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信息资源分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识码:A
网络信息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伴随着信息大爆炸的问题,如何合理有效组织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是互联网行业良性发展的必要基础。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将择其代表性成果概括如下:
一、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由于网络信息随意,自由度大,新旧信息变换交替周期短,欠缺必要的质量审核、监督、过滤和质量控制,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无序性、分布不均衡性、分布非对称性、分布动态性几个主要特点①。基于此,学界尝试过很多分类方法去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如尚克聪认为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有信息的序化方法和信息的优化方法,可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划分为不同层次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②。张俊认为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网络信息组织方式有四种: 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和超媒体方式③。
由于划分角度导致划分结果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可划分为两种方法,即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延续使用和新型网络分类法。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传统文献分类法应用于浏览器机构基础的例子, 如Traugott、UDC 、LCC 、NLM、DOC等④。李宏轩指出传统文献信息组织方法把信息片段视为一个孤立的计量单位,属于微观层面,而网络信息是自组织的,属于宏观范畴;信息组织与信息自组织对于信息有序化都是必要的,两者之间应具有功能的互补⑤。在具体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中,有学者提出了自动方式和人工方式的区分,杨丹指出目前大多数搜索引擎采是采用自动方式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分类,即由计算机专家设计开发的搜索软件自动对网络信息进行搜索、加工;但缺点是未经人工编排,信息质量不高。而人工方式则是搜索引擎数据库的建立依靠人工编辑加工数据,缺点是费时费力,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处理网络信息,能充分利用自动分类的高速度,又可发挥人工处理的专指性⑥。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
当前网络信息基本根据自身用途和特点进行信息分类,可按照关注点不同进行检索,查准率高,适合不确定检索,基本符合网络信息特征进行分类,但其中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如知识领域不全和知识体系不严密、覆盖面太广,专指性差、类目划分逻辑混乱、类目设置随意、类目划分缺少规范、类名概念选用不科学等⑦。因此,在选用合理信息组织方法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类目,是此方面研究的又一重点,我国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相关研究。
(一)传统文献信息分类法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以《中图法》为代表的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适应性和可行性是目前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如贺定安认为由于《中图法》是我国目前图书情报界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综合性分类法,为了保持一致,应当在《中图法》的基础上,编制《中图法・网络信息分类表》⑧。王忠红认为应当以传统文献分类法为基础,进行适当改造以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其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不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应当重建信息分类体系。并提出除采用目前在《中图法》中广泛使用的“硬分类”方法之外,还应采用交叉学科单独列类的“软分类”方法来重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⑨。郑庆胜等认为传统文献信息分类法的分类对象与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分类对象不同,但两者都是对知识、信息的组织,这一共性决定了网络信息分类能借鉴文献信息分类法的原理和方法来建立分类体系⑩。邓香莲则从网络信息自身及需求特点角度分析了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不适应性,提出应当编制一部网络信息分类法 。史学斌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无法适应网络信息分类,建立有别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非常有必要性 。
综合而言,争论主要集中于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分类中的适应程度上,归纳为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能基本适应网络信息分类,可做适当修改加以延用。二是认为传统文献分类法无法适应网络信息分类,应当完全摒弃,制定全新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二)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目录是否应当建立统一标准。
