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诗文课堂教学 问题 理念

古诗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讲得过多,不利于学生自我体会,老师讲得过少,又不利于学生的透彻理解。如何把握好古诗文教学进度和深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纵观当前中学古诗文课堂教学,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古诗文教育理念的异化

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非生命化倾向”,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存在对客观知识的过分强调,而忽视学生内在生命情感的培植。古诗文课堂仍存在教师讲解为主,忽视了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个体,用一种统一的灌输和规范制约使学生僵化为物,成为吸纳知识的容器。不同个性的学生上课时却要求整齐划一,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也出现了程序化标准化的特定要求。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教学不仅侵害学生的实体生命,还桎梏了学生内在的精神生命。学校生命化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学生生命力受到压抑,变成对规范与制度的遵守和器械式的操。标准化的划一教育让学生的生命个性得不到彰显,生命活力明显不足。生命教育的提出就是对这种无视生命状态,将复杂的生命个体物化为器,对生命个体的摧残和扭曲的有力反拨,它使教育找到了教育的原点,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谐为导向,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健全发展生命,促进生命健康善好发展。

二、教师课堂教学中强调以知识为本位的机械灌输

教师在古诗文课堂讲授过程中仍然强调知识的灌输,把每一位同学都当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课堂仍然以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为主,新课标所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没有有效地进行统一,古诗文课堂仍存在对基础知识的机械式训练,过分而又过细的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古诗文出现过度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对学生生命关怀等情感价值的引导。在古诗文课堂上仍是教师讲授为主,不同个性的学生上课时却要求整齐划一,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也出现了程序化标准化的统一范式。教师的讲解照本宣科的较多,对学生的启发性不强,强调机械记忆的灌输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较弱。

三、学生容易把教师神圣化而主动屈服于教师的权威之下

师生间本应是是平等的生命个体的双向理解和交流,而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倾向于把教育者神圣化,把教师看做是先天具有健全人格的表率。我们在用一种仰望的姿态看待教育者时,却把受教育者看成了被改造的客观个体,我们把受教育者物化,认为受教育者会像物体一样被加工打造定型。在强调“师道尊严”和“权威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实行机械灌输,教育者成了简单的施教工具,我们只有在古诗文课堂上明确师生间的关系,是彼此作为个体存在的具有相互平等,独立的个体,具有相同的尊严和情感,双方都有自己人格的自由和独立的思想空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的能体现出生命化教学,还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真正理解,这种理解既不是挥舞着师道的尺标让学生被动接受,也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情趣,真正的理解应时双方相互的具有平等生命尊严个体的交流与倾听。

四、古诗文教学中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先进崇高的思想出现了曲解的现象

很多老师把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等先进思想的讲解同学生的现实生活脱离,我们在讲解这些观念时很容易把爱国和奉献当成一种政治上的符号,孩子在论述这些庄严和神圣的思想时多会侃侃而谈慷慨激昂,在爱国奉献等神圣庄严思想事件影响下遮蔽了自我兴趣和真实平凡的自我,对神圣事物泛化的空谈不仅不能激起学生内在生命情感的升华,真正走进学生内在的心灵生命里,让他们成为一种伟大的生命情感,还会引起学生本能的叛逆和厌烦。这是因为我们学生现有的经历和精神状态脱离,集体和爱国思想的教育站在了个人和家园教育的对立面,出现了与同学生生命状态自由舒展对立的“伪圣化”趋势。

五、就学生的阅读作品而言,出现了相似的趋同现象

浩如烟海的古代经典,名篇佳作是我们精神境界的源泉,可是大部分学生只读统一编制的教材,即使有一部分同学阅读课外读物,大多也是应对高考的文言文解析、古诗词解题技巧等方面的书,这些书籍和篇目中的选文几乎是大同小异,对这些相似作品的阅读让我们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认定单一的一种言语方式,形成趋同的审美体验。此外,教师在阐释古诗文时也会按照统一的模式来解读古诗文,当在课堂上追问苏轼的悲剧或屈原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回答是当时黑暗的社会,当问到说明了什么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又会回答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相同的套话禁锢了我们丰富个体的思维和内在生命的丰富性,统一模式的阅读篇目容易固化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自我束缚。

