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艺术赏析

电影艺术赏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艺术赏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影艺术赏析

电影艺术赏析范文第1篇

一、电影服饰的时尚性与时尚信息的传播

电影是用镜头表现美感、记录美韵的艺术,人物角色作为电影元素中重要的一面,其整体形象必然要求是美的,要符合当下的审美趋势,表现在服饰上,即为服装和配饰要与最新的潮流走向相吻合,即电影服饰的时尚性。例如在电影《小时代》系列中,第三部刺金时代为了打造四姐妹的衣帽间,共动用了超过70000件的服装,并再度邀请了曾担任Vogue创意总监的黄薇担任艺术总监。为了表现四姐妹的成长变化和个性特征,黄薇根据每位角色的背景与特点,从服装的颜色、材质、配搭以及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设计,突出电影在服装造型方面的精益求精,而电影也将这个衣帽间作为了宣传的一方面,了时尚特辑。电影对于时尚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其跨国界的大范围传播,于是电影便成为了传播时尚信息的特殊媒介。在2012年开拍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剧中人物文佳佳的一袭橙色碎花长裙得到了众多影迷的青睐。这件长裙出自BadgleyMischka(马克-巴杰利)2012春夏秀场。这部电影不仅包括了国际时装周品牌的最新款式,同时还包括了潮牌Wildfox的笑脸卫衣,使剧中服装在凸显文佳佳“拜金女”的角色设定的同时,还表现了文佳佳性格中的不羁与反叛。电影中使用的包袋也是品牌经典与时尚的融合,例如LadyDior的三色五格手袋,在传统戴妃包的经典设计下,加入撞色元素,迎合了时下的流行趋势。随着电影的热映,剧中文佳佳的服饰掀起了一阵狂潮,尤其波西米亚风格的长裙,成为了当季大热的穿搭单品。

二、电影服饰对大众着装和搭配的影响

电影中角色的着装与饰品往往会引起狂热的大众跟风潮,关于这一点,最典型的代表影片是2000年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花样年华》,这部电影中张曼玉的23套旗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的颜色与图案暗示着女主角不同的心境,也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与变化,经典的旗袍秀引领了时代对于旗袍美的品评。关于这一点,《花样年华》并不算首例,最初应该追溯到1980年的电影《庐山恋》,在80年代的中国,国门打开,观念变更,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穿着打扮,爱美之心在服装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部电影中,女主角张瑜在片中更换了43套服装,搭配不同的耳饰和鞋包,发型和头饰也有不同的变化。西装、牛仔裤、羊毛衫等在当时流行的服装不断出现在电影中,尤其以红色格子衬衣搭配牛仔裤的装扮成为了经典的一幕,这些变换丰富的服装引来很多女性观众的羡慕和效仿,成为了当时大众着装的风向标。从电影融入时尚元素开始,就预示着电影会成为时尚传播的特殊媒介,成为指导大众的特殊指南。这种影响在近几年的现代题材电影中尤为明显,例如电影《心花路放》中张俪的中长风衣搭配蓝色高跟鞋造型,虽然出境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这身造型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风衣款式和高跟鞋都是常见款,但大胆的颜色搭配还是掀起了一阵热潮,引领了风衣穿搭的新时尚。大众对电影服饰的追风潮也给商家带来了新的商机,许多商家以电影中原服装款式为基础,进行简单的变化,推出了“同款”服装,在电影和剧中造型的影响下,使得这类服装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广泛追捧,为商家提供了经济效益。除了“同款”服装外,有时电影中的服装也会引起同类服装的热销,上文中曾举例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便是一个典型代表。文佳佳的橘色碎花长裙不仅一时间成为“同款”服装的热门搜索,同时也让长裙大卖,各类款式与风格的长裙成为了当季流行的新风尚。对于大众来说,电影作为时尚信息的传播媒介,相较于其他传播媒介更加直观和宽泛。时装杂志和综艺节目等传播途径需要大众主动关注,并且信息量大,大众需要进行信息的筛选,来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风格与款式,而电影由于剧中人物角色的性格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场景氛围,能够使大众从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在服装有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的演绎下,找到自己欣赏和喜爱的造型搭配。

