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心理应激身心健康应对策略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或压力既是妨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个主要障碍,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1] 黄希庭、郑涌等人对大学生进行的SCL——90测试的结果表明,22. 4%的大学生在测试的9个指标中,至少有一项呈现出心理障碍状况,在这些存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因心理应激而引起的案例不少,并呈上升的趋势。[2] 正如张华(2008)所言:心理应激的产生在短时期内可以提高人的觉醒水平,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则会损害人的心身健康。[3]
可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如果大学生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出现过于频繁,将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紧张与交流,严重损害身心健康,阻碍其成长与成才。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应激种类及原因、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等两个方面,探究积极有效的策略应对心理应激,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1、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类型与原因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的环境要求时,所产生的一种通过各式各样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它是人情绪、情感的一种状态。
张华认为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应激主要体现在大学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的敏感、网络游戏成瘾、恋爱感情失控以及求职就业压力这5个方面。[3] 董凌波(2009)认为,在大学生中存在如对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和学生之间差异的压力等心理应激;[4] 本文认为,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也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应激种类。例如,大一新生的心理应激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及方法的适应两个方面;大二学生的心理应激主要是沉迷网络游戏、人际交往障碍、情感问题凸显三个方面;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心理应激则体现在求职就业、自我定位和生涯发展三个方面。
根据教育实践分析和研究,造成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原因主要是社会性应激与心理性应激。基于大学生实际,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社会性应激主要体现在家庭、学校、社团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灾难性事件和遭遇等,导致对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并产生力不从心的体验,如在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去完成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件时,学生会产生焦虑和紧张感,尤其是经历失败后的大学生,很可能导致自我评价低、自我否定等消极心态。而心理性应激主要由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导致,王登峰(2007)认为高活跃、高坚韧和高随和的个体,更合群活跃、更坚定执着,更平和稳重,在应激面前他们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相反,低活跃、低坚韧和低随和的个体,不善言辞、刻板敏感、直截了当,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不能有效减少心理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5]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性格外向、开朗、乐观的人易被理解和获得帮助,人际矛盾易获得解决,他能对应激源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于此同时,我们也很容易看到,不少大学生个性张扬、固执、耐挫力弱、容易凭感情论事,他们在心理应激面前无法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对应激的应对能力会有所偏颇,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身心健康。
2、心理应激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不同的人对心理应激的体验不一样。在面对不同的应激时,好的认知评价等一系列的积极心态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身心健康。否则,将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
一般地,当应激适中,持续时间较短时,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提高个体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有助于抵挡各种紧张性刺激的袭击。大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反应、适度的情绪唤起水平,有利于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和应对能力,从而集中注意力、活跃情绪和提高心理活动效率。当大学生在各种心理应激面前乐于接受各种挑战,能采取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和行为,便可以发挥其潜能。因此,适度的心理应激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作为一种压力和动力,促进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有研究表明:如果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则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会严重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许多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糖等等,往往与人长期处于心理应激有关。[6]可见,心理应激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有些大学生对应激的心理承受力较差、抗压意志力较弱,这样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易感性导致大学生面对应激时倾向于采取不健康的行为来应对,从而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他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单一缺乏辨别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如,平时易焦虑、情绪易激动、认知能力偏低以及自我概念不合理的大学生采取的应激反应及态度会妨碍他们正确评价现实情境,导致影响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甚至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应对心理应激的策略探讨
