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注重食品安全的意义

注重食品安全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注重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注重食品安全的意义

注重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第1篇

但是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瘦肉精、地沟油、毒奶粉等事件的出现,暴露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不足。针对这种现象,必须重新审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放心的食品。

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是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人们关注度比较高的现实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结合食品安全监管需求,对监管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增强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保证食品安全。

(一)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措施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组成,其中食更是人们生存的根本,食品可以为人们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进而为开展工作与活动提供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紧密关系,是有关民生的重大问题。基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国对保证食品安全工作尤为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强调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设公共安全体系的时候,必须将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加强监管力度,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件。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食品行业是我国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比较大,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发展情况会对我国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造成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能够对食品行业的生产及经营方式进行规范,构建有序的市场秩序,保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提高人们的生活及生命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安全物质基础,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所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食品安全问题。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由各级政府实施的,工作成效如何将会直接反映出政府的工作能力,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会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很容易引起人们对政府的不满、造成恐慌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出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保证食品安全性,政府能够获取民众的充分信任,有效地减少了社会矛盾,对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社会管理视角下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尤为重视,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对这个问题进行约束和规定,同时也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但是从当前的安全食品监管情况来看,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管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行使公权力和行使私权利两个方式来进行的,其中行使公权力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威慑力,但是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还会增加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并不理想。

(二)监管责任划分不清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食品的原料供应、食品生产、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监管工作,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面监测与管理。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经常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不同部门的监管权利和监管责任不够明确,造成监管漏洞或者监管重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比较混乱。同时,不同职能部门又各自为政,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能有效配合,甚至还相互推卸责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社会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策略

(一)健全监管体制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不完善,还存在很多漏洞,无法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面监督和控制,所以需要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从不同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进行考虑,建立一套综合的、多元化的监管体系。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对食品企业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对违法经营企业进行严厉惩处;其次,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使人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去。

(二)明确监管责任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综合性工作,要想充分发挥出其作用和价值,就需要明确监管责任,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加有序地进行,实现对所有环节的全面监督和控制,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部门,并根据具体监管环节对监管责任进行划分,将监管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身上,避免出现监管漏洞或者监管重复现象;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应当承担监管责任的部门或者工作人员,及时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注重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第2篇

1.1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96名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9.14%,其中对餐饮服务人员定期健康检查和培训的知晓率最高达97.27%,对食品的基本卫生要求知晓率最低为47.29%,知晓率在60%以上的内容占78.95%,见表1。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从业年限、餐饮工作岗位和餐饮单位类型5个因素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性别间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2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相关态度与行为

97.37%的餐饮从业人员愿意定期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愿意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法和知识的占85.53%、认为遵守各项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环节达92.11%,94.73%的被调查者认同保证餐具和食品工用具容器清洁、消毒、可有效地预防疾病传播;在从事餐饮服务活动时按规定穿戴工作衣帽的达89.47%,在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能做到洗手82.89%,在工作中若出现发热、腹泻等身体不适能主动请假休息和去医院检查的达93.42%。

1.3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途径

餐饮从业人员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途径以卫生监督机构培训和单位培训为主。

1.4希望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途径

在296名调查对象中,选择专业人员讲解和组织食品知识有奖答卷及餐饮场所张贴相关知识挂图与餐饮单位组织培训等为主要途径的占63.82%,说明大多数餐饮从业人员还是期望通过上述途径来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1.5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需求情况

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需求,前3位依次为食品卫生知识(81.76%)、食品原料卫生质量鉴别(81.42%)、食品安全法规(79.73%)、食品污染因素(79.05%)、如何预防食物中毒(76.69%)、而餐饮加工过程卫生与要求(75.34%%)、引发食物中毒主要原因71.96%,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70.61%)和从业人员卫生行为(65.88%)及洗刷消毒方法(61.15%)分列后3位。说明随着食品安全法规与知识的的宣传普及,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相关知识需求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2讨论

注重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畜牧业;危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87-02

Analysis of Animal Derived Food Safety Issues

WU Hong

(Langxi County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Bureau in Anhui Province,Langxi Anhui 2421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gxi County were expounded,drug residues in the process of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affecting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were analyzed,factors affected animal derived food safety were discussed,and th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hazard;animal derived food safety;influencing factors;measures

