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

1 前 言

小儿在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究其原因,除却小儿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外,家长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预防工作不到位亦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原因。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分析,归纳了几点关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2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功能系统,呼吸系统同时也是最容易收到外部因素侵袭的部位,当其功能异常时常常引起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全身系统的异常反应。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及机体的代偿能力较差,当其呼吸系统受到侵袭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病情。当小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时,家长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在平时就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预防,这样既可以避免小儿患病的可能性,减少因小儿患病带来的麻烦,又可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3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措施

许多家长都明白母乳喂养的好处,但是能坚持到一岁的家长并不多,一部分家长是由于工作忙,一些是因为偏信奶粉广告而过早的停止母乳喂养。其实相对于配方奶粉等食物,母乳内含有新生儿及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此时期小儿最理想、最天然的食物,并且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少,有利于小儿消化。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尤其是sIgA以及IgG等小儿最为缺乏的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儿的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防御疾病的能力;母乳还具有干净卫生、温度适宜、食用方便等优点。

小儿安静的生活环境。保证小儿生活环境的安静、舒适,可有利于小儿增加睡眠时间及提高睡眠质量,众所周知,充足的睡眠可保证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喜爱,以及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过多的长辈探访反而会对小儿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另外与成人的过多接触可增加小儿感染细菌的几率,较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随着小儿机体的不断发育,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儿生长需求,因此,应及时并且合理地对小儿给予优质蛋白类物质的补充,如牛奶、豆浆、果汁以及蛋类等,为小儿免疫系统合成抗体提供必需的原料,以便于小儿免疫力的提高;另外应对小儿补充适量的水分,如糖盐水等,可避免小儿因脱水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日常的饮食中应避免小儿挑食、偏食垃圾食品等不良习惯,保持小儿营养的均衡性。

多进行日光浴及锻炼。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起到杀菌的效果,经常让小儿进行日光浴,可部分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并且可以促进小儿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保证小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小儿生性活泼好动,对于平时的蹦蹦跳跳,家长不应过多的干预,小儿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可刺激体内骨骼肌肉的发育塑性,保证机体的健康发育;需要注意的是,当儿童活动出汗较多时,家长应注意其衣物的更换及保暖,防止因潮湿的衣物导致小儿着凉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双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在呼吸道的大量繁殖有密切关系,如果小儿的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等存在痰液等异物时,小儿的肺部通气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上述呼吸道细菌的大量繁殖,引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应经常对小儿口腔及咽部进行护理,保持其清洁、通畅,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如经常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改掉某些小儿抱着奶瓶入睡的习惯,或者在喝完奶后进行漱口;帮助小儿树立经常洗手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给小儿更换内衣内裤、床单被褥尿布等。

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混杂,常存在多种呼吸系统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很容易通过空气、飞沫或者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小儿自身的免疫系统本来就较弱,一旦暴露在上述场所中,很容易被感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另外,若室内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下降,亦会导致小儿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发病,因此在家中也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少开空调,禁止吸烟等,以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避免过热过干,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维持小儿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时对小儿进行规定疫苗的接种,如白喉、百日咳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儿被动地增强呼吸系统的免疫力,从而提高对特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抗病能力。4 小 结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应注重平时的预防,通过上述预防措施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仅可以为小儿提供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保证其健康成长,还可以避免因小儿患病给家长带来的麻烦。

参考文献

[1] 刘亚香,崔国粹.探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保健营养,2010,7(3):107.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儿肺炎;护理;疗效

小儿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均可能诱发小儿肺炎,小儿肺炎发病较快,并发症较多[1-2]。由于小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小儿肺炎临床护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对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54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30例,女24例;年龄4个月~13岁,平均6.5岁;病程1~7 d,平均2.5 d。所有患儿全部符合《儿科学》中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27例,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27例,进行常规性护理。

1.2  治疗方法:对两组患儿均全部采取常规抗炎、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平衡治疗,对有缺氧和有呼吸困难表现的患儿给予吸氧护理,对严重患儿可酌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应确保患儿所在病房安全、舒适、肃静、整洁,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顺畅,病房温湿度合适,对于严重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的患儿应采取分病房安置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患儿入院后,要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一旦发现患儿痰液堵塞呼吸道,应及时进行吸痰。护理中,应确保患儿的营养和水分补充。对于需要进行急救而暂时进行禁食的患儿,应通过静脉补液和滴管补液的方式进行能量补充。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应给予易消化的高营养,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流质和半流质食品。在静脉输液中,应注意对滴注进行控制,避免患儿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力衰竭。

