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身心健康规划

高中生身心健康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身心健康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身心健康规划

高中生身心健康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阳光体育 作用 存在问题

高中是学生参加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学校在这一时期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还需要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存在诸多问题,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转变教学不利局面,优化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体育教学

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程方面,体育课程在高中校园基本上是以副科形式出现的。很多教师占用体育课时间,学生没有获得参与体育学习的机会。家长认为体育课程会耽误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支持、不配合体育教学。

(二)教学模式落后

在很多学校,即便开展了体育课程,也由于教学模式的落后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迟迟难以提升。大班额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个性学习需求,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有力凸显,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

二、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对转变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不利局面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体质

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近20年来,我国受教育群体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身体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在不同程度上大幅下降,与此形呈现鲜明对比的则是肥胖儿比例的逐渐增减,长期“重智育、轻体育”教育理念加剧了这一严峻形势。

在高中校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切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教育目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中提出:学校应帮助学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用三年时间使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高中生每天坐在教室里面,运动量的缺乏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只有学校从思想意识高度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当作一项任务,学生和家长才会引起重视,才会主动配合体育教学工作。依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要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对素质教育政策的一次贯彻与落实,有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机会,将体育健身成果惠及全体学生。在高中校园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为青少年将来从事社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二)提高教育质量

现阶段高中体育课程存在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无论是从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内容上来说,体育教学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转变落后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引导教师创新工作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对阳光体育教学内容、课程规划做出了具体规定:高中应当至少每周开展两次体育课,在保质保量上好每周两次体育课的基础之上,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利用早操、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锻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并严格实行大课间操体育方针,保证学生学习日每天课间有二十分钟体育活动时间。通过对《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的学习,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有了具体方向,这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大有裨益。

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只关注到对体育课的改革研究,忽视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大课间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分析体育总局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要求可知,教师不仅需要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还应当整合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及大课间操资源优势,多元教学内容,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依据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学校应当成立运动中心,为学生午间、课后自由开展体育活动提供资源支持。体育教师要带领学生每天“两操”,利用早操和下午第三节课后的二十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广播体操、健美操运动。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活动内容还是活动要求角度分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都有助于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品质。

(三)形成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作为连接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桥梁,学校体育对于推动全民健身、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有着战略性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一直受到各方面阻力的影响,应试教育阻扰、家长和学生本人的不重视、“体育无用论”观点的盛行都为健康向上体育文化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受教育者之所以抗拒体育教学、不愿意配合学校体育活动,究其本因,是因为学校体育教学力度不够,没有组织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反感体育、不支持教学活动。

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对全体高中生错误体育理念的一次洗礼,对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全民健身文化至关重要。只有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感受到通过体育锻炼提升生活质量的幸福感,才会愿意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很多时候,一提到体育,学生只会想到流汗流泪,觉得很辛苦,总想偷个懒,找个理由躲避体育锻炼。利用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得以在每天一小时短短时间内感受运动乐趣、切实提高身体素质,这对于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校园体育文化的发扬相当重要。

高中学生背负着巨大高考压力,体育是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合阳光体育运动是必然之选。身体素质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对体育教学高度重视,结合阳光体育运动教学要求规划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R].教体艺,2006,(06).

高中生身心健康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健康教育;策略

1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关系

从教育角度来说体育是一项教育过程,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与计划性,这对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可将健康第一作为主要依据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对增强学生体质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对学生体育意识以及行为的培养也属于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中对健康体系进行明确规定,同时也对健康的多维度体系进行直观体现。我国有多项文件都明确指出健康教育就是一种核心教育,最终实现促进健康的目标。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将教育认定为一种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与教育性,学校在该体系中作为基础存在,教育对象就是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以及现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就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同时可实现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提高,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发育与健康的目标。

2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承受激烈的竞争与升学竞争压力,这不仅给高中生的生理健康带来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极大的负面影响带给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多数好高中生缺乏锻炼,健康状况较差,不能实现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最终导致心理压压抑以及情绪失控等问题的出现,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存在极大的不足。从整体角度来看,高中生身心健康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健康教育也长期存在于低水平状态。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并进行仔细分析。

2.1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

国家、地方以及学校是新课改实施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构成部分,学校以及体育教师主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教师在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可将课程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实现对教学方案的科学制定。但在实际对教学方案进行制定时教学内容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引起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高中体育教师受到教科中心的严重影响,不能实现对体育健康的充分认识,只是单纯的从竞技方面实现对体育教学的片面认识,这就导致在实际进行体育教学安排时出现以竞技内容为主的现象,传统的田径运动以及球类运动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不仅导致运动项目缺乏新兴的时尚,同时会导致开展健康教育时出现主动性不强的现象。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落实,必须提高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

2.2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

孤立单一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明显缺陷,现念下的体育教学已经逐渐实现对传统教学活动模式的摒弃,尤其强调将学生作为中心进行发展,并不断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匮乏的现象,同时形式单一以及创意不足也是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很难实现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同时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的兴趣。多数体育教师只擅长实践性教学,不能实现对理性特征偏强健康教育的开展,较为呆板的特点尤为突出。

