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管理的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 课程教学 优化
[作者简介]王华(1967- ),女,广西荔浦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王金叶(1965- ),男,甘肃民乐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生态经济。(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42-02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出行方式及对旅行食宿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酒店行业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单一旅游度假型为主向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商务、自助等多种类型共存发展转变,为人们出行提供更为方便、舒适、专业的服务。酒店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专业的要求,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校作为酒店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根据行业需求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化专业型的复合人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教学上应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改革,全方位优化课程教学,与行业需求接轨,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课程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科学、专业、系统、完善的课程教学对于专业培训目标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酒店管理专业必须在课程教学上基于行业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改革,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酒店行业职业能力构成及特点
职业能力通常包括个人素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众多能力的综合。个人素质是人们在一定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下形成的个人能力,是人们从事某职业的素养条件,决定了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和本能的职业判断力;专业能力是与人们从事的职业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人们从事自身职业活动的必备条件,是人们成为行业专家的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通常与人们从事的专业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对人们工作及职业的后续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被称为综合能力。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越强,其发展潜力越大,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创造和发展空间越大,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越强。酒店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服务行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与其他行业不同,其职业能力更强调从业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企业忠诚能力及社会责任能力等,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个人职业素质。个人职业素质是职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决定了人们职业能力的水平,决定了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的工作成就;强调从业者的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感及职业承受力等。在对酒店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的访谈中,总监们普遍反映在酒店行业里,员工对酒店职业的热爱、从酒店服务中获得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找工作乃至生活的乐趣的个人能力是酒店行业发展及员工个人发展的原动力,这样的个人职业素质才是当今酒店最看重、最需要的人才素质。酒店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强调从业的经验,强调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才能在酒店行业有长足发展,这都要求从业者有很好的个人职业素质。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人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职业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成为行业能手的一种能力。专业能力是酒店从业人员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服务的核心能力。酒店行业发展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使酒店企业对员工专业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酒店企业越来越希望员工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成为既懂操作又懂管理的专家型复合人才。
3.学习能力。越来越快的社会节奏和知识更新的加快,要求人们有越来越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核心内容,学习能力也是酒店行业对员工的一种新要求,良好的学习能力可以让酒店从业者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形成新思路。随着客人对酒店在信息管理、技术革新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酒店员工需与时俱进,持续学习,提升运用计算机能力、数学和统计方法的能力、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等学习能力。
4.社会能力。社会能力与人们从事的专业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是所有专业都极为重视的一种能力,主要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适应社会、跟人交往、与人合作、进行良好沟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酒店行业是为人提供服务的行业,服务人员每天都面对来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的客人,要面对客人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工作中各种难题,要与客人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同时,为了酒店服务的顺利进行,酒店企业还要解决与同行业及其他行业,以及政府部门的方方面面的关系,这都需要酒店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社会能力,保证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保证企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有差距。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结构都沿袭传统学科专业的习惯做法,在课程构成上基本是参照公共学科制订培养方案,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及拓展课三大块。从传统的学时结构上看,核心专业课占总学时比例普遍较少,公共基础课和公共文化课学时比例最高,专业拓展课所占学时量最少,学生动手训练或实践练习的机会相对不足。此外,在公共文化课中涉及国学知识的课时明显缺乏,没有将我国五千多年文化精髓融入教学中,导致出现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被称为“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虽然这种现象在其他专业同样存在,但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对于酒店从业人员来讲,国学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
