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自然科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设置丰富有趣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与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因此,在自然角的布置中要注重丰富有趣,从而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一)提供丰富的养种植内容
我们综合考虑季节性、丰富性、探索性、参与性,创设了布置精致、种类多样、互动性强的自然角。这里不仅有可爱的水果娃娃、各种瓜果菜蔬和观赏性植物,还有色彩鲜艳的小金鱼、小乌龟、小蝌蚪、蚕宝宝等小动物,以及各类种子发芽的实验、不同植物的茎吸水实验等。丰富多样的养殖内容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增强了幼儿对观察的兴趣和坚持性,较好地发挥了自然角的作用,让绿色、生机洋溢在整个幼儿园。
(二)制作美观独特的种植容器
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如塑料瓶子、油壶、酸奶杯、旧果篮等等,经过教师和孩子们的简单加工创造,就变成了实用、美观、独特的种植容器,在上面贴上了孩子们的姓名标签后,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废物利用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而且让幼儿在照料动植物的过程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孩子们争相比赛谁的动物植物长得好、长得快。
二、创设浓厚的探究环境,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孩子从出生时起,就在不断地探索着世界,通过大大小小的探索行为,逐渐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理解周围的世界。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使他们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因此我们努力创设了浓厚的探究环境,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愿意探索
我们在自然角里专门设置了工具箱,放置了一些用于操作、探索的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尺子、笔、小铲子、洒水壶、小鱼网、鱼食等,便于幼儿自主探索、独立操作。在观察蜗牛吃东西时,幼儿通过放大镜看到了小蜗牛的嘴巴,数清楚了蚕宝宝的脚;在比一比谁的萝卜长得高时,他们学会了利用尺子来测量;在给小金鱼换水时,掌握了用鱼网先将鱼儿捞出放到干净的水中,再换掉脏水的方法,等等。孩子们在自然角中玩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经常主动地给花儿浇浇水、松松土,给乌龟、小金鱼、蚕宝宝喂喂食,等等。这些丰富的材料激励了幼儿的探索行为,发挥了幼儿在动手操作、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幼儿敢于探索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实践证明,宽松自由的氛围,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基础。
1.允许幼儿“出错”。教师要能认识到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例如,一天早上文文告诉教师,死了小金鱼两条。教师看到鱼缸里果然有两条小金鱼肚子鼓鼓的浮在水面一动不动,缸里还有许多没吃完的鱼食,知道这一定是喂食多了的缘故,于是就问文文:“你昨天给它们喂食的吗?”文文点点头说:“是呀,我看它们两天没吃东西了,就洒了许多鱼食让它们吃吃饱。”听到这儿,教师没有责怪文文,而是说:“你知道吗,小金鱼是不能吃太多东西的,吃得太饱它们会撑死。”文文听到后难过地说:“啊,真的呀,下次我就喂一点点鱼食吧。”通过这件事,孩子们的认识有了新的扩展,每次有小朋友喂食时,他们都会相互提醒着,不要喂太多。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并接受孩子们的错误,容忍他们的“胡作非为”。想想看,如果爱迪生的妈妈怒吼地把小爱迪生从正孵着的鸡蛋上拎起来,或者大笑他愚蠢,那么我们现在可能还不知道灯泡为何物呢。
2.鼓励幼儿提问。幼儿总会有很多的疑问:“含羞草为什么一碰就会缩起来?”“花儿为什么会谢了?”“蜗牛的嘴在哪儿?”“小蝌蚪是先长腿还是先褪尾巴?”“蚕宝宝会变成蝴蝶吗?”……幼儿急切地想知道世界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教师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到自己对他们提问的重视和由衷地赞赏。在饲养蚕宝宝时,教师发现幼儿最关心的是“蚕宝宝到底能不能变成蝴蝶”。便说到:“你们真会动脑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让我们一起继续等待观察蚕宝宝会变成什么吧。”通过后来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幼儿知道了蚕宝宝最终变成的是——飞蛾。在这样的浓厚的探究氛围中,教师和孩子一起学到了新知识,深化了科学教育活动。
三、实施有效的指导,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
(一)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幼儿正是通过观察获得了对世界的直接经验,在观察中,幼儿可以不断地发现大自然的奥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从而引发新的或更细致的观察。为了避免自然角成为一种摆设,我们鼓励幼儿每人选择种植一种易成活的植物(如葱、萝卜、大蒜等)作为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系统观察,并指导他们进行记录,同时还注意引导幼儿在观察时发现更多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幼儿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对观察的兴趣。如:春天到了,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豆子,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看豆宝宝的变化。在“豆宝宝发芽”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种豆子时需要水,我们据此设置了几个不同的种有豆子的瓶子,有的缺少水,有的缺少空气,有的缺少阳光的照射,并制作了记录纸,孩子们通过记录纸与老师设计的装置对照,详细记录豆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如果瓶子里有空气豆宝宝就能发芽;豆宝宝发芽还需要一定的水分,没有水分的豆宝宝是无法发芽的。之后幼儿还提出了新的问题:豆宝宝在哪种环境中(石子、沙、土)长得更快呢?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他们的求知欲也随之增强。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想、实验,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大胆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例如秋天到了,幼儿收集了许多水果、蔬菜、种子,于是我们开展了“植物创意大赛”,在活动中幼儿如飞翔的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趣的辣椒人、土豆爷爷、萝卜灯笼、种子娃娃等在孩子们巧手的拨弄下应运而生。再如,在“什么植物吸水最快”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想办法,找来了川芎、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又找来了各种各样的瓶子做容器进行实验,在一次次的探索尝试中,孩子们摆弄着,尝试着,最后发现用高一点的并且透明的瓶子做实验最适合观察和比较,这些有趣的活动紧紧抓住了幼儿的心,拓展了他们创新探索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STS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013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现。STS教育作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以应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挑战,尤其对幼儿科学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STS教育概述
1.STS教育界定。STS即英文“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STS教育在这里是指“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整合。STS教育体现了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的导向,将科学教育与自然、技术与社会紧密联系,突出了科学教育的实践性、生活性,是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STS教育狭义的理解是指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统整;广义的理解是指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从各自学科之间通过教育方法进行研究的统称。STS教育不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互为排斥的传播,而是三者有机协调、融合与沟通,是从统整角度审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理论与实践,STS教育是统整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体现。STS教育重视培养幼儿科学精神、科学素养与社会生活,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交融。STS教育融入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提升。
