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第1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打针、挂水、量体温,而是医疗的后续,人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充分说明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人员除了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护理知识以及医学管理学科知识等以外,还应掌握康复体育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使他们能尽快的康复并回归社会。传统的护理专业体育课常以运动项目体系为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而言,不仅单调重复,而且也与未来的职业关联不大。现代医学要求将体育与康复护理合理整合,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将康复护理技能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赋予了体育以护理的内涵,有利于护理项目教学的实施,强化了对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康复结合体育课程的设置符合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康复为内容构建护理专业体育教学成为当务之急。

以康复体育为内容构建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康复体育。康复体育是体育与康复医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把体育运动作为发挥治疗作用的核心手段,把功能的恢复与改善作为首要任务,在认识结构与功能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功能上治愈,突出最终目标。康复体育具有其他医学学科难以发挥的作用。另外,康复体育对恢复和改善患者患处和全身机能有着极大的潜力和作用。它以重视功能的恢复、千方百计维护患者的生存能力为指导思想,较全面地体现康复体育医疗的目的,使许多患者通过各种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手段使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功能恢复和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的目的。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康复体育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康复体育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从而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能够根据患者的健康和功能状况等制订简单的康复体育处方,并指导和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技能目标。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使其掌握一定的康复体育基础知识和常用的治疗方法,掌握常见运动损伤和常见疾病的康复体育治疗原则和手段,使学生毕业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医学护理工作。

情感目标。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行为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为发展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奠定基础。

康复体育健身机理。提高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能力。康复体育通过外周肌肉的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和其他功能区的广泛联系,进而调节其功能,加速对优势兴奋灶的抑制,从而使疾病好转,预防和矫治因运动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提高代谢能力。康复体育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搏出量,提高呼吸肌的效能,增加肺活量和改善机体的摄氧能力,增加抵抗力,促进恢复健康。

维护形态和能力。康复体育可加快血流,扩张小血管,促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张力,提高肌纤维合成酶的活性,使肌纤维增粗,收缩力加强,对关节可增加滑液分泌,改善软骨营养,牵伸挛缩和粘连组织,从而维护形态和功能的正常关系。

发展代偿。对无法恢复的功能丧失,通过康复体育可最大限度地发展代偿能力。现代医学的发展,已充分肯定了康复体育在综合治疗中的特殊作用,而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康复体育对改善人体机能、调节气血、祛病健身等方面具有非凡功效。

以康复体育为内容进行体育教学的可行性。通过体育课,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康复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懂得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体育与康复结合、渗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还要通过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开展保健体育、健身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项目的学习;同时,运用现代康复知识的观点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指导和监控,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两项以上保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掌握和运用体质测试、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地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要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体育与康复结合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教师。为了加深康复与体育的联系,卫生职业院校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教师中有计划的开展康复与体育结合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体育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地听取医学教师有关专业课程的讲授。体育教师与专业教师应加强沟通、协作,由医学专业教师担任康复基础知识的教学,由体育教师担任医疗体操、运动处方的训练,例如:腰间盘突出个案,临床教师讲授腰间盘突出疾病后,由体育教师担任康复医疗体操训练部分,使学生掌握防治腰间盘突出训练方法。又如运动处方的学习,专业教师讲授运动处方的有关知识,体育教师参与学生练习运动处方的制定过程,科学地指导他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锻炼。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第2篇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延边自治州、松原市、通化市、白城市、白山市、辽源市等9座地级城市重点初、高中的现行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近年来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研究论文等资料进行查阅,关注有关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改革成果,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访谈法:本研究对三个层面的人群进行访谈,一部分是对学校体育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一部分是对继续教育学院的有关教师进行访谈,另一部分是对调研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对体育教师访谈的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当面访谈,二是通过QQ等网络形式进行访谈.实地考察法:本课题研究对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及开展情况进行抽样实地考察,得到研究所需的客观资料.

