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真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的真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命的真谛范文第1篇

“我不要,将你多绑住一秒,我也知,天空多美妙。”一曲《风筝》,不同的人听后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我耳中我们就是那风筝,我们被太多的东西束缚,太多东西绑住我们,我们向往广阔而美妙的天空。

“胡思乱想又过了一夜,思念的疑问并没有解决,我又胡思乱想过了一夜……”光良与品冠的合作总是那么完美。一句话唱出了太多人的经历。我们年轻的心装着太多的不成熟与不安分。曾几次在胡思乱想中失眠。

“我的小时侯,吵闹任性的时候,我的外婆总会唱歌哄我,夏天的的午后,姥姥的歌安慰我,那首歌好象这样唱的……”

听到这首歌时,便会勾起对童年的回忆,怀念起在姥姥、奶奶的怀抱中成长的日子。虽然我那样的生活并不多,但它不可替代。

“离开你以后才知道,你对我是那么那么重要……”这是周迅《看海》中唱到的部分。每每听到这里,我便会想到姥爷。他是一个好父亲,一个好姥爷。一个我永远深爱的人,然而他的离去带给我太多悔恨与伤心。

生命的真谛范文第2篇

以前的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但是经过了这件事以后,在我童年的沙滩上又多了一只美丽的贝壳。因为我是彻底读懂了生命的真谛,就算希望再渺茫也可以在最后时刻实现自己的梦想。要是没有那感人的一幕,或许我现在也不会懂得吧。谢谢你,小妹妹,大姐姐在这儿祝你幸福,但同样也希望你能在生活中能够甜美一笑,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那是一个下午,天空碧空如洗,天气风和日丽,上完英语培训班后,我路过了一个街心花园。微风抚摸着我的脸颊,并且拂过了温柔般的鼓励声:“雯雯最棒!雯雯你是好样的啊!雯雯加油啊!雯雯最棒!雯雯!不要坐在地上!来!站起来啊!”(雯雯这个名字是音近,可能也叫“文文”等字音)

我循声望去,啊!原来是个小女孩在里面走路呢!这又什么好鼓励,这有什么好看的啊!我不以为然地掉头转身,但是又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心,我又走进几步路望了望。终于,我看出眉头来了!啊!原来是假肢!只见小女孩跌倒了,但是小女孩的母亲却没有起来搀扶她,多的只是鼓励声这令我出乎意料,也许是小女孩母亲与众不同的教育吧!而小女孩呢?她跌倒了再爬起来,毫不畏惧,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任务。

终于,小女孩撑不住了,一下子跌倒了。连健康的右腿也脱了一层皮,流出了血来。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忙奔过去,搀扶去她,但她摆脱了我的手,委婉地说:“大姐姐,没有关系的!我能支持。我要学史铁生爷爷一样,做一个有远大梦想的人!”这短短几句话就打破了我的思绪,我的神情凝固了,像个木头人似的杵在那儿,一动不动,也一言不发。我的脑子里在一遍又一遍得回放这小女孩说的这些话,同时叶子在细细琢磨。此时,我对小女孩的一种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生命的真谛范文第3篇

初次识你,是在年少不知愁的时候,当读到曼桢对世钧凄然却又平静地说道:“世钧,我们都回不去了,怎么办?”我纳闷:怎么会回不去呢?历经风雨的一对恋人越过尘世的坎坷终在一起不是最好的结局吗?可是你却以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半生缘份的擦肩而过来结局,难道这就是红尘奔波中人最终的归宿吗?时光变迁,岁月流逝,只能剩下悲哀与无奈吗?

再次识你,是在那黑色七月的阴影里,当读到炮火销烟的笼罩下,流苏和丈夫诚挚而幸福地说道:“与子相悦,死生契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竟感到了一份莫名的平静与感动,不知是你对自己那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有了身与心的体验,还是对这动荡的时局和漫长的人生之路有着深刻的剖析与解读,才写出如此脱俗而又发人深醒的经典爱情。

从《第一炉沉香屑》、《红玫瑰与白玫瑰》到《金锁记》、《半生缘》、《怨女》、《倾城之恋》,你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一个时代,更是你对这逝去日子的一种感慨,追思与回忆……

可是当喧嚣、浮华、伤痛、追忆都化为那一缕缕清烟随风消散在暮色的天空中时,你毅然选择了宁静。遗忘尘世的人声喧哗 ,遗忘曾经的刻骨铭心,你只想把所有的回忆都沉封于心底,然后只身到大洋的彼岸,开始新的人生,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我们心轻了……”