2.2  对症护理:对于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临床上可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法,物理降温可采用酒精擦拭皮肤降温及冰袋降温的方式,降温过程中应注意把握降温的幅度,避免患儿体温骤降。对于高热重症患儿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亚冬眠疗法降温。对于出现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应严格保持患儿卧床静养,对患儿心跳、脉搏、血压、呼吸进行密切观察,如出现中毒性脑病,应对患儿瞳孔及肌张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针对患儿情况采取必要治疗措施。

2.3  心理护理:由于小儿肺炎患儿的年龄较小,自制力及表达能力均较差,对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护理中,应通过和患儿及家长的真诚沟通,赢得患儿的信赖,在护理操作中,应尽可能减少疼痛刺激,使患儿及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4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指在饮食搭配、营养供给、治疗配合等方面导患儿家长必要的指导,使患儿家长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呼吸道疾病预防和护理知识,更好地配合进行治疗。

3 结果

两组临床体征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研究组痊愈20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5例,无效6例。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患儿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等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组总疗效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体征及住院时间比较(,d)

组别

例数

退热

咳嗽消失

啰音消失

住院时间

研究组

27

1.92±0.91

4.93±1.18

4.87±0.73

5.41±0.69

对照组

27

2.39±0.89

5.87±1.21

5.82±0.76

6.98±1.03

4 讨论

近年来,小儿肺炎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由于小儿体质较弱,病情变化进展较快,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及时,容易使患儿治疗出现延误,直接导致患儿病情加重。临床护理实践表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3-6]。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而采取心理、饮食、健康教育等系统的护理方法,对患儿实施对症护理,尽可能减少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使之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在患儿康复出院前,应对其做好出院指导工作,以巩固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5 参考文献

[1] 张  青.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28(1):20.

[2] 张伟华.小儿肺炎合并急性心衰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14(1):23.

[3] 陈俏花.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9,29(1):88.

[4] 张晓敏.小儿肺炎的观察与监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9(1):3.

小儿呼吸道疾病预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热患儿;预检;分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15-02

根据儿童疾病发病特点和儿童医院建设标准,按照《传染病管理法》等要求和国家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医院建立了规范的预检分诊制度和工作表,提高对发热患儿预检分诊的准确性,正确引导发热患儿的就诊过程,是减少感染性疾病流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有效途径[1]。在儿科门急诊,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婴幼儿对发热较为敏感,而且易致“高热惊厥”。发热是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反应,热型和热程又可反应病情变化,发热可诊断疾病、评价效果和估计愈后的重要性。临床上口温在不超过38℃为低热,口温在38.0~38.9℃为中等热,口温在超过39~41℃为高热,口温超过41℃为过高热。

1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发热患儿的预检、分诊、13845例患儿中,年龄8月1~4岁,男7394例,女6451例,支气管炎3521例,上呼吸道感染10179例,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惊厥145例。抢救15例,抢救成功率100%。

2方法

2.1对预检护士的要求:预检分诊室要求配备高年资,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护预检分诊室要求配备高年制,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具备对急诊,传染病,普通疾病监别的能力,能够承担起预检分诊工作任务。了解各种疾病流行特点,掌握各种传起预检分诊工作任务。了解各种疾病流行特点,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疾病流行动态[2]。

2.2分诊方法:热情接待病人,分诊时一定要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护士根据病情分级规定,为患儿测量生命体征、查体,根据病情轻重的等级安排患者就诊,保证危重患儿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并要求分诊护士每间隔1小时,对候诊的患者进行病情分级程度的评估。做好分诊,生命体征不稳定,心跳呼吸骤停,有或紧急需要气管插管,休克,昏迷(GCS

2.3询问病史: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P,S)、禽流感流行、旅游业发展带来一些输入性疾病的影响,如近年来医院也曾收治过疟疾病例,所以在询问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疾病与发热的关系,例如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发病,发热天数,去医院看过医生没有,医生诊断结果。病情有无好转,在家里吃过什么药,有无效果等。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家里是否有大人发热或患呼吸道疾病,家长是否带孩子去过外地,家里是否养宠物,孩子是否上幼儿园/学校,班上同学是否有同样症状疾病,以及预防接种等相关情况[3]。

2.4我院使用智能叫号系统 我院急诊科使用了“天健分诊排队叫号系统”,该系统包括分诊管理,显示系统,叫号系统,语音系统4部分,均为计算机直接控制运行。分诊管理:护士可以分配医生诊室,调整挂号病人排队顺序,指定病人就诊医生等。显示系统:在候诊区显示屏上滚动显示本诊区病人排队情况,病人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当前排名及所选医生。语音叫号系统:当病人就诊结束,医生点击工作站的“叫号”按键,分诊系统会自动语音提示引导诊候诊的病人进入诊室就诊,并提醒下一位病人于诊室外候诊工作[4]。

2.5制定分诊标准:为了保证在对危重症病人积极抢救的同时,兼顾到所有病人的就医权利,参考国外分诊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订我院急诊预检分诊标准。I类(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必须立刻进行抢救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有或紧急需要气管插管;休克;昏迷(GCS

