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部队饮食安全预案

部队饮食安全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部队饮食安全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部队饮食安全预案

部队饮食安全预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对策

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大,护理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医护工作开展时,必须要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认识[1],其中血透室是病情危重患者开展治疗过程的一个场所,在这里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需要及时的识别这些不安全因素,有效加以预防,做好相应的管理控制工作,为更好的开展血透室护理和治疗工作提供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5年01月~2016年0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血透治疗患者,每组各15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56.22±10.05)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护理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式。

1.2.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2] 血透室的各类相关仪器设备都需要专门设置工作人员进行保管,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对其检查工作开展过程进行维护和保养治疗,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的遵守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说明,执行操作,确保医护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护理管理和监督操作,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确保护理工作开展的标准化、规范化[3]。

1.2.2重视医护人员培训指导[4] 对血透室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识别,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预防管理对策,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培训指导,针对理论和技术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识别,对护理人员的理论以及操作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定期开展考察工作,对于考核不合格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在培训教育指导,确保其合格后才可以开展后续的医护管理工作[5]。尤其是对于刚入科室的医护人员,为了提升医护人员的实践操作技能,必须要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说明,详细的将护理经验、心得等及时加以告知,加强责任心管理,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术,同时对于我院不断更新的相关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等,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操作步骤,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更好的维护患者的各项权力。

1.2.3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做好心理疏导,耐心的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得患者可以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以及不良表现情况加以正确认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开展,提升护理疗效[6]。

1.2.4护理安全知识加强学习 在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条例,能够加强护理管理和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定开展针对性学习过程,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认识,依法行事,不断维护患者的权力[7],同时学会用法律知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责任心认识,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8]。

护理人员需要重视自己的素质培养和提升,能够在临床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和正确认识,能够对比较薄弱的地方及时加以预防和控制,做好安全维护管理操作,重视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尤其是对于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认识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1.2.5人力资源科学配置 根据该科室具体的情况加强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互相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协作关系,确保护理人员编制正规,满足血透室护理工作开展需要,同时需要不同护理人员专业特长、护理年限、护理经验等各方面情况综合考量[9],分层次开展护理培训指导工作,确保每一个岗位上护理工作都顺利开展和实施,发充分发挥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护理优势,调动全科室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建立完善合理的排班制度,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和患者多少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同时联合新老搭配,强弱搭配等,确保每一组护理成员在护理工作开展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x±s)或χ2检验(%),P

2 Y果

2.1本次研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类情况结果对比 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跌倒、院内感染三个主要类别。

2.2两组护理前后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为20.00%(3/15),对照组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为53.33%(8/15),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两组护理前后的不安全因素分类情况以及发生率大小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跌倒、院内感染三个主要类别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分别是6.67%、6.67%、20.00%,和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跌倒、院内感染三个主要类别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2.4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15/1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12/15),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血液透析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治疗场所,患者在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都是相对比较精密、先进的仪器设备,使用数量比较多,同时这些仪器设备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因此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进行操作,这就给护理人员工作开展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增大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工作中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升高,针对此要想提升护理疗效,必须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治疗环境,根据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血透室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保护患者的护理安全,进一步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从而针对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及时加以识别后,提出相应的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医护工作的安全顺利实施。

当前在血透室医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血透室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护理操作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的认识和管理,使得整个护理工作_展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对于护理人员也需要定期开展学习和培训指导,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使得护理人员可以做到与时俱进,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环境变化,针对此护理人员也需要更好的掌握相关技巧以及操作要求,巩固基础护理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能够在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重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升,不断提高我院血透室护理工作服务质量水平,对于一些先进的护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且组织一些座谈会,要求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心得加以讲解和说明,能够有效消除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完善的护理环境,进一步确保血透室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对于可能出现的其他风险因素比如跌倒、烫伤、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等制定完善的管理控制措施,加强预防干预,做好安全管理,提升护理疗效。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视护理工作开展过程的安全管理,加强细节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可以将不安全因素及时加以消灭,努力营造一种安全文化氛围,加强自我保护、做好相应的保险防范工作,能够防患于未然,对于提升护理安全效果,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在血透室治疗工作开展时,加强安全因素识别和预防干预工作开展,可以及时的将安全风险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提升血透室整个医护工作开展的安全性,提高护理疗效,进一步确保患者及其家属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学习,可以不断提升患者的护理疗效,进一步更好的推动相关医护工作有效开展。

护理组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20%(3/15),其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跌倒、院内感染三个主要类别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分别是6.67%、6.67%、20.00%,对照组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大小为53.33%(8/15), 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覃兰宁.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97-98.

