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病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BiPAP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观察和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14
资料与方法
对象:COPD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56~87岁,平均66岁。有4例是谵妄患者,其余神志清楚,有自主呼吸。
方法:BiPAP呼吸机呼吸模式选择:有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随时有呼吸暂停现象者选择ST模式,有自主呼吸、呼吸平稳、通气不足时选择S模式。参数选择:吸气压(IPAP)选择7~12cmH2O,痰多者吸气压选择9~10cmH2O;呼气压(EPAP)选择3~4cmH2O。连续使用7~14天,每日1~2次,每次3~4小时,治疗前后做血气分析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定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定性资料用 X2检验比较。
结 果
治疗后的PaO2、SaO2有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功能治疗可明显地升高PaO2和SaO2,因此对I型呼吸衰疗效较好;曾有文献报道BiPAP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OPD患者的PaCO2。见表1。
护理体会
做好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合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治疗中的观察与护理:嘱患者全身放松,选择平卧位、半坐卧位、坐位均可,平卧位时患者头下垫枕,头向后略仰,防止枕头过高影响通气,降低疗效。固定带的固定应松紧适宜,既要防止漏气,又要避免对鼻面部压迫过紧造成患者鼻面部压迫不适及皮肤压伤。对于采用鼻罩者,应注意指导其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对于谵妄或不能配合者,必要时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酌情使用约束带。
专人守护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血压、面部及口唇紫绀有无改善等,注意呼吸机管道各部位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固定带有无松脱等;如治疗有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趋于安静并能主动配合,面部及肢端紫绀改善,监护仪显示SaO2较呼吸前上升,心率下降;如患者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反而加重,并由安静转为烦躁,伴有胸痛,SaO2无明显上升反而下降,应警惕气胸的发生,予暂停治疗,急拍床边胸片,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
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清醒合作的患者鼓励咳嗽、咳痰,辅以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适时吸痰。
在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时患者常诉有口干,可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间歇少量饮水,护士应加强气道湿化管理,呼吸机湿化器内的蒸馏水应加温至37~40℃,BiPAP呼吸机的氧气应先经湿化后吸入,预防气道干燥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不利于通气,加重CO2潴留。部分患者自诉胸闷气紧,可考虑为患者呼吸频率与呼吸机输送频率相抵抗,可指导患者有节律地控制呼吸,逐步适应呼吸机。
如通气管内有积水应及时倾倒,防止倒流。动态监测血气分析以观察疗效,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治疗后的护理:呼吸机任何部位禁用含酒精成分的消毒液清洁或熏蒸消毒,以防老化,可用沾清水的抹布擦拭外壳部分,其配件部分可先用中性清洁剂将鼻罩或鼻面罩上患者的分泌物彻底清洗,再用适宜浓度的消毒液(1%消佳净)将螺纹管、鼻罩或鼻面罩、固定带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凉干后方可用于另一患者。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功能锻炼,以改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昌荣,曾远祥,黎毅,等.用面(鼻)罩压力支持辅助通气治疗呼衰急性加重患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15:285.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改进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使资源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在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入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应对市场压力,就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人才转化为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竞争力的关键点。而绩效管理是串联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与选择的关键,属于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本文将会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机构为例对其进行分析。
1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内涵
1.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在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编写的《管理的实践》中被提出的,其认为与其它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这种资源是人,具备其它资源所没有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融合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对人力资源内涵进行理解时一般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着手。从广义方面来讲,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人口中具备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备体力和智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而从狭义方面来讲,人力资源一般是指组织内外的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可进行资配置的人力生产要素总和。实际上,人力资源并非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实物资源,也不是技术资源和金融资源,其属于一种最重要的、最宝贵的、特殊的资源,具有无限的潜力和极大的可塑性。
1.2绩效管理的内涵