3高中体育教学中改善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

3.1构建开放式的体育健康教学内容体系和呈现模式:

我们也可将教学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不仅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的完成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的体育与健康标准将身心健康、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健康作为主要依据实现对学习领域的科学划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就是由上述分类得出这可作为主线对体育教学进行贯穿。现阶段课程目标体系已经实现在教学领域中的详细规划,但依旧没有实现对具体教材内容的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较大以及自由的空间留给教师用于选材,教学可将其作为主要依据实现对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这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开放性的保证,同时也可在根本上保持教师体系的灵活多样性。

3.2构建灵活的体育健康教学策略和课堂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都是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前提与基础,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都会有不同的功能与特点,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对其运用的方式以及时机不同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灵活性较强是体育健康教学策略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要求高中教师在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实现对学生现实状态的有机结合,同时实现对现有教学条件的有效利用。在实际进行健康教育时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考虑,同时注意对不同学生以及现有教学条件的结合,最终实现对科学合理教学目标的制定。

3.3构建一流的体育健康师资队伍,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随着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育行为,加强健康教育理论与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

4结语

随着高中体育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尽管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贯彻和实施健康教育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及挑战,正确认识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理清其具体实施思路,探究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学策略,对于有效促进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提高高中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弓婷.上海市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年学报,2013(2):30-32.

[2]丁玉山.“北京市高中体育健康教育专题模块”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C]//北京101中2011年科教研年会.2012.

高中生身心健康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业负担;减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68-02

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知识与人才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实施科教兴国,建设人才资源型强国的趋势势不可挡。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必须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支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靠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教育中的顽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势在必行。

虽然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但这一目标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并不能切实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就现阶段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来说,学生依然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时量多;作业量大,难度大,完成作业时间长;考试次数频繁;相关的配套材料多且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周末或寒暑假有密集的补课安排,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中常见的课业问题。长时间在这种学习环境中,面临各种课业问题,必然导致学生的休息时间减少,睡眠严重不足,使得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降低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同时,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会让学生身体劳累,更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心理上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不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动机,使得学生的生物学习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

课业负担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保证,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生物课堂教学课业负担出现畸形发展,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过于重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物实践能力;在提高教学效果上思维僵化,依然坚持题海战术,忽视了生物作业的质量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所承受的课业负担。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视一种普遍的现象,其现象背后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学校教学层面。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这一重要考试,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学生看作是考试的工具,在教学课程安排上一味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强度,使得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课业压力;二是教师层面。许多教师在观念上墨守成规,依然坚持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使得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困难。同时,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只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在这样的奖惩制度只能死学,加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家庭层面。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有着很高的期望,期望他们以后能够成才,所以,家长非常看重学生的成绩,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背负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四是学生自身层面。高中学生由于对自己的人生还没有完整的规划,因此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多重压力之下,学生只能盲目机械地重复着学习活动,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迎合各方的期许,他们自身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学习的乐趣,反而容易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课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出一些建议。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安排高中生物课程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教育模式过分夸大了成绩的重要性,导致许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过于追求书面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课业负担。

高中生身心健康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生;心病;求解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308-02

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常常发现高中学生具有以下突出的心理特点。

1 高中学生突出心理特点

1.1 人际关系欠缺。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在于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学生的心理困扰都是由人际关系引发的。

新生入学前,大多数人曾久居一地、流动性不大,周围都是孩提伙伴或同窗好友。跨进新学校,周围的人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素昧平生,彼此缺乏了解,一时难以沟通思想情感。面对陌生的校园和人群,都希望在老师、同学间找到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老师、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但由于缺少生活阅历和交往经验,部分学生与同学的相处中往往只强调"谈得来",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也希望窥视别人的内心,但不太注重理解和尊重别人。性格外向的见面就熟、毫不掩饰地暴露自己,但又容易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从猜疑到忌恨,使朋友间产生隔膜。也有些学生自尊心太强、太过内向或心胸狭隘,从而导致与其交往的朋友少,因而陷入无端的苦闷之中,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1.2 学习压力过大。

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知识量剧增,理论性、综合性增强,升学压力增大。我校的学生本来入学成绩就不太理想,又没办法及时的转变学习方法,导致学不得其法,成绩往往不如人意,于是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1.3 青春期心病表露。

(1)情绪易波动、表露而又内隐。

高中生成长速度太快,心理成长却跟不上,因此,会出现"情绪化"的现象。一般来讲,在青春期,许多人都感到情绪不稳定。有时很开心,有时又很烦闷,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灰心丧气,有时希望有人陪伴,有时又渴望独处。但往往这些复杂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有些学生内心里有许许多多事,但不愿跟人交流或者只愿意跟某些特定的人倾诉。有些学生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这些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2)早恋。

研究表明性发展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是高中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生理剧变,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惊恐和不安。进入高中阶段,性生理发育成熟,性心理逐渐趋于成熟。

2 解决对策

鉴于以上情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合理分析问题的源头,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生涯规划,树立人生发展意识。

高中与初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①非义务教育─义务教育;②精英教育─普通教育;③选择性教育─强迫性教育;④教育依赖─自我管理、独立学习。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尤其在高中,做起事情来会一团糟。经常听到同学们说:"今天真无聊!"无聊是因为没有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没有了目标心理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因此老师应帮助高中生提早地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