2微运动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

2.1“微运动”理念评述

“微运动”是进入“微时代”新兴的一种健身方式.它兴起于办公室里“久坐族”进行徒手或利用简单器材的健身活动.它是在“微博”、“微信”等信息时代背景下,在灵活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徒手或采用健身器械进行练习的运动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渐进性抗阻训练体系.渐进式抗阻运动开始是以运动医疗康复为主要目的开展的.美国学者Sisto.SA等,通过研究发现渐进式抗阻训练对长期性疲劳引起的慢性病有明显的恢复作用.日本学者新井光男等,对渐进式抗阻训练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渐进式抗阻运动对改善和提高本体感受器和前庭能力有显著的作用.我国学者也开始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如渐进式抗阻运动对偏瘫患者下肢康复的影响等等.随着“文明病”的不断加剧,该运动逐渐成为“白领阶层”健身的重要方式.由于它以个体运动为主体,具有明显的时尚性,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徒手或采用灵巧的器械在办公室、家中、公园、广场等场地进行健身锻炼.因此将该运动称之为“微运动”.与其他的健身运动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以具体的个体为对象,针对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强度和量度的练习,极大地突出了“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以满足自我的兴趣、需要,发展个人的创造性为主.第二,极大地减小了对时间、场地和运动设施、器材以及运动同伴的依赖性.人们可以依据短暂的、零散的休息时间进行有效的身体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既可以独自操作,也可以与同伴协同完成.第三,能够开发智力和体验趣味.“微运动”不是固定不变的运动模式,而是根据锻炼目标、兴趣爱好、器材特点、运动情景等客观条件变换运动方法进行丰富有效地练习.一个弹力球有很多种玩法,如何进行变换练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能力.这种不断改变带来的新鲜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运动兴趣,同时也促进智力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能够通过运动增强体质,减缓压力,调剂生活的同时,还能开发智力.第四,微运动还有“非技能性”.与其他的运动相比,微运动更为重视方法,即采用何种方式,进行何种运动,达到何种目的,而对运动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低.

2.2微运动理念与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相似度

新出台的《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新体育课程的基本思想.这一指导性的文件引起学者们的深思.有研究者对体育课的定位进行了质疑,体育课改的目标是“健康还是学习技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太多,体育课的价值如何取向?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表明了对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体育课不仅要担当健康学生体魄的传统重任,还要挑起满足心理健康、开发智力、完善人格等教育功能的重担.改革就是要把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最优化.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得到有效地解决.学生通过鲜活地体验和参与,通过运动进行发泄,通过运动促进与他人的沟通和交往等等,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心理水平得以提高.体育在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何让广大学生热情地、广泛地参与,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阳光和快乐,充分体现体育的平等性、趣味性,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思维惯性中,我们常常认为体质的强弱与运动能力相关,而把智力因素放在隐形的位置.即便是认识到智力在运动中的重要性,也很少逆向思维运动对智力产生的影响.运动确实能提高智力,关键是看什么样的运动和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运动.不仅仅是团体项目的战术运动体现智力因素,个体的运动同样处处需要智慧.同样的一种运动,谁能玩得更好?谁能学得最快?谁能掌握得最好?谁能创新得最合理?都需要积极思考,细心发现,进而使智力得以开发.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开发等教育功能上看,微运动能够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此外,体育课程改革还应兼顾学校、学生和家长三者的需求.但是往往学校、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的需求是相悖的.就目前看,学校要安全、要升学率;家长要健康、要成绩;学生要轻松、要乐趣.因此,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协调三者的需求,这就对课程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学体育老三样,即体操、田径和球类,很难满足新体育课程的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早已经在各种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中出现.李宁等在“试论在中小学开设校园健身课堂的可行性”研究中,对家长和学生在校园开展健身课堂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以上持支持态度.众所周知,“健身运动”需要一定的体育消费,并且往往费用不菲.健身课堂走进学校,能够获得家长们的支持,说明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健身活动是非常重视的,对新鲜的体育课程亦是欢迎的.从教学内容上看,微运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综上所述,微运动理念走入校园与中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基本一致.