通常情况下,绩效管理一般是指借助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来对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和工作效果进行考核评定,并对于考核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工作目标上让管理者与员工达到统一共识,从而更好的提升企业绩效,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可以将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与公共卫生机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其一般具有导向、评估、协调、激励、沟通等方面的功能,实现对员工的有效管理,从而确保员工的产出和工作行为与公共卫生机构目标相一致,更好的推动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还可以帮助员工制定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更好的推动个人与公共卫生机构的协同发展,保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即定动作。近些年来,医疗卫生质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各大公共卫生机构比较关注的重点,其属于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公共卫生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技术难度、具体责任、风险程度等因素,来把技术要素、管理要素、风险要素等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以确保考核结果不仅能够根据绩效差异异体来实现按劳分配,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激发优秀人才的工作潜力和积极性,使组织目标和个体行为目标更好的融为一体,有效的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的整体绩效质量。例如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属于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伤害、口腔疾病等)和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病、性病、麻风病等)的预防控制、诊疗与疾病管理等工作以及控烟行动工作,根据疾病特点和防治规划及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实施预防-治疗-管理一体化的卫生保健服务,是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提升慢性病防治中心的预防工作效率,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根据慢性病的防治现状来制定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
3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绩效管理部门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缺乏对绩效管理的准确理解和定位,从而导致绩效管理部门定位模糊,无法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部分公共卫生机构还将绩效管理职能与公共卫生机构人事科进行挂靠,或者与质检科进行挂靠,希望通过这样的挂靠方式来更好的实现对医疗卫生管理质量的控制。同时,还有一部分公共卫生机构设置了绩效管理处室,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由公共卫生机构领导直接管理,但是无法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管理的专业知识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无法更好的发挥绩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公共卫生机构管理者未能够真正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绩效管理部门定位不清晰,从而对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2绩效管理体系有待补充和完善
绩效管理已经之间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并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逐渐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为推动公共卫生机构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一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的正确了解和认识,从而导致已有的绩效管理体系无法更好的满足时展需求,严重落后于公共卫生机构发展,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3.3绩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差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差,其是导致绩效管理定位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目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人员并非由绩效管理科班人员来组成,从而导致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比较低,绩效管理效果不理想。绩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绩效管理直接挂靠在人事部门,并委派政工师来负责绩效管理工作,这样无法更好的满足现代绩效管理发展需求;(2)将绩效管理直接挂靠在办公室,并委派经济师来负责绩效管理工作,这样会导致绩效管理工作的非专业性。因此,不管上述哪种情况,其都会导致绩效管理人员无法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可有可无,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起到了不利的影响。
4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的策略
4.1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部门的准确定位
在现代公共卫生机构管理体系中,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所扮演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绩效管理效率和质量,就需要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部门的准确定位,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公共卫生机构职工的绩效水平,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部门的准确定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提高公共卫生机构领导者的重视程度。最好将绩效管理引入到公共卫生机构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绩效管理把人员、财务等有效的串联在一起,以更好的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管理水平;(2)要从人员配置和岗位设置上更好的体现绩效管理的职能,可以根据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特点,来恰当的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将人事管理部门与绩效管理部门结合在一起组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部,从而更好的提高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
