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言康复;基本方法;基本原则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这些数字庞大的耳聋患儿,首先必须进行听力补偿、听力康复才能进行后期的语言康复训练,笔者经过多年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就其方法与原则作了深入探究,并按照这些原则和方法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耳聋患儿的听觉训练:其目的是尽早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培养他们注意聆听的习惯,让聋儿感知声音的存在、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日常各种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听力康复是聋儿语言康复的前提,只有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康复训练的实现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感知、认识、分析与理解声音的能力。
(二)耳聋患儿的发音训练:发音训练包括呼吸训练、舌部训练、口部运动训练、嗓音训练、鼻音训练。耳聋使聋儿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校正自己的发音,发音时基本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准,发音音量小;尤其缺少声调变化;有时发假音,冒高调;有时又发低音等等。要使聋儿清楚流利地读、说出每一个字音,必须训练他们掌握各种发音的技能,并利用听觉、视觉、触觉其他感官的补偿作用,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训练。
(三)耳聋患儿的语言训练: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表达性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x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字词有机结合,明白每个词都是有所指的。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教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学会表达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注重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自主意愿表达和社会沟通交往。
二、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听力训练与言语康复有机结合的原则。听力训练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利用听觉的残余功能,结合视觉、触觉等功能,让聋儿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其目的在于培养聋儿学习听觉能力和言语交往技能,为习得语言提供积极手段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原则。学校教育为聋儿提供了有效康复教育方案,教育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流程规范,教学环节、任务和要求明确。能为聋儿提供科学、统一的有效康复训练。家庭康复训练是学校康复训练的巩固、拓展与延伸,聋儿的听力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着重个别训练,需要家长长期、耐心、科学地训练教育。家庭康复训练与学校康复训练这两种基本康复训练必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加强家校联系,提高科研实效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仅靠在学校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只靠在学校里说,在家里不说,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为此,对走读的学生,我们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联系册,老师将每天语言教学的内容写在本子上,要求家长加以配合辅导,做到家校教育同步化。对住校的学生,每到假期,教师根据全学期学习训练的内容,设计寒暑假综合训练的内容,指导家长在假期如何根据聋生的语言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巩固率。社会教育应当为聋儿提供有利于听觉训练与语言康复训练的情景环境。
(三)去固定模式化的原则。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不能夸大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聋儿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不能一味地“填鸭式”灌输以免使聋儿处于被动地位,丧失学习兴趣。在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教育机会,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好整个教育过程,让随机教育与计划教育同步,聋儿康复“逮”机会是不可取的,不仅要等机会、逮机会、抓机会,还要创设适合聋儿康复训练的机会。
(四)交往第一原则。语言是交往的工具,具备能够灵活使用语言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才算学会掌握了语言。让聋生多参加交际。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受制于言语行为的能力,而言语的能力只能在言语活动中获得,聋生语言康复教育就是要通过语言教育使聋生康复言语行为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培养和调动聋生的参与意识。我们以培养聋生的言语表达兴趣为出发点,使他们首先有使用语言的需要,及时鼓励他们在言语交际上的进步,把教学内容安排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因此让聋生置身于交际的环境中,让其多听多说,才能掌握各种言语交际技巧,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聋生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际。交往能力只能在交往过程中实现,如果能有意识地在交往过程中教授语言,聋儿进步就快,反之则慢。因此,必须把语言康复训练放在康复教育第一位。
(五)言语训练与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相配合。语言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言语训练也不是一项单纯的操练,必须注意言语训练的整体性,我们平时把言语训练与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密切配合。