六、在课文讲解的同时,过于注重语言语法的讲解,忽视精神生命立人的培养

我们在古诗文讲解的过程中,过度细化的分析语言语法技巧,将具有生机活力的古诗文进行语法的解构和重构,对古诗文进行分解解剖的过程中,还特别出现了对琐屑、清晰和准确性的过分推崇,这种条分缕析教条化、死板化的文本的解读,不仅破坏了文学作品作为艺术的整体美,而且也使多元的、非理性、多角度进行解读的古诗文变成毫无生机的一堆语法语句语词构造,在如此的解读中我们学生的生命力不仅得不到诗意的审美熏陶,还会在此长时间的熏染下变得丧失灵性,生命失去了典雅和精美而变得日益浅薄粗鄙。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问题;原因;对策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内容老套。在日新月异的当代,英语本身的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英语的运用也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获得快速发展之后,英语的使用传播更加快速。但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沿用过去的教学方式,对英语本身的变化没有重新的认识和把握,在教学内容上更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语音室,没有幻灯片,没有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甚至连录音机都少用,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老师较多地利用母语教学,把英语课变成汉语课。在初一外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浅,容易听得懂,易于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必处处借助母语翻译。但在初中阶段,一些教师还习惯用母语来讲授和解释,学习外语的气氛还没有较好地形成。

(二)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在有的学生身上可能发生的就是决定性的作用。英语本身是一门带有情感的学科,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高中英语教学实际上并没有在这一方面做出努力,学生抵触英语学习甚至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效果不佳是必然的,学生的身心也因此受到严重伤害。

(三)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有些学生甚至不识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往往按照单词的字母顺序,像读电话号码那样反复背诵、书写生词。结果,学生的“努力学习”收不到应有的成效,学过的单词念不准,新的单词不会念,加上作业过多,越学越吃力,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害怕、厌恶甚至抵触的情绪。

二、原因分析

上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填鸭式和落后的教学手段,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和省事,不用多动脑筋和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就可以进行教学了。虽然有些学校不乏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一些教师为了图简单和省事,不认真动脑筋考虑教改问题,不想搬动教学设备,只靠一本书,几支粉笔和一张嘴就进行英语教学了,使得学生在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的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

(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目的不够明确。在开始学习英语时,感到新鲜并下了一定功夫,但学习时间长了,便感到枯燥无味。加上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引导,致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措施与对策

采取相应措施,克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全面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英语教学新理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也应转变教学观念,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思想上,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领路人、服务者;在教学活动中,不是只有教师这一主体,学生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转变了教学观念,才能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供基础条件。

(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高中英语学习任务重,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单纯的依赖课本、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是无法吸引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的。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结合现代多媒体方式以及趣味娱乐问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乐趣中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英语的语言技能。

(三)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语言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生活中大量阅读和接触的。现代生活中英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使用频率也在逐渐增加,使得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教师若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就需要要求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以帮助学生体味其中的语言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在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时,教师要在情感因素上做出更多的分析和关注,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化学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更多的教师认识到,中学化学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具有初步化学知识的学生,更是要培养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较高化学素养的全面素质的学生。就目前而言,化学改革正在朝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进,广大教师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但是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到,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仍有一些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以"灌输和注入"型为主的,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掌握结论性和规律性的死板知识,而轻视分析、推理、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学生不是主动的学习,而且被动的接受。

(一)重实验结论,轻实验操作过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没有实验也就没有科学理论。但实验课却是一些中学化学教师备课中份量较少的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最簿弱的环节。对一些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化学实验结果的处理、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等不是通过实验做出来的,而是归纳总结得来的,教师帮学生归纳、整理并剪辑出的最省时间、容量最大、获得结论最多的实验内容,学生怎么会不感到学习化学枯燥无味呢?

科学家们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但无怨无悔。重要的原因是在实验中那种对自然奥秒的好奇心,在实验中不断验证、不断求新而获取成功的愉悦的心情,在探索过程中享受到的美妙的科学事实,这使他们留连忘返、以苦为乐。

如果我们教师在知识的传播中,让学生也能亲身体验到实验带来的乐趣,能够营造出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让疑问常在他们的脑海中萦绕,在实验中获得成功感,相信,努力学习化学将成为学生的自觉的行动。

(二)重概念记忆、重巧解巧算、归纳总结,轻视学习过程。

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中,考什么,教什么。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学率,在教学中将知识内容程序化、网络化,教师利用图表、计算机辅助将知识归纳总结好,然后给学生,以减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这样一来就过分压缩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压抑了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使思维僵化,从而失去了研究建立概念的过程。尽管巧解巧算使解题有了捷径,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但是往往会产生定势,失去寻求知识的过程和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巧解巧算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杨振宁先生谈到学习方法时说到二点:"一种方法是按部就班;一种方法是渗透的。什么是渗透的呢?就是在你还不懂的时候,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下,就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不要怕不按部就班的学法,不要怕渗透性的学法,因为许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懂了。"

教师的教学应注重于建立学生的学习过程,演绎计算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三)教师改卷批作业重标准答案,轻方法教育

在一些考试中,为了评分标准统一,有些题目对每一步得分都规定的比较明确,这本是对教师在改卷评分中起着参考作用。但是,有的学生超越常规,用非常简练的步骤出色的解答了题目。有些教师因为学生没有按照标准答案顺序解题,就扣学生的分。能够一眼看出来的东西,为什么要强迫学生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写出来呢?如果教师长期这样压制下去,哪一位学生今后解题敢越"雷池"一步呢?又怎样面对今后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呢?

