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脱臼急救处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most of the domestic thermal power plants to complete th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denitrific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removal of flue gas pollutants (SOX, NOX and particulate matter)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but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ystem will produce waste water or waste liquid. At present, this part of the waste water cannot be completely purified to achieve harmless emissions, based on this, paper began to study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denitrification tail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hoping to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for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关键词】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生物处理技术
【Keywords】 thermal power plan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ystem;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X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83-02
1 引言
目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逐渐增加。以煤炭为燃料的火电厂在进行发电的同时,还会排放出大量的SOX、NOX和颗粒物等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苛,国内大部分电厂完成了脱硫、脱硝装置的改造,为减少火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做出了贡献。
通常情况下,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尾液(简称废水)经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重金属和部分有害物质后综合利用或排放至全厂废水处理系统;现有的尾液处理工艺过程,并不能处理掉全部的氮氧化合物和其他酸根离子。这部分废液不经过进一步处理进入水体,就会造成水体污染,从而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展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废水的新的处理技术提上日程。
2 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废水处理工艺分析
2.1 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工艺
在对火电厂废水进行物理处理时,主要采用的是过滤、混凝沉淀以及调节pH值等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废水处理过程的[1]。具体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点:①在废水处理站中建立一座废水调节池,尽量保证水力停留12小时以上,这样能够对废水水质和水量进行更好地调节。②脱硫系统或脱硝系统废水pH值一般偏酸性,要在废水沉淀池前面设置调节pH值的装置,pH值调节添加物质一般为生石灰或Ca(OH)2等碱性物质,可以调节废水pH值的同时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③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固含量和细微粉尘,在进行废水沉淀前要添加混凝剂,才能够保证沉淀的效果。④废水悬浮物沉淀和去除工艺对整个废水处理效果和废水后续处理工艺比较重要,根据目前运行经验,有澄清浓缩器+压滤机工艺和竖流式沉淀池+石英砂滤料2种处理工艺,前者一般用于只需进行物理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工,后者一般用于还有后续精处理工艺的流程。具体采取何种工艺需依据项目具体情况和废水水质条件确定。
经过上述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程,能够基本上去除废水中悬浮物和大部分的重金属离子,但是对于废水中的酸根离子和氨氮没有去除作用。
2.2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为了更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氨氮,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处理火电厂脱硫、脱硝的废水。
在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废水处理过程中,脱硫脱硝废水的进水温度以及初始氨氮的浓度都比较高,但是脱硫脱硝废水内的有机物浓度却相对较低。这种废水环境十分有利于厌氧氨氧化自养菌的生长。因此,一般采用厌氧氧化工艺对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废水进行处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厌氧+好氧相结合的生物处理方法比单纯使用厌氧氧化工艺效果更好,各部分主要配置如下:
①厌氧池工艺,主要采用的是封闭钢制圆形反应器,同时在池顶设置了硫化氢收集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尽可能地收集硫化氢气体。
②兼氧池工艺。兼氧池工艺主要采用的是封闭钢制圆形反应器,同时在池顶设置一个搅拌器。
③好氧池工艺。好氧池工艺主要采用的也是封闭钢制圆形反应器,但是在池底设置了微孔曝气器,主要借助鼓风机完成供气需求。
通过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后,废水排放水质可达标排放。
3 工程案例分析
某火电厂的装机容量是1台350MW燃煤发电机组,采用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脱硝工艺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该发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装置产生的尾液(废水)设计值是240m3/d;经过测量,该发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装置产生的废水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该废水为酸性环境,废水中含有固体物、悬浮物、酸根离子、COD超标及氨氮超标;为了使得该电厂废水满足达标排放要求,拟采用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工艺完成废水处理过程。先用物理、化学处理工艺提升pH值,去除固体物、悬浮物和部分酸根离子,使得废水水质满足生物处理工艺的相关要求,然后采用厌氧氧化+好氧相结合处理工艺,降低废水中氨氮和化学耗氧量及部分酸根离子,该发电厂脱硫、脱硝废水处理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现场实测数据表明,经过上述处理工艺后,废水处理系统出口的水质指标分别是:pH值7.0左右,TSS的数值指标是100.0 mg・L-1,BOD5数值指标是50.0 mg・L-1,CODCr数值指标是100.0 mg・L-1,SO42- 数值指标是300.0 mg・L-1,T-N数值指标是125.0 mg・L-1,NH3-N数值指标是35 mg・L-1,基本满足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4 结语
通过相关的实验和工程实例表明,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废水采用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生物处理技术可满足工业废水达标排放要求[2],该组合工艺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厌氧工艺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处理掉废水中氨氮和化学耗氧量,这对于水质的清洁有相对较好的作用。实际运行工程表明,当火电厂脱硫脱硝尾液中的硫酸根含量过多时,通过厌氧工艺的处理无法产生很好的效果,甚至还可能产生制约的影响。因此,对于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尾液生物处理技术还要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期完善处理方式,使得处理后的水能够达到相对比较干净的状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软弱基础病害;旧路改建
中图分类号:TU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01-02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预防性的工作,确保在改建工程中,避免造成类似的病害,大幅提高改建公路的使用寿命及使用质量。本文主要针对以下两方面:一是新老路基结合部位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和产生的后果;二是如何应对?
