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美术培训;素质教育;美术高考;培训结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95-02
近年来,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的趋势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视。家长们把目光转向了学校之外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特别是美术培训班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又一年暑假将至,家长和孩子们如辛勤蜜蜂般穿梭在各式各样的美术培训班中,至于成效如何?各有得失。通过学习美术完善孩子的品格,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我的理解,对美术培训现状进行分析。
1 对美术培训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美术教育是发掘创造潜能发展创造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所谓的美术培训就是着眼于人才全面素质的美术培养,充分运用各种美术教学手段,从而切实达到提高少儿艺术素养的目的。其次,现阶段家长对培养孩子审美素质和艺术兴趣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使的美术培训市场越来越火热。最后,有句话说“艺术不是生活,但是艺术可以造就未来。”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教育可以直接关系到智育的发展和德育的培养。因此,通过美术培训,从中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和自身文化素质,成为家长热衷培训的主要原因。
很多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画画”上 ,他们送孩子绘画班学的就是画画,“画得像与不像”成为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评判标准。殊不知儿童美术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它需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的特点进行设计和教学。儿童美术培训就是在规范孩子 的习惯,以科学的方式加以引导,并让他们充分了解美术。这不仅仅在于技法方面 ,还应该包括鉴赏 ,体验等各种方式加以熏陶,让改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 美,并由衷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从而引领他们走上艺术之路。
2 对少儿美术主要实施素质教育
2.1 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影响: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教育。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对下一代的影响,美术培训成为培养少儿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但是如何选择适合的途径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通常的理解上,人们更愿意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各种技巧,才艺展示便是素质表现的最佳途径。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影响是催生了形形的各种培训机构。在“ 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愿望的驱使下,许多的家长们想当然地为孩子积累着中“素质”,例如画画、跳舞、弹琴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表现形式成为家长们的首选。
2.2 美术培训中素质教育的作用: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许多从业者,简单的操作和巨大的回报,使各种培训机构发展迅猛。现在美术培训的内容也是越来越受到青少年儿童的喜爱,例如儿童水粉画、儿童国画、线描、写生、手工工艺制作、素描及色彩等科目。但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发展的美育,中小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绪,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术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而美术教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犹如校外的美术培训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整体。
3 关于当前高考美术热
目前,美术高考生人数逐渐上升,以河南和山东两省为艺术类考生的领头大军。出现这种美术高考热的原因:
(1)高考升学率的刺激;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文化课成绩高考录取分数线要比一般的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低出很多,程序化的教学和培训能使学生短期内通过专业考试。
(2)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有部分考生由于文化成绩不理想,就直接加入学习美术的行列之中,高考美术降低门槛进入大学,而不是出于兴趣和志向而报考美术的。
(3)社会需求增长的需要,就业相对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的同时,人们的审美文化也有了新的要求。相对而言,在美术的诸专业中如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进入大众的生活中去。这也给美术专业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三面因素造成了目前高考热的现象,很多孩子 都是因为“兴趣”而走上美术之路的。一般而言,这种“兴趣”会伴随其一生。所以,家长们不能盲目跟从,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没有兴趣的只为考学而学美术。家长可以不懂美术,但对教育要有所了解。每个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与修养决定了孩子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而家长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与认同决定 了孩子的未来。
4 美术培训是一把双刃剑
面对社会上五花八门的美术培训机构和家长们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特长班,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培训,也各有利弊。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确实为国家建设储备了越来越多的美术人才,越来越多的孩 子的美术才能 得到了培养 和开发,有益于全民审美水平 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美术教育普及机构的一些美术培训班,过分的规范和集中使得艺术的个性遭到扼杀,特别是少年儿童在这里形成一种规范化的思维模式,对其审美的影响将是终生的。 最后,在美术培训中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锻炼他们的虚心、细心、独立坚韧和自主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 ,不要把成人的世界强加给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面前的一切。学会以孩子的心理和目光去体会、去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因此,针对目前培训市场的混乱局面,监管部门首先应在全社会推广美育教育,让家长们对孩子的美育培养“急功近利”的思想完全脱离,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育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让家长理解孩子的生理、年龄的特点,理解绘画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更要让家长真正理解美术,理解艺术,理解审美。社会各界美术教育者和家长们要呵护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要有长远眼光!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2] 朱晓飞.谈少儿素质教育与美术培训[J].美术教育研究,2011.5
