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慢性病 心理护理

慢性病患者一般都患有一种或几种慢性疾病,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慢性病人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很脆弱,所以当某种慢性病加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为了让慢性病人早日康复,对他们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及其亲属能够尊重和关心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及家庭关系,形成良好氛围;其次要求医护人员及其亲属有一定的心身医学知识和技巧,并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对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心理护理。

1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慢性病是难治性疾病,具有不可逆的病理变化,需长期治疗和护理,患者常存在以下心理状态。

1.1 情绪不稳、悲观消极 患者长期疾病缠身,增加了经济负担,对康复缺乏信心,对生活缺乏兴趣。

1.2 多疑好猜、孤僻伤感 此种心态多见于老年慢性患者。此类患者精神过敏,多疑好猜,担心别人歧视孤僻伤感。

1.3 矛盾焦虑、求愈心切 此种心态多见于中青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患病,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受到影响,患者终日焦虑不安。迫切希望找到灵丹妙药,听到某种治疗有效都想试一试,屡试不愈,因而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1.4 焦虑和恐惧 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尿毒症,慢性支气管哮喘,糖尿病患者较为突出。他们担心自己久病久治不愈,体力不强,不能如常人一样劳动和学习,并恐惧经济收入减少,影响家庭生活,更恐惧所患疾病会进一步恶化。

1.5 消极自悲 患者有消极悲观情绪。所患疾病经过较长时间治疗后,病情出现反复,从而产生消极、悲观情绪,表现为闷闷不乐,对周围人和物淡漠。

1.6 盲目乐观 有几位肝硬化腹水患者,对所患疾病不了解,自觉体质尚可,药物能控制腹水,因而产生盲目乐观情绪,不注意控制饮食及活动量。

2 心理护理

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做好护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全方位的了解患者 由于是反复入院的慢性病患者,因此多有前次入院的记录,医护人员要尽可能掌握其患病的一般情况,同时对其家庭背景有所了解,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态度。熟悉患者既往的个性特点,包括个人爱好、性格脾气等,要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加以评价。既要熟悉患者目前的生理状况,又要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的了解患者,才能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2.2 抓住共性、注重个性 如前所述,慢性病患者既具有慢性患者的共同心态,又因复入院而出现心理演变,同时年龄、阅历、个性、入院时间等不同又导致个体心理的差异。因此,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护理患者的同时,应重点抓住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复入院初期,患者悲观消极情绪明显,护理人员要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对病情做恰当的解释,让患者对复发后的病情有所了解。适当透露一些治疗本类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让患者对康复抱有希望。鼓励患者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在患者面前举止端庄、言语清晰、态度和蔼,尽可能不说易使患者生疑的话,不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尊敬老年患者,使其与子女的关系融洽;理解中年患者,帮助解决思想顾虑;鼓励年轻患者,进行正确开导和劝慰。病情稳定逐渐恢复后,要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慢性病的特点,消除求愈心切而带来的焦虑心理。这时期护理人员用足够的时间利用患者复入院的机会引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对有意抬高患者角色的患者,要认真解释,科学引导,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健康部分,配合治疗和护理。

3 讨论

3.1 热情关怀 对患者亲情式的人性化护理,使其感受到置身于一个温暖的环境中,从而增强

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诚恳劝导 我们对23 例有消极情绪的患者就其病情、疗效和应持的态度进行诚恳的劝导,以他人如何战胜疾病的例子说服其打消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有病乱投医。经过诚恳劝导,患者均能较好地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其中19 例自悲情绪得到控制。

3.3 言语性沟通 通过语言交流,如谈心、说话,了解病人想些什么、愿意说些什么、要求什么,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其解决问题。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护理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其临床病死率较高。我们对6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8~2009年我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6~8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

1.2 临床观察 神志: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如患者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睡、昏迷、抽搐等症状提示急性严重缺氧。特别是当发现患者出现肺性脑病的症状,如记忆力及判断力下降、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神志淡漠等,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因为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患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异常及发绀程度,以便于及时发现有无呼吸衰竭。