弥留之际,你依然镇定,仿佛你已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你一如既往的伏在桌前整理文稿,毕竟,走过风雨,宁静才是心之所归。一阵风过,一缕香魂终随风而逝……

生命虽已消逝,可是你的心声却依旧在诉说,上海、中国……一片平和宁静中,一份悠悠的岁月之情。

生命的真谛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语言、真实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它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呼唤生命的真谛。

何谓生命的真谛?有人认为生命的真谛在努力付出,有人认为生命的真谛在真诚服务,也有人主张生命的真谛在超越升华……我则认为生命的真谛应该明白我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会使生命更有意义。

现在的学生似乎对生命的意义不清楚,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疼爱,他们根本不用想我为什么活着,似乎他们的活着就是为父母,因而才会出现一些学生包括已成年的学生遇到一些坎坷或挫折就失去了承受的能力。在大学校园里跳楼的事件时常发生,其实,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悲哀。然而这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似乎并没有注意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应注意引导和提升教师的语言艺术。特别是如何使课堂教学语言更具有影响力和创造力,更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师生的默默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

一、教学语言的真实性

所谓语言的真实性就是不隐瞒、不臆造,怎么想就怎么说。说话人所表达的,是他内心所想的,即“言为心声”,而不是心口不一或口是心非。简单地说,真实也就是说真话、表真情、达真意。

教学语言的真实性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鼓励帮助、规范训练;体现在师生之间语言的交流、思维火化的碰撞。这些语言的交流无不表达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学生情感真实地流露,更能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心里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更容易发现。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去调整学生的心态,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引起学生的美感,更是学生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体现教师对祖国、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教师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用自己的心融化学生的心,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教学中,用动情的语言打开学生稚嫩的心扉,让真、善、美的甘露浸润学生的心田。总之,教学的语言富有情感性是它的特质。

三、教师语言的趣味性

每节课40分钟,学生一天至少在学校要上六节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仍是一种难耐的“煎熬”。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也是对学生身心的一种摧残。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乐趣。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多学习一些语言的艺术,如看一看《演讲与口才》这类的期刊,以此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语言。

四、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生命的真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原色;生命;生活本真;意境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49-02

原色,即无色,又即万物之色。从无到有,再从有道无,这过程既是万千世界,这过程既是万水千山,这过程既是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原色就是过程,时间的过程,生命的过程。

生命本是平淡的,生命本是绚烂的,不同的境况下,生命会并发出不同的色彩。贵州田野民间歌舞集《原色》在表现出对生命充分尊重中,寻找平凡中的伟大,真实中的永恒。正如《原色》的题注:“即无色,又即万物之色”。站在宇宙的高度审视生命,站在生命的立场关注现实,这无疑是主创人员希望通过此剧予以呈现的独特视角。关注生命本身,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思索。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具体的形象、事物进行表达和诉说,将能够使艺术形象刻画的鲜活,使作品更加接地气,产生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无疑也是从微观中进行思考的范例,能够给人以真实、贴近生活之感,如同电影写镜头的运用,会使人有种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效果,收获到往常不曾体悟过的惊喜。这种惊喜来源于被视线忽略掉的微观世界所带给观者内心的意料之外,因为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视线的不关注而失去活力,恰恰相反,其旺盛、强大的生命力在人们将放大镜的焦点汇聚于此时,让人们的内心变得不能平静。对个体的关注,就是对生命的颂扬,通过不同个体生命活力的展示,能够表达出文化的多姿和灿烂。《原色》立足于对生命的关注,选取贵州省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典型的文化艺术形象作为其表现内容,通过对不同民族中独特文化式样的艺术加工,创作出一个个能够呼唤生命本真的艺术作品,并呈现于观众。于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多彩贵州便展示在世人面前。该剧是在原舞剧《天边外》的基础上,通过重新整合,历时半年时间创作、排练完场,在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得了最佳表演奖,总导演林辰获得了导演奖的优异成绩。不愧为近年来贵州乃至全国在创作视角方面有影响力的优秀舞台剧。现将该剧中多个舞蹈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这个“创作视角”有一定的领悟。

