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及培训

酒店管理及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管理及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店管理及培训

酒店管理及培训范文第1篇

一、是关于班组长的定位:

1.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层负责人,是企业的执行层;

2.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企业目标达成的最直接责任人;

3. 是主管人员的左右手,辅助、协助上司的工作,形成配合和互补;

4. 在下属员工面前,则是他们工作的领路者,指出工作的方向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对班组长所提出的工作要求

1. 提高产品质量;对于我们酒店行业来说,就是按照酒店的规范和要求,带领和督促下属员工努力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为酒店赢得好的口碑,创造好的品牌。从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2. 降低成本;在酒店工作中,力行节约。对于水、电做到人走灯灭,客人走后及时关闭不必要的电器,控制易消耗品的使用量,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品等,达到降低酒店经营成本的目的;

3. 解决和预防问题;这是作为管理者的价值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妥善、合理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在员工例会上讲解以后出现类

似事件的处理方法,并记录在案。严格规范和要求员工遵照就得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预防和减少有损酒店声誉和经济效益的事件发生。

三、是班组长处理工作关系的技巧和方法

1. 对下属坚持高度的要求,达成良好的沟通,形成共识,共同完成工作;对于下属工作上的失误要提出批评,但要多给对方说明的机会,给对方留下退路,不可让对方难堪;和员工需要多交流、沟通。

2. 读上司要多倾听上司的意见和看法,了解上司的处境和想法,随时向上司汇报工作的进度;在同事中不能散步不利上司的言语和抱怨上司,认同、服从上司;正确面对上司的批评,不推卸责任,知错能改,保全上司的权威。

3. 与同级同事要及时沟通,相互支持,减少误会,共同努力。

四、自我成长和提升

酒店管理及培训范文第2篇

一、人才储备与选拔培训

(一)赛前的宣传动员。

从大一学生进校开始,学校利用专业教育、历届电子设计竞赛参赛概况、历届学生获奖情况、举办专题讲座、参观实验室、结合第二课堂活动等机会,做好大赛宣传动员工作,培养竞赛氛围,提高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意识和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已参赛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获奖情况、个人发展等,着力渲染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对提高个人创新意识、强化动手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帮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踊跃参加训练和竞赛。同时通过校内的无线电协会、电子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吸引一部分对电子竞赛类感兴趣的学生;通过举办“科技节”等日常科技类活动,使其中的骨干成为日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主力军。

(二)人员选拔及组队。

电子设计竞赛的参赛队员一般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主力,一、二年级优秀学生作为后备力量参与团队集训。在选拔方式上,立足于早发现、早培养,尤其是学生技术骨干队伍的储备。从现有的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和其他主动要求热情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中进行选拔,建立“学生科技创新技术骨干储备库”,将那些“有兴趣,基础强,肯吃苦,善钻研”的学生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培养对象,在日常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给予场地和设备的支持,积极为这些学生提供参与学校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有针对性地推荐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鼓励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传帮带刚刚加入团队的学生,保持队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参赛队伍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综合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按照梯队原则、合理搭配组队,每队所配的一、二年级学生可作为将来竞赛主力队员进行锻炼和培养。

二、竞赛前的筹备与训练

结合多年组织和参赛经验,我们发现参赛初期学生大都存在以下不足:知识面不够广和宽,自学及查阅资料的能力不足;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等理论基础不够牢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欠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科研技能的掌握不够牢固,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为:在设计方案的论证中,抓不住重点,不能从不同层次进行方案的对比论证,总体设计思路混乱;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很死板,相关仪器仪表的熟悉程度与应用意义的概念不够。因此,在组织培训阶段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指导教师精心设计,整合培训内容,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对培训内容进行整合设计。

一般赛前训练应从基础理论,技能训练,综合训练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提升参赛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论文的写作技能、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竞赛心理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应赛能力。

(一)基础理论培训阶段。

该阶段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培训目标为:巩固学生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锻炼基本的电子制作技能。选拔一批基础好、自学能力强、上进心强、潜力大的学生。培训内容主要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系统等;常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及EDA软件的熟悉及焊接技能的初步培养等。

(二)技能培训阶段。

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培训内容为:电子设计综述,科技论文写作,软件工程技术,无线电技术;常用EDA软件使用技巧,VHDL语言及编程,单片机系统设计;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以及相应的实验和设计。培训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EDA软件与单片机编程环境、各类仿真编程设备和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采取设计方案写作、模块电路制作、设计与制作报告相结合进行考核和选拔,决出略多于参赛人数的学生进级下一阶段。

