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

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

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范文第1篇

一、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演示仪播放我国出现的一些干旱和洪涝灾害,城市缺水等电视新闻片段,学生讨论并提出如下问题:(1)水对生命活动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作用?(2)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怎样?为什么有的地方干旱缺水,有的地方却洪涝成灾?(3)自然界中的水是否一样?(4)为什么城市要使用自来水?(5)水体的污染来自哪些方面?如何保护宝贵的水资源?

二、收集证据

途径一:回忆自己以前看过的有关水的报道.

途径二:网上搜索.

途径三:查阅报纸杂志等.

途径四:社会调查:调查自来水厂生产过程,化工生产中用水、污水的净化及排放情况,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施用情况,城市河流的污染来源等.

途径五:实验探究

(一)猜想与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认为自然界中的水是①一样 ②不一样 ③水相同,但水中还含有的其他相同的物质 ④水相同,但水中含有的其他不同的物质

(二)进行实验

1.分别采集江水、河水、井水、蒸馏水,观察发现江水浑浊,河水、井水、蒸馏水都澄清.

2.取江水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明矾,都静置,发现加明矾的很快变清,另一份长时间后变清,再进行过滤,滤液无色澄清,滤纸上有泥沙.

3.取部分滤液、河水、井水、蒸馏水分别加热煮沸,再静置冷却,发现井水有白色沉淀物.

4.取少量滤液、河水、井水、蒸馏水放在玻片上,分别加热蒸干,都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烧杯底又凝聚成水,除蒸馏水外,其他在玻片上都留下痕迹.

5.在蒸馏水中加氯化钙、碳酸钙粉未、胆矾,搅拌后静置,观察现象.

6.在氯化钙溶液、井水和蒸馏水中分别加一些肥皂水,搅拌,发现井水和氯化钙溶液中泡沫很少,并形成白色垢状物.

7.将滤液、河水、井水、蒸馏水分别加入水的电解器中通电并观察现象,发现都有气体生成,电源正极放出的气体少,负极放出的气体多.

8.将负极气体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正极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三)解释和结论

由实验1、2发现江水中有不溶性杂质(泥沙),静置后会沉淀,且加入明矾时能加快沉淀的速度,用过滤的方法可除去不溶性泥砂;由实验3、4发现滤液、河水、井水中有不同的杂质而蒸馏水中没有,固蒸馏水应属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一般不是纯净物;由实验5、6可知,水中可溶解多种物质,而溶有其他物质后,其性质会有所改变;由实验7、8可知,水在电解时都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综上所述,自然界中的水一样,但水中一般会含有不同其他物质.

三、获得结论

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按下列分类进行汇总,交流讨论获取共识.(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2)水的存在.(3)水的污染.(4)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和方法.(5)水的性质.(6)水的组成.

反思与评价:(1)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物质的组成?(2)海水能否饮用?为什么?(3)如何保护宝贵的水资源?

评析:水的探究活动通过播放有关水的电视录相,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许多地方缺水,水污染,自然界中的水是否相同等问题,从而为探究活动作准备,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寻找科研课题的能力.

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但当我们研究它时,却发现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来自于社会和自然,解决这些问题获得的知识最后又服务于社会和自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虽然对水比较熟悉,但其知识点比较多,且比较零散,因此,难形成全面的认识,实验的设计应将学生想到的和书本上的进行整合而得到,其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也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因此该探究过程要分组进行,全体学生共同协作完成,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和分析整理能力.

环境保护是社会热点问题,学生通过调查研究,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自然界中的水因含有其他物质而具有一些不同的性质,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分离出其中不溶和可溶的物质,再在蒸馏水中加入其他物质,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质,最后通过化学方法证明他们具有相同的组成,由此得出水的组成相同,水中能溶解多种物质,自然界中的水一般都溶有许多物质而不纯等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范文第2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

【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范文第3篇

一、创设情景启发好奇

教学中出示图片,同学们通过欣赏教学图片,看到了大自然中美丽的水,想象出:美丽的云雾,高耸的冰川,流尚在山间的涓涓细流凝聚在荷叶上闪闪的露珠,悬挂在枝条上晶莹雾松……都是水多姿多彩的化身。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水充满了好奇。在大自然中水可以以各种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云、雾、雨、露、霜、雪、冰都是水的化身。它们是由空气中的许多看不见的水蒸气在加热和冷却后呈现出的形态变化。这样的情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

