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助听听阈;评价

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植入是语前聋儿重要的听力康复方法之一[1]。人工耳蜗植入业已被证明是对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的有效康复手段[2]。不同患者从人工耳蜗的获益程度可能会有差异,确定耳聋患者从人工耳蜗技术的受益程度,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以及探索聋人康复方法、延展适应症范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助听听阈测试,可以初步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是否帮助患者建立了有效的听觉功能,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听敏度。助听听阈的测试还有助于听力师调节程序,以使患者达到最佳聆听效果[3]。本研究分析40例电子耳蜗植入术后 1个月助听听阈提高效果评估,初步探讨植入3岁以下(包括3岁)与>3岁患儿助听听阈提高情况是否存在差别,为不同年龄段患儿术后康复训练、听力师调节程序及制定词汇量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一科就诊的4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诊断为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并排除内耳严重畸形及听神经缺如。其中小于3岁(包括3岁)12例,>3岁28例,植入年龄最小为1岁3个月,最大年龄为10岁8个月,平均年龄为(4.28±5.4)岁。参与测试的受试者术前致聋病因较为复杂。

1.2方法 术前均完善裸耳纯音测听,其中对于低龄及不能配合纯音测听法的患者,采用行为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估。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全麻下头偏向手术对侧,耳后行S型切口,分离骨膜,自筛区进路磨开鼓窦,扩突腔,开放鼓窦入口,显露砧骨短脚,暴露面隐窝,磨开面隐窝,同时磨具轮廓化,磨除圆窗坎,暴露圆窗膜,将24导联电极植入骨阶(均为澳大利亚Nucleus 24导联电子耳蜗),轮廓化处植入植入体,手术均顺利。1个月开机。使用Meastro 5.0软件进行常规心理物理测试调机,调整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值(C值)。开机后,40例患者均接受了纯音助听听阈评估,对于低龄及不能配合纯音测听法的患儿,采用行为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估[4]。评估采用声场扬声器方式。测试均在本底噪声低于声压级30 dB的隔声室内进行。声场测试中,受试者面向扬声器坐于隔声室参考点,距扬声器约1 m左右,如对侧患耳配有助听器,关闭对侧配带的助听器,测试信号为啭音,扬声器给声。分别评估患者0.5 kHz、1.0 kHz、2.0 kHz、4.0 kHz的助听听阈。

1.3统计学方法 均值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根据年龄分组分别对各个频率分别进行了比较,运用两样本t检验,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P

2结果

患儿术前裸耳听力及术后1个月助听听阈测试结果,以年龄分组术后1月助听听阈与术前裸耳听力比较提高情况,见表1。

由表1结果及分析显示,3岁患儿在0.5 kHz、1.0 kHz、2.0 kHz、4.0 kHz的助听听阈提高分别为(45.89±2.17)、(45.89±2.04)、(47.86±2.10)和(48.75±2.28)。根据年龄分组患者各频率提高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工耳蜗已经被证明是对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的有效康复手段。通过助听听阈测试,可以初步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是否帮助患者建立了有效的听觉功能及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听敏度。助听听阈的测试还有助于听力师调节程序,以使患者达到最佳聆听效果[4]。对于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效果的评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5]。它涉及到儿童的听障程度、词汇量、语言水平、年龄、情绪、认知能力、精神发育和疲劳等多方面的因素。从整体上进行全面、均衡、客观、有效的评估,远非那么简单,不是几种测试方法就能做到的[6]。言语训练对于康复有重大临床意义。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让患儿能听到声音,更重要的是能"听得懂",所以术后康复训练与手术同样重要。由于新疆地区语言的障碍,使很多患儿家长不能使患儿得到及时的康复训练,致使相当一部分患儿"听不懂",所以制定根据地区特点的康复训练显得很有必要性。

McConkey Robbins等[7]认为

此次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误差,对于进一步研究还需更多和有价值的临床资料。在初始阶段特别在前 6 个月的康复训练对耳聋患者的听觉能力恢复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此次研究可继续随访患儿6月、1年后患者助听听力的提高情况,患儿的助听听阈提高程度对于患儿术后是否能回归有声世界有很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军,戴朴,韩东一,等.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评估[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1).

