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源信息共享

资源信息共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源信息共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源信息共享

资源信息共享范文第1篇

1基于Intern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为更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以最小的信息资源建设付出获得最大的信息资源利用回报。多年来,从事信息工作的人们一直在探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由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或是在政府支持下采取企业运营方式进行运作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就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来说,虽然近年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但是其实质性的实施工作尚未进行叽

2基于Intem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类型

2.1电子出版物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资源拥有者将电子出版物在自己建的网站上,有些对读者免费,有些需要付费后才能浏览或下载。如杭州市农科院编辑部发行的《杭州农业科技》电子期刊在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上供读者免费查阅下载。

2.2文献型信息资源文献型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成果、图书期刊、技术报告、会议论文、专著、专利、标准等。如通过中国专利信息网()可以进行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也可以免费检索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利。

2.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在数字图书馆检索到馆藏的联机电子文献信息和传统书本文献信息,而且很多图书馆都提供原文服务。目前,国内主要的大型电子图书馆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均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此外,还有专门的农业图书馆,如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农业数字图书馆()、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NAL)(、wnal.usda•gov)等OPAC(OnlinePublieAeeessCatalog,联机公共查询目录)是网络上的公共资源,凡互联网用户均可检索国内外图书馆的OPAC。中国农科日览图书馆书目在线检索系统(onlinepublieAeeessCatalog,简称We一bOPAC)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共享数据库,读者可在线查询检索馆藏资源,包括该馆书目信息、馆藏信息和流通信息等。此外,我国很多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农业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均已提供OPAC检索。

2.4网上动态信息资源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网上有很多动态性强的农业科技信息。如与农业科技有关的专题讨论组、网上新闻、会议消息、通告、BBs(如杭州农村信息化论坛、中国农业科学论坛、中国农业信息网论坛)等。2008年6月25日,杭州市政府召开的杭州市首届“农村信息化论坛”,包含了杭州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网通信息港城郊信息化知识培训、杭州移动助推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在农业企业中的应用等主题。国内外网上动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以下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浙江农业信息网,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等全国各省市农业科技信息网。另外,利用计算机通讯软件如MsN、QQ、Ya一hoo、Skype等进行即时通讯交流,通过图文音频等交流方式,获取农业科技信息。

2.5网络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农业综合数据库分别是eABI、AGRIs、AGRxeo以,除AGRlc0LA有100余种全文电子期刊外,其他均为文摘型数据库,这三大农业数据库是农业科技人员必查的数据库。此外,还常用到的数据库有ElsevierSDOS全文数据库Kluweronline数据库(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幻uwer镜像站供购买该电子版期刊的用户使用)、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ASDn)。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清华同方的CN粗农业数据库帅柑£nk认et)、农业科技基础数据信息系舞。碍。

3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

3.1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淡薄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及相关企业在商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时,较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自建自享的私有化占有观念严重,不愿与他人共享手中资源,缺乏信息资源整体化观念,共享意识淡薄。这使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分别保存在众多部门、单位和专家手中,且条块分割、分布广泛、管理分散。

3.2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影响政府宏观调控在农业科技信息的供给过程中,由于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相关信息共享立法滞后,严重影响政府的宏观管理,使得政府调控、引导手段有限。此外,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奖惩制度和法制措施,影响了各机构间开展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3.3缺乏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目前,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及相关企业都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使用不同软件开发出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系统,这使得信息资源共享出现问题,甚至无法共享。要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的充分共享,只有采集标准规范的信息源,构建符合标准规范体系的信息资源系统,才能够进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实现跨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是实现信息流通、共享的基础。

3.4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要真正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最主要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只有得到充盈的经费,才能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获取信息,才能协调、整合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才能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建设资金投人普遍不足,一些靠政府经费支持的科研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型信息机构也面临资金、管理、人员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动力不足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

4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4.1提高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目前,大多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弱。因此,首先必须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外语以及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其操作、分析、处理农业科技信息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必须解决旧思想观念问题,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普通的咨询服务转向特色服务,由基础信息服务转向深层次信息服务。

4.2成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我国信息机构的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了各机构在功能上的同化以及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上的分散与重复。由于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既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资金、设备、利益的再分配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起到领导、协调、管理、带动等作用。该机构要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战略规划、统一管理;对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再分配,明确各自领域的信息任务与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积极与国际网络系统接轨,互换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节约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

4.3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领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政府应建立完备的政策调控和法律保障体系,以规范农业科技信息从采集、集成到共享、应用的各环节,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就是要通过法律来规范与科技信息共享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价值,有效服务于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

资源信息共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农村档案资源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档案资源建设,实现农村档案资源社会共享,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

