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规划运营

城市规划运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规划运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规划运营

城市规划运营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0.引言

现今社会,对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紧密,城市的经济指数在翻倍上升。在综合因素的推动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就需要城市交通规划部门能够积极规划建设城市的交通,另一方面还是快速提高经济。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及发展

1.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分析

在现代化高科技的推动下,城市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交通工具,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当今,在一些大城市中,轨道交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在快速的拓展进程中。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的轨道交通已经逐渐从单线运营过渡到网络化运营阶段。截至2010年6月,北京已建成9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交通路网客运量持续上涨,1月到6月日均客运量在480万人次左右,同比前一年增长30%;上海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与北京的发展相协调,一同快速增长中。

1.2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

目前,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都会采取“分线管理”的模式,就是将各条路线分别委托相应地现代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管理负责,互不影响,互不干涉。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线管理,为轨道交通的管理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管理模式,能够减轻各个管理公司的工作量和压力,提出更好的管理理念,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献上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以上海为例,5条线路总共有150列/900节车辆在投入使用中,假如1条线路设置1个维修厂,1个车辆段设置1个大维修厂的维修管理模式,那么上海就需要大量的维修厂来确保车辆的正常使用状况,因此,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模式:专业保障、分线设点、委外维修与自主维修相结合、核心技术自主维修。

2.网络化行车组织特征

2.1行车指挥调整难度加大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轨道交通越来越发达,相反,也会越来越拥堵,就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列车延误等故障现象;还有就是会受到线路条件的影响,调整运营的弹性度低。在城市的一些主干道路,有大量的列车需要通行,使得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几乎达到极限状态,在此情况下,若发生交通事故,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很难对此路段的行车进行有效的调整,这就需要采用合理的运营方式,例如:上海轨道交通4、5号线在宝山路站、虹桥路站采用简易接轨方式。

2.2运行计划编制要求提高

随着复杂运行交路的投入运营,就需要管理人员编制出与之相匹配的严密运行计划,才能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处于正常运营的趋势中。运行交路越复杂的路线,运行的计划就越严密,工作日就随之越多。工作日有许多种,可以分为一般工作日、特殊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等,以便迎合在各种不同的时间段的不同的客流量分布。最好的运行计划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旅客的需求。

运行计划也会随着路线功能定位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地改变,以便能够更好的满足在此功能定位下的客流出行的需求。并且,对各线路间的服务时间的衔接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好是能够覆盖各时间段的客流出行的需求。

2.3运行交路形式日益复杂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会受到诸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客流特征、客运能力、路线条件等。在一些大城市中,轨道交通日益发展,遍布城市的而每个角落,使得运行交路错综复杂,大小交路、共线运行的运行交路形式,在我国的个别大城市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成果,这就意味着在中小城市中也会相继地尝试。以上海3、4号轨道交通路线为例,成功实现了大小交路、环线交路共线运行。在此实例中,3号线的大小交路比例为1:2,4号线的上行与下行行车的间隔时间等,分别为11min和5.5min,就形成了交错的交通路线,相互不会受到牵连和影响。

3.网络化客运组织特征

3.1换乘枢纽站地位突出

在科技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也在大幅度的扩展中,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换乘枢纽站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神经中枢,也就表明中其管理难度也会相应地加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增加换乘客流量。所谓的换乘站,就是高峰时期客流断面下降的拐点。在一些大城市中,早上7点到8点之间为早高峰时段,随之客流量就会明显下降,甚至下降50%以上,大量的乘客都通过换乘枢纽换乘其他的交通路线到达目的地。

②加大管理难度。早期,就有相应地政策出现,为了更好的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运营,对一些枢纽站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具体包括设备管理、行政管理、客运流通、行车组织等方面。

③对于一些非常规运营的情况,枢纽站就显得格外重要,是一切线路管理的重点。一旦发生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就需要通过枢纽站来传播重要信息,比如故障节点,可以通过枢纽站波及到其他的相关线路。