4.2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现有慢性病防治项目的主要工作属于以人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现了“以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同时,还开展性病、结核病的临床诊疗服务以及疾病管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以防为主、防治管结合”的发展思路指导下,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因此需要根据公共卫生机构管理的基本特点,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体系,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1)明确绩效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2)构建一套适合公共卫生机构发展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划分为不同的岗位与科室,从而为所有职工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指标体系。(3)优化绩效考核方法,加强对过程和结果的考核,从而更好的发挥绩效管理对员工的作用。
4.3重视科研能力建设,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
经过二十余年持续有效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治院为骨干、各社康中心和医疗机构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性病、麻风病三级防治网络。同时持续、高效的慢性病监测系统,在评价慢性病流行水平和变化趋势、确定慢病预防控制优先领域、评价干预措施、制定公共政策和规划等方面,均发挥巨大作用。定期开展系统的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开展连续的结核病耐药监测,更好的承担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专项,提升区域结核病防控能力,注重结核病实验室建设,提升结核病诊断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可以适当的引进国际项目,学习结核病先进管理经验,构建一个从病人发现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完整结核病服务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企业绩效管理相比,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有其特殊之处,因此需要根据公共卫生机构自身的发展特点,来为其制定一套适合公共卫生机构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各个部门的准确定位,提高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惠坚 单位: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参考文献:
[1]黄晶.企业绩效管理的实施及改进问题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12):44+52.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英文名称为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简称为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血液疾病。此种疾病通过长期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良反应情况却十分严重,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高。伊马替尼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几率也较高。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一定的护理对策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本次研究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探讨出一种有效的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88例,按照是否进行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10~73岁,平均年龄为(44.65±2.25)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1~70岁,平均年龄为(43.68±2.1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对此种疾病的了解程度不高,因此会出现恐慌、不安等不良情绪,再加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的折磨和巨额的医药费用,因此患者会出现不积极治疗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心理需求等,鼓励患者正确地看待疾病。要耐心解答患者的任何疑问,为其解决难题,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②对发生皮疹的患者进行护理。皮疹情况的发生是使用伊马替尼治疗最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情况。对此类患者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仔细询问患者药物的过敏史情况,如果症状较为轻微告诫患者注意保持皮肤卫生即可,如果出现瘙痒情况则不能让患者搔抓,避免局部皮肤损害的情况再次发生;③消化道反应的护理。消化道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等情况,此种情况的会使患者出现想停药的情况。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解释,如果患者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可以改变服用药物的方式。但需要注意,药物不能够与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一起服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0例,所占比例为22.73%;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为2.27%,两组患者的相关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字2=8.42,P=0.004,P
对照组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如下:发生4度以下非血液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所占比例为6.82%;发生3~4度中粒性细胞减少情况的患者为5例,所占比例为11.36%;发生发生3~4度血小板减少情况的患者为2例,所占比例为4.55%。观察组患者今有1例患者发生4度以下非血液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2.27%。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后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转为观察组进行护理。在本次研究中11例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患者经过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均消失。