1 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

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是求富裕、求稳定、求发展,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正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推动农业发展的民心工程。

(一)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农村档案是农民在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创新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农民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历史反映。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指导农业生产、广泛传播农业信息、推广农业技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二) 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大多数,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的权益问题。做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不仅仅有利于村务内容的透明化,而且对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全面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关注乡村文明、传承农村文化。

农村档案客观记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劳动人民的各项创造,是农民的智慧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文字档案还是照片档案都记录着各个时期农村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农村文明,通过对农村文化、礼仪、风俗等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保存,使农村优秀的传统习俗和精神文化得以传承。

(四) 适应时代趋势,满足农民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社会信息化深入到了农村,逐步扩大了村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他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有个平台能满足农村信息日益发展的需求,因而如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农村档案工作现状

(一)档案意识淡薄农村档案室一般没有专职档案员,村干部对建档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注重平时档案的收集与管理,甚至有的村认为档案室可有可无的,档案只要保存好,在需要用时找到就行,有的虽有档案室,却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考核措施,档案大多是档案原件和复印件简单的堆砌和拼凑,起点较低,缺乏创新,多为“初级产品”,只能应付检查。

(二)信息化要求不高。村级档案管理基本上只是处于保管状态,没有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室藏档案的存档方式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纸质材料存档,缺乏使用现代电子技术等高科技的意识,未形成照片、影像、声像等资料,使档案材料单一,多数村没有专门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

(三)注重实体管理,忽视开发利用。传统的农村档案“重藏轻用”,缺乏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意识,档案利用面狭窄,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多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封闭的资源,档案工作出现了一种高积累、低附加值的现象,注重对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强调案卷的数量,强调案卷装订的美观,忽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3 对加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

(一)加大对农村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力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成功做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一项重要保障,就是要收集齐全农民在建设农村的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并进行归档管理,开展统计、编研工作,全面建立起覆盖广大农民的农村档案资源体系。注意收集、保存对农民和农村建设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使农业农村档案有效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二)争取领导重视和资金支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由于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是一个新领域,工作才刚刚起步,很多人、很多部门还不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而必须争取领导的重视。资金是开展档案共享工作的物质保障,有了资金才能推动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共享使用,因此要争取资金投入,建立档案信息共享专项资金,并争取上级档案部门在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

(三)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途径。加快构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科学平台。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计算机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对农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档案部门应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途径,改变传统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输入、扫描、电子文档生成等多种方式使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同时,还可以进行存储和检索以及通过互联网对档案信息进行传输与共享,大大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方式。

建立民情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把全镇各村各户的信息收集起来,以方便决策、推动工作、服务群众。借助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制作贴近农民生活的节目,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有用的农业政策和各种技术、市场信息,满足农民的需求,帮助农民解决各种问题。走特色开发之路,开发农村特色档案。对于经济特色比较明显的地区可以建立一些名品档案,而对于文化特色比较突出的农村,就可以建立名人档案和名胜古迹档案等。

(五)合力营造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工作的良好环境。

1、针对农村档案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注重n案干部人才培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打造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的基层队伍。

2、加强宣传,通过实例提高人们对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认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途径将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真实事例进行宣传,促使村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档案在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档案信息共享的必要性,促进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全面发展。

3、及时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保护农民的权利和利益。档案信息共享的根本目的是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为广大农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以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开设“三农”档案信息栏目,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有关农业、林业等方面的档案信息,这不仅仅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了档案工作,也增强了农民的档案意识。

(六)正确树立新的服务观,注重档案的资源共享。

资源信息共享范文第3篇

1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指企业各部门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档案馆(室)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各种协作、相互协调,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档案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可以描述为一个以档案利用需求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的横向与纵向整合与共享为手段,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为目标的一种信息共享系统。

2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过程

2.1 档案信息化起步。平煤神马集团机关档案信息化工作起步在1997年,当时配备了原煤炭部推行的DOS版档案管理软件,开始档案信息化的初步尝试。这款软件功能十分单一,只能进行档案条目的初步录入和简单的条目式检索查询,目录输出及其他工作均无法实现。

2.2 档案信息化探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升级,2000年,平煤神马集团机关引进原煤炭部档案馆与北京博阳公司联合开发的GE档案管理系统。这套档案管理软件的运行环境升级到了Windows98操作系统,美化了软件的操作界面,简化了软件的操作程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简便性,使档案数据库字段及结构设计、条目录入、档案检索、数据排序、各种目录的设置及打印更加便利,可以实现一次录入、多次输出的目的。经过努力工作,逐步实现了自1996年以来全部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的条目式检索和各种检索工具的自动生成打印。