我们应结合实际,从心理学观点及有关研究中探讨改善大学生在心理应激面前的应对方式,使其学会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促进身心健康。
3.1、提高自我认识,正确评价应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之所以产生心理应激反应,有两个原因:一是应激源的出现;二是个体认为自己无法面对或无力应对应激带来的危害。如此看来,大学生如果对自己自身情况及客观环境认识不深,就会影响其在各种心理应激面前的应对方式。所以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包括对能力的判断和应对应激的心理状态等。
首先,要有意识增强自己应付应激事件的自信心。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成功应付心理应激的事例,回想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应激事件的强度、种类等等相关线索,归纳总结当初成功应对的状态何来,方法如何等,经常暗地里给自己打气鼓劲,今后遇到应激事件时才会应付自如。其次,要学会接纳自我的不足、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学会暗示与激励自己是优秀的,从而增强克服困难,应对应激的自信和自尊。
3.2、学习心理知识,学会自我调节
心理学告诉我们:态度决定一切。心理学可以教会一个人这样看待问题:既不过分轻视问题,也不过分看重问题。也就是说在面对应激时,对于小事件不应该对其毫不介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同时对于比较重大的应激事件更不应该过度焦虑和恐惧。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心理策略来应对应激事件:(1)转移注意力:通过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打球、散步等休闲活动及时把自己的情感和注意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使情绪得到缓解;(2)倾诉与宣泄:要到景色宜人的大自然中走一走或大喊几声,能有效调节我们在心理应激面前的紧张与焦虑的心理状态。(3)ABC合理情绪疗法:该观点认为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C)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A)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B)造成。因此,改变自己对心理应激的非理性观念,建立合理、正确的观念去应对应激事件,将有利于克服困境、解决问题,促进身心健康。
3.3、接受心理训练,求助心理咨询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外界刺激应对能力强者,一般可较少受心理应激的消极影响,而且,增强应对技能,也是应对应激的根本性措施。因为个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和压力。要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应对技能,并且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接受心理训练与求助心理咨询是首选。
因此,学校心理学专业人员,或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心理耐挫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心理素质,并努力使学生充分掌握应对各类心理应激的技能。首先,针对特殊群体,如贫困生、多次考试失败者、个性内向者以及新生等群体进行恰当的团体心理辅导或和心理技能训练,让大学生运用于现实生活学习中,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针对不同心理应激类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课的教育,让学生获得理论指导和技巧支持。最后,提供尽可能有效的心理咨询平台,使大学生能找到有效平台帮助自己。
总之,心理应激既有外界客观存在的,也有大学生内心构建的,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其在心理应激面前的应对能力。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应激事件有全面的认识,采取正确的、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应激,使心理平衡点与应激事件的水平达到适度状态,才能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量表手册,2005.
[2] 周剑平,朱浩亮.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教育评论,2005,4.
[3] 张华.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及应对方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
[4] 董凌波.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应对策略.中国电力教育,2009,6.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技战术;高校;注重
众所周知,乒乓球运动在高校对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为了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方略来充分提高大学生的乒乓球兴趣,技战术的全面发展和调动大学生对乒乓球专项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一、注重技术动作的示范与讲解
在乒乓球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的地位是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运用讲解、示范,将大学生引入自己的课程模式中。讲解、示范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开始,这时大学生的神经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在此阶段一定要提醒大学生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并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教师要以合理、准确、易懂的讲解,轻松、标准、正确的示范,使大学生注意、联想并理解、掌握动作概念。在分解本体感觉的分化阶段,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积极思维,使其理解新动作获得新概念,加深动作各部分内在联系的理解,建设正确的动作定型。在概括的本体感觉为主的巩固阶段,教师依据大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依据教材的深浅、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对乒乓球的理解程度,着重训练大学生的球感。在综合本体感觉为主,动作自动化以及形成正确动力定型阶段,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进行分析与总结,使知识技能前后连贯沟通。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示范动作协调有力,分解动作示范与完整动作示范相结合;讲解力求语言清晰、通俗易懂和形象生动。