三、电影与时尚企业的交融

电影艺术赏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动漫色彩;象征意义;叙事功能;色相对比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优秀的团队开发和品牌包装等外在因素决定了市场前景,可更大的因素是动漫特立独行的内容和色彩画面大大区别于其他传统国产动画片。动画片《熊出没》系列中色彩在对人物场景运用上有较深的了解,对电影色彩的运用彰显了大胆和奇妙。巧妙地借助了动漫色彩这一尚佳的道具,全方面、多角度地把动画的角色、动画场景设计融合在一起,使故事情感更为丰富多彩。

一、动漫色彩的叙事功能

动漫中最重要的构成元素就是色彩,在传承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还缔造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色彩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动漫色彩的叙事功能基本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熊出没》系列以强对比色为基调,欢快与积极向上的情绪给整部影片带来了无限乐趣。一部动画都会以一个关键的色彩作为基调,它就是在整部影片中体现出来的色彩倾向和风格,每部影片都会以一种或多种邻似的颜色作为主导来营造出视觉形象的情调,整体风格,得以为整部影片的融合贯穿。片中无论是茂密的大森林、蔚蓝的天空、搞笑的表情还是传统的小镇,甚至熊兄弟与光头强之间的对决的场景,都体现了一种欢快愉悦的心境。整个画面色彩饱和度非常大,亮度高,明朗的色调正如熊大和熊二在阻止光头强破坏大自然时充满希望与自信的心情,永不服输的光头强一次次想办法要采伐原木并占领开发创业实验田,可却一次又一次被熊大和熊二在小松鼠的帮助下遭到反打击,充分表现了熊兄弟的聪明才智和胜利情感。

营造氛围,强化意境。在动画色彩上,每部影片都会采用一个色彩基调来贯穿主题的意境,同时因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有需求,都会加入与之匹配的色彩元素以达到营造氛围的目的。

《熊出没》动画系列中,丰富多彩的颜色,推动着影片多重氛围,强化虚实的结合意境。虽然该片多是以亮色为基调,同时其中还是会有部分场景的色彩给以微妙的改变,来配合人物的情绪,营造合适的氛围。在《熊出没之过年》中,光头强制造一架伐木机,可是在动物们齐心协力下使伐木机出了故障,不受控制后,光头强不但没能砍到美人松,还把自己的房屋砍得面目全非,这时光头强的妈妈打来电话,说给他包了家乡的酸菜馅饺子,炖了肉,烫了酒,等着他回家过年,这个电话更加让他想回到家里过年,使他产生了极大的失落感,接下来他唱歌的画面,没有任何的装饰场景,昏暗的背景,从上面照下来微弱的光束,缓慢飘落下来的雪花,巧妙地表现出光头强没有温暖、极其寒冷的感觉,更加渲染了他一个人在外的孤单,过年不能回家的忧伤失落心情,这样处理的画面把光头强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熊出没》中色彩意义的象征手法

一般来说,幼年时期所联想的以具体事物为多,随着年龄增长、教育的提高,抽象性的联想即有增加的趋势,这种抽象胜的联想,就是色彩的象征。可以提供各个方面的空间色彩背景,比如四季变换,黑夜白昼。所以,探析影片中环境色彩的象征性,对反映影片主题,人物情绪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环境色彩象征意义。动画片开头展现的是蔚蓝、广阔的天空,一片郁郁葱葱、茂密的大森林,碧绿的草地,粉红的鲜花,沐浴在阳光雨露下,这样的环境色彩,营造出了影片的整体色彩氛围和情绪基调,这一切都昭示着这里的生活就像这个景色一样,充满色彩、阳光和希望。在《熊出没之过年》中,光头强因为没有砍到美人松,讨债也不成功,不但没有买到回家过年的火车票,而且还因失控把自己的房屋砍得面目全非,下着雪的夜晚,房屋内无法取暖,雪花从屋顶和窗户飘进,使得整个屋子格外寒冷。被风吹得摇晃的灯和来回翻滚的水壶,盖在光头强身上的棉被,灰色的床和凌乱的摆设,还有灰色的房屋,整个画面被灰蒙蒙的色调所笼罩,显得颇为阴冷,由于剧情需要表达的是沮丧、伤心的气氛,全部采用了灰色调,灰暗的色调正是光头强灰暗心情的真实写照,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光头强哭着说:“过大年,回家难,世上最惨光头强,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当熊大想出了一个主意,从窗口出现,把光头强带走,要送他回家时,明亮的色调再一次出现,给光头强带来了阳光,预示给整个故事又带来了希望。