[2]李佳楠,郗昕,洪梦迪,等.语后聋患者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效果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13).

[3]陈阳,高磊,邱建华.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调机与声场评估[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7,(1):18-20.

[4]刘莎,韩德民.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发展动态评估方法[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32:279-283.

[5]陈阳,高磊,邱建华.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调机与声场评估[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7,(1):18-20.

[6]Mendel LL.Current considerations in pediatric speech audiometry.Int J Audiol,2008,47: 546-553.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方法,促进患儿的术后语言康复。方法:对行人工耳蜗手术的2例患儿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患儿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经过听力康复训练,语言领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提高。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

人工耳蜗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电子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中的机械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通过电极传入病人耳蜗,刺激病耳残存的听神经而使病人产生某种程度的听觉,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医学和康复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12年8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双耳极重度感应性耳聋患儿2例,男2例,女0例;年龄1-2岁。术前常规进行听力测定、心电图、胸片、CT检查,术中进行面神经监测。患儿均符合手术指征。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耳聋出现的时间、原因、程度,评估患儿家长对手术了解的情况、预期效果及对手术的担心程度。

2.1.2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由于多数家长对患儿植入电子耳蜗后听力的恢复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与此同时也就隐藏着对手术失败的不认知性[1]。对此,应找家长谈话,告知提高听力的关键不仅在于手术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问题是植入电子耳蜗装置后,能否重建新的语言环境,进行长期的语言训练后可获得一定听力,但听力功能不能达到正常状态。采用个性化护理手段,做到以亲情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不断满足患儿的心理要求,不但可以提高医患合作的效果、增强医患关系,而且对完善儿科的整体护理,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通常会通过家属利用写字、手势或口型等方法[2]。

2.1.3术前准备:术前配合医生完成各顶常规检查及专科检查,术前一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前晚禁食水8h以上,保证充足的睡眠,按要求准备术前针,术耳备皮将头剃光以便于术野暴露和术后处理。

2.2术后护理

2.2.1常规护理:目前,人工耳蜗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按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3]。患儿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呕吐、误吸引起窒息。全身麻醉完全清醒后1h—4h即取半卧位[4,5],术后当日绝对卧床休息,选取健侧卧位以防伤口受压,避免剧烈头部运动和下颌运动,防止植入的内植部件移位。患儿苏醒后,因头部加压包扎不适,往往表现为哭闹、躁动,此时应控制患儿头部摆动,避免植入部件移位、损伤,并注意保护患儿,防止坠床、抓挠伤口。

2.2.2饮食护理:术后6h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1-2d,以减少头部及下颌骨的运动,以后改为软食或普食。

2.2.3并发症的观察: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面瘫、敷料有无渗出,如果出现血性渗出要考虑切口出血可能,如果为无色透明渗出液应考虑是否有脑脊液漏发生[6],应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观察体温,术后3天持续体温升高,应考虑是否有感染或排异发生。

术后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眩晕、恶心、呕吐[7],同时告知患儿家属术后几天需要重新建立平衡适应能力,行走时会出现偏移,要注意保护,直至平衡能力恢复。术后最容易出现的是脑膜炎,因此需密切警惕脑膜炎的症状,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急性中耳炎和脑膜炎症状[8],如在低龄儿童中出现发

热、嗜睡、易激惹、厌食,在大龄儿童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畏光、颈强等。

2.3出院指导

2.3.1按时开机、定期调试:嘱家长术后一个月来医院开机,开机强度由弱渐强,最先1-2周调试一次,以后增加为每1-2个月调试一次,参数稳定后每年调试一次,定期调试至稳定。

2.3.2语训的配合:开机前要求患儿家长说普通话,为患儿语训做准备。开机后要求家长不要让患儿看口型学发音,要从不同角度给患儿声音刺激,以口语交流为首选。如条件允许最好鼓励患儿及家长到语言康复中心接受专业训练。

2.3.3正确使用和保养人工耳蜗:嘱家长认真阅读耳蜗维护说明书,做到防水、防静电、防磁及禁做MRI检查,可做CT检查,及时更换电池,同时嘱其如出现情况及时联系医生和耳蜗公司。

3护理体会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双耳全聋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对我国近百万重度听力障碍残疾人的康复来说临床意义与社会意义均十分重要,护理质量是保证和提高该项手术疗效的关键。在护理方面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长期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充分的知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处理各项颅内并发症,直到患者进行长期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教会他们一些自我训练的方法使其以尽早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与正常人同样生活[9]。

参考文献

[1]JohnKNiparko.人工耳蜗植入原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4.