动物源性食品作为人类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日益成为公众以及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一个国家、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动物源性食品的人均占有量。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进入食物相对过剩阶段[1-8],食物结构转变为粮食、肉、蛋、奶、果等复合型食物结构,并正在由主要解决食物数量安全问题步入倾向于注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展时期[9-14]。现阶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其中就包含对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需求,并最终导致这类食品的需求呈逐年增加态势,但是,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瘦肉精、氯霉素等具有较强毒副作用和高残留兽药的大量使用[9-24],加之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药物不可避免地被大量应用,这些都最终导致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1 郎溪县畜牧业现状

郎溪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全县农业总人口28.4万人,占总人口的82.9%。2014年,全县生猪饲养量约13万头,年出栏家禽500万只,肉类总产1.2万t,禽蛋总产0.75万t。并且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逐步呈现规模化养殖趋势,以家庭农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养殖情况为例(表1、表2)。畜禽类家庭农场认定规模为家畜养殖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禽年出栏50 000只以上,蛋禽年存栏10 000只以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化养殖指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羊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禽年出栏10 000只以上,蛋禽年存栏2 000只以上。从表中可见,郎溪县规模化养殖稳步提高,郎溪县畜牧业在养殖量及养殖规模上都在不断发展,在发展的同时,食品安全的潜在危险也在不断增加。

2 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药物残留的危害

2.1 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类对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需求的增加,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添加一些药物来提高畜牧业生产力,这其中包括动物饲料。动物饲料指各种鱼虾、昆虫等活的饲料,以及蝇蛆粉、蚕蛹粉、肉类和鱼粉、鸡蛋、奶粉等。饲料原料生产存在化学性或微生物污染,或发生霉变,或添加过量微量元素,使用违禁药物等问题,动物在食用这些饲料后,会从饲料中获得铜、砷等化学物,这些物质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排泄物(如粪、尿等)排除,留于环境中,并在环境中蓄积、转移、转化,最终影响人类健康[1-5]。此外,对动物用药后,也会产生药物残留,其中有一部分会随动物的排泄物等途径在环境中集聚,进而产生累积,危害环境。

2.2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最终危害消费者人体健康。摄入含有残留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的动物源性食品,可能会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动物源性食品若含有激素残留,被人食用后,会影响人体的激素水平。残留药物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尤其是牛奶中青霉素类和磺胺类的药物残留,轻者造成皮肤过敏,重者水肿和休克,甚至引起死亡[1-5]。残留盐酸克伦特罗等兴奋剂的食品则可引起人心血管系统疾病,残留氯霉素或磺胺类药物的食品会破坏人体造血系统。喹诺酮类残留越来越严重,人类直接食用这样的肉类产品,通过生物链的形式间接在人类的体内残留。当人们长期食用含“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药物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时,这些残留物便会危害人体,或在人体中蓄积,最终致癌、致畸、致突变。

3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3.1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虽已在动物产品、畜禽产品、动物疫病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饲料添加剂等方面逐步建立了一套质量标准体系,一些标准甚至等同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但这些标准中只有较少部分涉及质量安全问题,而且标准本身质量不高,无法与国际接轨[1-10]。目前,在有些地方,动物产品常规检疫主要靠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感官检查,这就给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工作带来隐患。一些县级机构更是缺少先进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这些都严重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

3.2.1 兽药残留。如果过量使用兽药,就会导致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食品被人类食用后,易使人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过敏、畸形、癌症等,造成人类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给临床诊断疾病带来难度,甚者危害生命。除此之外,不当或非法使用药物(国家禁用药物)也会产生不良后果。虽然郎溪县养殖业已呈现规模养殖趋势,养殖环境符合要求,生产管理更加规范化,但大多养殖户属于小规模、分散性,由于存在侥幸心理和长期的使用陋习,存在过多过滥使用兽药、不按规定剂量、范围、配伍和停药期使用兽药的问题,为食品安全留下了隐患。

