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平衡功能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 平衡功能;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98-01

高龄老人由于行走不灵活,平衡功能差,摔倒机会大,极易造成股骨颈骨折。近半个世纪,随着Dr Charnley低磨损人工髋关节的问世,人工关节技术经历了初创、发展与完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患者髋部疾患、重建髋关节功能最常用的手段之一[1]。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需要进行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我科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96例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系统的平衡功能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 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全髋或半髋)后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57例。年龄71-87岁,平均78.8岁。通过对致伤因素的统计发现,全部因跌倒致伤的。排除合并老年痴呆、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严重心肺疾患、肿瘤及精神病患者。

1.2平衡训练

1.2.1训练原则:及早、个体化、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支撑面积由大变小[1]。从最稳定的通过训练逐步进展至不稳定的。初时应选择支撑面较大或辅助工具帮助下进行训练。当平衡稳定性提高后,支撑面积逐渐变小,辅助工具也逐渐减除。例如,从仰卧位至坐位,再到站位,从双足站立位到单足站立位。逐步加大平衡训练的难度。①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重心转移,由静态平衡训练患者逐步掌握运动中保持平衡;②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卧坐站,身体重心随着训练的改变而逐渐提高,平衡训练的难度也将逐步加强。

1.2.2训练方法

1.2.2.1基础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维持关节的活动度。肌力训练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最重要的部分[2]。下肢肌力若不够,患者的立位平衡不能维持,不能出现跨步、跳跃反应等。平衡的维持还需要肢体有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灵活与否也非常重要。

术后第一天即进行腓肠肌训练:足踝用力跖曲(脚趾向前伸直,脚跟向后拉),然后足踝呈背曲位(脚趾向后拉,脚跟向前推),注意保持膝关节伸直。每次保持10s,每10次为1组,练习组数以患者不劳累,疼痛不加重为标准。同时指导患者主动做踝关节伸屈活动及足趾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第2天,可摇高床头由斜坡卧位45°逐渐坐3次或4次[1],同时开始患肢的水平移动练习。术后第二天进行股四头肌训练:让患者股四头肌收紧,膝部下压,膝关节保持伸直5秒钟,再放松5秒钟。等长肌肉收缩训练可避免给损伤部位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能很好的增强肌力。应注意的是,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禁忌训练过程中过分用力或憋气。术后3天后在治疗师的协助下,进行伤肢CPM关节内、外旋活动锻炼,以维持膝髋关节活动度。逐渐加大关节活动度,并使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由最初的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过渡。术后1周,进行立位练习,髋关节伸展练习[3]:双上肢用力支撑练习步架上,双下肢稍后移,然后嘱病人抬头,挺胸,做骨盆前移动作,每日3次或4次,每次10-15min。骨盆左右摇摆练习:扶双拐或习步架,上肢负重,同时双下肢伸直,置轻度外展位,站稳后左右摇摆骨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每日3次,每次10-15min;屈髋练习:患肢踏于一定高度的木凳上,上身慢慢前倾,每日3次或4次,每次15-20下,通过调整木凳的高度增加曲髋角度。需在医生保护下进行,以不使病人感到疲劳为度。

1.2.2.2平衡功能训练:①平衡的种类: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静态姿势,自身能控制及调整身体平衡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长收缩来完成;动态平衡:指在外力作用于人体或身体的原有平衡破坏后,人体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②方法:术后第二天摇床至30°取半坐位,逐日加大角度,至一周达90°坐位。改床边坐位训练,开始时辅以床栏,待去除辅助设施能够坐稳,可进行立位平衡训练。从静态平衡开始,辅以助行器以加大支撑面积,增加稳定性。站立时务必保持躯干正直,以达到良好的骨支撑。如站立时膝髋关节弯曲,则四肢肌肉负担成倍增加,加速疲劳甚至跌倒。待站立时能够维持稳定,减少支撑面积,由双腿站立改为助行器支持下的单腿站立。无任何困难时,可进行由静态平衡过渡到动态平衡的训练。下肢交替负重训练。练习过程中,注意非负重腿屈膝屈髋使足离地,避免非负重腿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过渡收缩出现提髋、摆臀动作。待熟练后可进行助行器辅助下的步行训练(动态平衡训练)。再过渡到去除助行器加大平衡难度的训练。