2.个体色彩的象征意义。《熊出没之过年》中光头强一身休闲装加上一顶东北大棉帽子,坐着摇椅,听广播,吃水果,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非常惬意的体现,中国风的蓝色上衣,外面加了一件皮毛坎肩,暗紫色的裤子屁股上还有一个大红色的补丁,反映了当时光头强的慵懒意境,这也是光头强在整部影片中主要的造型。光头强的梦中变成了一个奶爸,身穿一身黑色西装红色领结又配以一个白色花边的可爱围裙,手里拿一个超大的奶瓶,形象夸张又搞笑,给影片中的光头强增添了不少搞笑情节。在光头强准备去森林砍树时,他的橘色安全帽,绿色的迷彩裤加蓝色工作服,再加上各种装备和工具,又展现了光头强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永不服输。而影片中熊大和熊二在送光头强去车站的时候,也分别以鲜艳亮丽的颜色服装搭配,出现在观众面前,橙黄色条纹上衣配上深色背带裤,果绿色的上衣配蓝色的背带裤,再加上可爱有趣的小帽子,非常的憨直,形象接近于小丑,展示着熊大熊二一向的幽默风格。

三、色彩构成在动画中的运用

在动画中,为了加强观众感官和了解动画影片故事内容,色彩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直接影响观众的理解力与感受力。色彩的感觉与色彩的搭配方法相辅相成,简单说,动画是把每幅画面按照规定需要组合起来,制作动画的过程就是设计所需画面的过程。下面就《熊出没》中的单格镜头进行简单解析。

1.同一色相对比。在动画中一般会很少使用同一色对比,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会运用到同一色对比,比如雪中、黑夜、火中,当色彩中色相不需要有明显差异的时候,就必须在明度和纯度这两方面来进行调整。《熊出没》中,由于小松鼠不小心把光头强的房子点燃,屋子着起了大火,这整个画面可分前木头房子的背景和大火前景,前者由高明度构成,后者的构成是低明度,背景是棕色红色和相近色构成,前景部分出现了橘色、黄色以及中间色,过渡十分柔和,营造了十分危险的氛围。背景房子上的装饰红辣椒和窗花是大红色,也融入了前景的一些颜色,把前后很巧妙地融合起来。

2.类似色相对比。这样的色相比较单纯,对比差小,在色彩设计中,会较多使用类似色相。《熊出没》中熊大和熊二在冰面上滑冰玩冰雕时的画面,由于环境的需要,剧情要表达的是一种欢快明朗的气氛,整个画面给予蓝色的基调,画面中大部分是蓝色系组成,远处的高山森林暗色部分色相偏绿,亮色部分天空色相偏蓝,这个色调非常透气、清爽。其次,熊大和熊二也是以类似色相出现在画面中,从蓝色渐变到绿色,再渐变到黄色完成,色调与整个画面的色相非常统一。

3.对比色相对比。对比色的跨度大,使人兴奋激动。《熊出没》森林的颜色主要以绿色为主,光头强来到森林中,橘红色的安全帽和衣服,与树木的绿色产生了红绿色对比。虽然都是高纯度的颜色,但是其中橘红色的面积比较小,使颜色对比的效果减弱了大部分,使画面有平稳的效果。《熊出没之过年》中动物们在布置过年的舞台,这个画面在色彩的处理上,大部分都运用了对比色相。灯笼的红色和黄色本身就是一种对比,翠绿色的松树与树上的洁白的雪花对比,各种颜色的水果、装饰物,也都形成了相应的色彩的对比,使整个画面非常丰富、饱满。

4.互补色相对比。能使色彩对比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引人的视觉。光头强准备上火车的镜头,火车本身的墨绿和翠绿与火车的红色和光头强的帽子和衣服的土红色互补,这样的互补搭配合理,不但使色相构成对比的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刺激感,又使画面富有张力。

四、色彩的综合运用

色彩是动画设计中的一大要素,动画色彩的构成不仅运用到色彩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对色彩感受的创造能力与感受的领悟。动画创作中色彩的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渲染着整部动画影片的氛围。