脉搏与心率:观察脉搏与心率的强弱、节律是否一致,如心率过快、过慢或突然由快变慢都是病情加重的先兆,应及时报告医生。

心力衰竭:发现患者出现心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及发绀进一步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少尿、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并有压痛,下肢水肿、腹腔积液等特征,则为右心衰。

体温:发热提示感染加重,老年患者低热也应重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肺心病属慢性病,病程长且多反复,患者表现为悲观、失望,拒绝与医护合作,护理人员应耐心的解释病情,以消除其顾虑,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者,是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对病情危重患者往往夜间更为恐惧不安,为减轻患者夜间恐惧,可让家属陪伴,护士加强巡视,开夜灯,以增强患者安全感。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神志清醒的患者应鼓励自动咳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排出困难者,可用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重症患者咳嗽反射迟钝,反射无力时,应采用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引流等方法。观察痰的颜色、量、气味及性状,以便了解病情变化,正确收集痰标本,为医生提供重要依据。合理给氧:缺氧是肺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纠正缺氧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但必须合理使用,以达到纠正缺氧状态。采用持续低流量给氧,氧浓度24%~28%,低流量(1.0~2.0 L/min),如果浓度过高会加重CO2潴留,呼吸困难加重。给氧过程中应观察神志、发绀情况,以便更好地调节氧流量和浓度。氧疗有效的指标是呼吸困难好转,心率减慢,发绀明显减轻。

2.3 氧疗期间注意事项保持气道(包括鼻塞/导管)通畅;监测并维持恒定的吸入氧的流量/浓度;密切观察氧疗效果;防止交叉感染,所有装置定期消毒,专人使用;注意防火和安全,以防事故发生。

2.4 饮食指导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水肿和腹腔积液、尿少的患者限制钠盐摄入,准确记录出入量,如果每小时尿量少于20 ml, 24 h尿量少于400 ml,提示肾功能不全。每日进水量不能超过2000 ml,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5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在用药过程中随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心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若患者出现呼吸加深、缺氧程度加重,深昏迷等症状时,应注意肺性脑病的发生。

2.6 皮肤护理 急性期且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嘱卧床少活动。应加强皮肤护理,经常更换,定时翻身,骨突出部位用50%乙醇按摩并垫以软垫,防止褥疮的发生。保持床铺整洁,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2.7 出院指导 饮食上要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以增强抵抗力;按时服药,巩固治疗,防止着凉,预防感冒;戒除吸烟习惯,进行呼吸和体操锻炼,增强身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鼓励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并与患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按计划进行有效地锻炼,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每次锻炼从5~10 min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20~30 min,2~4次/d。嘱患者活动中如出现胸闷、心悸、气急、发绀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吸氧。

3 小结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2]。其临床病死率较高。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积极治疗,肺功能的损害能够得到较好控制,如治疗和护理不当,发展成肺功能不全,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通过对其实施护理及健康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

[2] 李秋萍.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5.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理护理;焦虑;抑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84-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1]。它可以发生于老年人,但多数是从中年迁延发展而来。它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在吸烟人群中,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反复发作,患者产生焦虑抑郁心理,表现为自理能力下降,精神压力大,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60例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病人,均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调查对象均意识清楚,能正确表达。随机分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女9例,男21例,46-81岁;对照组女11例,男19例,48-79岁。病程均3-2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当日应用zung编制[2]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病人进行心理测试,由病人自行填写。对照组常规内科疾病护理,观察组病人再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出院前两日再次进行心理测试。

1.3 统计学方法 记录每次评分结果,计算出全组病人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将护理前后焦虑值和抑郁值输入SPSS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方差分析,P

2 结 果

2.1 观察组心理护理前后病人焦虑和抑郁评分 见表1。

3 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

3.1 心理护理

3.1.1 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 我们注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入院后,热情接待,积极关注、理解、坦诚相待等方式,多与患者接触,采取倾听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老年患者住院后最需要关心和照顾,加之睡眠障碍,患者易产生孤独感,悲哀感。我们强调主动服务意识,通过一杯水几句关心的话,盖被子等行为,给予心理支持,让其有被重视的感觉。