3 结果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经上述平衡训练后,平衡能力大大提高。加快了患者的康复,接近甚至超越伤前的生活状态。减少了再跌倒致伤的可能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及再次跌倒致伤的危险。住院期间未出现1例跌倒。出院后随访1-2年,跌倒再受伤导致二次手术2例。

4 讨论

国外研究表明,平衡机能的下降已成为老年人发生跌倒等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4]。平衡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老年人平衡能力强弱的分水岭在60岁,60岁以前较稳定,60岁以后每10年下降16%或更多[5]。据有关报道,我国老人跌倒发生率男性约为6% ,女性约为11%;65岁以上的老人约有1/3 以上曾因跌倒致伤,导致骨折。对于老年人,跌倒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家庭伤害[6]。尤其导致的髋部骨折更是非常严重的伤害。

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功能,是预防跌倒所致的髋部骨折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时对于髋关节术后的老年人防止再次跌倒致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平衡能力反映了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由于手术打击、卧床,肌肉力量、关节功能会再次下降。平衡能力也随之降低。因此,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平衡功能的训练非常重要和必要。实践证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经上述平衡训练后,平衡能力大大提高。加快了患者的康复,接近甚至超越伤前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大大减少了再次跌倒的风险,降低了髋部损伤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 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精装) [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1.

[2]Belisa JA.Rehabiltation medicine[M].3rded.New York:Lippirr Cott.Raven Publisher,1998,1677-1693.

[3] 王若义,郭开今,唐先业,等.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病[J].中华实用医学,2003,5(13):5-8.

[4] Lilley JM,Arie T,Chilvers CED.Accidents involving olidder peopl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ge Ageing, 1995, 24 (4):346-365.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针刺;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脑卒中;平衡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03-02

肢体功能障碍可导致脑卒中患者72.5%~75.0%的致残率[1],尤其是平衡功能受损较重。而临床患者保持平衡是步行能力的前提,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针刺和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3月~2007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7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脑梗死28例,脑出血18例;年龄40~74岁,平均66岁。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脑梗死26例,脑出血15例,年龄35~74岁,平均65岁,两组上述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由医生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坐位、站立位、起立坐下平衡功能训练。综合治疗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及下肢关节运动疗法。

1.2.1 针刺疗法穴取瘫痪侧太冲、足临泣、照海、解溪、三阴交、昆仑、丰隆、上巨虚、阳陵泉、粱丘、血海、伏兔,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次/d,每周6次。

1.2.2 下肢关节运动疗法[2]①髋关节运动:包括骨盆带的旋转、髋关节的主动、被动内旋外旋、桥式运动、膝关节屈曲位和伸展位屈髋。②膝关节运动:仰卧位膝关节主动、被动屈曲和伸展运动。③踝关节的主动、被动训练,1次/d,每次40 min。

针刺和下肢关节运动疗法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端坐,站立练习也可由患者家属协助完成。

1.3 评定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中的平衡项(总分14分)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完成坐位平衡、起立坐下平衡、站立1 min平衡所用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平衡分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平衡分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平衡分值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平均值比较表(x±s,分)

2.2 两组患者独立完成坐位、起立坐下、站立1 min所需天数比较

综合治疗组患者的独立完成坐位、起立坐下所需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表2两组患者独立完成坐位、起立坐下、站立1 min所需天数比较(x±s,分)