(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语言训练活动。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信息于一体,画面形象、直观性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辅助手段之一。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计算机高级培训班,学习课件的制作方法,现在都能利用powerpoint、flsh等软件制作简单的课件。在语言训练课上,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了聋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听力语言训练》 吴立平
关键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70-01一、引言
聋儿受听力障碍的影响,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变得比一般人要困难。因此,对聋儿进行有效的言语康复是十分艰辛的,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聋儿言语康复教材和语言训练方法进行研究。
二、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聋儿康复尚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科学系统的语言康复教材与教学训练方法,现有的教材或教学训练方法多是教员依据自己零散的感性经验而编制的。我国目前对聋儿进行语言康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各级聋儿语言康复机构的不平不均,聋儿语言康复效果也各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比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聋儿语言康复水平还十分低下。“八五”“九五”时期,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耳鼻喉专家学者提出:听障儿童应及早得到发现或确诊,应及早得到补偿和训练;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与康复课程应当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关于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内容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是方法之类的泛泛而谈。这往往导致教学或训练内容的缺少系统性与连贯性,导致教学或训练的有效性不够高。然而,虽然聋儿语言康复教材尚未成系统,但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如高成华、梁巍的《为了聋儿的明天——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师资培训教材》、如梁巍的《咿呀学语教学指南》。此外,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专职人士的专职水平总体水平不够高。在教员的语言康复训练中,聋儿常因诸多无关的训练行为而分散了注意力,影响到聋儿的学习;聋儿也常因相应的训练与自身特性不合而训练效果不佳。
三、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设计分析
(一)聋儿自身有其特殊性,导致聋儿语言康复阻力陪增。聋儿的听觉神经劣于普通儿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发育迟滞,听器官的发音与构音器官功能异化。因此要有针对性的设置出合理的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而且,聋儿的语言康复课程又应当注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二)聋儿的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应当从“听觉、言语、语言”出发,即是从“听得明白、说得清楚、交流自如”三个方面以教学康复的目的。所以应当在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中合理设计,让聋儿最大限度是运用其残余听力来感知的声音的存在,切身体验到各种声音地不同,激发聋儿“说”的欲望,最终达到交流自如的目的。
四、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一)聋儿具有其特殊性,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其中词汇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择词汇时应当注意:1.选择聋儿喜欢的人和物;2.选择聋儿日常能接触的能理解的熟悉的词汇;3.选择聋儿容易看清楚口形的,容易学习发音的。
(二)聋儿语言教学或训练中,应当依据聋儿的特殊性,采用适宜的灵活多种的教学训练方法。
例如“山”: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来训练,1.先给聋儿看图片,让聋儿有一个直观的映像;2.让聋儿通过观看体态和拟声语来学习;3.让聋儿看教员的口形及发音,来选择“山”的图片;4.让聋儿试着说出“山”的声来。
例如:设计出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下又设计出不同的单元内容,而且彼此之间又是连贯在一起的。主题单元我我的家、我的同学、我的伙伴、我是学校、我的教室我的身体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头发(三)聋儿学习语言尤其困难,因此,更应当注重语言的边学边用。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才能扎实,不会边学边忘。因外,聋儿的语言康复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重复训练的过程,所以课程设置应当设置重复学习的知识。如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同一个词汇。
(四)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安排应当张施有度。教员要合理运用教学游戏观念,让聋儿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游玩;让聋儿的语言康复教学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从“聋儿需要学习”变成“聋儿主动想学习”。
五、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的建议
(一)聋儿语言康复不仅仅需要教员具有专业职业素养。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员才能让聋儿语言康复的课程与训练方法变得有效,才能让聋儿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聋儿语言康复课程最早应该在2-6岁。
(三)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应当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的词汇应当由少到多。
六、结论