[2]张继伟.儿科患儿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健康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14):1579-1580.

[3]韩德明.人工耳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5-201.

[4]郑智,姚秋馨.34例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4):32.

[5]甘秀妮,骆文龙,汪学军,等.多道人工耳蜗植入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21):1959.

[6]刘伟,姜雯颖,金芳华.结构异常耳的人工耳蜗植入术[J]听力学及语言疾病杂志,2002,10(3):198

[7]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5-1037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共96例,男46例,女30例。其中植入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39例,我科共有12个月龄内植入的儿童29例,其中最小者为7.5月龄。术前检查结果均符合《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的手术标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帮助患儿及家属树立正确对待疾病和康复听力的信心,消除对手术的恐惧,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告知家属手术前后患儿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2.2 术前准备 患儿术前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备皮:剃光头做好清洁处理及全麻前术前常规准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进手术室时,允许家属陪同患儿进入手术室,减轻患儿焦虑、恐惧引起的哭闹。

2.3 术后护理 全身麻醉护理 全麻手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6小时后可向健侧卧位。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患儿如发生呼吸急促或特别缓慢;指脉氧监护低于95%;呕吐频繁剧烈,烦躁明显,长时间嗜睡,畏光,厌食等;应立即通知医生。.术后患儿因伤口疼痛易吵闹,要注意有无呛咳,避免窒息;因患儿表达不清,应耐心,亲切,使用肢体语言安慰病人。

伤口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情况,避免患儿搔抓尤其是夜间睡眠时,以免伤口敷料脱落;注意有无渗血、渗液,加压包扎力度是否合适,注意伤口处有无皮下血肿;遵医嘱给予消炎治疗。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眩晕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采取健侧卧位以防呕吐时发生呛咳及窒息。遵医嘱对症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本组有8个病人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其中1人在使用胃复安4mg肌肉注射时有短暂嗜睡的不良反应。

电极脱落 患儿好动,常出现烦躁、哭闹,尤其是患儿间互相打闹,术后3天内做好安全护理,使用床档和护栏,嘱家属看护好患儿防止局部剧烈碰撞和挤压,避免植入体损坏及移位。

面瘫 术后可能出现面瘫,患儿清醒后,让其作伸舌、微笑动作,观察有无口角歪斜、眼睑闭合是否完好。本组96例病人未发生面瘫。

3 健康宣教

3.1 术前家属须知 由于患儿围手术期的情绪及术后恢复情况可直接受气父母和陪护人员的影响,故有必要告知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

3.2 饮食宣教 指导患者进食流质,半流质,并告知家长应注意喂养,喂食时必须立位抱起,严禁平卧喂水,鼓励少食多餐。牛奶等奶制品在手术后48小时后方可开始喂给。

3.3 及时治疗感冒 告知家属出现感冒症状及时治疗,特别是鼻腔有脓涕时,严禁乘飞机或坐车上下山,以免产生鼓室内负压,致使鼻咽部脓涕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再通过植入电极周围的间隙引起脑膜炎。

4 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世界目前改善重度感音耳聋患儿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要认真作好患儿和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的护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持久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赵超英,张淑彩,罗惜 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术期健康教育体会,临床误诊误治,1002-3429(2009)11-0086-02

[2]朱海丽,李志海,12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护理,护理研究宪论丛,1735-5154(2010)05-(0064)-(03)

[3]肖本泓,张文萍,李平,28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护理,天津护理,1006-9143(2009)02-0076-02

