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民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价值链;项目评估;战略价值链分析;国民经济效应

1价值链和战略价值链分析方法

1.1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活动。企业的一切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这项动态过程称为价值链(ValueChain)。

主要活动:(1)输入后勤——包括购买原材料、动力、燃料、部件等,对这些采购品进行接收、储存和分配、检查等管理。

(2)制造——将原材料转化为产成品的过程。

(3)输出后勤——将产成品转移到顾客手中的过程。

(4)营销——让顾客了解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涉及营销部门的全部活动。

(5)服务——提高或维持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涉及给顾客提供诸如装配、零部件、修理、维护保养、技术支持等活动及顾客投诉活动等。

辅助活动:(1)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开发和报酬等的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培养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

(2)研究与开发——产品研究与发展、流程改进、设备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电子交流系统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综合管理——财务会计、法律事务、安全保卫、构筑战略联盟以及与战略伙伴的关系管理等。

1.2战略价值链分析方法的概念

战略价值链分析方法,是通过对公司价值链成本的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长期成本竞争态势的一种方法。

战略价值链分析,是从行业价值链、企业战略价值链和竞争对手战略价值链等三方面进行的。

(1)通过行业战略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战略价值链中的位置、现状与前景、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与分销商和顾客)的战略价值链关系,把握企业的成本态势。

(2)通过企业内部战略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了解单元战略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确定增值与不增值的链结和重构优化的成本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3)通过与竞争对手战略价值链的比较分析,了解竞争对手战略价值链,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相应的有竞争力的成本战略。

1.3行业价值链的分析

价值链分析的具体步骤有:

(1)确定行业价值链的构成要素。

行业价值链涉及企业自身价值链、上游供应商价值链和下游经销商价值链和用户价值链。

行业价值链的的全过程可用图表示如下:

供应商价值链——企业自身价值链——经销商价值链机用户价值链

行业价值链的构成会因行业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制造行业的价值链:金属矿山金属冶炼公司机械制造厂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服务业企业的价值链与制造业的价值链也有所不同。

(2)明确各构成要素的位置、成本和增值情况,调整或优化价值链结构。

在了解本企业目前在行业价值链中位置的基础上,需要对价值链成本和增值情况进行估算,研究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整合价值链中的有关构成要素,以取得成本竞争优势。

1.4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

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就是了解本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构成要素(单元价值链),确定对成本与增值是否有影响的基本价值链,以发现并消除容易带来高成本和不增值的链结(构成要素),从战略上调整和重构具有相对成本较低地位的、优化的企业内部价值链。

如果企业内部价值链上所有活动的累计成本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具有了竞争的优势。

优化企业价值链的工作:适时生产系统、零库存、全面质量管理或零缺陷管理、“外包”有些活动、改造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进节约成本的技术、简化产品设计、精简高成本活动的营运流程等。

2.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2.1投资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的必要性和原理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目标,需要短期内建设数目众多的项目,但受资源的约束,不可能百业俱兴。所以,最佳配置资源就成为最大可能的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关键所在。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直接目的是为了比较方案,筛选项目,最终是为了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投资资源。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是从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全面地、综合地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通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计算项目未来的经济效益和费用,并按照社会折现率进行折现,继而计算出一系列经济指标,并根据“以最小费用去的最大效益”的基本要求作出分析和判断。

费用和效益的范围比财务效益分析中的成本和效益要广泛的多。项目的费用是因项目建设而使国民经济所付出的代价,包括项目本身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两类。内部费用是指用影子价格计算的项目投入物的经济价值。外部费用是指社会为项目付出了代价,项目本身并不需要支付的那部分费用,即由于项目存在而使项目以外的主体所造成的全部损失。与之相应的,内部效益是指项目产出物用影子价格计算的经济价值。外部效益是指项目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而项目本身并未得益的那部分效益,即由于项目存在而使项目以外的主体所享有的利益。

2.2内部与外部效益的鉴别与计量

内部效益包括三种形式:(1)项目投产后增加社会总供给量,是指由此而增加的国内最终消费品或中间产品。(2)项目投产后减少了其他相同的或类似企业的产量所带来的效益。(3)增加出口或减少近口所带来的效益。

外部效益包括两种形式:(1)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在一个地区建设一个技术先进的项目,会培养和造就数量众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些人才所带来的效益,大部分为本项目所吸收,但因为人才的流动、技术的交流,这些人才能给该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好处。(2)给上、下游企业带来的效益。项目的前联合后廉的效果,即项目对上、下游企业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项目投产后,使上下游企业闲置的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利用而增加的净效益。②项目投产后使上下游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了规模经济。特别是上游企业,因为为了满足虽有入物所增加的需要,不得不增加改种产品的供给,从而使其增加生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李苹莉.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与挑战[J].会计研究,1999,(1).