2.6完善的分诊设备:配备多功能检测仪(测量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血糖仪,心电图机等,小儿专用血压计。患儿到分诊台时,护士通过询问病史,记录患儿既往史与就诊原因,观察患儿面色,神智和精神状况,并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测量,必要时监测血糖。与传统分诊比较,增加了分诊护士的检查内容,护士采集信息量增加,由此,可以使接诊护士做出判断,根据患者病情及病种直接安排病人到相应的诊断室就诊,这可提高分诊准确率。

2.7施分诊标准的优越性:我科分诊标准制定是通过全科科务会的讨论,并取得全科医生和护士的认同,给予分诊护士较大的安排就诊顺序的权利,对于I、 II类患者,护士可以不通过医生,直接将该类患者送至抢救室,减少呼叫二线医生或寻找抢救室医生再次判断患者病情的过程,缩短了危重患者的候诊时间同时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8急诊科执行分诊制度的必要性:急诊分诊是对病人的病情做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优先诊疗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6]。分诊制度的实施充分保证了I和 II类中那些有严重危险情况的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积极的治疗,降低了医疗风险,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有文献资料研究显示,在III类病人中的25%病人可能在等候期间会发生一些高危情况,需要紧急进行治疗,因此 分诊护士要严密观察候诊人群。在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保证及时得到诊治,确有确有必要在急诊执行分诊制度[6]。

3结果

分诊13845例,均采用标准分诊方法及完善的分诊设备,结合分诊方法进行分诊,正确分诊13725例,分诊准确率99%,其中抢救治疗168例,抢救成功168例,抢救成功率100%,院前死亡4例。

4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急救医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多的患者涌向多家大型及专科医院,造成滞留在大医院门诊和急诊的患者增多。我院是一所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教学医院,每日急诊人次200-300人次,急诊量依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部分非急症患者由于在门诊挂不上号、或为了节省就诊时间,而选择到急诊就医。另外,成市医疗保险规定,急诊就医可报销医疗费用,也导致急诊就诊患者增多。凡到急诊科看病的患者都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治疗,认为自己病孩子是最重的,应该优先得到治疗。

意外情况,是否需要进行急救处理,护士的分诊观念从对患者疾病的分诊转换到对患者病情的分诊,使分诊流程更加科学[7]。“降低了患者在候诊期间发生意外的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7]。在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保证及时得到诊治,确有必要在急诊执行分诊制度[8]。

4.1分诊护士专业化,分诊的质量与护士的经验,专业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等密切相关。分诊护士结合病史与检诊仪器测量的重要生命体征,做出分诊判断。如果不能安排专职护士进行分诊,也应对全员护士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分诊标准与程序,通过考核的护士才能胜任此岗[7],并且从职业道德和法律高度严格规范护士护理行为,强化护理教育,定期举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及护理新研究新发展学习[9]。

4.2大力宣传分诊标准 分诊标准在我院急诊的实施过程中,减少了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尤其是候诊期间发生意外情况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医生诊疗过程的一个补充,对医疗过程中的部分薄弱环节的弥补,祈祷了一定的作用。为医护共同维护病人的安全,兼顾所有病人的利益,使他们享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应该大力推广分诊标准在急诊的应用。

4.3排除疑似病例对于发热且病因不明或疑似感染性疾病、从疫区归来、有传染病接触史及出现相似病症,复诊患者病情有变化出现传染性疾病的表现时,应指导患者在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筛查。在病因基本明确,能够排除传染病,复诊患儿已明确诊断。经过治疗病情好转时指导患者在普通门诊就诊[10]。

5小结

急诊分诊是病人到急诊科就诊的第一关,分诊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其后每个环节的质量,合理地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院通过对分诊人员加强各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使急诊分诊人员思想觉悟有明显提高,业务素质也明显增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理念,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性,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预检分诊不但使危重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从而为急危重症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更重要的是在就诊流程中把好了疾病预防控制的第一关,对疾病预防、院内感染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2]段宁,赵清芳.提高发热患儿预检分诊准确性的对策提高发热患儿预检分诊准确性的对策,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 2

[3]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山Research V01.19 No.2 2008

[4]杨晓菁,多媒体技术在儿内科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家庭护士,2008,9,6. 9.119

[5]王利,陶好萍,高君,等.分诊护士对候诊病人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7,13(1):210-211

[6]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7]周文华,孙红,离健.设守标准化分诊保障患者安全[J].现代护理,2007,13(10):2917~2918

[8]KennedyJ,RhodesK,Wallss CA,et al.Access to emergency care:Restriccted by long waiting tines and cost and coverage concernsJ.Ann Emerg Med,2004,43(5):56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