3.2.2 生产加工及运输过程的污染。由于动物防疫条件和卫生条件不达标、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二次污染。由于部分地区的屠宰场规模小,受限于场地设施设备,屠宰、贮藏等条件欠佳,不能及时处理加工后的污水、粪便、废弃物等,便会产生二次污染;在运输过程中未采用专门的冷藏运输工具,如敞开式运输,不仅污染环境,同时可能受到外界不洁环境的污染,也可能因气温条件影响发生肉品腐败变质[1-10]。

3.2.3 动物疫病。据统计,全球已知300余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中有100余种为人畜共患病。由于动物防疫基础较薄弱、动物疫病复杂多样、防疫制度不甚科学以及利益驱动等原因造成了部分动物疫病依然存在[1-6]。

3.2.4 饲料受到污染。饲料霉变或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动物健康,间接影响人类安全,很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排泄物、水、空气等污染饲料,这些被污染的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后通过其产品将病原微生物转移给人类[1-5]。饲料饲草中的农药(主要包括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残留严重。食品、饲料中的农药残留物可随食品、饲料进入人、畜机体,危害人体健康和降低家畜的生产性能[1-7]。

4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措施

4.1 严格管理,完善机制,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疫病防制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2014年,郎溪县共免疫家禽禽流感457万只(规模养禽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家禽禽流感总体免疫密度达到99.8%;全县家畜口蹄疫免疫10.6万头,免疫密度达99%;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8.7万头,免疫密度99.6%;鸡新城疫免疫407万只。并积极开展疫病监测工作和消毒灭源专项行动,下发消毒药品190 kg,消毒行政村92个,消毒规模场170个,消毒交易市场66个次,消毒屠宰场9个次,消毒检查站82批次。

4.2 充实队伍,严格执法,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检查活动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定点屠宰场由派驻检疫员实施同步检疫,做到了随宰随检、有宰必检;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标准化建设,使其在堵截疫病传播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4.3 加大宣传力度,从畜牧生产环节控制兽药残留量

通过各种媒体以及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动物性食品安全知识,让广大饲养者认识到兽药残留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结合郎溪县养殖现状,开展帮扶活动,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三大技术。

5 结语

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对保障人类食物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随着郎溪县畜牧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为提高畜禽产品动物卫生质量,增强畜禽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11-14],应适时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完善的动物卫生制度和标准。

6 参考文献

[1] 程先术,唐开.农村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9):20.

[2] 韩均利,韩建业.浅谈动物源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4):123-124.

[3] 肖安东.影响动物源食品安全的因素、危害与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09(2):80-82.

[4] 欧广志.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及整治措施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1(12):26-28.

[5] 王喜琴,刘治军,朱红芳.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意义及措施[J].养殖与饲料,2007(10):81-82.

[6] 鲍淑红.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意义及措施[J].养殖与饲料,2009(9):87-88.

[7] 关超.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9):305-306.

[8] 李怀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猪业经济,2010(3):24-25.

[9] 梅文华,叶万荣.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与控制建议[J].贵州畜牧兽医,2005,29(2):39-40.

[10] 王俊菊,刘金财.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1):24-25.

[11] 代玉林.浅谈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措施[J].四川畜牧兽医,2005(4):7.

[12] 赵桂林,张健民.动物产品的兽药残留及其危害性[J].中国动物检疫,2003,20(3):17.

[13] 文利,李舒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3(1):69-71.

[14] 刘真,吴军,刘库,等.农村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与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2008(12):1-3.

[15] 普自良,杨明银,文忠,等.兽药GSP认证后的思考[J].云南畜牧兽医,2014(4):33-34.

[16] 阿曼古丽・牙森.畜产品安全性及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推广[J].新疆畜牧业,2010(6):28-29.

[17] 董耀勇.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当代畜牧,2012(8):1-3.

[18] 滕岳臻.浅谈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畜牧兽医,2007(7):22-23.

[19] 尹莉亚,唐爱明,周莹,等.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5(5):6-8.

[20] 周宏琛,闫秋成,田晓林,等.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应用[J].肉类研究,2006(3):29-32.

[21] 嵇大圣,熊汉国.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肉类研究,2008(3):66-68.

