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和健康的关系

心理和健康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和健康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和健康的关系

心理和健康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校教育

中学生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困惑茫然,不知所措。这一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使得个体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在此时,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自觉、主动的求知状态,也构成了教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教育契机。因此学校,教师应适时适宜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宣传与教育,化被动防范为积极预防,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点:

1.1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1.2情绪和情感不平衡

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1.3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能力的差异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处在信息,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成为一种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的。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2.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正如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学校就成了中学生的第二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舒适、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活动。例如: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活动。校园里书画长廊、名人警句、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园里鲜花绿叶的点缀,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不会给学生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2创设育人情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中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口头上的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情境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环保型的果皮箱,花坛内竖起木板并且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这样学生看了,就不再忍心乱扔果皮纸屑、随意践踏草坪了。

2.3将心理健康教育课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的内容融如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中受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及易受到伤害的、及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教师应和谐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另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三、总结语

总之,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我们教师共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这把科学的钥匙去开启青少年的天赋之门,教给他们修身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心理和健康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相互依存,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社会和谐是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它包括:人内在精神心理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内部环境和谐及社会外部环境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内在精神心理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当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在人类健康之身体健康层面上解决了关键问题。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对此深有体会。不容置疑,心理健康在人类的真正健康中却也发挥了不可质疑的重要作用,但令我们担心的是,心理健康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上却往往处于被忽略的角色。

2014年暑期,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分团委组织举行了以“心系百姓安康 警医共驻城墙”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组以实地调研看到的现状,问卷调查了解的详情作为依据,对“心理健康对社会和谐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了了解与思考,关注民生,为社会和谐工作更好地开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此次活动开展于十堰市市区各大社区,各大广场等人口密集的区域。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层的人民生活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心理健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最令我们揪心的是,他们存在心理的问题,但自己并不知道,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健康的问题。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去缓解心理的压力。健康不仅是身体本能质量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也需要心理素质质量的保证与辅助。怎样更好地将身体健康的治疗与心理健康的辅助相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即将从事医学行业的学生最应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得知,有72.6%的处于25岁――50岁年龄之间的人群中,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和谐因素;有12%的20岁以下的人群主要是面临着学业方面的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有15.4%的以下的5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是来自子女方面的的压力。进一步调查得知,这些造成心理负担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如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学业压力,过重的社会压力尤其使家庭关系出现了失衡。夫妻双方互相理解不够充分导致关系不好,从而影响每天的生活情绪与工作心情,日积月累心理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阴影,很多时候,都不敢正视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我们知道,压力无处不在而又不可避免,有的人被压力击垮一蹶不振,而有的人生活过得却很有意义,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前者是消极地面对压力,而后者却对压力进行了有效地运用。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自我控制,有条不紊,即所谓的因势利导。压力好比一把刀,它可以被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伤害,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其心理是否健康便起到了关键性因素,即到底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还是拿着消极堕落来掩埋自己,完全取决于你是否心理健康。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很多人在面临压力时,往往无法妥善解决,面对压力处理时总紧握的是刀刃。其决定性的原因在于精神及感悟上抗拒它,而不是衷心地接纳和科学地处理它,其实那些感觉幸福的人,与你我无论在哪一点都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随心所欲的调剂生活压力,而很多人却不能,当你真正学会了缓解压力的方法,你会觉得它比吃饭与行走难不了多少。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认识与定位,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在任何时候终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态度,在最关键的时候才可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而社会的和谐,正是由每个家庭的和谐构成,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生活的主要环境。每个人从生下来到生命终止,都离不开家庭生活这个主要环境。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和谐了,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 家庭和谐即家庭生活中的每个成员都很幸福。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幸福,安心在学业及事业上有所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以提供给你安全感,让你感受到温暖;可以是一个避风港,让你得到安心休息和恢复旺盛的活力。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是一个不闹情绪的家庭,这就是心理健康的家庭。

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家庭和谐的保证,从而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做为一名即将从事医务工作的大学生而言,从跨入医学这个领域以来,我们就应该思考怎样更好的给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心理健康方面着手,拥有良好的心态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人民的健康水平会呈现出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控制感的评定,1993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和谐稳定调查”课题组,李培林,陈金光,李炜。2006年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状况调查报告。

心理和健康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和谐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47-01

当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很多,根据我国权威学者的多方面探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了个人的情绪、意志力、性格特征等等,客观原因包含了学校学习情况、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等。这些原因都会不同程度造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 研究方式

1.1 研究目标

通过对某市的一所医学学院、三所理工学校、一所文科学院中大一到大四学生随机选取300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据统计,回收280份,其中有效答卷为275份,有效率高达98%,调查目标的年龄评价是16―25岁。

1.2 研究用具

1.2.1 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自我和谐量表是1994年王登峰编写的自我和谐量表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里面包括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三个部分。通过对大学生的测试实验,可信度较高,完全可以作为测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工具。

