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

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

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急诊科; 护士; 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02-01

为了培养急诊科的专业护理人才,满足现代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改善急诊护士严重缺编状态,我院急诊科近几年陆续新分配了一些护士,为使新护士尽快地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需要,培养她们良好的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对她们的培训与管理。经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规范化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

1.1 实施岗前培训,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岗前培训由医院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组织。(1)由护理部主任对其进行医德医风、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讲述护理工作经验及护理工作重要性,树立热爱护理工作、热爱医院、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请有经验、形象得体的护士长,进行护士礼仪行为规范、护患沟通讲课。通过学习、教育,使她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2)由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组的护士长进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授课。授课前先组织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徒手心肺复苏术录像带,再由该护士长为其逐一分解授课、示范。强化新生训练,练习中手把手指导,严格规范,统一动作,严格把关,通过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1.2 严把带教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岗前培训结束后,分配到科室,新入急诊科的护士,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指定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由在急诊科独立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专科理论和抢救技术能力的护师以上的老师担任。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她们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尽快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以科室讲课、教学查房、晨会提问、交接班、组织专科常见病的护理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等形式,使她们在试用期间专科理论、技术操作迅速得到强化和提高。试用期满后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以及模拟急救等全面考核,考核合格才能聘为急诊科护士。

1.3 充分调动新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急诊科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要有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帮助新护士树立信心,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她们勤动手,多提问题,对她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新护士进行本专业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使她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4 将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对新护士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创造条件支持并鼓励她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护理理念,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她们的敬业和进取精神,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病人的同情心,从而使她们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2 学习具有急诊专业特征的基本知识

2.1 学习并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急救、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等。

2.2 掌握急诊科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心电图、洗胃机、微量泵、除颤器、血气分析仪的应用,各种检验标本的留取法及结果的判断等。

2.3 在掌握急诊科基本抢救技术及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护士对病人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和急需抢救的独立分析、抢救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2.4 院前急救训练:新护士根据病情掌握外出急救器械物品的准备,不定期进行应急抽查,要求1分钟内备齐相应的急救物品,训练护士能初步处理外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内科的吸氧、止痛、建立静脉通道,对休克、昏迷等急症的处理。

3 体会

经过对近年来急诊科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与管理,我们深感严格的培训与管理,才能提高急救护理成效。新护士上岗到位后,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地发展、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1]。缓解了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为急诊科护理队伍增加了新的活力。但如不重视新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势必会影响急诊护理队伍建设,造成护理质量滑坡。通过对新护士培训及管理证明,只有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护理队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使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的状态,才能保证各项抢救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急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8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名实习护士。这两组实习护士的年龄、学历、实习时间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为对照组

42名实习护士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岗位培训,由专人按照科室统一制定的培训计划对实习护士进行培训,其中包括定期组织实习护士进行集中授课。

1.2.2为观察组

42名实习护士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岗位培训。具体的培训方法是:在实习的初期,由专人对实习护士进行带教,由护士长拟定模拟急救案例,要求实习护士在进行模拟急救时扮演患者或护士,在设定好的情景下进行模拟急救演练,例如,设定“急诊科有患者因病猝死”的情景。在进行模拟急救的过程中先由扮演患者的实习护士描述猝死的临床症状,然后由扮演急诊科护士的实习护士根据患者当时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处置。如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建立人工气道采用氧气疗法、吸痰术等措施进行急救等,同时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可结合患者当时的情况提出各种问题要求实习护士回答。模拟急救完成后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当场对实习护士在模拟急救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例如实习护士对患者心跳骤停判断是否准确、对患者实施的急救措施是否及时得当、对患者进行急救的程序是否合理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及频率是否符合要求等。对实习护士在进行模拟急救过程中的不足当场进行纠正。在实习的中期,可选择相对更为复杂的模拟急救案例对实习护士进行岗位培训,以不断提高其在急救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的后期,可安排实习护士参与到对危重患者的实际急救中,使其能巩固之前学到的急救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各项急救技能及治疗设备。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应在整个岗位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对实习护士的急救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便让实习护士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1.3评价方法

对比两组实习护士入科及出科的考试成绩,及两组实习护士的岗位培训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应用正负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护士入科考试成绩对比

观察组实习护士入科理论考试成绩为(65.8±7.8)分,其操作考试成绩为(67.7±9.9)分,其综合能力考评成绩为(68.2±10.1)分。对照组实习护士入科后理论考试成绩为(65.2±6.8)分,其操作考试成绩为(65.8±8.5)分,其综合能力考评成绩为(70.8±14.2)分。两组实习护士入科的考试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实习护士出科考试成绩对比