3 讨论

平衡功能受前庭神经、视觉信息、本体感觉、小脑协调功能等的调节[3],正常的神经反射、肌肉牵张和骨关节功能是维持人体平衡的基本保证,脑卒中后中枢神经失去对下级神经元的正确整合,肌肉力量减低或丧失,肌张力失调,肌肉、骨和关节的支持和运动功能不能完成,机体平衡失去了基础。机体要保持坐位、站立位、起立坐下平衡必须恢复大脑的整合、小脑的协调、肌张力和肌力以及关节的运动功能,尤其是恢复髋对策和踝对策[4]。本研究针刺穴位多选阳经穴位,除考虑到阳经气血旺盛,针刺这些穴位,能使阳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持,使肌体功能逐渐恢复外,主要与现代神经反射学说有关,上述穴位深浅部大多有支配肢体运动和感觉的神经干或分支通过,针刺这些穴位,比较容易取得明显感应,促进肢体运动恢复。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是对病侧肢体本体感觉、肌肉牵张、骨与关节运动程序、运动感觉的培训与再学习。特别是针对髋对策、踝对策的掌握更加有利。针刺、关节运动与平衡训练增加了大脑的信息输入,激活了大脑皮层的运动、本体感觉、前庭平衡细胞,促进了突触侧芽的生长,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针刺和下肢关节运动疗法治疗的患者的平衡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完成坐位、起立坐下平衡训练所需天数明显缩短,并且有显著性差异。这与“早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能较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平衡,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5],“运动疗法对脑梗死者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有积极的恢复作用”[6]相一致。至于站立1 min所需天数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与运动耐力恢复较慢有关。

[参考文献]

[1]黄如训,苏振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8-306.

[2]王强,李铁山. 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41-150.

[3]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50-151.

[4]曾丽,贾秀萍,马淙.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z):6-7,18.

[5]罗顺.早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150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3):45-46.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选择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年龄65岁以上老年患者50例。排除标准:①严重认知障碍者;②心血管疾病者;③能独立站立30s以上者;其中男35例,女15例,患者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80.1±3.6)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照组25例)及Biodex智能型平衡功能分析训练系统(观察组25例)对其做跌倒风险评估;两组各项一般数据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工具

1.2.1Morse跌倒评估量表

是专门用于预测跌倒可能性的一个量表;主要由6个项目组成:①跌倒史(0分为无,25分为有),②超过1个医学诊断(0分为无,15分为有),③借助行走辅助工具(卧床、活动由护工照顾或无需使用为0分,借助手杖、助行器、拐杖为15分,需倚靠家具行走为30分),④应用肝素锁或静脉输液(0分为无,20分为有);⑤步态(正常及卧床不活动为0分,下肢乏力软弱为10分,残疾或者功能障碍为20分),⑥认知(0分为量力而行,15分为忘记自己受限);总分125分,分数越高,表示老年患者存在越大的跌倒风险。

1.2.2Biodex智能型平衡功能分析训练系统

是指借助于显示屏上光标指示的方向,了解患者身体重心位置和左右掌及脚后跟承重情况的一项平衡分析系统;功能评分为百分制,评分越高,表示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越低。

1.3方法

1.3.1测试者培训

本次研究测试者由我院康复科两名注册护士担任,一名护士为本科学历、一名护士为大专学历;为达到量表条目理解、测试方法的一致性,防止在测试中发生不同测试者之间的误差,在对老年患者测试前,统一做30min的培训,介绍量表应用目的、测试方法,分析量表应用存在的分歧,达成一致意见后开始研究。

1.3.2测试方法

50例患者均予以康复治疗手段,包括肌力训练、步行训练、姿势控制训练;并予以传统平衡训练,例如坐位平衡、立位平衡训练,每次40min,6次/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对其跌倒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观察组25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dex智能型平衡功能分析训练系统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包括姿势稳定度训练、稳定度极限训练、重量转移训练、迷宫控制训练,30min/次,1次/d,6d/周,每周分别应用Biodex智能型平衡功能分析训练系统进行检测,共4周。