(三)综合训练阶段。

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暑假期间,这阶段将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即最终参加比赛的学生,每个参赛队由3名队员组成,确定核心队员,确定主攻方向。要求队员既能独立工作,又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重点培养对象,竞赛领导小组要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和辅导计划。该阶段以系统综合训练和竞赛实战模拟训练为主,并开始在导师指导下分组设计、制作、调试,完成实物。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该阶段培训目标为:让学生通过一到三个完整的实际设计课题的综合训练(包括系统及软硬件设计与调试、资料查找与论文写作、答辩),将模块综合成某种功能的系统,以系统综合训练和竞赛实战模拟训练为主,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

三、制定并完善有效的组织与过程管理办法

对参赛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是保障电子设计竞赛有序开展的必要环节,通常包括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激励机制、宣传、引导与动员及日常管理等内容。尤其是建立灵活、富有弹性、特色鲜明的组织管理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主动竞赛”的主力军,营造更为宽松的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为确保竞赛组织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参赛进行统筹管理。一般应以竞赛领导小组为首,下设日常管理组、导师组、器件组、加工组、资料组、外联组。由其是由学院领导牵头成立竞赛领导小组对整个备赛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负责审定电子设计竞赛的培养计划和集训方案;审定电子设计竞赛经费预算方案,并负责筹集和管理工作;听取各专业小组的汇报,并解决实际问题;聘请和考核专业导师;负责联系竞赛所需环境条件及资料建设;有关电子设计竞赛的工作安排及其他信息;负责竞赛的联络和组织工作;负责制定竞赛经费的具体管理办法和花费项目的审查工作。在参赛期间,更是要动员校内各方面力量全力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带动,只有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学生的科技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教师的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科技活动水平,要使学生的科技水平上档次,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结合我校参赛经验,在培训中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成立博士导师团,老年经验团,年轻创新团,按照不同的分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得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一)赛前教师的准备工作。

指导教师要尽快根据学生的技术准备情况确定题目,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主要内容有:所选题目的关键技术与指标分析;确定竞赛完成目标;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解决思路与实现路线;提出软硬件实现界面关系,进行任务分工和人员协调。

(二)对学生的训练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估。

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和责任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强调参赛队员间的协作与交流,尤其是指导教师要对参赛中出现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酒店管理及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酒店管理 激励机制 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西安世界园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酒店业的迅猛发展。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酒店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酒店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盈利越来越微薄。酒店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目前酒店人才频繁离职,尤其是优秀的管理人才高离职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员工激励机制在现代酒店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管理者的一致认可,如何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创新员工激励机制,尽可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是目前各大酒店管理者思考的重点。

1.现代酒店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价值观都有直接影响,目前各大酒店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出以下两种观念:一是坚持“以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二是形成“以老板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在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下,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理念也会有所差异,在实践中,提供的服务也有所不同。现代酒店管理中,主要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层人才基本上都是家族成员,导致酒店管理层人员结构呈扁平结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

1.2缺乏培训机会

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代酒店管理过程中,多数酒店管理者一味追求眼前短期利益,认为员工培训在短期内不会有成效,与酒店的经济效益提高无明显相关性,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种没有实效性的投资,因此对员工培训的投入相对较少。加上酒店人员流动较大,很多酒店管理人员对培训投入有所顾忌,导致酒店目前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善、有效的员工培训激励体系,直接影响了酒店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1.3员工的薪酬福利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的就业平台和机会越来越多,然而目前我国国内大多数酒店的员工薪酬体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福利”三部分构成的按岗定级定薪体制。酒店员工要想提高薪酬待遇水平,仅仅通过优秀的表现,或者职位升迁的方式,且通常情况下,酒店员工的薪酬待遇会与酒店的实际经营状况挂钩。这种较呆板的薪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导致酒店人员流失的主要根源。

2.现代酒店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创新手段

2.1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酒店文化是伴随酒店的长期经营而形成、发展、沉淀形成的一种具体酒店特色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酒店文化是酒店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酒店文化对于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有很大影响,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对于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效能。酒店文化的建立应该以“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充分突出“人”的重要性,凡事以酒店员工为根本点,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让员工感受到自己被关爱、被尊重,处于人性化的管理环境氛围中。应将员工激励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提高激励机制的实效性,摒弃传统的家族连带式管理模式,建立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为酒店招聘真正具有潜能、实力的优秀人才,提高酒店员工队伍素质,建立“人尽其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2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现代酒店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明确员工对于酒店人才建设,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员工培训制度。首先应增强酒店员工的酒店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意识、礼节礼貌意识,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加强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人员、收银人员和前台接待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加强对酒店员工的职业感培训,培养员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高度责任感的职业素质。总而言之,现代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不仅让员工具备深厚、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道德素养和实践技术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高酒店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尽早实现酒店发展目标。

