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1篇

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这个重要要素,城市建设是通博客外在的安排来展现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幸福指数,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也代表着城市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但城市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规划性,需要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盲目过度的城市建设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当前各地方城市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充分的对城市经济投资力度和环境承受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首先,需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得以保障,其闪,需要对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进行合理配置,从而确保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

2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2.1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首先,就是从学生入手,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其次,充分利用媒体,加强环保宣传。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便捷传播途径和广泛影响力,在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广告中增加环保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最后,举行各式各样的的环保教育活动,可以对社会的环保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得环保教育深入人心,促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局面。

2.2培养良好公共道德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环保教育、实施的基础。所以要积极的推动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一切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热爱城市中动物植物。要崇尚“绿色世界”,积极投身城市环境保护活动。要积极参加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模范遵守市民道德规范,要“与人为善,与邻位善”,要积极搞好城市的卫生,从小处入手,维护市容市貌,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同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2.3推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如何能保护好环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靠政府,二靠科学。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与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科学技术落后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建设一支由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学术队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重点地开展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工作。

2.4加强环境执法力度首先是治理为主的环境政策,针对业己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单项治理;其次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最后是迫求环境舒适性,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要积极的发展居民在环境保护这方面的作用,鼓励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的监督,鼓励他们与此行为作坚决斗争。

2.5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距离目标仍然有着一定得距离,因此必须本着“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

2.6对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探讨环境质量的有效的控制离不开环境监测工作,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污染,并做出预警。因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机构,建立和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从而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对管辖区域内的水质、大气和土地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实现环境的保护。

3结语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2篇

1.1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城市环境现状做好城市环境管理的前提是要准确掌握城市环境现状,找出城市环境的污染源有哪些,解决环境污染的出路在哪里。这就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夯实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城镇发展调查,进一步搞清楚城市发展规模,扩大环境执法的监管范围和监管重点,为制定监管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做好城市人口及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尤其是生活区、集贸市场的位置等等,进一步明确城市环保的工作重点;三是加强城市经济增长情况的调查,掌握城市发展的模式,明确城市环保的主攻方向,落实基本职责;四是加强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调查,掌握城市污染物排放的特点、污染源的主要集中地等等,为城市环保管理明确未来工作的切入点。

1.2制定预期目标,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我国环境保护“八项”制度之一,该机制落实以来,对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和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综合决策依据。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首先是要提高各级政府及其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地方和城市主管领导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是实现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看作是事关民生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考核机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切实担负起这一责任;其次是完善目标责任制的兑现机制。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法规的出台,明确将环境保护责任制纳入到地方政府考核之中,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兑现机制,对于重大环境项目切实落实终身制。

1.3完善制度,出台环境管理法规政策针对新时期环境管理的现状,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管理,构建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制订相关的环保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财政政策,扶持环保型企业,并对污染企业进行适当限制或实行淘汰,以实现更清洁和更安全的生产与消费方式[1]。通过立法来确保各个部门落实环境管理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严密的法规体系的构建,保障整个环境管理走入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上来。

1.4鼓励多方参与,走共同管理之路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实践表明,政府包办的环境管理机制难以有效应对新时期的环境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发挥社会各方力量,首先走市场化之路,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积极参与到环境管理事业中来;其次是加强环境管理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等播放环境宣传片,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自觉抵制各种陋习,积极参与到环境管理中来;最后是政府要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加强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素能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1.5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监督体系环境监测是掌握环境现状、提升环境质量的基础和核心,许多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目前,我国省以上基本都建成了环境监测中心。未来,有条件的地区,应该逐步落实县级以上城市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机构,与省、市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建立起一道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此外,还要加强环境监督体系建设,加大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2结语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3个文明建设的加强,对环卫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环卫工作也愈来愈重要。卫生环境已成为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些外商投资往往首先看城市的卫生环境。从实践看,环卫工作是“三分干、七分管”,只有管理上去了,环卫工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才能更加显著。

一、我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概况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事关全社会、得益全社会的庞大系统工程。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是一个城市市民素质和政府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开放意识、文化水准和社会公德的集中体现。

随着城市的政治、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功能也在不断调整、充实、完善之中。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突破了计划经济主导体制下相对单一的、依靠行政命令的封闭模式,逐渐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协同、综合管理”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它为组织城市政治经济活动、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正常开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管理的措施