观察组实习护士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为(86.5±5.5)分,其操作考试成绩为(87.2±3.5)分,其综合能力考评成绩为(87.9±6.1)分。对照组实习护士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为(76.9±6.3)分,其操作考试成绩为(82.3±12.1)分,其综合能力考评成绩为(80.1±6.2)分。观察组实习护士出科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护士,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作者:徐丽娜

【关键词】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培养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65-02

1、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1]

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技术过硬,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且经常从事急救工作的人员。

1.1、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灾害救援现场条件通常十分艰苦,生活资源缺乏,且救援期间工作强度极大,工作时间没有规律,若不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将很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面对灾害现场的各种惨烈的灾害场景,对救援人员心理上的冲击也是很严重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情绪会感染周围的同事和灾区群众,对灾害救援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还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救助伤者。

1.2、专业技能要求

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必须是护理专业毕业的经过专业的培训的优秀的护理人员,应通晓如何进行应急搜救、应急救援、应急医疗救助,有独立思考和解决常见医疗护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各种野外条件下生存和工作的能力。

1.3、灾害救援护理人员人选的选择

在国外多以社区护士、公众健康护士和急诊科护士作为灾害救援护士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考虑以急诊科和ICU这两个科室的护理人员作为基本人员组成,根据灾害种类也可以考虑纳入骨科护士,因为这些科室的护理人员具有较丰富的急救经验,骨科护士在外伤救护方面较为专业。

2、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在救援过程中需要担负的重任[2]

护士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在灾害救援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灾害的不同时期,护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1、灾害前预防和准备阶段

护士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人员,要参与灾害医学救援组织结构的建设和修改,灾害救援计划的制定;参与医疗、护理设备的维修配备;参与建设灾害救援系统所需专业人才的培训和设备,以及公众的健康教育,包括灾害自救和互救知识、传染病的预防等。

2.2、灾害暴发的应对阶段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的主要任务包括寻找、救护伤(病)员;对伤员进行分类,实施现场急救;参与运输和疏散伤(病)员等。灾害造成的伤(病)员往往是成批出现,数量很难预测,伤情复杂多变。在救治条件差、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护士应以抢救生命为主,积极主动开展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救护工作,同时协作医生进行伤员分类。在伤员的运输途中,要严密观察危重伤病员的病情变化,维持生命、减轻疼痛。同时护士还要在保证难民的基本医疗和流行病的疫情监测、报告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3、灾害结束恢复阶段

护士参与住院伤病员的治疗护理,参与伤病员和社会公众的灾后心理应激评估、咨询疏导和灾害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公众进行相关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等。

3、目前我国灾害救援护理人员素质及装备现状

3.1、灾害护理知识匮乏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的知识普遍掌握不足。许多研究表明,灾害救援时护士缺乏有效的应对技能和相关知识,缺乏灾害应对的相关教育,缺乏基本的紧急医疗和灾害医学训练。由于缺乏相应知识的继续教育和技术的培训,护士在灾害医学救援时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2、灾害救援装备落后

在灾害医学救援中,护理装备的数量、质量和组织模式与灾害中医疗护理保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国的护理装备存在质量落后、数量不足等问题,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与现代的社会医疗保障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影响护士发挥作用,影响快速保障和伤员救治水平。

4、对灾害救援护理培训的一些设想

4.1、结合救援实践经验,加强灾害护理学培训

对于灾害救援护理人员的培训时结合救援护理实践经验,培训内容不能只限于护理学和医学救援的专业范畴,还应进行灾害救援专业知识的培训,可由参加过救援工作的护理人员利用照片、录像以及实际案例等讲授救援中的实际经验,通过这种模式的培训,可使护理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救援护理工作的特点,激发参与救援工作的热情,强化储备和积累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还应该组织开展各项应急演练,和实际技能操作训练等。

4.2、加强心理救援知识的培训

对在职的护理人员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护理及心理救援知识培训班,或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教学手段,积极开展远程灾害医学教育,使各地护理人员在当地便可以学习到有关灾难护理学知识和心理干预技能,最好能够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且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通过接受灾难护理学教育,使知识得到“重组”,当发生灾情时,在对受灾患者救护过程中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及其亲属顺利渡过心理应激期,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保障事后良好的社会适应[3]。