[4]杜惠芬,张红方,胡克萍,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13例围手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1006-7256(2009)06-0080-02

[5]曹克利,儿童人工耳蜗手术的并发症与处理,中华耳科学杂志,1672-2922(2007)01-001-05

[6]刘先娟,张述华,宋瑞英,倪冬萍,39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1001-7585(2010)04-0484-03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使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healthtest,MHT)评估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心理健康状态。MHT是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6]教授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中小学生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自评问卷,可用于综合检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有10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按“是”或“否”进行选择,“是”为1分,“否”为0分,总分为100分。量表含有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该量表不仅可以了解被调查者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还可以通过对各内容量表结果的分析了解被调查者存在哪些特殊问题。全量表总分≥65分即被认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各内容分量表得分<3分属于正常,≥8分即被认为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需制定特别的指导计划。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人工耳蜗植入者参照统一的指导语填写问卷,由专业人员将回答内容录入北京郑日昌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开发的辅仁淑凡心理测评系统进行评分,“是”为1分,“否”为0分,并与听力正常青少年组MHT得分[7]比较。听力正常青少年组数据来源于陕西省7地(市)城乡中小学生1000多名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MHT问卷710份,其中男生369份,女生341分。

2结果

2.1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MHT量表得分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全量表总分平均为35.6±14.26,明显低于65分;各分量表得分也均低于8分。各分量表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社交焦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

2.2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组与听力正常青少年组MHT得分比较

由表1可见,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组和听力正常青少年组在MHT总分、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和冲动倾向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人工耳蜗植入组在过敏倾向上得分高于听力正常组,在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上得分低于听力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犘<0.01)。听力正常青少年各分量表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社交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

2.3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根据总分得分≥65分的标准,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者检出率为3.33%(2/60),高于正常青少年组检出率[7](1.55%);根据分量表得分≥8分的标准,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分量表检出率分别为48.3%(29/60)、10.0%(6/60)、8.33%(5/60)、20.0%(12/60)、23.3%(14/60)、8.33%(6/60)、1.67%(1/60)、5.0%(3/60);单项检出率比较高的是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

3讨论

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前听障儿童 家庭康复 档案 助听器 人工耳蜗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是指在听障儿童在家庭康复训练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听力诊断、检测、教育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体系中,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的建立和管理一直不尽人意,内容上难以规范和完整,其直接原因在于家庭康复听障儿童数量大分布散,造成了档案收集工作巨大困难,因此收集工作是建立规范完整的家庭听障儿童档案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家庭康复听障儿童数量众多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档案群,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对于促进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工作存在的问题

开展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档案工作,首先要确定档案由谁收集。其次对档案收集的范围要予以明确,解决档案收集中的针对性问题。然后是方法问题,即如何实施有效的收集。

1.1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形成和收集者

开展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是一项由医疗康复到教育康复,再到后续教育,最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医疗工作者、康复工作者、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参与了这项工程的建设。参与过程人员的复杂性必然导致了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形成者的多元化。根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发展过程,家庭康复档案的主要形成者应当包括各级康复中心的听力门诊部、社区康复部与听障儿童家长,他们形成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各种价值材料,最后由康复档案管理办公室汇总归案集中统一管理。

1.1.1听力门诊部。从各级康复中心听力门诊部的职责来看,它主要包工括:①对听障儿童的听力进行检查和诊断。②根据诊断情况合理地对听障儿童进行筛选和分流,即确定治疗还是选配助听器。③助听器选配、维修和销售服务。④制作耳模。⑤对听障儿童进行助听观察和听觉功能评估。⑥开展课题研究。因此,听力门诊部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的直接形成者。

1.1.2社区康复部。随着听障儿童社区家庭康复模式的推广,传统意义上自发式的纯粹意义上的家庭康复逐渐被以各级康复中心为技术指导,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模式所取代。在把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推向社会化的过程中,社区听障儿童康复指导员走进了听障儿童家庭,肩负着指导听障儿童康复与培训听障儿童家长双重责任,是各级康复中心与听障儿童家庭之间的联系纽带与桥梁。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社区指导员是直接参与的专业人员,正是由于社区指导员的特珠职责使命,所以社区康复部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教育材料的主要形成者。

