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团建计划

班级团建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团建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团建计划

班级团建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出版集团;数字化建设;跨区域发展;跨行业发展;跨媒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5-0029-02

在数字化时代,出版集团的建设必须整合好、利用好各类优势资源,与现今的数字化时代背景相融合。因此,本文想从出版集团化的数字化建设和“三跨”建设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出版集团化的建设。

1 我国集团化建设的现状

根据2013年8月的《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可知,我国现有出版传媒集团118家,其中图书出版集团32家、报刊出版集团47家、发行集团27家、印刷集团12家。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均突破100亿元,“双百亿”集团数量翻番,另有8家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较2011年增加3家。2012年,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935.5亿元,较去年增长了40.5%,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11.6%,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2.1个百分点[1]。这足以说明,数字出版的成长空间相当大,加强出版集团间的数字化建设将是集团转型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结合上述数据,可以将我国出版集团化的现状归结为两点:1)出版集团化发展处于上升的阶段,但是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媒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无法很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空间大,但目前的数字出版大多依旧停留在传统出版数字化的阶段,形式单一,渠道过窄。因此,加强出版集团的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媒体之间的融合、沟通和数字化建设将会是以后出版集团化的重要工作内容。

2 出版集团的数字化建设

综合目前数字化强劲发展的环境分析,出版集团数字化建设应该加强数字内容形式对终端的适应性建设、有特色的平台建设以及数字出版产品建设。

2.1 数字出版内容形式对终端的适应性建设

在当前的环境下,电子阅读器、手机阅读等移动阅读终端的不断兴起。如何充分地利用好这些多样化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是出版集团数字化建设所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

目前虽然已有很多出版集团在进行数字化,但是其数字化内容对于阅读终端的适应性却不太理想,大部分的数字化内容只是针对某一种阅读终端适用。如果想让数字化内容能够在其他阅读终端上阅读,还需再次对其内容进行相应的数字处理才能实现阅读。可以这么说,在数字阅读终端不断涌现的今天,如果内容制作者能够努力打造出适应各种阅读终端的数字内容,那么,它不仅会占领数字出版阅读这一市场的多数份额,同时也会对数字内容的推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推动出版集团化的进一步发展。

2.2 特色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

数字出版平台是出版集团产业链的延伸,是其自身内容和形象的展示空间,因此出版集团必须高度重视出版集团特色数字平台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平台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实现盈利的并不多,但是,有特色的数字出版平台的运营情况明显要好很多,比如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充分利用了安徽出版集团的音像资源,倾力打造了我国第一个iTV“健康频道”,并于去年4月正式启动,截止到目前为止,仅安徽省的用户就已经超过100万。

2013年8月,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结合自身情况与实际情况,打造了“易阅通”这样一个国际数字资源交易与服务平台,并于2013年8月正式启动,其定位为“一个平台,海量资源、全球服务”。“易阅通”所属“全球数字资源聚合与服务工程”于2012年已被列入国家财政部“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出版管理部门以及人员对此高度重视。这足以说明,有特色的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对于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非常重要,万万不可小觑。

2.3 数字出版产品的开发

数字出版产品是指将特定的数字内容与特定终端相结合的产品。即不仅仅涉及内容的制作,同时还涉及阅读终端相关技术的研发。数字出版产品的开发也是出版集团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有很多的出版集团相继推出了自有的阅读器。读者集团于2012年10月与裴讯公司合作推出的首款读者智能手机,里面包含了读者杂志三十年珍藏合刊,同时还可以链接到“云图书馆”,下载更多的文化产品。截止到目前为止,此款手机已经销售了20000部,销售额与成本基本持平,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劲头一直发展下去的话,读者出版集团在这一块必然会实现很大的盈利。

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出版产品的研发不仅仅是对阅读终端的研发和优质内容的制作,它更注重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将优质的内容与易于让受众群体接受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实现数字内容的传播。出版集团应该加大对数字出版产品的研发,进一步推进出版集团数字化进程。

3 出版集团的“三跨”建设――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

“三跨”是指出版集团在集团化的过程中要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经营,高度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至今为止,这一词已经提出了很久,但是实践的程度尚浅,发展空间依旧很大。