4.3扩大应急救援护理队伍,培养急救专科护士

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习护生 专业知识 职业素养

结合本人二十几年急诊护理带教经验,总结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与技巧。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994年3月――2014年6月,本人带领的实习的护生423 名,年龄18 岁~ 23 岁;本科47 名,大专131 名,高职54 名;来自不同省市的23 个护理院校。

1.2方法

了解护生问题的途径: 护理/ 三基0 考试、实习鉴定批阅;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护生自身体会;病人对护生的评价;护理教研室对护生的评价等。

2实习护生存在的问题

2.1护生临床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低下

由于护生学历不同及自身素质的高低,各自在所在学校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自身接受能力也不同。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护生的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差别就更大。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习中的能力也参差不齐。

2.2环境及规章制度不熟悉

我院所接收的护生来源有十几个不同学校,其他省份的护生也很多,地域不同,各地的方言及风俗习惯也不同,初到临床科室轮转实习,每到不同的科室都是从适应到熟悉的过程,刚熟悉就轮转到下一个科室。初到新科室都会感觉不适应,遇到问题不知所措,容易引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使临床带教呈现被动局面[1]。

2.3护生职业素质欠佳,沟通交流能力差

现阶段的护生很多是独生子女,部分护生性格娇生惯养,蛮横,懒惰而且依赖性强,加上年龄小,人生阅历和价值观不同,导致其临床实习中,工作热情欠缺,对待临床实习工作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2]。护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简单,社会经历缺乏,沟通能力有限,而且还存在地域不同,方言不同,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非常困难,有可能使一些小问题扩大化,激烈化,给床带教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影响。

2.4护生法律意识淡薄,几率观念低下

护生在校期间很少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课的培训,即使有培训,护生的接受理解认同能力不同,对医院的岗前培训不重视,使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面对一些法律问题,伦理原则,患者隐私等不重视,有的护生甚至认为出了差错有带教老师和实习科室顶着,与自己无关,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很容易导致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3]。个别学生擅自改班。护生对未来工作的担忧,在实习中后期频频请假,参加各种招聘考试,面试等不安心实习,影响了正常的实习也容易在这个时期出差错。

2.5急诊常用急救药品的种类、作用、不良反应等知识的缺乏

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口头医嘱及常规使用的急救药品种类很多,同时急救药品的使用途径有很多特殊要求,降血压药“硝酸甘油”或“硝普钠”使用时除全程避光外,还应根据血压下降的速度调节入量。同时急救药品均属于A级高危药品,使用时严格执行医嘱,静滴剂量速度或泵入速度需要严格控制。个别实习护生因知识缺乏,未能准确控制用药速度或用错药,用错剂量,用错给药途径而诱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2.6急救技能不熟练或违反操作规程

实习护生初到急诊科,无法适应急诊科的工作强度,部分护生会产生恐惧,因急救技能不熟练,增加患者痛苦,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延误救治时机。违反操作规程:如缺乏无菌观念,直接用手拿无菌持物罐的纱布、棉球;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给患者用错药,用错途径,发错口服药。应做皮试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米诺等)没有做皮试或者医生医嘱漏开皮试而直接用于患者导致药物过敏;巡视不到位,导致刺激性药物外渗,局部肿胀严重者局部组织坏死;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未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导致患者继发感染;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导致自身感染: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指导缺失。

2.7告知行为欠规范

告知为直接反映护师的职业素质及对患者家属的尊重,生命安全。告知行为不到位,只有“告”而患者及家属没有“知”或不理解,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进行动脉穿刺后嘱家属按压穿刺部位而未告知按压时间和方法,造成患者家属因按压不当或按压时间短导致出血形成血肿;腹腔脏器损伤、腹腔内出血、颅内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外出检查或者转送临床科室时,未告知患者绝对制动及情绪稳定,患者因疼痛而烦躁不安导致出血加重,严重者危及生命。这些细节是初到急诊科实习的护生容易忽视的问题。带教老师没有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容易导致实习护生因告知行为的欠规范而引发护患纠纷。

2.8应急能力弱

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期望是能够得到快速、优质的服务。急诊患者中,很大部分是非危重患者,尤其周末及节假日加重急诊护士的工作量,影响危重患者的救治[4]。未及时分流患者,实习护生按部就班注重执行医嘱而忽略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心理辅导和有效沟通,甚至态度冷漠,语气生硬。对患者出现的情绪波动及心理变化不重视,对自身应尽的义务人是不足,患者及家属所期望的服务质量需求与实际获得的服务质量之间存在差距,差距越大,发生护患纠纷的可能性越大。