1.1.3听障儿童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听障儿童家长与听障儿童朝夕相处,对于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状况最为熟悉了解,他们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过程的书面详细记录,对于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者具有重要和参考意义和科研价值。因此家长记录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直接形成者。

通过对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形成者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应当是康复中心不同部门与听障儿童家长共同收集,最后由康复档案管理办公室汇总归档集中统一管理。

1.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价值材料的界定

由于家庭康复的听障儿童数量大、分布散,势必造成听障儿童康复记录材料种繁量多,全国80多万听障儿童如果每人生成一份档案,这数量本来就惊人,再倘若形成每个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材料良莠不齐,无疑阻碍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管理和收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听障儿童康复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康复效果。因此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收集必须具有针对性,有必要对形成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相关材料进行价值界定,即明确收集范围、明确档案价值。从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的参考意义和科研价值角度考虑,并根据材料的来源差异,笔者认为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2.1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材料:①听障儿童及其家庭等一般情况;②助听器验配及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情况;③助听效果观察及评估、人工耳蜗术后调试及评估。

1.2.2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材料:①听障儿童康复阶段性指导方案(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及沟通五个方面);②听障儿童康复各项指标的执行反馈;③阶段性的听力语言康复评估;④阶段性学习能力评估。

1.2.3家长康复记录;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原始记录,包括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及沟通五个方面。

1.2.4 听障儿童后续教育的跟踪调查等。

1.3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价值材料的收集方法

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材料由各级康复中心收集,称之为直接材料。与此同时,另一些价值材料诸如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材料,家长记录及其它价值材料主要来自家长方面的二手材料,称之为间接材料。目前对于间接材料的收集主要有三种:①听障儿童家长将康复记录送至康复机构;②社区指导员到听障儿童家庭中去;③以信函方式收集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造成收集工作零散与被动。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的范围,提高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内容的有效性,变被动为主动是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关键。为此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1.3.1要求有条件的家长对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作翔实纪录

家长与听障儿童朝夕相处,对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过程最为熟悉和了解,对听障儿童康复表象的原始记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是比较接近客观实际的反映。因此,家长记录具有原始性和可靠性,就其参考价值和科研价值而言是最好的第一手材料,社区康复指导员应根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和整理的要求,切实做好听障儿童康复原始记录,家长记录应包括听障儿童康复过程各阶段诸如听能管理、语言、言语、认知及沟通等方面详细内容。

1.3.2以听障儿童家庭康复定向指标反馈表的形式收集

考虑到各听障儿童家长文化差异,我们制定的康复定向指标反馈表应当尽量贴近客观,同时要易于家长操作。以同龄的健听儿童的听力、言语发展规律为参照,以语言年龄和听觉年龄来这两个指标来综合考察听障儿童的听说交流能力发展情况,并以此来划分0-6岁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家长根据列出每个阶段中两项指标的各自具体达标项目作出定向反馈,在操作方式上家长可以根据听障儿童康复现状作是与否的判断。这种定向的听障儿童康复指标反馈表,目的明确易于操作,为社区康复指导节约了大量时间,从而对听障儿童康复作更深入细致的指导。社区康复指导员在指导完后,发一张表格给听障儿童家长,让家长作针对性的定向反馈,下次指导时一方面可以根据定向反馈作具体指导,同时又将表回收作为档案材料。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过程中反馈表是社康复中心与听障儿童家庭的联系纽带,听障儿童康复各阶段发放的反馈表是给定听障儿童康复的目标,能使家长建立信心,收集反馈的过程同时就是敦促家长加强对听障儿童康复的关心和努力。

1.3.3家庭评估要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

对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成效评估历史记录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做好家庭康复评估档案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尽管各康复中心的评估方案不尽相同,但总体上侧重于于定量评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准确性。但由于定量评估只能对听障儿童个体进行阶段性评估,且耗时长,专业性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来自同一类型家庭的听障儿童作出准确、全面及可比较性的定量评估。与定量评估相反,家庭康复定性评估避免了定量评估中技术操作的专业性、复杂性,但是由于定性评估自身的缺陷,造成评估的主观性、人为性及随意性。因此,对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应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家庭康复评估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矛盾的解决,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家庭康复成效。