2.课程设计与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目前一些高校不是以行业需要设计课程,存在为教师开课,以学校需要开课,以自身资源特点及经济效益开设课程的现象,造成课程设计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课程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导致高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对酒店行业的认同,无法满足酒店行业的用人要求,从而导致本科生员工稳定性较差的局面。据资料统计,近五年,杭州市、上海市等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酒店企业首次就业的流失率高达80%,毕业五年后,仍留在酒店企业工作的学生寥寥无几。本科生的高流失率导致酒店企业对选择本科学生失去信心,因此,旅游院校应在课程设计上与行业要求相适应,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人才。
3.教学方法与行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在教材选用方面都未能与行业发展需求接轨;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不够充分。特别是对于一些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如果只强调课本知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一些院校的校内实验室比较简陋甚至没有,学生对专业技能操作缺乏感性认识,上完专业课仍然处于懵懂状态。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大多数校外实习是顶岗实习,学生只是对其中一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实习,无法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融会理论知识,职业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综合训练和提高,同时对行业的认知也会由于不全面的实习产生偏差,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职业倦怠感,缺乏对职业的忠诚和热爱。
4.教师结构满足不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高校普遍要求新进教师必须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但在酒店行业中鲜有拥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人员,因此要想从行业进入学校担任专业教师相当困难,导致许多学校的专业教师虽然拥有博士学位,但都是从学生到教师,大多数是与酒店管理专业无关或专业相关不紧密的博士,甚至完全没有行业从业经验,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行业指导,教学上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堪忧。
三、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通过对酒店行业职业能力构成特点和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必须进一步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行优化教学,才能培养满足时展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端人才。
1.课程设计职业化。根据职业特点及行业要求设计课程,突出课程的职业化及服务性。一方面,加强在餐饮、客房、前厅、康乐、酒水饮料等专业技能课程的职业化意识教学设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酒店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服务标准、服务理念及服务技巧,培养职业化思维;另一方面,设计与酒店行业发展相对应的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使学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
2.课程结构合理化。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对现有专业课程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如对课程学时和学时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数量及学时量,使学生可以多方面、多角度接触专业的相关知识。调整学时结构,合理安排课程学时,在公共基础课、核心专业课及专业拓展课的学时比例安排上适当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的学时比例,在学时安排上,不必将所有的时间用于讲课,应适当“留白”,给学生留下一些空闲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此外,增加国学知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身修养。
3.课程内容模块化。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通过模块划分的形式开展各种能力培养的训练。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强调四种能力的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以专业核心理论模块内容、能力拓展模块内容、职业任务训练模块内容以及职业角色体验模块内容四大模块来呈现,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模块教学中。专业核心理论教学模块内容着重介绍专业基本理论、概念体系、行业知识等,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让学生形成较好的专业认同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能力拓展教学模块内容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进一步适应行业需要。职业任务训练模块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每一门课程都通过设计任务项目,由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完成任务,项目小组自行设计工作程序、人员分工、工作汇报等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职业感觉及个人素质方面,可以通过职业角色体验模块来培养,强调酒店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及角色分工意识,体验职业角色的成就感,培养良好的职业幸福感及职业认同感能力。每一个模块之间又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有四个模块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得到很大提升。
4.教学环节情景化。酒店行业的服务性是通过实际操作体现出来的,因此学生对职业角色的体验只能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在专业教学环节中,应优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性强的课程,创造仿真的教学环境,增加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和强度,以强化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酒店运营环境下,体验酒店角色的乐趣,强化学生的职业身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教师结构职业化。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人格魅力、职业感及专业性,直接影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专业教师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具有言传身教的直接影响。专业教师本身的职业性在专业教学和职业能力上对学生具有极强引导性和示范性,是学生模仿学习的第一对象,因此,高校在专业教师结构上更应重视职业化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既有学校专职专业教师,又有酒店行业专家及酒店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双师型、多师型”教师队伍。
6.教材选用经典化。目前,我国酒店管理服务类课程教材数量繁多,但缺少权威、经典的高水平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对国外的原版教材采用极少,与国际化教育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是从2007年开始招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起步较晚,在教材建设方面也较薄弱,特别是存在本专科教材差异不明显、优秀教材缺乏等问题。因此在教材建设方面,需专职教师协同行业专家编写一系列可操作性强、教学案例丰富、具有现代服务理念、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具有实用价值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材。
酒店行业较强的专业性,越来越呼唤职业从业者的出现。作为应用性较强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必须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区别于其他传统学科及专业实行全方位的优化课程教学,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才能越办越好,才能为酒店企业提供后续发展的人才资源,酒店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薛艳,姜红.基于服务绩效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服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优化思考[J].高教研究,2012(19).