二、指导学生在“造雨•造霜•造雾”的实验过程中,把握好教学难点

通过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学生真切地看到水的多姿多彩的变化。进一步认识了水的蒸发和凝结。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当学生好奇地提出:空气中的水来自哪里时,我例举了人们晾晒衣服,河水蒸发等事例,学生了解了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水的蒸发现象。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在“造雨”演示实验中,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制的“水循环演示箱”教具,由于是自制教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教学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再根据日常生活中以往经验,发挥想象。学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程度及周围的温度高低有关。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开阔了学生眼界,观察了水的变化和流动。认识到在自然界中的海洋和地面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变成雨或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有目的的无目的性;为他与为我;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象化与异化。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6-0004-03去年冬天,上海的一位老同学送了我一本讨论性善性恶的新出版物。这对我是个鼓励和督促。因为近年来,由于意外的原因,我基本上不读书不写作了,报纸虽然还是天天在看,但也不像以前那样,看到有兴趣的便剪下来,旁边还要注上几句话,以备后用。现在收到了新书,就不能不学习了,否则对不起老同学。此书材料丰富,我的确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但也有些不满足,所以,简要写下了自己的想法供老同学批评。

性善性恶的问题,争论了两千多年,至今没有解决,这是为什么呢?芽如果现在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仍不追问为什么?芽那么,我们可以断言,再争论四千年仍解决不了。犹如生物学史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一样,把一个假问题当真问题来讨论,当然找不到争论双方都能同意的结论了。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鸡和蛋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发展才形成的,到哪里去找到先有鸡或先有蛋的现成的开端呢?同样的道理,人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到哪里能找到永恒不变的性善或性恶的先天根据呢?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说:人是从自然界中走出来的,但是仅仅从自然界中走出来的还不是人,人是人的产物,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费尔巴哈本人未必充分理解他所说的那句话,但科学证明了他所说的是真理。同时,我们还要指出,不仅仅不同的民族对善恶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善恶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先天的即普遍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是没有的。

所以,我以为,现在再来讨论性善性恶的问题,一定要找到新的理论基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人当作一个超历史的给定的实事,然后列举他的某些现象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只是肯定了经验中的事实,不能证明思维判断中的必然性,这是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争论中已经明确了的结论。

要寻找新的理论基石,就得分析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因为我们没有听到有人追问,事实上也不会有人追问,某种自然动物是性善还是性恶。例如,没有人会说,老虎爱吃肉是性恶,小兔爱吃草就是性善。这说明性善性恶不是自然界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问题,即人所特有的问题。

为什么人类会有这个问题呢?根源便在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中。自然动物的存在方式是为他的,即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是由它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直接取决于它们生活于其中的周围环境。如果它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根本改变了,而且自然界自身的补偿能力也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条件,那么这种动物便不可能再生存和发展了。所以,这类动物便只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直接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界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大循环中去。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便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客观规律性。

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为我的,即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不是直接取决于周围环境,而是主要取决于他对环境的改造。所以,人和自然动物是根本不同的。他不再是自然界的简单的组成部分,而是超越了自然界,走上了文明发展的道路,即组成了社会。在这里,自然环境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固然仍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的中介而表现出来的。这种影响表面上看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结果,但事实上,这些结果往往是人们没有完全预料到的。因为外部世界是无限的有机整体,人们对它的认识永远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往往表现为合目的的无目的性。因此,人类不得不进一步去认识世界,进一步去改造世界。这样便形成了人类存在发展中的一个特有的矛盾,即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现实之所以叫现实,永远是不理想的,它必须不断地去追求理想;理想之所以叫理想,永远不等于现实,理想一旦实现了,便不理想了,又要去追求新的理想。于是人类便永远处于是其不是,而不是其所是的开放式的发展中。到此为止,我们发现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一个根本不同,即自然发展规律体现在无目的的合目的的目的性中,而社会发展规律则体现在有目的的无目的性中。对无目的的活动,人们是不可能从道德上去评价的,只有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我们才能去分析它的对或错,好或者不好,道德或者不道德。所以,性善性恶的问题,不是个先天性或后天性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即是个社会制度和社会教育的问题。一切为善为恶的活动,形式上都表现为个人的活动,实质上它却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中的利弊。一个社会管理者如果不能从中看到应有的启示,那他就会走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去。

人是社会动物,自他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走上文明发展的大道那一天开始,便不再是以个体的身份面对自然,而是以类的身份面对自然了。不仅生产活动是一种类活动,甚至消费活动也是一种类活动。所以,脱离了类活动,脱离了社会的个体,便将失去人性,回归自然。大家都熟悉鲁滨逊漂流记这个故事,可它仅仅是一个幻想。且不说漂流中鲁滨逊在多方面仍有赖于社会,鲁滨逊在成为漂流者以前,首先要由社会把他培养成为人,没有社会的培养,他根本不可能成为漂流者,甚至连这样的幻想都不可能发生。大家一定还记得,在我国的报刊上,曾数度发表过印度狼孩的科学报道。即由人生下的幼童,由于一些意外的际遇,被狼叼走养活了。这种狼孩,在外形上当然像人,因为她是人生的,但在性格上她却没有一点像人,而是和狼一样,没有语言,没有思维,熟的不吃,要吃活物,不肯穿衣,像狼一样嚎叫,白天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晚上便活跃了……。人们曾想把她们培养改造成为人,其中一个在人们的精心照料下生活了十九年,她只学会了发几个单音节的字,肯吃熟食了,肯穿衣服了,如此而已。这个材料,充分证明了人性问题,不是先天性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