[2]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7,(10).

[3]吴大军,王立国.项目评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第2篇

依照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根据本次规划项目投资预算,工程经济计算期按20年,社会折现率采用8%,按改扩建水利建设项目考虑,通过采用有无该项目的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对该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1.1节水效益社旗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与原来的大水漫灌方式相比,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项目建设前的0.55提高到0.8,降低了水源浪费,提高了粮食产量,该工程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0%,可节水70.46万m3,节水效益达51.44万元。节水效益分析如表1.

1.2省工、节地效益项目区采用节水灌溉后,灌溉实行统一管理,可减少在管理上的人工数量,按每亩省工一个计算,人工费按近三年的平均价格每工日40元进行计算。节水灌溉比原有地面灌溉节地1.6%,按每亩产粮食550kg,每千克粮食2.2元计算。各项省工、节地效益分别为120万元、58.08万元。

1.3节能效益水从水源地引至田间,都会消耗一定能量,主要为电能,通过对该项目的建设,不仅能节约灌溉用水,而且降低了水泵在输水过程中的电能消耗。项目建设完成后每年节约灌溉用水76.47万m3,可节约电费25.25万元,且项目实施后更新设备,选用具有国家规定节能标识的机械,从建设期开始直至设备运行期,经转换后每亩耕地节能效益约为5元,则全年节能效益为40.25万元。

1.4增产增收效益该项目建设内容完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3万hm2。项目区内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其它(大豆、花生、蔬菜)。现选玉米、小麦、其它(大豆、花生、蔬菜)5种作物为代表计算经济效益,复种指数为1.7。与项目实施前相比,5种作物每公顷可增产190kg共计增产824.7万元,新增效益可达329.88万元,灌溉效益分析如表2。

1.5社会效益社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可有效缓解当地的灌溉用水紧缺的现状,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和农田灌溉效率,增强农田抗旱、防洪、除涝的能力,振兴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于维护当地稳定、保障人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6生态环境效益社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实施,对灌区及塘、堰、坝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为项目区内居民生活、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充沛水源。同时,通过节水工程控制灌水量,择优选择灌溉制度,保证适时适量灌水,通过灌溉调节土壤的光、气、热关系,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最佳状态,避免土壤板结或灌水不善造成人为的"渍害"。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扩大了灌溉面积,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自然面貌的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水资源状况改善,促进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项目经济评价

2.1经济评价准则经济评价从项目的整体角度出发,采用影子格,分析计算项目的全部费用和效益,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社会折现率采用8%。按规范要求,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2%;经济净现值,ENPV≥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0。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业;投入产出表;投资乘数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1202

1对投资乘数的认识

乘数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首先提出的,后来由凯恩斯将其推广。

在宏观经济学中,乘数有广义上和狭义上两种含义:广义含义,是指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量与引起这一变动的变量的变化量之间的比率。狭义含义,特指投资乘数,即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条件下,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或减少)。

所以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即为投资乘数。换句话说,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一变化的投资支出量最初变化的比率。或者指一个经济系统中总产出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投资注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K=Y/I。I为最初投资注入量,Y为总产出变动量。其作用过程是:I注入后,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渠道转变成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又分解为消费和储蓄,新的需求又形成新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又形成新的需求;依次往复,在经济运行中形成一个不断收敛并且不断累加的结果。

若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乘数公式也可表述为k=1/(1-c)。

2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理论是由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则是一种专门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数量关系的经济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要用到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指能够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所有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都表现出来的统计表格。我国从1987年开始,每五年组织编制一次全国范围的《投入产出表》,如今已经编制1987、1992、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五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900、1995、2000、2005、201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本文计算分析将要用到的数据既是从1997、2002、2005、2007、2010年投入产出表及延长表中得来。