[2]周霞.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5):103-104.

[3]顾艳.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5):295-295.

[4]Bartosz Fiderkiewicz,Alicja Rydzewska-Roso owska,Micha My liwiec,Magdalena Birecka,Bozenna Kaczanowska,Grazyna Rydzewska,Andrzej Rydzewski.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ymptom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1,15:1976-1981.

[5]孙惠玲.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8):1252-1253.

[6]隋红霞,隋然,谭丽君,等.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20):123-124.

[7]张学敏,张志萍,陈蓉美,等.追踪方法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802-803.

部队饮食安全预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

血透室是肾功能衰竭患者集中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其专科性强、工作繁重、应急情况多且技术含量较高,属于护理中的高风险部门[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5例,其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41.75±10.08)岁;肾病病程为1~12年,平均(4.61±1.85)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7例,中学42例,小学6例。75例共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14例,包括7例自行拔针,4例摔倒,3例院内感染。针对上述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不安全因素分析,并实施相应预防策略。

选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预防对策实施后共收治的血透患者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41.85±10.53)岁;肾病病程为1~12年,平均(4.76±1.92)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3例,中学45例,小学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不安全因素

1.2.1血透室设备因素 血透室属于医院的特殊治疗场所,其集中较多尖精设备与仪器,专业化程度较高,技术难度大且操作复杂,此外血透室的电路、水路较多,因而其护理工作中易存在安全隐患[2]。

1.2.2血透室管理因素 ①血透室的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且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压力大,护理人员的精神高度紧张,易产生严重疲劳感,从而导致不安全因素增加;②在血透室的实际护理工作中,存在执行力不强且制度不完善情况,护理人员缺少充分的教育培训,对潜在不安全因素缺少预见性,未足够重视管理细节等问题,都易致使护理风险事件;此外,护理人员的频繁轮转易导致新进员工因经验不足、技术生疏而缺乏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

1.2.3护理人员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纪律意识淡薄,未能严格遵守血透室的规章制度与操作章程,存在细心度不足、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同时部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且缺乏风险识别意识,对易导致风险的问题失去事前控制机会;此外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熟练的操作技术,均可致使风险事件的发生[3]。

1.3预防措施

1.3.1完善设备管理 设置专人看管血透室的各类设备仪器,同时按照仪器操作说明对各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保障各仪器的正常工作。针对各类紧急事件制定预案措施,加强对血透室护理人员的现场演练。

1.3.2加强安全管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引导其熟悉护理核心制度并严格遵守操作章程,并有效增强其责任心,保证各位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服务;有效完善质控管理制度,从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细节化进行管理,同时建立监督制度以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

1.3.3增强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与护理事故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培养职业素养并提高业务水平可保障安全护理的进行。重视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对新入科护士应进行理论与技能的考试,并组织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的认识与防范。同时可安排高年资护士传授护理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实践能力与服务质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

2 结果

对策实施后1年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3 讨论

血透室是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血液透析结果,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增强,其对血透室护理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4]。本研究通过选取14例血透室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对比预防对策实施前后1年内血透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分析护理对策实施后的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共从三方面进行血透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并针对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首先在于血透室的特殊要求与精密设备,其专业化程度较高,技术难度大且操作复杂,此外水路、电路较多,因而其护理工作中易存在安全隐患。针对此项因素,医院应加强对血透室的设备管理,设置专人管理并定期检修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加强对突况的演练,减少意外发生的几率。针对此类情况,医院应引导护理人员熟悉护理核心制度并严格遵守操作章程,并有效增强其责任心,同时完善监督制度,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细节化的管理。此外,部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且缺乏风险识别意识,同时责任心与纪律意识不强,从而应加强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并组织其学习法律法规,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技能与责任意。本次研究还对预防对策实施后1年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实施后的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实施前的18.67%,表明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加强血透室设备管理、完善制度管理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等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血透室护理的风险事件。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应完善血透室规章制度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降低血透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霞.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7(12)104-104.