二、注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
目前,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他们忽略了乒乓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中未能很好地给大学生们提供主体活动的空间,也未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纵观高校体育新课改革精神,其中乒乓球教学要以“普及”与“娱乐性”相结合为教学特征,满足大学生心理与生理同步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乒乓球运动中最基本的功能,建立与完善以乒乓球游戏、娱乐性比赛和比赛教学为主线的教学环境,创设突出“普及”与“娱乐”特征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学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乒乓球文化内涵,提高技能,强调意识、作风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乒乓球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利用游戏来保持和提高大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
目前,大学的乒乓球课教学主要任务是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战术,从整个教学大纲来看,基本功内容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单纯的基本功练习往往会显得比较枯燥,大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然而基本功练习又是乒乓球运动所必不可少的。针对这一问题,抓住大学生喜爱活动,易兴奋等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需要,穿插一些生动活泼的具有一些竞赛性质的游戏,利用游戏来提高和保持大学生对乒乓球练习的兴趣,就能克服练习中的单调和枯燥。因为运用游戏是基本技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结合授课任务选择游戏,而不是单纯为了游戏而做游戏。例如对于乒乓球的初学者,首先要进行熟悉球性的“球感”练习,可采用“颠球比多”、“托球迎面接力”等游戏,又如:为了提高大学生近台快攻中的步法移动速度,可采用“侧滑步接力“、”移步换球“等游戏,这样不仅达到练习的目的,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会比单纯的练习效果好。
四、注重乒乓球与其他体育学科间的交叉综合
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发展趋势,这是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从多学科错综复杂的交叉中发现认识世界的大智慧,拓宽我们的视野,从而更深入的掌握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新一轮高校教育课程改革同样趋于学科综合化。即在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不再主张田径、体操等体育类科目分科教学,而是主张综合化教学。这就决定了高校体育类基础的目标之一应是培养知识结构体系完整、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向大学生传授乒乓球理论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要注意多门类学科综合,以“学科联系型”来实现科目之间的关联式学习,避免“一条腿走路”。乒乓球教学的综合主要包括乒乓球教学不同领域间的综合;乒乓球与网球、羽毛球等其他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形式的综合。在实施中,应以乒乓球教学为主线,引导大学生了解、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同体育学科门类之间运动技能的相互迁移过程,学会利用技能之间的迁移来提高乒乓球的运动技能。同时还要通过乒乓球教学建立起与其教学和训练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体育门类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使大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景黎.新课标下高校网球教学策略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0):159-160.
关键词:女生 宿舍矛盾 独立学院
0 引言
现代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知识技术能力教育变成统筹德智体美劳多种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教育,尤其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只是教授学生知识、技术,更要科学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需要面对众多的困难,人际关系不和是其中之一,而其中尤其以女生宿舍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最突出也最难以解决。本文综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对独立学院女生宿舍矛盾的解析,来探求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妥善处理和解决女生宿舍间矛盾、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广大教育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女生宿舍矛盾
目前来看,女生宿舍一般情况下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这些矛盾和冲突种类繁杂。一般情况下,女生宿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诸如电费均摊造成的对用电量较少同学的不公,同学之间作息规律不一致造成的相互影响,个人生活习惯和习俗不同产生的误解和摩擦,家庭背景不同带来的心理落差,个人能力不同产生的误解和摩擦等等,但小事儿汇集在一起便可能变得激烈而不可收拾,从而造成更大矛盾的爆发引起同学之间的激烈冲突,甚至于朝夕相处的同学成为彼此水火不容的仇敌。这些小事儿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女生宿舍矛盾产生的原因[1]
矛盾、冲突演变的过程为产生、发展、爆发、解决。我们将其四个阶段分别称为:发生期、潜伏期、表现期、处理期。女生宿舍之间矛盾也是如此,先是彼此间产生矛盾,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由于一个或者多个导火索的引燃导致矛盾激化从而表现出来。一般来讲,在矛盾的发生期解决矛盾是最有效也是表现最突出的方法,因此,找出女生宿舍矛盾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解决矛盾就成为教育从业者的重点工作方向。
通过长期的工作和研究,我们发现女生宿舍矛盾产生的原因千差万别,但整体来讲,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构成:
2.1 女生心理发展问题引起的性格缺陷