1 新路基与老路基沉降不同步的原因
旧路改建工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造成纵向裂缝是公路改建工程中经常遇到的。特别是软弱土地基、高填土路段,因新填土与老路基沉降时间的差异,导致了沉降不均匀;特别是在新老路结合部位,新填土方在外力作用下会引起附加沉降,应当引起重视。新老路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1)新加宽部分施工工艺、材质和质量的不同。由于新老路施工工艺不能统一,而且新老路基拓宽处理很难做到路基材质和路面结构层厚度的统一,这样就会产生纵向结合部强度不一;即使做到材质相同,也难以保证横向施工质量的连续性,这样就会在结合部位产生一个临界面,为道路开裂留下隐患。(2)新加宽部分土的压缩变形和塑性累积变形大。老路修建时间早,新建部分往往在老路成型十年以后进行,在新建部分施工的时期老路基已经基本完成了沉降,这样会造成新填土路基在进行自然沉降的时候,与老路基的沉降不同步,在一定时期内,沉降的数值不同会造成结合部出现较大的裂缝,这个因素在加宽宽度较小的路基中更加明显。(3)因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及工模艺造成的因素,如密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等。(4)水的作用。水侵害是公路工程施工中不可忽视的,地下水位对路基施工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新建部分多是在老路的边沟和排水沟加宽,而边沟排水沟都是经过多年的水侵害,其间不适宜路基的填筑材料如果不清理完全,腐殖质会在路基成型之后对新建路基的填方路段沉降产生较大影响。
2 填方路段及软弱土路段的路基处治
对改建路段的路基建立数字模型,模拟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病害或隐患,有针对性地进行处治,是提高改建公路工程质量及使用寿命的前提。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进行摸底,熟悉老路路基的结构及构造、地质情况、水文情况,利用老路路基的设计及施工资料,对老路路基的沉降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新路基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技术,确定合适的处理方式,达到以下四个处治目的:
(1)通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对施工质量的严格要求,确保新老路路基结合部位结合强度,尽量避免或减轻因筑路材料、施工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隐患,确保施工质量。(2)通过路基处治,预留一部分沉降量,对日后因自然沉降造成的沉降差引起的改建公路的质量有很好的预防性改良。(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新老路基沉降存在不同步的问题。(4)处理好老路边沟排水沟的清理工作,完善改建工程路面排水系统,及时排除路面积水、积雪,避免因积水引起的道路病害。
3 改建路段地基处治
3.1 利用公路工程施工的传统工艺进行常规处治
3.1.1 清表:对改建路线范围内的清表处置,应按适用性原则,对不适于作为路基填料的草皮、树根及腐植土等杂物,清除出路基范围,对填方标高不等的路段进行挖台阶处理;并对清表后的路基进行压实,对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要进一步挖除,回填质量合格的填料,确保原路基达到使用要求。
3.1.2 土工布处理:在低路堤填筑路段,采用三层防土工布处理,土工布宽一般为4m以上,水平铺在新路基与老路基结合部位,按填土厚度,每层相隔不超过单层填土厚度。
3.1.3 拆迁构造物基础处理:在改建路线范围内的构造物,如房屋、桥涵等的基础要彻底挖除,确实因施工原因无法完全挖除的,其原址填土高度不得低于1.5m。当构造物基础材料与周围地基存在较大差异时,更应该做好处治。不完全挖除,不仅造成施工难度加大,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更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造成路面的反射性开裂现象。
3.1.4 对高填方路段的处理:由于高填方路堤存在的填料沉降差大造成较大的影响,故在高填方路段的新老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采用高强度的土工格栅处理,以加强新老路基的结合强度。土工格栅按以下方式布置:
3.2 软弱地基处治
4 对旧路改建拓宽的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不适应新的要求,旧路改建工程越来越多,旧路路基加宽比新路基的填筑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特殊路段如高填土及软弱基础路段的拓宽,对不同条件下的自然沉降有更高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我们应当认真调查了解旧路路基及拓宽改建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确定不同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达到预想当中的施工效果,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资料
[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S].