部队饮食安全预案范文第3篇

防流感,要积极;强体质,三捏鼻;

贯众汤,板兰剂,防疫针,熏醋宜;

鸡鸭鹅,早防疫,病家禽,妥处理;

室通风,新空气;整卫生,清垃圾;

人密处,莫凑聚。主动防,很容易。

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歌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人危害也不浅,

部队预防很重要,积极主动走在前。

健康教育要强化,防护知识广宣传,

人人会防消恐慌,防范应对措施全。

发现疫情速报告,严密控制传染源;

疫区疫点严隔封,传染途径彻切断。

养殖管理要加强,防疫制度执行严;

禽蛋肉类严采购,食品卫生严把关;

卫生制度落实好,饮水饮食保安全,

流期禁食凉拌菜,高温杀毒严上严;

重点人群严管控,接种疫苗紧防范;

不食生冷勤洗手,室内气流保新鲜,

疫时不与禽接触,高发期离禽类远;

及时主动报疫情,部队属地双方管,

搞好采划封杀强,官兵强健疫不染。

夏季感冒预防歌

夏季防感冒,主要有五条:

保护免疫力,劳逸结合好,

避免过劳累,良好心态调,

适当做运动,免疫力提高。

饮食要合理,油腻辛辣少,

多吃鲜蔬果,糖盐适当少,

茶水宜多饮,饮食勿过饱。

戒烟少喝酒,有利防感冒。

空调科学用,切勿长时泡,

增强耐热功,不依赖空调。

坚持勤洗手,卫生保持好,

手帕经常换,预防有良效。

暑湿感冒防治歌

暑湿感冒巧预防,每日保证仨足量:

足量盐分凉白开,充足睡眠不可忘。

过于油腻需避免,忽冷忽热需谨防;

少吃辛温助热食:麻辣油炸食含糖;

多吃甘寒甘平食:绿豆苋柴空心黄、

藕芹西冬西红柿、苡仁荸荠菌类良。

暑湿感冒巧治疗,清暑去湿是量方:

清暑益气祛暑丸、金衣祛暑与藿香、

暑湿感冒片冲剂、小儿暑感宁糖浆。

部队夏季防痢歌

菌痢夏季最常见,腹痛泻热脓血便,

影响部队战斗力,积极预防把五关:

饮食卫生最紧要,不食生冷和凉拌,

饭前便后洗净手,剩饭剩菜热透餐,

平时最好喝开水,疫区消毒水饮安,

瓜果蔬菜洗净吃,不洁食品口不粘。

环境卫生管理好,三管一灭做彻全;

生熟食品妥分存,生产加工严密管。

炊管食业工作者,定期体检不怠慢,

食卫识训持证岗,卫生法规执行严。

疫情报告要加强,及时上报疑确患,

早见急报不疏漏,严格控制传染源。

免疫接种适时行,积极预防走在前,

双价多价活菌苗,科学使用保安全。

防霍乱歌

霍乱粪-口传,流行夏秋天,

甲类传染病,危害很不浅。

一旦有发病,速报不迟缓:

城镇六时内,农村十二间。

速划疫点区,封锁严监管;

病疑带菌者,就地隔治观,

疑确分开隔,重症救在先;

密切接触者,检服需五天,

粪培两次阴,可出隔离圈。

预防法如常,严把“口入”关,

改善环境卫,加强水食管,

疫粪排泄物,消毒严上严,

彻底灭蛆蝇,免疫力群添,

防治结合紧,霍乱身不染。

急性胃炎预防歌

急性胃炎患,部队较常见,

影响战斗力,官兵应防范。

生活有规律,限酒力戒烟,

避免药物害,不洁食勿沾,

防止暴饮食,过热冷食免;