【关键词】智能建筑;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智能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对建筑居住环境有更好的管理方式,使得建筑管理更加人性化,自动化,符合人们的要求。智能建筑是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顺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研究出另人们满意的居住建筑。本文将通过了解智能建筑的管理范围,对智能建筑几点设备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1 智能建筑管理范围
智能建筑作为一种高新技术的产物,它的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与范围都与其他的建筑管理有所不同,管理范围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扩充,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有秩序,有条不紊。智能建筑管理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建筑物提供管理的功能,也就是在中央控制室支持下,实现对整个建筑物及其作业的全面,有效管理。其中智能建筑管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局管理。以公共通信设施做技术支撑,通过以太网和ATM网等公共通信技术手段,传递管理信息,便于企业的有效运作。为楼层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符合现代管理网络群的要求,提高管理效率。第二、建筑物的管理。为了维护建筑物内各种设施的质量与管理,特意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对建筑内环境管理,保证建筑物环境的优化控制和监视,提高内部环境的质量。对能源进行管理,通过多种有效能源管理方法实现节能,从根本上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保安系统进行管理,保安系统作为建筑物楼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保安监控管理集成软件,使工作人员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同时对各个小系统的监管和控制。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管理,在火灾报警系统响起后,保安人员以及居民都应该第一时间从安全通道进行逃离建筑,同时实施自动报警,启动灭火设备,截断建筑楼内电源。对停车场系统进行管理,为了方便居民,一般都会在建筑物的一楼或是地下室提供停车场,可以运用磁卡对车主进行鉴别,结合计算机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对停车的具体时间,人物,车型号码进行记录,实现停车场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杜绝了停车场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车子失窃,车主无法证明身份等失误,使停车场管理变得快捷、方便、准确、公正、高效、安全、可靠和稳定。第三、进行物业管理。可以对建筑物及其设备的有效管理与利用。记录建筑物内房屋及空间的出租情况,提供建筑平面图,出租有效期及用户投标等各种资料信息,进行有效的租赁管理,方便对大楼居住者的信息进行管理和分类。建立于保存建筑物内各平面空间及其使用情况的准确信息与最新动态,允许用户采用电子手段提出施工要求及施工指示,还可以根据运行时间,实际使用情况等,提出灵活多变的防范措施,对整个建筑物的物业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方便进行居住管理,对楼宇整体的有效利用状态有所了解。第四、进行商务管理。提供信息手段以支持各种图文传输,通信和数据库要求,实现有效的商务管理就要做到,实行无纸办公,包括图文传输,文件操作类及电子邮件系统等,都进行电脑网络管理,减少对纸张的使用,真正做到无纸办公的环保办公方式。商务机构内部的沟通应通过固定电话的使用,减少无线电的辐射并减小使用成本,通过网络及多媒体等手段,能够方便地与外界传递和交换数据,同时建立预定于票务等设施系统,在进行各种会议室,票类的预定,可以做到付费方便、快捷,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日常生活简单化,物业管理方便化。智能建筑的管理范围日益扩大,实现有效的管理,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地帮助。
2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机电设备的管理受到多数管理者的关注,机电设备其中包括,楼宇中的电梯、应急电灯、供热、空调、房子内围的电线等电力设备,应如何进行相应的管理呢。第一、进行使用管理。要规范居住者和使用者的用电安全意识,加大力度宣传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不少的人们在使用电器时,没有在细节方面进行留意,以至于出现小失误引起大灾祸的悲惨局面。建筑商在进行楼宇租赁时,要对屋内的用电设备,如插座,屋内电线的链接状态是否正常,才可以安排居民入住,如果居民在居住的过程中发现机电设备出现不正常现象,要及时通知大厦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检查和整修。第二、规范居住者对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对于电梯,应急照明灯等公共设备,居民应当对其进行维护,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出现故意毁坏,或是有意损坏,这些不良现象会使公共设施在需要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为了保证居民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对公共设施进行维护是居民的义务。这不仅仅只是建筑物持有者有利,同时也在无意中保护着居民的生命安全。如果在出现停电,或者紧急疏散的状态,应急照明灯与电梯无法进行使用的话,会妨碍居民的正常生活或在遇到楼宇失火时无法快速地逃离现场。居民在发现机电公共设施出现状况时,应该对其停止使用,并及时同时大厦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在整修完成前,都应对相应的公共机电设备停止使用。第三、进行智能建筑机电设备按时检查修正管理。无论什么仪器,都有它的正常使用寿命。应该对建筑的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对超出使用期限的设备用进行更换或重整,有效地进行管理对维护具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障居民的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要对电梯,火警报警器,应急照明灯进行定期的检查,对楼内电线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修正,防止在电线受到破坏后没能及时发现而引发火灾等不良后果。进行智能建筑机电设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机电设备管理的疏忽会对建筑及居民造成不良地后果,如果能实现以上机电设备有效管理系统,就能够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3 总论