3.1.2 个体化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在学习中增强康复信心,缓解焦虑抑郁。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流露出对疾病复发的担心和不安,为此,我们针对不同个体在病程不同时期的知识需求,采用个别交谈的教育方法,给予适时、适量、适当内容的健康教育,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错误认知。指导患者在轻松情况下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的训练。

3.1.3 重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中国社会强调家庭取向,重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3],鼓励家属参与治疗,给予患者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重视家属对患者的影响力,使之懂得自己的情绪可以影响患者的情绪。让家属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可能预期的后果,共同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要求家属尽量做到每日一个问候电话,周末一次家庭探视,适当的娱乐活动。

3.1.4 松弛疗法 利用听音乐的方法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缓解其不安情绪。根据文化爱好选择合适乐曲。也可运用深呼吸放松法:以轻柔愉快的声音指导,从双手开始,吸气时逐渐握紧拳头,吐气时缓缓放松,借此感到紧张与放松的感觉。然后用类似的方法使前臂、上臂、肩部、腹部、大腿、小腿等部位肌肉逐渐放松,整个训练过程与呼吸密切配合。

3.2 慢性肺心病常规护理

3.2.1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预防感冒,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3.2.2 改善环境卫生,注意通风。避免粉尘和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室内保持一定湿度。

3.2.3 适当锻炼身体,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新鲜牛、羊瘦肉,少食油腻和腌制食品,忌吃生冷食物。

3.2.4 咳喘病人服药时必须在护理人员监护下服用,咳嗽时尽量不用散剂,祛痰药晚间服用。

3.2.5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锻炼腹式呼吸,提高运动幅度,使呼吸由浅速变为深缓,增加有效通气量,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4]。

3.2.6 定时更换,改善通气,异常烦躁者,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3.2.7 及时了解病人情绪和思想情况变化,给予关怀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讨论与分析

4.1 抑郁 抑郁是一种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患病后病人都会产生轻重不同的抑郁情绪,这种情绪状态多数是不稳定的,而只要病情略见好转或外界环境稍加改善就能烟消云散。不过,这种情绪状态在少数人身上也可以持续存在,影响对疾病的治疗,有的还可诱发继发性疾病。

4.2 焦虑 人在一生当中都难免因故焦虑。患病后,更避免不了焦虑情绪。焦虑乃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多数病人入院有焦虑反应,他们希望对疾病做深入检查,又怕出现可怕后果,他们反复询问病情,但又对诊断结果半信半疑,产生不良的焦虑心境。

对慢性肺心病人的护理必须紧紧围绕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相互促进。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引发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会情绪好转,又如,慢性病人每天口服药外,还经常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痛阈低的病人也常常引起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总能取得病人的信赖,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重视慢性肺心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学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94-235.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42-0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1-2]。肺心病在我国北中部地区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呈反复发作性、进行性加重,本病死亡率高达10-15%[2],为此,加强肺心病的预防及护理,可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们共护理肺心病患者7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38-78岁,平均60.4岁;农民46例,市民30例;病程3个月-12年,平均3年8个月。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夜间加重。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重者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心脑病表现。体征上多有肺气肿、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表现,如紫绀、水肿,颈静脉怒张、心率加快,干净静脉回流征阳性等。实验室检查:血象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血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X线有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大于15mm,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大于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中央肺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征,右心室增大。超声心动图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右心室内径≥20mm,右心室前壁厚度≥5mm,左右心室内径比

