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回顾分析26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膝关节镜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教会功能锻炼的基本要领,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结果对26例患者随访6,22个月,术前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完全恢复正常行走步态,疗效满意。结论实施有效的术后康复计划是膝关节达到良好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严格的功能康复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重建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2
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中最强的韧带,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断裂后将会引起膝关节后向不稳及旋转不稳,继而引起膝关节炎,从而损伤关节功能。所以,有重建的必要性。目前,随着现代膝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关节镜下进行PCL重建术是近年来膝关节镜外科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和受到广泛重视的手术方式之一,目的在于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恢复其运动功能。我院自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2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行重建术的患者,现将康复训练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岁。运动损伤6例,车祸致伤20例。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15例,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断裂5例。26例均为伤后出现膝关节后向功能性不稳,影响膝关节功能,妨碍正常生活、工作及体育运动。手术采用关节镜下行重建术,合并损伤给予修补或重建,以防止PCL重建后失效。术后与医生共同制定程序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应用数字卡盘调节式膝关节支具(以下简支具),被动活动等综合康复训练。
2 康复训练
2.1心理护理
关节镜下重建手术已经成为修复PcL的最佳方法。但是,多数患者因惧怕术后疼痛及担心术后出血、担心重建的韧带松动、断裂等不愿配合功能锻炼。因此,护士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手术的成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是要靠手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所以一定要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拟定膝关节康复训练程序。从患者的实际出发,根据手术医师的要求,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康复训练程序。康复训练程序经讨论集体认同后,由责任护士全面实施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和目标,保证康复训练动作既标准、规范又到位,并能按时达到预期目标。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给予调整。让患者明白手术后掌握好运动量、频率和强度,严格按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非常重要。护士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心鼓励患者,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教会锻炼方法,使患者能克服怕痛心理,配合做好康复训练这项工作,取得手术的成功。
2.2功能锻炼
2.2.1踝泵练习 要求患者做最大限度的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运动。从术后当天开始,患者在卧床伸直双下肢的情况下,双踝先自然放松,然后做背伸动作,背伸时一定要达到最大限度。从最大背伸状态开始做跖屈,跖屈也要达到最大限度,如此反复进行,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
2.2.2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
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进行适量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舒张运动。患者平卧在床上,双腿自然伸直,足尖向上,踝关节背伸,绷紧腿部肌肉,持续10秒钟后放松为1次。每天收缩、放松次数共3组,每组50次,共150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延长时间。以不引起肌肉疲劳为原则,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肿胀消退,增加肌力。
2.2.3被动屈膝康复训练从术后第3天开始,行膝关节功能练习器(CPM)被动伸屈膝功能锻炼,一般从30度开始,每日逐渐增加5~10度,每天2次,每次1小时,循序渐进,活动度以70度为限。锻炼时每次用数字调节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1周内屈膝达60度,2周屈膝达90度,后改主动屈膝锻炼。
2.2.4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1)从术后1周开始,抱膝练习屈曲,双手拇指分别位于两膝眼处,其余四指固定膝关节,行小腿屈曲锻炼。抱膝至开始感到疼痛处保持10秒,稍稍放松(不可突然完全伸直膝关节休息)。休息5~10秒,再抱膝,反复练习20分钟,每日1次。(2)主动直腿抬高运动。鼓励患者直腿抬高,练习股四头肌力,以主动抬高为主。患者平躺在床上,膝关节伸直,将患侧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cm处,坚持10~15秒,放下腿休息10秒,10~20次/组,2~3组/日(练习时膝关节皮肤切口处的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3)术后4周在膝关节活动支具保护下开始主动伸屈膝训练,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直至屈膝约110度。
2.2.5下蹲训练术后第6周开始,扶拐患肢足尖点地,负荷身体25%重量行走练习,每周增加25%的患肢负重,第10周后可弃拐完全负重活动,并行下蹲训练,协助患者将患肢足尖抵住床尾的一个床腿,以控制此足不向前滑动,保持稳定,然后双足分开,与两肩同宽,上身挺直,双手扶床拦杆做45度下蹲训练,每次5~10分钟,每天3~5次。在功能锻炼时要注意进行循序渐进性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训练,不可急躁。术后3个月,有针对性地进行上、下楼、游泳、骑车等低冲撞的有氧训练指导,以恢复肌力,增强耐力。参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应该在术后6~9个月之后,这时应具备接近正常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并且患肢本体感觉应存在。
