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艺总结

茶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艺总结

茶艺总结范文第1篇

一、茶艺的具体内容

有技艺、礼法和道。“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礼法”是指礼仪和规范。“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道路、方向,是人生哲理。技艺、礼法属于形式部分,道属于精神部分。茶艺的特点一是以哲理为先。中国茶艺最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即与自然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内心;崇尚简静,即以简为德,心静如水。二是以审美为重。中国茶艺之美包括环境美、水质美、器具美、艺术美。三是以个性为要。中国茶艺讲究意境,百花齐放。四是以实用为佳。茶最终是用来喝的,是生理的需要。品茶表达于艺术形式,感受于精神意境。品饮茶过程可以领悟到茶艺的精髓:茶艺之道——“和”。和睦相处,和好,以茶联谊;茶艺之德——“礼”。尊敬长辈,敬重他人,以茶为礼;茶艺之韵——“雅”。雅志,雅量,雅观,以茶修养;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因此,茶艺传达的和、礼、雅、纯的茶道精神理念。

二、茶艺的艺术形式

创造精神意境,实现个人的内在修养,即品德修养。这是茶艺的主要目的。「和敬雅明是内在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和是茶艺的最基本精神,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重要起步。饮茶场合和睦相处,和谒可亲,是人与茶内在美合二为一的具体表现。「敬为礼貌的突出表现,也是茶艺精神的重要内涵。以茶表敬意,既能尊重他人又能获得他人尊重,是茶融入社会历久不衰的重要原由,是茶给人内在美。「雅是饮茶的艺术形式融贯于人文素养的结果。「雅的茶艺形式不仅修养人的外在美,更是修养人的内在美。「明是主观意识认识客观世界,理解、明白了客观世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既有矛盾,又相融相通的道理,由此形成较高艺术层次的处事能力。回顾历史,佛家钟情于茶,道家热衷于茶,文人墨客离不开茶,为什么?说明品茶活动内涵丰富,充满人生哲理。这正是茶的神乎奇神。从以上可见,茶艺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有密切的关系。饮茶、艺术地品茶是个人艺术修养的一种有效途径。茶艺的整个过程,同样是艺术的体现。品茶过程有节奏地一步接一步地开展,动作优美,形式艺术化地完成。可见,茶艺过程正是个人的行为艺术修炼过程。

三、茶艺姿态与行为修养

茶艺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姿态,包括几个方面。

(1)个人的坐姿、走姿,要显得文雅、端庄、稳重,大方得体。

(2)茶艺操作技艺显得高雅、文明、卫生,为高尚的艺术姿态,并且彬彬有礼。如执拿茶具、冲点、斟茶等。

茶艺总结范文第2篇

真正地领略过茶道的人一定都清楚茶艺的精髓和茶具的精致,其实品茶不单单是喝茶那么简单,往往通过品茶我们能够了解名茶、茶具、茶点、茶俗、茶艺等相关的知识,那些复杂的品茶步骤和制茶工艺总是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那些名茶的背景和茶具的介绍让喝茶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文化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流行,日本和韩国的茶道艺术也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对于现代社会双边合作密切的今天,推广茶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与外国友人的合作与交流时尤为重要,将我国的茶文化与茶道艺术推广在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茶道及其文化价值,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

2茶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

鉴于之前对茶文化的介绍及品茶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积极意义,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人品茶的推广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那么如何设计与茶相关的产品包装才能更深入人心,使得产品更加畅销呢?那就是在包装中充分运用茶文化元素,强化设计的原创,彰显民族性特征,借助茶文化的力量来进行与茶相关的包装设计。

2.1以茶色为包装主体色系进行设计。现代包装的颜色在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茶色来作为整体的色系的话,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态平和的感受,这样的产品包装往往第一时间触动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茶文化情结,使得产品深入人心。采用茶色同时结合中国古典艺术的纹饰元素,在整体视觉与色彩上与古典相谐调能具有特殊的韵味。

2.2以与茶相关的诗句为设计标题。如果在包装中出现饮茶相关的词句,尤其是产品的LOGO与茶文化相结合,能够给人以古今合一的感受,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产品的包装更加新颖而独特。比如在茶包装中把“茶”字刻意做成古体字,或者把“茶”字造型仿效成茶杯造型,针对包装外主体文字中采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如白居易诗句“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等茶诗,仿佛让顾客在购买茶饮的同时在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2.3以古人饮茶的图画为设计背景。产品包装尽量要贴合产品的特性,如果产品刚好是茶叶、茶饮料、茶具等茶文化相关联的物品,那么产品包装一定要以饮茶文化的图画作为背景,从茶文、茶道、茶艺的画面风格中去寻求突破。