当前各主流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大都有类目设置逻辑性差,类名概念不科学、措词随意、分类体系各不相同、无统一标准的弊病。基于此,学界也提出了应对办法,如周淑云指出现有网络信息分类类目不统一,造成资源浪费,应当集中力量由情报语言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标准化专家共同研究建立统一的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 。李曙光等认为应当借鉴传统分类法,规范现有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构建制定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和分类法 。刘颖认为应该遵循“面向网络信息资源、面向网络技术环境、面向网络用户”的原则,构建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法 。陈树年指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认为在大陆地区建立统一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是可行的。一旦大陆主体中文网络信息采取统一的分类类目,港台及国外的其它中文搜索引擎也必然会采用相同的规范 。
但也有反对的观点,如侯汉清等认为,现有的所有搜索引擎应抛弃自己原有的分类体系,统一这条路对于个性化强烈的网络信息分类是走不通的。但可以设计一个具有元搜索引擎功能的对各类搜索引擎能兼容互换的工具进行信息组织 。
虽然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利弊各有体现,但在没有能完全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的分类体系出现之前,传统文献分类法必然是网络信息分类法的重要基础,强自立统计了目前应用于网络信息分类的传统文献信息分类法,大致有如下8种:主题分类法、学科分类法、分面组配法、体系分类法、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DDC)、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主流网站Yahoo和sohu的网络类目设置中,也大量应用了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思想,如Yahoo共分 14个一级类目、403个二级类目,采用的重复反映符号共98 个;利用宽泛的主题领域,建立结构化的分类目录体系,Sohu也采用相同方法,并将每个网址做一个摘要信息,作为对该网站的概括介绍,同时支持关键词检索方式 。
总的来说,目前传统文献分类法已经在网络信息分类中得到应用,且体现了传统文献分类法完整性、科学性、逻辑性等优点,目前网络信息分类法的主要不足体现在分类标准不统一、类目排列缺乏系统性、类名缺乏科学性、编制方法成本较高、效率受到限制几个方面;因此,基于网路信息资源特点,研究制定统一、完整、科学、高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是当前领域研究的重点。
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新趋势
网络信息组织分类方法该往什么方向发展,是该领域又一重点关注焦点,王平认为知识网格技术可以很好的适应网络信息动态性强的特点,知识网格将分散在网络各个独立自治站点上的“信息孤岛”集成起来,对用户提供统一访问接口,屏蔽底层信息分布、异构带来的技术复杂性。利用知识网进行信息资源组织,可以使用户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上的所有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知识网格将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新趋势 。另外,强自立介绍了采用自动分类技术进行网络信息分类,分为两种方法:一是以抽词标引、词频统计、自动聚类为基础的方式;二是以赋词标引为基础,事先确定分类体系,确定各类目的关键词,并用这些词标引网页内容,进行自动归类 。陈旭认为可将传统分类法和主题法中的复分技术、仿分技术、组配技术、分面技术等应用到网络信息分类系统中。在综合性的搜索引擎分类体系中,可采用部分分面分类的思想,而在专业性强的搜索引擎中,可采用分面分类的用户界面,提高检索可视化水平 。邓均华指出有必要编制一部能被计算机识别的适于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动标引的数字化分类法,从而将信息管理纳入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去,将是网络信息分类工具发展的趋势 。苏广利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网络分类方法的趋势,认为内容范围专业化、编制机构协作化、内容范围专业化、类目体系多维化、类目显示直观化、类目层次缩简化、同位类排列规范化,类名语言自然化、标引技术自动化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趋势 。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复杂、动态的特点,不能盲目的从某一个侧面去制定和衡量网络信息分类方法,除上述有突出代表性的观点,学界还有“分类主题一体化、分类工具标准化、搜索规则智能化 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趋势观点,网络信息分类到底何去何从,我们将期待它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涛,云南大学2010级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于高乐,云南大学2010级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宋晓娅,云南大学2010级档案学专业硕士)
注释:
①罗庭芝.网络信息分类法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 12 第27 卷第6 期.
②尚克聪.信息组织论要.图书情报工作.1998.11.
③张俊.网络计算环境及其信息组织技术研究.图书情报工作.1999(10).
④胡冰.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综述. 情报科学.2003/4 第23卷第4期.
⑤李宏轩.混乱中的秩序:Internet信息自组织.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第11期.
⑥杨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分类.江西社会科学.2004/7.
⑦刘鹏飞.近年来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研究综述.图书馆学研究.2004/10.
⑧贺定安.关于编制《中图法・网络信息分类表》的构想.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3).
⑨王忠红.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传统分类法.图书情报工作.1999(2):37~39.
⑩郑庆胜,易晓阳.从新浪等网站看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建立.图书馆建设.2003 (1).
邓香莲.文献信息分类与网络信息分类之比较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02(6).
史学斌.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图书馆.2002(2).
