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管理与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民营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其财务管理与资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出发,对其财务与资本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财务与资本科学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民营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目标 资本结构
现阶段,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民营中小企业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财务管理水平及信用水平较低、资产负债率偏低、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所以,研究民营中小企业财务与资本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普遍认为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可分为以下几种: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笔者认为,这其中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民营中小企业主要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
1.民营企业处于初创期时,由于产品刚刚进入市场,其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较高,企业会处于亏损状态,导致了企业资本实力不足。所以,企业必须先求生存、后谋发展,以积累资本、保证利润稳定性为企业经营目标。因此,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利润最大化。
2.民营企业处于成长期与成熟期时,由于产品的销售量迅速增加,产品成本下降,使企业逐步扭亏为赢,资本得到初步积累。同时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债权人、投资者、经营者、企业员工都在稳步增加,这时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确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3.企业进入衰退期后,如果仍以原有业务为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对象,已不能获取预期的经营效益,也较难再拓展利润空间。追求长远发展的企业,会将积累的资本及自身的优势投入到新的业务领域,开始多元化的经营,因此,这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退回到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管理目标,即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不同规模的民营中小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有所不同
对于生产规模较小的非上市民营企业,社会关系及利益相关者也相对较少,其生产经营的目标是维持生存并获取一定的利润,在缴纳国家税收后逐步积累资本,谋求企业进一步发展。所以,对于这种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对于已上市或生产规模较大欲将上市的中小民营企业,基于其社会关系较为复杂,利益相关者也逐步增多,所以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确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民营中小企业财务与资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及信用水平较低
首先,现阶段我国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仍属于家族制企业,受其影响使得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未明确企业内部的权责利,导致企业经济决策上存在随意性、主观性及免责性,极易出现决策失误。而决策失误也会造成企业的投资项目效益回收速度较慢,或处于负盈利状态,致使企业出现延期偿还借款或严重拖欠借款的现象,从而降低企业的信用水平;其次,民营企业在未形成生产经营规模化之前,其管理体制缺乏规范化、制度化,丧失对出资者的财务约束力,使得经营者的权利膨胀、责任弱化,这些都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内控水平低下,不利于实现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资产负债率偏低
MM理论认为企业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以利用负债通过财务杠杆的作用可以降低资本成本,负债越大企业价值越大。而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偏低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资金的筹措渠道有限,包括企业自身资本积累不足、银行贷款难、政府投资与支持欠缺、社会融资的门槛过高等,致使筹资困难,从而无法构建企业最佳资本结构,也就无法实现企业加权平均成本最小、价值最大。
(三)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是体现民营企业财务与资本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财务管理理论认为,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二分之一左右时较为合理,如果流动负债较高会加大企业的资金周转风险,成为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隐患。但是我国民营企业偏重于利用过量短期负债进行经营活动,极少使用或不使用长期负债。其原因在于中小民营企业在现有金融体系中无法筹措到足够资金,并且也不能利用证券市场筹资,只能依靠股东或民间资本等个人借款方式筹资。这种个人借款不但期限较短,而且借款利息较高,为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使企业不得不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以保证还款付息。所以,这种不合理的负债结构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民营中小企业财务与资本科学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及信用水平
首先,企业应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强化企业财务约束力。通过建立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机制与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使出资者重视并实施对企业的财务监督,逐步形成完善的企业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其次,民企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并且企业自身应增强信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信用级别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利于获取银行和社会的信任,畅通融资渠道;再次,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信用评定制度、信用监管制度以及健全民营企业资信档案,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是构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民营企业财务与资本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放宽对民营企业的借款限制。
2.民营企业应利用二板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3.设立非赢利性质的信用担保机构,形成资金来源渠道广、组织形式与层次结构多的信用担保体系,为民营企业信用提供担保服务。
4.开放民间金融市场,在合法的范围内设立股份制银行、投资公司、金融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中小型融资机构。
5.政府应加大财政援助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出台民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加快民营企业的内部资本积累速度,扩大自有资金比重,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
(三)确立合理的负债结构
在民营企业中要根据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即自身规模与实力、企业收益能力、资金需求量、风险偏好与风险程度、企业偿债能力、企业成长模式及资金成本率等方面确定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构建最优的资本结构。避免出现过度举债行为,虽然企业借入大量资金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规模,短期内提高收益率,但是这也会使其财务风险相对增加,致使举债能力与信用等级降低,极易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另外,对于已经完成自身资本积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适当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企业负债必须控制在适合的限度内,即资金数量能够满足企业运营对资金的需求,既不能造成资金紧缺也不能造成资金过剩,债务资金过剩会使权益收益减少。
参考文献:
[1]杨春英.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大众商务.2010(7).
