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梗塞病脑的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择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康复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总有效32例(84.21%),对照组的总有效23例(60.5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35例(92.10%),对照组总有效27例(71.0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1]。而急性脑梗塞更更有着发病快、发病率高,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很多患者在患了急性脑梗塞之后生活不能自理,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发生脑栓塞,除了及时的抢救治疗之外,妥善的护理,及早的进行患者功能康复训练,将能大大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对脑梗塞患者76例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观察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7±11.1)岁;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5±11.3)岁;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及既往史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在接受常规脑梗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在经过急救期之后即开始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患者疾病进入恢复期后开始实施康复训练,分别于不同时间段对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康复训练方法: ①脑梗塞初期,患者尚不能进行明显的自主活动时,就应开始对患者的肢体进行适当的按摩,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大约每2 h 左右变换1 次患者,避免一些部位长期受到压迫坏死;同时使其肢体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以便能维持其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被动活动的方式一般包括对肩、肘、指、髓、膝、踝等关节进行屈伸、抬举等动作,使其得到被动锻炼。 ②患者能进行一定的自主动作时,可让患者掌握一些卧床锻炼的技巧。如肘关节屈曲、手指的抓握锻炼,患者在床上可进行举臂、抬腿、抬足等动作,可在其病床系上一些带子,让患者通过带子进行适当的锻炼,但锻炼需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③坐起、站立、行走训练:进行最初的坐起训练时,可先从抬高床头开始,逐渐增大床头抬高的角度,让患者从卧床渐渐过渡到能够坐立,然后酌情逐步让患者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帮助下能够起床、坐床边、坐椅子。当患者能够坐椅子时,可考虑让患者进行一定的脚踏板锻炼,锻炼其小腿肌力。进行站立训练时,起初应由两人以上对患者进行搀扶或帮助,然后逐渐过渡到一人帮扶及最后患者自己扶床站立。当患者能够保持独立站立后,即可开始进行步行锻炼。步行锻炼也应先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先联系原地踏步,再练习缓慢移步行走,行走应缓慢 ,切勿操之过急,尽量避免脚踝扭伤、跌倒等情况的发生,鞋子应为平底鞋,能系鞋带,松软舒适。 ④语言训练:可先从锻炼面部肌肉及口腔的动作做起,如让患者进行常规的噘嘴、鼓腮、眦牙、叩齿、弹舌等动作,然后再让患者进行舌部运动,让舌头进行伸缩练习,如舔上、下嘴唇、左右口角、舌绕口唇等动作。练习发声时可让患者先从简单的单音节字开始训练,然后再逐渐过渡到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1.3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4 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 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级~3 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临床观察中无变化、恶化或死亡均归于无效[2,3]。
2 结果
2.1 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比较(2个月后),见表1。
2.2 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比较(5个月后),见表1。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是由于导致肢体运动出现障碍。通过康复训练可刺激患者大脑及神经,促进其受损的神经因子、反应性突触恢复或再生,通过合理的运动方式从而,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以使功能重建[4]。从表1可知,进行早期康复护理(2个月),观察组38例,基本痊愈4例(10.53%),显著进步11例(28.95%),进步17例(44.74%),无效6例(15.79%),总有效32例(84.21%);对照组38例,基本痊愈1例(2.63%),显著进步7例(18.42%),进步16例(42.10%),无效15例(39.47%),总有效23例(60.53%);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莎莎. 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20.
[2] 屈检纯.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 当代护士,2007(6):30-31.
[3] 张华清.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8):160
[4] 徐道华,殷立青.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1, 26(2):214-215.
