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篇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88―01

很多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想要实现创意教学,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条,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让美术能够真正发挥其本质功能,让学生能够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以,想要真正实现小学美术价值,改革刻不容缓。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重视美术教学的创新性,这样美术教学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艺术风采。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依旧有很大一部分小学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而不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自己实践,这样学生无法通过自主思考来获取知识。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自主思考能力不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加以引导,那么小学生很容易受传统教学方式所制约,将很难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因此美术教学的价值也无法体现。

(2)教师对美术的认知不够完善

美术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小科目”,很多美术教师从内心中就认为美术不是主科目,在日常教学中随意性相对较大,这就使得美术教学的作用无法凸显,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也学不到应有的东西。想要实现小学美术的教学价值,教师就要具备正确的观念与教学态度,如果教师不具备这样的心态,那么美术教学必然会存在缺陷。

(3)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就会采取一些比赛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方式更多的是比较适合数学等科目,但不适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因为比赛活动只会莫名徒增学生压力。美术教学应该是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过程,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必须要在轻松的氛围中才能够实现创作。所以,错误的教学方式既不能够发挥美术的价值,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建议

(1)采取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普及,教师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的动态性、丰富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极大地提升美术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能够提高学生接收知识的效率,让学生更加了解美术的真谛。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该只将书本上的模板作榛婊目标。例如,该节课的目标是画一只鸡,教师可用PPT播放几组有关于鸡的图片,并且分别讲解不同鸡的画法。之后再由学生凭借自主发挥描绘心中鸡的图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进行巡视,找出绘画质量较高的作品进行分享,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成就感。

(2)根据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策略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那么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接受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这部分学生自主发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再教学,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打好美术基础,之后再进行实践性教学。活跃的教学模式覆盖率更广,也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2篇

课件内容过于全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把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这里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些教师为了教学方便,所选课件的内容过于全面。例如,某教师讲述“简谐运动”一节时所选的“弹簧振子”课件,把速度、回复力、加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全都用图的形式表示了出来。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把弹簧振子的实物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推导速度、回复力、加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这样既让学生把弹簧振子的模型深刻地印在脑子里,又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比我们给学生看这些结论更有实际意义。

课件模拟代替实验,缺乏可信度,易错过细微现象

学生非常清楚实验演示课件的结果是教师制作出来的,所以他们不会完全相信教师的电脑制作。例如,我们在讲述单摆的摆长公式与何因素有关时,把不同摆长单摆的振动情况做成课件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就不如做几个不同摆长单摆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如果学生做错了,我们还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实验的可信度,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发现学生的错误操作和错误认识。

用课件代替板书和习题册,不便学生总结提高

课件里尽管会有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或提纲)和重点例题及其规范解题步骤,但一闪即逝,不易把握,而且不能和规范的例题详解一起展示给学生。而教师在书写传统板书时,都会把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或提纲)和重点例题及其规范解题步骤板书在黑板的重要位置,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做笔记,并对照教师板书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另外,学生的习题册留有学生重要的思维痕迹,学生在课下时间可以参照自己的错题进行思维校正和总结提高。

全课件式教学易淡化师生情感交流,造成心理隔阂

师生的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件过于花哨,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宜突出重、难点

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归因式问题;辨析式问题;评价性问题;启智性问题;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32-02

历史课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简要真实记载,其中蕴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有正面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反面教训,还有经典的人生哲理与谋略智慧。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不仅能使我们适应社会而安身立命,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为改造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而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

由于道德情感倾向、人生价值观取向、思想文化底蕴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历史中的人物或事件,人们的认识或评价会有所不同。尤其是智慧化的人生经验与教训,作为课程教学,它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思索并探讨。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说明课堂讨论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本文就历史课堂讨论问题加以归类,同时阐述简要的教学建议。

一、归因式问题

归因,即探索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出现,除了特定的政治与经济社会背景外,还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密切相关。探索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归因,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同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有益的教训,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信念与智慧。如李斯向秦始皇建议的“焚书坑儒”事件,它既源于士大夫对当时废除传统的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管理的政治制度的不满,又与丞相李斯的治国理念以及个人政治动机有关,而秦始皇的集权统治思想则是该事件的决定性因素。

引导学生开展归因式问题的讨论,一是要分析人物和事件的社会背景,二是要探究人物的思想文化意识、个性与心理动机。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明确以下系列问题:①“长平之战”前的两军对垒中,为什么廉颇坚守不出则秦军无法取胜?②赵王为什么会中秦军的离间计而不用能将廉颇?③赵王为什么会任用只能纸上谈兵的赵括?④秦军采用的军事谋略有哪些?⑤赵括的军事指挥有哪些失误?为使学生对上述问题有较好的认识,在问题讨论前,教师要提供下面三方面的史料信息:一是关于赵王的个性脾气、思想文化、治国理念、用人识人能力以及赵王对当时两国战争形式的主观判断等;二是关于赵括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学识水平、军事能力、心理素质等;三是有关“长平战役”的地理环境、双方的兵力布置、粮草运输等。