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

2.1管理与利用的关系

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在于高度的集中管理与广泛的利用服务之间的矛盾。档案的科学管理必须以档案的社会利用为出发点,并表现于整个档案工作过程之中,而档案的社会利用正是检验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客观实践标准。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价值材料分类归档标准问题,现行有两个标准可以考虑:一是按横向分类归档,形成家庭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档案、教育康复档案、听障儿童家长记录档案等档案群。二是按个人分类归档,即每个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各自形成一份档案,然后按年龄段及听力损失程度集中分类归档,形成0-1岁、1-2岁、2-3岁、3-4岁、4岁以上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等档案群,67-70dB、70-80dB、80-90dB、90-100dB、100dB以上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等档案群。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档案的利用,康复教师在利用这些档案过程中,有时需要查看听障儿童的个人档案,有时要查看某一类或所有听障儿童档案的纵向情况,如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资料等各方面查询需求,同时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科研价值,所以这些档案必然会得到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频繁利用,听力门诊部、社区康复部和其它相关部门以及听障儿童家长等都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者。

为解决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科学管理与高度利用的矛盾,我们认为必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这具有以下两方意义:第一、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大量的档案资料,以适应加强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电子计算机具有记忆强,并能进行逻辑判断,它可以根据档案利用者的需要对档案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比较和选择等,从而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科学统计和最佳方案等。

2.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及其意义

听障儿童康复档案集医疗、康复材料于一体,其中更有家长原始记录这一宝贵的科研第一手资料。如何利用和开发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对于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研人员来说,研究听障儿童心理与听力语言发展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促进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重大课题,从而为听障儿童教育、听障儿童康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目前我国对听障儿童的心理还是停留在个别的、零散的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成熟的理论,听障儿童康复的实践工作往往不得不凭经验来进行和开展,其弊端显而易见。另一方面我们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所作的指导以及评估均以正常儿童为参照,虽然听障儿童康复的最终目标是接近甚至达到正常儿童水平,与正常儿童作比较是有一定科学的,但是听障儿童的听力言语发展与正常儿童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对听障儿童听力及言语发展规律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研究听障儿童的心理康复教育问题以及家庭环境对听障儿童康复的影响是具有显著的意义。

对助听器选配师和人工耳蜗调机师来说,为听障儿童精确地调试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使听障儿童残余听力得到最大意义上的补偿或重建是其职责和目标所在,因此充分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统计分析助听器选项配和人工耳蜗植调试情况与听障儿童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听障儿童聆听声音的能力,从而为听障儿童康复提供最科学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保证。

对社区康复工作者来说,充分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对不同年龄听力损失的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作全面的分析总结有利于提高其业务水平。一方面总结康复规律,为听障儿童康复确定科学指导方针、制订最佳康复方案,使听障儿童康复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听障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康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听障儿童康复档案选出不同年龄段不同听力损失的最佳康复听障儿童建立康复典范,提供给听障儿童家长,可以增强家长信心,明确康复目标,又可以让家长学习和吸收康复典范的成功经验,为听障儿童康复作出最大的努力。

3.对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前景运用

目前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多数是面向档案管理单独信息处理,这类系统多用于本档案部门,一般不直接与外部信息发生联系。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两个明显特征在于它的参考性和科研性,听障儿童康复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因此听障儿童档案借助于网络通讯技术,与全国各地各级的康复机构及全社会资源共享、共同研究,这对康复事业的发展及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高红,加强康复档案工作 促进康复事业发展,《浙江档案》,2008年10期,48

[2]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李淑英,浅谈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03期,26

[4]郭菊君、刘锡峰,聋儿康复档案的价值与开发利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1 期 44

[5]张虹,姬瑞环,《档案管理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6]武素兰,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学理论》,2010年02期,94-95

[7]李露,计算机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科技信息》,2011年25期,109

[8]贺真,科技档案分类管理初探,《中国档案》,1989年09期,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