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教育专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学前教育已经在国家很多地区普及,作为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铺路石,幼儿的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设有很多不同的培训基地,然而在艺术教育方面仍旧很大程度上的脱节,严重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只有根据现如今的教育状况找到真正适合新时代幼儿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对学前教育幼儿进行艺术的培养,从而提升幼儿的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加强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是促进人类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艺术能给人带来希望和勇气,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在教育方面。艺术教育是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学前教育尤为重要,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这一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模仿能力、接受能力极强,并且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此阶段都有可能获得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审美观也会在此时期得到很好地锻炼和发展,为未来的个性、能力等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因为其教育的特殊性,现如今的学前教育并没有系统的教育方法,而是通过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进行,往往以游戏为主,而在游戏的构想、组织以及对于幼儿的引导上更应当具有极强的能力,并应当具有极强的艺术欣赏力,更好地为幼儿的兴趣发掘、能力引导、审美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
1.课程设置重技能轻教育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学前教育培训对于师资的培养院校也在不断增多,同时由于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使得各大院校学前教育招生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对学前教育的培养上,单单就培养理论、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大同小异,但就专业艺术方面的教育则仅有几个以研究为主的知名院校在进行学前教育培训中进行重点地理论知识培训,而其他各教育机构均在教育中偏重技能培训而缺失了对于理论知识的培训,仅仅满足于现如今普遍认为的特色教育的模式,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中,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力量的良莠不齐,在对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安排上,往往仅仅重视教师的数量而忽视了对于教师的要求,忽略了未来所要教育的特殊对象,使得学前教育师资几乎全以技能课程培训为主,而对于专业教育却大量缩减甚至取消课程,从而偏离了真正学前教育的轨道,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甚至对未来孩子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2.任课教师重实用轻理论
在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师资力量是具有“全能”的教师,而在现如今的学前教育中,师资力量往往无法满足正常的需求。在一些综合性的大学,学前教育一般隶属于教育学院,在规模上相对较小,这也就造成了在教育过程中专任教师相对较少,学生往往不能在艺术教育方面得到很好地教育,而在高职院校,往往重视了艺术狮子的教育,而在理论水平上则相对落后,在近几年来,学前教育需求在不断加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也在普遍提高,这也就导致了艺术课程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往往大合堂式教育结束艺术技能课程,在一些培训机构中,往往重实践而轻理论,现如今在学前教育教师招聘过程中也迎合了现如今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模式,这严重与《标准》相违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应当是真正面对幼儿,真正全方位的对幼儿进行教育,而并非当前教学模式下教育幼儿,这等同于揠苗助长,严重影响幼儿的艺术教育,从而严重影响幼儿的未来。
3.教师重舞台轻实践
在现如今的学前教育院校和机构,往往大肆宣传学前教育学生的多才多艺,在舞台上有过多大的成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成为各种场合的一个亮点,在现如今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中往往是青春期的女孩,这也造成了在她们严重所谓的“专业课”便是对于舞蹈、音乐等的学习,而在教育学、心理学等重点学科上则不上心,在造成这一现象中,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另外一点,学前教育专业的轻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幼教一线上往往不能看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影,而在舞台上却大放异彩,这对于真正的学前教育专业目的而言则相差甚远,并不能真正通过教育展现出自己的才能。
三、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对策分析
1.加强课程建设,规范艺术教育的内容
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当真正明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从专业课程上下功夫,首先,应当在课程的开设上重视艺术课程的学习,例如开设音乐、书画课程,并通过一定形式的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另外,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从而拓展兴趣爱好,在更多的专业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2.加强课外活动指导,拓展艺术教育的范围
学前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形式便是组织学生让学生亲自参加课外活动,在审美能力等方面让学生真正得到好的发展,在课外活动中,应当真正在思想上得到重视,重视课外活动的形式及活动方案,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统一,从而真正达到课外活动的真正目的。另外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学校在提供必要条件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考核,同时还应当在课外活动中重视创新和休闲性,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快乐,得到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前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这也就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师资力量应当是强有力的,必须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当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真正拓展教师的能力,另外,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应当真正对先进教育观念进行借鉴并不断创新,在教育中不断地改善现有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前教育是幼儿一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中应当真正了解现状,在艺术教育方面明确方向,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不断拓展思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兼谈幼儿园教师专业觉醒[J].学前教育研究,2012(8)
[2]胡知凡,包雪鸣.教师艺术素养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8