周淑云.分类主题一体化构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现代情报.2003(4).
李曙光,尹爱蓝.浅谈文献信息分类与网络信息分类.图书情报论坛.2003(2).
刘颖.试论网络信息分类的现状与未来.晋图学刊.2003(1).
陈树年.搜索引擎及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图书情报工作;2000(4).
侯汉清,薛春香.中文搜索引擎分类体系兼容互换工具的设计.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 (1):85~89.
强自立.网络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法.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4期.,
杨丹.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分类.江西社会科学.2004/7.
王平.知识网格技术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现代情报 .2006(7).
强自立.网络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法.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4期,
陈旭.分面分类在网络资源组织中的应用.图书情报工作,2002(1).
邓均华.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化分类法.国图书馆学报.2001 (4).
关键词:网络信息 资源配置 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求是,将多媒体信息的多样性、多元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全社会可在庞大信息资源的支撑下,高速运转,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大放异彩。为此,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完善信息资源配置,是当下最热的社会话题之一。
1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和发展目标
1.1简述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储存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
1.2发展目标
由于配置信息资源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耗费人力、物力,将资源按照重点、范围、类型和时间分类。所以,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控制存在极大难度。未来几年,网络信息资源的覆盖面会逐步扩大,成为全世界赖以生存的强大“数据库”,为此,要想均衡信息资源,使相关配置工作更为合理,网络信息资源必须依靠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行业,完成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2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有效融合数字、文字、图像等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配置需在内容、形式上做足功夫,以信息单元为节点,通过URL地址链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管理。然而,在不具备网状逻辑特征的资源配置中,信息很难按顺序、类别和内容划分,实现实时检索。笔者将这些技术问题,划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2.1信息功能有限
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信息是被动的,它不能主动沟通、交流、翻译、变化,所以,网络不但不会为信息提供更广阔的共享平台,还会限制网络赋予信息特有的检索和获取功能,使信息资源失去原有的功能价值。
2.2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低
受社会体制限制,我国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经常会设置多道屏障,无论是行政机构,还是企业或个人,它们始终认为信息的资源共享是需要限定的。如此,不同地区、机构、时间,网络同一时间需要处理庞大的信息资源,以完成它们的“配置计划”,一旦资源结构被打破,则网络数据库的局限性、重复性、不完整性特征会被扩大,造成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降低。
2.3信息资源质量参差不一
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即便结构完整的系统机制,也会出现信息资源质量良莠不齐、节点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受这一条件、环境影响,信息资源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按照用户要求,发送合理、匹配的信息资源。尤其在信息经济环境下,信息的及时性价值越来越高,如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质量低下,则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和影响。
3完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上文提到,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无论是条件环境影响,还是运行机制、结构问题,都需进行大幅度的技术改革。为此,笔者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信息技术改革、管理技术升级、资源优化等三方面入手,探究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发展趋向。
3.1信息技术改革
网络系统技术包括提高网络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技术、网络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技术、加快网络传输速度的技术、网络信息存取和组织技术、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病毒清除技术等等。为此,在技术改革的过程中,工程师们特别关注信息资源在编辑、传输、管理、处理、储存过程中的能否拥有配置自。如:智能机器人技术,它能够根据信息需求,自动检索网络中的信息,一方面保证信息能够及时传输给资源配置中枢;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国家对信息资源的占有范围及信息辐射的空间范围。因此,信息技术改革是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升级、更新的必经之路,其技术改革步骤包括:首先,设立网络公共区域,把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放置其中,并创建相应的标题和内容组织,使信息可以成为独立、分类的资源结构;其次,确认各网页、网址链接的合法性,对于政府机构、企业、个人要特殊保护的信息资源,给予充分的保护。
3.2管理技术升级
管理技术升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基于元数据的网络信息资源整体管理技术,另一方面是基于语义网络的信息资源整体管理技术。元数据是一组描述数据本身基本特征和属性的数据,它能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结构提供一个完善的框架结构,用户可以按照自身的管理需要,将信息资源填充进去。如此,每个“元数据”就成为了用户特有的信息资源配置,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用户高质量要求、高效率要求的访问请求。相比之下,语义网络的创建难度更大,因为它需要引入人工系统,设立主体、客体两部分信息体系,并将信息资源按照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等指标分类,所以,信息系统每次要处理的信息量会逐步增大。管理技术升级是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技术改革的一个重点项目,它不但是技术改革,还拥有理念改革价值,它首次将信息资源转变成“仿照模式”,利用人体学、语言学、资源学等学科知识,创建拥有交互性特征、管理优势的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的信息访问请求将更具针对性、更有实践价值。