[3] 王朝阳.浅谈校外美术培训中的审美教育[J].决策探索,2010.8
关键词:中西儿童;美术教育;教育观
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教学思想的不同,导致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存在差异,文章主要分析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中西不同的儿童美术教育观
1.不同的教育理念
西方采取了“自治式教育观”,教师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的个性,相信儿童的能力,因材施教,促使儿童发挥创造能力,让儿童通过美术创作表达思想和情感。西方家庭和学校都注重培养儿童的管理能力,尊重他们的思想见解,给他们充分发展自身特长的机会。但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的自由不是无限的,其提倡在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启发和引导下,让儿童依据接触的世界探索人生,独立完成创作,培养自身的兴趣,促进心智的发展,从而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提升责任感,加强与社会和自然的接触。中国儿童美术教育重视技术和结构,主要采取的是“授受式教育”。其教育以书本为主,注重教师教、儿童学的授课方式。儿童主要学习美术知识和技法,儿童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以创作的相似度为主。中国儿童美术教育方式常常为课堂教学或者补习班培训,儿童缺少对事物本质和原型的观察,所以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弱,但具有较强的规范性。
2.不同的教育方式
西方美术教育是个性式教育,通过对人的全面培养,实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因此,在西方美术教育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从发展儿童的个性出发,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和内在潜质开发,实现儿童在社会中的价值。中国教育方式受应试教育影响,注重培养儿童的美术技能和知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美术教育采取模仿的教学方式,以命题的方式让儿童进行美术创作。此外,以往的儿童美术教学以传授儿童美术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使儿童对中国美术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认识,也了解了中国美术的历史文化,但对儿童个性的培养不足。目前,我国已提出素质教育的教育观,旨在促进儿童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但美术教学目前仍然以知识和技能作为重点,个性培养不足。
3.不同的培养方式
西方儿童美术教育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但主要采取通才式培养方式。由于西方高等教育较为普及,学生毕业后能够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职业。面对较低的就业压力,各方面教育力量在实施时能够积极配合,给儿童美术教育提供较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中国教育衡量学校的标准主要是升学率。教育资源的限制导致学校的等级不同,成绩优异者才能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大学。因此,我国教育主要是英才式教育,注重培养精英人才。在英才教育观下,儿童美术教育具有功利性,其主要为升学服务,儿童主要学习考试涉及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被忽视。英才式教育观能够培养出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促进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4.不同学习期望下的教育观
西方教育注重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基础培训,常使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育,让儿童多参与、多讨论、多观察,在有效的接受范围内促进身心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的期望促进他们的发展,使儿童对美术产生乐学的观念,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学习美术,并进行美术创作。儿童能够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密切接触,扩展知识范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提倡苦读式教学观,儿童从小开始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希望,被寄予能够成才的厚望。在中国长期的历史传统下,儿童选择或被选择了苦读的学习方式。中国美术教育不太注重开发学生智力或培养学生能力,而注重让学生模仿创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儿童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但能够促进儿童专业技能的发展。
二、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的利弊分析
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的差异是由文化差异和教育基础差异引起的,不同的历史传承造就了不同的教育观。中西方不同的教育观又形成了儿童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分析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的利弊,要从家长和教师入手,因为他们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影响着儿童美术教育观念。不同的教育观受到教育思想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反过来教育观又影响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儿童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在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观的影响下,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各有利弊。首先,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理念能够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但导致儿童在知识、技能的积累和传承上处于弱势;中国美术教育理念注重对儿童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促进了儿童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激发了儿童的爱国热情,但儿童的个性发展培育不足。其次,西方家庭和学校培养儿童自由发展,优点是能促进儿童自由探索,缺点是容易引起儿童放任自流,不能合理引导儿童发展;中国儿童美术教育方式能依据儿童特长进行合理引导,但儿童在自由创作上受到限制。再次,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的培养方式能使儿童获得美的教育,但专业领域导向性不强;中国美术培养方式能够促进将儿童培养成书画大家,专业性强,但大众美术教育不够普及。最后,西方期望儿童美术教育与其他科目教育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期望范围宽,效果并不理想;中国儿童美术教育期望目的性强,能够促进儿童专业能力的发展,但是美术创新需要进一步开拓。
三、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存在问题的对策