3.1 出版集团的跨区域建设

2007年,江西出版集团与中国和平出版社改制合作协议的签署开创了跨地区重组的先河。2008年,江苏新华发行集团重组海南新华书店集团的零售业务,成立了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跨地域重组的发行企业。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和安徽大学出资重组了安徽大学出版社,实现了高校间跨地区重组的突破。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出版传媒集团之间跨地区兼并重组。

虽然已有成功案例,但目前我国跨区域的重组依旧存在着多重的困难,且进程缓慢。而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市场发展的规律又要求出版集团进一步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实现出版业的经济增长。因此,各出版集团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结合外部的实际条件,努力冲破地区间的壁垒,打造适合自己的战略合作模式,充分整合好优质资源,为集团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

基础。

3.2 出版集团的跨行业建设

出版集团跨行业合作可以争取到更多、更好地平台,能够吸收异行的资金,将异行作为投资主体,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为出版集团实现多元化发展提供更稳定、更好地资金链。

2013年10月,重新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出版集团作为内容提供方,移动公司作为技术开发和运营技术支撑,双方共同投入数千万,打造了重庆移动互联网应用体验实践中心。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与出版集团的再次合作证明,异业合作可以弥补出版集团的发展劣势,且出版集团的发展空间较大;同时,也说明我国出版集团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跨行业发展对于出版集团来说非常必要。

3.3 出版集团的跨媒体建设

出版集团的跨媒体发展是指出版集团从图书行业延伸向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多媒体市场,进行资源的整合以及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目前,国内的出版集团也已经有一些实现了跨媒体发展,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在行政力量指导之下的组合,这样的跨媒体组合往往不是出于市场发展的需要,对于组合后的长远发展并无

益处。

截止至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相关的政策支持跨媒体发展,这就为跨媒体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市场的导向下真正以整合资源、深度发展为目的来进行跨媒体经营,不仅要统一资源的调配与管理,还要有明确的跨媒体经营战略。贝塔斯曼集团具有鲜明的跨媒体战略――创造长期价值,它们非常重视核心业务的增强,并不断拓展与各电商的业务关系。在金融危机时期,贝塔斯曼集团旗下欧洲最大的电视集团RTL集团和欧洲最大的杂志出版集团古纳雅尔不仅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反而经营得很出色,这就是因为其得益于数字业务在内的所有核心领域业务的扩展。

因此,在今后的集团化建设中,加强跨媒体经营,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经营应该是我们共同的

目标。

4 结论

目前,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但我国出版集团在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发展等方面的发展空间依旧很大。因此,我们在处理好出版集团的政企关系、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同时,也应该致力于加强出版集团的数字化建设,加强区域间、行业间、媒体间的渗透和融合,以市场为导向,最大程度地合理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我国出版集团化建设在数字时代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振省,魏玉山. 出版传媒集团的地位与创新发展状况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04):26-30.

[2]郝振省,魏玉山.2011-2012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3]马莹.2012年中国书业大势大事四大趋势引领出版产业走向.中国图书商报[N],2012-07-03.

[4]田丽丽.2013年中国书业内容创新报告・出版集团分报告.中国图书商报[N],2013-04-19.

班级团建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 会计专业群 建设

一、集团化办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从粗放型规模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发展、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职业价值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以集团化的形式,借助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实现工学结合、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的机制,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不断提升集团实力,使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当前,大力发展我国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对加快高职教育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获得专业建设所需的资金和设备,满足软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缓解了国家对高职教育资金投入的压力。第二,能及时捕捉企业用人需求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调整专业设置和实施教学改革,实现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融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相兼顾、就业导向与人生发展相统一。第三,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科学整合和优化,实现工学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四,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既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又实现了企业育人的社会价值。第五,企业可以借助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充实企业的科技实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证。同时,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因此可以不断得到提升。