3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和乘数表示

3.1经济效益分析

房地产业经济效益主要有3个部分组成: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诱导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用DE表示)是指房地产建设投资对其本身所做的净贡献,包括产出效益(用DEO与GDP效益(用DEG表示)。间接经济效益(用BE表示)指房地产业投资还可以通过产业或部门之间的关联作用给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带来产值增长,包括产出效益(用BEO表示)与GDP效益(用BEG表示)。诱导经济效益(用CE表示),是指由于房地产业以及中间投入部门的就业人员工资收入的增加所导致最终需求增加从而带动GDP的增加。由于消费的原因而引起的各生产部门的总产出与GDP增加,即产出效益(用CEO表示)与GDP效益(用CEG表示)。

房地产业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总和DEG+BEG所引起的消费为(DEG+BEG)c,MPC为边际消费倾向。由于这些消费的作用而引起的GDP增值即诱导经济效益。

CEG=(DEG+BEG)c*MPC/(1-MPC)(1)

3.2乘数表示

上述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以及诱导经济效益相加就可推导出房地产业的总产出效益与GDP总效益。设ΔY为投资的增量,令ΔY=1,就可得出产出乘数与GDP乘数,分别解释为房地产业每增加一单位最终需求引起所有部门的总产出与GDP的增加。产出乘数与GDP乘数可分别分为简单乘数(不考虑诱导经济效益)和累计乘数(考虑诱导经济效益)。

简单产出乘数:HO=DEO+BEO(2)

累计产出乘数:HO=DEO+BEO+CEO(3)

GDP乘数(或投资乘数)HGDP,表示由于交通运输业增加一单位最终需求,所产生GDP量为:

简单GDP乘数:HGDP=DEG+BEG(4)

累计GDP乘数:HGDP=DEG+BEG+CEG(5)

由公示(1)和(5)得:HGDP=(DEG+BEG)c/(1-MPC)(6)

GDP乘数=产出乘数*部门增加值合计=产出乘数*(1-中间投入合计)(7)

4房地产业乘数效应的定量分析

4.1累计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

2010年65*65部门投入产出延长表只有流量表,没有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完全消耗系数表,本文房地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通过繁杂的计算得出。由于2000年17*17部门投入产出延长表中房地产业被并入“其他服务业”中,无法获得准确数据,加上延长表本身数据来源比较粗糙,在此舍弃2000年延长表的使用。而全国1997年40*40部门投入产出表,2002年、2005年、2007年42*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房地产业完全消耗系数可以直接查得。

4.2简单投资乘数的计算

完全消耗系数累计的含义就是房地产业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其间接经济效益的数值。房地产业直接效益是1,根据公式(2),我们可以得出房地产业简单产出乘数的数值,见表2:

参考文献

[1]王国军,刘水杏.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4,(8).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柳建光,李子奈.关于投资乘数及边际消费倾向计算方法的讨论[J].统计研究,2006,(12).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第4篇

核算信息对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贡献作用财富分配状况直接影响要素投入的回报率,当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分配想结合的政策,分配状况和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着国民积极性状况。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对促进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增长,改善分配结构,提高国民劳动积极性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首先分配增长分析,需要运用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收入指标为基本数据材料,并进一步做动态分析。在收入分配增长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有利于宏观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进行初次分配,实现收入结构的转移,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结构状况。

核算信息对国民消费支出的贡献作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用来衡量居民消费支出的指标有很多,例如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部门综合账户等账户,这三个账户中,涉及到最终消费和总储蓄指标,是进行国民消费支出分析的基本原始数据,居民消费支出分析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物价变动和各类价格变动的指标,通过对各类价格指标的结合,可以分析当前消费变动状况,实现消费的动态考察。在政府消费支出中,运用国民经济核算中部门综合账户,通过价格体系,可以分析政府消费支出在整个国民支出的结构和比例,还可以通过政府消费支出结构特点,分析社会消费支出的主要方面,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消费支出比较。