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各自的利弊随着美术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怎样解决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存在的问题,是教育者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必须面对的事情。笔者根据上述分析,对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存在的问题逐个提出一些对策。第一,从教育理念上促进教育观的发展,提倡全面发展和技能知识并重的观念。中西方都应该借鉴对方合理的理念,促进教育方式的完善。一方面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一方面注重知识、技能学习,使知识、技能成为创造的基础。第二,从教育方式上促进美术教育观的发展,完善对儿童成才的培养。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寻找中西教育方式上的平衡点,使儿童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合理共存,既要实现儿童自身的价值,又要实现儿童在社会中的价值。教育方式上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结合,既能促进儿童特长的发展,又能发挥选拔功能。第三,从培养方式上促进美术教育观的发展,使通才式教育和英才式教育相结合。教育既要培养专业人才,又要促进人的发展。通才式和英才式培养方式各有特长,结合两种培养方式的长处,促进儿童美术教育发展,可以为儿童未来职业培训和发展提供帮助。第四,从学习期望上促进美术教育观的发展,让儿童乐学美术并愿意为之苦学。儿童美术教育既要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也要使儿童美术教育期望值与儿童发展方向相适应。社会、学校、家庭要将对儿童的教育方式相互结合,将儿童的发展方向和现有的美术教育观相联系,对儿童美术教育提出合理期望,其期望值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与儿童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和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使儿童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又能促进儿童兴趣的发展。
四、结语
由于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受到各自社会背景和教育思想的影响,所以要了解中西儿童美术教育观念的特点,就要认真分析中西方社会背景和教育思想的异同。文章对不同的儿童美术教育观进行阐述,提出各自存在的利弊,并根据问题阐述解决的途径,期望能够对促进儿童美术教育发展和儿童个性发展发挥作用。中西双方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要加强交流,促进儿童美术教育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7月9日--7月15日我参加了**军区幼师培训中心岗位培训活动,这次总共有52名军区幼儿教师参加这次培训,不光是年轻的教师参加,也有中年教师参加,甚至还有园长来参加这次培训活动,这些中年教师及园长,也给我们年轻教师做了好榜样,以身作则,要活到老学到老。
在7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啊。通过这次培训,收获丰富、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比以前更全面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育与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这7天的培训时间里,大家每天都能按时参加,对培训是相当的重视,可见这次的培训是多么的重要。在培训的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认真听讲,将重点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在7天的培训中,我们分别听了但菲老师老师带来的《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金芳老师带来的《幼儿卫生学》主要向我们讲了五个部分,一是学前儿童的生理卫生。二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三是学前儿童的营养卫生。四是学前儿童生活卫生过程。五是托幼机构安全与急救。
孙贺群老师带来的《幼儿教育学》主要向我们讲了两个部分,一是儿童与教育。二是幼儿园课程。
李晓杰老师带来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个部分: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基本概述。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途径与方法。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与指导。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与设计。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三部分:一、美术与幼儿美术。二、幼儿美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两部分:一、健康与幼儿健康概论。二、幼儿园健康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五部分:一、谈话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二、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三、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四、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五、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海琴老师带来的《幼儿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部分:一、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二、学前儿童的数学活动。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四、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部分:一、《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法》课程概述。二、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三、幼儿科学教育环境简介。四、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徐萍老师带来的《幼儿社会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五部分: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二、幼儿社会教育内容。三、社会教育方法。四、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五、社会教育活动实施。以及王桂珍老师带来的《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指南》《标准》解读、《幼儿园家长工作》。
在学习《幼儿园家长工作》中王老师老师讲的家园沟通的策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沟通技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满爱心,家园合作,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合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当前幼儿美术教育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家长的思想存在问题对幼儿而言,学什么是没有什么判断能力的,基本上是由家长说了算。如果家长的导向是正确的,那的确值得庆幸,但是大部分家长的思想和期望值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家长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在家长看来,学习美术就是让孩子学画画,就是要通过学习让他画得像、画得真实,却又希望通过画画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家长们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孩子的画面,当部分比较有新意的教师,引导孩子们随着自己的意向画出较有童趣的画面时,家长们就在抱怨:白学了那么久,画得什么也不像!殊不知正是这些“上帝”的要求,使得较有思想的教师也不敢大胆地教孩子,他们的生存也怕得罪“上帝”啊!家长的审美导向直接导致教师的错误教学方法。二是不顾孩子的兴趣,盲目跟风学习。当部分家长看?