[2]刘加启.浅谈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经济师.2009(2).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设备管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计算机教育事业,以计算机为教学工具,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是现在教育事业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实验室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建设好实验室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学校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具有设备管理妥善、实验室安全高、实验室资料有序管理,使实验室的资源能更充分的利用势在必行。
三亚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要任务是保证教学计划内的实验课程的完成,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科学、合理、高校的利用实验中心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实验中心的成员是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的基本队伍,实验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中心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法需要实验室成员的努力,通过一名实验中心的实验员的工作经验,浅谈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心得。
1、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管理
为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保证实验室一起设备的完好率,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实验室管理员的科学管理,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为此,通过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本人觉得设备管理过程最重要的有一下几点:
第一,填写学生上机登记表,若机器出现问题,以便实验室管理员查清楚损坏机器者。
第二,教学使用仪器设备过程中造成的损坏,经查明原因,若个人造成的损坏应由个人赔偿,若查明不清是否是个人损坏的,则由班级负责用班费赔偿。
第三,学生每次开机前,先检查计算机是否完好,开机后软件是否正常运行,如遇问题,不得擅自处理,应上报实验室管理员,让技术人员处理。
第四,学生上机应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使用软件,不得开启去本课程无相关的软件。
第五,严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装、修改、删除、对硬盘进行格式化等操作,禁止学生使用电脑过程中安装游戏软件。
第六,安装硬盘保护卡,避免由于学生误操作引起计算机系统不稳定,,甚至计算机系统崩溃的情况,以及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
第七,安装还原精灵,以便保护电脑操作系统和文件。
第八,下课后,学生应按正常关机将电脑关机,摆好鼠标、键盘,和将实验室凳子摆放整齐,并随手带走桌面上废弃物。
2、实验室档案管理
实验室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管理的综合系统,要把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必须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实验室档案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中心教学档案管理和是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2.1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可以及时向管理资产部门提供重要和准确的信息,如设备的数量、设备的面值和设备的总价值,实验室需要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实验员记录好实验仪器设备的准确信息和原始数据,对每一批进入到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要做到账、物相符,认真记录好设备的相关信息,如设备的名称、设备的规格、购置日期、单价等信息,做成相应的表格,如设备一览表,当相关部门盘点资产时可以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专门的设备管理员也利于及时掌握仪器设备的变动情况,如遇设备的报废、设备的调出、设备的转移的情况,设备管理员应需做好报废、调出、移的手续,并保留好相关书面确认单,以便能够及时调整账目,刻刻做到账物相符。
2.2实验中心教学档案管理
做好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能使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能有目的、有组织地从设定教学计划到实施有序的进行,实验中心需将相关实验教学文件归档,包括实验室实验教学课程安排计划,教师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学生的实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资料。
(1)实验中心教学课程安排表需根据各个学院提供上来的实验教学教师的课程表来安排,不能和学院实验教学教师的课程相冲突,按每学期分类归档。
(2)教师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需在每个学期结束前上交一份到实验中心,管理员按每学期分类归档。
(3)学生的实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资料由实验课教师分别按专业、年级、学年、学期、班级分类收集,学期末将这些资料上交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进行分类归档。
3、实验室安全管理