2.3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薪酬福利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酒店员工的基本手段。酒店应建立浮动工资制度,将酒店员工的工资直接与酒店总体经济效益挂钩,增强酒店员工的岗位责任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进一步完善工资结构,尽可能丰富职工工资内容,多向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方面倾斜,多考虑促进员工成长,稳定员工队伍,保证员工基本生活水平,提高酒店经营效益等。其次应建立合理的福利待遇制度,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大酒店成功经验,从安排员工奖励旅游,适当增加带薪年假,发放俱乐部会员卡、提供集体旅游等文化利,提供学费报销计划、短期培训、脱产进修等教育培训利,提供购房低息贷款、房租补贴等住房利和储蓄计划等金融利等手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酒店优秀人才高离职率现状,酒店应加强员工激励机制创新,建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酒店文化,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科学的员工薪酬福利制度,充分发挥员工激励机制的真正价值与效能,提高现代酒店管理水平,促进酒店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艳,任明丽.酒店员工的非物质激励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证券期货,2012(4).

[2]程子非.浅析我国酒店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期刊论文]-新财经(理论版),2012(6).

酒店管理及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62-02

一、酒店管理专业背景

酒店管理,作为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在旅游业、酒店业、会展业发展的大潮下,一直担负着向酒店业相关领域输送专业技能的责任。然而,由于国内酒店业起步较晚,酒店业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尚处于探索阶段。专业领域人才,特别是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中国国内,乃至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所以,近年来,在国内或者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以及如今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浙江义乌互联网大会、天津马拉松大赛等国际性、地域性的大型会议或活动的召开,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天狮学院隶属于天狮集团,其旗下的奥蓝际德国际酒店是天狮集团投资兴建的四星级度假酒店。其酒店品牌细分包括:奥蓝际德国际酒店会展中心、奥蓝际德华唐贵宾楼、奥蓝际德皇家温泉酒店(七星)、奥蓝际德国际酒店(四星)、奥蓝际德商务酒店(四星)、奥蓝际德会议酒店、奥蓝际德度假酒店、奥蓝际德快捷酒店、奥蓝际德国际旅行社等。酒店的主要创收渠道是大型会议。同时,奥蓝际德酒店致力于发展在度假养生、医疗美容等酒店业新兴创收领域的业务。

综上所述,结合天狮集团奥蓝际德酒店在多渠道的发展目标来看,现如今,酒店业需要的不只是某一部分的专才,更多的是集理论、实践、公关、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1]。基于此,奥蓝际德酒店于2014年与天狮学院签订了企业内的“酒店管理人才委培项目”,通过在校3年的“产学研”结合的“顶岗实习”模式教学,从而培养出充分适合“奥蓝际德”这一多品牌、多市场、多渠道的酒店的专业酒店管理服务人才。

二、酒店管理专业国内外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国际校企合作模式。(1)美国的“康奈尔模式”。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创建于1922年,与洛桑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并列世界第一。作为全球第一个创建酒店管理本科教育的学术型大学,其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习培训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康奈尔大学以“教育引领行业,注重实践教学”的办学宗旨,在学校设有专门供学生们实习工作的酒店,聘请有丰富教学、科研和酒店工作的专业教师。与此同时,康奈尔大学每年会组织包括250余名知名全球酒店行业的诸多顶太尖高峰会议和商业盛宴,提供学生和教师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平台[2]。(2)瑞士的“洛桑模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第一所酒店管理学院,因其独特的“洛桑模式”而为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所熟识。“洛桑模式”十分重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致力于将教学的每一部分与酒店工作中的技术、操作流程相融合,彻底地实现“教为产用”的实习模式。学校会安排学生在各级酒店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同时也会协助毕业生寻找各种就业机会。其次,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对授课教师的甄选也十分严格。他们必须要有经营酒店或者具有相当长的酒店任职经验。每隔三五年,学校要求他们必须回到酒店里,去丰富企业经营和客户服务的经验,重新研究在经营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对策。是一种高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模式。最后,“洛桑模式”也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在教授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的同时,专家教师们也不断研究学科尖端的课程,如“国际营销策略”和“全球战略”等课程[3]。(3)澳大利亚“酒店管理教育包”模式。澳大利亚的“酒店管理教育包”(Training Package)模式是一种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将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柔性结合的,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顾名思义即为培训知识技能的组合。学院在学习培训包时,可以进行选择和搭配组合,例如重点学习酒店前厅服务有关技能或者客房清扫技能等。其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是按梯级递进,既有综合素质培养,又有单项操作技能训练。截至2002年1月,澳大利亚政府共认定了75个培训包[4]。