2.3 信息化系统“群雄并起”。2004年平煤神马集团机关用上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其他各业务部门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陆续上了信息自动化系统,公文全部上网,实现了文件的自动化管理和网上办公、数据传送。但OA上的文件和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中各种业务活动产生的数据记录只有文件头和文件内容,没有电子印章,也没有领导的签批记录,这样的文件和数据信息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只能提供工作查看和参考,不能作为档案来发挥法律凭证作用。并且由于各个业务系统设计时都没有考虑档案归档的因素,不能实现文件等数据的自动归档,办公自动化系统及其他业务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没有能够实现有效的结合。档案管理人员要么得把OA上的文件或其他信息系统上的数据信息下载下来(这样也只能提供工作查阅参考,不能按凭证作用来提供利用),要么得对归档的纸质文件等材料进行全文扫描(这样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因而在这个阶段各个信息系统没有真正发挥信息宝库的功能,档案的数字化只是增加了档案人员的劳动,档案人员除了要做好常规纸质文件的归档工作外,为了方便档案查阅还需要从信息化系统上下载数据保存备查或对档案进行全文扫描。

2.4 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2008年平煤神马集团档案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基层单位至少要配备单机版的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与此同时,集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也对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整体的规划,档案部门根据集团的统一要求,认真开展档案信息化和各个信息化系统的融合工作。集团机关配备了5台电脑及刻录机、扫描仪等档案数字化设备,还先后组织人员到河南省电力公司、上海宝钢集团、中原油田等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并开始研究档案信息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经过深入调研,与软件公司多次沟通交流,初步确立了“平煤神马集团数字档案管理知识平台”的建设思路,并在集团技术中心申请立项。

2.5 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2012年以来,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平煤神马集团机关配置了全新的电脑、彩色打印机、高速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等硬件设备,把档案管理软件升级为局域网络版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可以实现档案的全文录入。我们把档案全文扫描后挂接进档案管理系统,还把荣誉实物档案拍成数码照片导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2009年以来全部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及其他部分重要档案的全文检索,使得档案查阅如同百度搜索一样便利。只要输入任意一个关键词,与该词有关的档案信息就会全部罗列显示出来,档案信息化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截至目前,已扫描档案8万多页,挂接9000多件。今后,我们将按照“全面考虑、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力争把档案室保管的全部档案扫描挂接进档案管理系统中,实现档案信息利用的最大化。

同时,办公自动化系统(OA)正着手进行升级改造,届时将在电子公文里加入电子印章,领导签批文件也在网上实时进行,并解决电子公文没法自动归档保存的问题,实现网上公文的自动归档。公文有了电子印章、有了签批程序,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档案,有了直接归档保存的价值,这一切说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时机已经成熟。根据集团信息化工作的整体部署,把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档案信息化系统)嵌入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中,使各个信息化系统产生的数据都能实现办理完毕后的自动归档功能,归档后的信息可以根据查阅权限进行自动查阅,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大大减轻档案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劳动。

3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施效果

通过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平煤神马集团机关档案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建立了档案信息数据库,成功实施了文档知识化管理,搭建起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明显增强。

3.1 建立了各个信息系统的融合。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各环节的总体统筹与相互配合,各部门、各信息化系统做到充分的协调和融合,使档案信息的产生、收集、归档、整理、借阅、编研、统计等工作形成自动化流程,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以部分效率的提高带动了整体效率的提高。

3.2 丰富了档案归档利用的内容。档案资源共享平台为各个专业信息系统数据的自动归档提供了便利,以往各个业务部门产生的不能及时归档保存的数据资料,能够更加方便地自动归入档案管理系统模块中,丰富了档案收集归档的内容,改变了以往档案室只收集归档正式文件的室藏单一的局面。同时归档内容的丰富也方便了各类人员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如社保档案信息、医保档案信息、房产档案信息等的获取,扩大了档案的利用范围,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指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3.3 打破了档案利用的时空界限。解决了企业各部门随时随地查找利用档案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各部门利用档案不一定都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有时需要加班工作,有时出差在外需要查阅档案,以往查找档案资料都要等档案人员上班或情况紧急时叫上档案人员一道加班,或出差中途折回单位借阅档案,很不方便,自从有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就像有了随身携带的档案库,档案利用起来非常方便。