二、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会计专业群建设背景

近年来,江苏中小企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12年12月统计显示,全省中小企业超过100万家,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吸纳了80%以上的从业人员,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无锡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腹地,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高新技术企业和530企业不断涌现。无锡现有中小企业近10万家,对全市GDP贡献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提供了70%的进出口额和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66%的发明专利和82%的新产品开发都来源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无锡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会计人才需求的主体。江苏省近三年的人才需求排行显示,会计类人才一直位于市场需求排行的前10位。随着江苏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全省中小企业数量及经营范围日益扩大,遍及工业、农业、运输、科研、信息、文化、商业服务等诸多领域,会计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指标,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综合型、技能型、外向型的趋势。而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状况堪忧,依据来自无锡市财政局、无锡市中小企业局的资料分析,无锡市30%左右的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不具备大专学历,20%左右的中小企业会计主管在纳税申报和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方面达不到岗位任职要求,因此,急需培养一大批核算管理型的会计类专业人才,以满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长足发展的需要。

成立于2003年的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就是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由多所院校、行业组织及企业法人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诚信为纽带,以契约为保证组建的跨地区、跨行业、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的非法人教育集团。其宗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探索职教制度创新,服务商贸流通产业,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集团规模优势,拓展办学空间,疏通就业渠道,建立起适应市场、立足行业、依托企业、强化技能培训的现代职教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为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因此,根据江苏及无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依托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会计专业群建设的总体方案和要求,构建了以会计专业为核心,以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的会计专业群。

三、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会计专业群建设内容及成效

会计专业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专业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办学,突出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重诚信、能吃苦、善沟通、会核算、懂管理”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2008年会计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又被评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学院在重点发展会计专业的同时,依托江苏商贸职教集团,进一步推动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的会计专业群的建设。

(一)依托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建立了“政行企校”合作长效机制。在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理事会领导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政行企校”组成的会计金融学院分理事会。成员包括:无锡市财政局、无锡市中小企业局等政府部门,无锡市总商会、无锡市中小企业家协会、无锡市商业会计学会等行业协会,无锡商业大厦集团、无锡朝阳集团、江苏天圣达集团等地方知名工商企业。通过制定分理事会章程,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设无锡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基地,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机制。

(二)积极探索并建立“四方联动、工学并举”的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政府支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按照会计职业岗位要求,通过“五化”(专业方向市场化、课程设置岗位化、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导、训一体化、技能考核社会化)和“五双”(双师、双导、双融、双训、双考)的途径和措施,积极探索并建立会计专业群的“四方联动、工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化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原来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导、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知识学习、实践指导、技能训练有机融合,以解决中小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为切入点,用会计岗位业务事项为载体引导课程的理论教学,将以虚拟业务事项为载体的单元仿真实训贯穿到课程的“教、学、导、训”活动中,并依托校内中小企业实训中心开展综合实训;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真实企业业务事项为载体开展全真实训;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项目导向中“教”,在任务驱动中“学”,在教学互动中“导”,在工学结合中“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各学期均实施分段组织教学。

(四)打造专兼结合的会计专业群教学团队。

1.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落实“一师一企”制度,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认真落实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联手共同培育教师,借助“无锡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基地”平台,在无锡商业大厦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圣达集团、江苏天衡会计师事务所无锡分所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积极贯彻落实“一师一企”制度。一方面,教师通过在站内进行工作与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企业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2.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充实兼职教师队伍。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建立兼职教师稳定的来源机制。聘请中小企业一线高技能会计专业人员主讲实践教学,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并实现动态管理,形成长期稳定的兼职教师来源渠道和长效机制。

(五)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无锡市惠山区财政局、滨湖区财政局合作,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成为无锡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与无锡市财政局和中小企业局合作开展中小企业会计主管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其职业水平;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咨询等技术服务;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联合培养学生。随着社会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不断为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六)开展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以及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2013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公布2013年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职[2013]20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申报的财务管理专业获准开展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是江苏省教育厅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探索构建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而开展的省级教育改革项目。开展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进一步推动了学院对会计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实现了学院高职本科办学的新突破。另外,在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2013年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被列入与江苏省立信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开展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有效地实现了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学历阶段、不同教学层次的教育衔接。