3.2售检票自动化程度高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不断加大,使得更多的车站时刻表同时出现在同一网络表中,就会显得更加复杂,也为车站售票窗口的工作人员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为改变此现象,就需要提升售检票的自动化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开通自动化服务,还可以压缩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为旅客节省了排长队的时间,实现了双赢。从自动化售检票程序中发现,单程票的自动化售票所占比例为最高,并还在逐步上升趋势中。比如:广州单程票从2007年以人工售出(BOM)为主占了80%,发展到现在的以自动售出(TVM)为主占了75%,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在有些城市甚至超过了90%,基本实现全自动化售票。

3.3信息服务是客运服务核心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信息服务成为了客运服务的核心。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正在朝着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中,将原有的静态信息服务调整为现在的动态信息服务,以便提升信息服务的信息量大小,更方便使用者对系统进行更新操作,更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信息服务的宗旨。除此之外,将原有的片段的信息服务连结为一体服务,形成一个网络服务体系,方便各部门的信息交流和信息传输。

4.网络化人力资源储备特征

4.1人力资源培训任务困难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人员的培训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具有培训时间短、工作需求量大、专业要求较高等特征,迫使公司培训机构的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都很苛刻,培训手段高明,教育质量良好。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新进来的员工,专业知识比较匮乏、社会经验不足,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来各方面的调整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司员工。

4.2特殊工种人才稀缺

在城市交通网络化正常运营期间,一些专业人员的恪尽职守显得非常重要。一旦发生城市交通轨道事故,就急需要一些特殊工种的专业人才的抢修和维护,比如触网工、电工、信号技术人员等,基本上只能满足需求的50%左右,在大城市的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特殊工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应聘人员却显得相当少,使得市场上特殊工种人才的大量短缺,一时间难以满足城市的需求。

5.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现状的分析,现实行的管理制度的了解,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行车组织特征、客运组织特征、人力资源储备特征等的深入分析,让我们更好的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程序和服务流程,亲身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给我们带来的莫大积极影响,从此中我们应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更好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想法,为城市的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如路,李素莹,陈光华等.轨道交通运营客流分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0.

城市规划运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系统功能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ity Rail Transit in Beijing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jing Metro Network Administration Cent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bi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metro network required function. Including CCTV 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the station information monitoring, the digital emergency disposal system emergencies, prediction of the emergency effects.

Keywords: management system of rail transit network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U291 中图分类号:A

北京市轨道交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路网规模迅速扩充,近年来已经形成了多运营主体经营、网络化运营的格局。由于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复杂多变,路网中运营要害节点以及运营企业间需协调的事项大大增多;突发事件发生次数增多,易对路网运营产生连锁影响;客流、车流、设备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且复杂等原因,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将需面临更多新挑战。

本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者―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为例,结合该中心职责以及现阶段的路网管理经验,分析得出了为满足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发展的需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系统需具备的核心功能。

1CCTV智能监视

CCTV监视是路网调度员监视路网客流和突发事件现场最直接、最直观有效的手段,由于路网扩大,需要路网调度员监视的节点迅速增多,依靠人工发现异常情况将面临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的困难。实现CCTV监视智能化的监视功能如下:

1)通过按时间段、运营日特征、监视地点类型划分,合理编组CCTV监视画面,对路网中海量监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监视。

2)使用视频监视检测计数技术,对重点位置的客流进行实时监视,当某位置的监视内容达到系统设定阀值时,实现自动报警,经人工确认后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监视内容为:客流量数据、客流密度或拥挤度、客流速度。

3)限流措施是地铁运营企业现场使用最为频繁的客运组织措施,但运营企业对现场限流条件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指挥中心可利用视频监视计数技术量化现场限流标准,为路网采取限流措施提供统一、标准的规范。

量化内容有:当客流集中到达,达到出入口通过能力70%时启动限流;在通道内客流步行速度低于0.75米/秒且后续客流仍在进入通道时启动限流;同方向连续两列列车发出后岛式站台滞留乘客数达到或超过站台宽度1/4,侧式站台滞留乘客数达到或超过站台宽度1/3时启动限流;发出列车满载率100%及以上的区段,区段内车站启动限流预案。

2车站综合信息监视

网络化运营管理系统对车站的综合信息进行监视,既可为事发车站的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又可为减小事发点对路网的影响提供参考。监视的车站综合信息内容有:

1)车站平面图

车站平面图中包括的内容有:换乘关系、设备设施位置及状态信息、客流疏散仿真。其中,设备设施位置要按类别分层显示,类别按环控BAS、消防FAS、乘客信息终端、CCTV探头、售检票机划分。

2)GIS信息

车站平面图的底图是站外GIS信息图,信息包括车站出入口周边地理信息、公交情况以及实时路面交通情况。GIS信息图中还需标注应急信息,内容包括:医疗机构、消防单位、抢险资源位置、公交场站、避难场所等。

3突发事件数字化应急处置系统

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后,路网调度员在处置突发事件时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撑,现有的文本预案难以满足要求,突发事件数字化应急处置系统可解决上述问题。数字化应急处置系统建设方法为:将轨道交通各种文本预案(包括车站现场、线路OCC、运营企业、指挥中心级)的关键节点进行关键字的设定,提取处置要点,并将文本预案与数据库、案例库、预案库和现场监测监控等信息,通过特定方式进行关联、链接或嵌入,形成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处置系统。当启动突发事件数字化处置系统时,系统自动提示指挥中心处置人员处置操作,指挥中心处置人员通过系统完成处置操作。同时,该系统可展示车站现场、线路OCC等级的应急处置操作内容,实现指挥中心处置人员对对处置过程的监视。

指挥中心数字化应急处置系统功能包括:

1)快速接警(自动、人工),接警信息全面;

2)启动数字化预案后自动生成处置要点;

3)实现处置要点与操作联动;实现处置要点操作提示与计时提醒功能;

4)展示四级(车站现场、线路OCC、企业调度、指挥中心级)处置内容,监视各级处置过程;

5)处置分为事发方与配合方,处置要点不同;

6)实现运营辅助支持、信息集成展示;

7)生成突发事件最终报告,评价操作,修正预案。

4突发事件影响预测

突发事件影响预测主要依靠突发事件客流预测来实现。通过OD分析,利用配流模型,计算得出突发事件对客流的影响范围以及受影响的乘客数量。根据此结果可界定路网突发事件乘客信息范围以及为公交支援工作提供所需的滞留乘客数量。本文以示意图介绍突发事件影响预测功能,如图1所示。

图1突发事件影响预测功能示意图

输入信息为:中断点、可折返点、中断区间、预计中断时间等。

输出信息为:影响范围、车站滞留乘客数、车站进站量、车站出站量、车站换乘量。

突发事件影响预测具有以下功能:

1)在此界面中,红色圆圈车站为受影响的车站,黄色代表受影响的换乘站,黑叉代表停运的车站,该影响范围即可作为乘客信息范围的依据。

2)通过选择图1中车站、时间和客流类型可以得到选择车站的客流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图2为复兴门站客流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图2复兴门站客流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需对车站滞留人数重点关注。图2中针对滞留乘客数,标出复兴门站短时限流、限流、封站的警戒值。该警戒值根据评估平台车站客流与设备设施能力评估结果而来。当预测的滞留乘客数量随时间的增长达到警戒值时,将提示采取相应的措施。

3)通过选择时间、客流类型可以得出在选定时间内受影响的车站及客流趋势图,如图3所示。在客流趋势图中,针对车站滞留乘客数标出短时限流、限流、封站的警戒值,当超过警戒值时,将提示采取相应的措施。

图3受影响车站客流趋势图

4)根据突发事件车站滞留乘客数量预测结果,生成受影响车站需采取的措施。

5)在协调公交支援工作中,路网调度员可将此功能预测出的滞留乘客数提供给公交部门,支持其做出准确支援决策。

结语

本文提出了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系统所需要实现的核心功能。这些核心功能的实现提升路网指挥协调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突发事件数字化应急处置系统等功能涉及车站现场、线路OCC、企业调度和指挥中心四级单位的工作内容。该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轨道交通各单位统一思想、加强合作,使系统建成后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职责细化的通知. 2007

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07

城市规划运营范文第3篇

关键字:德国建造规划;生态控制;城市设计

Abstract: Germ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s the statutory plan, with a strong ecological regulation fun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public interest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summed up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planning regulation measures and indicators.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ity desig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to 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control indicators for the city desig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German construction planning;Ecological control;City design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中,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55%。1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脆弱因素复杂,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态控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人们需要知道指导行为的总政策或策略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并且根据所得信息来进一步修改政策、策略,这就是策略性反馈的任务,这种反馈是社会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的生态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1 德国建造规划的生态控制分析