3.3信息资源优化
信息资源不是积累得来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优化,一些垃圾信息、错误信息需要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及时的消耗掉。为此,在设计网络信息系统时,工程师们不仅要专注于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还要关心如何组织、管理和维护海量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首先,需按照信息资源更新、升级的重要程度,编辑、储备、管理、删除信息资源,让资源始终保持及时性、有效性特征;其次,引进国内外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如:知识工程、数字图书馆、软件复用、信息检索和网络上异构信息的处理、语义网络等技术,有机结合它们的技术优势和特点,让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具有针对性;最后,基于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本体的技术方法集中致力于知识管理,对于用户的信息访问请求,设计密码、密钥等识别装置,以保证信息资源时刻处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当中。
4结论
通过上文对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系统分析可知,网络信息的优势和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复杂的经济社会,如何正确选择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成为了效益竞争、市场竞争的关键。总而言之,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技术改革是必要的,在未来几年,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网络信息资源,所以,信息技术更应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合理利用、有效促进、针对性改革网络信息资源,使其向更合理的方向配置。
参考文献:
[1]李雁行.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政策法规制度优化研究[J].黑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3):102-112.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也要采用新措施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数字档案馆建设应该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了解信息资源中的内涵,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以更加便于管理。如果对于档案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只停留在简单的数字化转换,必将会影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因此,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关键是能够有效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档案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扩充,充分开发相关资源并进行整合,通过不同的网络技术将信息资源归类,使之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1 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源扩大化。
信息源,顾名思义是指信息的来源,人们在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中所产生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并且对这些初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可以被利用的成品。对于传统的档案信息源,主要是局限于档案馆的馆藏,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馆藏的信息资源来源更加广泛,从数量到内容都获得极大地丰富。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的分布,可以将现在的档案信息分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主要是传统的档案馆的藏书,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档案文献、馆藏目录等等。而虚拟馆藏与现实馆藏相对应,主要是指利用网络系统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从载体来看,传统的档案资源多为纸质版和实物,而如今,网络的使用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除了传统的纸质,实物等常见种类,又增加了电子档案。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档案的信息服务,将档案信息源从有限扩大到无限,极大的丰富了档案信息的来源,同时也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2.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多样化。
网络的大量普及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不仅有多种语言,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网络信息数量大但同时存留时间较短,更新速度快。由于种类不仅有电子文件,还有很多软件信息。非文本信息如图像、音频、数据库等以多种形式共存,呈现出多类型、非规范、跨语种等特点。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化超越了传统的组织方式,能以不同方式进行表达。
3.档案信息服务对象广泛化化。
信息源的增多,内容的多样化也必然导致服务对象发生变化。因为网络环境下,档案馆是个共享的体系,必须保证所有能够上网的网络利用者能够享受信息。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并没有任何限制,受教育程度也不同,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不同人群对网络的利用目的也不同。为了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信息的服务,网络环境下对档案的服务对象呈现出广泛性,从空间、时间都进行了跨越。而网络环境为信息服务提供了一种比较便捷的服务方式,网络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自己的信息需求,档案馆通过网络检索,然后经过信息组织和整合形成信息服务产品,然后快速的传递给利用者,实现对利用者的全方位服务。因此,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很重要的意义。
网络环境不仅改变了传统档案信息服务的环境,而且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使用非常方便,其优越性是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无可比拟的。通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存储,和网络化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档案文献在存储和传播方面的限制,使资源共享更加方便。但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缺乏统一的控制,会使得网络信息管理混乱,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分散无序的状态。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信息资源分布不均,流通不畅等都会成为网络共享实现的障碍。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有序化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步骤和措施