一、写实、生活本真的回归

传统意义上的写实舞台艺术作品更加注重于故事情节过程的真实,在现实般的情节中推进故事的发展,使观者明白故事的发展,感受到“真”,例如众多的古典芭蕾舞剧,均有生活真实动作的再现,我们可将其称为“哑剧”式舞蹈动作,具有明确的象征性,说明性,属于表意性动作,非表情性动作,过多出现不免会使观者产生枯燥和乏味之感,在今日的舞蹈作品中已经不常见到。通过对《原色》中部分舞蹈的分析,可以感受到写实的方法在今天又有了新的发展,立足的的视角发生了转变。将关注点落在真实生活中具体的人,力求还愿这个“人”的原生生活体验,从中展示出“群”的原生生活状态。这是该剧的亮点之一“深入到文化持有者内部的视界来思维和诉说”。编导将自身植入到文化持有者的立场进行思考,于是所表达出的观点和语言一定会深深的烙有持有者的立场,也许就是在这样的视角中生活的真实性、鲜活性便具有了舞台表达的可能。在当下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中明显烙有编创者印记的作品不在少数,编导的手法、立意、思想、情感等等通过作品淋漓尽致的表达,“下乡采风”下的是乡,采的是素材,只用眼睛和耳朵下乡,看到民间的动作语汇便立刻装入口袋,听到坊间传说、传奇故事收入囊中,等回到家中利用这些“草根”,在自身强大的编创技法能力下,进行无限天际的联想发挥,于是一个个现代的民间作品就产生了。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和丰富了民族民间舞蹈式样,但在很多情况下因为拿到的只是表相,缺少了实质的体悟,这就会使“草根”失去生存的土壤,生命力变得不那么强大。当创作者通过“移情”,将头脑和心跳植入到文化持有者的身体之后,所要述说和表达的视角将会更加的贴切。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主位和客位的关系,将编创者的身份从其主观的判断转化为客体的存在,进入到当事者的主观世界,以当事者的主观思想去认识和体会,可能对事物的理解就会具有应该的生命力。

作品《十二月劳动歌》从动作编排设计的角度能够看出,编导十分提倡男性动作的“拙”劲,通过演员手、肩、胯部的单一、对抗、直线的用力方式,使动作具有了简单、不加修饰的特点,能够体现出农活劳动动作的单纯之美,在田里劳作着的人们,长年不断反复的完成着相同的动作,因为是和土地打交道,所以人的身体姿态造型不需要有太多的修饰;因为是在做农活,肢体动作具有了明显的目的性。在这样的植入式思考下,“拙”劲的动作随不优美,但却动人能够真实的再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点,《十二月劳动歌》将生活在云贵高原上的劳动人民艰辛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还体现出一种不屈服于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

作品《斗牛》在情绪、结构方面采用使观者通俗易懂,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手法进行写实性表现,使得作品乡土气息浓厚,与生活贴切,反应生活准确的艺术特点。斗牛比赛在贵州各民族中普遍存在,各种节日中经常进行,生活在这里的男人们喜欢看斗牛,与其说是看斗牛,倒不如说男人也好似斗牛。将原住民的个人内心所想、所思通过节目大胆的进行表现。节目是在看斗牛的一群人紧张情绪下开始的,又兴奋又紧张的观看着斗牛比赛的进行,在一头牛冲向人群所产生的嘶鸣声中,观看的人群被这惊吓所冲散,进而转化为观看者之间的“争斗”,男人们好斗的品格在这一写实的环节中得到彰显,是男人就应该去战斗,是男人就喜欢争高下,最终男人们中的“牛王”产生了,他是战斗出来的牛王,也是男人们心目中的牛王,于是该节目所要展现当地的“原生性”生活便有了表达的路径,通过“牛王”演说式的声调“牛爷我从来没干活,妹妹照样旁边握,牛爷我从来没耕田,日子照样很快活,牛爷我从来没早起,天天河边把澡洗,牛爷我就是个牛脾气,不让人迁不让骑,人人都想成斗牛,吃喝拉撒不用愁,人人都想成斗牛,跟着我牛爷就是牛”①,述说这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真实生命的真切心思。到最终通过平民式、生活化的表述:“太阳出来没干活,因为怕晒黑我脑壳;月亮出来没干活,因为晚上要陪老婆;跳舞的时候没干活,因为太累了划没着;唱歌的时候没干活,因为山上妹妹多;老婆出门没干活,因为摸不着那两坨;老婆在家没干活,因为还有别地活”,高声的表述出男人们在一起幽默的一面,最终那个“牛王”还是被自家的铁扇公主领着耳朵,连骂带打的收拾去干活了。