3对策分析

3.1入科培训

环境布局、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介绍、院感知识、安全教育,各类危重病人的处理流程,急救药品,急救器械的应用及维护、注意事项,常用药品的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急救技能培训,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的落实。各类危重病人的处理原则。

3.2带教老师工作

3.2.1耐心带教

带教老师应根据护生的学历,接受能力耐心带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急诊科的工作特点,预检分诊,护理体检技巧,徒手心肺复苏,病情分级及观察重点,逐步讲解,并督促护生做好笔记,落实护生的掌握程度,各项技能操作应手把手教,同时规定考核时间,根据考核结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直到护生熟练掌握,并在平时工作中随时提醒,做到放手不放眼。抢救时未能及时讲解的,在抢救危重患者后,应做总结性讲解,可采用提问式反问护生(危重病人抢救的相关知识),也可采用抢救案例讲解。

3.2.2以身作则

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正面引导和教育,培养护生的自律能力,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无菌观念,三查七对制度,晨间护理制度等,督促护生参加早会及科室的业务学习,积极参与晨会提问,针对每日所见危重病人的病情分析和处理要点。

3.2.3培训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完成指导心电图机、指尖血糖、监护仪、洗胃机、呼吸机、除颤仪等急救设备的应用;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吸痰、灌肠、导尿、静脉穿刺术等急救技能。熟悉急救药品分类、用途、注意事项、禁忌症。结合临床特点介绍常见急症的诊断处理要点,抢救流程,监护要点,抢救配合,提高护生的应急抢救能力。参与交接班,熟悉交接班内容,指导不同危重病人的交接班重点,转运原则,注意事项,并进行提问、考核。同时应针对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知识做全面讲解。如急性心肌梗死、有机磷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电击伤、溺水、呼吸心跳停止、高血压危象、夹层动脉瘤、糖尿病、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休克等危重患者的急救流程及病情观察重点,外伤、车祸、高处坠落伤等所致的内脏破裂、损伤,颈、胸、腰椎骨折病人的救治、搬运、转运等。讲解药思路清晰。

3.2.4培训服务意识

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实习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护生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带教老师应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细心、耐心、爱心,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和“换位思考”、“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融入平时的工作中,让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懂得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有效沟通,减少护患纠纷。

3.3告知行为应落实到位

告知行为直接反映护士的职业情感及对患者的尊重及生命安全。告知行为不到位,只有“告”,而患者及家属没有“知”,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进行动静脉穿刺后嘱家属按压穿刺部位,而未告知按压时间和方法。造成患者因按压不当或按压时间过短导致出血或血肿。腹腔脏器损伤、腹腔出血的患者外出检查或转送临床科室时未告知患者绝对制动及情绪稳定,患者因疼痛而烦躁不安,导致出血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如没有较好心理安抚及辅导,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不能改变,转运护送过程中患者因改变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咯血患者明确诊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一侧,患侧向下侧卧。这些经常是初期到急诊实习护生容易忽略的问题,临床带教老师没有做好针对护生的指导,易导致实习护生因告知行为不到位而引发护患纠纷。

3.4加强护生的法律意识

护士在执行执行医嘱时应注意A、医嘱正确无误,应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B如病人对医嘱提出质疑,护士应核实医嘱的准确性。C、慎重对待口头医嘱:

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在急救抢救等特殊情况,必须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需向医生重复一遍医嘱,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2护生在执业护士的督导下发生差错或事故,负主要法律责任的是带教老师。3、如护生脱离带教护士的督导,擅自行事造成病人的损伤,承担法律责任的是护生。

急诊科是开放的科室,也是风险系数极高的科室。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稍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急诊科护师除了要完成高质量的本职工作并要做好带教的工作,防范护生差错,避免护患纠纷,这也是临床带教老师自我成长的阶段。临床带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护理实习带教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玉峰. 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系统化专项培训模式的构建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

[2]文国英,黄丽,蒋明珠. 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观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0:2510-2511.