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使得多渠道不同载体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好地为网络信息利用者更好地服务。经过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强化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给利用者带来极大方便。
2.1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的方法
1.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概念或者种类不同进行分类,建立等级体系结构,然后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组配。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是采用规范化的树状结构,按照学科专业或领域进行信息检索,方便有效。这种方法能够适用多种方式的信息检索,包括文本信息和非文本信息等,因此是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的基本方法。
2.主题法。主题法是以语言为基础表达各种概念,并通过标识来间接表达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是网络信息进行整合的主要方法,在检索中主要表现为关键字检索。
3.数据库法。这种方式是通过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记录格式化存储,让用户通过若干检索路径,找到检索入口,从而享受到信息资源的服务。通过长期实践表明,数据库方法优点突出,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最佳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方便利用者能够快速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搜索引擎,集中网址,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供给利用者,更便捷。
2.2 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和步骤
1.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组织与整合。通过将信息进行初步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跨类型、跨载体以及跨时空的利用。由于信息资源的载体和信息形态都多种多样,形成互补共存的新格局。逐步实现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模式。
2.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在初始化组织和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整体化建设,形成资源的分布式管理、集成化的检索格局。并且通过网络软件,组成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
3.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进一步的开发和挖掘,完成档案信息资源从形式组织向内容组织方向的转换。让信息向自动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便于人们利用程序化的知识解决问题。
2.3 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1.强化馆内资源整合与集成意识。在网络大量普及的今天,档案馆应该具有独特的整体效应,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进一步分工,使每一馆都有自己特定的作用,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档案馆必须加大内部机构设置,并进行人员调整,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自己的特定分工融合点,利用优势来发展自己。
2.树立档案馆整体化理念。网络环境强化资源整体建设效应,整体化的服务理念逐步得到认可。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部门之间应该协调为一个整体,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树立整体化理念,要求各机构树立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强化分工协作。
3 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才能更好的满足利用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l]孙艳丽.网络环境卜.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12,5(14):123―124.
[2]李淑艳.例络环境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6):l5一16.
[3]肖谋飞.浅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J].黑龙江史,2014(17):218.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
因特网的出现为人类开辟了新的更加广阔的信息空间。它的无国界性和使用的便利性,使它迅速地集聚了亿万以上的各种各样的用户。人们利用它发邮件、聊天、消息和广告、文件传输(FTP)、发表文章和各种作品、远程登录(Telnet)、购物、交流思想等,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据统计,1995年4月―1997年8月,因特网上的信息量增长了100倍。以后每100天翻一番。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因特网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广域网。因特网对已有的信息传播和管理方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它将无比丰富的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带给人类。如何让海量、无序的网络信息资源为人类服务,这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1 因特网的信息资源
1.1 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下面简称网络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包括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管理和传播的软硬件设备、人员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指网络信息内容。本文所论述的网络信息资源仅指狭义的概念。
从字面上讲,网络信息资源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地说就是指经数字格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加以利用的信息资源。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指放置在因特网上的信息内容集合。
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许多新的类型和特点,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复杂等。这给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下面从5个方面来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
1.2.1 内容丰富,数量大
网络住处资源内容十分广泛,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上至宇宙,下至地理,只要你想得到的内容,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中大多数是免费提供的。每天网络上的各种语言的信息不计其数,没有人可以全部浏览。
