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第1篇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加快社会发展,必须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各级政府都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发展社会事业的投入。同时,要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和体制创新,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还要实行鼓励、引导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为此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农村问题,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要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第2篇

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

1. 从自身的发展看,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大学目前正处在一个阶段性质变过程,或者说,我们的大学经过“985”、“211”的建设正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从我们自身发展来说,有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来说明这一点。许多高校在最近几年“985”和“211”建设以后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是缓慢发生的,但却是令人振奋的。除了刚才谈到的毛入学率超过20%,硕士生、博士生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等等这些量化的指标之外,还有一些质的变化。这种质的变化潜移默化地表现在老师的群体当中,也表现在我们学生群体当中。比如说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我们的老师在谈论到关于学科建设、科研方向的时候,对国外目前发展的动向,对目前世界发展的最新成果,对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正在研究什么、我们这个学科国际上谁做得最好,正在研究什么,对这些东西了解得越来越深,而且我们的老师在做自己学科规划的时候会自觉地以这些样板作为自身的学习榜样,来规划自己学科发展。老师在确定研究方向、申请研究课题的时候,也会自觉地把目标定位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样一个目标上来,并做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这种点滴的影响,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大学正在面临一个质变的到来,这个质变的到来是经过前期几代人的积累,正是这种不断的积累使得现在我们的大学有实力有资本来谈论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这样一个基本目标。

我们中国的大学,尤其是经过“985”和“211”支持过的大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学术水平、学科发展水平、师资水平、确实面临着这样的一个质变的到来,包括刚才各位校长谈到的如何把自己学校定位在世界一流这样一个标准,而且在近些年要有比较大的发展。这些话可能在10年前我们不敢说,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正在面临这样的一个质变的到来,这是从我们自身发展的现状得出的一个结论。

2. 从社会的需求看,中国的经济连续多年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势头,这样的发展势头要求高等学校必须跟上国家的发展步伐。如果落后于社会发展步伐,高等教育将会被社会淘汰,社会需求也要求我们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甚至要超过社会发展的步伐,要起到引领的作用。社会需求也要求我们要有一个质的变化,我们自身不能无动于衷,我们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对自身的发展进行适度的思考,进行适度的变革。

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们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在发展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如果我们一旦忽视了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发展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是大学的社会功能被边缘化。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问题。高等教育体现育人的功能,体现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体现社会服务的功能,这三大功能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尽管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很迅速,但是在关于国家发展命脉的重大问题上,很少看到以大学作为主要的载体,或者以大学这一群体为载体所发出的声音。或者说我们大学学者、教授在不同的组织背景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但是高等教育,尤其是我们国家知名大学这一群体所发出的声音微乎其微。我们的大学作为一个行业,作为一个领域,发出的声音太微弱了。但是人才和思想,恰恰是来源于高校,所以这方面我们不能不反思大学的社会功能被边缘化。这其中有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我们自身不足的问题。我们没有有意识地把高等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大学的资源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长此以往,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立足之地将会越来越少。大学本来是社会的一个思想库、知识库,一个信息中心。在社会发展中,取之不尽的信息和思想很多都是来源于大学,但是现在这些信息源往往都被分散了,我们自身没有充分的组织利用好大学的思想、知识,也就是说大学的功能没有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换句话说我们没有把大学自身的优势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个问题是大学的办学特色。大学的特色是大学生存之本,所有一流大学我们都能指出他们的办学特色,如哈佛、斯坦福等。一流大学不可能所有学科都是一流,但肯定要有几个或者若干学科是世界一流,这恰恰反映了大学的特色。如果我们的大学各有特色,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舞台上会有一席之地。但现在中国大学的特色被弱化了,一所大学不可能包揽所有社会对大学的需求,而是应该瞄准某些方面确定办学方向。老百姓不清楚某个大学哪些方面比较好,这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宣传。实际上一个大学要瞄准自身一两个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就能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本,同时也能带动自身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促使办学质量提高。特色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办学方针问题,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必须服务于社会。

第三个问题是大学的科学评价体系问题。我比较主张对大学有一个科学评价体系,这是办学方向问题。如何对大学科学评估,不是名次高低问题,而是大学发展方向的引导问题。大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仅仅对一流的大学来讲,把大学的精力和注意力,把老师的积极性集中到学校发展的内涵上来,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律的。英国在大学评价中会评选出若干个优秀的学科,这使得老师把精力集中到本学科的发展上,带动学校整体发展。一个学校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就会对社会有更大贡献,在世界上就会有自己的地位。评价问题实际上是办学方向问题,怎样评价就怎么引导,如按论文数评价,论文就会铺天盖地地暴增,就会使学术浮躁,不精益求精。我主张对一流大学在学科群上整体评价,这会引导大学做出学科特色,会凝聚成各具特色的引导力量,在世界舞台上有我们的声音。办学方向问题与政府和社会机构的评价体系密切相关,评估和学科评审是必要的,但要更多地把评估凝聚在一级学科(群)的内涵建设上,以促进学校整体内涵建设与质量的提升。