[3]胡福贞.当代英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随着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的要求,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纷纷抽调精干教师,对专业设计公司、企业设计部门以及生产第一线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走访。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用工单位都愿意接受高职艺术设计的毕业生,并在学生入职后给予应有的培训,工资福利待遇也不错;但也有很多企业反映,高职艺术设计毕业生实践技能十分欠缺,不经过严格培训,很难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绝大多数设计公司对校企合作有强烈的兴趣,但由于设计单位往往规模较小、员工数量不多,解决不了大量高职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很多设计企业对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比较青睐,例如拥有网页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商业美术设计师、轻工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证书的学生很容易找到工作,入职后也会享受较高的工资待遇;设计单位最需要是具有高素质、高能力,能够独立承接设计项目的高端人才。由于能力和经验的欠缺,高职毕业生大多从事单一简单的操作工作,真正涉及创意和设计领域的非常少;另外很多用工单位反映,高职设计专业毕业生思维活跃,有上进心,能吃苦,但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都比较欠缺,这与高职学生年纪小且是独生子女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反映出高职艺术专业教学在综合素质培养上的不足。总之,企业的反馈意见说明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为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用工企业的反馈,我们发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力有所欠缺,还不能满足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我们分析和查找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提高教学质量。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缺乏高职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制定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否则就会出现培养的人才与市场和社会脱节,出现就业难的问题。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育的重要补充。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注重人才培养技能性和职业性。同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社会生产与服务第一线的高级设计人员,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围绕着高职教育特色和专业实际发展状况来制定。近年来,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迅猛,很多高职院校纷纷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由于缺乏成熟的经验,又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企业调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盲目模仿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模糊,缺少差异性。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也大多参照本科教育来设定,人才培养规格与本科院校出现重叠,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版。而且由于高职教育的师资、资金和生源质量与本科教育有很大的差异,培养出来的设计专业毕业生缺乏竞争力,文化创意上不如本科生,动手实践能力上不如中职学生,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处于尴尬的境地。
2、缺乏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是检验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就业形势好,高职教育的发展就顺利。也就是说,学生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专业建设和高职院校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不能忽视就业这一重要环节,由于高职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对艺术设计行业的就业现状不熟悉、不熟悉,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开展就业座谈会、就业指导课和职业咨询会等形式,帮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性格、经历、兴趣等因素,纠正学生自身就业方向的偏差,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帮助艺术设计的学生发现能力上的缺陷,认真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和设计能力。然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指导工作十分薄弱,很多高职院校只管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对学生工作去向漠不关心。很多学生盲目追求一些社会上热门的高薪工作,例如很多在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都将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创意人员作为职业目标,认为自己最需要的就是创意能力。殊不知,企业首先看重的就是学生的手绘能力、设计软件操作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结果很多艺术设计学生的自身能力与就业方向之间出现严重的偏差,就业上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3、教学方法的滞后
审美与应用相交叉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落实在教学中就必须先充分了解现实社会的需求,作好市场趋势、走向以及前景的分析,并以最终的就业为目标归宿和指导,然后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很少有按照上述逻辑顺序执行,很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很少关注艺术设计领域的前沿的思想和设计手法等,教学所用的课件多年没有更新过,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尽管高职院校加大了师资建设力度,从高校招聘了很多高学历的艺术设计高材生担任专任教师,但这些青年教师缺乏企业从业经历,没有实践经验,在授课时依然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很多课堂上的内容与企业实践相差较远。另外,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能力是对其培养人才的最基本要求。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都在尝试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将实践课纳入专业把教学计划中,但这其中实践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假期之中或集中安排在某个实习学期中,缺乏学校的专业指导和组织监督,过程管理松散自由,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实践课使原有的设计仅仅存在于图纸上,失去了实践意义。对材料、市场、设计的功能性和价值性都没有做出实际调查,就算有调查也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大都是已经被社会淘汰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关键词:高职表演艺术 声乐教学 课程现状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崛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趋向综合化、多元化。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普通高校扩招的强大压力下,在人才培养上不断地做出宏观和微观的调整,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培养人才的方式要有别于一般的高等院校,以声乐表演专业为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迎合社会的就业趋势,培养出的人才的主要能力是为了能够融入社会;普通院校的声乐专业培养的人才一般学术性较强,艺术性较强。因为教学的目标是有差异的,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就应该具备自己的一套教学流程,而不是单纯地照搬普通院校的教程,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很好地契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
一、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年,而学生真正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左右,而目前教学的书籍大多是艺术类本科院校普遍使用的,教学内容通用性很强,并没有针对性。如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次出版发行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声乐实用基础教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教学曲选》(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声乐教材内容在课程量上是既多又杂的,在内容的学习上没有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完全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课程量,就会抛弃对质的追求,如此循环下去,既让老师产生厌倦和排斥,又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负担,产生迷茫感。