有不少朋友认为,人有两类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这种误解在于不理解人是从自然界中走出来的,但他已经超越了自然界,不再属于自然动物了。虽然我们骂人时也会说:你简直是个畜生,但这不是说他有两种属性,而是批评他丧失了人性。朋友们所说的自然属性,指的是饮食男女,但是如果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人类的饮食男女,就会发现与自然动物的饮食男女是根本不同的。虽然人与自然动物一样,饥饿了要吃,可自然动物吃的是自然界能直接提供的,人吃的却不是自然界能直接提供的,而是人类自己生产出来的。这是什么区别呢?自然动物吃的仅仅是食物,人吃的却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所以自然动物从吃中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续,人从吃中得到的不仅是生命的延续,同时,得到了文化的享受。正因为如此,人不一定在饥饿时才吃,因为礼仪的需要更要吃,而且规格可能更高。有营养的吃,没有营养的,甚至有害的也吃,至于男女事,便更复杂了。在自然动物那里,这纯粹是一件延续种族的事,但是,人类的传宗接代,却有了浓浓的文化因素。因此,产生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感人肺腑的故事。当然也产生过门第观念,买卖婚姻,甚至男盗女等等丑恶现象。总之,原来在自然动物那里仅仅是生理性的属性,到了人类这里都成了社会的和文化的属性了,本来都是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到了人这里都成了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了。所以,到人那里去寻找所谓自然属性,无异于把人降低为自然动物了。

我们曾反复说过,人类超越自然,步入社会,这是个巨大的进步,由此他所面对的外部世界大大不同于以往了。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人和猫可能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但是这个环境所能给予人的要比所能给予猫的不知要多多少倍。这是因为人在改变外部世界的同时,人的内部世界也变了。我们不仅看到了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而且能体味其中不能直接呈现的东西。我们不仅能看到雄伟的万里长城,而且从中体会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总之,人不再仅仅服从自然界,而且要做自然的主人。为了从自然那里争得这种主动权,他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在对象中,以便把外物当成自己肢体的延伸,主动地去支配自然。当然这种能动性的发挥是历史性的并不是无条件的,它常常会受到自然的报复,其突出的表现产生了异化,原来对象化了的人类的本质力量,反过来成了人的异己的压迫人的力量。这种异化现象又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而加剧起来。其中最明显的是对不能吃不能穿的货币的积累。本来财富和货币的积累,是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可是它同时又成了堕落和反文明的万恶之渊。现在社会中的恶性事件绝大多数和贪财有联系。如果把这些反文明反人性的现象做点简单归结的话,我以为可以归纳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外,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掠夺性的改造,破坏了,甚至可以说,毁灭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所以,一批曾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明确地呼吁说:如果人类目前的生产方式不加改变,那么人类在地球上可以生活的年月将屈指可数了。对内,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名义下,不自觉地不断削弱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所以,各大城市中以治疗不孕不育为主要目的的医院越来越多。但是,我可以断言,只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加改变,总有一天人类将成为地球上的濒危动物。今天,人类正在拯救大熊猫,可明天又有谁来拯救人类呢?

难道真的要等待上帝来拯救吗?上帝不过是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思维中的创造。期待人间的某位救世主吗?芽那也只能是幻想。如果说,在历史上可以有秦王、汉武、唐宗、宋祖式以救世主自诩的人物,那么在今天这样科学昌明的数字化时代,这种救世主也不可能再现了。真正能拯救人类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他会从自己痛苦的实践中认识到病因何在。

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范文第5篇

类比是以比较为基础,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人们为了变未知为已知,往往借助于类比方法,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相比较,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相比较,进而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推移到另一对象中去,产生新的理论或知识。这种类比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类比法在中医学中叫做“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法。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常以自然界和社会的事物与人体内的事物相类比去探索和论证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问题,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方法学作用。现将中医学中蕴涵的类比思维方法略述如下。

1精气学说中的类比思维

精气学说认为,精或气是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本原。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精或气的同源异构体,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所谓“天人一体”。以这一思想类比人体,则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或称一个小天地。人体的各个部分、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是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化生而成的,因而它们之间也是同源异构体,也存在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依赖于精或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人体的生命活动,也是由气的运动变化所维系。气的运动停止,人体的生命活动则终止。