1.4观察指标

①观察评估得出跌倒风险发生率(包括跌倒高风险、跌倒中等风险、跌倒低风险)差异;②Morse跌倒评估量表[2];③Biodex平衡功能评分[3]。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方法评估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Morse跌倒评估量表及Biodex智能型平衡功能分析训练系统评价之前,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价及Biodex智能型平衡功能分析训练系统评价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跌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odex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评估跌倒风险发生率结果比较

观察组应用Biodex智能型平衡功能分析训练系统评价后,跌倒发生率的敏感度(跌倒高风险、跌倒中等风险、跌倒低风险)显著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数据差异对比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观察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74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为接受过现代康复治疗的为康复一组(59例)、未进行康复治疗的为康复二组(59例)、在我院接受过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出院回家自行康复锻炼的患者做对照组(56例)。康复一组、康复二组采用现代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对照组出院回家自行康复锻炼。对3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V0)、入选第1月末(V1)、入选第3月末(V2)和入选第6月末(V3)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thel指数(BI)评分。结果: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BI)评分,V1康复二组较V。增加(P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康复训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Modern recovery treatment to apoplexy sequela time patient movement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ability influence research

【Abstract】 goal: Observation modern recovery treatment to apoplexy sequela patient movement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ability influence. Method: what 174 example apoplexy sequela patient divides into has accepted the modern recovery treatment what is restored to health a group (59 examples), not to carry on the recovery treatment is restored to health two groups (59 examples), to be located in my courtyard to accept the recovery treatment in addition, but sequela time being out of hospital goes home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exercise patient to make the control group voluntarily (56 examples). Is restored to health a group,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wo groups to use the modern synthesis recovery treatment method, control group being out of hospital goes home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voluntarily the exercise. To 3 group of patients separately when being selected (V0), is selected at the end of January (V1), to be selected at the end of March (V2) and is selected at the end of June (V3) to carry on Fugl-Meyer movement function grading and Bathel separately the index (BI) grading. Finally: The Fugl-Meyer grading and Bathel the index (BI) grading, V1 is restored to health two groups V. Increases (P

【key word】 apoplexy sequela; Recovery training; Movement function; Daily life ability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93-02

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10―217)/10万,死亡率为(116―142)/10万,幸存者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1]。脑卒中偏瘫患者进入后遗症期的临床康复意义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极少,而后遗症期是否需要临床康复对大量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涉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还涉及医疗费用的合理利用问题。观察卒中早期接受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在后遗症期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可以从另一层面了解早期康复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康复组脑卒中患者采取 6 个月的规范化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作同期对照,不作康复干预,各个阶段对入选患者的运动功能和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选择:入选标准:①符合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 经颅脑 CT或 MRI 确诊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者;②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③年龄 39-75岁;④病程超过6个月且在二年之内;⑤神志清楚, 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既往有痴呆、 精神病史者;③外地无法随访者。

1.2一般资料:对象选择 2006 年 10月―2010 年 1月在我院的神经内科及康复病房住院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180例脑卒中患者, 均符合上述病例选择标准。入组的1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是否接受过现代规范化康复治疗及后遗症期是否接受现代规范化康复治疗分为三组,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接受过现代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继续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康复一组;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未接受过康复治疗,后遗症期才进行现代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康复二组;急性期和(或)恢复期接受过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出院回家自行康复锻炼的病人为对照组。入组后 6 个月随访期内死亡2例, 失访4例,最终有完整数据进入统计分析的共174例。其中康复一组59例,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39-79 岁,平均年龄67.1岁;脑梗死41例、脑出血18例,左侧偏瘫39例、右侧偏瘫20例;康复二组59例,男性 37例、女性22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9.3岁,脑梗死37例、脑出血22 例;左侧偏瘫33例、右侧偏瘫26例;对照组56例,男性 37例、女性19例,年龄45~81 岁,平均年龄68.3岁,脑梗死35例、脑出血21 例,左侧偏瘫30例、右侧偏瘫26例。各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损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