《熊出没》中光头强为了对付熊大熊二,拿了一筐水果放在木屋前,这个画面由六种颜色构成,水果筐里的黄色梨子和红色的苹果互补,黄色的树屋和紫色的花朵互补,天空蓝色和草坪绿色类似。这组颜色的组成占整个画面的大部分,决定了这个镜头的画面是中纯度色彩,这样的色彩应用符合了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是影视构成的三大基本构成之一,在构成中作用非凡,作品画面的最终质量,取决于构成元素在制作过程中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按一定规律组合不同要素。色彩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总是给人以直观的情感与美的感受,同时我们对色彩美的感受和情感也构成了人类的一种天性。色彩是自然美中最生动的一种表现。

五、结 语

我们自觉、努力追求色彩美的创造,探索色彩,从黑白时代――分段染色――彩色时代,不断开拓动漫的艺术品格,是提升动漫艺术审美价值的一重要元素。色彩是动漫语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银幕上的色彩是最易穿透人物的表层空间直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造型因素,色彩构成对动漫的设计与制作有着指导作用。《熊出没》动画系列通过色彩构成给观众以示意,使观众对影片产生遐想,并给观众无限的感染力和想象空间。整部动画片从头至尾充满喜感,轻松搞笑,幽默诙谐,片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内容,给观众鼓励,深入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所向,影片还以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影射出当今社会发展在经济、生态的选择时面临处境的矛盾抉择。通过熊兄弟和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及生存态度,隐喻了人类在面临生态危机、生存危机时,对生态环境的美好诉求。通过色彩在动漫艺术造型中是不可或缺最重要的部分,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的感知力。画面效果与客观现实比较,有很大的不同,超越了自然物质的原有形式,上升为一种特立独行、有意味的造型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湃.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2] 唐昌乔.从色彩构成到色彩设计[J].装饰,2010(05).

[3] 赵国志.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电影艺术赏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进步,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并使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典型代表在当今制造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就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

2 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2.1 机械设计技术的应用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在机械与电子相互结合的实践中,机电一体化不断对机械设计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结构更新颖、体积更小、质量更轻、精度更高、动态性能更好等),使现代机械技术相对于传统机械技术发生了很大改变。所谓数控机床,它主要还是一台用来加工零件的设备,但其在应用机电一体化之后,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简单的机床。数控机床的主传动、各个坐标轴的进给传动都由单独的伺服电动机驱动,并且各个坐标轴之间的运动关系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协调控制。数控机床的机床本体部分相对于以往的普通机床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采用了全封闭或半封闭防护装置。数控机床采用封闭防护装置可防止切屑或切削液飞出,给操作者带来意外伤害。(2)采用自动排屑装置。数控机床大都采用斜床身结构布局,便于采用自动排屑机,排屑方便。(3)主轴速高,工件装夹安全可靠。数控机床主轴箱大都由电主轴或传统机械主轴单元加变频电动机和变频器组成,以适应更高的转速要求;采用液压卡盘,夹紧力调整方便可靠,同时也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4)可自动换刀数控机床都采用了自动回转刀架,在加工过程中可自动换刀,连续完成多道工序的加工。(5)主、进给传动分离。数控机床的主传动与进给传动采用了各自独立的伺服电机,使传动链变得简单、可靠。同时各电机既可单独运动,也可实现多轴联动。这些都是机电一体化总体设计技术和机械设计技术的成功应用。

2.2 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应用

在数控机床中,主要采用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等自动控制技术,来保证数控机床的正常运行。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及输出,它们大都依靠计算机来进行,因此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是密切相关的。所谓数控机床,其与普通机床的最大区别即在于“数控”,数控就好比给一台机器装上了一个“脑袋”,这是机电一体化应用中最为普遍的一点,同时它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这部分集合了计算机技术、信号变换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多项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接收操作者通过输入装置输入的加工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信息,经数控装置的系统软件或逻辑电路进行译码、运算和逻辑处理后,发出相应的脉冲到伺服系统,以驱动机床。如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它主要是接收数控装置的 M、S、T 指令,对其进行译码并转换成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辅助装置完成机床的相应开关动作,同时接收操作面板和机床的 I/O 信号,送给数控装置,经其处理后,输出指令来控制数控装置的工作状态和机床的动作。数控机床中,计算机与信息处理装置指挥整个产品的运行,信息处理是否准确、及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2.3 执行与驱动技术的应用