2.STS教育的特点。STS教育在科学、技术、社会的整合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在共性教育理念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是科学教育的新的理念。
(1)融入当念、社会环境、人的生活。STS教育的核心,就是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整合起来。一方面,体现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的结合,将传统的一门或几门的独立学科整合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与布鲁纳提出的“信息加工整合理论”相一致。另一方面,关注学习者作为现在与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具备的素养培育,以人的需要、社会需要与科学需要为开展科学教育的出发点,促进社会进步。再有,STS教育重视环境、能源、人口、粮食等全球性危机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尽可能的反映到教育中。
(2)跨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STS教育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习俗等领域,在教育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提倡整合学科之间、领域之间的内涵,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综合运用,以跨学科的课程整合观实现教育目的。
使课程具有科学基本性、科学基础性、科学范例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幼儿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科学规律,教学内容更适合幼儿基础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3)更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STS教育关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的删繁就简,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兴趣、探索的教学方式对知识体系进行取材,使其内容更精练、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易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自然环境中,充分发挥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奥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科学现象,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使受教育者得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教育的同时,能综合地解决实际问题。能更典型、具体、实际地培养幼儿科学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
二、STS教育启示
传统的幼儿科学教育禁锢于幼儿园,关注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将知识经验的积累放在首位。STS教育作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更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幼儿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1.课程目标渗透STS教育。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出发点与追求的终极目的,如何明确与制定课程目标至关重要。STS教育目标力求反映科学教育与自然、生活、社会的联系,体现来自生活,来自自然的生态科学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对新的科学教育问题,通过探究活动,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建构,始终对学习保持高度兴趣,实现科学教育目标。
STS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有充分的相同点。提出的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周围事物的关注,运用自身的感官通过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幼儿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积极探索人的身体奥秘,亲近大自然,对动物现象感兴趣,能从生活中认识与解决数量形时空的关系,体现了《纲要》。
2.课程编制渗透STS教育。STS教育视野下的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编制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建构的课程,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发展的课程。STS教育认为课程是生成的、动态的、是适合具体的班级和具体幼儿的。STS教育科学课程是在环境、幼儿经验、教师经验、社区生活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STS教育课程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内容组织应该按照幼儿生活逻辑和兴趣发展逻辑进行网络化构建。STS教育高度关注对幼儿大自然、大社会的兴趣,注意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了解生活的、学会生活的感情与能力。
STS教育课程编制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三者的关系,强调在活动过程中自主获得知识的体验,不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获得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解决获得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STS教育,初步培育幼儿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对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
3.课程结构渗透STS教育。课程结构是通过一定的课程组织方式,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的课程要素编制成可以实施的教育行为模式,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因此,课程结构是教学过程的基础。STS教育课程结构体现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强调问题意识,力图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的整合成一个统整结构,通过这种统整结构,协调各课程领域关系,优化课程过程,实现教育目的。在STS教育课程结构统整中,课程结构要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阶段认知水平处于感知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思维方式。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自我认识的真实。生活中的日月星辰、冰雹雪雨、雾电雷暴、山河湖海;树木、花卉、蔬菜、水果;鸡鸭鹅狗、猪马牛羊、鼠兔蛇猴等都是能够引起幼儿参与与兴趣的内容,要建构统整的课程结构模式,创造更多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课程结构,引领幼儿主动地在生活实践中统整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实践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实现科学知识与科学经验,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实现。