【关键词】 脑梗塞;恢复期;肢体康复;语言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75-01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的一种,脑血管病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本病起病突然,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失语和大小便失禁,生命体征紊乱。临床上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为了更好的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在日常有效的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共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发病类型:原发病24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3例,高血压8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其他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护理,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严密监测和建立规律睡眠等,并重点给予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具体如下:
1.2.1 语言康复 当脑病变损伤了优势半球的言语中枢就可引起言语功能异常。语言训练也是越早越好,早期用单词或短语加视觉信号来进行训练,如:卡片、图片等,同时分辨失语类型,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性,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运动性失语主要为构音困难,护理时要给病人示范口型,一句一句面对面地教等。在对语言障碍的病人进行语言功能训练时采取:①校正患者发音口形,给患者示范,并指导患者自照镜子,用视觉矫正发音器官的错误;②口语训练,从数字、单词、短语开始,进行复述,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计后半句,并练习简单的看图说话;③反复听力训练,将常用生活语录在录音带上,配上轻音乐,让患者反复听并跟读;④强化读写训练,让患者写亲人姓名、住址等,编小故事恢复记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个体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每隔2-3d检查训练效果,记录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经过这种语言康复训练,使病人恢复语言功能。
1.2.2 肢体康复 脑梗塞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到损伤,活动能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若不及时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致残的可能性会大幅增加。因此要及早进行肢体锻炼。①被动训练。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在护士的帮助下进行床上被动训练。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肢体的小关节如指、肘、踝关节活动易发生强直,因此要特别注意多做运动。并配合按摩、热敷、针灸等中药和物理疗法,刺激神经生长,保持关节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②主动训练。首先在床上进行主动性躯干肌康复训练,如摆肩以及左右翻身运动恢复肩关节灵活性,摆腿运动以防止足外翻,双桥运动以防止足内翻等。根据康复进展逐步加大难度,使患者学会“单桥”运动,自主翻身,由侧卧位向坐位的移动等。③床下训练。逐步过渡到下床直立,单腿扶拐行走,搀扶行走,独立行走,以及走平路、楼梯等,循序渐进,由简到难,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锻炼的内容,并根据进展情况适当调整训练目标,使患者保持训练的积极性,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1.2.3 心理疏导 患者由于行动能力不便,语言表达能力下降,需求不能自己实现,情感得不到准确表达,加之病情恢复缓慢,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沮丧等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会消极或抗拒药物治疗和功能康复训练,导致预后不良。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和性格特征,制定目标性的心理疏导方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的患者,仔细观察其心理表现,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给予有区别的心理疏导。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用热情积极的语言鼓励患者,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要流露出同情、怜悯等情绪,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动作,平等的对待患者,但注意态度要真诚,以减少患者的抵抗情绪,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对于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愿望患者,仔细观其表情、眼神等,从中揣摩患者潜在需求,主动帮患者排忧解难。培养其乐观豁达的态度,让患者感觉到被重视和被尊重,逐步调整情绪。
2 结 果
患者痛苦减轻,继发功能障碍尽量,残余的功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
3 讨 论
一般认为,大脑神经成体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细胞,损伤后不可再生,但部分神经干细胞在机体遭受重大变故或损伤时,有可能转化出一部分新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系统的重建和完善。脑梗塞患者经抢救治疗后,虽然急性症状有所缓解,但大脑相关神经重建尚未定型,需要来自多方面的外界刺激,促进神经系统的重建和完善。
基础护理对于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整洁的病室环境,可以增加患者的身心舒适度;科学营养的饮食,可以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患者免疫力,并为功能训练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严密的指标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并适时调整护理方案。但考虑到脑梗塞患者的具体特点,在强调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同时,我们特别加强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
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智力和体力会受到影响,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运动能力的下降,其生活的方便程度和舒适程度也会相应下降。因此,对于患者来说,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加强这两方面能力的改善。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心状况等,给予患者有区别有侧重的康复训练。同时,由于病情影响和训练枯燥,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在行动上强调主动性,积极帮患者解决困难,在语言上强调平等性,患者在自我认同感增强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好的护理服务,为康复训练及其他各项护理提供了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社会适应状态的变化。
结果: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并可促进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梗塞情绪状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31-02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进程,脑梗塞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脑血管疾病,一般好发于中老年患者。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发展,脑梗塞引起的死亡率已经大大下降,而致残率较高1。我院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心理社会适应状态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同时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病史、智力低下、严重听力障碍及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护理干预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为(62.58±8.47)岁;文化程度包括大专及以上20例、高中38例、初中及以下3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为(63.12±8.53)岁;文化程度包括大专及以上19例、高中37例、初中及以下34例。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掌握各患者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等信息,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在进行药物、物理等康复治疗的同时,向患者普及脑梗塞后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到本病的严重性,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并引导患者宣泄内心的苦闷。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强调坚持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在康复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和痛苦,坚持完成各项康复训练的项目2。