2.3微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程的优劣势

2.3.1微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程的优势

由于微运动的健身性、智力性、趣味性和个性化特点突出,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理论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另外,微运动的优势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起到促进和巩固作用.“微运动”在让学生体验到运动快乐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掌握健身的理论、方法,使学生会锻炼,懂健身,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使学校体育课程的“满足度”得以提高.据广大中学一线体育教师反映,“课越来越难上”.如果课堂强度大,学生、学生家长甚至其它学科教师有反对意见,认为体育课影响文化课学习.若强度小,被认为是“放羊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宽严相济”的度.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不易察觉,体育教师的压力骤然增大.“微运动”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采用安全、有效的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

2.3.2微运动进入学校体育的短板

首先,广大体育教师缺乏准备.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执行者,也是改革的关键.微运动进入中学体育,需要体育教师能够掌握渐进式抗阻运动的原理和相关的知识.由于微运动的“非技能性”,对广大中学体育教师的生理学、解剖学、训练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们接受培训,近距离接触微运动的相关器材,学习健身方法;一方面要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教案,甚至编写教材等,给广大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量.虽然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宋会君教授认为“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不仅是许多国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也是世界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一种趋势和潮流”.体育教师地位与教学质量和专业化程度息息相关.从发展的角度看,体育教师自身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此外,由于渐进性抗阻运动在国内流行程度不够,举办的培训班较少,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尚未展开合作,也是制约教师培训的重要因素.第二,微运动要进入学校体育,需要有关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其中主要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论证、审批、政策支持,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培训部门的合作等等.再次,经费问题.包括必要的场地设施建设、器材采购以及教师培训等.

3微运动理念植入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构想

3.1教材选取的最优化

微运动成功登陆学校体育的重要一环是教材的选取.好的教材将给体育课改带来勃勃的生机.因此,微运动系列教学内容要首先进行设计论证.围绕科学性、趣味性、个性化以及学校实际条件、师资情况、学生家长意见、教学方式方法等主客观条件的相关因子进行权重,建立教材选取的最优化模型,然后按照这一模型对合适的教材认定,并根据教材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和课时分配.

3.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检验中学体育课改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而评价的标准既是评价的依据,又是评价结果科学性、客观性的重要保障.因此,评价标准的确立,不仅要吸取原有体育课达标评价的经验和成果,还要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对原有评价体系进行有益地补充,体现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和目标,使评价客观有效,简单易行.根据体育课新课程改革标准,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应包括身体指标、心理指标和学习情况指标。

4结论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第3篇

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与普通专业体育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它具有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与体育都承担着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责任,体医结合是现代体育及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当前形势之下高等院校医学专业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现阶段,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的逐渐提升,医学从传统的临场治疗学逐渐发展成为“预防医学”“健康医学”“康复医学”,体育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需求之一,体育在增强体质、健身防病、医疗康复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上现代工业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之下,“文明病”已经成为当前时代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超过70%的人群都处于亚健康状态,15%左右属于非健康状态,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将体育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二、体医结合改革方向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高等院校医学专业的体育教学

1.加大研究力度,明确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开展体医结合工作,切实推进高等院校医学专业体育教学改革,相关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之中要加大研究力度,形成以医为主、体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医学与体育的相互渗透融合。基于此,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体育教学改革小组,由学校领导,相关专家为成员,开展专题研究,为体医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实际的体育教学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医学、健康有关的知识技能,使其成长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找准体医结合的渗透点

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运动处方等其实都属于体医结合的产物,学校在推进体医结合,开展教学改革时,可以以它们为突破口,在体育课、医学专业课教学之中渗透康复医学、保健体育等理论知识,让医学专业的学生切实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通过体育课,开展保健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项目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运动处方、体质测试等知识内容,在未来的工作之中,能够指导病人或者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