2阴阳学说中的类比思维

阴阳学说认为,物质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是由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结果。类比到人体,人体的生命进程也是由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所维系,并时时受到自然界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影响。因此,人的生命活动正常与否,不但与人体内的阴阳运动平衡状态有关,而且与自然界中阴阳的运动平衡状态也有密切联系。中医学还依据自然界中随着太阳的升落而出现的一天之中阳气的变动情况与人体相类比,指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即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

3五行学说中的类比思维

五行学说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依据木、火、土、金、水的特性归为五大类,并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学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等根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将与自然界“木”相类的脏腑组织及功能活动归属于肝,将与“火”相类的脏腑组织及功能活动归属于心,以此类推而形成了人体的肝系统、心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等五大生理病理系统。五大生理病理系统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运动变化,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的动态平衡,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4病因及治疗学中的类比思维

中医学还把人体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与自然界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进行类比推理,形成了病因理论中的“六学说”。例如:自然界的风具有轻扬向上、善动不居的特性,类比到人体的病理变化,则凡具有轻扬开泄、善行数变而主动等特性的病理表现,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皮肤瘙痒无定处、头痛汗出、抽搐等’皆属外感风邪为患,治疗时应采用祛风的方法。

此外,中医学还运用类比思维创造了不少治疗方法。如中医学在治疗火热上炎时,受到炉火正旺,抽掉炉底柴薪,则火势自减的启示,采用寒凉攻下的方法治疗,大便一通,火热下行,上部火热征象顿消,这种方法称之为“釜底抽薪法”。在治疗阴虚肠液干枯、大便秘结时,受到水能行舟的启发,采用滋阴增液而通便的方法,肠液增多,大便自然通畅,这种方法称之为“增水行舟法”。其他如“提壶揭盖法”、“导龙人海法”等亦属类比思维而创立的治疗方法。

5方剂命名中的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思维方法,中医方剂学也大受影响,在方剂的命名上体现得很明显。方剂的命名有很多规律,有以主药命之者,有以功效命之者,有以神话中人物命之者等,其中暗含文化信息’以及类比思维在方剂命名中的应用。

5.1类比卦象  青盂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方,药用荷叶,生石膏,知母,僵蚕等。主治瘟疫表里俱热,头面肿痛,亦治阳毒发斑。青盂一名,是通过类比卦象而得名。本方之所以名青盂,是因为方中用了荷叶一味,青盂指荷叶。在《周易》中,震卦之象为仰盂,而荷叶一味,其色青,亦如仰盂,故称。古人受类比思维的影响,把荷叶与震卦类比,认为荷叶有震卦之象,则亦具震卦之性,能禀初阳上升之气,可载诸药上行头面,以治头面肿痛之症。

5.2类比实物  斗门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方,药用干葛,地榆,炮姜等。功能涩肠止痢,主治疫毒痢。本方名之斗门,是类比水利设施一斗门而得名。斗门,为调节水量而设的一种装置,相当于闸门。开则水泄,闭则水止。斗门散一方功能涩肠止痢,能止痢下赤白脓血,其“止”之功卓,犹如斗门之于水,服之则痢止。另外,泰山磐石散、金锁固精丸等方名与此相类。泰山磐石散安胎之功坚如磐石,故名;金锁固精丸固精之功如金锁锁之,故名。

5.3类比人物事迹禹功散,《儒门事亲》方,药用黑牵牛、茴香等。功能行气逐水消肿,主治水停之证。本方名之禹功,是类比大禹治水之功而得名。大禹治水,以疏导为法,最终功绩卓著,天下太平。故大禹治水之功,人皆仰之。本方功能行气逐水消肿,以疏导为法(疏导二便)广用于治水。两相类比,名禹功,以示其逐水消肿之功卓越。

5.4类比神兽  大青龙汤《伤寒论》方,方用麻黄、桂枝、生姜等。功能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风寒表证兼有里热。本方名是类比古代神兽青龙而得名。青龙,古代四大神兽(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之一。古人亦尊之为神,称青龙为东方木神。龙是国人崇拜的神兽,有兴云布雨之能。本方麻黄量大,发汗力强,有如龙兴云布雨之势,故以龙名之。另有小青龙汤,方名之意与此相仿。除了青龙之名,白虎、玄武等亦被用为方剂名,如白虎汤、真武汤(因避讳,玄武改真武)。方名之用意与大小青龙汤相仿。

6讨论

类比方法在许多情况下是十分有效的,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事物之间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逻辑依据,差异性则限制着类比结论的正确性。类比推理的结论可能是真实的、正确的,但也可能是虚假的、错误的。因此,类比推理结论的真实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