[2] 折学森.软土地基沉降计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关键词:浆液中毒;脱硫系统;环保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213
1 前言
目前我国脱硫系统内主要使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为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法。随着这种工艺的不断投产,浆液中毒现象成为脱硫系统运行时经常会发生的状况。脱硫系统浆液中毒的主要表现是内部脱硫效率的降低和石膏脱水难度的增大。下面,笔者将这种情况加以仔细分析并且分析其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
2 湿法脱硫的一般反应过程
湿法脱硫在吸收塔内一般的反应过程,是把碳酸钙浆液注入脱硫系统内进行烟气的洗涤以获得脱硫的效果。首先,浆液中富含的碳酸钙会和塔内烟气中富含的二氧化硫进行反应,生成半水亚硫酸钙。然后半水亚硫酸钙会以细小颗粒的状态向中下部的氧化区流动,在氧化区内氧化成二水硫酸钙。二水硫酸钙会在反应的持续进行中逐渐聚集,长大为颗粒状的晶体。最后,通过系统内的浆液排出泵将吸收塔下部结晶区的石膏浆液抽出来,送往石膏旋流站进行下一级的脱水旋转分离。细小颗粒的浆液会重新吸收进吸收塔,而浓度较高的浆液则会被通过真空皮带过滤机进行二级浆液脱水。通过脱水,将浆液的含水率降低到百分之十一下,从而生成副产品石膏。
3 关于脱硫系统内浆液中毒原因的几点分析。
3.1 吸收塔内ph值对于反应的影响。
浆液的ph值是脱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因为ph值与整个反应中碳酸根、硫酸根以及亚硫酸根的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是衡量整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控制ph值也是控制吸收塔内烟气脱硫反应的一个重要手段,过高或过低的ph值对塔内反应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如果ph值过高,有利于二氧化硫的溶解吸收,脱硫效率高,但是碳酸钙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设备堵塞,石膏脱水困难。如果ph值过低,则会造成碳酸钙难以溶解,脱硫效率低,设备容易腐蚀等问题。所以,不管是偏酸性的ph值还是偏碱性的ph值都会影响吸收塔内反应的进行。要保持吸收塔内的ph值的均衡应该综合考虑烟气流量、煤种含硫量、吸收塔容积、烟气停留时间等各方面因素,根据经验,一般情况应下设定在5.2到5.6之间。
3.2 吸收塔内氧化区的风量的影响。
氧化区的氧化风量是影响浆液内半水亚硫酸钙的氧化程度和氧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吸收塔内反应的连续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氧化风量充足,则半水亚硫酸钙的氧化充分,这样生成的二水亚硫酸钙石膏的晶体也会质量相当好,容易脱水。如果氧化量不充分,则反应物反应会生成含有大量亚硫酸钙的小晶体,亚硫酸钙的大量存在会使石膏的脱水工作变得十分困难,而且亚硫酸根是一种晶体污染物质,对塔内设备还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亚硫酸盐的大量溶解同样会形成一种碱性的环境,其饱和浓度过于高时,碱性增强,从而影响了碳酸钙的溶解。造成碳酸钙的分子的大量增加。造成浆液密度的增大,也影响了对烟气的吸收率。这时,如果大量的二氧化硫溶入浆液中,ph值就会快速的降低,浆液密度就会增大,造成ph值偏低的浆液中毒现象。
3.3 塔内的杂质对吸收的影响。
塔内的复杂环境会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灰尘和杂质的出现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浆液中出现的杂质一般来源于烟气中的灰尘,还有一些则来源于石灰石的原料。由于在购买煤炭的时候的标准不够统一,使得锅炉燃烧时的煤种可能不是设计时的标准煤种。除尘设备发生故障时,难以保证烟气的含灰量处在理想的指标上。从而导致脱硫系统内内的灰尘也经常性超标。灰尘对浆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灰尘和细小颗粒物很容易进入二水亚硫酸钙的水分游离通道,一旦堵塞,将会造成石膏的脱水困难,也会给石膏的形成和成长造成一定的困难。
(2)灰尘中的铝化物和氟化物是两种极易造成浆液中毒的物质。如果在ph值较高的情况下,会和浆液发生反应形成氟铝络合物。氟铝络合物一般呈絮状,会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而阻止碳酸钙在水里的溶解。这样就给脱硫造成了很大困难,影响了脱硫的效率,导致石膏因为碳酸钙含量的增多而难以脱水,导致吸收塔内反应流程的中断。这时应在吸收塔内注入氢氧化钠来缓解这种状况。