3.1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殊意义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消防安全问题,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关系到保证学校公共财产不受损失,更关系着上课的学生和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高校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时常可见,如:1987年北京大学生物楼发生火灾,烧毁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经济损失达到7.4万元。福州大学计算机系微机实验室起火,烧毁苹果微机40台,空调8台,仪器设备经济损失达5.5万。2008年5月8日,某学院实验室实验设备长时间供电,实验设备老化、失灵,引发火灾,原因是实验室的仪器在用电过程中,长时间未拨下插头,造成仪器发热着火而酿成火灾。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预防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保障财产安全、人员安全、维护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3.2实验室安全隐患
计算机实验室有以下原因易导致发生安全隐患:
(1)计算机实验室里摆放电脑设备多采用木材桌子,木材桌子本身是可燃物,如有电脑在使用过程发生烧坏现象,可引起火灾。
(2)实验室内用电线路多,都常设在地板、隔墙后面及吊顶中,若发生故障,难于检查维修。由于计算机长时间连续工作,也可能造成绝缘损坏、电源和某些元件接触不良而发热引起火灾。
(3)计算机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是15到30摄氏度以内。若实验室温度过热,将导致电脑频繁死机,致使元件损坏。
(4)计算机设备是一种电子产品、带电设备,由于长时间带负荷运行,若电子元件及电缆电线老化及发生短路等情况,随时可能引起火灾。
(5)有吸烟的学生不小心把没有熄灭掉的烟头接触到有塑料的电线或者垃圾桶里的可燃物品,将导致发生火灾。
3.3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管理规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定是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客观前提,没有管理规定,安全防火管理就无章可循,结合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建立可行的安全管理规定,如《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创业综合实验室管理细则》,此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的检查和监督,对遵守者应当表扬,对违反规定者,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
(2)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实验管理员的安全防火技术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加强实验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熟悉和了解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做好维护和检查工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3)加强实验室管理员的责任心
注意实验室的通风按热装备,实验室应安装窗帘保护电脑设备不被阳光直射,减少其化。网络布线和电源线要避免横跨人行通道,减少对线路磨损。
(4)严禁吸烟和带食物进入实验室,不准在实验室内随地吐痰、乱丢纸屑,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通道畅通,避免纸屑堆积遇到机器发热而引起火灾。
(5)实验室要配备轻便消防器材,灭火器等消防用具要摆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定期找专人检查,确保有效。
4、总结
以上是从一个实验员的角度介绍了一些实验室管理方法的体会,管理好实验室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考验实验员的过程。管理好实验室需要实验员不断地改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仪器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改善实验室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三亚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徐谨,郭子新.实验室档案管理初探[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93
[2]洪建超.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J].甘肃科技,2009
[3]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
[4]俞利君,李可丰.探讨一种合适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法[J].学术探讨,2009
[5]乔兴旺,曹端,李洋,向东,张洪武.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
教育学的科学化话题,在教育学史上被提及的次数是非常多的,但是一直到现在,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没有使存在的难题得到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及矛盾产生的根源就是什么是科学化和科学,教育的理论能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怎么样才能建立起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教育学的原理是不是就应该是教育的科学,这些问题在各家的看法都是相差很远的,经过长期研究和发展也没能得到统一的意见。
一、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在中国的产生
在我国,教育学具有现代内涵,并且是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时间大约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项学科的产生有可能就是当时因为兴办师范院校的需要,也是由于西学东渐而产生的。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中国的社会科学群中最早成形学科之一,其最早登上了各个高等学校的讲坛,但是我国引入的教育学,在内在学科的理论根基上是十分缺乏的,在引进的一开始就与传统没有关系,是一种被全盘西化的学科。在我国二十世纪教育学发展中,其直接使用的功能仅仅就限定在师范院校这一场所中,将教育学是人类知识的总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当成示范学校的教学课程,并且将两者混为一谈。教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跟教育学教材编写产生联系。我国的教育学教材,只是对知识进行组合或者转述,在教材中大量讲述的都是其他国家的理论,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这种状态虽然发生了转变,但是研究还在初级阶段,没有在整体上进行突破。
二、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的研究
