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叶老师语】

首先,我对李奇同学面对的困境感到同情,希望通过交流,能够对你的病情好转起到积极的作用。

天生的骨折畸形连接,除手术治疗以外,其他的办法是难以改变这种状况的,首先,我要建议你到比较大的专科医院请专家诊治,能否进行手术治疗还要听骨伤科专家的意见。

就你目前的身体状况来说,康复训练是无法改变患肢的骨折畸形连接状况的,但是能够改善患肢的气血运行和缓解患肢的疼痛状况,也就是说,在没有改变骨折畸形连接的状况下,尽可能通过康复训练改善患肢的功能。因而无论是否进行手术治疗,都应该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对你来说,选择适合你身体状况的康复训练方式方法和运动量非常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使身体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与康复。

这里根据你本人介绍的一些情况,结合易筋经健身操的健身机理编制一组康复训练的方法,供你参考:

1、顶天立地:两脚分立与肩同宽(尽量使双脚脚尖自然分开,成双脚平衡姿势),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逐渐使身体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如树生根,整个机体越站越有劲,并用身心去体会脚踏大地时双脚力量日趋均衡的感觉。要注意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保持正直。本动作练习时间以身体感到有一些累为宜。然后,全身逐渐放松1~2分钟。

2、张紧脚趾:两脚分立与肩同宽(尽量使双脚脚尖自然分开,成双脚平衡姿势),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逐渐将脚趾张开、张紧(此时尽量使双膝保持伸直状态)。这样连续缓慢张紧4~8次后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3、勾脚尖:两脚分立与肩同宽(尽量使双脚脚尖自然分开,成双脚平衡姿势),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将脚尖向内逐渐勾紧(此时尽量使双膝保持伸直状态)。这样连续用内力缓慢勾紧脚尖4~8次后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4、深蹲:两脚分立与肩同宽(尽量使双脚脚尖自然分开,成双脚平衡姿势),双手扶着固定物,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缓慢下蹲,在下蹲的过程中尽量使双脚均衡地承受身体重量,下蹲到极限以后可用双脚全脚掌和脚尖交替承受身体重量,并在这种双膝屈曲到极限的状态尽量保持全身放松,身体感到有一些累以后再双手扶着固定物缓慢起立,在起立的过程中也尽量使双脚均衡地承受身体重量,起立以后双脚在原地踏步一会儿。

注意事项: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72例经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72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4.3±2.3岁。病程2-5年。脊髓型颈椎病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所有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MRI确诊。术后2-3d戴颈托下床活动,平均住院7-9d。

1.2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全麻,选择颈前横切口,术中C臂X线机透视定位。根据患者病变节段数目,决定单节段或多节段切除椎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术。若患者后纵韧带骨化,根据病变范围切除。植入自体髂骨或植入有自体骨块的钛笼,选择合适长度的钛板对其行内固定。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

1.3.1.1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紧张、恐惧、焦虑心理。介绍本病病因、病程、预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过程。向患者说明后前路一期手术的优点:既缩短了治疗期和住院时间,利于早期下床、早期功能锻炼和进一步康复治疗,节省了患者经济开支,又达到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介绍我院情况和我科专科医生的科研、技术力量,我院专科医生积累了几十例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本病的成功经验,手术安全且效果明确。请已行手术的患者讲述亲身经历及感受。做好患者家属及朋友的思想工作,并选择患者最信赖、对患者最具影响力的人来陪伴,从细节上体现亲情、爱护与鼓励,从而坚定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3.1.2训练:术前进行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耐受能力。练习方法为:患者仰卧位,两肩垫枕,使颈部处于略后伸位,开始每次20~30min,每天2~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1~2h。同时训练患者侧卧位起床。

1.3.1.3呼吸功能训练术前3~5d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做扩胸运动、吹气球,每天反复多次练习,以增加呼吸肌力量,增大肺活量。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1.3.1.4气管推移训练为了适应、减轻术中对咽喉、气管所造成的刺激、损伤,前路手术患者需行气管推移训练。本组病例均术前3d开始行气管推移训练。训练方法:训练者坐在患者身边,用2~4指或拇指指腹顺气管侧旁将气管持续从术侧推向对侧,一般每天2~3次,每次30min至1h,训练到符合手术要求为止,即气管被推移过中线持续1h以上,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无显著性变化。

1.3.2术后护理

1.3.2.1一般护理术毕佩戴颈托,正确搬运患者;术后取平卧颈部中立位,保持颈部制动,颈部稍前屈,两侧颈肩部置沙袋以固定,防止颈部扭转、过伸、过屈。术后24h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min至1h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术后饮食:前3d进食较冷的水、流食、半流质食物,以防伤口出血,逐渐过渡到易消化、含丰富维生素的高蛋白、高热量普食。