病食清淡流,禁食以需选,

积极配合医,防止急转慢。

部队手足口病预防歌

手足口病部队防,基本措施有四项:

疾控机构唱主角,应急预案做周详,

培训宣教专项察,严防疫情措施良。

医疗机构做诊疗,专家接诊专病房,

及时消毒湿清扫,有关疫情急报上。

托幼机构是重点,认真细致严密防,

儿触物品日消毒,教室宿舍通风良,

门把扶手桌表面,擦拭消毒日两次;

每日晨检坚持好,发现患儿处妥当。

营区预防很广泛,来队儿童重点防,

发现患儿急送院,家庭环境卫生良:

室内通风空气好,沽水洗手有保障,

衣服被褥常晾晒,饮食卫生倍加强;

患儿用具排泄物,严格消毒没商量!

手足口病家庭预防歌

手足口病家庭防,全员都把卫生讲,

饭前便后洗净手,衣服晾晒要经常,

保持室内勤通风,湿扫消毒效果良,

部队饮食安全预案范文第4篇

自2009年4月首例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例确诊以来,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蔓延[1],随着病例基数的增加,死亡病例不断出现。截至目前,本部驻地已有确诊病例40余例,严峻的疫情形势给军队和地方的甲流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确保部队全体人员(包括干部、战士及家属)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工作及生活秩序,根据疫情形势和上级要求,结合部队的具体实际情况,狠抓甲流防控工作的防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现将主要做法报告如下。

1 加强组织领导,制订防控方案

在甲流发生初期,部队就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控工作;建立“军政主官负全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得到有效保障。根据部队的具体情况,防控办公室制定下发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搞好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相关督察、严格部队营区及人员管理、强化医疗预防工作、保障应急处理及医疗后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密切疫情监测、认真做好疫情通报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医院防疫所负责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各单位要密切配合,联防联控形成合力,发挥职能作用。

2 组织医护培训,提高诊治水平

通过上课、看视频电视、听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督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中相关人员预防性用药指南(2009年试行版)》、《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及上级传发的各种与甲流有关的相关文件。切实增强了全体医务人员对维护部队全体人员身心健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大提高了全体医务人员对新型传染病的诊断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控能力

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视频电视、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甲流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在全部队营造领导、机关各部门和广大官兵及家属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从而大大提高了部队广大官兵及家属的健康观念和自我防护能力。另外,甲流防控办公室还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完善了措施,并设立了发热门诊和医学观察室,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的处置。同时,教育官兵甲流疫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甲流疫情,做到科学防控,避免产生心理恐慌,保证部队安全稳定。

4 加强人员管理,消除防控死角

严格控制人员外出,减少人员流动。特别强调外出学习及探亲归队人员,要求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加强营区大门及门诊发热筛查,外出学习、出差及探亲、休假归队人员进入营区或医院时,积极配合值班卫生员测量体温,一旦发现发热者立即送入发热门诊排查,并留院进行医学观察,对有疑问或医院有处理难度者,及时送往体系医院或送往驻地传染病医院就诊。从而消除了防控死角,有效防止了疫情的发生与传播。

5 严格每日消毒措施,落实零报告制度

甲流防控办公室定期向驻地疾控中心了解掌握驻地甲流发病情况,根据疫情防控形式,随时调整防控工作部署。为了将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医院选派卫生员每天对部队营区各个场所进行消毒,对外场及各个外点派卫生员定期进行全面消毒,重点部位重点落实,大力加强部队官兵饮食、饮水卫生的管理,严把病从口入关。利用早交班,防疫所对每天驻地疫情及归队人员体温检测情况,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通报,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对当地的甲流疫情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部队的人员流动情况也有全面的掌握。