3.突破教学模式

为了切实推进医学专业体育教学改革,学校必须积极更新落后的教学模式,在安排教学时要增加体医结合内容的知识,打破传统,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结合高等院校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情况,开展适合医学专业学生身体、生理特点、职业要求的体育教学,课内与课外有机统一起来,课堂之上重视学生体育知识、健全人格的培养,课外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自由练习。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培训、医学体检等,以巩固学生的专业能力。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改革进程,因此,学校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要重学校师资力量的培养,要能够利用医学专业的资源优势,针对教师开展与体医结合有关的知识技能培训。比如组织学校的体育教师参加由专家开设的医学知识讲座。学校的体育教师及医学专业教师要加强日常的交流沟通,医学专业教师也要积极了解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熟悉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为体医结合工作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切实增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强健学生的体魄,国家教育部门就体育教学做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各级院校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医学专业比较特殊,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自然也与其他专业存在不同之处,为了更好地开展医学专业体育教学改革,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必须积极推进体医结合,文章主要就体医结合改革方向下的高校医学专业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关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教育人员的工作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第4篇

8月9日,哈尔滨市南岗区残联、南岗区安监局、哈尔滨市公安交警支队南岗大队与南岗区肢残协会在南岗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举行了“庆祝全国肢残人活动日暨残疾人车友坊成立大会”。大会围绕全国肢残人活动日的主题“热爱学习、改善生活”成立了南岗区残疾人车友坊,并聘请哈尔滨市公安交警支队南岗大队的警官为代步车驾驶员宣讲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车友坊”的成立既提升了肢残协会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又达到了增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改善了残疾人生活质量,增强了残疾人驾驶员遵纪守法的意识,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代步车给社会的良好交通环境带来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时为肢残人与社会沟通架起了桥梁。

(哈联)

助残慰问解难题

今年8月11日是第二次全国肢残人活动日,主题为“热爱生活,改善生活”。漳州市残联领导及市肢残协会主席一行看望慰问了十几户贫困肢残人家庭。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大米、保健品、生活用品等。每位残疾人对于领导的到来都非常高兴,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残疾人小陈今年10多岁,自幼残疾,双腿无力不能行走,经手术后,还是无法站立,由于自身缺陷无法进入学校就读,平时靠老师上门为他上课辅导。此次漳州市残联领导的到来,他非常开心,漳州市残联领导鼓励他要好好锻炼,刻苦学习,克服困难,多学一些知识。小陈也表示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回报社会。

(朱惜珠方仁荫)

爱心轮椅方便出行

8月11日是全国第二个“肢残人活动日”,家住抚宁县大新寨镇迷雾村的7岁脑瘫儿童武亚婷幸运地获得了一辆由“明门慈善基金”捐赠的价值万元的“便携式残疾儿童轮椅”。

为减轻贫困残疾儿童家庭的“出行难、护理难、负担重”问题,秦皇岛市残联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7月20日,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设立、台湾明门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明门慈善基金”,通过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秦皇岛市残疾儿童捐赠了总价值近lO万元的10台便携式残疾儿童轮椅。此次免费发放的轮椅在材质和功能上根据残疾人身体特征进行设计,同时具有轻便、可伸缩特点,目前,通过秦皇岛市各县(区)残联严格的筛查、审核,该市10名符合条件的儿童已全部获赠爱心轮椅。

(秦联)

参与健身融入社会

8月8日是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宁夏银川市的光明广场热闹非凡,为推动宁夏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工作不断发展,宁夏残联在这里组织广大残疾人朋友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当天,共有来自全区的200余名肢体和视力残疾朋友参加了“全民健身日”活动,他们分别进行了柔力球项目的运动和跳绳项目的运动,自治区残联还请来了老干部局的太极拳协会常年参与柔力球健身运动的离退休老干部们,给大家进行现场展示,并指导大家学习有关柔力球运动的技巧。这样的体育活动为广大残疾人朋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冯刚)