1.3.2.2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观察观察患者四肢及躯体感觉、活动情况,并与术前比较,不仅有助于判断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也可以判断有无继发性脊髓损伤。本组患者62例术后神经压迫症状明显缓解,10例出现症状加重,经静脉滴注脱水剂2~3d后症状缓解。

1.3.3康复训练术后早期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各关节,保持关节功能位。1~2d拔出引流管后将床头抬高15~30,帮助患者戴好颈托,扶患者坐起,继而站立床边,然后沿床边行走。早期活动一定要有护理人员在旁指导,防止患者跌倒。早期进行拇指对指、握拳、手指屈伸训练增强手的灵活性;双上肢进行肘关节和腕关节的主动被动运动;双下肢进行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直腿抬高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耸肩、放松运动。值得注意的是,术后功能锻炼应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训练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宜,不能急于求成,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耐受程度制订合适的锻炼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3.4出院指导

术后佩戴颈托8~10周,进行功能锻炼时颈部不要过度屈伸和旋转活动;继续加强上肢和手功能锻炼,进一步进行较精确的活动训练,如写字、做针线活、织毛衣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正确的姿势,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半年内不提重物,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术后3个月注意乘车安全,防止紧急刹车引起颈椎骤然过屈过伸;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门诊复查,以后根据病情门诊随访。

2结果

本组7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1~21个月,脊髓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肌力恢复良好,术后5个月患者最终随访融合率为100%。

3讨论

颈椎病患者病程长、症状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对手术寄予较高的希望。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术前针对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医务人员合作,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并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术后的功能锻炼;术后重点加强呼吸道护理和伤口情况观察,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加快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斜颈推拿

小儿先天性斜颈,又称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talmusulartorticollis,CMT)、原发性斜颈,是小儿矫形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所形成的头颈偏向畸形〔1〕。此症若在婴幼儿期得到积极正确的保守治疗,往往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在1岁以上者常需手术干预治疗,所以早期的治疗尤为重要。作者采用了综合性的早期干预措施治疗了30例CMT患者,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1990年2月~2006年12月,在门诊收治的CMT患儿56例,诊断标准见文献〔2〕。

排除标准:排除颈部淋巴结肿大、产伤锁骨骨折、颈椎半脱位、先天性颈椎畸形、脑瘫等疾患。未随机分组,仅是将未入院正规治疗而期待自愈的患儿做为对照组共26例,其中男性患儿11例,年龄10d~1岁,女性患儿15例,年龄15d~9个月;病史小于1个月者15例,小于3个月者8例,小于半年者2例,小于1年者1例;左侧斜颈14例,右侧斜颈12例;胎位不正5例,脐带绕颈2例,剖宫产5例,会阴侧切加产钳1例,侧切胎头吸引5例,顺产8例。早期综合干预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共30例,其中女性患儿14例,年龄10d~0.8岁,男性患儿16例,年龄5d~1.1岁;病史小于1个月者18例,小于3个月者8例,小于半年者3例,1.1岁以内1例;左侧斜颈16例,右侧斜颈14例;产程中胎位不正8例,剖宫产6例,胎头吸引4例,会阴侧切加产钳2例,顺产10例,2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表(表1)。表1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表

组别例数(n)性别男女年龄病程(年)产程难产顺产分型ⅠⅡⅢⅣ对照组26111510d~1岁<118881332治疗组3016145d~1.1岁<1.12010101631x20.30850.0670.5832P>0.05>0.05>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由于缺乏卫生知识未引起重视,又未进行入院正规治疗期待自愈的患儿,仅是自行进行颈部硬结局部按揉,手法不正规,且无规律的治疗时间,疗程亦不够。

治疗组患儿采用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方法。

1.2.1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

用重庆产ZH11型单头落地式治疗机,辐射极直径78mm,电磁波范围2~50μm,调整辐射头照射区域的角度,对准患侧胸锁乳突肌处,距离30cm,每次照射15~20min,1次/d。

1.2.2手法推拿治疗

TDP照射后,患儿取仰卧位,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处,首先用单手指腹做按揉法约5min,提拿手法约2min,弹拔硬结法2min,推抹桥弓法3~5次,向健侧侧屈颈项5次,向患侧旋转颈项5次,点穴法刺激:选择扶突穴,人迎,天窗,翳风,风池,大椎,下关,合谷,颊车等,每次取穴3~5个,点按3~5次,在做以上治疗时,注意在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切忌粗暴、用力过大,设定15d1疗程,中间休息1周,再重复治疗,4个疗程为一治疗周期。