首先,应该在理论、思想和观念上应该进行明确区分。在理论上应该是优美、明晰、精炼的;在思想上应该是体系化的,博大而又深刻的;在观念上应该具有非体系化特征,是肤浅和常识性的。任何一个人在教育的观念上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教育的思想上,一些思想家以及伟大的人物可能会拥有。但是再教育的理论上只有一些教育学家才可以进行建构,指的就是教育科学中的专家,他们教育学看成是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并且把这种研究当成职业。
其次,对于教育理论科学化的问题来说,在当前课程和评价改革中,有很多的研究学者对实证主义的评价模式进行批判,对教育评价科学化和科学性的问题进行论证。在此之中影响比较大的就是,科学的精神就是科学实质,他表现出来的是实事求是和理性的问题,教育的评价只要做到实事求是和理性就算是科学的了,我对这一种观点是有一定意见的。在这种论断中,看上去好像是两个比较独立的判断句,但是它构成的是一个有因果复句的演绎推理表达。因为科学的精神就是科学的实质,它主要表现出来的就是实事求是和理性,所以说教育的评价只要做到实事求是和理性就是科学的。这个推理在前提上就不正确,科学精神不是科学的实质,应该是科学的方法,科学方法的典型性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将次要的因素舍弃,然后将简化理论假说建立起来,根据假说进行相关决策和预言,并且用实践对其进行检验。理论假说存在的合理性也只是一时的,如果证明出来是假的,就要将其抛弃或者修正,这种事情是必然存在的。科学精神存在固然是好的,但是这种精神的存在不一定导致科学的结论和行为,但是科学的方法却可以做到。思维中存在的共性就是理性,并不是科学思维独有的。教育的评判是将价值和科学评判相互结合统一起来的,科学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统一起来进行的,是为价值判断进行服务的。比较严格说来,在评价这一主题之下进行科学化问题的讨论是不适合的,任何的评价都是价值判断,这一点在本质上和科学要求上的价值中立是存在差别的。
还有学者根据物理学的术语提出,学生的质量反映状态量,教育的质量反映出来的是过程量,用学生的质量来衡量教育的质量是在概念上产生的严重的错误。教育质量是过程量,主要表现出来的就是学生质量的变化。这个值应该是再教育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就存在的,当前的学生质量和初始的学生质量之间的差值,也就是学生的质量增值,这个论断涉及到的主要是方法,在根本上就对以往在实践中进行的教育的评价方式持否定的态度。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判断者也出现了概念方面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质量不一定就是状态量,说是过程量也是可以的;教育的质量不一定就是过程量,说是状态量也是可以的。发生的这一切主要都是研究的人员怎么样界定过程量、状态量、学生质量以及教育质量来决定的。国际上的标准化组织对于质量界定是这样的:过程、体系或者产品的一种固有的特性,可以满足顾客还有其他相关方面一些要求的能力。所以说,教育的质量用学生的质量来衡量是正确的。
三、结语
1.1图书室面积较小,无专门的过刊室
体育学院图书室面积较小,只有一间100多平米阅览室和一间贮藏室,所有的图书资料和过刊资料都集中于一室,没有专门的过刊室,过刊的排架显得拥挤,耽误读者查询、借阅过刊的时间。有的读者觉得不方便,便直接上网查询电子期刊数据库。这样,影响了纸质期刊的利用。
1.2重藏轻用,认识存在偏差
有很多读者认为,过刊是过时的、陈旧的文献资料,利用价值不高,甚至有些工作人员也因为过刊的整理、加工、分类、上架、倒架等工作繁琐,耗时费力的,只将过刊资料上架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其实,过刊资料记载的科学事实、理论方法、统计数据等,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学科发展动态,具有史料价值。有资料表明:期刊出版后1-5年内利用率最高,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文献老化的半衰期一般在4-10年之间[2]。因此,过刊在一定时期内,其利用价值是较高,对读者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从工作人员到广大读者,都应该走出过刊认识的误区,正确认识过刊的使用价值,使过刊发挥应有的情报信息作用。
1.3装订时间不合理,加工周期较长
我院的期刊装订时间一般是四、五月份。因为每年期末年初要对过刊进行下架、整理,现刊上架、流通,再经过一个寒假,等开学来再对过刊进行整理、分类、捆扎、登记、联系装订单位等,前前后后又得花上一些时间,再经过装订单位加工、装订成册,送到图书馆进行分编、登记,最后返回到图书室典藏,整个过程繁琐冗长,历时二、三个月。而这期间,是学生撰写论文、教师课题研究的黄金时期,这些过刊却无法及时被师生利用,降低了过刊利用的时效性。
1.4资金有限,期刊无复本
随着物价的上涨,期刊的价格也不断上涨,学校划拨给我院的图书经费显得捉襟见肘。要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不影响期刊的正常订购,兼顾重点期刊与普通期刊,只有减少复本量,每种期刊只能订购一套。有时由于人为损坏、丢失、邮局漏寄等原因,查漏补缺很困难,造成某些过刊装订不完整,而期刊的唯一性、无复本,使有些过刊不完整,影响了过刊的完整性、连续性,妨碍了读者查阅信息资料。
1.5管理方式落后,过刊借阅不方便
目前,体育学院过刊资料没有实行计算机管理,所有的工作程序还只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如:登记、借阅、入库、典藏等,都是人工完成,这样,给读者检索、查阅资料带来一定不便。因为过刊资料没有复本,为了避免人为的丢失、损毁,图书室规定过刊对学生读者不予外借,只能在图书室查阅,如果需要过刊中的文献资料,只能外出复印,而过刊的合计本较厚重,拿取不方便,影响了过刊的流通使用。
1.6受电子期刊冲击,利用率偏低
纸质期刊利用率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广泛使用。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使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图书馆数字化和数字化图书馆进程的日益加快,使大量电子期刊数据库被引入到各高校图书馆,依托校园网进行信息传递、使用,极大的方便了读者。目前,我校馆藏电子图书近90万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0多种,网络信息资源由于传递速度快,使用便捷,大大削弱了读者对纸质期刊的依赖性,使纸质期刊的借阅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以前,学生撰写论文期间,阅览室是座无虚席,座位相当紧张,现在是廖廖无几。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广泛使用,直接造成了纸质期刊利用率降低。
二、提高期刊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对策
2.1合理订购期刊,优化藏刊结构体系