总之,我国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发展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也存在着我国特有的困难和问题,这给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STS教育正是人们在科学教育领域中找到的一种对于挑战的应答。STS教育作为一种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亟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将STS教育科学的应用于我国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是需要幼儿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科学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塑造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一般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具类课程组成。作为文科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往往注重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开设,而对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普遍开设不足。实际上,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活动中,幼儿教师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对于孩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要能深入浅出地作出适当的、科学的解释。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方面浅显的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作为基础学科正常开设,这对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有极大的帮助。
二、加大技能教育课程的比例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技能教育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是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特殊性所在。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绘画和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
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技巧差是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制度、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不足、学生技能训练不力有很大关系。首先,招生制度的缺陷导致高师生艺术教育技能形成先天不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主要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其音乐、美术等艺术基本素养的考察,即缺少面试这一重要环节。大部分学生进校时艺术修养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受过任何艺术方面的)}I练。不懂音乐,不会画画,不会跳舞,语言表达不佳的学生大有人在。这对以后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较大的难度。其次,技艺类课程比例失调,导致高师生技艺训练后天营养不良。与中师相比,中师技艺类课程的开设一直贯穿中师教育的三年全程,课程开设在整个课程中也有较大的比例。而在高师,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只开设两年四学期,其后的三、四年级在学生见习、实习时,在对技艺要求最高的时候,反而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I练,一些在低年级学会的艺术技巧由于长时问不练不用,到了在幼儿园实习时变得很生疏。艺术教育能力差也是导致许多幼儿园拒绝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正如高师音乐、美术专业需要面试,英语专业需要口试一样,鉴于学前教育专业特有的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加
设面试。当然,考察学生艺术素质并非等同音乐、美术专业,其意义在于了解学生在艺术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景,在侧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对艺术特长生有所倾斜。其次,加大艺术技能学习与)}I练的课时比例,将高师生艺术教育能力的提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将幼儿教师技能的)}I练工作贯穿于高师生就读的四年全过程。第三,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制度。在学生毕业前,要求他们通过有关音乐舞蹈、美术、口语表述、体操和队列操练等考核内容,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容。
三、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高师开设教育实践课程,n在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部分。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一直处于较轻的地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见习一般在大学低年级集中进行,为期一周。幼儿园实习时问一般为8—10周,在四年级集中安排。应幼儿园学科教学法开设的需要会安排零星的见习活动。在实习过程中,高师往往也是将幼儿园
实习看作是锻炼高师生在幼儿园备课、上课的技能,而不重视高师生参与幼儿园全面教育活动的锻炼。见习、实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从而使高师幼儿园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进行这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师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其次要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三要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问。高师教育实习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是以足够的教育实习时问来保证的。目前大四开始集中八周的实习远不能满足高师生锻炼和成长的需要,而目_时问过于集中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实习可分为两个时问段,一段可从三年级学习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开始随堂进行短期实习锻炼,如,围绕所学教学法到幼儿开设相应的组织教学活动或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及时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最后在大四再集中实习较长一段时问,实践高师生综合教育的能力。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培养任务的高师院校,必须强化幼儿园实践环节,将幼儿园实习时问延长到14周左右,同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经常带高师生去幼儿园参加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了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
四、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高师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是培养师范生职业素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
首先,要适当压缩专业教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比例。上述观点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比例要增加,这必然要重新审视高师学前教育教学计划四大模块的比例关系,改革并不是要求课程超载,而是要对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中国幼儿教育史”少外国幼儿教育史”少中外教育史”这三门课可以整合为一门课;有高师将六门教学法合并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门课,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笔者以为目前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过多,如幼儿卫生学、儿童营养学、儿童生活护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咨询等,这些课程之问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有必要作适当的删减。