6 加强疫情排查,加大重点人群的防控

医院对于就诊的发热、流感样症状人员,建立首诊负责制,组织专业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初步诊断;对疑似甲流患者,按照“边处置,边报告”的原则迅速上报。并立即送往体系医院或驻地传染病医院进行鉴别诊断及治疗。根据当前甲流的传播特点,突出对探亲、休假、出差人员,供给采购人员、驾驶员、驻地上班上学的家属及小孩、医务人员等易感人群的防护。医院加强重要任务卫勤保障,指导官兵加强个人防护,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发生群体性发热。

7 加强督导检查,保证措施落实

为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部队预防甲流办公室及医院协调有关人员,到营区各个单位,尤其是各外点、基层连队、食堂、新兵营等进行现场督导检查。主要检查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预防知识掌握、室内通风、饮食饮水卫生、流感样患者就诊及疫情措施落实等情况。通过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有力促进了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部队饮食安全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震灾害;生命救援;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3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地震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发性和破坏性。根据统计规律,强震的在短短十几秒内成灾,强烈的地震波使大批建筑物倒毁。然而众多地震救援案例表明,因建筑物倒塌而被立时压毙的人占地震总死亡人数的50%,而震后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援而被闷死、呛死、失血过多和饥渴而死的人却有30%-40%之多,剩余的10%-20%则是由于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水灾、火灾、疫病、冻馁等致死。1983年对中国山东菏泽震后救灾工作的调查统计总结显示,被救出的的被压埋人员的存活率,震后20min内救出的高达98.3%以上,1h内的降为63.7%。而如果2h内被压埋人员还没有被救出,窒息而死的人数将达到58.6%以上。而《美国联邦政府应急反应计划》指出:“震后72h之后,被压埋人员的死亡率急剧上升。”不难看出,于破坏性地震生命救援,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一、破坏性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特点

1.1 救援持续时间长,救援人员身体疲惫,饮食供应困难

破坏性地震中,准确定位被压埋人员后,在打通救援通道过程中,时间和精力大量消耗。各类破拆设备主要构件长时间的使用容易损坏,在一些狭小空间中,设备操作和施救人员动作难度加大。救援效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降低,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大震之后的余震,容易造成建筑二次坍塌,救援危险大而不得不暂停救援。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最长时间达到近170个小时,对于救援人员和设备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救援人员自身的饮食供应相当困难,尽管救援人员出发时,自带了两三日的干粮和饮用水,但是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以及主动让粮于灾民,救援人员饮食供应不能保障,大大降低了体能,加之恶劣天气诸如暴雨等,连续战斗几个夜晚不能合眼,身体十分疲惫,但是由于进入灾区救援官兵数量有限,不能得到轮换休息,只能坚持持续作战。

1.2 救援作业环境复杂

地震后,建筑物坍塌严重,被埋人员亲属以及志愿者、救援队人员众多,现场秩序一般较为混乱,有的被埋人员亲属有时会出现不理智行为;交通、电力、天然气、通信等各类基础性工程遭到严重破坏而呈现瘫痪状态;破坏性地震,往往伴随余震及恶劣天气,凡此种种,使得救援作业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而杂乱,加大了救援难度。

1.3 救援设备需求大,难以运达现场

破坏性地震救援,需要用到诸如雷达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进行全方位搜索,准确定位被压埋人员,同时需要用起吊、挖掘、破拆、顶升和支撑的设备进行救援。有一些大型起吊、重型铲车、救护车等需要政府统一调拨。此外,现场救援人员需要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利用现场砖块等,就地取材制作支撑等构件。由于地震造成的桥梁毁坏、道路坍塌等,使得交通受阻,大型工程机械和救援设备难以第一时间运达救援现场。随着通往重灾区的道路逐步打通,急需的工程机械和救援设备陆续达到救援现场,但是生命救援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

1.4 人员素质要求高

破坏性地震生命救援时间紧迫,持续时间长,作业环境复杂,救援难度大,对施救者的综合救援能力要求极高,在这种风险高,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救援中,一定的救援知识和经验是必须的,同时,还要求救援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应用各种搜索、救生、固定、支撑、加固、破拆等设备,对已经毁坏的建筑物做出评判,确保安全施救。

