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措施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对一个国家来说,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国内农业生产仍以小农居多,农业技术现代化程度低,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范围小。为改变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与研究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理念,并结合我国农业的实际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提高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1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灌区水利工程能为周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水资源,还能有效地防洪排涝,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大量数据表明,建设灌区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库,既能有效提高周围农作物的产量,为我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提供保障,又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一定的改善,使居民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符。因此,水利部门管理人员应提高对灌区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才能使灌区水利工程应用价值最大化。
2我国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国内灌区水利工程多是由国家投资、主导建设完成的,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因此,我国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较高。但是在工程投入使用后,由于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影响了灌区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总结来说,目前我国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2.1管理内容繁多
与常规建筑工程不同,水利工程通常具有项目种类多且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建设之初,需要对当地的水体、地形、地势进行充分的测量和考察,科学地确定水利工程的修建位置,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测评结果确定堤坝的高度、长度、与灌溉区的距离等,还要系统地评估水利工程在建设完成后可能受到的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2)在建设过程中,需保证建筑材料符合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在建设完成后能顺利投入使用,满足周围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切实提高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2]。3)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较长,灌区水利工程的设计基准年限至少为30年,一级灌溉水利工程的设计基准年限为50年,这一要求使得水利工程的管理任务较为艰巨,管理内容繁多。
2.2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灌区水利工程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未成体系,导致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早期水利部门的管理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素养。早期管理人员多为其他部门临时抽调的非专业人士,甚至部分管理人员直接由在灌区水利工程周围生活的村民担任[3],使得我国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素养和相应的管理能力。部分管理人员由于对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办法不甚了解,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容易给出错误的指导意见,不仅不利于灌区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4]。2)现阶段培育的专业人员大多缺乏实践经验。近年来,水利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始意识到管理团队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开始有针对性地招收专业管理人才,但是部分理论知识较为扎实的管理人员由于对灌区水利工程的实际环境了解不足,在面对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的水利管理工作时难以有效地发挥统筹规划作用,在管理工作中进行技术指导、资金分配、人员调整时缺乏实践经验,易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3)部分管理团队工作效率低下。由于缺乏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工作动员,管理团队的工作热情不高,被动性强,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推诿、扯皮的行为,使得管理团队形同虚设。
2.3检修维护流程不规范
我国仍在使用的灌区水利工程设施中有一部分是建设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在建设之初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建设水平与现在相比落后程度较大,并且由于受到当时国家经济水平的影响,很多水利设施在完成建造后缺少后续的检修与维护,导致水利设施损耗速度过快。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很多水利设施的运水、蓄水能力大幅降低,不仅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用水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2.4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很多水利部门中虽然已经引进了足够的专业人才,但日常管理还沿用粗放式管理模式,管理办法落后,已不能适应当下的管理需求,并且考核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对工作人员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较弱,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2.5工程设施建设受限
灌区水利工程大都修建在农村地区,较为偏远,监管难度大,并且在灌区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行中,由于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非法占用河道、乱排生活及畜养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对水源造成污染,而且对水利工程的运行效果造成严重影响[5]。
3提高灌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管理人员是保障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能有效提高水利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水利工程进一步发展[6]。灌区水利工程运行中需要人、财、物多方面的配合,因此,管理人员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预算能力和强大的沟通能力,才能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有效地统筹各个部门的工作。因此,水利部门应适当提高对管理人才的招收标准,为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奠定人才基础。同时,应加大对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现有管理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工作动员,让其能充分认识到灌区农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深入地开展管理工作,有效提高灌区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
3.2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责任意识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部门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为部门内部人员的工作提供中重要的参考依据。水利部门在积极引进先进人才的同时,也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使内部管理制度紧跟时展的步伐,充分满足现阶段的管理需求[7]。1)应改变目前水利部门内粗放式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管理制度,即通过细化规章制度,为管理人员提供全面且详细的工作指导,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2)应明确个人管理职责,权责到人,确保每个管理环节均有对应的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确定负责人并及时解决问题,此种方式能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3)应完善多元考核制度。由于传统考核制度评价内容较为单一,很难起到有效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因此水利部门可以参考相关企业的考核评价制度,以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表现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同时将业绩纳入考察范围,在管理队伍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从而促进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保证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
3.3调整财政分配,提高资金利用率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利设施的检修力度,及时拆除老旧设施,建设先进程度更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强的水利工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检修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相关部门可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精简,及时清退管理水平严重不足的人员,将节省的资金用于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中,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4加强正面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人为破坏也是影响灌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农村地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灌区水利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非法占用河道、污染水源等行为屡禁不止[8]。管理人员应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加强和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灌区水利工程的正面宣传,使周围居民正确认识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可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周围居民对破坏灌区水利工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借助群众的力量加强对灌区水利工程的保护,有效解决灌区水利工程较为偏僻、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养护;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的重要性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作为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当中最为普遍的存在形式,其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面贡献卓著。虽然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仍没有一种水利工程形式能够取代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方面的地位。农村小学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重要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保证水利工程工作状态,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和养护,能够保证水利工程不受到外界的破坏,最大限度保证水利工程的工作状态,满足水利工程管辖区域的农业生产需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农村的灌溉形式,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加大了灌溉效率,这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来说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以效率为原则的新灌溉策略已经实现,这既满足了农业生产需求,有实现了水资源节约,可谓是事半功倍。