智能建筑在多数人的眼里都是具有高技术含量,能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但是由于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不少的智能建筑为了节约成本,许多的建筑管理并没有落到实处,以至于在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在某些区域进行了管理,但是并没有得到成效。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发展,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质量和管理的水平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缺乏有效管理,那么智能建筑只会成为一个空壳。智能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数量也在逐渐地增长,要做到有效的规划管理,坚持进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龙.智能建筑集成要素和途径[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7
[2]张瑞武.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及其工程实施[M]清华大学.2000.3
[3]刘保林.智能建筑技术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2000.5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换电管理;功能
1.引言
广州市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管理系统主要由电动汽车充电在线管理中心、充电站、换电站、配送站和分布式充电设施五大部分组成。通过对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应用方案研究,充分利用该信息系统的功能,可不断提高纯电动汽车在广州市的应用实例,更是适应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实现节能减排,从而建立一个节能、环保、新型大都市。
2.系统架构
2.1 总体架构
充换电运营管理系统是集充电监控、电池充换电管理、客户管理、计量计费、充电站/桩定位、告警异常处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动汽车充电在线管理系统。它可对电动汽车充电站、换电站、充电桩进行集中监控,实现广州市内所有充电设备运行信息的自动采集、统一管理和综合应用,从而提高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2.2 技术架构
系统选用J2EE平台解决方案,并结合SOA(面向服务)技术,在用户操作模式上使用B/S架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J2EE平台提供的安全、数据访问、展现、集群、组件等技术,通过J2EE应用服务器提供Web访问支持,同时绝大部分J2EE应用服务器提供负载均衡和集群的支持,通过引入这些成熟的技术,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开发速度。
与采集服务器通过Web Service通讯,获取充电设备的实时信息,对于历史数据,采用分析采集数据的方法,将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展示给监控中心人员。
为了展示充电设备所在的空间地理信息,引入GIS系统提供数字地图支持,实现充电设备的地理位置可视化监控。
3.系统主要功能
根据电动汽车充换电的管理需求,并考虑系统相应的扩展功能,该系统将功能分成了15个模块,每个模块则由若干个子模块组成,其中的主要关键模块功能如下所述。
3.1 数据采集管理
数据采集管理主要负责换电站、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方式主要分为主站主动采集和充换电站(桩)主动上报两种。支持GPRS、CDMA或网络的通讯方式,使充换电站(桩)实现与主站通讯,进行数据采集。
(1)换电站数据采集。①采集充电机的工作状态、温度、故障信号、功率、电压、电流等;②采集电池组温度、SOC、端电压、电流、电池故障信号等;③采集电池更换站供电系统的开关状态、保护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素、电能计量信息等;④采集电池更换设备的位置、工作状态信息。
(2)充电站数据采集。可以采集充电站站内充电机电能量数据及充电交易记录、站内充电桩电能量数据及充电交易记录、充电电池状态信息、站内配电设备状态、有源滤波器数据、站内电表电能量等实时数据,采集视频、门禁、烟感等设备的数据。
(3)充电桩。可采集停车场等社会单位的每个充电桩的电压、电流、工作状态、充电交易记录等。
3.2 实时监控
结合GIS平台,在地图中为用户直观展现充电站、换电站、充电桩和GPS的实时监控信息。
(1)充电桩实时监控。系统提供充电桩实时监控数据的展示和召测功能,方便用户直观了解充电桩最近的运行情况。可监测和查看充电桩的电压、电流、充电状态、充电交易记录等。
(2)充电站实时监控。可查看充电站内充电机、有源滤波器、视频、安防等设备的实时监控信息,主要功能包括:充电站计量信息、充电机信息、充电桩信息、配电监测信息、谐波监测信息、视频监控信息。
(3)换电监控。可查看充换电站内充电机、电池箱、有源滤波器、视频、安防等设备的实时监控信息。
(4)GPS监测。系统预留GPS接口功能,通过电动汽车或电池上加装的GPS和物联网模块,对车辆进行自动识别和行驶状态实施监测,对电池进行定位和动态监测,既实现里程计算的功能,又能够确保车辆和电池安全。
(5)实时报警。可实现充电设备的实时告警,可根据不同类型按级别进行报警处理。
3.3 车载GPS监测
为实现“里程计费”的运营模式,在电动汽车(和电池)上加装了GPS和物联网功能模块,对车辆进行自动识别和行驶状态实施监测,对电池进行定位和动态监测,既实现里程计算的功能,又能够确保车辆和电池安全。
电动汽车运管理运营中心可通过GPRS网络,实时接收车载GPS或物联网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显示、查询、告警等功能;同时实现对车辆和电池的GPS定位,在GIS地图上实现对车辆的跟踪、查询等功能。