1.5 救援危险系数高

破坏性地震生命救援危险性表现为:一是遇着威胁。以08年汶川地震为例,震后余震总数达6000多起,其中6.0级以上余震有4起。余震的可能依法第二次坍塌,使得打通的通道出现塌方等;二是救援人员破拆时,使用设备冲击力强,可能因为震动较大造成新的垮塌;三是救援时的钢筋、玻璃等尖锐物品容易对救援造成刺伤;四是救援持续时间长,救援人员持续作战,精力、体力随着救援时间的拉长而下降,过度劳累可能造成人员重伤或是死亡;五是地震引发的煤气泄漏、瘟疫等次生灾害容易引起人员中毒或是感染疾病。

二、破坏性地震生命救援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统一作战机制不完善

破坏性地震通常受灾面积大,被困人员多,救援指挥过程,救援队伍被分割使用,各批次救援队不能协同配合,影响了救援效果。汶川地震救援分析指出,各救援部队基本是以总队为单位,各自为战,一个救援现场甚至出现多大8个省区的部队,现场没有智慧,协作攻坚没有默契,信息有效交流不充分,救援效果大打折扣。

2.2 信息化指挥手段落后

由于消防部队习惯了城市作战,单兵电台配置率高,较小区域内通讯能力强。进入山区和通讯设施损毁的区域搜救时,移动式卫星定位设备缺乏,通讯问题暴漏,部队失去联系,各种意外情况时有发生。

2.3 技术装备配置不合理

救援过程中,道路损毁,桥梁坍塌,重装备数量不足,多依靠轻装备作战,影响了攻坚和持续作战的能力。目前轻重地震救援队装备配备标准不一,种类繁杂,给战勤保障到了巨大压力。

2.4 战勤保障能力欠缺

公安消防部队全面推行了社会化保障,这种模式对地方供给依赖重,需要大规模、大跨度作战,举步维艰。其一,车辆配备基本没有保养,无法及时运至救援前线。其二,没有生活保障车或是数量不足,救援官兵持续作战,饮食供应不足。其三、运兵运输车辆少,不能随时补充。

三、破坏性地震生命救援对策

3.1 以最快速度集结,第一时间赶赴救援灾区,协同配合

消防救援部队达到灾区需要接受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服从指挥,根据指挥部命令,迅速达到救援目的地,开展生命救援行动。协同作战是救援胜利的关键,各参战救援部队,各救援力量需要在统一指挥下,协同配合,充分发挥特长,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3.3 救援设备与工程机械学科组合,提高救援生命效率

运用各种生命探测仪进行生命探测,准确定位被压埋人员准确位置,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同时,救援设备必须与机械工程科学结合,紧密配合,才能提高生命救援效率。使用工程机械设备时,一定要确认不会对被困或是被压埋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并有利于加快救援进程方可使用,否则使用需谨慎。

3.4 多种方法并举,提高救援生还率

地震生命救援是一项复杂工程,救援人员救出一个被困人员可能需要经过数十甚至上百小时的不懈努力,整个过程需要坚持严谨、科学施救方法,例如通过汶川地震生命救援分析总结出的消除埋压物,暴露被困者救援法、打井挖洞救援法、开孔输氧救援法等。

3.5 建立立体交通,快速运送救援人员、机械、设备

通过抗震救援指挥部及时建立水陆空立体交通,特别是空中交通,使无法从陆地和水路运达目的地的救援人员、机械设备等通过空中运输及时运达重灾区,确保生命救援活动快速及时有效展开。

四、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以及城市现代化所依附的重大复杂设施抗震能力还很脆弱,为了尽可能减少破坏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必须深入研究破坏性地震生命救援问题,最大限度减少破坏性地震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马林.破坏性地震生命救援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2.03

[2] 王亚秀.破坏性地震事件前后的紧急事务处理和震后紧急救援[J], 灾害学,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