1.2.2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Y状自评量表有9个症状因子,通过90道题目,每道题都是从有症状的有到无分别为1―5分,得分越高,就证明症状越明显的方式进行测试。

1.3研究过程

在测试时以班级作为单位实施团体测试,都是运用统一的指导话语,问卷是采用无记名的方法进行收集。测试的所有数据都是通过SPSS 11.0 for Windows实施解析、管理,对这些数据实行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解析

通过对自我和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得知,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症状因子以及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分数是呈正比的。而自我灵活性与躯体化和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分数是呈反比的,和强迫、抑郁、敌对也是呈反比的。

2.2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和谐上明显不同

通过以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测试平均分为分水岭,可以发现两种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和谐量表上的分数也有明显的不同。这就表明了心理健康水平较为良好的学生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水平要低得多,并且自我灵活性要高一些。

2.3 症状自评量表的具体解析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个人的自我和谐水平在什么程度上,可以预知心理健康情况的改变,通过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因变量来进行具体解析。比如,在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和躯体化的因变量解析中,通过改变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可以预知学生心理情况为36%的异变率。通过躯体化作为因变量的解析过程中,带入的变量就是自我灵活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可以预知躯体化的情况为31.5%的异变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关系

3.1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通过测试结果表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症状因子、症状自评量表的数据分布成正比,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情况良好的大学生的自我经验的不和谐程度要低于心理健康较差的大学生。这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关系的联系非常紧密,其中,自我的不和谐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经验的不和谐,另一方面是自我内部的不和谐。当代华尔街著名人物罗杰斯认为,个体要具有保持自我一致性的机能,要按照自己的观点去选择行动的标准,并且只能选择和自我符合的经历。如果遇到了和自我选择有矛盾的经历时,个体就会由于害怕它通常具有的自我选择被摧毁而觉得焦躁以及受到恐吓。因为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缺少客观、全面的认识,所以还没有正确的自我选择,因此在外界的激发下,就容易遭受和自我选择不一致的情况。所以,他们就会采用一些防御手段来保持原来的自我选择,防止硬要改变自我选择而产生的精神痛苦。如果过分使用消极的抵制态度,就会直接造成无法适应的心理问题生成。

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都在飞速发展,所以出现了主观自我以及客观自我、理想自我以及实现自我的分离。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也会出现很多不平衡的情况。首先,在自我认识这部分,主观认识普遍都不等于客观认识,从而导致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不一致。其次,在自我情感这部分,一般是指自己的自尊心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与自己的主观自尊不相符。这些都容易给自己内心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

3.2 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根据调查结果,自我灵活性的量表数据情况为敌视、强迫、抑郁等等,都是呈反比分布,心理健康情况良好的大学生自我灵活性要高于心理健康情况差的大学生。关键在于自我灵活性较低的学生,他们考虑问题的立场太过单一,在交际能力关系中,因为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不会为他人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这就会造成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他们的自我组成部分就更不会轻易的协调和统一。并且因为自我选择的刻板、僵硬,面对事物的态度也不在意,更容易和自我选择产生不同的经历,也更容易造成内心的矛盾,这就造成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4 结语

当前的大学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会出现自我不协调的情况,这将会造成大学生因为无法适应而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关系,表达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才能提早把握住学生的情况,逐渐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雅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分析[J].亚太教育,2016,(13):256.

[2] 热比古丽・白克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5,(06):553-556.

[3] 潘小{.大学生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27-132.

心理和健康的关系范文第4篇

1.1设计规范

由于系统面向家庭用户,采集的信息包括许多敏感的个人隐私,所以数据库的权限管理遵从分级的思路,超级管理员在后台可以查看用户各项数据,包括用户注册信息等。但是不能随意更改用户上传至服务器的生理参数,可以在经过用户的授权后才能进入修改、删除的权限页面。为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数据必须经过算法加密存储。而防火墙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数据库的设计采用一个整体的库,分为多张表记录所有用户的信息。这样方便管理,利于接入JavaBean进行查询。分表依据用户不同,将所有用户注册信息保存在同一张表中,包括用户名、密码和注册日期等。另外,对每一个用户的各异性信息,如每个人的登录时间、生理参数信息则放在以用户ID为名字的表中。

1.2设计过程

1.2.1搭建开发平台

B/S含在C/S中,是C/S架构的轻量化改良。它的优势是符合瘦客户端、一体化和广域资源的共享需要,最终目的是节约客户端更新、维护等使用成本。配合MySQL数据库的使用,可以胜任很多的系统应用。开发平台为Myeclipse,使用它应该先安装JDK和Tomcat,并设置好环境变量。JSP具有平台无关性,用它开发的WEB程序结合HTML和XML服务器端实现动态内容。然后将MySQL数据库的jdbc驱动程序jar包拷贝到Tomcat的lib目录下,建立Tomcat和MySQL的数据库连接池。