1.2 治疗方法 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控制心率失常,抗凝、抗感染等治疗。

1.3 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常因咳嗽、咳痰、心悸气促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引起患者焦虑、恐惧和烦躁不安,任何不良情绪反应可进一步加重上述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陪伴在病人身边,关心、爱护、安稳病人,科学讲解疾病的可治可防性,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增加安全感。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倾听患者对疾病的感受,理解患者的情感与观点,让其产生信任感[3]。②饮食护理:给予高纤维素、易消化清淡饮食,防止因便秘、腹胀加重呼吸困难。避免高糖饮食,减少黏稠痰液形成。适当限制水分和钠盐摄入,合理膳食,保证每天热量摄入至少125KJ/kg,其中蛋白质为1.0-1.5g/kg.d,碳水化合物≤60%。少食多餐,减少进食疲劳。③病情观察:动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注意有无紫绀和呼吸困难,观察咳嗽咳痰的频度和痰液的性质,注意胸闷,气促、心悸、腹胀及尿量变化。定期检测血气,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观察患者有无神志改变,及时发现肺性脑病。④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有效排痰,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氧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配合胸部叩击和引流,必要时机械吸痰。⑤用药护理:对于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分泌物多者慎用镇静剂、、如必须应用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和咳嗽反射的情况出现。应用利尿剂后可能诱发低钾血症和低氯性碱中毒而加重缺氧。过度脱水引起血液浓缩,痰液黏稠不易排出等不良反应。利尿剂尽量白天给药,避免夜间频繁排尿,影响睡眠。肺心病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药物的耐受性很低,疗效较差,且易发生心律失常。应用洋地黄的剂量宜小,一般为常用剂量的1/2或2/3量,同时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洋地黄药物,如毒毛花苷K0.125-0.25mg,或毛花苷丙0.2-0.4mg加入10%的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注射。用药前要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血钾,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低氧血症、感染,低钾血症等可使心率加快,故不宜以心率作为衡量洋地黄药物应用和疗效考核指征。目前,洋地黄的应用指征为:感染以控制,呼吸功能已经改善、应用利尿药后反复水中的心力衰竭患者;以右心衰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的患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血管扩张剂用药护理:血管扩张剂可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对部分顽固性心衰有一定疗效,但并不像治疗其他心脏病那样效果明显。血管扩张药扩张肺动脉的同时也扩张体动脉,往往造成循环血压下降,反射性产生心率增快,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等不良反应。钙拮抗剂和川穹嗪对肺动脉有一定效果。

1.4 疗效标准 显效:咳嗽减轻,痰液变为白色泡沫状,粘度降低,容易咯出,两肺音基本消失或偶闻罗音,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可参考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痰量、痰细胞学检查及痰细菌培养结果);神志清晰,生活自理,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到发病前情况,心肺功能改善达二级。好转:间断阵咳、痰液黏稠,不易咯出,两肺有散在罗音,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心肺功能改善达一级。神志清晰,能在床上活动。无效:上述各项指标无改善,或有恶化。

2 结 果

本组76例,显效30例,好转42例,无效4例(死亡2例,转院1例,1例症状无改善)。

3 讨 论

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寒冷的地区发病率高。冬季气候寒冷或感冒流行期间更易引起急性发作。肺心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4.6%-38.5%。且病死率高达10-15%[2]。加强肺心病的防治与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3.1 肺心病的病理生理 各种病因致支气管黏膜发炎、增厚、腺体增生、黏液分泌、渗出增多,形成痰液,潴留在气管支气管内,使支气管纤毛上皮遭受损害,纤毛上皮净化功能下降。使细支气管不完全或完全阻塞。使排气管受阻肺泡内,压力增高,肺泡过渡膨胀,泡壁断裂,使几个小泡融合成一个大泡而形成肺气肿。进一步导致肺血管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最终出现呼吸和心力衰竭等病理改变。

3.2 肺心病护理要点分析 掌握有效咳嗽、徘痰方法:有效咳嗽是促进排痰的基本方法,患者要采取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次,再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缩唇,缓慢呼气后,深吸气,身体前倾月30度,腹部收紧,用力咳嗽,即可排出痰液。对于痰液粘稠者,可选用多索茶碱、氨溴索、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加生理盐水配制20ml,利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即可解痉化痰,抗菌消炎,又能抑制腺体分泌,减少痰液形成,有利于痰液排出。本组76例,采取有效咳嗽、排痰方法护理后68例,基本恢复正常。