数控机床中的伺服系统主要包括主轴驱动单元、进给驱动单元、主轴电机和进给电机等,完成接收数控装置输出的指令信息,经功率放大后,驱动机床执行机构按规定的路径运动,以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伺服驱动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执行元件及其驱动装置。执行元件一方面通过电气接口与数控装置相连,以接收数控装置的控制指令;另一方面又通过机械接口与机械传动和执行机构相连,以实现规定的动作,因此伺服驱动技术是直接执行操作的技术,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动态性能、稳态精度、控制质量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伺服系统在数控机床中的成功应用,使得数控机床具有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

2.4 检测与传感技术的应用

在数控机床中测量与反馈是由检测元件和相应的电路组成,它们将检测到的信号反馈至比较电路,经信号比较和信号放大驱动机床,以准确的速度做准确的定位。这是由于检测与传感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它主要是将所测得的各种参量如位移、位置、速度、加速度、力、温度、酸度和其他形式的信号灯转换为统一规格的电信号输入到信息处理系统中,并由此产生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决定执行机构的运动形式和动作幅度。传感与检测技术是数控机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实现的是数控机床自身的实时监控与检测,保证每一个行动都按照下发的指令去操作,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机床的正常运行与产品的质量。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进步,和微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本身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逐步向机械领域渗透并与机械技术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而使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机电一体化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电影艺术赏析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电影业的发展离不了商业支撑。植入式广告的加入,无疑会减少资金压力,降低票房风险,这让电影人没有了拒绝的理由。在商业化的推动下,电影又有新的任务一刊播广告,尤其是植入式广告,成了最抢眼的话题。对电影受众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当代电影的广告传播策略,探索电影植入广告如何获得最佳的稍售效果和传播效果。

一、电影的受众群分析

《中国电影观众测量与评估》研究项目将调查对象分为电影观众(一年内看过电影的受访者)和非电影观众(一年内没有看过电影的受访者)两类。从结构上看,电影观众和非电影观众在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类别等与消费力水平密切相关的指标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电影观众具有更高的收入、教育程度和更为高端的职业类别。电影观众在1-1499元个人收入段和0-3499元家庭收入段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电影观众,在元以上个人收入段和元以上家庭收入段的比例则要明显高于非电影观众。更高的个人收入和更高的家庭收入,这是电影观众区别于非电影观众的明显特征。从职业类别卜看,电影观众中技术人员/专业人士/科教文卫观众以及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观众,工业、商业/服务业人员、自由职业/个体从业者以及家庭主妇的非观众比例均略高于观众比例。技术人员/专业人士/科教文卫观众是时尚和高科技产品的消费引导者和主力军,1524岁的学生则是未来的消费主流,对于此类产品的广告投放来说,这两类人群都是有着强劲消费能力或消费潜力的目标人群。wWW.133229.CoM电影观众在个人收入等与消费力相关的指标上明显高于非观众,这一特点使得电影媒体的受众人数虽不多,但对于目标人群确定为高端受众的产品来说,不失为广告精准投放的理想选择。

二、植入式广告的营销传播策略

植入式广告的加入,无疑会减少资金压力,降低票房风险,这让电影人没有了拒绝的理由。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广告,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对受众造成一定程度的“感官疲劳”,传统思维观念支持下的广告运作方式及其广告业的发展也面临巨大困难,远不能满足现代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影为媒介的植入式广告遂应运而生,有效地缓和了现代广告业的窘境。广告宣传需要电影,电影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告。从辩证的角度看,矛盾的双方如果存在对立,则必然会有统一面。

电影艺术赏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发展

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知识

1.1 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就是指在机械的功能设计和应用里,在机械结构的主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控制等方面,将控制装置安装电子化集成和控制软件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系统,系统通过引进电子技术,使装置在程序预定的操作功能下,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再配合系统布局的各个功能单元里配置,完成机械系统智能性控制,实现机械设备多功能、高质量、低能耗、环保和运行可靠性高的效果。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将以上的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来实现设备的机械性能综合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是简单将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组合一下就完成的,是一个友好的复杂的系统结合技术过程。我们如果能正确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能在取代原有传统机械的功能外,还会增加自动检测和处理信息、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和保护等很多新功能。传统机械与现代机械的本质区别就表现在这些功能上。