在我国子女教育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富养闺女穷养儿”的思想,女生在家庭环境中始终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从而养成女生自尊心过强、过重,自视过高;独生子女受到父母长辈溺爱,造成女生先天性缺乏分享意识,自私心过重;近年人民逐渐富裕,女生缺少父母辈青少年受苦受难的经历,没有劳动能力和基本生活能力,使得其在进入相对自理、自立的大学时代变得不适应从而产生的心理受伤;女生在进入相对高中时代管理宽松的环境下,产生缺乏关爱和保护的失落;女生在大学时代,有权利谈恋爱但遭遇感情不顺而引起的敏感、孤僻等等,使得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女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就是大量的性格缺陷。这些性格缺陷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尤其是在朝夕相处的宿舍范围内,这种缺陷在彼此交流中不断放大,从而造成矛盾和冲突[2]。
2.2 宿舍交流过少,彼此缺乏认同感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女生宿舍一般由四人间或者六人间构成。宿舍人数众多,个性千差万别。但是由于各自日常生活需要,同学间学习、生活作息规律不同,女生相互间交流极少,有的甚至于一周都说不上一句话。这种情况在高等院校女生宿舍之间屡见不鲜,尤其以独立学院为甚。
在大学期间学生也有大量的学习任务要完成。除此之外,女生还要有大量的时间来参与课外活动、谈恋爱、校内外兼职实践等。宿舍同学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交流机会并不多,相互间认识不够,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和宿舍集体归属感。
独立学院女生,由于更容易接触社会,会更多的花费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以我们学院大三学生小吴为例,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参加英语角的早读,上午八点四十上课,午休一个小时,下午在学校周边商场做兼职,晚七点上通选课。除此之外还要跟男朋友吃个饭,回宿舍写作业、洗衣服,基本上一天的时间都在忙碌中度过。在这一天的生活过程中完全没有机会跟宿舍同学进行交流,更不要谈相互之间要通过交流产生认同感了。
2.3 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知识,没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现在的女生缺乏父母辈早年多方奔走的生活经历,大多没有很多的人际交往经历,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的经验,更没有培养出合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就导致女生在日常的宿舍生活过程中,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却不能妥善解决,“看谁讨厌就觉得她做什么都讨厌”,使得矛盾和摩擦越来越重,最终无可避免地爆发出来。
2.4 心理干预不够,学生没有能力解决生活中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过程中,教育从业者们并没有高度重视女生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没有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措施来对女生进行科学适当的心理干预和疏导[3],不能引导学生妥善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这就使得一大批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发现自身心理问题但是却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只能在自己不断摸索中碰壁从而加重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4]。
3 女生宿舍矛盾的疏导
女生宿舍矛盾看起来不值一提,但却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大事儿,能否妥善解决女生宿舍矛盾,完善女生性格缺陷,解决女生大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女生未来一生的发展,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根据前文对女生宿舍矛盾、矛盾起因的分析,并综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女生宿舍矛盾的方法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3.1 加强心理干预,引导女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者们应当采取心理辅导班、心理公开课、心理咨询室等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干预和辅导活动,疏导女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完善她们的性格缺陷,促进女生日常生活的身心协调发展。
3.2 “解铃还须系铃人”,鼓励女生自主解决宿舍之间矛盾
女生宿舍矛盾产生的主体是女生自己,教育工作者们应当适当鼓励女生自主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并在行事方法和手段上给予恰当的指导,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3 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宿舍之间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
集体活动最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得很多潜在的矛盾显现出来并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尤其在涉及集体荣誉的评比、竞赛中,女生之间更容易产生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相互包容的心理,既培养了她们的自我牺牲意识,也锻炼了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宿舍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使得学生对宿舍集体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彼此之间产生个人认同感。
4 总结
加强对大学女生心理疏导和干预是摆在教育工作者们面前一道艰巨的任务,妥善解决女生宿舍矛盾、科学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是促进学生进步、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全面的技术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需引起教育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江洁.浅谈高校女生宿舍矛盾的起因及疏导[J].大学教育,2013(3).
[2]杨晓文.大学女生宿舍矛盾剖析[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6).
[3]丁俊杰.独立学院女生宿舍人际关系调适――基于团体心理辅导视角[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4(1).
[4]束建华.透视大学生心理 融洽宿舍关系――某一女生宿舍矛盾所引发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0).