[22] 李杏媛.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15(4):35-36.

注重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从物流角度来研究食品安全性的学者并不多,对于二者关系的认识还不全面。多数学者都是从冷链物流的角度来研究农产品的运输、储存问题。如杨芳等人提出了冷链物流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和评估方法,并指出了优化的重点;[1]邹毅峰则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测算安全可靠度来优化冷链物流系统。[2]也有人从供应链的角度谈到食品安全问题,如雷晞琳、莫鸣认为应该加强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防范,提出政府要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企业之间则要建立联盟关系,共同防范安全风险等。[3]在物流与食品安全关系的认识方面,物流专家王之泰认为,我们对于物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认识远远不够,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对物流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物流行业应该迎难而上,发挥自身优势,赢得生存空间。[4]此次“白酒塑化剂”风波的不断蔓延,把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食品物流安全问题上来。尽管我们不能都把责任推到物流身上,但与物流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究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来源。

一、食品安全与食品物流安全的界定

1.食品安全的界定。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供给安全”(Food Securi-ty)和“食品质量安全”(Food Safety)。供给安全是指食物的供给数量能否满足消费需求,而食品质量安全则指食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损害和威胁。[5]长期以来,“民以食为天”的状况决定了众多学者对于“食品供给安全”的关注,但是随着粮食供给数量问题的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尤其是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在食品业的广泛应用,食品的绿色、安全、健康等质量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学者的重视。

2.食品物流安全的基本内涵。

物流安全是指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因人为失误或技术缺陷造成的货物损坏、失效,以及物流设施损害、物流信息失真等安全问题。[6]其主要包括设施、设备、人员和操作流程规范等部分所构成的安全体系。

目前,对于食品物流安全的定义尚没有统一,张延平和谢如鹤认为食品物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以及配送直至消费的全过程中不使消费者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7]食品物流安全既涉及了食品的生产过程,也涵盖了食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

二、物流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凶”还是“屏障”

为什么当食品出现问题却找不到原因的时候,都会说“可能产生于流通环节”?这里的流通环节多数是指物流环节。尽管不排除某些企业在推卸责任,但为什么物流环节总能成为人们推脱责任的借口,到底物流该不该为其买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食品物流安全问题的来源。食品物流风险的主要来源分为物流操作层、企业管理层、技术层和外部环境层四个方面。

1.物流操作环节是食品物流安全的瓶颈。

食品物流的操作环节复杂多样,参与的企业众多,是最难管理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物流各环节中容易出现损害食品安全的活动是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的效率会直接影响食品的时效性和品质,决定食品企业对于保鲜剂、防腐剂的依赖程度;装卸搬运会直接影响食品物理性损害的程度;而流通加工环节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都会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如近几年出现的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大米等事件都是由于在食品的流通加工环节恶意添加染色剂、漂白剂、增长剂造成的。流通加工环节参与的个体商贩众多,其自律性较差,而且分散经营不易监管,导致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在物流操作层需要重点管理和监控的环节就是流通加工。

2.管理层组织管理不力加剧了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

在企业管理层,其计划的合理性、组织沟通的有效性、决策的科学性和监控的全面性都会直接影响食品物流的效率性和安全性。这里的计划包括生产供应计划、配送计划及转运计划等,这些计划的合理性和决策的安全性是食品物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组织、沟通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物流各环节的衔接性及企业之间合作的协调性,这是食品物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有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各环节脱节,导致食品供应周期延长、食品变质,从而加剧了企业对于防腐剂的依赖程度。另外,食品物流的安全性还离不开企业对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全程跟踪和监控,层层把关,防止出现问题相互扯皮、推卸责任。

3.技术手段的应用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与制约。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目前,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决定了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效率性和可靠性。而储存、保管、包装技术的先进性在有利地保障了食品物流的安全、降低了食品在品质及数量方面面临的风险的同时,这些技术自身的安全性又反过来制约食品的安全。如保鲜剂、防腐剂的使用虽能减少食品的腐败变质,但其自身的危害却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再如此次的“白酒塑化剂”事件,使用的塑料容器、输送工具虽有利于物流作业的完成,提高效率,但其自身所含的塑化剂却危害了白酒的食用安全。