四、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会计专业群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专业群建设、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得到进一步深化。但目前会计专业群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如:会计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间的稳定的、系统的、常态的组织联系如何建立;如何加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会计专业群建设;会计专业群如何依托职教集团,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赢,从而真正使高职教育实现其职业价值,做到“融于社会,服务社会”;如何将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学历阶段、不同教学层次的教育衔接贯通起来,形成一个有梯次、有延续性的学制系统;如何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会计专业群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如何解决毕业生数量众多与企业接纳实习岗位有限导致的会计专业群毕业生顶岗实习难的问题;如何解决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难、兼职教师聘任难的问题以及评价主体单一导致的教学评价模式不科学问题等等。只有深刻认识并正确处理好上述问题,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会计专业群才能健康发展。S

参考文献:

1.周建珊.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

2.谢国珍.以区域经济为依托的财会专业群建设――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财会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2).

3.王清华.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专业群建设系列研究之二[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4.黄盛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5.王飞生,赵鹏飞.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与实践[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6).

班级团建计划范文第3篇

一、出版业的集团化

随着文化产业市场与竞争的日趋国际化,从单体社逐渐走向集团化,是出版业生存发展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集团化给出版社带来的机遇是:

一是可以合理配置资源,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集团化后,出版社可以在发行、物流、财务等公共平台进行统一运行,节省成本。于产品生产线而言,可以对出版社的结构进行调整,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进行专业化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于子公司而言,可以使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公司组成高效的复杂系统,实现各生产要素的互动和协同,使系统产生创新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即范围经济效应。

二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资本运作与上市融资。集团化使得出版社取得国有资产经营授权,拥有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地位,由原来的产品经营转型为资产经营。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天然具有大投入大产出特征,必须通过资产经营,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文化全球化,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已是大势所趋,动则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投入,单体出版社往往力不从心,对资金的迫切需要不言而喻。集团化后,可以开展资本运作和企业并购,实现资产扩张。条件合适后,进行上市融资,通过发行股权募集所需资金,实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抢占国内外市场,做大做强。

三是可以提高出版社的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竞争。集团化可以促进出版业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与人才创新,降低成本和费用,提供多元个性且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形成综合竞争力,挺进国际市场,输出中华文化产品,掌握国际文化话语权,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出版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同时又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促使传统的纸质阅读主导格局朝数字化阅读主导格局转型。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化阅读的兴起,需要出版业快速占领这两大领域,而前提就是数字化转型。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占全国人口的84.9%,其中,有8.17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占全部用户的71.34%。社会化阅读是指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的全新阅读模式,它是相对传统以书为核心,强调内容本身的阅读模式提出来的,它更加注重人、注重基于阅读的社交,倡导共同创造UGC、共同传播和共同盈利,在多方位的互动基础上(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等),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

基于此,在数字化转型中,出版业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一是具有强大的内容优势,可以说,技术只是改变传播的载体与形式,关键还是要靠内容,靠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譬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目前每年出版各类图书约6000余种,60年出版的图书总量,可以说是洋洋大观了。这些图书资源,先数字化,再碎片化。所谓碎片化,即是把图书资源分门别类,归成不同类型的不可再分资源,既可以供用户直接消费,也可以供用户作为原始素材,进行混搭式生产创作。

二是出版业的阅读定位天然地与社会化阅读进行对接,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在社会化阅读形成的不同圈子中欣赏丰富多元的图书内容,从而牢牢嵌入到出版业的生产价值链条中。

实现出版业的数字化成功转型,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需要具备真正的数字化生存理念。目前,尽管人人都在谈数字化,但真正把数字化作为出版业生存目标的理念还为数不多,一些老牌出版社效益较好,未能真切感受到生存危机,数字化只不过是某些领导挂在嘴边的政治术语或者时髦词汇而已。在各种出版业数字化的讨论与探索中,出版业的高管存在缺位。真正活跃的是两类人:一类是出版业的中层干部与一般工作人员,一类是技术领域人员,这两类人员力量有限,前者没有话语权,难以左右出版社大局,后者只是纯粹出于兴趣而已,对他们而言,图书出版业乃至文化产业的数字技术问题,只是小儿科,不是他们施展手足的大舞台。