除此之外,还有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三明治”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和日本的“产学研”模式均是国际知名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就“校企合作”的模式看,我国在借鉴西方的培养模式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了“校企合作”对职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出了一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中国式道路”。如香港中文大学与凯越集团以这种模式合作;锦江集团有自己的学校,跟上海旅专、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都有合作;北二外也是全方位地与首旅合作。

三、“企业内”委培模式的优点

1.同一企业内资源互通。天狮学院及奥蓝际德酒店作为天狮集团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集团的资金、场地和人力资源支持,无论是天狮学院,抑或是奥蓝际德酒店,在日常的工作及人员派遣中都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其一,时间安排具有灵活性。由于天狮学院与奥蓝际德酒店的地理位置都坐落于天津武清开发区,两个场地之间,每天都有集团派出的定时通勤的公共双层巴士。学生和老师们可以在这一特定的时间去酒店参观、上课、实习等等。

其二,教学及实习场地安排具有灵活性。众所周知,对酒店专业的培训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技术能力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而技能教学的主要实现途径就是以一种“带入的方法”,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身临其境地学会各种专业技能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方法。因此,天狮学院与奥蓝际德酒店签订了长期的实习协议,为专业学生在教学场地和硬件设施的配备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其三,运作成本降低。诸如国际知名大学,抑或上文提到的香港中文大学与国际知名酒店的联合培养模式,毋庸置疑,学校需要向酒店缴纳大量的场地、器材、举办活动以及为学生培训的费用。然而,在同一集团下的两个分支天狮学院以及奥蓝际德酒店则真正做到了互通有无,互相帮助。酒店为专业学生提供场地、专业技术师资方面的支持,学院为酒店培养理论基础过硬、实际操作能力优异的酒店员工。由此来看,在节省运作成本的基础上天狮学院与奥蓝际德酒店达到了双赢。

2.酒店业“供需错位现象”得到了缓解。游富相指出酒店业发展存在供需错位现象。现今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的培养矛盾。部分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存在着培养目标定得过高、过宽或过窄的现象。如在课程设置上,部分课程缺乏适应性,课程体系缺乏职业性,实训基地缺乏先进性和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性经验等方面。然而,在天狮学院,这样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在培养目标上,餐饮服务类实训课自大一开始就融入了学生的理论学习课程中,切实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信息化,多媒体的结合;多元化互动的实训课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也是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软件。在相对短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达到了知识聚焦、时间短且高效的目的。学院为学生们创造了信息技术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课上看到相关的实际工作中的视频解说,同时可以以多元化小组互动的方式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四、借鉴国外教学经验,基于企业内部合作应用型人才的构建的几点建议

1.充分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利用各市场细分的酒店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岗位、多梯队的实习环境。正如瑞士“洛桑模式”的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了管理岗位群的培训,在完成22个项目的基础实践后,学生则转向学习人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管理类课程。培养在管理岗位的学生,通过六个月的基础实习期,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岗位。

2.发展以全球化战略为导向,学科发展要充分体现前瞻性。尽管天狮学院的特色酒店管理专业正处于初期发展时期,但是越是新的东西就越具有生命力,在变革旧的制度或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也相对较小。基于此,天津天狮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要紧跟国际酒店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在企业内部合作的层面上,为学生创造更多“校企内部”的实习机会,尤其是在国际化餐饮、医疗旅游、度假养生、娱乐休闲这些酒店业新型研究项目中的实习和锻炼机会。再次,随着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壮大,学校可以试图寻找更多与国际化的酒店、餐饮业、游轮集团的合作机会,让学生在更为标准和高端的国际知名酒店业企业实习、工作、晋升,以探索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着力于建设更多与国际学校合作的项目。近年来,天狮学院校领导更加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更多出国学习、攻读学位及在国外酒店实习、工作的机会。截至目前,天狮学院已经与国外多家院校签订了友好合作项目,为本学院学生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出国学习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伏英.“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8).