(3)灰尘中含有的氯离子和铜离子等不稳定粒子。由于氯离子的活性比碳酸根离子活性强,会和浆液中溶解的碳酸钙的钙离子形成氯化钙。而氯离子又比亚硫酸氢根的活性强,会抑制二氧化硫形成亚硫酸氢根,降低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而铜离子的“铜离子效应”,又抑制了碳酸钙的溶解。因此,不能够忽视灰尘杂质对浆液中毒方面的影响。
3.4 浆液密度值对吸收效率造成的影响。
吸收塔内浆液的密度值是塔内反应物和合成物的饱和程度的反映。若浆液密度过低,表明硫酸钙的含量很低,这样碳酸钙的相对含量就会很大,但这并不能表明碳酸钙的实际浓度就很大,也不能认为浆液已经具有大量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此时出产的石膏也不易出水,造成碳酸钙浆液的失效。如果密度很高的话,说明硫酸钙的含量过高,则导致二氧化硫难以溶解,浆液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相对下降。多余的二氧化硫则随废弃排出,导致二氧化硫排放超标。这种情况下只有增加碳酸钙溶液的供给,造成碳酸钙的过剩。
4 浆液中毒的应对措施和预防浆液中毒的措施。
对于不同的浆液中毒现象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现一一介绍浆液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1)对于浆液密度低,ph偏高而吸收率较低的浆液,应该减少补浆量,加大对浆液的稀释力度。还要确保吸收塔的浆液循环泵都处在运行状态,以增加浆液的活性。针对石膏脱水困难的情况,应适当的加大出石膏的力度。在后期处理时应确保氧气量的充足,把握冲水量和新浆液打入量。冲水不能过多,对于浆液进入的量也要进行适度的控制。
(2)对于浆液密度高,但ph值低吸收率也低的情况,说明从吸收到反应再生产出石膏的过程已经中断,是一种很棘手的现象。如果条件具备,应该压低机组的负荷,减少入口烟气的含量,提高浆液的ph值,从而提高浆液的反应速度和石膏的生成速度。在负荷较低时加快换浆的速度,并迅速提高塔内的换氧量,再启动脱水系统将浆液中的硫酸钙脱出。浆液的密度和ph值回转后,才可以逐步恢复脱硫。脱硫应该分析浆液内碳酸钙的含量,避免大量的二氧化硫溶解。
(3)由于除尘设备的灰尘过多,而导致的氟化物和铝化物过多,也会造成一定程度浆液中毒现象。形成的氟铝絮状物包裹到碳酸钙表面从而阻止了碳酸钙的溶解。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上游除尘设备的维护检修,防止各种控制柜出现跳闸或管路泄漏等缺陷。对于杂质离子应保持对浆液的化验,按照标准来控制杂质的浓度,定期排放滤液,避免因杂质而造成的中毒。
为了有效防止浆液中毒现象的发生,在平时也应该有一些预防的措施。比如:
(1)保证定期投用废水系统。脱硫系统在运行时,塔中会混入一些杂质颗粒或者异物,随着浆液的循环,这些杂质和异物会导致石灰石包裹效应,降低吸收塔的脱硫效率。因此应当定期投用废水系统,以去除浆液中的杂质、重金属离子、CL离子等。
(2)对燃用煤和石灰石加大品质管理力度。燃用煤的含硫量是影响废气内二氧化硫浓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燃用煤种的引进应该进行一定的监管。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煤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理掺配,避免长期使用高含硫量煤种的使用。对于石灰石的管理应保证石灰石的碳酸钙含量不得低于90%,其他的杂质金属盐类等也不应超过3%,以免有大量的杂质离子混入制浆系统中。
5 结语
影响吸收塔内的脱硫系统的浆液中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紧密关联的。要保证吸收塔内脱硫工作的正常运转,就需要加强对脱硫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提高运行人员的判断能力,重视化学试验的检验和排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有效预防浆液中毒现象的发生,同时做到废弃的合理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杨芳,王建新.详解湿法烟气脱硫中的设备―吸收塔[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8(04).
[2]贾立军,刘炳光.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综述[J].盐业与化工,2006 (05).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70-02
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的报告“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提出: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应基于研究,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2005年,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说明大学本科教学应以研究性教学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一、研究性教学概述