二、写意 意境营造的升华

舞蹈艺术作品以抒发、表达情感为长,短于叙事、展示逻辑思维。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是舞蹈艺术的大忌,表述出情思和意象是作品追求的境界。中国传统美学中讲究的意境就是一项重要的表达目标。“意境,是中国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在古代诗、书、乐、画、舞互为关联的文学艺术中,意境美的体现被视为最高的评判标准②”利用写意的手法,创造出奇特的意境美,成为《原色》的另一重要创作思路。利用原生性的民间歌舞素材,在现代化的舞台中设施中展示,除了在欣赏中感受到深深的民族烙印之外,其编导想营造出“巨大的单纯”可能就是意境美的当代表述样式。整台晚会色调朴实,空间深邃。舞美、包装一改往日炫丽多变,通过数块形状各异象征苗族银饰的道具在舞台空间中凌乱摆放,使舞台色彩统一在银色这一主题色之下,产生出高度统一的色彩审美,通过凌乱的摆放,使的舞台空间变得具有不确定性,深厚感增强。如同中国画中留白的手法,记得有画家这样说:“留在画布上的东西越多,留给观众的东西越少”,在现实舞台中表现的少,也是为了给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让观众在这样的基本环境中,想象力和留下的白会在实的表演提示中产生虚的幻境,“虚实结合,由景生像”,听见“弦外之音”看见“海市蜃楼”,这样编导与观众就完成了心灵的对话。在《原色》这部剧中舞美设计与舞蹈编排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完成了民间歌舞的一次蜕变。

炫丽的舞台设计会给观众带来变化无穷、激动人心的视听感受,是视听的饕餮盛宴,表现为感官上的直观刺激,如同商业电业,他会十分注重音、画能够给观众带来的直接冲击,观者内心的启迪将无从关照。《原色》在欣赏之中不会使人癫狂,可以静下心来欣赏,在欣赏过后仍会使人回想,回想它的朴实,回想它的厚重。也许能够给人以体会、品味的艺术作品是有生命力的,会变得永恒,因为他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和追思,也许静的下来才是高的水品,并不是以感官的刺激为目标。

作品《反排木鼓舞》利用大家所熟知的黔东南反排村舞蹈素材进行编排,编者严格继承并沿用着反排木鼓舞最为典型的动作,通过并不复杂的队形调度,为观者展示出生命的绚烂,思想的不朽,舞蹈具有浓郁的精神层面表达、述说意味,祭祀的属性是该段舞蹈的精神归宿。“用高亢的歌声和木鼓的强音来播撒生命的强音,人们匍匐在大地上,用身体将希望灌注到大地之中,开启着生命狂欢③”舞蹈的开始是多人依次将苗族百姓心中的图腾崇拜物牛角推入场上,在缓慢的节奏中行进,甚至如同慢镜头的播放,使人感到肃穆而庄严的氛围,犹如祭祀中的仪式,带有明显的神性意味。最终舞台的中央留下一只竖立着的巨大牛角,使人不免联想到早期人类社会对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生殖能力的膜拜。这时,震彻心肺的木鼓声想起,男性演员从舞台两侧同时上场,跳动着典型的反排动作,形成各种样式的圈,围绕着巨大的牛角狂放的舞动,紧接着是女生上场,完成动作的速度已经完全超出平时的节奏,近乎于疯狂。在这种疯狂中,使人感受到的是统一,超乎寻常的统一,所有人的思想都集中在一个主题之下,完成人与神的互通。紧接着就是从舞台的天幕上落下一块巨大的红布,与神性相接的鲜红,使舞台上所有的演员进入到癫疯的,以不变的360度反排动作不断的重复,持续足有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演员的动作没有任何的变化,对观众的视觉接受没有任何的新鲜产生,但是观众通过这不断的反复联想到生命的伟大,精神的执着,在虚与实之间有了广阔的联想空间,舞蹈的意境犹然而生,写意的手法得到充分的运用。构成舞蹈的不是动作,而是动作的灵魂,舞蹈并没有拘泥于祭祀程序的再现,并没有填充大量的动作及变化,在舞台上留下了巨大的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艺术境界。

三、结语

贵州田野民间歌舞集《原色》的成功绝不仅仅只是在“写实”和“写意”创作视角、手法方面的巧妙运用,其深入文化持有者内部的视界来思维和诉说将会是编导进行创作思维的有益探索,使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样式不仅具有猎奇式的观赏价值,更会在当代社会依然能够有生存空间并绽放出靓丽的花朵。

注释:

①采自贵州田野民间歌舞集《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