3.4 计量计费管理
用户电动汽车充电、换电池等业务都会产生用电费用。同样,换电站、充电站、充电桩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是一个用电用户,也会产生用电费用。计量计费管理就是为了把各种用电用户所产生的费用进行集中管理、集中计费。汇总和分析各种收费数据,为用户提供各种费用综合报表。计量计费管理根据计费类型不同提供各种类型的计费方法,以满足不用用户的需求。
(1)充电计费。主要是进行整车充电时提供的一种计费方式,系统可查询充电机、充电桩或每张充电卡每次充电所产生的费用。系统可为汽车充电提供多种充电方式,如汽车充电时间、充电电量、充电金额等。系统将以当次充电电量以及当前充电电度单价来计算充电费用。
(2)换电计费。换电计费是为电动汽车提供换电服务的的计费方式。计费实现是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车载电池GPS模块的处理,记录电动汽车行驶的里程,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时,系统将通过读取车载电池GPS模块的里程数,根据里程数进行用电费用计算。
(3)账务管理。以充电交易计费记录、换电交易计费录为数据基础,提供各种收费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可提供按用户为单位、按充电机为单位、或按充换电站为单位进行交易费用汇总,生成各种交易报表。以便用户分析全局运营账务情况。
3.5 换电管理
换电管理是为确保客户换电过程的有序进行,换电过程不但需要换电站内相关工作员操作系统,还需要车主的配合。其中主要的是对电池的查询和状态修改、新增详细的换电记录、实时更新电池状态。
换电过程管理主要是能及时的监控到电池的状态变化,可以监控到电池在使用还是在库存,如果在使用也可以监控到给谁或者给哪辆车在使用,如果是在库存,也能及时了解电池充电是否完成,是充满状态还是充电未完成状态,能全局监控电池和充电情况。
关键词:知识管理;课程开发;计量专业;ADDIE;三位一体
作者简介:贺东明(1969-),男,安徽安庆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高级工程师;徐振洪(1967-),男,广东蕉岭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工程师。(广东 佛山 5283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67-03
电力计量对外为客户和电力交易方提供准确优质的计量服务,对内为生产经营提供全面及时的电能量数据服务,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环节和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作为广东电网公司计量业务领域的排头兵,在抓好建设与经营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打造高素质的领导团队、运营管理团队、技能人才团队。然而,计量中心在日常生产中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使公司的知识积累方式明显落后于企业发展水平,导致企业核心能力未能得以有效传承,员工培训和日常生产不能紧密结合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将成为生产专业提高业务效率及驾驭能力的障碍。
业务与知识管理的脱节是阻碍业务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所以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业务展开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根据这一思路,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结合一线生产岗位在生产及培训考核中的实际需要,研究形成了一套内部课程开发的新模式。
一、计量中心培训课程开发的问题分析
据美国《管理新闻简报》中发表的调查指出,68%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培训不够而导致的低技能水平正在破坏企业的竞争力,53%的管理者认为通过培训明显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由此可见,培训的作用及地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可及重视。由于我国企业培训事业起步较晚,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领域,均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我国企业培训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计量中心培训课程的开发现状进行剖析,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理论思想的指导
目前,在企业培训课程开发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模式较少,致使原先的计量中心培训课程缺乏理论及实践指导,缺乏对课程开发理论、模式、实践的探索研究,不仅脱离了计量中心发展的实际,也易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
2.开发难度大、数量少
由于计量相关工作专业化程度较高,开发难度较大,很多操作知识与技巧都以个人经验等“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员工当中,没有沉淀下来形成可以广泛传播和学习的素材;再者,总体上计量人员较少,因此针对计量相关的培训课件数量较少。
3.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计量相关专业一般的培训课程都偏重于知识原理介绍,较多是照搬教科书式的理论讲述,而没有针对实际工作问题提供有效的培训内容,与各岗位业务直接相关的课程不多。与此同时,不少课程缺乏完成实际工作所需的关于软性技能的经验总结、典型案例的提炼和分享,致使其实用性不佳。
此外,培训课程的内容陈旧、单调,一方面无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无法将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融入课程中,且在课程实施策略上,仍沿用“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双向交流”的传统教学策略,无法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4.培训形式单一,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培训课程的设计缺乏将培训工作提升到知识管理高度的意识,课程内容往往偏重于业务流程的讲解,缺乏针对岗位工作的经验传授、典型案例和操作练习,形式传统而单一,容易忽略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需求。而这种“一刀切”的方法,致使课程的针对性较差。且传统的内训师培养主要是对培训师培训技巧的训练,不能帮助内训师有效提升其核心能力即课程开发能力,故而成果转化率较低。
