整个过程中提高公众参与度,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监督渠道和环境,保证土地规划接地气,有人气,顺利实现规划目标。

3.3 理顺两规关系,加强两规之间的衔接,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整个区域的规划,城市规划是土地规划的一部分。从规划范围的角度来看,两者是面与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7]。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均服务于城市建设发展,只有做好两个规划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要使两规协调一致,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立立体的土地利用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强调“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前提下,也要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解决吃饭问题需要保护耕地,但更需要通过经济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来根本解决吃饭问题。因此,只有做好土地管理部门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使两规在指导思想、规划图件、基础数据等进行相互衔接,建立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结合、相互支持的联动机制,才能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和城市发展的用地需求[8],从而形成互利共赢、互补协调的格局。

4 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只有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真正将规划当成法律,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都按照法律进行。并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鼓励倡导公众积极参与规划编制,为公众提供合适的渠道和机会,进而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规划的透明度。还要理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联动,才能最终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建平,邓爱珍,赵小敏,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度研究――以江西省广丰县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5):42-48

[2]李龙浩,张春雨.加拿大土地规划制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6):38-42.

[3]张子桢.土地规划的公众参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5.

[4]黄薇.浅谈当前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J].低碳世界,2013,12:123-124.

[5]严金明.土地规划立法的导向选择及法律框架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11):4-9.

[6]李茂.美国土地利用规划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国土资源情报,2009,3:38-42.

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地规划;更新;问题;建议

浙江省市、县、乡三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于2011年全面启动实施,为保证规划成果现势性,2012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2011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年度执行和更新工作的通知》, 率先在全国开展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年度执行和更新工作,本人通过参与该项工作,谈几点想法。

土地规划年度执行和更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及时更新土地规划,保证规划的现势性

为加强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管理,指导乡镇土地规划预留指标的落实和有条件建设用地规划修改数据库成果适时更新,维护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的完整性和现势性,及时、高效提供满足国土资源管理要求精度、实效的土地规划数据服务,适应国土资源信息化“一张图”工程和土地“批、供、用、补、查”业务监管新要求。

及时更新土地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性

通过规划年度执行和更新工作,可及时发现现行规划目标的推进情况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了解规划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及时优化规划实施措施,以增强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提高土地规划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法律依据问题

无论是《土地管理法》,还是《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中都没有提及土地规划的年度执行和更新工作,只有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发发的一个通知,因此该项工作缺乏相应的法律或者法规依据,对于工作成果、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的效果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保证土地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必须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有法有依。

时间设置问题

浙江省2011年度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集中在9月份上旬开展,由于10、11月份一般为土地农转用地报批高峰期,因此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否则无法保证规划更新成果应用于当年的农转用报批,时间设置过于紧凑。又由于该项工作有统一的标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质量难以保证。

工作内容问题

为保证土地规划的严肃性,防止规划年度执行和更新演变为土地规划的修改,浙江省对土地规划的执行和更新工作内容上进行设置和规定,实行总量控制和依据更新原则,工作的内容包括一是清理2006-2011年期间规划执行和修改情况;二是将规划执行和修改情况、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与“二调”、“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衔接情况更新到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数据库中,形成最现势的规划数据库。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对规划成果变动量较大,难免对规划的严肃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的建议

机制常态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执行和更新要与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一样,形成常态化更新机制,一年一更新。时间结点为前一年度的12月31日,即可保障前一年规划修改项目全部批准,又不影响下半年的用地报批。但更新时间可采用一个时间阶段,比如4-6月份期间开展,当前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的技术力量基本无法独立完成该项工作,或采用全程委托专业队伍完成或者采用国土资源局技术力量与专业作业队相结合的方法完成,若该项工作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由于专业队数量有限,全省90多个县,造成专业队伍任务重,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建议在一个时间阶段内进行年度执行与更新工作,如2-3个月的时间,即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相对集中的完成该项目工作。

成果规范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成果要规范完整,成果资料包括执行和更新的过程数据和更新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资料,具体包括过程中的农转用资料、土地开发整理资料、农村综合整治资料、违法用地资料、规划数据库修改的资料以及规划执行和更新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当然前提是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的技术标准要科学合理,且不能经常变动。成果要以档案形式进行管理,成果资料要求齐全完整规范。

方式信息化

土地规划成果的执行和更新工作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数据多,指标繁的工作,若采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不仅影响工作的正确性,而且效率低下,因此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必须以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充分运用规划系统中的规划修改调整、图形变更、指标管理、历史数据管理等功能,并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的模式,以增量包的形式进行规划数据成果的执行和更新工作, 以便快速、准确的生成更新后的规划成果。

内容创新化

规划数据执行和更新工作可以与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工作相结合,在变更内容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变更侧重对已经发生的变化或已经审批的地块变更,包括农转用、违法用地、新增耕地等。这些内容与规划年度执行的内容相同。执行项目包括常规的农转用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村综合整治项目、基本农田的保护落实。更新工作主要是土地规划修改、规划预留指标的落实以及省重点项目的指标追加。因此工作内容即要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又能尽可能保障工作内容的全面,尽量与其它土地管理现状主变更工作相结合,真正实现“一张图”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河南省,城市规划,土地集约利用

 

1 当前河南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是指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以及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空间。城市对社会经济的变化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可以表现为:第一,它将吸引非农产业和劳动力不断向城镇集聚;第二,它能够促使以社会化服务为特征的城市生活方式更为扩展和强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目前已经界定的城市,其城市的规划建设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以河南省为例,省会郑州市近年来,在大力开发郑州东开发区的同时,也兼顾对西区(老城区)的改造建设,而郑州、开封两市的一体化进程,也必将为开封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但是,城市规划如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在产生着新的问题。河南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土地利用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仍然存在,造成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由于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长期没有受到重视,因此,目前的基础设施滞后,土地利用的功能性日渐削弱成为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郑州市为例,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加之其它原因,导致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的问题十分突出,而各类工业用地比例又相对偏大,居住用地偏低,道路、广场、绿地严重不足。论文参考网。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城市和国家相比,差距更为明显。这一方面说明了当前河南省特别是一些地市的城市规划部门管理跟不上,一方面又说明国土资源部门所采取的部分监管措施力度不

够。论文参考网。

表 中外城市用地结构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