二、辨析式讨论

辨析,即分析与辨识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认识历史事件的是与非。如怎样认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对楚庄王的欺诈行为,教学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晋文公曾在国家内乱逃亡中受到楚庄王恩惠后表示,如果以后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将“退避三舍”以报恩。然而在实际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表面是以“退避三舍”来兑现以前的承诺,然而实际是实施诱敌深入而达到歼灭楚军的军事谋略。晋文公是否不讲诚信?晋文公是否恩将仇报?如何认识兵法中的诡道?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识晋文公的枭雄品质,而且能较好地把握诚信或报恩道德概念的适用范畴,同时还能较好地领悟为人处世的某些谋略与智慧。

在历史课程中,值得辨析的问题比比皆是。如夏商时期,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为什么还会出现灿烂的青铜文化?又如封建社会帝位的“世袭制”,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利弊?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但社会发展是呈现进步的趋势,那么如何看待“世袭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再如教材中介绍:“相传,皇帝建造宫室,制作衣服,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对于人类的衣食住行发展,其决定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历史上有这样的传说?等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开展辨析讨论的问题。

引导课堂辨析式讨论,一般说来,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即使教师对有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提供了相关的史料信息,但仍需要学生进行思辨性的分析。由于学生不同的思想意识与情感倾向或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必然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学中必须贯彻民主作风,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事实上,对于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或某些事件,自古以来就是褒贬不一,是是非非难以说清。即使是偏激或偏差的看法,也不必即时更正,随着学生社会阅历的丰富积累与思想情感的演变,原先某些观点或看法也会随之改变,而这种自我感悟就是最好的课程教育效果。

三、评价式问题

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道德行为或功过得失、历史事件的性质与意义都属于评价式的讨论话题。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价式讨论,能促进学生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为今后人生事业成功的思想与智慧,以致少犯错误乃至不犯错误。

引导学生开展评价式问题讨论,主要应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评价。对于传统文化,要汲取其营养而赐除其糟粕。如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其营养的精华是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其自然,不要强为。然而这种思想又会导致人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这又是传统思想文化对人们的消极影响。二是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或功过评价。如对刘邦与项羽的评价,为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刘邦与项羽,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这一段话:刘邦入咸阳后,废秦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项羽随后入咸阳,大肆杀掠,火烧秦宫,烟焰三月不息。又如对秦始皇的评价,他虽统一六国,但广大百姓遭受生灵涂炭;虽北筑长城,但百姓劳役堪重;虽统一货币,但“焚书坑儒”;虽注重开发经济,但为修建阿房宫耗尽了国家财力,他是圣君还是暴君?是贤君还是昏君?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二是对历史事件的性质与意义评价。如“官渡之战”,袁绍以十万大军进攻三四万人的曹军,从兵力对比角度来说,袁绍处于优势,然而事实是袁绍惨败。就此战例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官渡之战”属于什么性质的战争?“官渡之战”对曹操统一中原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对曹操以后发起的“赤壁之战”有无关系?

必须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离不开历史事件,而评价历史事件的是非又离不开历史人物,因此对于评价式的历史问题讨论,通常是两者结合。如评价刘邦与项羽的用人,离不开评价他们对韩信的不同使用事件。再如评价“官渡之战”事件,也离不开评价曹操与袁绍这两位主帅的用人才能与军事才能。

四、启智式问题

启智性问题,就是指有助于启迪学生人生智慧的话题。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为什么?”这就是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的人生智慧。历史上诸多“劣势战胜强势”或“弱小战胜强大”的案例都能充分体现这种以柔克刚并制胜的谋略智慧,如越王勾践三年为奴且为夫差舌舔大便以委曲求全来使得夫差释怀而放己回国,同时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以致东山再起而报仇雪恨;张骞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人扣留十年,他忍受了各种欺凌与苦难折磨,伺机逃脱后又经历长途跋涉的艰辛,终于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历史使命,同时为开辟陆地丝绸之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美名。

人生智慧蕴含在各种历史事件之中。然而考究历史时,选择的角度不同,人们受到的启示也将不同。如“赤壁之战”事件,论利益,刘备是“借鸡生蛋”,论战术谋略,孙权是“以长击短”,论战争因素,对曹操的深刻教训是“天时不如地利,骄兵必败”。就近现代成功人士来说,美国穷汉林肯在与富翁道格拉斯竞选总统中,就是以真诚朴实的“长”来击败对方显摆狂傲的“短”,而马云支付宝的赚钱方式就是“借鸡生蛋”智慧的巧妙运用。再如商鞅变法,应该说,它对秦国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惨遭五马分尸的结局则值得人们深思,更值得当前和未来改革者的警醒。改革不是一帆风顺,改革需要付出代价,改革需要坚强的后盾。明确了这些道理,那么他在未来的事业改革中,既能审时度势,又能抓住机遇,既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又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既不会莽撞碰壁,也不会急于求成,更会注意如何保全自己。