到别人的孩子在学画画,听说幼儿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时,便不管孩子喜不喜欢画画,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加入了幼儿学美术的热潮,从而导致接受美术教育的幼儿人数倍增,而培训效果甚微。其次,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市场是跟着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的。毕竟是各类培训机构,不是义务教育机构,他们也要为自己的生存前后思量,孩子不知道什么,大人这个“上帝”却不能得罪。于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明显地脱离幼儿的年龄、心智发育特征。在培训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为了迎合家长们希望孩子画得像的需求,总是事先画好一幅画,然后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画面的制作过程和技法,甚至还现场表演整个画面的绘画过程,然后让学生临摹。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包办、代替了幼儿的认知过程,使幼儿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务的认知能力,自然就无法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能力。临摹的效果当然是很好的,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脱离了老师的范画就什么都不会画了,绘画的思想也被禁锢在老师的一招一式中,也就是部分家长所说的“死画'广泛应用在幼儿美术培训课堂上的这种技法式的传授方法,对于高中和大学的以传授技能为主的学习来说,确实是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幼儿,这不能不说是误人子弟的教法。正是这种教法,使得有些懂行的家长在抱怨:孩子没上美术培训班之前还比较有想象力,画的东西还很有创意和童趣,可上了培训班之后,只会画死东西了!
作为占幼儿美术教育很大比重的培训机构来说,该如何规范和监管,它自身又如何处理好生存发展和办学质量的关系呢?这确实是左右为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办学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
办学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幼儿美术培训机构的监管,对各培训机构进行全面的资质审定,使其实行持证办学,在办学硬件上得到保障,教学人数实行小班化,师资队伍实现持证上岗执教制度等。
大部分培训机构为了笼络生源,总是打着某某名师的旗帜,把学生连哄带骗地招收来后,为了降低办学成本,却玩起了偷梁换柱的伎俩,聘用不够格的低廉的工作人员,来滥竽充数地施教这种师资队伍确实令人担忧。早期美术教育虽然是低幼阶段的教育,可是对教师的要求却不能低。幼儿美术教育有特定的规律和要求。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教幼儿学美术比教成人更难。教师除了精通美术技能外,更应该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该由有水平,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师任教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对混迹于幼儿美术教育队伍中那些不合格的教师,要坚决清除,管理部门应严把培训机构师资队伍资格审查关。
二、培训机构应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的特征
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都首先要在观念上认可,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幼儿美术教育也同样如此。由于孩子尚小,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幼儿的教育则更多的是家长观念的教育。学校的美术课,因为没有功利因素的影响,课堂上老师可以自由地按照课标、按照幼儿发育特征和心智需求进行教学,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少;而具有功利性的培训机构,就不一样了,他们为了吸纳生源,无条件地按照家长们的需求,不断更改和制定教学方式和方法,导致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笔者认为,各类培训机构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之前,应针对家长做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和特点的培训和介绍。使家长明白美术活动对幼儿和成人来说,意义完全不同。对成人来说,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对幼儿来说,美术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131家长们可能是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但他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可能却并不在行。让家长们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并提出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教法和学法,不仅扫清了正常教学的拦路虎,更是保证了幼儿美术教育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走上正确的道路。
三、培训机构应监督教师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现实中,很多教师为了家长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孩子的作品,在课堂上就以教师为主体来处理教学关系。他们总是事先画好示范画,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课堂中,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解作画步骤和制作方法,然后亲自动笔示范绘画过程,最后让学生跟着示范画临摹,就连使用什么颜色和造形都要求一模一样,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思想僵硬、呆板;还有一部分教师觉得自己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处理教学关系的,他们让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自己则在一旁闲坐,放任自流,这样不加以引导的教学,孩子也无法得到培养。