培训辅具康复工程师

为进一步提升门头沟区级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和街镇、社区(村)级辅助器具服务站的服务水平,北京门头沟区残联于8月8日至8月12日举办了辅助器具康复工程师培训班。来自全区各街镇、残疾人温馨家园的4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们聆听了专家授课、参观了北京市辅具资源中心并参加了笔试和实操考试。

通过培训,学员们不仅掌握了辅助器具适配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实践知识,对“个性化适配”这一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加深了对辅助器具工作的认识,而且通过利用中心的辅具资源广泛接触大量辅具,增强了实操培训效果,对今后全区开展辅具适配工作更具切实的指导意义。

(门联)

民生工程全面提速

自今年4月下旬开始,安徽芜湖市镜湖区残疾人民生工程再次全面提速,推进了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和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等活动的开展,为1218名残疾人通过“一卡通”共发放121.8万元生活补助;为90名患者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另外,为394名贫困精神病人每人每年500元服药救助也在8月12日前发放完毕。

为了提升群众对残疾人民生工程的知晓度,镜湖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40余次,印发宣传单7000张。在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精神病患者服药救助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利用入户摸底登记机会上门宣传,宣讲民生工程的申请条件、办理程序,使两项民生工程真正深入民心,落到实处。

(镜联)

开展手语学习提高服务品质

自2011年8月18日开始,山东青岛开发区残联在区残联二楼培训教室举办为期一周的手语培训。各街道办事处残疾人专职干事以及社区康复员等共36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邀请了青岛胶南市聋哑学校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授课。老师将指导大家采取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对话实践等多种方式,学习日常沟通中最常用的手语基本词汇以及会话等。同时为了让本次培训更加扎实有效,手语老师还将针对学员们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讲授相关手语。此次培训搭建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与广大聋哑残疾人沟通的桥梁,必将有效地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技能,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品质。

(孙颜平)

康复培训改善生活

今年8月11日是第二个“全国肢体残疾人日”,活动的主题是“热爱学习,改善生活”。上午,长沙市天心区残联联合长沙市中心医院在医院办公楼多功能厅会议室举办了“给力康复、快乐成长”知识学习讲座活动。医院康复科医务人员、全区星级明星社区康复协调员、区肢体残疾人代表等8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中,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分别就社区康复、康复医学等内容进行了学习讲座。之后,全体参会人员还参观了医院康复治疗大厅的康复设备,医务人员对每个设备的使用做了全面详细的讲解。大家感到,社区需要这样的康复设施,还需要专业的康复人员,非常感谢区残联、中心医院为大家提供这样一次机会,让他们又学到了很多康复知识。

(天联)

微笑行动点亮生命

为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唇腭裂儿童获得免费救治,内蒙古通辽市残联积极争取“内蒙古国际微笑行动”项目,为通辽市唇腭裂儿童实施免费手术。

通辽市残联高度重视此项行动,积极协调卫生、计生等部门共同行动,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开展筛查,指定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7月26日,经北京专家的仔细筛查,通辽市有15人适合手术,并于7月27日~8月1日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医院成功进行手术,手术均由北京专家实施,患者住院费、手术费及药费全免,每名患者直接受益L0000元,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免费手术使患儿恢复了语言功能,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改变人生命运,再现灿烂笑容。

(通联)

才艺展示共享精彩

日前,辽宁省朝阳市火车站广场灯光闪耀、歌声飞扬,朝阳市残疾人文化周启动仪式暨专场文艺演出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场演出以“乘爱飞翔”为主题,在舞蹈《爱的呼唤》中拉开帷幕,残疾人演员的真情演出,不仅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也令许多观众感动不已。两名轮椅上的残疾人充满真情的诗朗诵Ⅸ我要站起来》把演出推向,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出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朝阳市残疾人文化周,将陆续开展残疾人专场文艺演出、残疾人社区文艺展演、残疾人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残疾人参观科技馆等系列活动,以此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郝起)