对“985”和“211”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应该感谢“985”和“211”这两个工程的支持,不然中国高等教育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我们应该在适当阶段把建设的成果向政府、国人进行展示,这是我们踏踏实实做出的成绩,没有必要羞羞答答,要理直气壮。我们确实在国家投入资金很少的情况下,培养了人才、拿出了科研成果,这是高等教育值得自豪和光荣的一面,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自豪。我们希望“985”和“211工程”对高等教育的贡献得到充分肯定,建议最好把“985”和“211”列入教育部长期计划,这样有利于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做好稳定持续的规划。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第3篇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第4篇

    党总支书记邱立春教授带领与会人员,深入学习了迟书记和张校长在工作会上的讲话,并解读了学校领导张纯玉、金宝莲、李天来、刘广林、吕杰、王铁良在2013年第1次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的发言,与会人员就校领导的讲话精神进行讨论。结合工程学院的2013年的工作目标,院领导班子分别就自己分管的工作进行了部署,统一了思想,进一步明晰学院2013年的重点工作。

    一、新院址搬迁工作。周密考虑,合理利用,使有效空间发挥最大效用,以此推动办公室、实验室、会议室、研究室的建设;

    二、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推动内涵建设。提升中青年教师讲课效果,加大力度推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立,开展创新设计大赛,提高科研能力,抓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方向凝练,拓宽学术交流范围;

    三、注重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各教研室、实验室、办公室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工作目标,做到管理有秩序,服务有分工,目标有深度,效果有提高;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必由之路,枣庄经济学校,职教理念,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五个方面的考量,枣经人开始认真阅读戴士弘的著作。不但读了而且考了。去年暑假的一天,全体教师走进考场,认真地作了一张试卷----学习理解戴士弘课程教学改革的测试卷。

宁波经验在枣庄土壤上开始茁芽生长,这是枣经人向榜样学习努力走出职业教育怪圈的一个新的尝试。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问世以来,枣经人也许是最早接触到它的群体之一,而改革的脚步自2007年学校决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开始时,就一直没有停下。先是将改革的目标指向教材统整,首先解决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以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与应用和数控技术与应用三专业为龙头,对其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实施统整,并成立相关课题组,着眼于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成立了数学、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统整小组,素质和能力相结合,双管齐下。教育专家、中央教科所姜大源教授曾明确赞同用课程教课,赞同用课程教课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授课、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三点一面的长远设想,枣经人开始按照这样的思路,以培养能力为突破口,从学校实际出发,钻研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以《学会学习》为代表的学校系列校本教材共计18册,已经编排完毕并投入使用。

教材问题解决之后教师成为突出的瓶颈。这方面,学校领导认准一个道理:专业教师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要解决职业教育教师问题,首先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而培训最好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读书。为此,学校两度安排全员读书活动,要求:中层以上干部将读书学习的重点放在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上;专任教师学习的重点放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方面;职员以师德专著和工作方法理论为主;采用“定时、定地、定内容、定主讲人、定检查、定评比”的六定学习方法,学习结束后安排一次理论考试,以测检学习效果。于是,就有了前面全体教师走进考场一幕的出现。

到2009年下半年,枣庄经济学校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课堂设计及课堂教学全员达标。这是该校以宁波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改革的攻坚工程,也是按照新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改革课堂教学的试点,因此,可以说,宁波经验已经开始在枣庄大地上生根发芽。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一支不但学历层次高而且要更具备动手能力有眼界大视野的专业教师队伍。

这次课堂教学设计改革的宗旨是:内涵发展,专业带动,校本为主,枣庄特色。教改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前面两阶段是统整教材、校本研发和内涵突破、专业发展,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在教材和教师上。设计理念是:如果进行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应是教材和教师的问题,这也符合戴氏职教理论的要求,所以,在过去的两年里,该校共完成涉及各专业近二十种教材的校本改造,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以及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也已顺利完成。

学校请来高校和职教界的专家,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进行了评比,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老师们根据学校再次修订的《枣庄经济学校课程设计达标课评分标准》和每人的单元教学设计上一堂达标课。课程设计三上三下,删繁就简,力臻至美。专家学者从旁协助,点睛挈领,务求教改达到设计目的。学校要求:分期分批,务必人人达标,初次不达标者需要重新设计、重新上课,直到达标为止。至此,教学改革第三阶段的序幕正式拉开。

课堂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充满活力的首要前提,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职业教育达到最高境界的入门级工作。

进入第三阶段,学校业务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认真分析教学工作的现状,将课堂教学达标工作分作四个批次进行。第一批次:各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第二批次:青年教师。第三批次:中年教师。第四批次:所有的未参加前三个批次的教师。

为了表示对此次教改的重视及权威性,学校邀请市教育局职教室及校外专家与该校校级领导一起组成了达标验收委员会进行评审,显示了学校对课堂达标工作的重视和决心。各批次参加达标课验收的老师,认真进行单元设计,精心制做课件,周到准备各种实训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色,受到了专家评委的好评。将分批次达标活动上成了一次优质课的竞赛。至此,宁波经验首次在枣庄大地上开出了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