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脑软件开发入门

电脑软件开发入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脑软件开发入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脑软件开发入门

电脑软件开发入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苹果软件;App Store;中国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048-02

著名的苹果公司自2008年推出App Store以来已经顺利打开互联网市场,成功借助风靡全球的i全系列产品上位,一举成为拥有世界第一互联网下载量的大户公司,以下载量与销售业绩的王者之势成为全球电子市场产业的领导者,无论是互联网软件下载量还是软件销售业绩均遥遥领先同行业。

1苹果软件的中国现状

从市场角度来看,App Store的成功总体来说要归功于iPhone的成功销售。苹果这个名字真可谓是一鸣惊人,2007年的跨时代产品iPhone让全球手机市场为之一振,包括曾经一直统领着手机行业的霸主诺基亚也只能望洋兴叹,塞班被取代,IOS成为新时代手机智能系统的代名词。苹果在独立硬件开发的同时也不忘在软件上下足工夫,与之紧密联系的Itunes平台也成为了Windows中的常客。而中国的手机甚至是电脑用户也在欣然接受苹果所带来的改变。但对于国内市场,苹果软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状况,要怎么克服与合理改变这些现有情况才是苹果能在中国走得更远的关键。

1.1相较于美国市场,国内软件在应用数量上差距明显

植根于美国本土的App Store是有其地域针对性和原生性的,其起源于美国、壮大于美国,当然是香火旺盛。其美国市场的软件数量、软件种类、软件信息的完整度都是很全面的。而相对于中国市场,联系中国的现有网络市场状况,其本体性的开发软件少、汉语化的软件缺失、软件的研发与经营缺失相应的市场等情况,造成了苹果软件在国内市场与其硬件产品的火暴相失调,导致苹果产品的后续体验得不到增强,苹果市场在中国发展受到制约。

1.2硬件的普及率阻碍着国内针对本土语言的应用软件的供求量

苹果设备在美国的普及率高,其中包括大量的iPhone系列、iPad系列和iPod系列等搭载IOS系统的平台,且产品售价相对于国内产品而言偏低不少。举个例子,在美国单单是餐馆招聘初期其员工的月工资可达到1500美元,而iPhone的低端机在美国的最低售价只有199美元、499美元。如在国内,低端机的售价在4899元,也就是说相比较而言,要想买一部iPhone手机在国内的个人集资时间是相较于在美国的数倍,也就造成iPhone在国内被称为奢侈品的现象。

1.3入门开发门槛高

苹果设备在国内的价格居高不下是造成苹果软件市场开发相对缓慢的直接原因。对于苹果的IOS操作平台而言,国内的研发部门少,研发需求低,以至于国内的相应研发专员与教育机构都存在严重的短缺情况。当然这对于一个新兴行业的从业人员在竞争方面来看是件好事,但从长远来看,其行业相对投入收益低、人员技术短缺,势必导致行业的研发积极性低落,竞争得不到良性发展、市场得不到应用和开发,使之出现落后甚至出现国外的无法开发,进而造成美国对于科技的垄断。

1.4开发语言小众化

不同于在国内拥有大量客户、广阔市场和固定受益群体的C++、JAVA等语言,在国内有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客户资源与特定的教育培训机构,对于IOS系统语言的开发与培训体系的缺失,导致对其相关软件的开发工作相对于美国本部而言迟缓许多。虽然搭载IOS系统的操作平台在国内有很大的受众市场,但对于IOS系统平台的利用国内用户仍存在盲从、跟风甚至是追赶潮流等诸多情况,其对于IOS系统操作与运用方面的知识匮乏也导致国内App Store存在着资料浪费等问题。

2盗版现象很严重

2.1盗版

对于搭载IOS系统的机器,无论是iPhone系列、iPad系列其在全球的销量是有目共睹的,对于与之相匹配的App Store中的软件的市场销量也是其他平台所望尘莫及的。而对于国内自iPhone4开始的火暴销售情况,国内的手机用户也第一次接触到国外的一些经营模式,比如说在App Store中付费购买音乐专辑、影视作品、应用软件,对于习惯了信手拈来免费网络资源的中国用户,在购买iPhone后有的大呼上当。其实不然,这是中国网络资源市场正向着世界化、法制化、商业化道路前进的表现。但作为新兴网络资源市场的适应与过渡阶段,国内大量盗版应用软件的出现,导致国内IOS系统平台的开发与赢利受到了严重阻碍。举个例子来说,IOS近几年来最火的应用游戏软件之一,愤怒的小鸟,在创造销售佳绩的同时也成为国内盗版软件下载量的佼佼者。这种现象不仅产生了盗版行为,而且其产生的低利润空间使IOS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与其发展之路在国内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对于网络市场与网络经济分别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现状,不仅免费无线网络的普及率不及国外,其无线网络资源质量、无线网络设备的覆盖率、无线网络源的强度、无线网络产生的经费过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无线网络市场的发展与开发,而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时期,想要将自身付费的应用软件推销出去就成了另一件难事。当前无线网络的消费模式大致有三种,其一,提供先前用户体验造成消费,就以愤怒的小鸟为例,其在销售之初是先在App Store中推出一款免费的应用,提供几个关卡的体验,之后想要完整版本则需要购买,其价格是6元人民币或0.99美元。其二,在软件中捆绑销售,即在软件中捆绑消费模块,如游戏软件中购买道具、应用软件中购买扩展应用、图书软件中购买图书等,这种销售模式是国内无线网络市场中的主要销售模式,由于法律在新生经济环境中的不足导致其商业球的出现,国内的捆绑模式更多的是利用广告进行捆绑,以苹果软件平台为媒介,在应用中加入大量的外部链接和广告链接,使本来就不广泛的苹果软件市场更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其三,网络流量经费的产生,这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无线网络销售模式,在软件应用中产生流量经费以此获利。