1.2.3颈部康复训练

指导患儿亲属共同完成。(1)患儿平卧时取半侧卧位,健侧床面垫高,使脸转向患侧;(2)婴幼儿能抬头时,用玩具吸引婴儿的头抬转向健侧,或辅助被动完成;(3)患儿卧房内患侧墙面上可用有吸引力的图案或声音,使其头转向患侧。(4)站在患侧喂奶水,使患儿的脸转向患侧吸奶;(5)抱位时,使之身体向患侧倾斜,通过翻正反射使婴儿头部抬起,颈部向健侧运动,每日重复多次;(6)双手抱住患儿头部,有节奏地做颈部被动运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动作,患侧运动要多于健侧,一般掌握在2∶1即可,每日3~4次,每次做20组,逐日递增。(7)睡眠时用沙袋或装有豆类、米粒的枕头,将患儿颈部固定在良姿位。

1.2.4“热宝”蜡袋加热至30℃左右,敷于患处,2次/日,每次20min。

1.2.5用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曼吉磁贴2~3贴,于睡眠时贴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处,于次日晨揭掉做其他治疗,周而复使。

1.3疗效评估方法

两组CMT患儿在3个治疗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表2)。表2两组CMT疗效评估表

1.3.1评估标准

治愈:头部歪斜消失,胸锁乳突肌的硬结完全消散,肌肉柔软,面部对称,颈功能转动完全恢复正常;基本治愈:患侧胸锁乳突肌硬结基本消散,头部歪斜明显改善,颈功能活动基本在正常范围;好转:患侧胸锁乳突肌处硬结变软,较前有缩小,头颈部歪斜较前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意义。

2结果

两组CMT患儿均经随诊方式观察疗效,随诊时间均大于6个月,随访最长时间2年,最短时间6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并且越早介入综合干预治疗,疗效越好,后遗症越小(表3)。表3治疗时机与治疗效果关系评估

3讨论

小儿先天性斜颈的病因最普遍的学说为“分娩创伤学说”,大致有3方面因素:(1)难产:使用产钳或在产道内挤压了一侧胸锁乳突肌致局部出血受损,血肿机化形成硬结或挛缩;(2)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血运供应,引起局部扭结—缺血,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纤维增生,致使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3)胎儿在子宫内部长期的头部偏向一侧,阻碍局部胸锁乳突肌血运,引起该处肌肉缺血性改变。亦有报道为:感染学说〔3〕、胎内负荷学说、遗传学说〔4〕等,但本文资料中统计显示,难产明显多于顺产例数,支持不正常分娩时的损伤为常见致病因素的分析。

先天性斜颈的患儿通常在出生几天后,可在患处触及小肿块,不被家长注意,在生后10几天肿块迅速增大,20几天时达最大程度,患儿头部偏向患侧,颈向健侧的旋转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当被动使颈部向健侧转动时,肿块突出明显。如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颈椎侧突畸形,同时可引起胸腰椎产生代偿性弯曲,此时即使做手术矫形也无法达到满意疗效,有些患儿由于长期颈部偏斜,眼部肌肉受到影响,产生复视。

通过对治疗组CMT患儿的超声检查显示:Ⅰ型、Ⅱ型者经早期综合干预治疗,痊愈率最高,Ⅲ型者次之,但需治疗间期较长,Ⅳ型者治疗效果差,但也有不同程度的硬结软化,功能略改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一般1岁以上患儿由于局部瘢痕硬化挛缩,治疗效果差,应酌情放弃保守治疗,建议外科手术矫正治疗,使畸形部位随生长发育逐渐矫正,预后较佳,符合大多数学者的观点。

本研究显示,就诊治疗时间越早,愈后越好,因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发育最快的新生儿期就开始干预治疗,可达到最好的疗效。同时疗效显示:综合干预康复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对治疗组患儿作者首先使用TDP局部照射后,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挛缩的肌纤维组织,更有利于手法治疗的效果。手法矫正按揉可使局部舒筋活血,伸展拉长肌纤维,缓解肌肉挛缩,松解黏连组织。腊袋加热疗法有很好的深层组织温热作用,能使血流加快,新陈代谢增加,促进水肿和炎症的吸收,降低神经肌肉的张力,软化肌腱挛缩,促进再生过程。曼吉磁贴的主要作用亦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在晚间睡眠时使用,有效利用了治疗空间,弥补了睡眠时不能做治疗的空白,延长了疗效时间,增加治疗效果。颈部康复训练治疗时,最初3次均在医院医师指导下进行,待熟练掌握要领时,可在家中由亲属操作,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家长的耐心、爱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采用的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强调了早期介入治疗的理念,综合治疗措施,起到了疗效互补和加强的作用,重视了家庭颈部康复训练的指导干预,更有利于肿块的消散和姿势、功能的矫正,以上治疗均为绿色疗法,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01803.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