5.CAI的应用缺乏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课件开发者的技术辅助大都侧重于美工方面,而在知识逻辑方面仍有待提升。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帮助课件开发者开展知识提炼,既实现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情境的CAI,又实现以课件开发者为中心的知识提炼情境的CAI,是课程开发与管理中的一项难题。
6.缺乏知识传承机制
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核心知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笔巨大的财富较为分散,如同被一片片知识的壁垒所隔断,以致当同样的问题出现时,曾经积累下来的经验未能有效地进行共享和传承,企业的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造成各单位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如果这些经验能够沉淀为分门别类的课程,则这些常见的问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课程开发思路
所谓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显性化及为共享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并利用群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与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素材库;促进员工进行基于知识的交流;建立顺畅的内部知识交流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而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则是指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出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一门或多门课程进行课程开发、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确定的整个工作过程。
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教育培训应肩负起以下三个角色的重要职责:业务部门服务商、员工发展顾问和企业战略推动者。其主要体现在:培训课程开发过程就是帮助业务部门发现、积累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通过向员工提供学习资源,培训课程能有效支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训课程开发能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有效复制到员工身上。
为有效履行以上三个方面的职责,可借鉴经典的教学系统设计ADDIE模型为思路,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电能计量课程开发体系。所谓ADDIE即分析(Analysis):通过岗位能力标准建设和梳理,分析培训需求;设计(Design):培训课程开发体系的设计,是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开发(Development):根据体系设计框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实施(Implementation):将课程开发方案付诸于实践;评价(Evaluation):对课程开发过程和开发成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三、“三位一体”培训课程开发体系设计
针对计量中心培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知识管理的理论指导以及计量业务的梳理,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建立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三位一体”培训课程开发体系。“三位一体”具体指的是,培训课程开发体系将一举完成“培养一批内训师、开发一批培训课程、形成一批电子课件”三个任务。
这一创新设计将课程课件开发与内训师的培养过程相结合,在课程课件开发的同时,融入了关于课程开发能力及现场培训技巧的内容,使内训师在完成培训后既学会了将隐性知识外显化作为培训课件的思路与方法,又掌握了作为一名内训师应有的培训技巧。此外,后台将提供平台支持,将培训课程的应用进行信息化广泛化处理,转化为适宜员工自主学习的课程,结合现在国际上先进的E-learning技术,生成电子课件,供广大的员工群体灵活、自主地学习。
“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体系可分为两大阶段,如图1所示:课程开发阶段和课程上线阶段。第一阶段需要内训师的深度参与,任务在于“开发一批培训课程”及“培养一批内训师”;第二阶段需结合专业IT技术在后台处理,此阶段所解决的任务主要是“形成一批电子课件”。
1.课程开发阶段
此阶段主要在“内训师培训班”的现场进行,对授课教师及辅导教师对学员(内训师)需要承担的开发任务进行培训和辅导,以确保每名内训师在培训期间既完成课程开发,同时也提升了授课能力。这样一来便实现了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的紧密结合,一方面知识服务于生产,另一方面生产过程又反过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造。
课程开发阶段按照CBFCSC模型六个步骤进行开展(如图2所示):
(1)课题确认。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事先依据岗位培训考核大纲提供一套课程体系,以供学员选择。到达培训现场后,辅导教师对学员逐一进行课题确认,已开发的课题应及时标注,以避免下一期培训课程课题重复开发。
学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课题,同时还需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课题重要性:该知识技能对工作的影响程度;紧迫性:目标学员对该知识技能需要掌握的程度;专业依赖性:有一定的专业难度,或不适于自学的内容。