1.1德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德国的城市规划称建设指导规划,分为预备性的建设指导规划和约束性的建设指导规划两个层面。前者称为土地利用规划,后者指导规划称为建造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对象是整个市域,在层次上相当于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建造规划在层次上相当于详细规划,但是它具有法律效用,是可以直接作为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法定依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造规划就是德国城市规划的法定图则,其层次相对于我国的控规。

1.2建造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的构成

要想判定一部建造规划是否为“合格的规划”,其依据是:该规划是否包含了建设利用的类型与程度、建筑许可范围、地方交通用地这3个方面的控制指标。建设利用的类型和程度连同建筑许可范围规定了建筑物的用途、体量、位置,明确了规划用地建设主体的建筑物的空间形态。而地方交通用地的控制指标则规定了交通用地各部分的用途、规模和位置,这一内容构成了规划用地的空间骨架。这3个方面包含的控制指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控制指标组成的控制指标组。

1.3建造规划的生态控制指标集

德国建造规划的生态控制指标集可划分为3个方面:建造窗口之内的建筑物建造方面的生态环境控制、建造窗口之外的建筑物建造以外的地块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控制、公共利益区域的生态环境控制。

1.3.1 建造窗口之内的建筑物建造方面的生态环境控制

建造窗口是指由建造限制线或建造线围合而成的闭合多边形,它是整个建造规划图纸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造规划可以依据建筑物特定建设的要求,如规定建筑物使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建造规划可以规定在建筑设施的特定部分,栽种或保留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

1.3.2 建造窗口之外地块内的生态环境控制

建造规划对于规划区域实施全面的环境控制。建造规划可以针对土壤、自然环境和景观的保护和建设要求,规定采取相应措施所需要的用地。建造规划可以规定在用地的特定部分,栽种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

1.3.3 公共利益区域的生态环境控制

建造规划可以规定农业用地和林地。除此之外,建造规划还可以规定,在规划区域的全部或一部,栽种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建造规划可以规定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用地,包括降水和沉积物的保留和渗透用地。涉及的生态控制面很广泛,因此对于实际中的生态保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当前有关生态控制的内容

当前城市规划中专门的生态控制指标很少,在城市设计中的生态控制就更寥寥无几了。我国目前对于这一控制并不是很注意,仅在城市规划中仅仅是建立了生态控制线的单一指标。

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和现实情况需求,规划趋势是规划设计越来越强调对物质空间设计背后的经济与社会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注重在规划设计工作的前期进行问题分析与目标决策。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城市设计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2,然而现实中,城市设计对指标要素的控制往往只限定在几个方面,如建筑限高、容积率等。对于具体的指标要素的控制往往比较少,对生态的控制就更少了。同时对于控制指标在空间上的落实往往也只是关注表面的内容。正如吴良镛所说的“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生命支持资源――空气、水和土地――日益退化,环境祸患正在威胁人类,而我们的所作所为仍然与基本的共识相悖,人类正走在与自然相抵触的道路上。”3

三对德国建造规划生态控制方法的借鉴策略

城市设计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控制范畴。对于城市设计的控制,要求城市必须遵循城市设计所制定的发展过程以及各项控制指标,确保在每一个重要方面都不能超越所允许的限度。

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应在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各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规定的基础上,根据环境评价所显示的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生态环境控制指标集。生态环境控制指标集除绿地率外,还包括:植被绿化、景观建设与保护控制、水体保护、水分平衡控制4个方面的内容。

植被绿化控制

植被绿化控制不同于种植设计,在规划中应该以一定的形式做出规定。参照目前的实际情况,这方面的控制可以细分为3种控制形式:树木种植与保存控制、交通绿地控制、公共绿地控制。