4.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危害食品物流安全。

食品安全风险的另外一个来源是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法规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对食品物流安全构成威胁的是自然灾害,这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如地震、洪水等会导致食品毁损、污染、丢失等现象发生。社会环境则主要指治安状况、人们的自律意识、社会舆论等,会影响食品丢失被盗的几率。而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执行力的强弱、惩罚的力度都是食品物流安全与否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物流的发展是食品安全的保障,而不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凶,更不是众多企业推脱责任的借口。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物流业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与快速发展的食品业对物流的需求不相适应,再加上企业对于组织管理不到位,物流观念欠缺,这些问题易导致与物流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三、让物流不再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借口

从以上对于食品物流安全风险来源的分析,能够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虽不在物流本身,但与物流密切相关,这才是众多企业常常把食品问题推到物流身上的原因。要做好食品物流安全工作,使其不再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借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LunWenData.Com]

1.加强对食品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监控力度。

在不同节点企业之间的流转、存储就构成了食品的跨企业供应链系统,每一个企业在其中都承担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使命。食品物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跨部门、跨组织的多方合作。不但需要企业内部加强组织管理和质量监督,更需要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食品链全程管理、监督、跟踪系统,层层把关,层层监督,做到分工合作,职责明晰。

首先,要加强食品供应链中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跨企业集成。食品物流的安全离不开准确的商流、高效信息流、强大资金流的支撑与配合。第二,加强企业之间合作机制的建立。食品要想在保质期内快速流转,离不开企业之间无缝化衔接的实现。因此,企业之间的协调性、合作性都会直接关系到物流的安全和效率。第三,建立、健全供应链信用机制及激励机制。对于节点企业、物流企业的优劣由其他与之有直接联系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管理,并与激励机制配合使用,以保证食品在各个环节的安全。第四,实施责任追溯制度,提高食品供应链全程跟踪、监控的能力。近几年出现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正因为缺乏必要的全程跟踪、监控能力,导致企业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工商质监部门难以明确责任归属,只能各打五十大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重视安全的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在食品业的应用。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离不开先进、安全的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的使用。论文格式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冷链物流的应用远未普及,所覆盖的食品范围相当有限,设施设备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不间断、紧密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的需要。因此,提高食品安全性,发展冷链物流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首先,加大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在硬件条件上保障供给。其次,加大冷链物流在食品业的使用范围。一直以来,冷链物流较多用于较高价值的生鲜农产品、冷冻食品,但在其他食品行业应用较少,对物流与食品安全的关系认识较为欠缺。第三,加强对冷链物流的管理、监督能力。冷链物流实施的效率高低根本在于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要建立流畅、紧密的冷链物流体系,需要科学合理的转运计划的制定,高效规范的作业流程的实施和全程不间断跟踪、监督机制的建立。第四,重视物流设施、设备与技术自身的安全性,防止其自身危害食品安全。一方面,需要包装材料生产和研发企业加大食品级包装、储存材料和技术的研发力度,保证安全、健康、绿色;另一方面,质监部门应加大对于食品包装材料和技术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工业产品包装材料流入食品行业,以次充好,危害食品安全。

3.建立社会化食品物流系统。

社会化公共物流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快速响应,从而打破地区封锁,突破行业限制,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发展社会化物流系统对于提高食品物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快速高效的运输、配送系统。科学配送方案的制定、配送路线的合理规划、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合理选择等措施可以降低食品行业对于防腐剂、保鲜剂的依赖性,满足食品对于上市时间的要求,降低食品超期风险。第二,加大对于冷藏冷冻设施的投入。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根据地方食品特色建立社会化冷链设施、设备,以租用或投资入股的方式满足企业及个体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应积极组织、支持企事业单位自建冷藏、冷冻设施,在用地、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并帮助其组织货源,实现社会化改造。另外还需要整合地方各种形式的冷链资源,提高利用率和实现规模效益。第三,食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转变经营观念,重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利用其专业化、规模化优势弥补自身物流能力的不足。第四,加强食品行业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实现食品快速、安全供给。第五,加强交通运输、储存保管、货运等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打破企业之间的限制,为实现食品物流无缝化衔接提供条件。