1.2.2 多媒体、多类型、多语种,传播范围广泛
网络信息丰富多彩:文本、数据、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应有尽有。宽带技术广泛使用后,从网络中下载音乐、找网络游戏、下载电影都轻而易举,人们能通过不同类型的载体来认识这个世界。此外,各种语种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获得,一条信息到网上只需数分钟便可以传到地球的其他地方,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
1.2.3 信息构成复杂,缺乏管理
因特网提供信息的机构数不胜数,信息的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信息格式不统一,质量上良莠不齐,没有“把关人”,缺乏必要的管理。网络上不仅有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也有许多垃圾信息、违法信息,缺乏必要的管理,对未成年人十分不利。所以,需要过滤、甄别、筛选,对未成人上网给予积极的引导。
1.2.4 交互性强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交互性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传统的媒介的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而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却是双向的、互动的。人们有了查询的意愿后,可以主动上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向网络输送信息或通过网络与别人合作一项工作。网络信息资源使不同国家的人真正凝聚在一起。
1.2.5 分散性和动态性
信息分散存放,纷繁无序,可随时修改,动态性和时效性强,尤其是新闻类的信息,可能过了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这条信息就经过时了,网络中信息更新或淘汰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媒体。
2 网络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赖于存在的因特网是一个松散、没有专门机构进行集中管理的网络, 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自由发展模式: 自由连接, 自由信息, 自由扩展, 自由增加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是自由发展造就了因特网, 从而也最终形成了网络信息资源, 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问题(有关内容已被广为讨论, 在此不再赘述)。为解决这些问题, 将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导向更合理的未来, 采取一定措施对网络参与者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与控制并辅于相关的技术手段势在必行。
2.1 网络法规的建立
利用法律的力量解决网络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信息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已成为全球呼声。信息法律通过规范网络活动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解决矛盾, 达到疏通信息渠道、保护信息产权、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交流的目的。以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为例, 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和极大的自由度, 给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困难, 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网络信息的正常交流。因此, 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受到各国关注。美国在《N II:行动计划》这一纲领性文件中十分强调网上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保护, 英国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委员会知识产权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以及台湾资策会制定的《多媒体节目著作权法修法建议》都是有代表性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这些法规明确了网络信息产权保护的范围及信息利用者的义务和规范, 促进了网络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2 建立健康的网络伦理
网络伦理指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守的道德标准。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伦理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一些专门的研究组织纷纷成立,并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有的机构或组织还制定了约束网络行为的“网络守则”。健康的网络伦理有助于人们正确回答诸如“应在网上何种信息”、“如何复制网上信息才是正当的”、“可否在网上窥探他人的隐私”等类的问题, 从而推动网络信息资源的健康发展。
2.3 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的使用是控制网络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如开发特殊的网络软件用于过滤或删除含有黄色、暴力、种族歧视等不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 利用防火墙、电子密钥等技术保护信息安全等。因特网在技术方面存有的缺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安全、利用及其它方面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但它本身是现代高技术的产物, 许多问题还得靠技术的手段加于解决。
3 网络信息资源的微观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微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把握需求,合理组织、协调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般由具体的政府部门、网络信息机构、公益性机构或企业等组织负责实施。
3.1 基层组织
网络信息资源整体上的混乱与无序并不说明它缺乏任何形式的组织, 而是说它已有的组织程度对满足各种信息需求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Internet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许多信息查询工具(或服务功能) , 它们对网络信息资源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组织手段。如A rch ie 可自动地查询FTP 服务器, 将其中的文件索引创建到单一的、可搜索的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就是A rch ie所能查到的所有服务器中文件目录数据的索引。用户只要给出希望查找的文件类型及文件名,A rch ie 服务器就会指出在那些FTP 服务器上存放着这样的文件。然而最神奇的还是WWW 系统, 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 能够将位于全世界Internet 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使用户能够在Internet 上查找已经建立的WWW 服务器站点(Site)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WWW 把各种类型的信息(静止图像、文本、声音和影像) 天衣无缝地集成起来, 并提供图形界面下的快速查找, 使用同样的图形用户界面可与Internet上的其它服务器对接。但是, 上述工具所提供的主要是方便地浏览网上信息的手段, 并不能提供从茫茫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迅速找到特定信息的方法。搜索引擎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信息查询工具, 它对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二次组织的作用。