1.2 机电一体化的特征

机电一体化主要有四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广而强的应用性。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机械为基础来研究机电的过程并实现机电产品性能的一系列开发的技术,这种技术是不受任何行业、机械种类的限制,渗透到各个专业系统和产品的应用、开发技术中,它的应用性因此广而且强;第二个特征就是突出的系统化。机电一体化是将各种技术协同合作和集成应用,产品和过程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且功能完全的系统。它主要强调的是层次化和系统化;第三个特征就是整体的最优化。整体最优化主要是指机电一体化的附加值高、效率高、性能高,材料、能源省,消耗以及污染低,充分利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综合运用,达到整体最优化;第四个特征就是操作简单、清晰化。机电产品使用简单化对于那些不精通机电原理、技术知识的普通用户来说,操作简便的特性能让普通的用户熟练使用机电产品强大的功能。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1960年以后才开始在工程领域慢慢得到应用,高速发展的新技术不断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创新和变革。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计算机和微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改变了机械工程原来的面貌,并让其彻底焕然一新,不仅提高了机电产品的综合性能,而且提升科技含量,促进机械工程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全新道路。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改造机床上的应用

数控机床对工作台和机床上的刀具的运动要求很严格,必须保证它们精确的运动路线,偏差率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被加工件的精确性。由于开环伺服系统结构简单、故障易诊断、排除、维修简单和易调整等特性,并且价格低廉,因此被广泛的使用。滚珠丝杠副具有传动效率高、摩擦损失小、运动很平稳等优点,将滚珠丝杠适当的正向拧紧一下,就可以消除螺母和丝杠的间隙;如果反向拧紧,就可以将空间的死区消除,达到精确定位。鉴于以上的优点在选用机构传动方式时总是选用滚珠丝杠副传动。随着科技发展,今天的数控机床都采用微机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按功能需要和技术要求选用。如果机床存在误差需要调整,要尽可能保留原来的操作系统,在改动最少的前提下对机床进行调整,降低改造成本。做到用最少的代价、最少的改动取得最好的收益。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包装机械方面应用

包装机械,机械部分一般多采用传统的凸轮构造、控制连杆等机构,控制系统用控制电路、控制连杆组成,结构复杂、维修困难,调试和操作非常不便。包装机械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由于控制系统采用了微机、专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形成了模块化管理,使之前庞大、复杂的传统传感技术和传动技术的设备体积大大缩小,设备的零件也越来越精密,能源的消耗也大大减少,做到节能环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效益。

2.3 机电一体化在产品开发上凸显的特点

总体来说,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开发商机上潜力无限,不仅因为其使产品功能具有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和可靠性,还能通过运用微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来特定的提升机械产品的某一特定的功能,使其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和应用最大的特点是让普通的机械产品实现了从半智能向智能化、自动化改革性的突破,提升了产品的价值和科技含量,将机械的经济、技术价值提升到了很高的水平。

3 在工程领域内,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应用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的统计和研究,正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个性化。这是所有产品必须具备的固有特性,市场化的经济决定了市场必将被个性十足的产品所充斥,在如今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产品若想立足市场,在保证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前提下,一定会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2)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显著特点是智能化,是与传统机械最本质的区别,是分水岭,是其他技术和产品不能与之抗衡的根本亮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还会大大提高它的智能化水平,使其在以后能模仿人类的智能,科学、准确生产。

(3)高性能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性能化主要表现在产品运行速度、精度、效率以及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性能,保证机电产品可以实行多数据、多任务、多系统的操作,并且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使用人员会根据提示在短时间内修理和调整好机器,保证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性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性能还会有很大的变革。

(4)绿色化。绿色化将不仅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色,这将会变成所有产品共同的特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今后的产品都将会在制造、使用的过程中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环境,在使用期限到期后还能回收利用。

(5)网络化。网络的普及,使得所有产品都在向网络化发展,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也不例外,在某些工程领域,特别是精密仪器和检测设备方面,已经实现联网,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诊断和控制等,相信不久的将来,所有的机电产品能够联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控制,这将使产品实现真正的机电一体化,这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最终的奋斗目标。

(6)机电液一体化。由于液压传动的平稳性、可靠性、柔缓性、安全性和压力大且均衡的特性,必将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一起引发机械工程的革命,而且在尖端科技中已得到了应用。

4 结束语

当今世界机械工程最终发展趋势就是实现机电液一体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和应用必将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不仅在机械工程领域,而且在农业、科技、军事上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展起步较晚,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完成我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和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