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50%,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但气管切开后气体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直接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而细菌未经阻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易引起继发感染。2009年1月~2011年4月对15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进行了规范的管理与护理,无一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均经皮气管切开,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59岁,昏迷5例。

2 监测与护理

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每30~60分钟观察及记录,分析动态变化,严密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率、深浅、幅度,有无缺氧征及患者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对痰量大、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及体温升高者,应警惕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呼吸道管理及护理:(1)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保持气管切开导管的清洁,每天更换固定带,固定松紧适宜。每4~8小时进行切口换药,观察造瘘口无分泌物、发红和皮肤刺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2)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1、呼吸道湿化:气管切开患者因绕过了上呼吸道调节温湿度的作用,为防止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因此必须湿化呼吸道。常用湿化液0.9% NS100ml加入庆大霉素8万U加糜蛋白酶4000U。方法:采用为泵输入法进行持续湿化:即将吸好湿化液的注射器连续接延长管固定在微量泵上,将延长管另一端的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后周定,以8~10ml/小时速度输入,以达到有效的湿化作用,使痰液易于排出。雾化吸入:用氧气雾化吸入进行呼吸道湿化,即湿化液10ml,从气管切开套管口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氧流量6~8L/分。雾化吸入因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呼吸被吸到中未支气管及肺泡,从而可有效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且适度的湿化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以利有效吸痰。2呼吸道加温:因气管切开患者失去了自身呼吸道的加湿、加温、过滤等作用,所以对此类患者应注意进入气管的氧气温度必须适宜。如温度低,可引起支气管纤毛活动减弱,呼吸道过敏者易诱发哮喘发作:如温度过高,即可使水蒸气饱和,纤毛运动受阻,水蒸气凝集成小水珠,导致弥散距离增加,不利于气体的弥散。并可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所以保持管口气雾湿度32~36℃,已达到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和加速呼吸道纤毛运动的目的,利于患者自行咳出痰液。3适时有效吸痰:吸痰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最小的刺激和损伤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吸净分泌物。而过度吸痰和吸痰不及时都是不利的,为了能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的顺利进行,护士必须要掌握适时吸痰的征。适时吸痰的指征:床旁听到痰鸣音、患者咳嗽、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呼吸道高压报警、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立即给予吸痰。吸痰时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要1吸1换,粗细选择适宜。吸引器压力

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所有接触患者的器械和操作要保持严格无菌,护理盘每天更换,护理人员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口鼻吸引与气管内所用的导管,要严格区分不得混用,每根吸痰管只用1次。病房紫外线消毒2次/日,定时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留痰标本做细菌培养,以鉴定护理效果及指导有效抗生素的应用。(2)加强基础护理:(1)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口腔正常的咀嚼减少或停止,很容易导致粘膜或口腔感染及溃疡。所以正确有效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可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及pH值选择正确的护理液,用纱球清洗后再用注射器冲洗口腔,并用导管给予吸出,2~4次/日,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定植。必要时可于口腔护理前采集分泌物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查,以指导临床护理及用药。

(2)加强翻身拍背:每2小时给翻身拍背1次,利用的变化,达到重力引流分泌物的目的,给患者翻身时注意不要牵拉各种管道,拍背时以双手掌均匀交替叩击胸背部,便于痰液的咳出及吸引。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第2篇

    脑出血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肺部感染是此病的重要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而且是此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误吸又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起因,做好急性期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保持气道通畅,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1临床资料

    本科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者32例。

    2护理方法

    2.1转运途中护理脑出血患者早期伴昏迷者较多,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颅内压增高发生频繁呕吐,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口角位置放低,利于分泌物引流,家属和急救人员应尽早清理患者口鼻腔呕吐物和分泌物,对避免和减少误吸有重要意义。

    2.2入院后呼吸道早期护理立即吸痰并吸尽口鼻腔呕吐物及分泌物,必要时插管吸尽气道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上胃管胃肠减压,禁食,抬高床头15°~30°,必要时上口咽通气导管便于吸痰和保持气道通畅。

    2.3人工气道的护理

    2.3.1严格无菌操作特别是在有创性操作时严格操作规程如吸痰、口腔护理等,以预防加重继发感染。

    2.3.2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患者咳嗽排痰困难,当闻及痰鸣音时,应及时清除气道内的痰液,痰液不多时也要定时吸痰,以便刺激气道引起自主咳嗽反射,痰液粘稠者,吸前应雾化吸入或气道湿化,吸痰频率不宜过高,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应在必要时吸痰。