3 结果
随访6~22个月,平均14个月,本组26例PCL重建术后的患者,经过有计划的康复指导,术前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完全恢复正常行走步态,疗效满意的有24例。有2例患者存在不能接受的症状,包括仍有关节疼痛,并存在关节活动度受限。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护理;功能康复
前交叉韧带(ACL)的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是膝关节损伤中很常见的一种,而且损伤后常可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是非常重要的[1]。目前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而要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恢复膝关节功能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则需要术后正确的护理与康复指导。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人28例。试用了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2岁;运动损伤10例,生活中损伤6例,车祸致伤12例。患者共有体征是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其中6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26例前抽屉试验阳性,2例不明显。麻醉后前抽屉试验均与对侧有明显差异。磁共振结果示前交叉韧带连续信号中断。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术前由主管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手术方法及手术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关节镜下手术的优点。消除患者的猜疑和顾虑,鼓励患者相互间进行交流,增强信心,提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主动性。
2.2术前护理指导床上排便习惯,以适应术后卧床排便;术前皮肤准备,术前1d剃除术区毛发,术晨膝关节局部皮肤碘伏消毒,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术日晨测生命体征,留置尿管,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功能的康复,正确的膝关节功能锻炼至关重要,故术前需教会患者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和直腿抬高锻炼的方法。
2.3术后护理椎管内麻醉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h,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观察手术刀口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肢端血运,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踝关节及各足趾的活动情况;术后常规膝关节冰敷3天,膝后垫软枕以保持膝关节屈曲15-20°。
3康复指导
3.1术后1-3d此期间患者疼痛比较剧烈,主要是膝关节静止的功能锻炼。患肢膝关节伸直位固定,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将大腿平放于床上,双下肢伸直,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群保持10-30s,5-10次/d,5min/次,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宜。可防止肌肉萎缩,加强膝关节功能。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跖屈和背伸为1次,连续20次,5-8次/d,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对减轻局部肿胀也有很大帮助。
3.2术后4-7d此期间患者疼痛减轻,关节内渗出较少,但股四头肌肌力差,主要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开始鼓励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锻炼,由被动至主动,逐渐抬高,即病人平卧位,膝关节伸直,家人协助将腿匀速抬高达35-45°,保持5-8s,然后缓慢放下,再重复以上动作,以利于恢复肌力。髌骨被动活动,上下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粘连。
3.3术后8-14d此期间股四头肌肌力明显恢复,关节稳定性增强,患者佩戴支具,一般从屈膝0-30°活动,每两天增加10°。指导患者掌握关节屈伸的速度和幅度,逐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角度。这期间患者可在支具的保护下适当负重训练,卡盘支的作用是稳定和保护膝关节,并可控制调节膝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功能锻炼时用力,下床活动和休息时将支具调整并锁定到伸直位,避免因为膝关节突然的大幅度屈曲而造成重建的韧带松弛[2]。
4出院指导
向患者强调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①术后第3周膝关节活动范围可逐渐扩大至90°;②术后2个月膝关节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③术后6个月可进行游泳、慢跑等力量恢复锻炼;④术后12个月后根据情况可参加正常体育活动。此外,还应注重各种位置觉、运动觉训练及运动时的协调性训练。
5结果
本组28例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个8-24月,平均12个月,刀口Ⅰ期愈合,均顺利拆线出院;术后无膝关节感染,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度良好,可恢复正常生活,抽屉试验为阴性。复查X线无发现膝关节松弛或内固定物松脱现象。复查MRI结果显示移植肌腱形态及张力良好。
6讨论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向前稳定的重要结构,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会引起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对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有严重影响。随着关节镜下重建与移植韧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重建韧带两端的固定强度的提高,为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对患者进行正确有计划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和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以及对手术切口、疼痛、患肢活动的护理,尤其是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是确保患者手术成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结果表明,术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必须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以保证膝关节正常功能的恢复。