2.4以茶文化为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产品包装总体的设计理念以茶文化为主,同时具有多层次的产品设计模式,可以分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产品包装,也可以将茶的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设计构思成不同系列的产品包装。这样既凸显了包装的主题,也将产品层次进行了细致划分,对于商家而言提高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卖点,也丰富了产品的生产线。

3.结语

茶艺总结范文第3篇

1文化素养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历史悠久,与之相生相伴的茶文化也具有非常丰厚的历史积淀。茶艺师作为茶文化的传承者,要想准确传达茶文化的精髓,理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既包括对茶的品种特性、生长环境、加工方法、适宜茶具、水质和温度、冲泡品饮方法等茶叶科学知识的了解与判断,还包括与茶相关的其他知识,如有关茶的历史典故、风俗人情,茶的保健知识,茶艺设计的审美知识、茶艺表演的表演知识等等的了解,并且能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有机结合起来,在茶艺表演中将这些相关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使品茶者在享受茶之美的同时,还增加了茶文化知识,享受了品茶的乐趣。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茶区幅员辽阔,茶树的生长环境千差万别,茶叶品种包罗万象,与茶有关的历史典故、优美传说多不胜数,而各个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千差万别,要掌握这些知识,做一名合格的茶艺师,非加强文化修养、博览群书不能生任也。

2审美素养

茶艺之美,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在袅袅的茶香水汽中,蕴涵着茶文化的美,净化品茶者的心灵。茶艺是一门艺术,当然具备艺术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有人总结茶艺有“六美”:第一是“人之美”,即由外在的形体美和内在的心灵美构成茶人之美;第二是“茶之美”,我们在茶艺中赏析了茶之美,不仅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欣赏茶的名之美;第三是“水之美”,水以“清、轻、甘、例、活”五项指标俱全,才称得上是水之美;第四是“器之美”,好茶具的工艺美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第五是“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第六是“艺之美”,主要包括茶艺程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诸多方面,这就是茶艺六大美的享受。要充分体现、发扬茶艺的这些美,就要求茶艺师必须具备审美素养。审美素养,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又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从开始的环境选择、器具准备、音乐配伍,到茶艺表演的设计、表演过程的协调性,直至表演过程的结束,都要根据饮茶的对象、茶室的环境、茶类的不同而从审的角度进行设计、表演,从而使饮茶者在饮茶的同时,体会到茶文化之美,起到心灵的愉悦、放松作用。这些,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很难达到目的。

3表演素养

茶艺又是一门表演艺术。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茶为载体,以音乐为伴侣,用优美的动作来展示、体现饮茶之美。所以从观赏层面上来说,要求茶艺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茶艺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表演,它是将泡茶的动作与泡茶的环境、器具、茶叶、音乐等

茶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专业 茶道教室泡茶桌 必要性 设置与管理

一、高职院校茶文化专业茶道教室泡茶桌设置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功能不断丰富演变,茶业市场日益繁荣,茶文化产业成为茶产业经济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人们对于茶的认识已经由解渴的饮料逐渐变为精神饮品,对饮茶的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叶生产、消费日益增长,茶饮消费市场繁荣。为此,茶文化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已经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也形成了相对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但是,在茶道教室的建设方面还在探索中,泡茶桌是学生训练泡茶的平台,是品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专业的泡茶平台,可以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扎实的泡茶基本功,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茶艺基础。