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其实对教材进行一点的删减和调整是必要的,一是为了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防松心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学的学习时间,可以按照时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选取短小精悍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训练,如《花非花》、《在那遥远的地方》、《跑马溜溜的山上》等,进行系统的声乐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基础的发生方法和技巧,掌握声乐的呼吸方法和如何安放自己的声音位置;其次是要对第一学年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发生的技巧进入深入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加入与工作相对应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作出调整;最后要做的是单独培养,对有潜力的学生进行提升训练,重点地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对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二、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人才培养对象及模式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对人才的发现的培养,首先要对培养的人才进行定位,达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完善优化课程。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人才的使命,这些人才最大的特点就是较高的技能,也就是说,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重点是“技能型”的人才,这与研究型大学致力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宗旨是完全不同的。目前,高职院校的声乐表演专业的课程目标几乎是依据艺术类院校和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的课程目标来制定的,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承袭了中国高等教育一贯的作风,对培养对象的要求往往盲目模仿艺术类院校和普通高校,造成了很严重的人才培养重叠,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相悖的。那么,高职院校应该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要以就业为培养目的,针对就业单位的现状和要求进行技能性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自己所学技能的工作的能力;二则是要遵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声乐教育的培养中,对其音乐、文化和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创造和适应能力。
针对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对口就业,联合培养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应该是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声方法,应该是走进社会前最基础的专业技能生存能力。在此期间,学校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结合自身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提升。最后,高职院校要明确的是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要投入社会,学生要具备设计和组织的专业能力。
三、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固化单一,从练声到唱歌再到布置新歌,三个主要的流程构成了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步骤。有经验的声乐教师认为,一对一传授式的教学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也是唯一能够培养学生的途径。在琴房中,老师面对一个学生进行的辅导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变得有些陈旧。首先的原因是因为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时间上无法满足,老师这种授课形式只会造成超负荷的教学任务,由此出现的一对多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解决了时间上的问题,却不得不面对自身条件参差不齐下,吸收和接纳知识的阶梯式不平衡。老师在同时面对几个同学时,自然而然会将重心放在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其他的学生在这种区别对待中,会更加排斥并且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其次,普通的音乐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是要其成为音乐家,但是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拥有歌唱的能力,还要拥有培养教育的能力,这样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适应岗位的要求,在就业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表演,更要兼具策划、表演和教学的能力。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对一的教唱无法满足这个目标。盲目地模仿高校音乐教育手法同样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教学效果的。
四、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要具备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符合人才市场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作为高职教育的学生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对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上升,三年的在校专业技能培养,声乐教育和艺术实践能力是重点,学生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同时要有登台演唱和策划设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化需求的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当然,这样的能力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课堂传授是不够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被调动起来,科学地安排实践性的活动,让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实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和艺术实践的多样性。
高职声乐课将课堂搬出琴房以外,这样的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的教学内容得以在舞台和讲台上完成,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让课堂的二合一教学发挥效力,二者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实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要按照步骤尽量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对歌曲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尝试着对一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进而编写和制定教材,在对各类型歌曲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有选择地教唱和交流,在欣赏音乐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来指导和学习歌曲。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教学目标,对所学的内容归纳总结,发挥优势,规避不足,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达到课程效果。
实际训练项目中,教学应该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增加新的形式,要改变传统模式中教师一教、学生练的单一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并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从旁协助学生参与节目的策划、排练、演唱等流程,让学生学会如何配合、协作、指导别的同学,每次活动后及时写心得体会并归纳总结,在交流经验,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总结
本文从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出发,在调查和了解了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的基础上,挖掘出了目前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立足于现状,对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未来高职表演艺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简单的新构想。其实,我国的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算是刚刚起步,并没有完全成熟,对于它的现状和发展,都需要长久的时间和不断地探索才能有成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将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声乐教学的水平提升上去,培养出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曙.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万文君.新世纪社会需求目标下江苏省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的探讨[D].苏州大学,2011.
[3]黄芳.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课程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36).