制约苹果软件在国内开发与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盗版的出现和产生。在iPhone出现之后,手机作为不再公开的软件搭载平台,其软件的独立性与针对性在苹果系统中就显得特别突出。而盗版的猖獗也使苹果遭受着一定损失。不难发现一般在App Store中推出一款新软件之后相应的盗版软件或是山寨改版软件就相应而出、提供免费下载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商场对于苹果软件市场的开发热情,也使苹果在维护与开拓使用群体过程中受到一定影响。

2.2越狱

到2012年,iPhone手机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量已跃居到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iPhone市场,但其并没用促成苹果软件的火暴市场,与硬件的备受青睐相比苹果正版软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仅占全球市场的3%。有专家计算,以苹果硬件产品的销售量为2000万部计算,其中付费用户还不足50万。《纽约时报》就曾对苹果公司近年来出现的反差现实做出报道,其报道指出,全球进行过iPhone越狱行为的用户大约占苹果产品总用户量的10%,而在国内,iPad系类产品与iPhone系类产品的越狱量就已达到国内总量的60%之多。越狱作为一种手机系统的获权方式,通过IOS系统软件的漏洞进行刷机,越狱后的机器不仅可以使用网络中大量免费软件资源,也使自己在IOS系统中获得更多权限。但其越狱之后手机将不在保修范围之内,系统也存在诸多不稳定之处,但相对于App Store中软件相对的高价(一般软件都是从0.99美元起),越狱已成为节省其后软件花费的最好选择。越狱用户的出现也分流了苹果软件在中国的市场。

2.3黑卡

对于中国现如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有许多身份不明黑卡来到我国市场中。黑卡,主要是指被盗用个人信息或被破解了的信用卡账户,黑卡的出现导致国内每个app账户消费100元其软件研发者收入仅仅只有8元。曾经发生在电脑软件领域的情境,又一次在App Store中重新上演,导致国内苹果软件开发的积极性和利益受到打击。

3行业内竞争抑制

虽然苹果的先进科技力量将我们带到新时代的手机市场中来,但竞争却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相对于黑莓手机的Black Berry OS国内用户显然更熟悉Android与IOS这两个操作平台,两者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中的绝大比例。在iPhone火暴热销的同时,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也悄然爬进国内手机市场。安卓系统的Rom、系统构成本身、软件平台的广泛度均不及苹果产品,但其拥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各个手机厂商均引入其系统,为其提供强大的硬件技术支持,这其中就包括硬件设备强大的三星公司,加之其各个价位机型全面,受众的市场范围更大,其软件的操作平台也相对开放,更重要的,对于国内市场,其系统模式对于网络上的免费资源可以做到很好地兼容。

其次就是国内手机软件市场的蓬勃发展,在进入新智能手机时代,国内商家也把握时机,打造开放性网络服务平台,增加自组开发的软件数量、提升软件地域性上的优势,推出诸如小米等一系列国内自主研发的手机硬件系统与之匹配,这在一定程度制止了苹果在中国的科技与市场垄断作用,分流了苹果软件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额度。

4结论

在国内市场苹果软件要想跟上其硬件的发展速度与销售业绩就不得不针对中国本土市场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以摆脱当下的市场窘境,能否使苹果软件更适合中国的市场环境和地域特色是苹果能否在其硬件的火暴之后走得更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宋京.软件商店竞争加剧[J].数字通信世界,2010(9).

[2]李楠.软件商店成移动领域新阵地[J].中国新通信,2009(22).

[3]黎禹琪.移动软件商店:电信运营商将控制一切[J].中国新通信,2009(16).

[4]贺铸.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为何走红[J].中国新通信,2009(6).

[5]张赫涛.App Store:3G时代的制胜法宝[J].中国新通信,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