因此,有效的康复训练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保证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必要措施,并且对防止膝关节挛缩、减轻疼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关节软骨代谢、保证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治疗不当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引起膝关节继发性损伤和关节过早退变,从而影响关节的功能。因此这些韧带一旦断裂就应尽早修复重建[1],而重建韧带选材是保证临床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2]。以LARS韧带为代表的人工韧带由高韧性的聚酯纤维制造,其关节内活动部分由平行的纵向纤维组成,没有横向结构,且可按韧带转向模仿产生人体韧带的活动方向[3]。实验表明,LARS韧带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并且韧带纤维间有组织长入而减少相互摩擦,临床效果满意。但由于价格昂贵,目前国内仅少数大医院进行此项手术。我院2006年6~12月共为13例前后交叉韧带断裂者进行了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术后经过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恢复良好,现将康复锻炼方法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9~58岁,平均36.4岁;均有外伤史且为闭合性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前后交叉韧带均损伤3例;左侧10例,右侧3例;病程7天~7个月;一般入院后3~5天手术,术后5~7天出院;本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均在关节镜下行LARS韧带重建。术后随访3个月其关节的稳定性及主动活动范围均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1.2 术前康复:患者入院后即向其讲解术前康复锻炼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使其重视功能锻炼并全身心地投入治疗中。术前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股四头肌及绳肌的等长等张收缩锻炼每日500次;直腿抬高锻炼达自己最大限度,1日2次,每次30分钟;伸屈膝关节锻炼角达0度~135度;增加膝关节稳定性以利术后康复。
1.3 患肢术后的安置:我院均采用纱布棉垫加压弹力绷带包扎,外加支具固定,抬高患肢30度,保持术侧膝关节伸直位,无引流管。
1.4 康复训练
1.4.1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LARS韧带重建术后,按康复早、中、晚期分别给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遵循个性化、阶段性、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放健康手册)。0~2周由医护人员协助督促完成,2周~3个月或4个月通过电话访视,询问锻炼情况给予相应指导,保证锻炼计划完整实施。同时要求患者出院后分别于1、2、3、4、5、6个月门诊复查,由住院期间主管医师进行现场指导,让患者能够安全坚持锻炼,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1.4.2 具体康复锻炼方法
1.4.2.1 早期:术后(0~2周)主要进行肌力及伸屈膝关节训练:(1)手术当天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开始患肢股四头肌加肌的等长收缩,次数不作具体要求。(2)术后第一天:后交叉韧带以患肢股四头肌为主,前交叉韧带以肌为主。每次绷紧肌肉5~10秒钟后放松,每日150~200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延长时间,以不引起肌肉疲劳为原则,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肿胀消退,增加肌力。(3)术后第二天协助术侧膝关节活动度练习,患者取坐位,术侧膝下放一圆筒,然后勾脚将膝伸直持续10秒钟后放松休息5秒钟,如此重复每日至少3次,每次5~10分钟或更长时间。
术后第三天CPM锻炼,CPM可以保持膝关节活动度,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锻炼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第一次锻炼护士在旁指导,同时给予心理疏导避免患者紧张情绪的产生。由0~30度开始伸屈膝关节,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后每天按5~10度的速度递增屈膝角度,1周内达60度,2周达90度,后改主动屈膝训练,并按医嘱扶拐下地行走逐渐负重,术后1周完全负重,休息时支具固定保持膝关节伸直位。
1.4.2.2 中期:(术后2~4周)主要进行负重及本体感觉训练:(1) 术侧膝关节仍支具固定持双拐行走完全负重。(2)继续股四头肌、肌的共同收缩运动;进行直腿抬高与床面成60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抗阻的踝跖屈或前足站立训练,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主动屈膝训练0度~120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本体感觉训练:正常韧带的本体感觉对于膝关节正常功能非常重要。目前的重建技术只能使膝关节得到局部的稳定性,还不能完全恢复其本体感觉[4]。故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于本体感觉功能恢复十分重要,此期可进行简单有效的骑固定自行车训练,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延长训练时间。
1.4.2.3 后期:(术后1~3个月)强化关节稳定性及恢复日常生活活动:(1)术后1个月拆除支具,完全负重行走,可以自由伸屈膝关节达正常范围。逐步加强股四头肌及肌抗阻训练;同时增加直腿抬高时间和次数角度达90度,以肌肉不疲劳为原则;抗阻踝跖屈或前足站立训练0~40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并进行半蹲训练[5]:双腿与肩同宽逐渐下蹲角度<90度或患腿半蹲屈曲角度45度(要求患膝不打晃),30分钟/次,每日2次。(2)本体感觉训练时间从早期的15分钟/次延长为30分钟/次,每日2次;另增加肌肉灵活训练如向前、向后、侧身跑,30分钟/次,每日2次。等本体感觉恢复后2个月可恢复正常生活,参加体育活动。(3)3个月后继续术侧膝关节正常活动,进行全蹲训练。将上述本体感觉训练延长至60分钟/次,每日2次。并增加弹跳训练可以开始剧烈竞技活动。
1.4.2.4 晚期:(术后4~6个月)继续抗阻力肌力训练及本体感觉训练。
2 讨论
用LARS韧带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节省手术时间,手术风险小等优点。术后可不用外固定,早期康复训练,一般术后第三天开始CPM锻炼,这样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韧带重建后稳定、可靠,可早期从事运动,尽早恢复工作和运动。随着这项手术在国内开展的数量逐渐增多,加上围手术期更好的康复锻炼,必将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同时该手术术式特点能更好地恢复本体感觉。
参考文献:
[1] 陈百成. 人工韧带在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中的应用[J]. 国外医学,骨科分册,2005,26(3):75.