技术培训见实效

8月10日上午,肢残学员在北京市西城区残疾人服务中心接受电脑软件课程的培训。北京市西城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作为西城区唯一的综合性残疾人服务机构,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为区内残疾人提供包括职业培训、康复治疗、就业咨询、文体活动等多方位的服务。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终身体育 高职院校 太极拳教学

[作者简介]李华(1964- ),男,广西钦州人,广西工商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与学生素质训练。(广西 南宁 53000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36-02

国务院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其间“健康至上”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终身体育”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体育教育的主流。太极拳运动以其独特的健身功效和动静相宜、顺其自然的精神修养成为当今人们追求健康、实现终身体育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现全民终身体育的今天,作为专业从事大中专体育教育教学的体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太极拳这一优秀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传授给新一辈的年轻人,让这一传统的民族体育瑰宝在高校体育课中发出更璀璨的光芒。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高职学校太极拳的教育教学研究,从体育健康、传统文化、终身体育等角度出发,运用影视媒体教学、动作模仿训练、分组观察练习、以赛促练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太极拳的拳理融合了我国古代太极、阴阳、中庸等众多传统哲学文化,讲的是“天地一太极,人身一小太极”“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追求的是一种“道”;练拳时,动作柔和连贯、不急不躁、刚柔并济;技击时,讲求引进落空、舍己从人、四两拨千斤的运动本质,将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其松静自然、心静体松的练拳状态,能够让人调节自我、放松身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其舒缓、柔和、流畅的动作,可以让人感到悠然自得,心旷神怡,有利于解除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期练习太极拳能够深刻领会到其中的内涵,对人的性格、修养、处事有突出的作用,对修身养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

太极拳本身是以中医经络学为基础,要求练习者通过练拳、调息、调气等方面调解人的各方面生理机能,从而达到防身自卫、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使慢性病康复的目的。一是强心健脑。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做到排除杂念,保持心理活动平衡,从而使神经系统自我意识控制力提高,随着肌肉的收舒及有节律的交替运动,气血通畅,大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从而保证脑组织的供血和大脑的健康,对整个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的机能都有积极的影响。二是活血健身。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心静体松,包括肌肉关节,能够使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小,从而加速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养生健身。三是调气益肺。太极拳运动时,要求采用腹式呼吸,练习时要求气下沉,呼吸深、长、匀、缓,腹实胸宽,横隔参与运动,胸腔扩大,肺含摄氧量增加,长期锻炼对人的心肺产生良好的保健作用。

(三)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

太极拳是一种体育健身项目,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我国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有责任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武术项目传承和发扬光大。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学生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庞大,其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素质决定了他们必然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人群;高职是人一生当中接受身体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机体和心理趋于成熟和完善的时期,个体的体育态度将对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终身体育成为未来体育教育主流的今天,借助高职院校的教育平台对其施加影响,传播太极拳,是普及和传承太极拳、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运动观念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度不高

大多数人特别是高职学生,由于没有完整理解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及其价值作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学习或表演太极拳的大多是中老人,因此常误以为只有中老年人才学习和练习太极拳,没有引起学习兴趣。其实太极拳本身应该是寓技击于健身中,寓健身于技击中,其本质应该是以练习技击方法为手段而实现健身的作用。太极拳的这种独特做法及其所具有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和防身自卫等功能长期不为高职学生所认知。

(二)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完成太极拳套路的完整性和动作的质量,几乎每一个课时都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名称,同时领做,学生跟着模仿的“传习式”教学方法,即一上课,教师先将基本功和套路中的难度动作进行拆解,然后按手型、步型、桩功、静力支撑等分开进行示范,让学生一个一个动作进行模仿练习,教学时强调太极拳武术动作的外形,注重动作的过程和线路,而对太极拳的拳理及其所蕴涵的深邃哲学并未作介绍。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动作练习上,对一些太极拳的基础技术知识一知半解,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无疑扭曲了太极拳传播的本源,教学效果也只能流于形式。