二、高职院校茶文化专业茶道教室泡茶桌之设置

(一)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茶车之应用

国内第一所茶专业院校-天福茶学院,该学院茶文化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指出:茶文化专业以培养行销茶与茶文化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泡茶、识茶、卖茶的能力。以《陆羽泡茶法》、《民俗茶艺》、《品茗环境与茶会举办》、《香道》、《插花》、《韩国茶道》、《日本茶道》等课程,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最大限度地锤炼学生泡茶的稳定度,培养学生举办茶会的能力和赏识茶叶的水平,甚至是在门市、卖场、茶道教室等场合销售茶叶与茶文化的技能。其中《陆羽泡茶法》、《民俗茶艺》、《品茗环境与茶会举办》等专业核心课程在中国茶道教室进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专业完善的泡茶平台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技能的训练。生活中的泡茶桌没有形成独立的泡茶空间,大部分与书桌、餐桌、会议桌等功能一致。茶道礼仪是一项高雅的礼仪,对泡茶者的仪态极为讲究。而生活中桌椅高度的设计往往忽视泡茶师泡茶的舒服度,或高或低,会直接影响泡茶师泡茶技艺的发挥。另外,也没有设计存放茶叶或者茶具的储存柜,泡茶师在泡茶时经常要到处寻找收集泡茶用具。无论功能性还是艺术性都不尽人意。

上个世纪80年代,茶文化复兴初期,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推出专门的泡茶桌―茶车。是相对理想的泡茶平台,天福茶学院茶文化专业也将此作为泡茶训练的平台。茶车是专门用于泡茶的桌子,因有轮子而称为茶车。茶车的主要构造有:

操作台:桌面的中间段是一浅槽式操作台,供放主茶器,操作台中央偏左上角的地方挖有排水排渣孔,泡茶者可在桌面上直接去渣,清理茶具,动作如同泡茶时一样从容优雅。

桌面:桌面的左右两段是单纯的桌面,左段供放煮水器,右段供放辅茶器。左右两段的桌面可以向中间折叠,覆盖于中段的桌面(两侧的总长度等于中段的长度)。

储存柜:桌面底下是桌身,桌身是储存柜,可以存放备用的茶叶、茶具、保温瓶、冷却壶等器具。中段橱柜与中段桌面连结在一体,但两侧橱柜与桌面分离,用以左右折叠,与中段橱柜并在一起,收拾后就成了一个小柜。

(二)专业泡茶桌之设置

陆羽茶艺中心茶车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与一体,是相对理想的泡茶平台。茶文化专业茶道教室泡茶桌在此基础之上,欲进一步完善。

保证供水能力:“水为茶之母”,水质和水温是影响茶汤质量的重要因素。泡茶桌设置连接地面水管的供水设备,净水器等,保证泡茶用水的质量以及供应量。另外还要有加热设备,保证泡茶时候能够根据茶叶的需要灵活调控水温。

足够的存储空间:泡茶桌按照茶类、茶具、茶食的设置不同的储存柜以及回收处。在训练茶艺以及举办茶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在地选择茶器、茶食、茶叶等,可以独立操作,完成茶艺训练以及茶事活动。

泡茶桌还需具备艺术性。艺术是语言的重要补充方法,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它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茶艺更需要它的诉求。茶艺是泡茶师备具,择水,冲泡一壶好茶的品饮艺术,它附在日常之上,在本色和自在中融进趣味和美感,自然而然地表现茶之三昧,表现生活的欢愉和自在。因此,泡茶桌作为品茗环境重要的一部分,需具备一定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泡茶桌可采用雕花镂空的装饰,提高其艺术审美效果。泡茶桌的材质以及色彩根据茶道教室的整体风格而设定,一般的高职院校可以质朴的木材作为泡茶桌的材料。

三、茶文化专业茶道教室泡茶桌与茶道教室之管理

以泡茶桌为主体茶道教室需制定严谨的管理方法:

设立茶道教室负责人:负责茶道教室的使用安全、卫生清洁、器具清点、日常维护、器具增补、规划建设等工作。

茶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茶艺;传统;茶文化;创新

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摆在我们现代人面前的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话题。“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70年代中期,直到1982年才由台湾“中华茶艺协会”正式推出,伴随着现代茶叶的发展,茶艺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自此之后,“茶艺”一词被广泛接受,而且也传播至港澳和大陆。

有关“茶艺”一词的定义,《中国茶道》的作者丁文认为茶艺是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便成为一门技术。学者寇丹将茶艺理解为茶人根据茶道规矩再经过艺术加工向宾客展演茶的冲泡、饮品等的展示,在最新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茶艺的定义为泡茶与饮茶的技艺。当代学者对“茶艺”的说法虽然不同,但是看法大体一至,即“茶艺”主要指茶叶的制作、冲泡和品茗的技术。