4.完善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

食品物流安全性直接关乎食品的安全性。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有利于企业提高风险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5]企业科学识别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来源,重点把握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减少危害和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对食品物流安全风险来源的识别。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来源很多,但各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大有小,危害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识别食品中存在的物流安全隐患,找出食品不安全的影响因素,通过规避、减小和消除危害是化解食品物流安全风险的主要手段。其次,对食品的物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各风险危害的程度(警度)。主要包括各物流环节对食品可能发生危害的程度测评、危害物的剂量、数量描述和可能导致的后果描述等。最后,建立食品物流安全风险的管理机制。目前,企业对于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但多数企业在风险管理决策、执行、审核监督方面做得还不够。

注重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安院校;食品安全概论;教学探讨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限于“吃饱”,而是更加注重“吃好”,也就是不仅要求食品要满足人类必须的营养物质,而且对食品的适口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与社会大众的期望有所不符的是目前越来越因起关注和重视的危害食品安全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目前已将危害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到危害公共安全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重新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从而希望改变以往相关部门在整个食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分段管理”所导致的“九龙治水”问题;通过《食品安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进行定罪量刑,并从严从重打击等。

作为大学生,不管从自身、家人健康的角度还是从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未来从业等角度考虑,都应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专业知识,而食品安全概论课程内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知识点多,非食品专业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如果没有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引导,就很容易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作者建议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 定位课程属性、选择合适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食品行业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庞杂等特点(如食品添加剂目前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大学生不论从自身、家人健康、未来可能从业方向等角度,都应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但目前大学采取“厚基础 宽口径”的大背景,同时,食品安全概论作为一门课程没有其它相关课程的职称,因此除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外,其它专业作为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都是不合适的,建议先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开设。

目前,食品安全概论课程可选择的教材版本较多,主要有张建新等主编的《食品安全概论》(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谢明勇等编写的《食品安全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等。其共同特点为供食品类专业学生必修课使用,教材的内容是以总论的方式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并有食品专业其它课程可以相互支撑,从而成为食品安全专业整体知识体系。

而在除食品专业的学生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食品安全基本相关知识,重视自身、家人的健康,并可能在未来工作中排上用场,侧重点和落脚点与食品类专业的学生是有所不同的。基于现阶段没有符合此目的的教材,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结合实际的案例对课本进行补充,有重点地进行讲授。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师生互动。

作为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使学生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公安院校中,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活跃起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到有用的知识是至为关键的。作者认为,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采用问题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未来工作中常用的知识点分成不同模块,以问题或案例为先导,采取“观看案例或提出问题——讲授理论知识——师生讨论学生——得出答案”的教学流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知识与实践直接对接等正面效果[1]。

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问题作为引入点,比如讲授“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先通过商场、超市、实验室进行调查、图书馆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准备,在课堂上通过讲座、讨论、制作PPT轮流上讲台授课等方式对学生们讲授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运用好多媒体、实验室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课题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实用工具,应在课堂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片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因为课程的课时、侧重点等原因,在授课时应注意不要面面俱到,而是在一堂课中通过“案例——获得的经验教训——应学到的相关知识点——此知识点的理论架构——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逻辑顺序,通过PPT来讲清楚几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学有所用并建立起正确的思考问题的逻辑方式,使得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即使没有学到此知识点,也能通过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工作[2]。

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均属于理工科的范围,在执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运用相关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来确定该食品是否违反了相关指标、规定标准。学生学习此类知识对未来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仪器分析技术水平日新月异、迅速发展,教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滞后性的问题,因此,在课程讲授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查看最新的相关学术论文、收集最新的科技新闻、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具备应有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来解决问题。

三 结语

在大学中开设实践性很强的食品安全概论课程,在授课中要突出体现为实际服务这一重点,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本课程不管是从自身、家人健康还是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的角度都应引起重视,作为教师还应通过贴近现实的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方式等途径启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实际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得以锻炼,从而重视自身、家人的健康,增强学生毕业后开展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大学中开设食品安全概论课程是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郭丽萍.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国际石油经济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党课参考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