    2.3.3充分湿化气道每日自呼吸道丧失的水分有200~300ml。常规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断湿化:生理盐水50ml,每日吸痰前缓慢至气道注入2~3ml,湿化液每日更换。(2)持续气道湿化:生理盐水50ml用微量注射泵持续2~5ml注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内,根据痰液粘稠度调节速度。

    2.3.4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气管切开者每8h 1次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每次清洗时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雾化吸入15~20min,每日更换气管切口外纱布块,随时保持清洁。气管插管者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插管位置正确,及时吸尽口鼻腔分泌物。

    2.3.5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室内每日通风,每日行空气消毒,保持病室空气新鲜,菌落总数控制在≤200cfu/m2。

    2.4进食护理严格掌握进食方法及时间,吞咽障碍者,早期禁食,采用静脉补液,发病后3天可给鼻饲流质,少量多餐,待意识恢复,吞咽障碍消除时再改为由口进食。鼻饲前应事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温度,不可过高,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前吸净痰液,鼻饲后短时间内不搬动病人,尽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呕吐,可采用营养泵缓慢滴注。

    2.5氧疗护理在呼吸通畅的情况下保持低流量给氧1~3L/min,据血气分析调节,通气不足者可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2.6肺部体疗翻身拍背2h 1次,清醒合作者鼓励深呼吸示教并协助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听诊肺部呼吸音,观察痰液性质、颜色和量,定期做痰培养和药敏实验,据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定期拍胸部X线片。

    3结果

    通过早期细心并系统的呼吸道管理,本组32例脑出血发生不同程度误吸致肺部感染者在1~4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为患者早期恢复和良好的预后起到了极大作用。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呼吸系统;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1]。手术通过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防止颈髓遭受再次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术后易出现并发症[2],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对于此类病人围手术期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我科从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手术病人62例,现综合术后呼吸道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5~79岁,平均48.2岁。车祸致伤35例,意外、高处坠落伤27例,其中C1~23例,C2~34例,C3~4 14例,C4~517例,C5~620例,C6~74例。病人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2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62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加强抗感染、脱水治疗,加强翻身叩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好吸引物品、气管切开包、简易呼吸器。有10例出现呼吸肌麻痹,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5~14天拔管,8例呼吸功能恢复正常,2例死亡。

2 术后呼吸道管理方法

2.1 护理 术毕搬运病人时要求保持颈部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颈部两侧放置沙袋制动,利于观察伤口渗血,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

2.2 病情观察 术后早期呼吸困难主要因颈深部血肿压迫,喉头痉挛和痰液阻塞所引起,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死亡。术后3天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以及伤口渗血、颈部是否增粗等,警惕呼吸困难、通气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4]。本组有10例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除2例死亡外,其余病人缺氧改善。

2.3 及时有效排痰 此类病人呼吸道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排痰。术后予雾化吸入,以减轻呼吸道水肿、稀释痰液,利于咳出。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协助定时翻身拍背。如病人无力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吸痰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气管内膜,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

2.4 气管切开护理 由于大部分严重颈髓损伤患者会发生呼吸困难,治疗上经常通过气管切开来保证急性期的气道通畅,以挽救、保障患者的生命。因此,气管切开作为一项抢救措施或者辅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5]。但气管切开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因此气管切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正常人鼻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当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时,这种加温加湿作用丧失,造成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易形成痰栓[6]。同时由于颈髓损伤,咳嗽能力减弱,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充分湿化气道,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方法:每2h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ml,并根据痰液量及时吸痰。湿化液配制: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 000u。

2.5 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衰竭是颈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肋间肌及膈肌的麻痹使呼吸运动受限,另一方面因脊髓上行性的出血水肿,使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使用呼吸机频率12~16次/min,潮气量8~12ml/kg,吸氧浓度80%,平稳后改50%,30min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各参数。当自主呼吸有力,血气分析达到安全水平即可逐步撤机,能自主咳嗽排痰时予拔管。拔管前先部分、后全部堵管,24~48h后无呼吸困难拔管。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其是机械通气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直接导致的病死率高达27%[7]。护理要点包括:①加强监护病房管理:注意环境消毒隔离,控制人员流动,减少、缩短探视时间;增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避免交叉感染。②重视管道管理:呼吸机管道是病人呼吸道细菌寄存的重要部位,特别是管道中的冷凝水和湿化器等部位,应加强管理和消毒,当呼吸机停止使用后,应进行彻底地清理和消毒。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湿化,正确有效的气管内吸痰,吸痰前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④口腔护理:口腔细菌的下移,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来维持口腔的防御系统[8]。⑤营养及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本组10例患者使用呼吸机5~14天,平均7天,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经积极治疗,上机10天后撤机,呼吸平顺,无缺氧症状。