本次调查只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所以此次师资情况的调查范围只限定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师,不包括学校公共基础部和其他外聘及专任教师。大多数学校不愿提供学缘结构方面精确的数据,甚至以师资情况是学校的秘密为由拒绝调查,所以搜集师资方面的调查资料很难,最后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了部分学校师资情况的资料,从中可以对我省的师资情况有所了解。根据数据统计:艺术设计专业80%的专职老师是外校毕业,除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等少数几个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历史较久的学校有部分专职老师是自本校毕业留校以外,其他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均来自外校,以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毕业任教人数最多,在部分学校甚至占了专职教师总数的一半。
二、学历职称和年龄情况
我省艺术设计专业专职教师的学历主要以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主,由于艺术设计学科的特殊性,硕士以上学历教师人数极少。
三、师生比例
调查中提到的师生比例具体是指艺术设计专业专职教师和在校生的比例,从数据看来,我省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比例比较好的学校是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和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考虑到各学校提供数据的真实性,我分析实际上我省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比例可能比表格上给的数字更低。近几年了各学校不约而同的陆续压缩教师队伍,特别是控制了专职教师数量的增长,增加了外聘教师的数量,并以这种方式平衡了师生比例。通过统计表可见:我省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比例大致在1:20到1:19之间,考虑到资料的精准性,我推测实际师生比例可能要略低于这个比例。
师生比例
根据调查到的资料对我省艺术设计专业专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做出以下概括:约有35%的专职教师拥有硕士学位,但是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是寥寥无几,这一点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科特点不无关系,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专职教师44人,其中硕士以上34人;大庆师范学校艺术学院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3人;牡丹江师范学校美术系专任教师41人,硕士以上学历10人。现在高校对设计专业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都是在硕士研究生以上水平,可见越来越多的学校逐渐提高了对教师学历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素质也得到了强化。
一,转型中的教师队伍
调查中我发现:我省有部分设计专业的教师仍旧处于从美术到设计专业的转型过程中。在教师的问题上,大多数学校里美术类(绘画类)教师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仍旧偏重造型能力培养,无论是专业教师的个体素质,还是整个艺术设计专业总的结构都是偏重绘画技能方面的。
导致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发展的时间短,我省乃至我国的设计教育都是脱胎于美术教育而来的,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都偏重造型能力的培养,这一缺憾在艺术设计发展的初期阶段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注定设计发展到今天不应只是表面图案装饰的问题,现在应准确认识到设计和美术之间的本质区别,设计是沟通,艺术是表现,进而区分美术教学和设计教学之间的区别。二是因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量增长太快,具备艺术设计专业素质教师的增长数量跟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所以才导致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是从纯绘画改行而来,但是由于这些教师过去从事的是绘画专业的教学工作,所以主观上缺乏对设计观念的认同,客观上欠缺艺术设计的实践经验,还有一些教师虽然专业对口,但是由于他们是一毕业就马上进入教学,因而缺乏教学经验,所以真正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专业毕业的师资少之又少。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知识的空白促使一些高院校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探索,但由于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学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尚不明确,对培养模式也不清晰,一些学校在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一味的搬抄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至今没有自身特定的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设计教育不是简单的“设计”加“教育”两个词在一起就行了,艺术设计学科结构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和特定的课程体系,在这个方面有必要引起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注意。
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准的好坏很少有人讨论过,很多人认为:“好的设计师就是好的教师,只要跟着老师学就行了。”这种观念极大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提高,艺术设计是一门跨学科而又综合性强的应用性学科,研究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对教学技法的研究,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上仍然采用“一个老师讲,一帮学生听” 传统教学方法,部分认真对待教学的老师用的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的教学方法,与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类似,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个别调查法和座谈法,对本校05级教育技术学生的信息能力作了一个初步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目前的信息能力不容乐观,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知识的转化速度加快,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比其它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信息应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需要具有对信息的查找和创新能力。
1信息能力的含义
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是个体在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的基本素质。信息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交流的能力。获取信息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感应、人际交流和大众传媒,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人们能够利用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理解、归纳、分类、存储记忆、批判、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其中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综合能力和信息批判能力尤其重要。在信息搜集、选择、理解和批判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围绕同一目的,在多种多样的信息交合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搜集、选择、理解和批判信息的终极目的。信息交流就是人们将自己拥有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纳人统一的、正规的信息交流渠道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识是基础;准确的判断能力是关键。