1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1.1改善工作效果
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设立专职辅导员,其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200”。由此可见,我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均已设立专职辅导员,实行年级辅导员制度,即同一院系同一年级同一位辅导员管理的制度,便于管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相较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大学生思想层面,重视大学生道德、政治及思想发展,着重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大学生意志、情感及认知发展,着重研究大学生心理活动,强调保持大学生健康心理状态,属于心理学范畴,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1.2增强综合素质
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综合素质水平存在着密切联系,即大学生心理越健康、大学生人格越健全、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越高。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较为严格,即社会交往正常、人际关系正常、意志正常、情感正常及认知正常。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辅导员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解决为辅”,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常见心理问题,症状持续时间段,功能损害较轻,利用心理教育手段及方法及时沟通提前疏导,确保学生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从容面对就业、人际交往、情感及学业等考验。
2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2.1统一思想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负责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他人促使个体人格发展完整,但是一部分辅导员及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过于狭隘,错误认为心理问题等同于心理疾病,或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疾病诊治。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统一思想认识,端正自身态度,摒弃错误认识,从根源上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形成高效全面、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积极引进科学教育理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视为保证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提高素质水平的唯一途径,纳入建设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战略高度。此外,大学生做到“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统一认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及必要性,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夯实基础。
2.2解决实际问题
有心理学家曾提出:“人们对一件事情产生情绪反应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人们对事情产生的不合理信念”。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导火索”普遍为实际生活问题,例如: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产生的怨恨心理、失恋或经济条件产生的自卑或抑郁心理、大型考试失利产生的焦虑心理等。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大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为切入点,力求“有的放矢”,分年级分阶段分性别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例如: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必修课程指导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及而积极心理困扰;针对大二或大三学生以恋爱、沟通及人际交流为切入点鼓励广泛参与集体活动掌握沟通技巧,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有效弥补师资人数的不足。
2.3重视心理预防
俗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着重做好心理问题预防及筛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并且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导火索”普遍为实际生活问题,尤其是大一新生入?W初期,提前开展心理健康普遍性教育工作,利用党员及学生干部摸排清查存在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及有计划性开展教育工作。同时,通过组织校园活动、课外游戏及专业讲座等活动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搭建与“问题”学生平等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91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307-01
摘要:大众健美操又称健身健美操,它是一项有氧运动,它以健身为目的,通过有氧代谢能力,增进健康,塑造形体,焕发精神,娱乐身心。大众健美操对高中女生身心发展主要包括力量,协调性,柔韧性,对自己身体控制性;身体形态的影响,主要有减轻体重,增加肌肉,达到塑造体形的效果;对高中女生心理的影响,主要有缓解压力,调节心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自信心,发展人际关系,培养团体合作的意识。在上述的因素分析下对高中女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在大众健美操锻炼过程中提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大众健美操;高中女生;身心健康;研究
一、大众健美操对高中女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一)大众健美操对高中女生身体机能的作用。
1.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包括肌肉力量,协调性,柔韧性。健美操是一项力与美的有氧运动,需要练习者很好的力量,协调和柔韧性。经常进行大众健美操的锻炼,有益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均衡发展。在健美操锻炼中,练习者需要完成一些静力性的动作,和一些托举动作,这就需要发展练习者的上肢以及腰腹力量。大众健美操操化动作相对复杂,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协调好自己的手脚完成复杂的操化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协调性就得到很好的锻炼。柔韧性是练习健美操的关键,柔韧性好的练习者动作幅度大表现力好,且不易受伤,高中女生已经是成年女子,相对柔韧性的发展有一定的难度,长期的大众健美操锻炼,高中女生的柔韧性也得到相应的改善。所以大众健美操对高中女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塑造身体形态。根据女子的生理特点,成年后身高停止增长,而体重明显增加,在腰、腹、大腿处的皮下脂肪增多,高中女生长期忙于学业,久坐不动,不规律的饮食,摄取过多的糖分和脂肪,造成身体虚胖.或者是由于长期不健康的减肥而导致身体虚弱,过于病态消瘦。大众健美操运动是一项有氧运动,在长期的健美操锻炼中肌肉密度明显增加,腰臀围明显减小,体重明显下降。肥胖的女生在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消耗多余的脂肪,减轻负担,达到塑造体形的目的消瘦的女生可以有效的得到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健美体形,达到健康美的状态。这也是大众健美操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普遍受到高中女生青睐的原因之一