对图书经费统筹规划,合理订购期刊,是开发利用期刊文献资源的物质基础。我院根据学科特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科研项目确定期刊订购种类,每年再根据实际需要,在往年订刊的基础上进行增减。比如:我院体育类核心期刊是必须订购的,以前体育类核心期刊只有13种,现在增加到16种,那么,资料员就要准确掌握这些信息,及时订购新增的核心期刊;再如:网球类期刊由于价格偏高,网球课程较少,就选择性的订购1种,这对于资金的统筹安排是很重要的。平时,资料员要经常和读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爱好、阅读倾向,针对他们的信息需求,合理订购期刊,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需求。期刊的订购要遵循重点与一般兼顾的原则,对于重点学科、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等涉及的期刊,订购种类要多,核心期刊订购种类要全,普通期刊要有选择性,生活休闲类期刊订购要少。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期刊订购计划,才能有的放矢地正确使用图书经费,优化藏刊结构,适应专业发展、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的需要。
2.2转变观念,加大过刊宣传报道力度
思想决定行动,读者和工作人员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过刊的使用价值,才能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利用过刊资源。资料员应改变“重藏轻用”的传统思想,不要把过刊“束之高阁”,要在过刊资源的开发上做“文章”,加大过刊宣传报道力度,使读者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过刊资源信息,提高过刊的开发利用率。比如:资料员平时要根据本院的重点学科、精品课程、科研项目对过刊资源进行整理、筛选,针对性地推荐给相关读者,做好参考咨询和定题服务工作。对过刊资源宣传报道要经常化[3],如开辟宣传栏、自办展板、交流推荐等形式,使读者更直接、方便、迅速地使用过刊信息资料;对过刊资源管理要细致化,资料员要圈选与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密切相关的过刊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即将文献资料的题名、作者、来源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成简介、提要或文摘,加工成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及时挖掘、揭示、反馈有学术价值的文献信息,为读者提供有意义的文献检索线索,提高过刊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2.3加强过刊的管理,科学剔除旧刊
过刊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特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在订刊过程中,要保证期刊的连续性、完整性,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借阅制度以及资料员岗位职责、工作职责等,科学管理、规范手续、文明借阅,尽量避免人为的损坏、丢失、撕毁、拆页等现象发生。经常对期刊进行核对,发现缺刊、漏刊,要及时和收发室、邮局或出版单位联系,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漏补齐所缺期刊。我院因为成立时间晚,加上体育期刊出版种类较少,藏刊数量不是很充足,有很多陈旧的、年代久远的期刊已无人问津,可是为了迎接教学水平评估检查等,为了达到室藏文献资料数量上的要求,一直没有剔旧。图书室应该根据过刊的出版年限、借阅情况、使用效率,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科学、规范、合理的剔除那些年久呆滞、无人借阅、使用效率极低的过刊,合理分布藏刊空间,不断更新室藏,优化过刊收藏结构,加快过刊的流通和使用。
2.4实行自动化管理,灵活借阅,方便读者
过刊的数量急剧增加,使图书室工作量逐渐增大,如果单靠手工操作是无法应付的。图书室要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实行计算机操作管理,对期刊进行全面清理、分类编目、按类排架、建立书目档案,将繁琐的手工操作转变为快捷的信息化操作,不仅方便了读者检索、查询,也方便了资料员对期刊的管理。过刊具有时效性,一般期刊在出版后1-5年为最佳时效期,在这段时间内,过刊流通愈快,作用愈大,其价值也发挥得愈充分[4]。图书室可采取灵活外借的方式,充分发挥过刊的利用价值。比如:图书室原本规定期刊是不予外借的,如果读者工作学习、撰写论文、考研复习等需要,图书室应根据具体情况,可借出复印或短期借阅为读者的教学、科研提供最大的方便。
2.5调整过刊装订期,缩短加工时间
将过刊的装订时间提前至每年的元月份,开学来之后,就可以装订完成,图书馆分编入库后典藏到院图书室,这样在四、五月份时,就能和读者见面,为他们撰写论文、申请科研项目、完成科研成果提供时效性最强的文献资料。
2.6与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使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互补
关键词:管理学 实用性 讲授
一、教学问题分析
1.教材过剩与不规范现象并存
目前,国内市场管理学教材种类繁多,课本质量也是参差不起,大体可以划分为国外外文教材、翻译参编教材和国内学者自主编写的教材等。西方经典外文教材虽内容丰富和质量较高,然而结合的国内各个高校的不同实际情况,适用性有待商榷;翻译参编教材根据翻译者的主观性不同对部分原理和知识点的解释都会有所个人偏重;国内教材有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不够规范,质量相对不高,且存在抄袭现象。各个高校的生源情况不同,学生的基础也不尽相同,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选订教材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尽量选订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密切联系实际、语言表述准确、利于学生接受的教材。
2.课堂单一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本人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阐述有所偏重。部分老师上课过程中一贯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和“一人堂”等陈旧的授课模式。这种方式容易进入一种“读死书”的学习模式,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不能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出现了“书本”“教师”“学生”“试卷”的学习现象,没能培养出学生学利用所学管理学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实践环节不完善