(2)框架搭建。确认课题后,教师即可通过培训和辅导两种方式的交叉来开展课程开发工作。为了保证开发出来的课程逻辑顺畅、结构完整、体系规范,在使用专用软件制作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搭建出开发课程的总体框架。计量中心课程开发的规范化整体框架如图3所示。
其中最核心的课题内容在于“KNOW-HOW总览”部分的结构搭建,即关键技术点的提炼和结构化。搭建KNOW-HOW总览图框架的要点是:选择步骤法或罗列法,用口诀描述KNOW-HOW点;对每个KNOW-HOW点选择步骤法或罗列法进行进一步地分解;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无须再细分,即最小KNOW-HOW点。示例如图4所示。
(3)内容填充。搭建好框架后,即可开始运用专用软件填充培训课程内容。计量中心在课程开发中,深入一线生产业务核心,并采用一套以先进的QUICK快课?为核心的课程开发方法及工具。以此工具为载体,结合现场辅导教师的引导,学员可即刻高效率地进行课程内容梳理和课程文件制作。
此阶段中,辅导教师以一对一的辅导方式引导学员将内隐的知识外显化,并以软件为基础,对每一个KNOW-HOW点的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填充:阐明技能意义,即完成某技能操作步骤的原因及意义;细化、标准化操作规范,即尽可能细化阐述每一步操作的动作要点,并阐明每一个动画细节应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合格,以量化标准规范操作;完善注意事项,结合学员(内训师)过往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新员工或一般员工容易出错或忽视之处,此处的总结越多,越能提高课程的质量;增加案例描述,最好同时包括示对和示错案例。案例形式可以为文字、图片、视频等,以之配合主体内容的讲述,一方面让课件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另一方面也使读者的学习体验更直观明了。
(4)课程审核。借助软件生成规范化的课程资源后,也需保证资源的质量。“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体系设计了以下两种审核过程:一是学员互评,同一期的学员相互评审各自开发的课件,从专业内容上给予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二是辅导教师从课程结构、内容逻辑性、文字规范性等角度对其所辅导学员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提出修改意见,并与学员共同修改完善。通过课程审核的环节,即可确保课程资源在大方向上没有原则性问题,剩下的细节问题将在第六个环节“后期完善”中进一步过滤和改进。
(5)现场试讲。培训班的最后一个环节即“现场试讲”,要求每一位学员在现场对自己所开发的培训课程进行试讲,并作为一名内训师接受声音话语、身体语言、现场情况处理、培训教具使用等培训技巧的实战考核,从而提高综合培训能力。
(6)后期完善。离开了内训师培训班的现场之后,将对在现场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后续完善和评审,包括添加图片、视频、专业数据等。此外辅导教师和评审教师也将在课后对内训师修改过的课件再次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直至该课程资源符合课件制作标准并适合转换为电子化课件为止。
通过CBFCSC模型体系,从程序上实现完整的培训链条管理,真正做到“开始有介入、中间有互动、结束有跟进”,以全新的培训模式开发出一批达标的培训课件和一批合格的内训师。
2.课程上线阶段
课程上线阶段是课程开发阶段的延续,也是“形成一批电子课件”的阶段。本阶段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通过交互式设计完成电子课件开发,同时开发出四种交互评测方式以满足技能考核的要求。这四种方式包括:图片匹配:以匹配选择相应知识点的方式进行过关测试;视频识错: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要求学习者指出操作错误之处;前后排序:对操作步骤进行排序;点图确认:以点图题的方式进行考核。
此外,每个电子课件还包括以下三个内容要素:关键技术重点:对关键技术技能的讲解具体细致,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案例示范:使用与实际工作结合的案例,案例内容和形式丰富;测试题设置:以此全面高效地考查学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能够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为了便于读者自学,每个课程在后台制作完成讲义的基础上,将配合同步录音以实现“有声学习”,即在播放电子课件的同时,将课程内容以声音呈现。同时,技能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增加集成及生动(视频、图片、Flash等)的界面供读者自主学习,并结合各种练习让课程更加紧凑,力求达到教师手把手教学的现场效果。
四、小结
本研究基于对佛山局计量中心在课程培训方面问题的分析,针对业务知识体系与培训执行相互脱离的现状,将知识管理应用在课程开发建设中,研究提出的“三位一体”课程开发建设体系,有效解决了培训体系中培训实施标准不一、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师资分散、培训手段有限等问题,盘活了培训资源的运作,解决了培训体系中资源无法效利用的问题,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Frank Parry.Knowledge Management:An Introduction[J].Electronic Library,2012,30(3):445-446.
[2]Jonna K?pyl?.Towards a critical societal knowledge management[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12,13(3).
[3]任丽娟.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4]张润彤,朱晓敏,曹宗媛.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5]魏勇军.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9-38).
[6]王秀红,韩光平,卓德保,等.主体隐性知识共享调查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11).
[7]郭延吉.组织中的隐性知识的共享[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
[8]袁锐锷,文金桃.试析美国企业大学的发展及其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2,(9).