2、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保护,提升建设效益水平
水利工程项目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特点的工程项目,相对于水利工程前期的建设阶段而言,其后期的养护与管理才是关键,“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我国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重建轻管”的情况,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都存在着无人监管的情况,这使水利工程根本得不到保护,不出三到五年水利工程必然要面对废弃的命运。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使用年限角度分析,其最基本的使用年限为
20年,养护管理做得好可以用上30年、40年、甚至是50年,相比之下3、5年的使用年限实在是太短了,此种行为浪费的不仅是资源,更是当地百姓的“生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养护与管理,只有做好养护与管理才能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正常的完成自己在当地农业生产当中的任务,从而提升自身的建设效益水平,为当地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
3、提升当地水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同样也是农业灌溉的必需品,传统的灌溉形式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其灌溉效果也不甚理想。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对水资源灌溉的效率,进一步实现随对资源的节约。水利工程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养护,那么水利工程就很难发挥出自身的灌溉效率,这也就无法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日益短缺的水资源时刻提醒我们必须要做好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而做好对水利工程的养护和管理就是实现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方法。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水利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每年应该进行水利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培训,随着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一些新规范、新技术、新材料等已经不断地对水利工程建设加以改进。但是由于县级以上相应单位担负着设计或监理的工作,在其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较多,难以得到其相关部门通知每年的业务学习,对于工作期间就很少有出去参加各种水利培训,一些知识都是靠自觉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却没有地方学习交流,这样技术水平就难以提高,实践经验缺乏,难以担负工作中更深层次的技术实施。所以,这是基层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人才技术水平问题。
2、管理主体不明确
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民均是“农村集体所有”的责任主体,但任何一方的具体责任都不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管理职责没有落实。使大多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责任不能明确,影响小型水利工程使用和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利益。
3、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不健全
乡(镇)水利站是最农村的水利服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承担农村水利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是县级水行政职能的延伸,是最农村的水利部门的工作。而小型水利工程是为搞好农业生产才修建的,那么对于水利站的工作技术人员,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却不能深入实际,而在一些水库、河塘、渠道的管理人员,却是来自当地的农民,对于应急的险情除了报告外,难以直接承担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在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安排上应作调整,乡(镇)设立水利站,而水利站是最农村的水利技术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技术人员也是接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对水利工程的理论知识有过全面的学习。那么如果再身临其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才会有所提高,所以管理机构就要从农村水利技术人员抓起,不断的完善。
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1、利用政府职能做好权力分配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投资方,其必须要通过对水利工程的事权和财权的合理分配,来拓宽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渠道,提升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平。财权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在自身引导作用下,建立起“财政为主、主体多元”的投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的参与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去,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养护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事权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主导作用,来加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立起公共财政稳步增长机制,为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养护提供支持。
2、提升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兴致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当地农民的农业灌溉需求才建造的,然而很多农民却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成为了破坏水利工程的“主力军”,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要提升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兴致,让他们参与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当中来,一方面让农民深刻的了解灌溉的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让他们通过参与建设来明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易之处,提升农民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认识,使他们不再成为破坏水利工程的“主力军”,而是资源保护水利工程的“护卫队”。
3、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管理和养护方面之所以存在问题,与其管理机制的落后和管理方式的不全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如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都会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发挥带来影响,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我国建筑企业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都十分注意。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建设完成后的管理,这种管理方面的失误带来了关键性影响。为了实现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效果的提升,我们必须要在管理机制上进行突破和创新,通过对建设程序的完善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好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费用。另一方面在人员管理上笔者认为也应该以绩效考核为中心,通过绩效考核标准当中的奖惩制度,来提升当地员工在企业当中的工作热情,提高财政支农绩效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做好农村基层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不仅是人才的问题的解决,技术问题的解决,管理问题的解决,更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出现的问题,仔细研究,认真分析,不断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振海,张艳梅.加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1(8).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V-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29-01
2013年10月24日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发改委杜鹰同志提出:“推动完善各类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强化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明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健全管护机制,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持续发挥效益。”因此,推动和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新台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为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这也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重视的基本原因。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时,要同时考虑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否有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现实。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全面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核心理念,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走现代水利之路。有了水利,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同时配合增产措施,农业才可能大幅增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水利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战略部署,总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经验,深入分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以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改变粗放生产经营为关键,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突出重点,抓住本地区的重点问题,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应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分步实施。规划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状况,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的规律,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确定相应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应在经济、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三、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工程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农田水利投入不足,水利管护机制不健全等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农业水利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对农业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概括来说就是要实现水利现代化,就是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指导农业水利,用现代设备、材料装备农业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水利,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水利。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策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大力加强,积极发展。农业水利工程要想取得更好地发展,不只要解决思想认识、科学管理、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问题,还必须解决很多技术问题。为此,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应重点研究节水、节能、节约投资的技术措施。在促进农业生产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将农业水利工程科学技术提到新的高度。