护理人员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培养,护理操作时应细心、耐心、态度和蔼,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护理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拉近护患距离。对肢体活动和语言存在严重后遗症的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指导家属帮助患者擦身、更换内衣裤,鼓励患者进行洗漱等训练,告知其坚持康复训练可较大程度地恢复自理能力。指导患者进行手工作业治疗,以增加患者的兴趣、改善患者的学习与记忆功能3。
1.3评价标准。
1.3.1情绪状态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程度,SAS量表共包括20项内容,每项内容均采取四级评分法,将全部项目得分相加得到总粗分,乘以系数1.25后得到标准分,以标准分50分为临界值,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程度,评分标准参见SAS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1.3.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脑血管内膜发生损伤,使脑血管管腔狭窄,局部产生血栓,使脑动脉进一步狭窄或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脑梗塞的发生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超重、肥胖、高血脂等因素密切相关。
患者发生脑梗塞后肢体活动、语言等功能发生较大的障碍,给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迁延的病程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因此脑梗塞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产生自卑感,不愿与人群接触,严重影响了其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而负性情绪反过来又会加重脑梗塞病情,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使其尽快融入正常的生活和社交领域,是临床康复工作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并可促进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珠秀,侯瑞田,赵红莲,等.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13):1582~1583
1护理
1.1严密观察有无出血
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症状、体征。观察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对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意识改变及肢体瘫痪加重等,应考虑脑出血并发症。溶栓后出血是最易出现的副作用,常见的有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及泌尿系出血,严重者合并颅内出血,故在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皮肤黏膜、牙龈、脏器出血征象。同时,注意其他部位及全身有无出血,密切观察出血的动态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1.2心理护理
溶栓患者普遍存在心理负担重,期望值过高的问题。因此,溶栓前医护人员必须细心做好解释工作,将溶栓后肌力并不能立即达到健侧肌力状态的实情告诉患者,讲解密切配合治疗与预后的关系,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
1.3生活护理
为患者创建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应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卧床、消化功能减退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造成排便困难,可反射性影响心率和动脉血流量而引起意外。因此,对于排便困难者除应用缓泻剂外,还应鼓励其适当多吃水果、蔬菜等,避免用力排便,应适当注意输液速度,以保证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采取恰当的措施,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早期康复治疗
溶栓后3天应卧床休息,第4天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2.1超早期护理
发病3天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加强基础护理,维持肢体功能位,同时尽量鼓励患者取健侧卧位,并加强患侧的感觉刺激,以利于健侧肢体活动。
2.2稳定期护理
急性脑梗塞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规范的康复训练。护士对家属要详细解释,对病人要耐心开导,强调早期锻炼的好处和不肯锻炼的后果,并列举以往成功的例子,使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肢体功能锻炼的原则:既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心身兼治,医患合作;又要方法有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2.3溶栓后肢体和语言的康复
病情稳定后,溶栓患者若心功能好、无出血倾向要注意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并加强功能锻炼。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在早期应指导家属对病人的患肢多进行被动运动,直到患肢肌力有一定恢复后再进行主动锻炼。
2.4作业疗法
溶栓后患肢的功能大部分待以恢复,通过作业疗法来恢复上肢的功能,如小号插板训练等,目的是训练手部的精细动作及稳定性。让患者坐位时肘关节尽量不离开桌面,多做前臂的旋前、旋后,手的握伸动作。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效果一般比下肢差,要使上肢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训练下肢时,可让患者在平衡杠内屈膝15%,做双下肢、单患肢站立及下蹲训练等。在病房里,患者要主动用健肢帮助患肢活动,或家属帮助活动,或手掌撑在椅子上,肘关节伸直,尽量将身体的重力压向患肢,以增强肌肉张力。溶栓后语言的康复训练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语言障碍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让患者做构音训练、发音训练,对着镜子纠正口型。采取患者容易接受的语言,通过指图、指物等方法对患者反复进行听力训练,并进行口、唇、舌活动操训练。出院前将具体的训练方法、训练工具,作为出院康复指导的重要内容传授给患者及家属。
3讨论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护理;糖尿病;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难点[1],而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发因素。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脑卒中患者往往多合并糖代谢紊乱。所以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尤以及梗死最常见。为了解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对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及院外满意度均明显等方面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入选标准 选取我院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组成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其中包括广泛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功能锻炼,心理护理[2]。6个月后观察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及院外满意度
1.3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
2 结果
血糖控制情况干预组为(66.79 7.95),对照组为(60.13 7.04),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脑卒中最主要的负担是慢性失能而不是死亡,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护理理念的更新是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也是未来护理学发展的方向之一,成功的心理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基础,完善的饮食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关键,功能锻炼是脑卒中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及院外满意度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对于促进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措施包括:广泛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只有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才能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本研究显示:综合康复训练护理模式运用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及院外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脑卒中后做好综合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