其次,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是用于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包括生产系统、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数字化改造;二是用于发展新媒体项目与培养新媒体团队,这个投入非常大,举个例子,号称国内报业上市第一家的浙江日报传媒集团,年产值有27个亿,用于并购边锋网络平台的资金是33个亿,其中26个亿是从股市募集的,另外7个亿是贷款。这种发展新媒体项目的投入非常巨大,不是一般新闻出版企业所能支撑得起的,办法要么是希望积极上市,要么是希望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并辅之以税收减免支持,才有可能做到。三是把传统图书资源数字化与挺进国际数字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前期工作不一定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没有大量资金投入,将会影响出版业数字转型的成功与否。

最后,需要大量数字人才。一是数字技术人才,这是出版业数字转型的基础,没有他们,便寸步难行。二是数字编辑业务人才,这是出版业数字转型的核心,必须在掌握基本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掌握数字产品的生产规律,才能提供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与服务。三是经营管理人才,这是出版业数字转型的保证,通过经营管理者,了解图书消费市场态势,进行企业战略定位,规划企业目标,组织科学有效的产品生产,实施适时到位的产品营销,做好增值的消费者售后服务,以数字时代整合营销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实现出版业数字化成功转型与持续发展。

三、出版业的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决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版业进行品牌建设,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出版社应该是有公信力的企业。出版业是文化企业,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当下,转企改制使得很多出版社唯经济指标至上,社会责任减弱甚至缺失,一些出版社靠买卖书号为生,大量的图书(尤其是学术著作)一出印刷厂就进造纸厂,作者只需交钱就可,出版社对该书的市场如何则不关心。还有一些出版社则公然出版“黄”“非”产品,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对违规出版内容违法图书《不倒过来念的是猪全集》的中国画报出版社、违规出版内容违法图书《我们YY吧》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进行行政处罚,此两家出版社的诚信与公信力便会大大受损,对品牌建设极为不利。

二是出版社应该制定系统的品牌建设方案。品牌建设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品牌扩张等。不同的出版社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最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生产,品牌定位也就各不相同,有定位综合性品牌,也有定位专业性品牌;有定位学术品牌、大众图书品牌,也有定位教材教辅品牌、工具书品牌,还有分行业品牌定位的,如经济、文化、科普等。

班级团建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学习平台;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57-02

我们集团创办于2000年,集团设五个办学点,总园、两个分部、两个分园,就集团整个班子人员的配备上说是不足的,从各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也给整个集团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但回顾走过的十年办园之路,集团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这得益于幼儿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力争做到每一个人都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局面,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精品的成果促进幼儿园发展。

一、制定工作目标,确立教职工的信念体系

自我管理是教育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而强化目标管理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在集团发展过程中,我们制订了集团发展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在昆山市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中期目标是建成“争一流,有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名园,长期目标是把幼儿园办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幼儿园。各幼儿园根据集团目标,制订出适合本园发展的奋斗目标、岗位责任目标和任期目标。总目标通过层层分解,使集团内部部门和个人目标与集团目标融为一体。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强化了集团成员的参与意识,凝聚了集团各方面的力量。这样,不仅使集团的管理形成网络连结,使资源得到共享,优化集团的人才、物资、资金,从而使它有条不紊地运作。

二、细化工作要求,规范教职工的日常行为

为了使工作要求层层落实,我们首先从制度上入手,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统一思想认识,严格大胆管理,让老师们明确了哪些事情该做、如何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为何不做,统一标准尺度,在公平、公正的平台上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是以环节为突破口,分解、细化并落实具体的工作要求。为了能让教职工充分理解和知道日常工作的每一个具体要求,并能真正贯彻落实,我们在每一个要求落实之前,会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到相关的讨论中,把问题抛给教职工,再让教职工通过讨论后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落实教师“六认真工作要求——活动准备”的这个环节上,我们就经历了集团教师共同讨论、梳理记录、形成细则、学习解读并付诸行动的过程,让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落实。第三,明确职责,细化到人。对幼儿园精细化管理而言,我们必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和责,让大家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我们的安全工作就是如此:首先强化教职工的安全卫生意识,每年与每一位教职工签定好安全卫生工作责任书;其次把每块场地、每个教育用具、每个电器的安检卫生责任包干到人,每个责任人做到经常检查,做好记录,及时整改,防患在先;第三,实行安全报告制度,各岗位各司其职,加强巡视,发现问题、隐患,逐级上报,不得拖延。这样使幼儿园呈现每个人有具体任务,每个岗位有人值守,每项任务有人完成,每处障碍有人排除,每条信息有人反馈。