1.明确目标。卫生质量和生活质量是相关的。在经济能力所允许的条件下,分批分期地实施,增设环卫设施,强化环保意识,执行法律,保护环境,做好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工作。为了加强环境卫生质量管理,制定了以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计划,要求在三年内改变卫生面貌,加强了街道的清扫,已达到省级卫生城市的要求。近期目的和远期规划相结合,显著地提高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

2.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标准。

为了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按照国家要求,把有关环卫的几个主要方面的标准,科学地量化,每项工作要有目的、要求和完成时间,要经过科学地论证,确认其可行性后,由当地政府批准实施。这样量化后的指标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3.加强管理。环境卫生的目标确定后,要由牵头单位负责协调,督促检查。主要是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抓好信息反馈,组织检查评比,指标要落实到各部门,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建立新型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是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永恒目标。人类的生存环境是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联合国组织各国政府签署的《里约宣言》指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康的、富有成果的环境和权力。并强调“环境问题最好是在全体市民参与下进行”。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政治、经济、生活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呈现向城市发展的聚集效应。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作为现代化建设重要基地和载体的城市,其城市化程度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因此,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将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探索现代化城市管理新思路。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搞好我国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必须首先认识社会主义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现代化城市需要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能,这是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要处理城市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和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社会属性。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双重属性,要求我们在按照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的同时,既必须努力地学习国际上先进城市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长期实践中的先进管理方法,又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这个管理机制在其建立和形成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几个基本管理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方针。这为我国未来现代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指明了方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观。

城市环境是资源、是财富、也是生产力,而统一、高效、科学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则能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使城市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城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离开了人就不存在城市管理,人是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理想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应该是能在最大程度上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确立、调整和完善,都必须以人的利益为最终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分级管理的原则

我国城市管理是以市、区、街道三个层次组成的,要对城市环境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必须实行“二级政府、三级管理”。一级是市政府管理,负责对全市整体动态因素的管理。一级是区政府管理,负责对本区动态因素的管理。一级是街道办事处及其居民委员会管理,负责对社区和群众自治的管理。三级管理不是各自为政、块块分割,而是统一指挥下的有机的协调管理。在三级管理中,街道一级如何发挥关键作用,这一问题应该日益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加以思考和研究,因为从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向看,只有有效地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居委会、社区管理的范畴,并成为其主要工作,才能真正保证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各项职能落到实处。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字: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关系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existence, more and more of the facts prove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for human life with serious disaster. How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s every person on earth must carefully consider the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QinZhouShi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the main environment question and the reason,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 plan.

Key words: the city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中心,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城市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人类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城市作为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区,目前已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压力。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钦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 钦州市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

钦州市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近年,由于钦州的区位优势突出,市委、政府采取措施得力,在“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五大发展方略的引领下,特别是实行了业主制建码头、仓储的形式,建设迭起,实现钦州港口和产业跨越式发展,城市的依托作用日益显著,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需求也日益紧迫。经过多年的建设,钦州市已初具规模,截止2011年,钦州市中心城区建成绿地面积175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4.13%,绿地率29.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0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比2009年增长了11.17%、29.82%、5.07%,荣获“广西园林城市”。在2011年12月3日第四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喜获“2011年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荣誉称号。

据近年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钦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钦江流经城市的江段上游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下游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达到国家交通干线噪声标准。

二、 城市建设存在的环保方面的主要问题

由于钦州市是个新兴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尚有些不能适应城市长远发展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主要是:

1、城市环境功能没有明显分区,工业布局不合理,老城区是一个大的混杂区,不利于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管理。由于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建设的工业企业位于城市的中心,与居民区、文教区等混杂在一起,工业的排污直接威胁着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由于没有明显的工业布局,城市的上风向、城市的江河上游布局工业排污企业,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环境。

2、城市道路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是道路骨架没有拉开,城区外缘道路没有形成环路,缺乏分流能力,全部车流、人流汇集到有限的几条主干道通行,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二是一些道路断面设置过于保守,宽度不够;三是新开发区的道路建设跟不上,存在不少断头路和之字路、急转弯路。以上这些都造成了城市车流的拥挤,行车时速下降,堵车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城市交通噪声上升,扬尘及汽车尾气污染增加,不利于城市的环境保护。