2.2 有效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关注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上海教科院吴增强指出:"新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入'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时代元素',增厚心理健康教育的'底蕴',给予学生以更多人文关怀式的'底色'。"

(1)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

要想与学生有效的沟通,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每学年都应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人格特征、职业兴趣以及成就动机水平等,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系统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从而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心理轨迹,便于更有效掌握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在和谐坏境中成长。

(2)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

①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结合当前现有的成就动机理论,定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地心理知识讲座。

②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通过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对成就动机低下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突破学习的瓶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验成功带来的惊喜。

③拓展沟通渠道

高中生思想复杂但往往又不善于表达。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全面的沟通方式。使沟通贯穿在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在工作的全过程,要体现在学习生活,思想道德,性格情感等多层次中。

④构筑朋辈互助体系

近些年来,朋辈心理辅导理念从大中专院校开始引入中学校园,因其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等特点逐渐受到重视。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崔日雄说"一个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不亚于一个心理学专家"。

⑤开展多元化的活动

对于学校而言,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第一生命线。但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各类活动的开展。健康积极、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提高人的斗志,增强人的自信,培养人的毅力,树立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师生感情、同学友谊。

2.3 各科并举,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素质、品格塑造,可通过各学科在教学中渗透,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发挥各学科的渗透功能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2.4 家校教育相结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学生最亲的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班主任配合学校或者独立地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召开专题家长会或对家长进行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可以极大地促进和改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与家长达成共识十分重要,只有在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后,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2.5 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在高中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如考试失利、朋友间闹矛盾、失恋等。挫折有可能使人"吃一堑长一智",更有可能使人情绪波动,行为失常,甚至引起心理方面的障碍。班主任应培养学生摆脱挫折困境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学生拥有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能自我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迎取希望。

总之,积极推行高中生心理素质教育,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才能让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莫雷,张卫: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版.

高中生身心健康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健美操;现状;课程优化

现代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求新”、“求趣”、“求知”、“求动”的心理,使昔日传统的体育运动及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健美操作为一项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它以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感、广泛的适应性、健身的安全性等独特魅力,深受广大高中学生的喜爱。同时健美操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健美操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是以传授锻炼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促使中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增长知识、调节心理发展水平,还可以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优良意志品质,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优化健美操课程结构,全力提高健美操课堂教学质量

新时期是知识不断创新,不断丰富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更加快速,学科交叉、领域渗透范围越来越广泛。体育课程与别的学科一样,在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的时期,学生和社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教育内容的时间性和知识增长的快速性成为了健美操课程改革的动力。为了有效的实现双向的提高,通过对教学经验和社会化知识构成的分析,我们既要优化课程的结构,提高健美操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获取基本的、新颖的健美操知识。也要求我们在健美操的课程设置上做好合理的规划,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高中健美操课程结构。提高健美操基础教学的质量,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健美操专项素质和健美操的项目认知能力。实现这两项素质的提高需要兴趣的指导和促进。所以,高中健美操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基础教学得以落实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健美操基本功的训练,如健美操专项力量、柔韧性、协调能力等。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健美操理论的教学,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健美操学习的知识储备。构建科学的健美操课程,要注重对健美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加强对健美操教材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美操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教材的改革。所以,我们优化教材的内容,选取新颖、娱乐性、趣味性强的教学材料,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和学生适应能力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体育课程的教学渗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内容的优化和新内容的充实,成为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健美操基本功、学生健美操形体姿态的练习,也要注重新的教材内容的吸取,从而实现健美操课程体系的构建。健美操基本动作、成套内容的学习,一方面,需要身体素质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健美操概念、理论的指导。对健美操教材的优化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健美操基本能力提高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健美操创新能力的培养。健美操的学习是课内外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内掌握基本的教材知识,课外练习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巩固、提高效果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对健美操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以课外练习内容为优化的辅助体系,全面深入的进行健美操教材的创新和融合,提升教材的时代性、创新性为主要目的。

三、注重健美操实践教学的提高、培养创新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能力需要知识的储备和创新意识的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构成的多样性,赋予了健美操教学的多目的性。健美操学习的创新能力,指的是健美操学习和练习的主体,在健美操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练习方法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练习、思考、分析等激发出的新的学练方法、新的健美操动作等。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健美操创新能力,就要加强对健美操基本概念、基本练习方法等的应用。落实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就是要以三基为教学的原则,强化基础能力养成后的应用。健美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体育课堂的重要任务。为了能够全面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实验教学法等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健美操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有目的的进行成套的动作设计,帮助学生创新学习和完成这套动作的最优路线,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掌握情况,得出实验的效果。另外,健美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学比赛、健美操比赛等群体性活动的激发,使得学生更有兴趣和动力进行学习和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提升。

四、优化健美操课程的评价内容方法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课程评价和考核作为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中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实现健美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传统的健美操评价考核的内容一般采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发挥。通过对考核评价内容的研究,健美操教师要注重新的考核评价内容的创新,增加能够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的考评项目,重视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的发挥,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运用已有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潜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