[2] 敖英芳,王永健.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交叉韧带[J].中国运动医学志,2005,24(11):681.
[3] Nau T,Lavoie P,Duval N.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ligaments in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Two-yearfollow-upofarandomizedtrial[J].J Bone Joint Surg,2002,84B(3):356.
[4] 高树海,朱卫洁. 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J].潍坊医学报,2005,27(4):300.
李方祥:男 1955年5月31日 医学博士
现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副院长;运动创伤外科主任;备战29届北京奥运会医疗专家组成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创伤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运动创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工作,开展微创手术关节镜下对膝关节十字韧带重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以及肩关节肩峰撞击综合症,钙化性岗上肌腱炎,肩关节盂唇损伤,肱二头肌腱损伤、踝关节不稳定、脊柱疾病等手术治疗。
名称: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下)
病理描述:
膝关节内部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分为前、后十字韧带,它们在膝关节内部成十字交叉状,因而得名。本期将继5月号医疗之后,继续介绍前十字韧带损伤。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fe Ligament或ACL),起于胫骨髁间前区内侧斜向后上,止于股骨外髁内侧的上部,其作用在于膝部伸展时可阻止胫骨向前位移。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是足球、滑雪,篮球、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在篮球运动中,多数是由于小腿过度扭转而导致的韧带撕伤。事实证明,在进行相同运动时,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生十字韧带损伤,但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解剖学差异所引起的。
症状:
在受伤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断裂的声音,接着膝盖就开始肿胀,第一感觉就是膝关节不稳固而且伴随剧烈的疼痛,尤其在吃劲的时候,疼痛特别明显。膝部活动度受限制,标志性的表现就是腿部不能伸直。
治疗:
前十字韧带损伤从受伤程度上可分为部分损伤和完全损伤。而从受伤位置上可分为韧带前内束或者后外束损伤。
前十字韧带部分损伤后应早期治疗,治疗原则是膝部制动和康复训练。膝部制动是采用石膏、热塑板固定,而近年来这些已逐渐被新研制的膝支具所代替,膝支具有佩戴方便、舒适、便于康复等优点,已在运动创伤领域得到多方面应用。支具一般佩戴4~6周后去除。对于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导致关节不稳定,或者前十字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应及时手术重建。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已经成为标准手术,近年已在国内开展。镜下重建手术有创伤小、操作精确、功能恢复完善等优点,而且手术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对于未成年患者,主张保守治疗,待骨成熟后再进行韧带重建手术。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患者;减重步行训练;康复训练
基金项目:福建省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422)
作者单位:350007福州市第二医院康复科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内创伤性骨折,大约占全身骨折的4%左右[1]。减重步行训练是近年来用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式,它能够不同程度地减轻下肢负荷,促进肌肉组织舒张,为胫腓骨骨折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我们选择4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及减重步行训练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1实验部分
1.1实验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8种骨折线及3个康复期条件下胫腓骨全场任意一点的位移量、综合应力值、和垂直应力值。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8种骨折线情况如下:①同时存在三个骨折。②下1/3 骨折。③中部骨折。④上1/3骨折。⑤无骨折。⑥同时存在下1/3和中部骨折。⑦同时存在上1/3和中部骨折。⑧同时存在上1/3和下1/3骨折。3个康复期为4、8、16周。
1.2方法
1.2.1取点方法M、Z取骨密质的32个点,V取同一骨折处上下的差值。
1.2.2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 11.2.3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进行正态性转换,最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分析处理。
1.3实验结果治疗时间对各骨折处Z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6.228,P
2临床观察部分
2.1资料与方法
2.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2例,其中,男56例,女26例;年龄14~52岁,平均年龄(32.65±6.32)岁;根据schataker分类[3],Ⅰ型18例,Ⅱ型24例,Ⅲ型22例,Ⅳ型10例,Ⅴ型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内侧韧带损伤10例,交叉韧带损伤8例;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康复训练观察组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对照组,二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发生部位、骨折类型、合并并发症等一般性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2.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康复教育、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治疗。首先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通过交流与沟通反复向患者阐释复位与固定是基础,康复训练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的必要性,争取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以实现机体功能的早日康复。早期主动康复训练有术后足趾主动运动、膝关节周围肌肉收缩训练等,术后被动康复功能训练是指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训练,采取逐日增加伸屈度的方式,连续训练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减重步行训练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