“茶艺”的内容总体来说可归纳为三大部分:技艺、礼法和修道,技艺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礼法指礼仪规范和习俗;修道是指个人对生活道路、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候选,古人的“茶道”与今天的“茶艺”是有区别的,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古人更偏重于“道”即泡饮茶的精神追求,后人更注重泡茶的技艺和品质也就是“术”,提倡“道”“术”并进,“道”“术”同兴。从古代至近代,对国民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是儒家和道家,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政,以仁治人”。强调“修已爱人”、“看自省慎独”,将建立一个有文化修养的高度文明社会做为理想目标,茶对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提神益思有十分好的作用,因而倍受推崇,当时的文人雅士大多都爱饮茶,擅于烹茶,更甚者对茶的历史文化、茶的生产加工都有所了解、精通,他们深信“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这其中正是融入了儒家思想。

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补充,道家思想,充分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向往和精神追求,道家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充分说明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即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道家主张去尘脱谷,恬淡无为,通过养生达到健康长寿,这种理念与茶的本质不谋而合,茶能使人心静、神清气爽,在对茶道、茶事的进行过程中,能净化人心,除烦杂之念,对道家来说,无疑是最佳的修行辅助。

佛家有偈语“禅茶一味”,证明茶文化与佛教文化是互相融合的,“禅”与“茶”的最终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茶中可悟禅意,在禅中可悟茶道,达摩祖师曾面壁修行、调心,困顿乏力之时全靠茶去其昏滞;唐代高僧怀海禅师修订《百丈清规》,专设茶头,详细规约;赵州和尚赠与众僧的一偈“吃茶去”,产出“万物归一,万世流芳变不离其宗”的真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大宗,儒、释、道三家与茶文化水融,相辅相成,进而产生了禅茶文化,其结合了儒家之正气,道家之清气,佛家之和气,茶人之雅气,包含了“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社会功能。

茶艺随着喜爱的人越来越多,茶艺的形式也随着日常生活、社会应用的增多而演变多种多样。谈到茶艺,人们往往联想到气质高雅的茶艺师,合着悠扬的音乐,向宾客展示几个夸张的泡茶动作,这种认识如今已变得很片面,茶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表演,而是生活艺术,其最终目的是要了解茶、泡好茶、享受茶。随着时代进步,茶艺不再是少数人了解和享受的一种表演,它正逐渐演变为大众生活方式,是技艺与美学相结合的生活艺术,富有情调、健康、时尚。茶形式大致可分为:舞台表演型、生活待客型、推广营销型和修身养性型,多种茶艺形式的开发、推广和普及,对促进整个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茶艺的形式虽多,但都遵循同一基本特征,即茶六要素,一、人之美。学习茶艺,先要提高自身修养,有良好的气质,仪态要端庄、大方,言辞文明礼貌,举止得体,不亢不卑,最重要的是对茶有一定了解,在茶艺活动中能讲解一款茶的基本信息;二、茶之美,即选一款好茶。现代茶艺对品饮环节相当重视,能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场合、不同人群选择沏泡合适的茶,对茶艺活动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三、水之美,泡一壶好茶,选对水是一重要条件,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汤的色、香、味,清代好茶之士张大复曾说过“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四、器之美,茶艺活动中器具是必备的,是人们能直观所见的,茶具的选用能体现个人的审美情趣、能体现茶艺活动的主题,同样需要就时应景,应不同的人来准备。另外,茶具的清洁工作亦十分重要,用洁净无暇的茶具泡茶是对客人最起码的尊重;五、境之美,针对不同的茶艺活动,对茶席做出相应的布置,增强茶艺演示的视觉美感;六、艺之美,其包括了动态美、内涵美和神韵美,现今,“鲤鱼翻身”、“凤凰三点头”之类的基本动作已落入俗套,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要求。应该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一味地遵从老套路,难以提高茶艺演示的品位。精神层次过低,更谈不上体现出神韵美,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神韵美也是因人而异的,大同小异的表演动作则限制了神韵美的显现,由此,茶艺师的个人修养和对茶的感情变得尤其重要,优秀的茶艺师要能通过外在的表演形式将茶的文化,茶的精神和人性的美好凸现出来。

茶是一种代表和平的绿色健康饮品,是大自然馈赠的一份珍礼,中国茶文化的仍是人类最可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习茶、懂茶、以茶育德、以茶养德,弘扬茶文化精神,让祖先传下来的瑰宝―茶文化精神不断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