本文综合研究了分析了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的现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研究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进行的探析,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力.聋儿快乐课堂教学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3)
关键词 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5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解除关节疼痛,恢复骨关节一定的活动度,解除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康复的重要部分,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经康复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50~85岁,其中股骨胫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3例,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
康复护理方法
心理康复训练:心理康复训练决定肢体功能的恢复,一方面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设法消除其顾虑,最终使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康复训练。
术前功能训练:在心理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功能训练,保持肌肉张力,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体锻炼方法:屈曲踝关节,足趾关节3秒,自然放松3秒,再背伸3秒,大腿前后部、臀部肌肉同时收缩3秒,再舒张3秒,反复进行,每日3次,每次做10个。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方法:取仰卧位,适当抬高头背部,将便盆置于臀下,同时配合轻柔腹部,适应床上排便。指导床上扩胸运动,进行深呼吸、咳嗽,增加肺活量,预防坠积性肺炎。防止褥疮发生,利用床上拉环做抬臀收腹活动,每日10次,按摩受压处2~4小时1次,每次15~30分钟,指导正确使用拐杖等系列训练程序。
术后康复训练:①术后1~3天康复训练:术后第1天,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抬高20°,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为避免患肢髋旋转,在患肢外侧垫入约10cm厚的软垫,髋膝关节稍屈曲,并穿丁字鞋固定[1]。第2天,撤除外垫,患肢尽量伸直,继续穿丁字鞋。第3天,为了保持关节稳定性、肌肉张力,防止关节、肌肉萎缩,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方法:绷紧大腿肌肉约25秒,再放松,每小时5~10次。臀肌收缩:取仰卧伸腿位,上肢舒适位于两侧,收缩臀肌,保持10秒放松,双手着力,做抬臀运动,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每天2~3组。踝关节背屈、跖屈运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避免髋内外旋,每个动作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每天2~3组。仰卧直腿抬高训练: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抬高≤30°由15秒逐渐增至30秒,同时行上肢肌力练习,恢复上肢力量,便于术后使用拐杖。②术后4~7天康复训练:将就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每日4~6次,每次
出院康复训练指导: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出院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康复训练,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①不要交叉双腿;②不要卧于患侧,如卧于患侧,双膝间放一软枕;③不要坐沙发、矮椅;④不要坐位时前倾;⑤不要弯腰拾东西;⑥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2]。完全康复后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散步、骑车、游泳、跳舞,保持适当体重等,1~2个月复查。
讨 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帮助解决患者髋关节受损、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虽然解决了问题的关键,但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对功能的康复也同等重要,针对患者存在恐惧心理、疼痛、功能训练、摆放、日常生活、回归家庭、社会岗位等问题,用正确的方法对患者康复期全程进行健康指导和康复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还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克,王守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01-703.
2 赵阳立.骨科临床护理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7:224.
【关键词】 脑瘫;按摩方法;康复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77-01
脑瘫即为脑性瘫痪,主要是因为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者是大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脑瘫患儿会存在感知、认知、交流等行为障碍,同时正常的肢体功能也会受到影响,部分患儿会出现癫痫[1]。我院对收治的49例脑瘫儿分别采用了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的98例脑瘫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7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为21.74±3.6个月;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为6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为20.98±2.7月。上述患者中存在痉挛型脑瘫、混合性脑瘫、弛缓型脑瘫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对患儿实施穴位按摩并采用Bobath法、Vojta法、上田法协助患儿进行肢体训练来改善患儿的血液循环,让异常反射得到有效控制,并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活动从而提高患儿的康复水平。观察组患儿在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通过适宜程度的物理加热以及电流对患儿进行相应的刺激,以此来控制异常反射,同时让患儿的正常神经反射功能得到有效的刺激,以此对患儿进行姿势矫正并对患儿的肢体功能活动能力进行强化。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5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P