其次,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高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受到某种压抑。改革后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必须实现从“教”向“学”转变,实现“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转变。高师教师自身要密切关注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如目前许多幼儿园开展了英语教学活动,但时至今日,高师教学中依然回避这一有争议的教育现象,致使高师生毕业后虽有较好的英语教学的基础,但仍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在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活动。对于这些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主动出击,引导高师生展开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中,我们提倡案例教学,通过大量详实的活生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激发高师生积极思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另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淡化教师权威和书本权威,相互交流,相互切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用意见。
关键词: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17-01
随着我国各大中专院校扩招以来,中职学校招生面临着抢生源、学生素质较差等诸多问题,我校也不例外,很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认真学好课堂知识,中考分数普遍偏低,各科掌握都不是很好,《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而教学内容却是集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性理科知识,知识难度较大,成为学生感觉相当困难的学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学,并产生了很大的厌烦情绪。而对于即将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师专业学生来说,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他们今后能不能有效地履行幼儿科学教育职责并实现其教育目的,中职教育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发展。面对这一状况,我们该怎么帮助中职学生怎样进行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使得他们走向社会时工作才能正常开展起来,让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学好这门知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只有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一、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对自然科学知识而言,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科学是严谨的,但我们教师是应该微笑的。教师的微笑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原则,还是自信、宽容、尊重的代名词,在微笑的背后是涵养,是人文关怀,微笑能化解学生学习的忧愁和烦恼,缩短与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教学中以微笑面对学生,字里行间都应该流露出对学生真诚的热爱和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不以分数评价学生,努力维护他们的自尊,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弱点,给他们进行解释的机会,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学生们一起共同进步。
二、注重课堂授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风趣的教学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两者结合得好就能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中去。例如,在讲述典型的碱和碱的通性时,我用多媒体让学生听段歌手黄龄-痒的歌曲,提出相关问题,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被蚊虫叮咬了会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生活中大家用什么有效办法可以止痒呢?学生们运用生活经验七嘴八舌的回答,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这时我才来引入新课,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更佳。
三、利用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一书在每个单元结尾部分,都安排了讲故事,内容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现象、科学童话、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等内容。我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外讲故事,比如在新闻上我们经常看到报道我国北方等地区冬天出现的雾霾天气一事件组织学生开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讲故事环节,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科学技术的运用就是一把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这是科学技术的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也就是说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造成的,如果恰当地使用科学,只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幸福与健康,科学技术越来越多深入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当人类变得理性时,技术之剑所开辟的将是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科学技术只要人类加以合理利用必然会惠及后代!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达到本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教学目的。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在传授书本知识,更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学习本学科的意义。
四、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大量的实验和小制作使得我们的教学生动并直观起来,通过趣味新奇的实验演示,能够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乙酸”一课时,用毛笔蘸上白醋在纸上写字,干了以后纸上不留什么痕迹,然后将纸放在火上烘烤一下,纸上就出现了棕色的字迹学生看到此现象感到非常惊奇,非常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此时我再抓住时机,解释前后现象,这样使学生们就能充分理解了简易密写墨水的原理。根据学生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可安排一些实验材料随手能找到的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亲自操作。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酸的实验中,指导学生运用家里的柠檬、食醋、果汁、冷开水等自制柠檬汽水;用牵牛花、白醋等自制酸碱指示剂。课上学生们看到自己做出来的产品都非常兴奋,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才能真正的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是学习实验过程中理想的、学习效果最佳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果果三班
一 班级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36名宝宝,其中小女生17名,小男生19名。经过苗苗班和豆豆班的培养,整体幼儿自理能力都比较优秀。经过最进的观察,我发现本班幼儿内向的孩子不算少数。但是整体幼儿在参加活动或者课上学习是积极性都比较高,能够晚上老师的指令或者要求。极少数幼儿在活动是积极性不高,表现懈怠。
二 工作任务
我主要负责班级工作中的区角活动,教学中的《数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根据本班的基本情况,我制定了一下工作任务:
数学思维
1 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基本数学思维。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常见图型和基本分类知识
3引导幼儿学习10以内数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4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和6-10的分解
科学探究
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引导幼儿认识空气的基本特性
3 介绍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
4 介绍静电和电池
5 引导幼儿认识地球和月球的关系与基本知识
三 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