3、城区排水管网不完善。主要有:一是城区排水服务面积小,排水管管径过小,排水管网密度低,老城区部分和河东区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造成某些地段污水流向路面,严重污染城市环境。沿原尖山干渠的居民和单位将污水直接排入水渠,直接污染了渠水,影响城市景观,也影响了下游尖山人民的用水安全;二是不少地段管径小,多年不清理,淤塞严重,造成排水不畅,部分地段由于管道破裂,常有污水外溢,影响了市容环境;三是旧城区部分区域仍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水、污水合流,既不符合环保要求,又容易造成管道淤塞,降低城区抗内涝的能力,一遇大雨就造成部分路段受淹,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污管网也不利于城市污水统一收集送污水处理厂处理。

4、城市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但污水管网不完善,没有达到设计能力,没有真正发挥污水处理厂去除城市污染的能力。直接流入江河的污水,造成城市江河下游水质严重污染,羡慕直接威胁到钦州近海的水环境。

6、城市绿化覆盖率偏低,城市公共绿地少,城市公园建设滞后,居民缺少休闲活动的场所。

三、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的宣传教育等多方面措施和手段,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的建设和工业的发展,会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建设会破坏自然景观,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会制约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又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防污、治污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合理的城市布局、完善的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园林绿化等都为城市的环境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城市建设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环境保护也不是要停止发展来保护环境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我们主张的是统一实施、协调发展。即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及时调整和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和港口建设。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基本目的是从城市所地区域的生态平衡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合理规划土地等自然资源及城市劳动力的利用,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同周围其他区域性生态系统(森林、家业、海洋)的正常关系,保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的协调、完整,改善环境质量,使城市生态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因此,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前提,它作为一个战略性计划,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环境工程,力求实现“三同时”和“三统一”。

2、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开发、利用、整顿、治理和保护,做到集中办,统一管,以改变目前工业企业在市区分布散的状况,使污染物的排放能够集中控制和治理,得以更好地进行污染物的总量削减。综合整治内容包括:从城市环境保护出发,对布局、功能区划分和产业结构作合理调整,综合防治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配套与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立与城市化发展需要相配套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提高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此外,还要选择有效途径和方法,建设垃圾焚烧工厂,增强对城市垃圾的综合处理能力,逐步形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机制。由此可见,加快城市建设也为工业污染集中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建立城市环境质量市长负责制的环境管理体制,形成“市长责任,部门参与,统筹安排,全民参与”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

4、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环境管理法规体系,依法保护城市环境。

5、加强环保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环保执法水平。

6、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建立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城市迅速向周围拓展和延伸,新开发的区域要按照生态城市的总体格局来搞好规划和建设,促进城市资产的不断增值。2012年以来,钦州市把园林绿化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把实施“园林生活十年计划”创建广西园林城市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开发与绿化并重、发展大工业与优化生态环境并行,坚持开发建设到哪里绿化带就延伸到哪里,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各区域特色,做到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另一方面坚持科学布局,既注重绿化品种的搭配,又注重植物造景与地形地貌、房屋道路的协调和谐,既注重整体绿化效果的美感,又考虑到物种的色彩与季节的变化问题,打造滨海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严格按照规划和设计要求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加强监督管理,把好质量关,对不符合设计标准和施工要求的,责令整改,确保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一处,建成一处,达标一处。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采取“挤地建绿、道路配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拆围透绿”,努力解决绿化用地紧张的矛盾,加大资金投入,做到能栽必栽树,丰富街道景观,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城市品位。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主要有: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保证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注意推动自愿性行动来保护环境,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运用经济手段,制定激励奖惩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合理划分环境治理权限,建立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大力发展环境教育,通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民族心理;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

城市环境治理是指各级管理者依据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各种手段,调控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活动的有关行为的总称。城市环境治理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群众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其本质是影响人的行为,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60年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治理后,如今城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发达国家积累了不少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这些经验及其教训留给人们诸多启示,值得中国学习与借鉴。

一、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保证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人的目标都是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由于环境是公共物品且环境污染具有外部性,因此企业和个人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环境责任,避免环境成本的内部化。所以通过设计完备周密、可操作性强、适时进行调整的环境法律制度,规范人们和企业的行为,降低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就成为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手段。美国自1970年,环境立法开始大规模展开。经过30年的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环境法律体系,仅在污染控制方面,就先后制定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固体废物处置法》、《安全饮用水法》、《联邦农药法》、《有毒物质控制法》、《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海洋倾倒法》和《噪声控制法》等等。除联邦一级法律外,各州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有的比联邦法律还要严格。