3讨论
中心目前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社区实践基地、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第二批全科医学科培训基地社区实践基地、上海市第三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上海健康医学院社区联盟基地、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乡村医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基地。
作为新一轮上海市社区综合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中心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做实家庭医生制服务、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加强基层中医能力及实践社区卫生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就医获得感。
1 合理配置资源,扎实网底基础建设
嘉定新城马陆镇座落于上海西北郊,导入人口占全镇人口近三分之二,根据城镇建设和居住人口的分布特点,中心合理配置辖区卫生资源,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镇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服务站除全科门诊外,还提供中医药服务、出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慢性病随访、孕产妇管理、重点人群服务及健康教育服务等,服务项目占中心总服务项目的40%。2015年, 20个家庭医生团队下沉各村(居)委,在辖区内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 坚持惠民为先,做实家庭医生制服务
2011年起,中心启动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2014年通过竞聘方式组建了20支“1+1”(1名家庭医生、1名助理)家庭医生团队,明确了家庭医生的主导地位,制订了涵盖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模式、辖区情况、签约服务、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病床管理、分级诊疗和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的工作手册,让家庭医生工作开展有据可依。
2015年,中心在全市率先部署“1+1+1”签约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开展“1+1+1”签约、“1+1+1”转诊、慢性病长处方及延伸处方等工作,有效缓解了居民每月多次往返中心进行慢性病配药及看专家难的问题。2015年12月中心开始推进慢性病长处方工作,对签约并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稳定期患者,满足一次性开具其单次所有品种治疗性药物4~8周的用量。2016年3月中心开始推进慢性病延伸处方工作,签约患者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看病,再回到社区家庭医生处就诊,就可延续上级医院的用药医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二、三级医院用药。同时,中心内部完善了诊间预约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居民在“1+1+1”签约后,按照改革政策,可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平台为需要的患者转诊至上海市38家市属医院和156家区属医院的专家或专科门诊就诊,实现签约居民优先就诊、转诊。
3 注重服务需求,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中心为了规范管理辖区内慢性病患者以及帮助他们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启动了糖尿病运动干预。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成立了第一支糖尿病运动干预队伍,以社区医生、体育指导员和病员组长组成的1+1+2的管理模式,开展每周3次、每次90 min的运动锻炼,目前共有16支运动干预队伍,参与患者801例。同时,每年以展示表演、总结汇报等形式开展活动,提高参与患者的积极性和活动持续性,文汇报在2016年9月23日对此进行了头版报道并予以推广。
中心还开展了糖尿病全科-专科联合项目,2013年7月起以项目为抓手,依托三级医院建立社区和三级综合医院双向转诊网络,并建立骨干结对带教机制、职称晋升服务机制、视频会诊转诊机制及家庭医生帮扶机制,提高了中心糖尿病防治能力。截至目前,共累计视频会诊33人次,直接转诊112人次,为患者构建转诊绿色通道,有效提升了糖尿病专病的管理效果。
4 关爱弱势群体,积极探索医养结合
面对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中心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为辖区内不同养老形式的老人提供服务,并参与了《上海市老年统一照护需求评估指南》的编写。中心结合家庭医生制服务开展为老服务,目前已签约60岁以上老人17 339人,签约率达到96.45%。按照老人的需求及疾病情况,提供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服务,为有需求的老人建立家庭病床。2013年启动了癌症晚期患者居家舒缓疗护、长期卧床患者褥疮干预居家护理服务,至今已为17例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庭、30例长期卧床老人及家庭提供了服务。中心与辖区内9家养老机构及2家日间照料中心建立了结对服务,由辖区家庭医生负责,每周上门巡诊1次,每季度开展讲课培训1次,每年为老人体检1次,每年开展义诊咨询1次,并根据老人及养老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从2012年起,中心开设了老年护理病房,涵盖老年护理病床35张,开展老年病房优质护理活动,部分解决了辖区老人对于老年护理的需求。
5 发挥中医特色,基层中医药实力不断增强
中心具有浓郁中医特色的中医馆总面积达440 m2,融合挂号收费、中药房、中医诊室及中医理疗等为一体,目前共有中医师16人,其中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中心中医馆能用中药饮片、针灸、拔罐、穴位埋植等16种中医药技术开展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下属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设置了单独的中医诊室,由站点常驻中医类别家庭医生或中心下沉中t师提供针灸、火罐、电针、敷贴等4项中医药技术。按照“全+专”的培养目标,所有的中医医生在全科基础上都有所专长、有所研究。目前共开设专病门诊12个,形成“科有中医专病,人有中医专长”的发展格局。各专病门诊的门诊量也在逐年上升,达到了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技术优势明显的建设目标,深受辖区百姓的认同。
6 勇于探索实践,建立社区卫生新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保险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54-01
一、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1、 慢性病预防和治疗
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加注重,不仅要求对疾病的预防很重视,对疾病的治疗也很注意。现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传染病的防治转移到对慢性病的防治,《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 2012-2015) 》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2010 年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3%[1]。慢性病的比重大而且慢性病治疗周期时间长、费用昂贵,治疗负担占医疗费用的70%。通过对150名慢性病人的研究发现,病患在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后身体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改善。