“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宣讲理论还要深入案例实践。当前的现状多为教师实践经验匮乏,实践部分多凭借与模拟软件,不能系统深入的开展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开展能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较好的基础。高校在课程安排环节和教师授课过程中都应该予以重视,避免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教师应该采用理论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践模式设计好实训环节,从认知学习到课内实验再到项目实训,最后到岗位实践(校企合作项目),层层把关,保障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本专业相关技能。
4.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管理学原理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结合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联系中国管理思想和实践的历史,了解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该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专业必修课程。各高校目前的考核办法多采用试卷考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和应用情况,加上课程中部分知识点多为理解层面,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松懈,不愿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二、教学方法探索与研究
1.树立“能动性课堂”的教学理念
《管理学原理》实践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在讲课过程中对部分问题和知识点,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和“模拟演练”等形式来加以解决。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等单一的授课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并乐于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最大程度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管理学原理”相关知识的兴趣和主管能动性,着力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书本服务于生活,知识应用于工作。以讲授“计划与计划工作”章节内容来说,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并积极准备相关案例,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大学生社团和班级组织等学生身边的单位作为切入点去讲解“计划与计划工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利用“头脑风暴法”和“5W2H”方法引导学生构思并制定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充分利用现代授课条件和手段
“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从形式来说文字表述性强,不同于其它理工科课程公式表述占主导的特征。从课程特点来看它具有综合性、历史性和实践性,从课程职能来说它的知识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管理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授课条件和手段,全方位培养多层次人才。板书授课过于死板,整版的文字表述会消减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目前现存的演示PPT课件授课和借助flas来描述专业理论和知识都具备生动灵活的特点,使学生乐于接受。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样的电教片和教学软件可应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课堂内容更加鲜活易接受,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网络课堂建设
当今大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是:师生面对面解答问题的条件受限、学生课下学习的不同步性和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个例性问题并存等等。为了更好的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帮助学生对待个例问题进行剖析讨论,这就要求院校及老师要积极开发并完善网络课堂建设,通过网络视频、在线留言和课件回放等形式来辅助学生的课下学习,这也无形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管理学原理”网络课堂资源的主要构成部分有:课程定位、重难点分析、教学指南、授课录像、课件回放、教案预览、师生互动和案例分析等。这样,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和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查阅课件和教案以及教师的授课录像来有选择性的重点学习,通过以上方法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给老师在线留言或启动网络讨论来进行答疑解惑。在网络课堂建设过程中,各任课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利用E-mail、微信、QQ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并了解学生学习动向。总之,通过网络课堂建设最大维度的扩展学生的学习途径,使专业课程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教学方法依托于教学内容,本文介绍了“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情况,同时笔者在探索教学方法过程中同样重视管理学原理教材的选定与课程整合优化。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新型的授课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同行的认可。只有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敬仙,滕德川.管理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1.
[2]左小德.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教育理论,2003(02):33-34.
[3]尹小勇.本科类“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 2) .
[4]袁宇,李树超.企业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