3.2 搜索引擎的二次组织作用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 是一种在互联网产生后伴随着网上用户快速查询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能提供网上信息查询服务的系统, 即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以自动或人工的方式收集Internet 中的信息资源并提供一条检索途径。概言之就是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做一完整的集合、整理、分类, 从而便于用户能轻易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不同的搜索引擎可能会有不同的检索界面, 不同的侧重内容,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它们都有一个庞大的索引数据库。这个索引库是向用户提供检索结果的依据, 其中收集了因特网上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主页信息(网站和网页信息) , 包括该主页的主题、地址、包含于其中的被链文档的主题, 以及每个文档中出现的单词的频率、位置等等。为了获得这些索引信息, 每个检索工具都配备有自动检索程序(Robo ts 或Sp iders) , 随时都会顺着超文本之间的链接跟踪网上新加入的主页、节点, 为其建立索引, 并送回集中管理的索引数据库。可见, 搜索引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作用十分明显,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网上信息的控制, 在逻辑上序化和优化了网络信息资源, 为充分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
3.3 更高级的组织形式
目前的搜索引擎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是在建立资源索引时针对性不强, 面向大众的资源覆盖面广, 而面向科学技术的则相对非常少; 另外, 检索结果中包含大量相关性很小的内容, 用户必须花大量时间进行剔除, 检准率很低。搜索引擎所能达到的组织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针对学术性资源的专业性较强的深度信息需求。而且, 网络中的各种检索系统虽然功能十分强大而易于使用, 但它们对资源不具有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对网络信息资源更高级别的组织仍然需要图书情报机构在信息分类编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美国图书馆界的许多单位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 典型的做法是用机读编目格(MARC Fo rmat) 来组织和整理网络信息资源。
在我国, 一些图书馆和情报单位利用搜索引擎筛选网上信息资源, 在交通、军事、医学等领域建立了专业性的网络信息资源主题指南。
因此, 根据条件和需要, 对因特网上某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的资源重组, 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 是提高管理网络信息资源能力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曹树金,罗春荣.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王海波,汤珊红.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215-02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档案信息资源受地域及馆藏类别的限制,已无法适应和满足信息时代公众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因此,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纳入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系统,使分散单一,封闭的档案信息转化为综合开放、类别丰富的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档案信息社会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网络环境的产生与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的主要手段。既要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内容进行组织与扩充,纵向挖掘和横向开发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又要把运用不同技术开发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利用服务,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和无序化要求进行整合。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除了单纯的文字信息,还有文字、照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组成的综合信息,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从载体形式看,不仅有刻写型、印刷型、视听型、缩微型,还有机读型、网络型,各种形式并存互补,档案信息资源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控制,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且呈分散无序状态,其价值实现明显受到限制,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
2.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资源一体化要求进行整合。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不仅有本馆馆藏档案信息,而且有虚拟馆藏档案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地域、国籍的界限,档案馆一方面把自己的档案信息资源构建成各种层次和级别的档案信息体系提供上网,另一方面还代表本单位参与其他单位的各种活动,除延伸传统的档案征集方法外,档案信息采集方式和途径也被大大拓宽,可通过网络传输、下载、共享档案数据库、购买光盘档案数据库和网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等形式扩充馆藏,并将其他行业领域的前沿信息、热点问题及信息资源接收过来,补充自己的不足,档案信息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逐渐一体化。
3.全方位档案信息服务功能的提升要求进行整合。相对于传统印刷型档案,电子型、网络型档案服务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网络环境下,档案的服务对象跨越了时空限制,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向档案馆提出自己的信息要求,而档案馆则需要通过对因特网、国内网、档案馆局域网等网络的检索,经过再组织形成信息服务产品,以迅速及时地传递给利用者,实现面向全社会的全方位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措施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其目标取向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长期实践过程,必须按照总体的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在基于共享与服务的前提下,主要应该重点抓好标准体系的建设,在网络环境下,对档案文献信息的描述深度不再满足于仅对文献特征进行描述,而是深入到文献全文的知识单元、信息单元,在档案信息编辑过程中,一定要优先选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所有入网的档案信息都必须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逻辑数据库,尽量减少地方标准,在没有通用标准,需要制定地方标准时,要力争使其成为通用标准,还可借鉴图书、情报等其他相关行业比较成熟的通用标准。