1.3 方法:康复一组、康复二组采用现代综合康复治疗手段(以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为主,结合认知康复、语言康复及心理康复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具体内容:1、神经生理学疗法:包括Bobath疗法、Brunnstrom疗法、PNF疗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Rood疗法等;2、运动再学习疗法;3、常规运动疗法:包括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关节松动技术、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恢复平衡功能训练、协调训练、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二、作业疗法(OT)主要依据患者各阶段的实际功能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进食、梳洗、穿衣、从床到轮椅的相互转换等日常生活活动,以及木工、纺织等手工模拟操作和套环、拼图等文体娱乐方面的训练。同时在训练期间教会患者家属或护工正确的辅助训练及护理方法,以便患者在非治疗时间也能进行训练,同时也可减少因护理不当所致的患肢再次损伤。三、认知技能训练:包括定向能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学习能力训练、记忆能力、社交能力的训练。 四、语言能力训练:Schuell失语症刺激疗法。每日PT、OT各1次,每次45min,每周5次,有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者每日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和认知技能训练各1次,每次45min,每周5次。对照组急性期和(或)恢复期康复治疗与康复组相同,但后遗症期不进行康复治疗,有些患者自行康复锻炼。

1.4 疗效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Barthel 指数(BI)基础上修订的ADL 量表[3], 主要增加了器具的使用和认知交流 2项内容, 并对原有项目重新组合。该表分为10 大项, 50 小项,每个项目采用4 级评价法,分别记为0-2分按得分,满分为100分。将障碍程度分为: 90-100分独立, 70-89分轻度依赖, 50-69分中度依赖, 25-49 分重度依赖, 0-24 分完全依赖。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4],运动满分100分,包括4个方面,共50项,每项三级评分(0-2)。将障碍程度分为,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三组患者各个阶段BI评分、 三组患者各个阶段Fugl―Meyer评分和患者入选后6个月,三组患者BI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分别见表1-3。

表1 三组患者各个阶段BI评分比较( x±s)

注:a入选时,康复一组、对照组与康复二组比较, P

表2 3组患者各个阶段Fugl―Meyer评分比较(x士s)

注:a与康复二组比较,P

表3 三组患者BI的改善比较

注组间比较:a. 康复一组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 b. 康复二组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 ;c.康复二组与康复一组比较, P < 0.05。

3 讨论

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康复的疗效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5],随着早期康复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接受正规康复治疗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种种原因 ,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在早期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因而错过最佳康复时机而进入后遗症期,即使接受过急性期和恢复期康复治疗的患者最终也会进入后遗症期,后遗症期的患者多回家自行锻炼,陈君[6] 的调查报道显示:约 73.5% 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回家后有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的愿望,但由于患者和家属缺乏康复知识和康复手段 ,导致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较慢,甚至因过用、废用、误用而产生新的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能力下降。本研究中对照组入选第6个月末BI评分较入选时明显下降( P

脑卒中后,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8],构成脑可塑性的众多因素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功能训练,可促进大脑的重塑及功能重组,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学者[9]称 ,脑损伤的恢复过程没有终点 ,只是恢复进度逐渐减慢。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各阶段功能的提高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0]。陈瑾[11]等研究指出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后期的日常生活能力就越明显。本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

规范的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特别是对早期未接受过康复治疗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后期的康复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住院康复治疗主要是为了便于处理和观察,以便得出结论。由于住院费用高、占床时间长,所以后期康复应以门诊或社区康复为主。本研究提示规范的现代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等.神经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1:122 .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崔三生,王刚.一种新型ADL 量表可行性的研究[J].中国康复,1996,11(4):153.

[4] 王玉龙.康复评定[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181-187.

[5] 朱琪,乔蕾,羊健中,等.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8,23(1):26-17.

[6] 陈君,颜骅,李泽兵,等.社区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调查[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5): 162-166.

[7]Winstein CJ,Rose DK,Tan SM,et a1.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upper-extremity rehaFugl―Meyerlitation strategies in acute stroke:a pilot study ofimmediate and long―term outcomesEJ].Arch Phys Med RehaFugl―Meyerl,2004。85:620―628.