所谓研究性教学是指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把课程内容转化为需要研究的“课程课题”,将其放置在社会需求背景下,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体验知识产生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通过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研究性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与补充。本文主要探讨将研究性教学引入到独立课程《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中的初步尝试。《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尝试主要由问题提出、讨论与研究、解决问题、教学评价四个环节组成。1]问题提出:提出的问题应符合服务社会需求原则、前沿性和创新性原则、师生发挥自身优势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在讲授直流电机与拖动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逐渐适应研究性教学模式,由教师在固定的几个知识点处提出问题,例如直流电机结构中的铁芯为什么采用硅钢片?直流电动机的制动运行有何意义?在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之后,就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2]讨论与研究:按照问题的复杂程度或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小范围讨论和自主研究后将解决方案以大作业或小论文的形式提交。3]解决问题:由教师为主导分析各种解决方案的特点与不足,学生之间相互分享成果,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分析、思考和申辩。[4]教学评价:没有评价的教学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对于研究性学习突出的学生酌情在平时成绩中加分,以激励学生更多地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不断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发展。
三、具体案例
在讲解他励直流电动机逐级切换电阻起动一知识点时,为了引出与之相关的各知识点可提出问题:他励直流电动机起动时如何确定切换几级电阻,电阻值如何计算,实际实现时用什么设备,如何确定什么时候切换。问题的提出很自然地就引出了起动电阻的工程计算、过渡过程的研究与过渡时间计算等知识点的讲解。例如直流电动机相关参数为PN=16kW,UN=220V,IN=86A,nN=670r/min,TZ=0.7TN,经过工程分析,可采取两级起动,图1为两级起动原理图。工程计算的结果为:R1=0.506Ω,R2=1.28Ω,RΩ1=0.306Ω,RΩ2=0.774Ω。R2维持的时间为和t1=0.069s,R1维持的时间为t2=0.026s[4]。用什么设备具体实现两级起动的问题在教材中找不到答案,这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点,是最吸引学生的环节。教师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自主研究解决。图2是两级起动电气控制图。
通过分析理解图2的实现过程,学生学习到直流电动机起动需要借助于接触器和时间继电器等设备的配合。当然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除了学生自主学习之外,教师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学生理解接触器和时间继电器的动作原则,理解工程计算中的电阻值和时间值如何与电气设备的设置参数对应,较为顺利地解决问题。在建立解决专业问题自信的同时,让学生也意识到专业问题的解决是综合应用各种专业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体,学会思考和研究的方法,它的长期效应远高于目前的直观效应,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这种教学模式在《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堂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J].教学参考资料,2000,(19).