2、 物联网的健康及疾病管理符合医学发展
物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医疗模式来说更加贴合于基层的家庭,更加注重个人自身的健康,贴合个人生活工作的状态,在物联网信息收集功能方面更加重视了基层人民的反馈意见[2]。物联网模式体现了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展示了未来医疗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
通过物联网将健康和疾病管理起来,才能有效促进个人健康消除疾病。通过网络技术与健康理念结合是医学领悟的重大改变,通过网络平台及人的健康状况来分析解决最大程度帮助治疗个人的疾病,管理个人的健康。
3、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符合国家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要求[3]
国家政府比较重视对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2009年召开的卫生领域射频识别大会上,将射频设别系统运用到物联网上,加快了对物联网的医疗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在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对智能化管理的安全保障,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提高人们的健康质量。
二、 物联网及健康管理服务含义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传感设备,将所有的东西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实现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模式[4]。在互联网领域,物联网与传统的网络模式不一样,物联网可以做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一个信息的交换和联系。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健康管理则指通过运用物联网的射频识别、红外传感技术等对人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是否有危机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分析,并通过检测结果提出对人体健康的指导方案,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对身体健康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 物联网在健康管理的应用
针对家庭、社区及医院展开健康管理。
1、 家庭健康管理
在物联网的广泛运用下,人们在家就能通过物联网对自身的健康管理进行检测,尤其是现代社会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考虑老年人出行不便等因素,通过物联网在家检测身体状况不为一个好方法。家庭健康是社区与医院健康管理的前提,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自助检查诊断,并通过摄像头等来对身体气色一些指标进行监测,也可以通过个人的需要,进行设置专门的监测设施,需要监测什么就导入什么设备,并在其设备中导入相关的健康指标,人们就能通过检测完后的健康指标内容,提出的方案进行治疗。
2、 社区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机构是小区的重要核心,是连接家庭和医院的纽带。通过物联网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对社区成员的健康建立电子档案库,时刻监测社区成员健康。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卫生要重点监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减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使老年人能够健康的安度晚年。展开各种专业的检查,比如免费测量血压,通过远程血压监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监督,将高血压从6%控制到28%[5].创建个人信息的平台,使社区和医院能够共享资料,社区成员到医院就医时,医生通过网络信息更加了解病患情况,提高诊治的水平。
3、 医院健康管理
医院是卫生领域的中心体,承担救治病患的责任,对于医疗领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稀缺,因为人们对大医院的可信度高导致主要的资料都集中在了大医院,医院和社区都相对匮乏。通过物联网技术之后就能使医院、社区共享资源,遇到困难病患也能通过物联网远程模式让专业医生对此类病患进行诊治,得到治疗的及时性,缩短了治疗时间大大避免因时间问题导致的病患情况恶化。
四、 物联网在健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医生不足、政府力度不够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中的设备产品大多已经成型,但国家没有出台相关具体的政策措施,所以发展还需要大力的引导。基本的医疗体系大多处于体检范围,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且对于许多的健康指标如测量血压、血糖这些都需要在家中自行检测,这个时候就更多的需要家庭医生的帮助,家庭医生可根据病情状况分析,督促个人的健康管理,随着社区卫生机构的扩大,家庭医生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
2、 健康保险制度不完善
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只负责治疗,医保也只能在生病治疗才能使用,对于亚健康人群此类的健康保险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于医疗的赔付制度也是局限于大型医院才能使用,预防保健、长期的疾病管理及社区的健康管理服务也都未列入医保的管理范围内。
五、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通过健康检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并记入到健康信息平台上,然后通过健康状况的评估内容建立数据库,实施监督,如发生健康问题可到医院、社区进行就医。根据检测结果采取措施,并对数据及时更新管理,协调社区与医院的分工,完善健康管理和保险的结合,使各方都参与到健康管理模式中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六、 总结
打开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市场,发展整体理念和创新技术,对物联网应用进行推广试点,慢慢壮大团队规模,促进良好的健康管理模式市场。
参考文献:
[1]王 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12: 20.
[2]任菁菁,何前锋,金瓯,等.感知健康、智能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3):46-48.
[3] 谢 桦,陈春妍,曹剑峰.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 6) : 493-496.
[4]王 羽,徐渊洪,杨 红,等.物联网技术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框架[J].中国医院,2010,1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