2.6 防治腹胀 颈髓损伤的患者早期由于交感神经调节失衡,患者多表现腹胀,影响膈肌的运动,从而使吸气时阻力增加,因此,保持肠道通畅也是护士不能忽视的重要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包括每天行腹部被动环形按摩,每次30min;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可服缓泻剂或灌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引起腹胀等。

3 讨论

对于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颈椎的减压、稳定手术,可阻止颈髓损伤平面上升,并使患者头、颈和具有残存神经功能的肢体能够进行积极的主动、被动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通气,从而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5]。但此类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所以做好术后呼吸系统管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病人出现术后呼吸困难及窒息的原因主要有:①因脊髓损伤、水肿致中枢性呼吸抑制;②因呼吸肌麻痹、无力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潴留,造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③术后出血引流不畅压迫气管;④插管全麻和颈椎前路术中牵拉气管,都可引起喉头水肿。针对以上原因,术后要在病人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中心吸引物品、简易呼吸器等,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及伤口渗血、引流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引流通畅,警惕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积极的呼吸道管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韦燕飞.颈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3):437.

[2] 黄新花.颈椎骨折手术后呼吸道的管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10(1): 24.

[3] 郑红云,赵超男,夏艳萍,等.颈髓损伤康复中呼吸功能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891.

[4] 孙魏,戴晓洁,张晓萍.严重颈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33-34.

[5] 邵将,贾连顺,朱魏,等.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影响因素与时间分布[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8):564-565.

[6] 郎云琴,李香琴,卢爱全.8例颈椎前路术后康复期患者中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11(11):988.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气管切开;堵管;对比

气管切开是神经科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喉梗阻,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及某些手术的前置的预防性手术。当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平稳、气道通畅后需要进行堵管,而气管切开在拔管前必须先试堵管24—48小时。传统的气管切开堵管(简称堵管)是用棉签一端缠绕胶布封堵,但是胶布长时间受潮后易脱落,且自制过程易污染。最重要的是此法较为极端,或堵或开,病人在堵管过程中易反复,阻碍拔管成功率,导致病情反复。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科对气管切开患者堵管采用一次性无菌采血管的帽及50ml注射器的针头进行逐渐过渡的渐进式堵管方法,既无菌又逐渐过渡堵管,病人逐步适应,成功率高。自2012年5月至今,我科已有1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新型气管切开堵管技术,取得满意效果。

1 制作方法

将一次性无菌采血管的帽套入将要堵管患者的气管套管上,再将50ml的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头插入采血管的帽上使气流通过,从而达到半堵管的效果,患者堵管初期采用半堵管,此期堵管约50%,可使病人逐步适应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患者呼吸平稳、气道通畅即可拔除注射器的针头达到完全堵管,此期堵管约100%,再观察24—48小时后患者呼吸平稳、气道通畅、无明显不适即可拔除气管套管。

2 方法步骤对比

传统堵管方法:①堵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堵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②评价呼吸情况及监测血氧饱和度;③湿化气道并充分吸痰;④将棉签缠绕胶布至气管套管内径口大小并插入达到完全堵管;⑤如完全堵管时患者有不适,如:胸闷、憋气、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拔除棉签停止堵管,待患者缓解后再行堵管直至患者完全耐受。

新型堵管方法:①堵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堵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新型堵管的优越性;②评价呼吸情况及监测血氧饱和度;③湿化气道并充分吸痰;④将一次性无菌采血管的帽取下套入气管套管上,再打开一具50ml一次性注射器取出针头并插入采血帽上,此时为半堵管,堵管约50%,观察24—48小时患者呼吸平稳,气道通畅将针头拔除,此时为完全堵管,堵管约100%,观察24—48小时患者呼吸平稳、无明显不适即可拔除气管套管。

3 讨 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除,且各种分泌物和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导致气道受阻,引起缺氧加重脑水肿甚至窒息死亡。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最为切实可靠。气管切开可及早开放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运用循证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过早拔除气管套管可能因患者不能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而再次行气管切开,造成拔管失败。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又可能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气管食管漏、气胸等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拔管的时机应选择在:①患者意识清楚或意识重度障碍转为轻度障碍时;②吞咽反向存在咳嗽反射恢复;③缺氧症状解除肺部无感染症状,自主有效排痰能力恢复;④试堵管2—3d。无缺氧症状,呼吸平稳。