2.1加大对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按照“开工---推进----储备---论证”的思路,多规划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优化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和水环境的项目,重点做好流域综合规划,包括生态建设、灌区节水改造、河道综合治理、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等项目建设。
2.2水利工程建设,一是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制定完善县乡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制定“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分年实施计划方案。二是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实施江湖堤达标工程。三是要解决人员工资及维修养护经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3统筹安排工程建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与农业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提高农业生产和减灾能力。按照水源、渠系、田间工程统筹规划、配套实施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结合已建和在建的水源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灌区工程。继续积极推进重大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着力增强区域水资源调控和防洪抗旱排涝能力,保障农业用水需求。
2.4大力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水土资源。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灌溉用水量和污染排放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严格限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及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扩大灌溉面积和新上高耗水项目。继续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休养修复部分耕地。
参考文献
[1]杜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3.10.24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呈现出完善化。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直接影响着农业种植工作及农业畜牧业养殖工作等,对农民切身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洪涝灾害及干旱等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毁坏性灾害。因此,政府及相关水务管理工作部门需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及稳定增长提供有效的保障。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
1.1建设计划不完善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由于未能全面性、综合性考量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农田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等方面,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计划缺乏有效性;同时,因未考量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范围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等,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定位存在着不恰当性,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存在着随意性及盲目性,实际的建设效果及运行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1]。
1.2实际投入不足
农村经济方面的限制促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经济发展理念得不到有效统一,同时收入来源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的维护工作大多属于停滞发展状态,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从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维护工作来看,政府主要承担着建设费用及维护费用,但由于县级财政较为紧张,无法满足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需求及维护需求,使得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安全隐患,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问题非常严重。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策
2.1政府需要构建高效管理工作机制
国家需要提高认识,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工作部门需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经济投入。政府及相关税务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城市、农村水资源的统一性管理,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完善水资源管理工作体系,明晰事权,为构建协调有效的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机制提供有效保障,为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提供保障[2]。
2.2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工作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财产,社会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质量管理,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质量,为国家、农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由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建筑材料、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促使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对农民群众利益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害。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质量监督工作,技术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政府工作部分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有效落实管理工作,尽可能发挥工作人员的重要作用,为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有效的保障。
3结语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却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工作效力。为了能够为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提供保障,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督工作机制,提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效率,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维护工作,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实现建设透明化,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巨大优势,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波.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5):259.
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设 生态农业 重要地位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前言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生态农业建设快速稳健发展之路。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1.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水利建设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种资源,,能够全面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形成林木、果树、鱼类、畜禽、农作物和农产品加工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生态农业的作用极为重要。实现农田的有效排涝和有效灌溉,能够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是以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协调发展,才可以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健全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那么必然就会造成旱涝现象常发,洪涝灾害会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传染病流行、粮食绝收等问题,干旱缺水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盐碱化严重、草原退化、树木干枯等问题。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的问题,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现状。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农业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奋斗目标,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同时,生态农业建设是以产出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生态农业的标志就是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体现,加强农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水产、畜禽等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就极为重要。那么如果想要加强绿色农业生产,那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减轻农业用水污染, 切实改善土地退化现象, 有效避免土壤盐碱化及荒漠化, 改善植被条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
三、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1.强化各水利站所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意识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辖区内新建的水利工程,当地水利站所要无条件的协助施工队搞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发展工程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水利局质监站或水利局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减少损失,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当地站管理后少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时,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辖区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既要向当地党委、政府,又要向县局搞好服务,提出本辖区内的水利发展思路,供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
2.严格按照合同施工
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履行监管程序,从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到施工,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设从立项到施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环节程序,确保工程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发挥效益。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务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明确甲乙双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