核算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中国民储蓄和投资的贡献作用实现我国货币供给和需求平衡,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宏观管理问题。国民经济核算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土地购置之和与储蓄总额相比,投资储蓄率等指标,是进行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最需要的指标,通过这些相关指标的衡量,能充分了解当前货币供给和需求状况,当前投资形式,对指定投资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参考意义极大,同时通过时间变量的动态分析,可以了解其变化趋势,为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目标,制定可行的预期政策提供借鉴。

国民经济核算的投入产出分析价值核算信息对宏观经济投入产出分析的贡献作用很大。国民经济核算中,具有专门的投入产出表,1974年,中国有关部门编制了第一张投入产出表——实物型投入产出表。80年代初,国家统计局同有关部门合作开始编制MPS体系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先后编制出1981年和1983年全国投入产出表。80年代中期,适应改革开放以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和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SNA体系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有供给表、使用表、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供给表又称产出表,使用表又称投入表;其主表为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投入产出表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表,投入产出表反应了我国各个经济部门生产要素投入的总量状况,投入结构状况,以及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状况。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明确国民经济发展中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形成过程,产品的初次分配方向,分配结构;还可以通过该表了解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情况,这对宏观经济管理中,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产品分配和再分配提供基本管理信息;另外投入产出表不仅仅详细描述了各个产业之间的发展状况,他还能反映各个产业之间的间接联系,通过直接投入系数组合,可以完善可以明确产业之间的间接联系方式和密切程度;投入产出表还能描述产业部门之间的影响关系,因此,通入投入产出表描述了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之间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关系,以及总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等等,这对我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整,制定产业政策,分配政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民经济核算对经济增长分析的贡献价值国民经济核算信息,有利于分析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国民经济核算有利于加强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实现。国民经济核算采用平衡表、帐户、矩阵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全面地、系统地、结构层次分明地反映从生产、分配到交换、消费的全过程,科学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和国内外经济往来活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间的经济技术关系,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工具。国民经济核算信息,为实现我国经济的适度和均衡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分析数据,我国经济增长过程必须以确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要实现产品供给和需求实现平衡发展,产业结构相互协调,产品技术实现不断进步和更新换代。我国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就是要求经济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发展要求,满足瓶颈部门经济增长速度需求;我国国民经济的均衡增长,就是要求积累和投资规模要是均衡发展,积累和消费之间均衡发展,生产和流通之间实现均衡,经济的发展满足生产发展,科技进步,人口发展需要。

国民经济核算对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贡献价值宏观经济效益状况反映了产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状况,是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行业不断竞争的动力所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十分重要,他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宏观经济效益的衡量是一个复杂的统计过程,最基本的是通过产出量与投入量之间的比值来计算的。宏观经济发展中,社会总产出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一个国家GDP大小代表国家各个部门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值的大小。投入量一般用社会总投入来衡量,他是只全社会生产要素的总投入,包括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量。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对宏观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可以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物质消耗系数等来评价。当前国民经济核算中,越来越注意到,单独以经济财富来衡量GDP是存在问题的,例如以牺牲资源和环境来换取物质经济财富的行为,再核算GDP时,不能反映经济行为对资源和环境和破坏,因此,这样衡量的GDP实际上是加大了虚假的社会财富总量,而没有折算成本,因此当着很多学者提出,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要增加对环境核算的扩充,在国民收入减去对坏境的损害。当前已经有人提出绿色GDP的计算。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也称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在联合国文献中称为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它是在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的结果。它是人们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 风电 环境影响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84-01

1.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m2,拥有约32.26亿KW风能资源储量,陆地可开发储量约2.53亿KW。近年来我国风电项目增速巨大,所以单工程考核与评估标准逐年上升[1]。风电项目中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是评价一个项目是否成功的依据。本文就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两方面做具体分析,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2.风电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与环境影响分析的作用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在项目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和预算中,采用管理学知识与数学预测性经济分析。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期)内投入产出等全部经济要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择优选择出最佳方案系统性分析过程。它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内容,其评价结果是决策项目的重要参考,意义重大[2]。

经济效益评价作用与特点如下:

1、在充分考虑长运行周期条件下的动态拟合分析,评价工作可根据需要进行分阶段,分深度的进行。项目静态指标可对其产生辅帮助,但不能决定动态分析结果的变化。

2、具备微观主体成本与宏观主体效益相结合的评价思维,全方位评价考量市场缺乏长效竞争力的现实和未来风电产业利润下滑速度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并根据国民经济增长情况进行有效预测[3]。