树木种植与保存控制:在规划图纸上标示出需要种植或者保存的乔木和灌木的位置,作为引导性控制指标。

城市规划运营范文第4篇

由于城市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因此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应该和谐规划。由于遗址,遗迹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或世界文化闻名的根源和发展历程,因而,怎样使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相得益彰,让当代城市既展现出现代文明的普遍性,有保留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展及城市建设的更新,城市规划区内遗址文物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对城市遗址文物在城市发展中的命运更加的关注。虽然城市与遗址之间并不必然联系,但却越来越的被连接在一起。城市发展并不必然需要摧毁遗址,遗迹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如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充分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相结合,最终使其成为世界典范,为城市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城市发展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遗址等所表达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其共同融入城市发展需借助于事前的统筹安排,事中的修正执行,事后的保护制等措施。通过城市规划,将城市发展中旭传承的历史文明与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的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城市规划上述功能的发挥,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主要指从城市原有的发展基础这一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将城市防灾减灾安全纳入规划体系等方面。而这些原则需借助于具体规划手段或方式来实现,如采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局部规划相结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行阶段性规划,也可在规划内容上将物质环境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均纳入进来等,实现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对代表其历史文化的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问题,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体是城市的人民政府。

在土地规划、土地储备到土地出让这一过程中,既要有政府职能又要有市场职能,科学的土地调控机制能控制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并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其总体思路是,把土地储备中的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分开,市场职能由市场主体去完成,政府用土地供给计划等手段来调控土地市场,同时把过于集中的决策权转变为集体决策。因此,建议保留国土资源局,由其代表政府对土地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增设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使其作为土地资产管理的决策主体,对土地资产的经营规模、范围等进行宏观决策;改革土地储备机构,使其作为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派出单位,保持事业单位性质不变,职能上只负责编制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和出让年度计划,履行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宏观指导和控制的职能。

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由于其本身能产生收益,可以利用市场筹集建设和运营资金,而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需要政府给予支持rq。其总体思路是,建立城市建设专项基金,实现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良性循环。建议将城市土地的政府纯收益、城市建设维护税、公用事业费附加和市政设施配套费组成城市建设专项基金,并建立相应的使用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保证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管理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建设与运营的市场化,而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则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城市规划运营范文第5篇

1.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总体布局、空间设置、土地利用等进行综合性的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时建立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的,在设计时要注重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促进城市的总体发展。城市的设计必须以一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同时更要接受和延续城市现有的历史景观,在规划过程中通过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以及城市的改造升级,促进城市的发展。

1.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从建筑的外观、结构以及功能等各方面出发,保证建筑的经济性、美观性以及实用性和生态性。建筑的设计必须满足建筑自身特点的需求,同时符合当地的基本环境与人文状况,更需要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从布局、色彩以及功能上与城市规划完美对接。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规划设计指导建筑设计

建筑是整个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城市的任何规划包括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以及建筑等,都会对建筑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从土地资源的利用,空间布局的高效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这些都为建筑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指导。建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必须与外界环境进行联系,而这一联系都是城市规划所构建出来的大环境。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需求,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与城市的共同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在全局上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调和,也能够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各项设施建设分配问题上实现最大化的协调。

2.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而言建筑甚至在城市中占到了主要的地位,它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于建筑也会作出相应的规划,而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服从城市的规划设计。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最近几年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发展都会包含在城市规划的发展计划当中,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搜集充足的资料,了解城市规划中对于建筑与环境的要求。建筑的色彩选择尽量保证与城市规划环境的相协调,建筑的标高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的功能选择应服从城市规划的规定等。建筑物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特造型在城市建筑中脱颖而出,但是也应当注重自身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地位,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保证城市建筑的良性发展。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策略

3.1合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统筹兼顾到城市、建筑、环境以及人员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在进行规划时切不可仅考虑到短期的需求,应用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规划设计,如人口的增长与移动,对于建筑功能需求的改变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等。一个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为建筑的设计发展指明方向。

3.2科学的建筑设计

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需求。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对城市发展的规划,如城市规划中对道路交通、城市环境以及建筑发展作出了长期的规定,则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长远的需求,从而保证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仅仅依据设计人员的单方面思路来对建筑进行设计,导致运营阶段出现建筑无法与周围变化的环境相互协调适应的情况发生。此外,建筑设计必须遵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硬性规定,如建筑的色彩、标高和布局等。通过城市规划设计为建筑营造一个合理的规定和环境,通过建筑规划对城市规划的相应,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3.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