3.3 洋地黄药物应用护理要点 肺心病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药物的耐受性很低,容易导致中毒。在应用洋地黄时,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心电监护。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者是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率,非阵发界区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又伴有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同时注意患者胃肠道反应和视觉改变,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视等,发现征象及时报告处理。本组病例,6例早期发现心率失常,考虑与洋地黄有关,经及时处理后好转。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63.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临床护理

肺源性心脏病是老年病常见的疾病,是由于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临床上分为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临床主要表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咳嗽、咳痰、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症状。此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我们根据此病临床特点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3.6±2.4)岁;88例中伴有慢性并发阻塞性肺气肿56例,支气管哮喘15例,支气管扩张11例,重症肺结核5例,高血症1例。

1.2治疗方法急性加重期治疗方法: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氧疗长时间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和清除积痰,应用抗生素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合理用利尿、脱水剂和强心剂,控制心力衰竭、应用利尿、强心及血管扩张药及控制心律失常。

1.3护理措施

1.3.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室内温度控制在20℃-23℃,湿度控制在50%-65%,病室内安静、清洁、禁止吸烟。急性期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为了减少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应采取半卧位式,同时也利于排出痰液。及时清除患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1.3.2临床观察随时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及周围循环的变化,如心率、脉搏、血压、呼吸、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咳痰、痰液的量等,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以及病情变化情况,因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性脑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所以临床观察是很重要的,密切观察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做到第一时间处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1.3.3饮食护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饮食要清淡,以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对于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要给予低钠盐的摄入量;糖的摄入也要适当限制,不易过多,因为糖多易引起患者有痰液黏稠,影响呼吸道畅通,加重病情。

1.3.4心理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伴有内心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情绪,情绪好坏直接影响病情。所以应进行细致沟通排出紧张、烦躁、恐惧心理障碍,这样会减轻病情,同时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诱发因素、预后等基本情况,并且护理人员以热情的态度能给予患者安慰及精神上的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其心理上的压力,以良好的情绪状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

1.3.5氧疗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死患者急性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这是因为肺心病患者一直处在缺氧状态下,而兴奋呼吸中枢神经靠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维持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就是维持呼吸兴奋。所以要低流量给氧,高流量高浓度给氧时,二氧化碳潴留造成并发症肺性脑病,甚至呼吸性酸中毒,所以一定要控制吸氧浓度和流量,给患者持续或间断吸氧,吸氧流量给予1-2L/min,氧浓度应在25%-30%,这样可以预防高浓度吸氧导致肺性脑病的并发症发生。

1.3.6并发症的护理①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肺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因长期缺氧、酸中毒,出现胃粘膜糜烂和溃疡所导致大量出血,大量的出血会使血管内凝血造成血压下降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及时补充血容量和输血,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及呕吐物、粪便颜色,予以消化道出血护理,防止窒息。②肺心病主要并发症是肺性脑病,其诱因原因主要是缺氧及CO2潴留所引起主要是由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早期症状头痛、神志不清、昏睡、昏迷、颅内压升、视神经水肿、扑击性震颤、肌阵挛、兴奋、不安,严重时可引起脑出血、脑疝等。所以患者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进行采取措施③心律失常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之一,其诱因原因主要是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所致,以室性房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为多见,也可见房颤房扑或房室传导阴滞等,室性性心律失常是肺心病死因之一,应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心电波形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结果

本组88例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及综合的护理干预,88例患者治愈39例,好转44例,死亡5例,其中1例是合并呼吸衰竭死亡、3例是心力衰竭死亡,1例是心律失常死亡。总有效率94.32%。

3讨论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本病是老年人病的常见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此病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会使病情加重,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甚至猝死。采用综合护理能够迅速缓解病情,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患者病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沙吉.10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