3、对于按期投产与施工进度受影响的项目进行生存能力预测。设定市场行情上下限,充分模拟项目是抵御风险程度与资金运转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作用与特点如下:

1、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对社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所以环境影响分析一定要在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的角度下进行。

2、风电项目的选址要考虑到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影响,在规避地质灾害的同时充分保护地下水资源与自然环境资源[4]。

3、环境影响分析有着生态平衡的考量,地球是一个大型的循环生态圈。而风力也是循环再生的,所以保护生态平衡是保持风电持久高效运行的基础。

3.风电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

风电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前景巨大。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弃风限电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在“三北”地区,笔者认为解决弃风限电现象的根本在于有效解决风电消纳问题,这也是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要素之一。

经济效益评价中风电消纳问题是评价单体风电项目重要指标,关乎风电项目发展全局。

解决措施如下:

1、优化风电发展布局。弃风限电现象严重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三北”地区放缓风电建设的步伐,而经济发达地区或对风电需求大的地区加快风电建设。并纳入经济效益评价办法。此外,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努力实现累计并网容量500万千瓦以上。

2、风电项目发展集中与分散并重。在“三北”地区等风资源丰富地区建设集中式风电项目,实现跨区域并网输送。在中东部风资源匮乏地区可发展分布式风电项目,实现低压并网就地消纳。

3、加快电网建设。积极应构建东西部同步电网,加快全国一张网布局。并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促进风电消纳严重地区大范围消纳,例如建设400万千瓦快送电网建设。

4、增强电网调峰能力,风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需要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调峰电源。同时加强对风电的监测分析,促进风电与调峰电源协调发展。

风电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就是对项目费用与效益的量化和考评,最后进行比较得出,费用与效益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所以应从在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综合衡量各种可能情况下项目的费用和效益。所以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应具备以下特性:

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与国民经济效益挂钩并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2、充分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利率),不同的项目或方案应具有可比性且项目及的评定指标、计算指标必须一致;

3、 价格与经济参数的时间可比性上应一致; 且要做好风险因素的分析,以保证项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范畴并有一定抵御国内外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

4.风电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超大规模风电场对所在地特别是平原地区温度具有提升作用。且夜间和冬季尤为明显。气象学分析得出:平原地区夜间的近地面层大气较稳定,暖层在冷层之上。而风机叶片旋转会产生空气扰动,造成暖空气下行,冷空气上行,最终导致近地面夜间温度升高。但小规模或者山^零散型风电场对气候的影响有限。假定风机轮毂高为80米,那么风电场对风速和湍流的影响在2公里或者更小的范围内就可以被本地化消除。在2公里以外,自然因素引发的气候变化远大于风电场的作用。所以影响有限[5]。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建立大量超大型风电场,假定全球使用风能占总能源10%以上,或者世界陆地的30%-40%和所有海洋浅水区均建成风电场,那么大规模风电场的运行将导致大规模空气扰动,足以造成全球变暖和风速减小。甚至生态系统紊乱。但由于当前试验与研究不足,所以尚存在不确定性,风电场究竟对全球气候有何种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除此之外风电项目还存在鸟类安全、植被破坏、电磁辐射、噪声污染、视觉景观等环境方面影响,在此因为篇幅原因不展开讨论。

5.结论

风能是极具代表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且储量丰富。风力发电对环境是较为友好的,对空气和水零污染影响,环保效益显著。从经济效益方面看,解决风电消纳问题是当务之急。其根本途径是遵循中国能源发展的根本规律,加快制定包括科学规划、合理定价、电网建设、交易制度建立等在内的一条龙政策,引入市场交易机制,注入资本市场活力,以市场为机制促进风电消纳。同时,还可与互联网发展相结合,通过建设智能电网等手段,动态优化能源的需求和供应,实现“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促进风电项目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禹英杰.风电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与环境影响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 2015(4).

[2]李长盛.乌力吉风电场二期项目资源条件分析及效益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9.

[3]刘笛,潘洁晨.风电节能减排环境经济效益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