皮亚杰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宄它。幼儿对美术感兴趣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说因为画出的画好看,有的说蜡笔的颜色很漂亮……美术不仅仅只有绘画,而是由多种形式组成,从幼儿兴趣入手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接受和喜欢不同的美术形式,才有利于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美术的全面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幼儿进行引导、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关系,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的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运用引导、发现、讨论、思考等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着兴趣是美术活动的前提,观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想象是美术活动的核心,情感是美术活动的灵魂,技能是美术活动的手段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自主选择的兴趣和能力,在不同材料和画种上,因势利导。这才是符合幼儿心理感受和智力发育的教学关系。
四、培训机构应减弱功利心,正确处理“即时效应”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培训机构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必须树立优秀典型。他们所树的典型往往是:能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让学习者取得可见的成绩,这种急于求成的短期技法式教学所形成的“即时效应”是可以蒙蔽不少家长的。但是,笔者认为,培训机构应减弱功利心,正确处理“即时效应”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无论何种技术,其应用不应该是为技术而技术,而应该以促进艺术学习成功与否,以学生达到艺术的和智慧的目标如何来衡量。技术的目标不在于学生使用某特定技术的程度如何,而应该以增进学生在丰富的新资源和新信息中融会贯通和建构新意义的能力为宗旨。其有效的成果应该表现在学生对技术手段、艺术技法和艺术追求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
幼儿的美术主要分为绘画(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手工(纸工、泥工、自制玩具),美术欣赏三大类。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是爱因斯坦一生的重要支柱,他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艺术的想象力,往往刺激科学所必需的想象力,因为两者都是创造性活动。幼儿美术教育是为了让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画出(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为了短暂的掌握某种技法去赢得各种证书。“创造力的培养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中心内容。美术教育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感染着学前儿童,不仅能陶冶幼儿美的情操,而且对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起来后,对孩子未来的专业以及人生的发展都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 学前美术教育 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
随着学前美术的普及,随着人们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学前美术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认识学前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前儿童的艺术潜能,如何催生和促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学前美术教育研究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对学前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学前儿童主要指尚未入学的0―6岁的儿童,即幼儿。对幼儿实施的美术教育即为学前美术教育。首先,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即人在幼儿期由创作行为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体现出的美术行为特征和作品特征。它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尚未入学的幼儿。如果主体不是幼儿,是儿童甚至是成人,即使他们的美术行为和创作具有幼儿美术的特征,也不能作为学前美术。在其他学科中,似乎难以根据年龄来分类,只有在人文学科中有儿童文学、儿童舞蹈、儿童歌曲之类的说法。但这些往往指的是成年人以儿童为行为主体和接受客体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即儿童文学、儿童舞蹈、儿童歌曲等都有成年人参与的成分。而学前美术、儿童美术的接受主体和创作主体都是幼儿、儿童本身。这是学前美术与成人美术之间最大的区别。学前美术的形象生成与组织主要取决于其身心发展水平,同样也能反映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学前美术是幼儿表达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和情感,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形成的时候更是如此,而且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很明显,学前美术带有一种鲜明的自发性的特征。加登纳在《儿童对艺术的知觉》一文中提到幼儿艺术知觉的两个阶段:一是0―2岁的幼儿知觉期。此时的儿童能够认识他人和一些几何形的物体,即发展最初的知觉力。但这时期的幼儿对有组织的形式表现出偏爱。二是3―7岁的符号认知期。此时的幼儿开始在一定文化背景上掌握图像、手势、声音、数字、形式和语言等多种符号的意义。但此阶段因知识经验不足,还不能知觉艺术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悦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所以成人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二、对幼儿主要实施美术欣赏教育