三、高职院校推动太极拳教学初探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平台,多渠道、多形式积极主动宣传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借助影视媒体、报刊、网络等途径大力宣传介绍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及太极拳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技术体系、博大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使太极拳被更多的人认识,并加入太极拳的练习队伍中,自觉地、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太极拳,体悟太极文化的精髓,消除只有老年人才练习太极拳的错误观点。借助学生社团在校园内兴办太极拳兴趣特色培训班,重点培养高水平的尖子选手, 组织开展太极拳表演或竞赛活动,制造“太极明星”, 打造“太极偶像”,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于太极拳的修炼中。

2.传承传统与树品牌并举。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积淀而成的,其浓郁的民族色彩、文化特征记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体现的是东方文明古国先哲们对“阴阳辩证”“普遍联系”“天人合一”等精神世界的内省和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特征和本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品牌。因此,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互融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必须打破太极拳的“师承家法”的传授模式,以科学的态度、多元化的传承机制,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依照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方向,将太极拳文化品牌推向世界,使之发扬光大。

(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影视媒体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影视媒体教学是指运用电影、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将太极拳的技术动作、蕴涵的文化特点、精神内涵等通过文字、声音、画面、动画、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以电影、电视或其他媒体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中,了解太极拳的文化、掌握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感受其丰富的内涵,为太极拳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在教学中,通过播放优秀的有关描写太极拳的电影、电视作品让学生领会太极拳运动的博大精深,看到太极拳的形体美和力量美,了解太极拳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技击性;通过太极拳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运动要领、对练习者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以及太极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特点,从而对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有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练习太极拳提供更为直观的、生动的、立体式的学习模式。

2.分段模块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分段式模块教学指教师将整套太极拳的套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段安排教学进程,即教师先将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根据其身体各部位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进行简化,让学生了解整个太极拳动作的大体构架,形成整体轮廓;再分析每个动作的步骤,讲解具体内容,再缓慢柔和、连贯进行练习训练,最终形成整体的感知。如在简化太极拳课程教学时,笔者在遵循太极拳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将课程教学分成四个模块,按单元、分层次进行讲授:第一个模块是规律性比较强的基本功模块(如功法、身法),第二个模块是动作重复比较多的单式模块(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揽雀尾、单鞭、云手、玉女穿梭、倒卷肱等),第三个模块是动作变化比较复杂的单段式模块(如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闪通臂―搬拦锤―如封似闭等),第四个模块是将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套路的整合模块。在教学时,按照这四个模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更深层次的教学上。这种分段式的模块教学训练,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复杂的太极拳技术动作要求,增强学生对太极拳风格特点的认识,提高教学的实效。

3.分组训练教学,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分组训练教学指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练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相互纠正和改进,教师根据各小组在练习时所体现出来的共性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不仅能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取长补短,还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运动技能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体表现能力。小组练习时,在同学、教师的共同提示、督促、互动下,容易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加快学生学习进程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以赛促练”,促进教学,提高实效。太极拳运动是武术运动的一种形式,有其自身独特的拳理和技击技巧。在学生学会基本的套路动作和练习方法后,通过组织开展一些公开的表演和教学比赛,能激起学生更大、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如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徒手对练的项目之一,有一定的对抗性,是一种培养和训练周身皮肤触觉灵敏度和内体感觉的运动。在学生的太极拳练习达到一定水平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课堂上可适当组织开展太极推手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技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坚毅的精神,巩固学习成效,为太极拳教学效果提供了展示平台。

总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旨在加强全民健身工作,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要求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健身功能能够充分适应高职学生的健身需求,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终身体育运动的项目之一。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深入探索太极拳教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对太极拳的学习逐步培养起终生锻炼的意识,让太极拳成为学生今后健身活动的伙伴。

[参考文献]

[1]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材编写组.体育运动学校试用教材 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武冬.太极拳普及套路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李忠斌,周兵.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意义[J].四川体育科学,2006(1).

[4]蔡开明.高校太极拳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3).

[5]刘永祥,吴进新,胥凡.多媒体课件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优势作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