2 结 果
通过表1可以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而言脑瘫改善情况更优,这说明了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脑瘫患儿一般会出现肢体障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枢神经的正常调控出现了失常。脑瘫患儿智力较为低下并存在感觉障碍以及行为障碍,甚至可能会出现癫痫。造成脑瘫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大脑血管疾病以及局部性创伤都有可能会引发脑瘫[2]。脑瘫包括了很多类型,如痉挛性偏瘫、痉挛性四肢瘫、痉挛性双瘫、不随意运动型以及共济失调型等。
在脑瘫儿的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康复训练一般有着一个较长的周期,而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可以让脑瘫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3]。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对患儿进行穴位按摩,这样可以改善患儿的局部血液循环并改善患儿的肌张力;协助患儿进行肢体被动训练,让患儿的不良姿势得到改善,从而促进患儿正常的功能性活动。经过康复训练之后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将逐步改善,这样就会让皮质肢体活动投影区产生新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兴奋灶,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兴奋灶也会越来越稳定,这对于患儿的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的作用[4]。
综合康复训练方法不仅仅涵盖了上述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还对患儿进行了适宜程度的物理热、电刺激,以此来对强化患儿的肌肉反射作用,从而让患儿大脑皮层的局部兴奋灶得到强化,以此来促进患儿的康复[5]。
在我院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对患儿提早进行康复训练将能够带来更好的疗效。提早进行康复训练能让患儿的治疗时间得到更多的积累,并且患儿年龄越小,他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也就越大,这样就可以对其进行更有利的引导,这样将大大地提高受损中枢神经元细胞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综上,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于脑瘫儿的治疗有着较好的效果,若患儿能够提前进行治疗,其康复水平将得到大大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婧,赵桂英,史茜,底国琴.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01):122-123.
[2] 王红石.脑瘫康复门诊综合治疗小儿脑瘫42例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04):234-238.
[3] 俞珍,张爱华.心理治疗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0(27):138-139.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小儿脑瘫;治疗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10-02
脑性瘫痪(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1]本文收集乐山市人民医院脑瘫康复中心从2007年至2011年5年内收治的脑瘫(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及进行性疾病。)患儿共计228人次。其中男159人,女69人。
从表二可以看出,有46.5%的患儿不能达到有效治疗,近一半的家属在治疗中逐渐丧失信心,放弃治疗。
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了解,放弃治疗的原因主要有:1.多数采用门诊治疗方式,治疗时间太长,无法坚持;2.精力不够;3.治疗费用太高;4.来自各方面的压力;5.其它:社会因素、家庭结构改变等。
患儿均采用以Bobath法、Vojta法、Temple Fay法、Peto引导式教育及中医配合治疗等方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评估运用神经反射评估、语言评价、运动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等综合评价,分别记录为有效和无效。
初步思考拟定解决方案:
1 消除家长顾虑的措施:
对家长作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使其明白,小儿脑瘫的形成是多因素所致,消除他们不应有的顾虑和内心的自责,抬头积极投入生活,并配合治疗。具体指导方法如下:
1.1 康复训练需要有恒心和耐心。在具有耐心和恒心的同时还要有爱心。在康复具体训练的过程中可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患儿感兴趣并让家长参与其中。通过积极的示范、鼓励和等待等加强与患儿的互动,使其切实的感受到关爱。并在良好的氛围环境下,把康复工作更好的坚持下去。
1.2 康复训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结合患儿心理特征和身体的具体情况,采用由易到难的康复方式,切不可操之过急。
1.3 康复训练中加强时间控制和保护措施的规范。在康复过程中,每天训练的次数2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30分钟左右,应避免患儿过于疲劳或紧张,同时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东西,促使其积极主动完成不同阶段功能的技巧性活动,不断提高其活动能力。保护性措施的加强,则能有效防止肌腱拉伤和过度训练,同时避免了受伤引起患儿及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抵触。
1.4 康复训练中环境选择与沟通。康复训练室应选择舒适、安静、空气清新的环境,使得患儿的良好的氛围下积极配合相应的康复训练。家长同时在场,并应加强和专业医师、治疗师的沟通交流,将在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2 促使对治疗坚持的措施:
1.采用疗程住院治疗,且医保能解决部分费用;2.实施家庭治疗+院内治疗两种方法;3.对家庭成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健康教育;4.争取社会支持、宣传支持,使这类家庭不再受歧视,能正视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随着康复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通过积极的综合康复训练,一定能大大提高脑瘫患儿康复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