因处于0―6岁的学前幼儿的年龄太小,教育者应在尊重幼儿手部肌肉、骨骼、力量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让其信手涂鸦,尊重他们的感受。但这时,更直接、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是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来欣赏和安排美术欣赏教育。首先,选择抽象性的美术作品,如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马蒂斯的《忧愁的国王》,康定斯基的《即兴35号》,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等作品。这些形式层面的作品最容易为幼儿接受、理解和欣赏。经研究发现,比起其他风格的艺术作品,儿童更喜欢和抽象作品展开对话。因为欣赏这些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这恰恰与幼儿尚完好地保存着人类的本能和直觉相一致。其次,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幼儿应选择具象性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应是在儿童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理解和接受的。幼儿在欣赏了抽象美术作品后,对美术的基本要素及情感的表现性有了一定的基础,于是可以有效地迁移到写实作品上来。经研究发现,徐悲鸿的马,陈之佛的花,齐白石的虾等作品,幼儿是很有兴趣的。这些作品直接描绘了儿童较为熟悉的事物,通过对这些美的艺术的欣赏,幼儿会对美的事物更感兴趣,情感体验也更丰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作品的选择不论是抽象还是具象,具有较强情感表现性的作品都应是幼儿美术欣赏的首选。
三、关于儿童美术考级
针对儿童所进行的美术教育,它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儿童享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然而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美术教育的价值是孩子画一幅漂亮、逼真的图画。于是,就把孩子送到校外的美术培训班、少年宫学美术。一些校外美术老师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抓住家长的心理,让孩子快速地临摹一些写实性作品,选出一些好的美术作品拿去参展、考级,一些毫不知情的家长以为孩子进步很大。于是决定把孩子培养成画家。其实过早地定位人生目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更何况儿童美术和成人美术完全是两码事。事实证明,很多人在儿童时期获得大奖,甚至国际大奖的,长大后碌碌无为,甚至根本就没有从事美术工作。由此看来,儿童美术考级是有违素质教育的精神。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性特征的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儿童对美术这一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和感知,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其实,儿童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也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是用美术特有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表现学生的生活,打动学生的心灵。而校外美术培训班和少年宫的多数老师只注重技术训练,单调乏味,或者要求苛刻,批评甚多,严重地挫伤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应理智地看待儿童美术考级,社会也应坚决叫停儿童美术考级。
四、正确的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是儿童不启自发的一种自然表现。绘画给儿童带来很大程度的不是作品的本身,而是儿童在信手涂鸦中于纸上留下的痕迹和此过程带来的快乐。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不能以“画得像”、“画得好”、“××的画是班上最好的”等来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应关心孩子是怎么画出来的,用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幼儿没有立体、透视、线条等的概念,且他们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差,秩序紊乱,对复杂的空间感知能力弱,画出的作品没有透视、空间,可能过于大胆,造型夸张、构思奇异、和原始绘画有着惊人的相似,天真幼稚的突出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面上。这时教育者不可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儿童,而应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赞美他们,积极地引导孩子充满生机和活力、主动地作画,用手中的笔将真情实感融入画中。
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要兼顾儿童自身的身心阶段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教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用亲情的语言,正确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力。注重不同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让幼儿的画面呈现符合幼儿心灵的美。
五、对学前儿童的绘画心理认识
不了解学前儿童绘画时的心理特点,就不能很好地辅导儿童,也就不能很好地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学前儿童年龄小,心理没有发育完全,对外界接触不多,缺乏知识经验,所以他们的思维认识、行为动作都是幼稚的。他们在画画时的意识、造型等也都是幼稚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涂鸦期”,这时他们的手、眼、脑配合得并不默契。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当儿童进入这个时期,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幼儿很乐于在绘画中展现自我,比如他们的自己的作品,一定会拿给家长或老师看,希望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所以这时的家长和教师一定要丰富其想象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尊重儿童的心理,让他们在儿童绘画王国尽情飞翔。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美术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它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和关爱。我们要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通过幼儿的自我表现去构建健全的人格内涵,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在学画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欢愉和乐趣,促进儿童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J].美术,2007,6.
[2]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