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作者:吕开阳 白玉树 叶华茂 徐正梅 沈洪兴 赵志青 景在平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实验设计:在实验开始之前,完善教育计划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组成立,课程及培训内容设定及学员考核、课程评价方法等。对照组学员正常参加为时2周的烧伤科轮转实习,包括参加急诊、病房日常工作及科室讲课等,科室轮转过程中,带教教员负责讲授部分与灾难医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①成批伤员的伤情快速评估;②大批量伤员的医疗处理原则;③抗休克的急救治疗;④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大面积烧伤处理;⑤化学烧伤的伤情评估及急救处理;⑥吸入性损伤的伤情评估及急救处理;⑦灾难条件下医学后勤补给及设备需求;⑧灾难救援必需药品及其使用方法。实验组学员在进入烧伤科实习之前半年,向教学组留下手机号码,随时联系,在随后的3个月内跟随带教教员参加3次大面积烧伤伤员的早期救治,以实际抢救案例进行现场讲解及操作,学习内容范围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学员分别在获知入选实验当天(课前考核)、轮转或最后一次参加大面积烧伤抢救结束后3个月接受考核(课后3个月考核),此时间点对实验组学员同时进行课程评价考核。考核试卷设计:课前考核时试卷(百分制)包括15个单选题、15个多选题和2个问答题。课后3个月考核试卷难度及题型分布同前,具体题目完全不同。考核的内容包括上述带教教员负责讲授的灾难医学相关知识。课程评价试卷主要包括5道题目:①教学内容选择情况;②教学组织完善情况;③现场教员的教学能力;④此类教学的必要性程度;⑤与科室轮转及理论教学相比,真正学到额外知识情况。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对每道题进行答案设计,学员只需在1至5分中选择符合自己评价的某个数字打钩即可完成评价。所有试卷由同一名教员按统一答案批卷及计分。统计学处理:各组性别以男性百分比表示,正态分布连续性变量以均数士标准差(x珋±s)统计描述,以t检验进行均数比较;构成比差异以χ2检验。所有统计学检验以SPSS11.0forWindows软件实现,皆为双尾,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共有16人参加此次教学实验,皆为学校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对照组、实验组各8人。组间的性别分配及年龄皆无差异,具体情况。两组学员在各自的课前考核成绩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学员3个月内皆完成3次大面积烧伤伤员的早期救治任务,课后3个月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对实验组学员的课程评价结果发现,学员对该种教学方式认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真正学到额外知识情况、教学的必要性、教员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完善。灾难医学救援的对象往往是大规模的人群,灾难救援工作侧重于院外救护与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除医学问题外,还包含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但对临床医学生而言,需要重点掌握的还是临床急救处理相关知识及技术。烧伤事件是和平时期常见的灾难事件,烧伤救治可以并且应该为灾难医学培训发挥重要作用。烧伤专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和培训要显著高于其他专科。严重烧伤救治涉及水电解质平衡、创面处理、营养、感染、各种脏器并发症等军事临床医学的所有领域,常常需要联合院内骨科、脑外科、普通外科、急诊科、麻醉科、影像科及其它相关科室,共同完成伤员的综合救治,对医学生进行烧伤专业的课程讲解和临床带教,有助于提高其灾难医学的临床救治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

长海医院烧伤科在2005“麦莎”台风引起成批化学烧伤[5]、2008年842公交车爆燃事故、2009彭浦新村煤气爆炸事故和树浦路“世博工程”煤气爆炸事故、2010闸北区敬老院火灾事故和2010年上海市胶州路11•15火灾伤病员救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成批烧伤救治的组织和临床救治经验;并且在院内协调和多学科支持的基础上,对成批烧伤救治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培训积累了一定经验。长海医院烧伤科已于2008年被选为建成上海市烧伤急救中心,这为提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灾难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本研究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急救现场,相当于模拟的灾难医学急救现场,可以一定程度的模拟灾难条件下的现场急救情况,包括成批伤员的伤情快速评估、大批量伤员的医疗处理原则、抗休克的急救程序、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大面积烧伤处理、化学烧伤的伤情评估及急救处理、吸入性损伤的伤情评估及急救处理、灾难条件下医疗设备需求及必需药品使用等方面。本实验研究发现,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在课前对灾难医学相关的知识并没有差异的前提下(P>0.05),经过不同的培训过程后,接受现场教学的实验组对灾难医学急救技术掌握的更为牢固(P<0.05)。经进一步访谈后,学员对此现象归因于现场教学的紧迫感及动手操作机会使他们更能设身置地的考虑灾难情况下的救援过程及需求,在现场教学时,救援知识的不熟练及强烈渴求感,激发了课后的自我学习兴趣及动力。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可保持一定的自我学习过程。有研究指出,经历急诊科轮转的住院医生能更好地处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件[6],这较好的支持本研究结果。本研究证明急救现场模拟教学,尤其是让学员参加与灾难医学救援直接相关的急救活动,可以明显提高学员的灾难医学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这提示我们,在缺乏系统性的灾难医学教育体系情况下,加大医学生的急救相关科室轮转及各种抢救实习,是一种可行的、长效的灾难医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