创新能力,不是一定让学生真能制造出一个什么东西来,而是从小事上培养一种敢于天下为先的探索精神,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新发现,新思考。

教师应该努力的让每一个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闪烁出来创新的思想火花,能够燃烧起来。而不应该压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以一种标准要求所有的人思维方式。

二、中学化学教学改进的对策

要比较好的解决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需要从教学的观念上进行改变,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许多化学前辈和卓越的化学教师都一致认为,只有化学实验才能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虽然,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数学教学费时多,收效少,负担重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主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 数学课堂缺少活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差。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问题二: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方法陈旧。

(1)满堂灌。只见老师讲,没有学生说。

(2)问答式。一问一答,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抱着学生行。有的教师问,学生看着书来答,只需眼睛看,用不着大脑想。

(3)讲授式。重结果而轻过程,不能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知识、结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4)教学手段单调,课堂教学仍停留在只有一根粉笔和一本教科书,多媒体和小黑板的运用更是凤毛麟角。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只听布置,没见落实,有的该用到这类活动时,却看不到布置和要求。

问题三:学生缺乏安静沉思的时间和空间。

问题四:评价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教学中,评价归评价,发展归发展,评价的核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解决的对策

2.1 营造情境,激励学生。(1)营造情境,感染学生:学生以学为乐的心理状态,除了自身的素质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环境的熏陶。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比较、判断、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的场所,只有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教师应通过自己和蔼的态度,有感召力、鼓动性的语言,亲切的眼光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热爱数学学习;(2)情景教学,因趣生智: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创设各种数学情景,让学生因趣生智,因奇生智,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放活学生的嘴巴和大脑,鼓励质疑问难,鼓励独到见解,鼓励与众不同,鼓励标新立异,鼓励超越自我。新知识让学生发现,思想方法让学生归纳,问题让学生探究,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各种观点在争论中碰撞比较,在讨论中澄清;(3)创造成功,激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实际出发设计问题,以激起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有机会成功,有所提高和发展。学习数学应当是积极的、愉快的和富于想象的过程,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创新,对求新、求异的学生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应客观分析,充分肯定其智慧的火花,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让人愉快和流连忘返的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后劲。

2.2 巧设疑问,调动学生参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中的社会交往是学习交往,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是未来社会的整体要求。新课改的教学就是要求达到自主、合作、创新的目的。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这说明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我们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要由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从始讲到终,要改变长期来单向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积极参与,而且注重适时介入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 "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点自己的疑问?"、"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等等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勇于表达等习惯和能力。

2.3 把时间和空间较多地让学生支配。学生真正获得了时间和空间,才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①、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 ②、教师的讲解应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诉答案。 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讨。④、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可能就不会发散。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化学;高效;途径

纵观各种教学改革,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热潮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派遣骨干教师参加课改培训和观摩优秀教师示范教学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也观摩了许多骨干教师的高效课堂示范教学,了解了新的授课模式。但根据笔者的观点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问题设置太多,重难点不明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提出了很多的导学问题,虽然覆盖到了一节课几乎所有的知识要点,众多的问题看似全面,但由于问题太多反而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不强,因为有些问题实质上过于简单,没有提出的意义和价值,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这样的授课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最终导致学生对重点和难点不明确,学习效率反而不高。

1.2课堂组织流于形式

教育主管部门倡导的“建构式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新、方法多、效果好,给一线教师提出了很多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的突破方式来选择。而一些教师,对于设置的导学问题不管难易程度如何,不思考有没有合作的必要,为了体现高效课堂的授课模式,一概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有时由于合作探究的问题太难而不切合学生实际水平,这样设置的问题除了个别学生探究外,其余学生则无能为力,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随意性较大。

2 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教学,也是最轻松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化学史的相关知识,利用化学家的典型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其次,利用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知道辉煌灿烂的生活用品及各领域的先进设备都是化学材料发展的成果。通过化学史例和流光溢彩的物质生活用品等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新修订的人教版化学教材降低了难度,拓宽了知识面,增加了许多选学内容,引入了化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但对于基础内容中过程性和结论性的语言描述较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地查阅资料,以更加新颖的教学设计来完成授课内容。

2.2.1导学问题的设计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很多,对于简单易行的内容无需设置过多的问题而花费时间,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置有意义的导学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根据难易程度而采取独学或群学(即小组合作学习),切忌所有问题一概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质疑,多提有创造性的问题,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2.2重视化学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实现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利用原始实验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超越现状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通过自制实验小仪器、家庭小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2.2.3强化训练,当堂达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建构式高效课堂”的理念和要求,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已成为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训练时教师的设计过程一定要新,切忌搞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师必须优化课堂练习的题目,练习的题型要多样化、多层次,且难度要适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矫正,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完成中会有成就感,自信心会增强,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2.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