(二)大众健美操对高中女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缓解学业社会压力,调节心理状态。如今,随着教育的改革,一味的强调提高升学率盲目的加大了高中的学业压力。以后高中生一旦进入大学,又面临就业的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在大学校园相当一部分大学女生家庭困难,学业需要各种的考试、考证。很多大学女生存在焦虑,抑郁,躁动的负面情绪。跳健美操对调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有很好的作用,在大众健美操锻炼中合着优美的音乐节奏,放开心里去展示自己的形体,尽情的享受大众健美操运动带来的激情和欢乐,从而释放自己的压力,自己烦闷的心理得到宣泄,使身心得到安宁和平静。大部分女学生感觉在大众健美操锻炼以后,学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学习效率提高了,也缓解了种种的压力,树立好目标努力实现。
2.增强自信心和表现欲。通过大众健美操锻炼,高中女生由最初的害羞,缺乏自信,动作无力僵化不协调,发展到动作娴熟,优美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健美操锻炼中培养所得。这项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来吸引高中女生自觉的投入到锻炼中,随着动作的熟练和掌握,学生拥有了健美的形体和优美的姿态,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得到激发,由开始的羞于展示到主动表现,在锻炼过程中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属于高中女生的活力和青春得到绽放。
3.培养人际关系和团队的精神。当代的学生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性格中孤僻,傲慢,自私,体现在不愿与人接触合作,在大众健美操锻炼中,有助于改善紧张的人际关系,和结交朋友发展友谊。同学互帮互助,在相互切磋和交流中完成整套动作的练习,使同学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使练习气氛更加轻松愉悦。在相互配合完成动作中培养女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大众健美操促进高中女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大众健美操类型。
现在高中推广的校园青春操种类较多,主要有《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套路,啦啦操,校园青春操、瑜伽,街舞等。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练习的方法,锻炼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校园青春操》规定套路分为三个层次三个级别:一级为入门套入,二级为初级套入,三级为提高套入。一般在高中女生中以一级初级为教学内容,它是由国家健美操协会审定批准的,是符合普通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一套健身健美操,它是结合了操化动作和简单的身体素质练习的大众健美操,是高中女生都可以参与锻炼的运动项目,也是高中普遍开展的大众健美操类型。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啦啦操练习难度相对较高,需要更多的配合以及托举动作,对练习者的柔韧性,协调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啦啦操主要功能是为运动员助威鼓励的,所以需要练习者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高中女生在选择的同时要考虑自己的身心特点,不可盲从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街舞是当今流行时髦的运动,它的种类较多难易程度不同。一般在高中开展的都是最基础的街舞步伐练习为主。街舞主要功能是提高身体的协调力和乐感,达到一种音体的平和。它是比较个性化的运动项目。适合有一定舞蹈功底的练习者。街舞作为比较风靡的运动项目在选择上也需要注意很多事项,练习者需要身着宽松的服装,在训练前要把身体的关节活动开等等,对于高中女生来说学业紧张,时间固定在练习时必然出现冲突。从而选择的同时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所以高中女生在选择大众健美操的同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才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二)高中女生在大众健美操锻炼中需要自我开发。
长期坚持大众健美操锻炼需要顽强的意志品质,在大众健美操中可以很好的得到锻炼,在进行大众健美操锻炼的过程中,机体长时间处于有氧运动的状态,对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高中女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达到锻炼身心的效果,长期的锻炼以后发现身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自身的气质得到塑造,自信心增强。在反复锻炼过程中自身的潜力得到挖掘,以前不喜欢体育运动的高中女生也逐渐改变观念参与到大众健美操的锻炼中,同时也是自我开发的过程。所以高中女生在大众健美操锻炼中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开发。
(三)根据高中女生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样性大众健美项目。
高中现阶段大众健美操运动项目开展相对比较单一,很多高中女生喜爱的大众健美操项目都未能开展,比如形体健美操,搏击健美操,拉丁健美操,哑铃操,花球操,健身球操等等。这些形式多样又创新的大众健美操是符合高中女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改不断改革创新的必要措施。高中重视升学,也要重视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所想,提供多样化的大众健美操供学生选择,也是体现高中办学民主和谐的一大特色。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在高中女生中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大众健美操一方面是一种挑战另一方面则是高中人性化的体现。根据高中女生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样性大众健美操项目是可以实施的。
三、总结
总之大众健美操是一项符合高中女生身体和心理特点的健身健心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较高的运动锻炼价值,是适合高中生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对高中女生的身体和心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锻炼时要科学指导高中女生选择适合自身身心特点的大众健美操类型,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健美操项目,能在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焱源.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25卷第(5) :172-173.
[2]仲慧慧.《健美操运动对女生身心发展的影响》.[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7卷第3期:69-70.
[3]黄宽柔、姜桂萍.《健美操 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