三、浸透人文关怀,激发教职工的生命激情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必须注重情感投入,想教职工所想,急教职工所急。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生病住院,集团领导一定会关心,为此我们还制定了一些人性化的制度。如每位教职工每月享受四小时的零星假,每学期享受一天病假,同时考虑到现在的教职工大多为独生子女,亲戚不多,尤其是当亲属中有人离世时,教职工往往有请假的想法或要求,为此我们除国家规定的直系亲属离世享受三天丧假外,夫妻双方的长辈或同辈离世享受一天丧假,解决了教职工的困难,减少了经济损失。集团领导还经常与教工交流、谈心,了解教工的实际情况,尊重教工自我成长的需求,激发教工的成就动机,帮助每一位教工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成功。工会还积极组织健身活动和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让教职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生活,努力创设一种信任人、尊重人的气氛,激发了教职工的归属感,引感共鸣,凝聚出奋发向上的情感力。

四、搭建学习平台,关注教职工的专业发展。

班级团建计划范文第5篇

多年来,集团公司和各单位十分重视班组长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广大基层班组长立足岗位、吃苦耐劳、扎实工作,为推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在安全生产、创业发展过程中付出了艰辛努力,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有力促进了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班组长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少数单位重视程度不[您所阅读的这篇文章来源于文秘站 -文秘站 -是]够,班组管理基础薄弱,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安全状况不理想;二是班组长结构层次不合理,特别是生产技术型人才紧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发展和效率提高;三是班组长收入待遇相对较低,与周边地区煤炭企业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同时,在集团公司内部因各矿井经济效益的差异,班组长收入待遇标准也不尽相同,甚至差距很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四是部分班组长素质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和创业发展要求,缺乏系统性的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班组长队伍整体学历不高,新技术新装备的适应和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生产班组是工业企业最基层的组织,是企业的细胞,其作业地点是企业增值活动的主要场所,它运转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加强班组建设已成为新时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流。班组长作为企业最基层组织管理的领导者,既是班组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班组建设的组织者,又是集团公司、矿厂以及区队各项决策、工作部署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工作业务涉及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不仅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与否,甚至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企业加快创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班组长的作用愈加突出,迫切需要加快解决班组长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班组长队伍整体素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快速发展的需要。集团公司召开此次会议,就是要从解决问题出发,通过强基固本,夯实基础,广泛调动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基层管理作用,为企业又快又好发展造势助力。各级党政组织务必要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和集团公司制定的《指导意见》精神,共同推进班组长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二、发挥班组长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班组长长期在安全生产一线工作,懂技术、有能力,具备较为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班组最主要、最直接的领导者,班组长既要对上承担义务和责任,又要对下行使指挥和管理权力,必须准确定位,明晰责权,充分发挥好兵头将尾和表率示范作用,团结和带领班组成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于班组长的具体要求,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来源于文秘站 -有文章需求,请到文秘站网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

一是做安全履职的表率。抓好现场安全管理、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是班组长的首要职责。这就要求广大班组长务必牢固树立“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要把对班组职工生命的关爱之情转化为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满腔热情地抓好安全管理,对生产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准确判断、科学预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带头抵制“三违”行为。要建立健全班组安全活动各项制度,严格考核,奖罚分明。要针对班组安全生产现状,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创新方式方法,构建班组特色安全文化,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创建本质安全型班组。