[8] 于健君,胡永善,吴毅,等.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3):308-311.

[9] 周宏珍 ,李亚洁 ,周春晓 ,等.脑卒中后遗症病人社区康复和预防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 2005,19(8):1419-1421.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康复教学 骨科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86-02

康复医学护理是针对功能障碍而开展的学科,骨科是关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学科,不论从治疗领域,还是从康复医学护理的发展历史来看,骨科与康复医学护理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骨科康复护理是康复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康复医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与二战后伤病员的增多及骨科治疗的发展不无关系。在我国随着各家医院康复科的建立,骨科康复在许多医院得以开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康复护理所带来的显著疗效,康复的重要性也逐渐被骨科医师所认可。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和骨科医师对康复的认可及支持,使得给骨科康复及护理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且康复教学所带来的显著疗效证明,骨科康复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骨科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其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1,2]。同时,骨科康复所面向的疾病及群体在现代康复医学中也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骨科康复就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医学辅助措施,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及工程医学的手段,减少骨科病人的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可以尽快更好地恢复机体运动功能,重返社会。骨科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及其相应的最新设备。近来的研究显示关节本体感觉及与机体协调性的训练同样非常重要,学者们认为这两者之间的训练应该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对此,我们对骨科康复教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调查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骨科患者75例临床病例作为本研究治疗组对象,男44例,女31例,年龄5-78岁,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创伤性骨外科51例,其他骨科疾病24例;对照组75例,男49例,女26例,年龄9-69岁,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创伤性骨外科41例,其他骨科疾病34例。两组研究对象均以中青年居多。

1.2 仪器。国产CQ-36型远红外线热疗仪、关节活动CPM机、足底静脉泵、骨折治疗仪、习步架、自行车、跑步器等。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骨外科疾病采用远红外线热疗:远红外仪距骨患处15-20cm,使患处皮肤表面温度平均升高12.3℃-16.6℃。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使关节周围软化,改善血液循环。

患处持续被动活动:1次/日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每次2h,操作过程遵守循序渐进原则,以患者不感明显疼痛为标准,每日开始运动由慢至快,开始循环周期时间为3-5min,可逐渐缩短至0.5min。渐渐增大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度练习:在医师的协助下训练1次/日,每次30min,以患者有轻度疲劳感为训练强度标准,此项练习的基本原则是逐步牵伸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

康复治疗时间为30天,每天一次。

1.4 统计学分析。资料数据用SPSS19.0进行分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P

2 结果

经过30天的康复治疗,康复后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骨科创伤与疾病的不同程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骨科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骨科并发症的发生,增强病人的身体机能,帮助病人早日的恢复健康,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3]。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疾病后的延续,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可以达到恢复机体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

3.1 骨科康复护理的一体化。骨科患者主要表现是运动和感觉上的残疾。需要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职业的等多方面的治疗和护理,以往的康复主要强调的是各种机械的行为的功能锻炼。让患者在床上反复做重复性的运动,使患者很快就失去了运动道德兴趣及信心。所以在骨科康复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还要通过康复讲座和康复知识的丰富,使护理人员能做针对性的解释工作,使护理水平明显提高。

每个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尽的分析。根据其性格特点、社会经历及受伤情况等多方面综合在一起,并结合患者治疗以外的情况分析患者的承受能力。让患者的家庭多多关心,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排除其心理影响,使患者加快康复。

3.2 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大康复投入。医护人员要对骨科康复训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秉承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康复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也利于取得医师与患者的信任。所以护理人员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加强与医师与患者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康复锻炼工作。

总之,骨科康复是临床康复中很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在骨科康复护理过程中,除康复锻炼以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护理等均对病人的健康恢复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开展康复锻炼时,要用最健康、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来参与康复训练,并要做到医护紧密配合,全方位的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康复过程,更有效的保护病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瑞,杨勇.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29(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