2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能力现状分析
2.1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该次主要是针对陕西理工学院05级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71位学生展开的一项小范围调查。通过座谈法,访问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目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的能力分散到该专业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程序编写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力上。
2.2现状分析
2.2.1基于计算机机基础的应用能力现状
在计算机的基础能力掌握方面,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主要涉及到的是计算机基本技能(Word,ExceI,PPT)的掌握,该项能力是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掌握,只不过是要求我专业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教技学生的能力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熟练掌握应用。
通过对40个学生(其中男20,女20)进行小范围调查,统计发现,对于WORD的应用,20位女生中,有19人能够基本掌握,1人对此根本不熟悉,其中13人能够熟练掌握;20个男生中,全部学牛都能够基本掌握该项能力.16人对此应用特别熟练。
对于该项能力的掌握,大部分认为只需要会打字,会进行简单的排版就可以了。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文本的编辑和处理能力是较打字能力重要的多。文字的编辑能力应该包括文字的录人,排版,编辑以及图文处理。在这个模块中,文字的录人是没有问题的,而在图文的综合处理方面,女生的能力则较男生次之。
对于EXCEL的应用,主要对20个男生和30个女生进行了小范围的访谈,通过谈话,我从中了解到,有18个男生能够基本掌握该能力,12人达到熟练,2人不熟悉;在30位女生中有21名基本掌握,15人达到熟练,其他9人基本不接触。
对于该项能力的掌握,明显低于对WORD的掌握要低得多,这项能力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即就是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如对数字做进一步的计算,排序,以及插入图表图片等。
对于PPT的应用现状,主要是通过观察法来调查实现的。通过整体的浏览和观察发现,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够基板掌握该项技能,能够作出比较简单的少页数量的作品。但是若要完成比较复杂或者连贯的多页数的作品,则没有多数人能够顺利的完成。并且从完成作品的质量上来看,大多数人存在页面设计不合理、缺少实质性的内容等问题。
综合上面三种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在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方面,男生有明显的强势。信息的获取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文字信息,图文图像信息上,这一点在文字编辑和PPT制作方面体现的较多,这也就要求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普通的文字和图片图像处理能力,还必许具有过硬的图文处理能力,这也就是说我们还应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在生成信息的能力:数字信息的获取能力主要用与EXCEL中基本信息的得到,基本信息的获得有利于后期的再利用,体现在该项目上主要就是数据的处理。任何一种技能的习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获取信息的同时我们实际也是在进行某些信息的处理和在加工。
2.2.2程序编写能力的现状分析
较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而言,我们学习程序的编写主要应用与教学系统设计和开发上,不是单纯的对其进行掌握和了解后就可以的。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并能够通过对所获的基本信息进行生成和创新,开发设计一些教学辅助软件。
在该项调查中,主要是对20个男生和10个女生的C语言及VB语言的应用现状进行的。通过访谈得到如下数据,从数据中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学生能力的不足
从这两个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这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普遍偏低,能力的获取和应用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下,更谈不上信息的生成,创新和交流。基于这种情况,通过与学生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反应听不懂或者是原本有信心后来却力不从心等等。总结起来,更多的问题还是在学生自己的身上。不能从老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说明信息的获取能力较差,不能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不能将已有的信息资源转化为一种动力,不能理解消化信息,不能生成新的信息,对信息的利用意识不够。
2.2.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的现状
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体现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应用上主要是能够熟练的运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适合个科教学实用的教学课件。那么,我校该专业05级学生是否能达到熟练制作出优秀的课件呢?通过调查发现,实际的现状并不能达到要求。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在应用发面的能力微微优于男生的发展。在该项软件的应用实际上主要体现学生生成信息和再创造的能力,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课件不光需要文字的录人,同时需要配有相关的图片,图像,动画以及其它有助于教学进行的各种媒体,不单单要求具有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制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课件制作的比较具有人情味儿。在这一点上,刚好发挥了女生比较感性的优势,由此,女生将注意力投人的比男生多,所取得的成果也较男生显著。
3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对策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信息能力的获得较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我们应从国家、学校、老师和学生四个角度着手考虑。
国家在政策上应该向西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予以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保证这些地区信息渠道畅通,信息软硬件资源充足。陕西理工学院地处经济不发达的陕西,且位居秦巴山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缓慢,信息资源不足,硬件基础不够完善,不利于在校大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学校应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操作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能依旧如高中教学那样,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提供充足的软硬件资源供在校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