神经外科常规拔管方法:先试堵管的1/2,对患者自主排痰能力有一定刺激作用。无缺氧症状,呼吸平稳,ld后可试堵整个气管套管口,如1—2d后,无缺氧症状,呼吸平稳,可拔管。拔除套管后创口可不必缝合,以碟形胶布拉紧伤13中,再敷以纱布l—2d后,伤口可自行愈合。拔管后床头柜上继续准备无菌吸痰用物和气管切开包,以便突然发生痰液堵塞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时紧急使用。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鼻咽通气管;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24-02

颅脑损伤、脑出血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血性液及呕吐物等可逆入气道,又因下颌松驰、舌根后坠等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梗阻而窒息,极易造成肺部感染,导致颅内压升高,加重脑水肿,脑缺氧而危及病人生命[1]。由此可见,做好呼吸道管理,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病人成功的关键之一。现将2011年6月――2012年10月,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病人经鼻咽通气管置管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出血病人96例,男58例,女38例,年龄6-79岁,其中,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2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硬膜下血肿13例,硬膜外血肿16例,基底节出血25例,小脑出血8例,均未有颅外部位的外伤和休克,均未建立人气道,经CT或者MRI确诊,病人格拉斯哥评分为8分,入住时间为2-10天。

2 方 法

21 分组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48例采用经鼻咽通气管插管护理为观察组,48例采用常规抬高床头30度卧位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病情、年龄、性别、格拉斯哥评分,入住时间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操作方法

221 观察组 选广州维力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单侧鼻咽通气管6-8号,病人无插管禁忌症,检查鼻腔,清除鼻腔分泌物,选择大小和形状,合适型号的鼻咽通气管,长度大约相当于鼻外孔至下颌角距离,选择通畅一侧鼻腔,清洁并用棉签蘸石蜡油鼻孔。用浸润石蜡油的纱布充分鼻咽通气管外壁,将鼻咽通气管弯度向下、弧度朝上内缘口向下沿垂直鼻面部方向缓缓插入鼻孔至管的外口缘,用胶布或系带妥善固定于鼻侧部,调节氧气接吸氧管,将吸氧管插入鼻咽通气管5-8厘米,常规吸痰和雾化吸入。

222 对照组 常规抬高床头30°,头偏向一侧,垫一小枕于病人双肩下,拓宽气道,经鼻中流量吸氧,常规吸痰和雾化吸入。

23 评估方法 ①病人吸痰副作用(包括烦躁、痰栓形成、黏膜损伤和肺部感染)。②病人血氧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RR)、心率(HR)变化情况。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3 结 果

4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病人舌根后坠可造成完全或不完全上呼吸道梗阻,鼻咽通气管经前鼻插入至舌根部,解除鼻咽部呼吸道梗阻,增加咽腔通气减少空气阻力。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病人经常使用脱水剂,使上皮细胞脱落,痰液黏稠度增加,经鼻咽通气管氧气雾化使雾滴随呼吸直接达到支气管和肺泡,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疗效,充分的气道湿化可以增加上呼吸道湿度,稀释痰液,利于痰液吸出[2]。从表1可见鼻咽通气管插管组病人的吸痰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保持了呼吸通畅,降低了肺部感染发生率。

研究表明,过多地反复吸痰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多,造成和加重低氧血症。吸痰次数的减少降低了因吸痰引起的缺氧,维持了较好的氧合状态,改善了心肌缺氧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从表2可见观察组病人的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呼吸,心率频率明显减慢,维持了较好的氧合状态。

应用鼻咽通气管注意事项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②保持鼻咽通气管通畅,每日做好鼻腔护理,鼻孔与鼻管间涂油,及时清洁鼻腔分泌物;③做好气道湿化,防止鼻黏膜干燥出血;④防止鼻腔黏膜压伤,1-2天更换鼻咽通气管一次并于另一鼻孔插;⑤保持吸氧管的通畅无痰痂阻塞;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⑦要注意做好痰液吸引效果的评价和吸入氧气改善缺氧效果的评价。

鼻咽通气管是保持呼吸道畅通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同时放置鼻咽通气管可减少病人口腔及鼻腔黏膜的损伤,防止舌后坠,利于吸痰,提高氧气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