[2]刘婉华,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2).
[3]曲继方.研究性教学背景下教学方案创新设计[J].教学研究,2011,(3):20-26.
【关键词】 血糖;乳酸脱氢酶;预后;脑出血
The clinical analysis on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in 63 patients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SU Jian,XU Bing.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College of Medicine,Liaoning 12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dehydrogenase, study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for accumulating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directing the clinical work. Methods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63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20 cases of normal adults as control group. We detected the expression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dehydrogenase in differen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dehydrogenase were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dehydrogenase were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severe group than in the mild and moderate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dehydrogenase were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death group than in the survival group.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dehydrogenase are up-regulated in the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may be correlated with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Key words】 Fasting blood glucose; Dehydrogenase; Prognosis; Cerebral hemorrhage
脑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急性期常出现高血糖,加重脑损伤。乳酸脱氢酶在神经细胞受损伤时释放,其表达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关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旨在为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住院患者,患者临床随访资料完整。共观察63例,其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55.0岁。本组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证实。本组患者均无糖尿病,无明确的心脏病及肝、肾疾病史。同时选取同期20例体检为正常成人的静脉血资料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本组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的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OLYMPUS公司所的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和乳酸脱氢酶。
1.2.2 病变程度分组 病变严重程度依据头颅CT的结果,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其中轻度为小于10 ml,中度为10~30 ml,重度为大于30 ml。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表达的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脑出血患者不同病变程度分组中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表达量的关系 由表2可见,重度脑出血患者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轻、中度脑出血患者(P<0.05)。
2.3 脑出血患者不同预后分组中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表达量的关系 由表3可见,脑出血死亡患者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1)。
2.4 脑出血患者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表达的关系 对脑出血患者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居脑卒中首位。多数观点认为脑出血时可引起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可加重脑组织损伤,使病情加重,严重的高血糖则不利于脑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2]。Niellson等[3]认为非糖尿病患者基础血糖升高是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险因子。乳酸脱氢酶存在于神经元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当脑组织损伤和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时,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乳酸脱氢酶即可释放到细胞间隙,进而扩散进入脑脊液,经受损的血脑屏障入血,引起血中乳酸脱氢酶表达升高。有研究显示脑组织损伤越重,其乳酸脱氢酶表达越高[4]。
本实验结果显示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明显增高,且在重型脑出血患者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轻、中型脑出血患者,在脑出血死亡组患者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存活组。这些数据均提示脑出血急性期的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且病变程度越重,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越高。本实验的结果也间接提示对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进行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表达的检测,可对脑出血患者的救治进行指导,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提供必要的帮助。脑出血发生后,患者首先表现为急性应激状态,通过植物神经、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环境改变发生特异性反应;其次由于下丘脑受损伤导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再次是位于丘脑和脑干的葡萄糖调节中枢因缺血及血性脑脊液受损导致血糖升高[5]。因此,临床上应注意适时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防止损伤加剧。由于乳酸脱氢酶广泛存在于脑组织中,脑出血时引起神经细胞和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使酶漏出,同时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导致乳酸脱氢酶含量的增加;其次,脑出血还可以影响下丘脑功能,致使交感-肾上腺功能异常,儿茶酚胺合成增多,引起心肌细胞局灶性坏死及收缩装置改变,使心肌缺血、缺氧引起损伤,因而大量乳酸脱氢酶进入血液引起血液中含量增加。本实验未观察到脑出血患者空腹血糖与乳酸脱氢酶表达的相关性,因此推测空腹血糖与乳酸脱氢酶的表达不具有协同作用。
总之,空腹血糖和乳酸脱氢酶的表达是脑出血急性脑损伤的结果,其表达可以初步判断脑出血损伤的程度,为脑出血早期判断患者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帮助。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 379-380.
[2] 蒋钰, 李春明. 急性脑出血血糖监测及临床意义. 陕西医学杂志, 2008, 37(1): 102-104.
[3] Nieelson C, Fleming RM. Blood glucos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Angiology, 2007, 58(5): 62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