关键词:绿色照明 节能环保 照明系统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前沿: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我国城市市政建设飞速发展,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新道路以及照明工程量与日俱增,同时城市道路照明工程也逐渐向大型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节能高效的新灯具、新光源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几年,环保政策的出台,呼吁环保的声势,更突出了环保的必然性。新的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施工、管理控制系统、运行监控系统等诸多方面。另外,在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各式各样路灯的灯光五颜六色,可见现在路灯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尽管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种类繁多,要求具有的功能也各不相同,但是,不管照明系统如何改变,最终它的建设都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要求,要做到车辆行车安全通畅、行人具有安全感。同时,又能使城市路灯照明系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风貌,现代化程度以及环境美化程度。
一、我国路灯照明节能的必要性
电能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能源方式,也是能源消耗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电能作为“十一五”规划十大重点节能项目之一,绿色照明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而要节能,节电很关键。城市路灯照明系统的耗电量相当大,因此,道路照明节电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现阶段我国路灯照明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因此宜家生活的改善促使了城市路灯的发展,现阶段很多大中城市都在进行城市灯光亮化工程、灯光景观工程,纷纷提出要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在满足夜间道路照明需要的同时赋予城市路灯更多的照明功能,但是这从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城市能源消耗,在美化城市夜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尽管led白光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如果要将LED灯用在城市照明系统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所以目前,高压钠等仍然是城市照明系统的主要照明工具。针对高压钠灯,有两种节能方式:1)采用半夜灯;2)采用调压的方式。半夜灯节能方式是最早的也是最直接的节能方式。半夜灯是指在后半夜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少的时候,关闭一部分灯以节约电能的方法。这种方法优点是投资小,操作简单,但最大的缺点是道路照明不均匀,并且无法解决路灯寿命降低的问题。采用调压的方法不但可以做到节能,还可有效延长灯具的寿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节能方式。传统的调压法节能包括:1)晶闸管斩波型照明节能方法。这种方法对照明系统的电压调节速度快,精度高,还可以实现可分时段,实时调整,同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好处。但这种方法会产生大量谐波,对电网有谐波污染,危害极大,因此不适宜用在照明电路中。2)自祸降压式调控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出现谐波污染,可靠性也比较高,但不能升压和稳压,只能固定的降压,因此也不能推广使用。现在的道路照明设备大都是以气体放电为主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交流斩波调压节能方法很具有可行性。这种方法不会造成谐波污染等后果,同时也可以稳压,降压,大大延长了灯泡的使用寿命,因而也降低了照明系统维护的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此种方法符合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频化和低污染发展方向,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节能方法,智能路灯节能方法。它有效克服了传统节能方法的缺陷,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优化电力质量,大大节约了照明用电;2)有效保护电光源,增加其使用寿命;3)适用性较强、可靠性较高;4)绿色环保,污染小。
三、路灯照明管理
要知道合理的科学的照明能源管理也是占有很大的作用的。即使有了节能灯具的使用,也要配合科学的照明能源管理才能达到节电的效果。我们可以把新技术合理运用到路灯照明的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创新管理模式,同时也可以减少故障发生的次数,降低维护强度。比如,可以把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讯等技术应用到道路照明管理中。实现路灯照明的智能化。例一:单片机(AT2051)+光敏传感器+时钟控制(DS1302)利用光敏传感器了解外界自然光的光照情况,参考时钟控制芯片送来的时钟参数,用单片机来做判断,按预设时段并结合自然光照情况实现单个路灯的智能化控制达到节能效果。
四、我国城市道路照明节能的措施
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节约能源,城市道路照明系统节能的途径都由不同的研究人员提出,方法很多。总结下来,节电效果较好的有合理地选择光源、科学先进的照明系统设计、照明控制系统合理和定期维护等几项。在选择光源方面,选用节能效果好的光源和灯具是第一步,选择标准包括经济性好、维护费用低、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和显色性好等等。目前,高压钠灯由于其技术性能稳定和维护系数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道路照明光源的选择。合理的道路照明设计对于照明节能很重要,在设计前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然后在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仔细考虑道路照明情况,道路交通情况和照明设施选择等等问题,最后再着手设计,否则图纸设计不当,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路灯的控制设置要合理,争取做到控制方便、准确并且安全,实时性高,这也是路灯照明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道路照明系统节能过程中要做到降低照明线路无功损耗和缩小供电半径。因为当无功电流通过线路系统时,由于导线上有电阻会造成电能损失,并且损失会随着功率因数的降低和电力的增大而增加,最终导致路灯亮度降低,照明质量不能保证的问题。适当缩小供电的半径,可以减小电压降,因此供电半径一般选在500~800m为宜。为了更好的节能,定期对路灯系统和灯具维护时必须的。在检修过程中,拆除有潜在隐患的灯杆,更换低效率的灯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灯具的照明特性,节约能源。
五、城市路灯的“绿色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