[2]李伟,李媛媛.国外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比较及启示[J].北方经贸,2014,(9).

酒店管理及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中厂;成立背景;意义;社会效果

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校中厂”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引入学校实训基地,与学校设备、师资进行整合,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结合生产按学校要求开展教学,建立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校中厂实训基地,由于在校内建立,对其相对应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及提供具有专业技能性劳动的勤工助学岗位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是校内实训基地所无法替代的。

一、黑龙江职业学院“校中厂”的成立背景

黑龙江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既包括技能性实训,如:摆台、铺床及需要花费大量耗材的操作性实训(调酒),也包括对客服务技巧、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训练等方面的综合性实训,无论是哪一种实训,学生大都是在脱离真实环境的仿真实训室中进行。这些课程均通过前厅、客房、餐饮等相关专业技能课程来实现。一方面,由于是根据知识点设置实训项目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实训时缺少真实的对客服务情景,无法体会到真实的工作职场氛围,很难在实训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对客技巧、突发事件处理及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鉴于此,黑龙江职业学院于2011年将学院培训中心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开始探索校中厂运行管理模式,在酒店运行的真实环境中开展了实景实境的“学做一体”教学。

黑龙江职业学院培训中心是具有企业性质的独立承担经济目标的运营部门,是学院人才培养和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窗口,负责培训班的服务工作,为学员提供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服务。培训中心拥有住宿房间61个,拥有能同时容纳120人的会议室,配置齐全的多媒体教室,研讨室,餐厅等,可同时为100多名学员的学习和餐饮、住宿提供服务。为使培训中心的服务质量提档升级,达到星级酒店的服务标准,同时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服务技能,学院将培训中心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中厂实训基地,依托培训中心,将接待服务工作与酒店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有机的结合,有效的进行专业课程“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实景实境教学,融教学与接待服务工作于一体,强化学生的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管理理念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校中厂”运行与管理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上的突破点。校中厂试行理事会制度,理事长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理事长由旅游与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与培训中心院长担任,酒店管理专业带头人、培训中心经理及副经理等相关人员加入理事会。学院骨干院系建设办作为该项目的专员,推动校中厂体制机制建设。培训中心与旅游学院的合作按照委托管理的模式进行,由培训中心负责经济目标的实现,由旅游学院负责培训中心的运行与管理。培训中心的经营与管理由总经理负责,总经理由酒店管理专业引进的企业带头人担任,做好培训中心的整体管理与运行,并侧重接待服务工作与管理。培训中心的培训会议接待服务及散客接待服务由旅游与人文艺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完成;公共区域卫生(包括卫生间)聘任临时工,也可以由全院“劳动周”的学生来完成并给予考核成绩;假期接待任务较少,安排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工作。学生在培训中心进行接待服务工作享受相应补贴,按岗位进行补贴,确定合理的额度。培训中心的接待服务具备“星级”酒店的标准,“星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星级规范、星级管理和星级的服务。

2.“学做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契合点。旅游与人文艺术学院依托培训中心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学做一体化”教学。“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创新课程改革与考核改革。《前厅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餐饮服务技能》、《酒店督导实务》、《酒店运行与管理》、《会议、宴会策划与服务》等专业课程都在培训中心“学做一体”平成。没有接待任务时,学生在培训中心的教室及客房、餐厅、前台、大厅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主要采用岗位模拟与实境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接待任务时,学生的授课地点变成各个岗位,采用实景实境教学,各门专业课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上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为更好的训练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积极的工作态度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全体成员(包括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每天上午10点到培训中心门前进行礼仪操训练。通过采用“学做一体”实景实境的教学模式,加强院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改革与教法改革,从而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达到具备“换上制服即上岗”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技能,有效的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的立足点。引进企业高管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双带头人之一,实行校企“双带头人”制度。2011年酒店管理专业引进了具有二十多年酒店从业经历的天鹅饭店副总经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带头人之一,负责学生实习实训及培训中心的运行与管理,打造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除了引进部分双师型教师外,充分利用校中厂这一优越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校中厂的实际运行与管理,积极开展科研,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水平,积累行业管理经验而掌握了较高实践技能和较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而且又能指导和帮助校中厂实现的经营目标。

4.社会服务的落脚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参与学做一体课程建设及培训中心的服务与管理,在培训中心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负责学做一体课程建设、培训中心员工培训、科研课题开发、培训中心日常管理等工作,全面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为培训中心提供接待服务与管理工作属于社会服务,纳入到学院教师目标考核中的社会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