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不仅系统完备,呈不断强化、细化趋势而且能够有效地实施。荷兰的环境立法涉及了污染控制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各个方面。从1960年开始,荷兰陆续制定了大量的环境法律法规。针对各种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的法律,如地表水污染控制法、地下水法、海域污染控制法、空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治理法、危险物质法、化学废料法、杀虫剂法、噪声治理法、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核能法等,构成了荷兰环境法比较完整的体系。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历程表明,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主要利用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等强制性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发达国家各种环境保护措施都是依据相关法律政策来发起和推进的。中国在20多年的环境保护进程中,建立了一套法律政策体系,对防止环境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在领域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执行强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在环境立法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建设,走依法管理的道路。

二、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强化环境行政管理

美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较为健全。联邦政府中除设有环境保护局外,在总统办公厅之下还设立了总统环境质量委员会。委员会由三人组成,委员人选须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批准。该委员会是总统的一个环境咨询机构,协助总统编制国家环境质量报告,收集、分析和解释有关环境条件和趋势的情报,向总统提出有关改善环境的政策建议,帮助总统起草有关对外环境政策的报告。同时该委员会还是一个行政机关间的协调机构,帮助总统协调解决行政机关间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分歧。总统环境质量委员会在美国环境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协助总统对外处理环境外交事务,对内协调行政机关间的意见分歧和提出环境政策建议,是总统的高级环境助手和参谋。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随着环保工作在国家事务中越来越重要,建议在国务院下设一个环境委员会或环境领导小组,协助总理处理对内对外的环境事务。

法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也颇具特色。法国环境保护部的行政部门分为以下几个机构:行政管理和发展总局、水利局、预测污染和公害局、自然和风景局、经济和国际事务研究局,专业化的环境考察团、最高防务官、前景预测办公室、部级办公厅和新闻局。法国全国划分为6个流域区,每个区设立一个水流域管理局。水流域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和改善法国水流域的水环境。具体做法是:一方面依法征收各种排污费;另一方面通过补贴、贷款等形式,鼓励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及其工艺设备的合理选择。1995年,法国6个水域管理局征得税款达72亿法郎,总经费达82亿法郎,除去其中5%~9%用于支付机构运行、测量网络管理及有关研究费用外,其余的全部用于治理水污染和改善水资源。

环境保护工作是政府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大家都管,而不是环保部门一家来管,政府的各个部门都设有环保机构,都负有保护环境的法定职责。相比之下,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除国家环保局外,其他政府部门环境管理机构还相当薄弱,与其所承担的环境保护任务不相适应,亟待加强和完善。

三、注意推动自愿性行动来保护环境,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

1.注意推动自愿性行动来保护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环境标志、ISO14000认证以及各种环境计划等为形式的自愿性环境保护行动,成为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中的一种新兴的趋势。这种行动对企业而言,有利于树立企业环境保护形象,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对消费者而言,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环境意识,促进绿色、环保产品的购买和消费;对于政府而言,有利于弥补强制性管制手段的不足,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等。总之,倡导企业和公众通过自觉行动来保护环境,是发达国家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经验。

2.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在发达国家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社会公众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关键作用。社会公众推动环境保护运动发展,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实际上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也改变了传统的只有政府和企业的“二元”污染控制结构,形成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三元”污染控制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公众在环境保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处于既监督企业又监督政府的位置,而且也能通过市场消费行为直接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公众能有效参与环境保护,发达国家一方面是政府公开有关环境信息和政策信息,企业公开有关污染物排放信息,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另一个方面是在制定、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和相关政策时,通过听证会、说明会等形式,接受公众质询,征求意见和建议,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在中国,虽然近年来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有所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参与渠道少、参与程度较浅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重视公众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应从以下方面人手:一是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要加强立法,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法律制度支持。使公众能通过正当有效渠道,了解环境问题的状况,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意见、建议以至提出环境诉讼,从而促使环境问题的解决。二是公开环境信息,保护公众环境知情权,公众只有了解环境问题现状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真实情况,这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三是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宣传环境保护的政策、方针和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素质,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机制。

四、运用经济手段,制定激励奖惩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

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环境制度标准,是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根本手段。但是强制性的手段,具有成本高、相对僵化、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等缺点。因此,发达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排污交易、征收生态税、财政补贴等经济激励性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以降低治理成本和激励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达到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灵活性的目的。