1.2.2实现系统的构建

当新用户注册时,将入户的基本信息写入数据库中。用户登陆判别程序需要设置对非法用户的拒绝。此外,对用户的登陆信息按时间节点进行排序,方便算法实现用户生理信息的统计。在主页面设置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OTT公众服务号的功能,方便年龄较大的用户的亲属通过手机远程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后台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与服务器数据进行对接,实现权限和数据互通。配合通用硬件如欧姆龙等公司的血压计、计步器等产品,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USB接口或者蓝牙将硬件监测的生理信息传至PC机。用户登陆后,系统会调用存储在电脑上的记录写入数据库,通过浏览器页面或者微信查看。在后台,软件透明的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包括新用户注册后在registaction中判断能否注册,若可以注册则同步获取MySQL中的userid自增长的最大值,作为对应的新用户的动态信息表和保存用户生理参数的信息表的表名hc_log[id]。这些都以多线程在服务器进行,然后返回到用户浏览器页面。

2功能分析

2.1系统特点

根据设计思路,用户界面(UI)简单明了,符合现代化软件设计规范。界面直观,所见即所得。考虑到用户群体的特性,简洁的设计也更加符合使用习惯。在算法上,医学信息要以严谨真实为基础。来自于软件工程界的错误算法引起的Therac-25被错误地超剂量使用,导致了1985年~1987年间确认的六起患者死亡或严重辐射灼伤,是医学信息学的一大悲剧。同时,敏捷开发(AgileDevelopment)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它强调软件开发应当能够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作出全面的反应。微信信息传输使用心跳包,具有消耗流量少,并且随时在线的优点。借助公众服务平台进行发信控制和用户服务,只有当用户发出指令时才被动唤醒系统,适合智能移动设备的应用。用户无需安装额外的APP,在通过手机获取服务器端信息的同时,不增加用户手机的资源占用和电量消耗。

2.2实现功能

依据用户所使用硬件产品支持信息采集数量的不同,算法实现的主要统计功能包括:(1)记录7次用户登录的历史记录,方便计算用户生理参数的均值;(2)记录每次用户登录所采集的心率表、呼吸率表、血压表、血氧饱和度表;(3)提供用户自定义采集数据名称;(4)提供图表数据更直观的显示出用户生理信息的变化情况。

3结束语

心理和健康的关系范文第5篇

(郑州市中医院心病科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6.9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331.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56-01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创新,目前的临床护理工作正逐步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在护理中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用药等多方面护理。在现代护理中,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效果良好[1]。本研究随机纳入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例,观察组13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护理,对比探讨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130例,包括冠心病90例、心肌病54例及高血压患者132例。观察组130例中,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为(61.3±6.7)岁;对照组男性73例,女性57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为(60.9±3.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1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护理,组成一个健康教育团队,成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学历、10年以上护理工作经验。健康教育护理的内容如下:(1)向患者介绍医院基本情况,包括住院环境、医护人员组成即饮食营养,并将患者身体体征、药物知识及护理方案等,列入常规检查项目,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进行解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的依从性;(2)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鼓励患者主动倾诉内心不安,并为病人制定针对性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如患者血压升高,及时给予头顶百会穴、曲池穴及降压沟按摩,持续20min,并根据患者不适症状,有选择性按摩太阴、涌泉及内关等穴位,改善患者的症状[2]。

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生活习惯指导,按照定时定量原则,嘱咐患者多进食清淡食物,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增强体质;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药,需加强用药护理干预,保证患者按时、定量用药,并建立用药档案,加强用药管理等。同时,在住院期间,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加强心理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3]。

1.3 疗效评价: 本研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由患者独立完成,并进行电话随访或家访。总分为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数据均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电话或家庭随访,观察组130例患者,非常满意90例、满意35例,不满意5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1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64例、满意36例,不满意30例,护理满意度为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是将患者视为完整的主体,综合、全面评价患者的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以及疾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病机制等,以此为基础,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临床治疗护理方案,并落到实处[4]。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通过示范、阐述及语言等形式,逐步使患者了解并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并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展健康护理,使患者建立起有助于疾病康复的生活习惯、用药习惯等,消除并控制可能影响治疗的各种危险因素,以提高治疗和疾病预防的效果。

在健康教育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在护理中,坚持中西医护理相结合。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且病程较长。因此,患者的心理状况通常较差,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中中医养生角度诱导,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对护理新知识和新理论的学习,不改更新护理知识结构,并坚持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护理,对于病情、层次和背景不同的患者,提高会的针对性,以收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给予对照组130例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结果显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9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并对治疗与护理方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有助于患者自觉配合护理工作,建立起有助于疾病恢复的生活及治疗习惯,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护理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33(09):39-40.

[2]鞠艳君,曲广涛.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