资源信息共享范文第4篇

1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外文献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不仅为文献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向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同时也要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向网络化共享发展。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辟一条新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途径,走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从发展态势上看,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从不同地区、不同系统正在全国迅速推进,已经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大环境。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性网络建设,特别是情报系统的网络建设起步早、见效快,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2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网络文献信息可以被精确而快速地低成本复制出来,成为成百上千份相同的信息。这使得消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极为方便,使得信息膨胀成为现实,使得信息时代的到来成为可能。我认为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2.1 完善共享机制、构建共享平台

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运作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成立一个具有统一规划、协调开展工作的监管机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开展采购协调、联合编目,不断扩大文献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提升网络的文献信息传递速度。坚持统一规划,宏观调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不断丰富科技信息资源的内容,增强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特色与创新。

用先进的手段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之具有海量的存储功能。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努力实现印刷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例如:如果档案馆的信息联合图书馆的技术,借助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已有的经验、成果和商业化推广,将档案信息融入其中,必将取得双赢的结果。

2.2 强化共享数据库、统一共享标准

数据库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是连接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的纽带。因此,必须强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对数据的采集、标引、加工及录入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才能实现联机检索资源共建共享。

当前网络信息存储的形式微观上是较有秩序的,而宏观上较为混乱,还没有统一的形式上的信息存储标准。尤其是在这个不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便无法吸引眼球引起人们的重视的世界里,信息的传达,往往以特别而吸引人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针对各种形式的资源制定了相关的元数据标准。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第一步,然而更多要做的是要提供稳定而健全的平台,不仅为网页浏览提供方便,更要为应用程序的有效安全接入提供标准接口。统一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接轨。

2.3 加强共享规范化、提升共享技术

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重复率高、无序化突出,加之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导致信息查询和利用的困难。所以应该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与规范。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加工与整序。使网络信息资源处于良性状态,便于信息资源的网上传递与检索,使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有效地进行网上免费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除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之外,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信息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化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全面地改造、升级,特别是有效整合现有的各自相对独立的传输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以光纤通信为主干,以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为辅助的高速巨容的多媒体数字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网络的综合集成和宽带智能化。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学习他们在数据库建设和共享方面的经验,力图选择和建立合适的数字信息资源产生和交流的技术平台。

信息时代即将到来,信息大潮不可逆转。然而我们要看到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人类缤纷多彩,无比丰富也无比复杂的文化,从具象到抽象,直到今天,其载体将转变成为纯粹的信息。而网络资源共享,使得这样光辉多元的文化得以充分地展示与张扬。然而乐观的同时,我也相信自由的网络需要建设规范和秩序才能蓬勃发展,承载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

参考文献

[1]郗沭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1998.

资源信息共享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ABasicResearchonMutualConstructionandSharingofLibrary

InformationResourceunderNetwork

MaYuejinLinLanying

(QiyangTeachersCollege,Gansuxifeng)

Abstract:Thispaperdealswiththenecessityofconstructingtheinformationresourcecollectivelyamonglibraries,thenanalyzesthefactorsinfluencinginformationresourcesharedandconstructed,finally,presentssomecomments.

Keywords:networkenvironmrntlibraryinformationresourcesconstructionandsharing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1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未来图书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必由之路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关于这一点已经达成社会共识。这是由于:

1.1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成功地加入了WTO,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况且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极为痛心。例如我校图书馆自97年以来购置的数10万元的学术期刊光盘,极少有人问津,但是,相对迫切需要此类信息资源的其他用户,只能望而兴叹。还有就是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实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2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2.1积极因素:

2.1.1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都有可能成为因特网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互联,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1.2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从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批准公布《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起开始的,但那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处在萌芽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了虚拟图书馆和跨行业通过网络协作的特征。如1999年1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召集,全国各行业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在北京发出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并共同签署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

2.2不利因素:

2.2.1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体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起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作用。图书馆的管理决定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能力、规模、形式和效益,一个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规章制度、馆藏特色、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其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水准。网络环境孕育了崭新的管理观念,并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但是从我国目前图书情报系统的状况来看,仍处在无章可循的状态,传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纵向管理体制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2.2.2部分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念的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但在我国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从事图书情报及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新的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一些领导思想认识不足,对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积极支持等,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展。

2.2.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的一些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计算机及其配件市场比较混杂,升级换代频繁,给信息技术工作者的选择带来困难;通信线路传输速率低,尤其是在传递多媒体信息时更显能力不足。集成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如在多平台技术方面,多数未采用C/S技术,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支持字符终端;在网络功能上,多数未采用Z39.50协议、HyperLink技术。各级种类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有些图书馆还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正当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霸权主义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3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3.1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2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

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对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管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横向上,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的功能,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纵向上,各系统加强领导。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目前实施的CALS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按学科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并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由此带动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NextPage]

3.3普及使用新技术

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地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3.4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其次,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2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