引导学生开展启智性问题的讨论,切忌就历史而讲历史,应要求学生注意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特别要反思或剖析自己的思想意识与处事行为,注意总结自己的得失,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智慧。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就是指课程教育要启迪并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智慧。

历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提升人文与智慧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正是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所在。为促进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与深刻性,教师除了适当补充介绍相关的史料之外,还应注意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让学生在思想火花碰撞中形成自己的人生智慧,在情感交流中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4篇

一、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过程要详略得当,有主有次,绝对不能平均用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明确教学的方向是什么,教学目的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些进行准备,精心地设计,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出发去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切实学到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二是抓住教学重点。教师要抓住教学重点,提挈全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因此,教师要明确一堂课中该抓什么,学生该掌握什么,教师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讲解,可以选几个恰当、关键的知识点从横向延伸,以一点透视多点,进而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二、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能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创设乐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式、介绍背景知识导入式、设置悬念式等,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进而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阿炳塑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阿炳的特点,然后介绍阿炳坎坷的一生遭遇,由此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

处于青少年对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展示自己,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将一些故事性强或者以人物语言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课文创造为课堂短剧,让学生分别饰演其中的人物角色,让学生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和思想变化,进而实现对课文的深刻了解。比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不仅再现了课文情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可以将单纯的语言文字用声音、图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将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的表达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背影的图片和父子情深的感人图片,并配上《再回首》的深情歌曲,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下,很快就能投入情感,沉浸在令人感动的父子之情中,这样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挖掘了文章的意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打造活力课堂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优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吸取传统教法的有利因素,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或者对各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方法最优化的目的。现在的语文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比如教学《春》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教师可以就此提问:为什么“红”排在前面?可不可以调整一下顺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进行讨论,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在文章中发现作者安排的“桃树、杏树、李树”的排列顺序,后来的“红”是为了呼应前面的“桃树”。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知识之门的开启,将激发学生高昂的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活力课堂。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每一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一视同仁,就算学生提出的是比较浅显的问题,教师也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善于倾听学生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没有压力地学习,敢说、敢问、敢辩、敢写,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二)注重师生互动,加强情感交流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这里比较关注的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即学生主体想“学会什么”,进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情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进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生参与度;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有意义的学习知识是在教材同学生自身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这就是说真正的学习,必须由学生自己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对教材或知识做出有意义的表现。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能、形成意志品质的重要过程,如何调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显得愈发重要。

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义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汲取的主动者,而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首先,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利于主体作用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参与,整个过程也就难以畅通。

其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接受者。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去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目标间的差距,从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改进教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更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利于认知的发展。学习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来说接收这些知识需要经历一个在已知基础上掌握新知。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一些理论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正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怎样学习。

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轻视教学研究的心理及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当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灌输式教学。教师仍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判断、选择、好恶等。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服从于教师,服从于教材,以老师的话和教材上的结论为真理,学生并没有生动活泼发展。

第二、分数导向式教学。由于受到目前教育考核方式的限制,现在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优良,但并没有完全具备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的的素质,在高分下隐含着危机。在一些学生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创新意识不足。

第三、浅层参与式教学。有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仅停留在形式上,而且绝大多数互动都是教师向学生的单项交流,学生知识作为一种被动的角色,听从教师的指令,以旁观者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没有明显作用。

三、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必要性和因忽略学生主体性导致问题的分析,笔者根据自身体验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和发言的热情,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所学的知识就很容易深入理解并有效吸收。

第二、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实习、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的形式,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把学生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更要积极、热情引导学生把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并增强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第三、在合作中凝聚学生学习的氛围。组织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分析,然后提出小组的意见再全班讨论,并对他组的意见进行评价,便于组内和组间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当然教师在分组时,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听取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在合作时相互间和睦相处,彼此之间定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同时这种形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四、在参与中保证全体学生的公平性。因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学生甚至是教师,对待不同能力的学生持有不同的态度。我们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关心和是爱晒向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建立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又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薄弱,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他们往往害怕甚至抵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系和呵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结束语

本文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为研究主题,首先阐述了学生参与度在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剖析了现有课堂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笔者的经验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几点建议。期望通过本文的讨论,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杜爱文. 提高高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参与度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 86-90.

[2]耿新红.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课堂有效性 [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1: 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