二是做完成任务的表率。班组是落实兑现企业各项生产经营计划的具体执行群体。要求广大班组长要增强大局观念,服从组织安排,自觉站在班组和生产的最前沿,敢于吃苦,不怕流汗,急难险重任务带头干,发挥好带头人作用,为职工群众做出表率。要切实承担起协助区队指挥生产重任,细化分解生产计划,科学安排劳动组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带领班组成员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为企业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做创业发展的表率。近年来,集团公司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异地办矿、工程承包以及劳务输出等项目进展良好,不仅给企业创造了可观经营收益,扩大了影响力,而且盘活了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资源,增强了发展后劲,拓宽了生存空间,使企业经受住了市场波动的冲击,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主动。随着异地项目建设加快、规模扩大、产能增加,对人力、物力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从本部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面对创业发展新的要求,广大班组长要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号召,志存高远、敢于打拼,带头走出去创业,在创业发展的大舞台上磨砺成才,建功立业。

四是做务实进取的表率。求真务实是作为一名班组长必备的基本素质,具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才能抓好管理,带好队伍,完成任务。因此,这就要求班组长在实际工作中要少讲空话,多做实事,少讲个人,多想集体,少强调客观原因,多查找主观问题,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赢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要努力适应时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努力进取,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优、管理能力强的班组带头人。

五是抓好班组自身建设。要认真落实《指导意见》,切实履行班组建设职责。要积极开展文明班组、学习型班组、品牌职工队伍创建活动,打造优强品牌团队。要关心职工 生活,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和稳定工作,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倡导爱岗敬业精神,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要结合实际,广泛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正确引导职工钻业务、学技术,提高班组整体素质。要创造条件,知人善任,充分发挥班组每一名职工的作用,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职工积极向上,队伍作风顽强,班风和谐共进的优秀集体。

六是推动班组工作方法创新。在组织结构上,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班组进行重新设置,坚持科学合理原则配置班组人员,保持适当规模,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对每班组要明确一个负责人,并给予负责人明确的工作任务。要求班组负责人要注重引导职工全员参与管理,并做好班组内外部的直接交流。班组长关心的焦点要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以规范的程序增强现场管理的效果。在工作任务上,要在保证安全、质量、成本和时间进度的情况下,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职工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职工对班组发展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评价标准上,要分阶段制定不同标准,使班组管理成为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在管理工具和方法上,要把好的现场经验总结出来,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一套高效、标准的管理工具、方法体系和工作模式,切实改变单纯靠自己的知识、经验、直觉进行管理的传统做法。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理念创新,打破长期形成的科层制、官僚式以及面向物质的文化导向,推进文化理念向团队式、民主化和以人为本转变。

以上六个方面,只是对班组长示范带动作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应当在实际工作中统筹抓好落实。各单位只要抓好这六个方面,为班组长发挥示范作用创造条件,就一定能够加快推动企业创业发展,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三、认真抓好创建措施和待遇落实,不断提高班组长队伍建设水平

班组长队伍建设是集团公司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战略任务,需要各方面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各级党政组织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明确职责,共同推进,确保班组长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一要高度重视班组长队伍建设。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是各级党政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必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建设目标,细划实施方案,一着不让地抓好落实。通过工作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研究和检查班组长队伍建设进展情况,促进班组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要关心班组长的工作和生活。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班组长独立开展工作、充分行使职权,发挥好班组长的指挥、管理和协调作用。要结合实际情况,妥善解决班组长的各项待遇。政治上,要把班组长岗位工作经历作为选拔科区级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优先选拔优秀班组长进入中层管理岗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通过评选“优秀班组长”、推荐劳动模范、组织疗(休)养和学习培训等形式,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荣誉感。经济上,要加大倾斜力度,落实井下班组长各项津贴和奖励标准,让他们得到实惠。生活上,要优先帮助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要加强班组长业务知识培训。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生产技术骨干、业务带头人是企业最为紧迫的任务。要根据班组长岗位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费用,创造条件组织在职班组长参加业务学习,接受更高层次教育。要在抓好安全生产、技术业务培训基础上,强化班组长管理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促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要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帮助班组长建立学习室、创新室,配备所需的资料和书籍,更好地为他们学习提升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