欧盟及其所属成员国的环境保护在世界上起步较早。其中环境税收、排污收费和押金返还这三种有关环境的经济手段比较典型:1.环境税收。环境税是对有害环境的产品征收的费用,目的在于通过提高有害原料的成本,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使用对环境更为安全的产品。环境税除了具有筹资功能外,对改善环境资源有着显着的刺激作用。2.排污收费。排污收费是对向空气、水或土壤排放的污染物,或噪声征收的费用。这种收费设计通过使污染者偿付至少一部分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代价,来削减污染物数量并改善环境质量。3.押金返还。押金是对可能造成污染的产品的销售征收的附加费。当符合某些条件时,如把用过的或废弃的物品送到集中地,从而避免了污染,这笔费用就可退还。押金退款制有助于防止有毒物质从电池的处理、塑料的焚化或农药容器的残余物中释放到环境里,值得推广和提倡。中国较多运用行政命令手段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经济激励手段相对不足,目前以排污收费为主的经济手段标准太低,效果有限。所以,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注重利用经济激励方法来实施环境治理政策措施,当前除了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排污收费(税)政策外,要引进和推广排污权交易、押金退款等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来强化环境治理的成效。

五、合理划分环境治理权限,建立权威性的管理机构

1.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权限。在环境治理中,为解决跨地区或跨国环境问题以及保持全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和标准的相对一致性,需要中央一级政府具有统一管理和协调的职能和权力。同时,许多环境问题同各地自然、经济和技术状况密切相关,具有地域性特征,这需要地方自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因此,在环境治理中,应该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及各自发挥作用的空间,才能协调二者的行动,形成共同治理环境的合力。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中重视根据环境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和层次,来划分各级政府权限,实现中央统一管理和地方自主的有效结合。如在美国环境治理体制下,联邦机构制定污染控制基本政策和环境标准,各州负责实施,这种集中、强制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各地之间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对跨界污染问题进行统一整合治理。在中国,由于各级政府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使得许多环境管理政策和目标不能顺利执行和实施,这是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如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不惜以资源破坏和环境退化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不同地方政府对于跨界污染问题相互推诿,地方政府为财政收益放弃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环境管理等等。因此,我国在环境治理中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权限和职能,形成中央统管和地方政府自主管理的有机结合,避免地方为了局部的、短期的经济效益,而牺牲整体的、长期的环境效益。

2.建立权威性的管理机构,进行行政直接干预。建立权威性的管理机构,进行行政直接干预是西方发达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经验。大多数国家环境管理体制都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松散到强化、从低级到高级,强化总体协调的过程,从而使环境监管体制逐步得到加强。日本在1960年就成立了“公害对策特别委员会”,但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它表现得软弱无力。为强化环境管理,日本政府于1970年取消了“公害对策特别委员会”,成立了由总理大臣直接领导的日本环境厅,对环境问题进行行政的直接干预,从而在投资量不多的情况下,使日本环境状况大为改善。美国于1970年12月成立了环境保护局,直属联邦政府。其他一些国家如法国、英国、加拿大也相继成立了相当于我国部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发达国家中建立部一级环境管理机构的占85%。

六、大力发展环境教育,通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民族心理

环境教育措施或手段是落实城市环境治理内容的思想保障。所谓环境教育就是使学习者认识和理解人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将系统的环境科学知识予以大众化,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技术、管理、政法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各学科领域都与环境科学兼跨、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教育是环境发展过程的核心”,提出了“发展环境教育”的口号。环境教育由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科教育的重要主题。

美国环境教育立法始于1970年,该年10月美国通过了《环境教育法》。《环境教育法》将环境教育定义为:围绕着人们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过程。其中包括人口、污染、资源分配和枯竭、自然保护、运输、技术、城市及乡村的开发计划、人类与环境具有怎样的关系等。环境教育涉及学习生态的概念以了解人类行为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获得分析环境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的知识和能力。1990年美国重新制定了《环境教育法》,这部法律重申了国家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的责任和任务;确认了国家对教育和培养有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有环境保护责任感和正确的环境决策能力的高素质公民的迫切需求;对提高美国公众环境道德水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主要作用。

中国应该制定专门的环境教育法规,用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确保环境教育的开展。环境教育法规的内容,应当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应包含以下内容:设立专门的行政管理、监督机构,保障并监督环境教育法规的实施;设立环境教育基金,吸收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捐助,用以资助重点环境教育项目和环境教育科研活动;设置环境教育奖项,认可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的努力,调动全民投身环境教育的积极性;将环境教育设定为学校的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