要在统一的标准下分系统地开展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只有提供关于信息资源系统整合的一系列完整的标准,并在资源的开发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加以遵循,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理想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有效配置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相互协调,合作共建,树立档案馆整体化理念。网络环境大大强化了资源共享的理念和整体建设的规模效应,档案馆将以整体形式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已逐步得到认知和支持。对现有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不仅要求各系统、各级别的档案管理部门内部的密切配合,还要求档案部门与社会其他信息部门的协调一致。为此,要树立整体化理念,要求各个档案机构树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打破行业、地域和机构的界限,自觉地将各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放在全国档案信息资源整体建设的背景中加以考虑,强化分工协作的意识,积极承担全国档案信息资源保障任务。首先,对本馆信息资源实施集成化组织与整合,逐步实现馆内档案资源跨类型、跨载体、跨时空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模式。各档案馆室可根据自身条件采取虚拟主机、主机托管、联通专线等不同的技术方案,按照一定的入网程序,并采取“以网站服务补网站维护”的运营模式建立并维护各自的网站。以逐步实现馆内档案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模式。其次,在各馆信息资源整合与集成的基础上,实施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形成信息资源分布式存储和管理、集成化一站式信息检索和利用格局。通过通信设备、通信线路和相应的网络软件,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连接一起,组成信息网络,在网上资源共享和信息快速传输的基础上实现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各级各类档案馆在不断完善其自动化档案管理系统和丰富其档案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网上交互式的数字档案,真正实现档案的网上管理与网上利用。最后,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知识挖掘,使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从形式组织转至内容组织、知识组织的发展方向。信息是知识的原料或半成品,知识是经过整序和提炼的信息,知识组织是信息组织的高级形式。信息组织正朝着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其目的是向人们提供便于利用的、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序化的知识,充分挖掘档案的知识内涵,实现从信息层次到知识层次的根本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条块分割和空间障碍,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满足利用者的要求。
3.抓住重点,注重实效。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才能卓有成效。目前,中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必须以档案信息网站建设为落脚点,以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在当今网络普及的环境下,档案馆应该充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以档案馆网站为中心,加强网站内容建设,通过网络集中整合分散的各种信息资源,并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联合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而最终目的就是:以现代化的网络为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高效实现。
档案网站揭示丰富的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用户能够借助网络实现即时即地的档案信息查询,并通过网络完成档案信息的传输服务。如果档案网站能与国内外各类专业网站、图书情报网站、信息资源网站等其他相关网站建立直接或间接的链接,就会有助于实现信息资源在网络空间的整合,起到资源连接的中介作用。此外,还可以依靠域名进行收集,并为其提供静态的IP地址,利用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把分散的网址集中起来,并对已开发的网络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和专业标识,把常用数据库的地址和相关资料汇集起来,以满足利用者更便捷、更广泛的信息需求。
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核心。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共享的最佳方法。数据库,是将已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并提供若干检索路径,用户通过检索入口,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并通过信息线索直接连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当前要着重建立两种数据库:(1)以馆藏档案数字化为基础的馆藏档案数据库。(2)以归档电子文件为基础的电子文件数据库。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重点、有选择地将馆藏的核心文献、特色文献数字化,开发能在网上共享具有特色的数据库。
4.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开发利用网上档案信息资源。在当今网络普及的环境下,档案馆应该充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实档案信息存储量,改善档案馆信息结构,提高档案信息产品质量。任何档案馆离开网上档案信息资源而只靠自己收藏的有限的档案信息资源,能提供广泛的的信息服务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局限于本馆馆藏,要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开发利用网上档案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对网上信息的深度加工、有效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下载以及对有效网址和有效信息来源等资料的收集。并根据本馆的特点及利用者的需求,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对网上信息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之变成本馆的虚拟馆藏,以此不断延伸自己的馆藏。以现代化的网络为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高效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东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5,(3).
[2] 刘瑞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组织模式研究[J].湖北档案,2007,(9).
[3] 余厚洪.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J].兰台世界,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